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线电论文

无线电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线电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线电论文

无线电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感知无线电技术是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扩展,它使软件无线电从预先定义协议的盲目执行者转变成为无线电领域的智能。感知无线电虽具有独特的优点,但技术并不成熟,本文对感知无线电的无线传输场景分析、信道状态估计及其容量预测、功率控制和频谱管理,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感知无线电的概念

感知无线电技术用以实现动态频谱共享。通过检测空中信号占用频谱,通过探知无线环境中空闲频谱资源,选择可被自己利用频率进行通信。租借系统通过采用感知无线电技术,实时跟踪授权系统占用频率状况,随时使用、释放频段,在保障授权系统通信前提下,与授权系统动态共享频谱。采用频谱检测方式获取频谱信息可使感知无线电技术能适应无线环境频谱使用状况短期变化,高效利用频谱,并且感知无线电技术不要求改造现有系统,对无线信道环境和用户需求都将具有较好适应性。

感知无线电技术动态频谱共享是自适应传输技术思想在频谱分配领域的运用。自适应传输使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适应信道传输能力的变化,通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来改善频谱利用率。而感知无线电使无线通信系统占用的频谱适应无线环境频谱使用状况的变化,通过增加共享同一频段的系统数、用户数来提高频谱利用率。不管是自适应传输技术还是感知无线电技术,其思想的核心都是无线通信系统能自动地适应外界环境和自身需求的变化。

感知无线电思想可以推广到移动通信其它层面。从低层到高层,要求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能检测系统各层参数与状态,如链路质量、网络拓扑、业务负载、甚至用户需求,并能适应这些变化。从通信端到端,在存在重叠覆盖多种无线电通信环境下,要求移动设备能够在异构网络间切换,实现包括终端、网络和业务在内的端到端重配置。这也就是所谓的认知网络(CognitiveNetwork)。

二、感知无线电关键技术分析

作为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感知无线电可以感知到周围的环境特征,采用构建方法进行学习,通过相关描述语言(RadioKnowledgeRepresentationLanguage,RKRL)与通信网络智能交流,实时调整传输参数,使系统的无线规则与输入的无线电激励的变化相适应,以达到随时随地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频谱利用的高效性。无线规则指一系列适合无线频谱合理使用的射频带宽、空中接口、相关协议和空间时间模式的设置。感知无线电系统的重构能力很重要,该功能就是以软件无线电作为平台来实现的。重构功能是由软件无线电实现,而感知无线电的其他任务是通过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过程实现,其感知过程开始于无线电激励的被动感应,以做出反应行为而终止,一个基本的感知周期要大致分为3个基本过程,分别是无线传输场景分析、信道状态估计及其容量预测、功率控制和频谱管理,它们的顺序执行使感知无线电系统的感知功能得以实现。

2.1感知无线电技术与动态频谱分配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点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移动通信的发展使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频率短缺问题。解决频率短缺大致有两类方法,一是扩大可利用的频率范围,二是提高频谱利用率。为增加可用频率,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已扩展至300GHZ。无线信道的路径损耗是随频率升高而迅速增加的,所以频率过高并不利于移动通信。因而,更加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频谱利用率。

提高频谱利用率有三类途径,改进通信设备的传输技术,优化网络、提高组网能力。目前广泛采用这两种途径,但是这两种方法能够获得的频潜利用率增益将越来越少。第三种提高频谱利用率的途径是改进频谱分配方式。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固定频谱分配方式,一个频段只分配给一个无线接入系统,不管分配的频段是否被频率牌照的所有者实际使用,其它无线接入系统不能占用该频段。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可以将一些频段分配给了多个系统,允许它们同时占有同一个频段,甚至一些频段可以开放为不需牌照的频段,允许任意系统占用。尽管固定频谱分配方式能够改善系统干扰问题,但由于频谱的授权系统并不是在任何地区的任何时刻都使用频率,其频谱利用率很低。而简单地允许多个系统共享一个频段,虽然优于独占性的固定频谱分配方式,但由于它对频谱共享没有加以必要的控制,一个系统占用频率前并不知道该频率是否正在被其它系统使用,从而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可见,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允许多个系统共享频谱,而不避免系统间干扰,会制约频谱利用率的提高,并且不能保证通信质量。为解决频谱短缺与频谱利用率低下的矛盾,可以考虑采用动态频谱分配方式。允许多个系统共享同一频段,各系统只在需要通信时才能占有频段,通信结束就释放频段,而且必须控制系统间干扰,后接入的系统不能影响其它已有系统的通信。为与现有通信系统兼容,分配频段上授权系统有使用频谱的最高优先级,只要不影响授权系统通信,租借系统与授权系统动态共享频谱。这种动态的频谱共享包含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在时间上,当授权系统不使用所分配的频率时,租借系统可以占用频率,但当授权系统重新占用频率时,租借系统必须及时地归还频率。

2.2信道状态估计及其容量预测

信道估计的结果可用来计算信道容量,用于控制发送端的信号能量,可使用香农法则计算信道容量C,但在感知无线电系统中并不直接在发送端传输C的信息,而是量化C,一定的量化率用于反馈发送端,量化比率是预先确定的,所以接收机接收的信息量要小于信道容量C。一般来说,无线系统的传输率是波动的,当其超出一定界限时,就会引起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这个界限决定了最大的传输比特率。

2.3功率控制和频谱管理

2.3.1功率控制

在感知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的实现以分布方式进行,以扩大系统工作范围,提高接收机性能。控制发送端功率是感知无线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多址接入的感知无线电信道环境中,主要采用协作机制方法,包括规则及协议和协作的Adhoc网络两方面内容。多用户的感知无线电系统彼此协作工作,基于先进的频谱管理功能,可以提高系统工作性能,支持更多用户接入。

2.3.2动态频谱管理

动态频谱管理也称为动态频谱分配,具有实现系统频谱高效利用的功能。在感知无线电系统中,频谱管理的算法可这样描述:基于频谱空穴和功率控制器的输出,选择一种调制方式以适应时变的无线传输环境,使系统工作在可靠传输的状态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可由信噪比差额(SNRgap)的大小确定。

2.4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

传统的软件无线电不能与网络进行智能交流,因为没有基于模式推理计划能力和没有相关描述语言。在以软件无线电为发展平台的感知无线电研究中,研究表示无线系统知识、计划和所需语言是关键技术,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应运而生,它表示了无线规则、系统配置、软件模块、网络传送、用户需求、应用环境等知识。

参考文献:

[1]何丽华,谢显中,董雪涛,周通.感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检测技术[J].通信技术,2007,(05)

[2]王军,李少谦.认知无线电:原理、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07,(03)

[3]谭学治,姜靖,孙洪剑.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03).

[4]刘元,彭端,陈楚.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J].通信技术,2007,(07)

无线电论文范文第2篇

以某次全省无线电专业设备实际巡检工作为例,拟共需巡检设备种类有4种,分别是频谱分析仪、信号源、综测仪、集成测试控制箱,共计64台(套)。其式频谱分析仪21台、便携式频谱分析仪15台、信号源10台、综测仪9台、集成自动测试系统9套。在所有拟巡检仪表中,使用年限在1年内的有8台,使用年限在3年内的有18台,使用年限在5年内的有20台,超过5年的有18台。本次巡检任务目标为发现拟巡检设备在功能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拟巡检设备仪表的配置和分布情况见表1。上述设备目前配置在某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和9个无线电派出机构及其工作站。由于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各派出机构地理位置较为分散,需要专业检测人员分别前往各机构办公地点开展巡检,综合考虑前往各地的行程,巡检需要在1个月内完成。

2巡检方案安排

根据该省巡检需求,巡检服务提供方设计巡检方案如下:为对拟巡检设备仪表进行全方位的功能性能检查,提供下述三项巡检项目:一是仪器仪表单机巡检;二是系统软件及运行维护巡检;三是系统正确性验证测试巡检。其中单机巡检项目的主要内容有:仪表信息、校准状态、自检状态、功能按键、屏幕显示、内部组件与控制端口、电平测量误差(频谱仪)、输出信号电平误差(信号源)、信号类型输出(信号源)、DANL(频谱仪)、trace方式(频谱仪)、检波方式(频谱仪)、内置衰减、分辨率带宽(频谱仪)、外部增益补偿(频谱仪)、测量套件、选件验证。系统软件及运行维护项目主要内容有:系统安装检查、软件版本检查、模块检查、报告模板与引用标准检查以及软件平台测试检查。系统正确性检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对于由多台仪表搭建的自动测试系统,将系统自动测试的结果与手动操作仪表得出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计算,以确定测试系统结果的偏差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根据方案,巡检服务提供方拟派出专业测试人员1名,由巡检需求方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名。巡检诊断用检测设备包括校准溯源的功率计、信号源、射频线缆、GPIB连接器、测试用笔记本电脑终端等。

3对巡检异常仪表的说明

在全部64台设备仪表中,经巡检发现问题的有13台,占所有巡检设备仪表总数的20.3%,详见表2。在有问题的13台仪表中,问题较为严重的仪表有4台,分别是两台MS2687B仪表射频输入口和配套转接头损坏;1台MS2724B模拟解调功能损坏;1台MG3693B输出FM/AM调制波形失真。问题一般的有9台,分别是7台MS2721A由于仪表老化在某频点出现虚假信号;1台N9030A仪表垫脚和窗口键丢失;1台N9020A后面板一USB接口故障。故障原因分析诊断:对于问题较严重的两台MS2687B,由于仪表射频前端存在1个高出前面板5~6cm的专用连接器,射频前端的损坏可能为野外作业时由于车辆颠簸碰撞造成。MS2724B模拟解调功能失效可能由解调模块损坏或扬声器损坏造成。MG3693B出现波形失真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性能老化造成。根据以上诊断结果,巡检服务提供方建议:对于使用年限较短、功能性能尚好的仪表应积极安排返厂维修,对于使用年限较长且功能性能均已严重老化的仪表应考虑作停用或报废处理。

4对受检正常仪表的评价

一是频谱分析仪,是此次巡检中受检数量最多的一类仪表。以归一化DANL测量峰值指标为例,详见表3。在日常无线电监测工作常用的超短波频段,台式频谱仪指标最好的为N9030A,其次是N9020A和MS2692A。由于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巡检中N9030A和N9020A的DANL指标在超短波频段(30MHz~3GHz)最大相差3dB,而最小只有不到1dB。这说明仅对日常测试测量超短波频段的工作能力来讲,N9030A与N9020A差别并不大,只是N9030A略好。从表3可以看出MS2692A和N9020A的指标不相上下,但在实际巡检中发现,相同设置下MS2692A需要更长的积分时间,才能获得与N9020A相同的DANL指标,因此N9020A要略胜一筹。便携频谱仪指标最好的为MS2724B,MS2724B在该指标上甚至超过了台式仪表MS2687B、N8563EC和MS8609A。二是信号源,此次受检的两种信号源,MG3693B为模拟信号源,其只能发射模拟调制类型的信号,使用年限较长,而MG3700A为矢量信号源,能发射CW信号和各类数字信号,且支持自定义数字信号文件的输入。三是综测仪,受检型号只有IFR3920一种,巡检结果显示均正常,能够满足日常测试工作需要。四是集成控制箱,受检型号均为DC系列,巡检结果均正常,能够满足日常测试工作需要。

5结束语

无线电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无线电测向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全国比赛,1985年,国家教育部、体委、科协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在青少年当中开展无线电活动;1983年,中国代表队参加第27届无线电测向国际比赛,摘取金牌4枚,银牌5枚;9月初,在挪威举办的第二届无线电比赛,展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随着国内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发展,我国于1984年进行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伴随无线电测向运动人群的拓展,国内相关院校开始大量组织专业教师培训,国内已有30余家院校进行相关的教学培训,每年输送专业教师近500人,有效推动区域性无线电测向运动水平的提高。

2无线电测向运动专业教师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各大院校培训体制和使用单位自体培训来看,专业教师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能够满足一定层次、一定区域应用的需要,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健全。从目前来看,各大院校都是借助其他院系组织相关培训,在培训上一般也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由于很多学校组织都类似于临时培训,导致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教学手段应用不够灵活。专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测向运动培训和准备时,存在理论过多,实践指导过少,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失误率过多;三是领域综合拓展不够。对于专业教师培训,往往只限于无线电测向运动相关的内容,将组织过程作为重点,忽视相关领域的研究,导致创新不够,无法实现大幅度突破。

3培养无线电测向运动专业教师的对策研究

无线电测向运动专业教师培训,必须要突出专业化、综合化、创新化和均衡化发展理念。一是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院校在组织专业教师培训时,尽量设置专门学科由专业教师负责讲解,这样可以使他们专注于科目研究,能够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二是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在科目区分上,控制理论教学学时以讲清基本原理和基本军事地形学为主;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在基础体能、标图、电路识图以及综合运用上下功夫;在教学上,一定要使用真实的道具,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三是加强对测向运动外延的研究。传统的无线电测向运动使用的道具、组织原则及方法基本固定,教师要想将课程教授得灵活生动,必须要积极适应现代网络条件,应用多元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的兴趣;要加强对测向运动外延的研究,如综合体能的组织、测向技能的训练、综合数据的分析等等,实现1+1>2的效果,以扎扎实实打基础的态度,推动学科领域的总体跃升。

4结语

无线电论文范文第4篇

功能定位学的认知范围:右脑具有记忆量大,认知能力强等特点,对空间体系、复杂关系、具体工作以及情绪表达都远远优于左脑,但传统的教育体系,以书写、计算、阅读等左脑活动居多,导致右脑开发不足。无线电测向运动要求学生使用手中的测向仪,找到5-10台无线电台的方向延长线,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空间感知、逻辑思考、情况判断以及综合分析,结合地形复杂和环境因素的不力影响,选择最优路线和确认先后顺序,以使能够使用最短的时间寻找更多的电台,对于右脑的开发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2能够提升基本素质。

新课改将素质教育列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从根源上摒弃应试教育存在的“分值论”思维,而将体育上升到与德育、智育等同的高度,使学生的素质更加全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更强。身体素质是所有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无线电测向运动以寻找隐蔽目标为主要任务,需要长时间在自然环境当中高速跳跃和奔跑,能够将感官、体型、体质训练结合在一起,始终保持紧张有序,激动高昂的心理状态,既能够增强心理素养,也能够锻炼身体素质。

3能够推动意志发展。

通过对当前就业形势调查分析来看,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足50%,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素质不过关、人际交往存在缺陷、沟通协调不畅、适应能力较弱以及个性意志不稳定等因素。无线电测向运动也称“猎狐”行动,不仅要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与自然条件抗衡,还要具备极强的意志品质与其他团队或个人竞争,环境条件较差,对抗极为激烈,能够锻炼他们坚韧、果敢、独立和无畏的品质,使他们具备自我认定、自我设计的能力;独立决策,敢打硬拼的能力;自我控制,严格自律的能力;自我激励,不懈进取的能力。

4能够增强文明素养。

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高度的重要表现,教育理论认为应当把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思想道德和劳动技能做为基本培养方向,使他们具备富足的精神文化内涵。无线电测电运动是一项团队活动,可以增强参与者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谦虚、正直、友善的道德情操;无线电测电运动同时具备科技与体育的双重属性,既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体育锻炼的拓展,可以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在整个运动过程,对于部分损坏的设备,还要自行进行检测和修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结语

无线电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完善坚强可靠的电力通信网,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和需求及无线新技术的特性,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一、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传输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技术,即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及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

总的来说,长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为:GSM、GPRS、3G;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则包括:WLAN、UWB等。按照移动性又可以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3.5GHz无线接入(M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802.16d;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802.15的WPAN、基于802.11的WLAN、基于802.16e的WiMAX、基于802.20的WWAN。按照带宽则又可分为窄带无线接入和宽带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3G、LMDS、WiMAX;窄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主流无线通信技术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以OFDM+MIMO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主流方向。而目前基于该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B3G、WiMAX、WiFi、WMN等4种技术。

2.其他无线通信技术

除了上述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外,目前已存在的无线通信技术还包括:IrDA、Bluetooth、RFID、UWB、集群通信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及LMDS、MMDS、点对点微波、卫星通信等长距离通信技术。

(1)IrDA:InfraredDataAssociation,是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协议,通信距离一般在0~1m之间,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通信介质为波长900纳米左右的近红外线。

(2)Bluetooth:Bluetooth工作在全球开放的2.4GHzISM频段,使用跳频频谱扩展技术,通信介质为2.402GHz到2.480GHz的电磁波。

(3)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由标签、解读器和天线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4)UWB:UltraWideband,即超宽带技术。UWB通信又被称为是无载波的基带通信,几乎是全数字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因此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三、无线技术优劣分析

(一)WLAN技术分析

Wi-Fi的技术和产品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大批量生产。该技术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网络的延伸,对于特殊地点宽带应用,尽管Wi-Fi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二)WiMax技术分析

WiMax是一个先进的技术,推出相对较晚,存在频率复用性小、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最近才完成标准化,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实践考验。从应用前景看,该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上网要求,覆盖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内,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甚至只要少数基站就可以实现全城覆盖。WiMax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超远的传输距离,一直被业界看好,是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三)WMN技术分析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地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应用前景看,WMN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WMN更好地与之相融合、互补,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四)3G技术分析

3G于1996年提出标准,2000年完成包括上层协议在内的完整标准的制订工作。3G网络部署已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有一成套建网的理论,包括对网络的链路预算、传播模型预算以及计算机仿真等。从商用前景看,目前,3G在部分地区已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比如欧洲很多国家、日本、韩国等都已经建设了3G的网络。3G技术已经进入可以实用的阶段,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3G网络。

(五)LMDS技术分析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LMDS是一种提供点对多点通信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其工作频率在20GHZ以上,利用毫米波传输,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数字双工语音、数据、因特网和视频业务,是一种非常好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在最优情况下,距离可达8公里;但是由于受降雨的原因,距离通常限于1.5公里。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扇区或基站设备将ATM骨干网基带信息调制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在其覆盖区域内的许多用户端设备接收并将射频信号还原为ATM基带信号,在无需为每个用户专门铺设光纤或铜缆情况下,实现数据双向对称高带宽无线传输。

(六)MMDS技术分析

MMDS的主要缺点是有阻塞问题且信号质量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可用频带亦不够宽,最多不超过200MHz。其次,MMDS对传输路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MMDS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是相移键控PSK(包括BPSK、DQPSK、QPSK等)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技术,无法做到非视距传输,在目前复杂的城市环境下难以推广应用。另外,MMDS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厂家的设备存在兼容性问题。

(七)集群通信技术分析

数字集群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它的频谱利用率有很大提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它提高了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使无线传输质量变好;由于使用了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所以对数字系统来说,保密性也有很大改善。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可提供多业务服务,也就是说除数字语音信号外,还可以传输用户数字、图像信息等。由于网内传输的是统一的数字信号,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集群网的服务功能。

(八)点对点微波通信技术分析

微波传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与租用线路相比,微波系统的投资只要一年左右即可收回。第二,微波传输系统部署简洁快速。与传统的传输手段相比,其快速部署的优势可以更快地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要。第三,目前的微波产品对未来的发展是有保障的,对于运营商的新业务和新需求都可以给予很好的支撑。未来,微波传输系统将升级到全IP的平台之上,可以全面支持运营商未来的发展。

(九)卫星通信技术分析

利用卫星在有些人口不很密集的地区来配合陆地通信。在这些地区散布着范围较广但不密集的用户,可以利用卫星作为用户连至固定有线网的接入设施。在陆地通信网已经构成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的环境下,利用卫星建成宽带卫星接入系统是比较好而切合实际的方案,经济又可靠。

但是卫星通信毕竟是采用卫星作为通信平台,其地面站的建设、通信信道租用费用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且通信资源为卫星通信公司所有,受其带宽的限制,使得大量数据的传输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因此,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使用是极为不经济的;而将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作战通信、海外通信等则比较适合。

四、无线技术综合比较

目前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

首先,从标准化程度上看,本报告所涉及的技术中,仅仅WMN技术没有成熟的标准体系,LMDS、MMDS、集群通信均有多种标准,只是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其余的技术均已经完成标准化工作,并且都进行了试验网建设和商业网建设。

从频率上看,Wi-Fi技术、WMN均使用的是开放频段,WiMax技术、3G技术等其他技术使用的是授权频段。

从覆盖范围上看,Wi-Fi技术、WMN技术属于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仅覆盖35m~100m;WiMax技术、3G技术、LMDS技术、MMDS技术、集群通信属于城域网接入技术,覆盖范围在1km~54km不等,而卫星通信、点对点微波则属于广域网技术,通常用于通信主干组网建设。

从传输速率上看,点对点微波和卫星通信属于干线传输技术,不同的情况速率变化较大,而其余的技术均为接入技术,仅仅是3G技术接入速率最小,仅为384k,而其余技术均为几十M甚至上百M的速率。

从调制技术上看,其中WiFi技术、WiMax技术、WMN、3G技术均采用最新的调制技术OFDM,其余的技术均未采用OFDM调制技术。

从天线技术上看,仅仅3G和WiMax技术采用了MIMO技术,而其他技术均未采用MIMO技术;从传输环境上看,仅仅WiMax技术和3G技术支持非视距传输,其余技术均要求视距传输环境;从网络安全和QoS机制上看,WiMax技术和3G技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优秀、完善,其余的均存在较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