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杂然而前陈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解释:清:清幽;幽静。形容山水风景优美。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2、山崩地裂:
解释: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3、山肴野蔌:
解释: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山穷水尽:
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山阳闻笛:
解释:比喻沉痛怀念故友。
阅读《醉翁亭记》片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 题1: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伛(qū)偻提携B.觥(guāng)筹交错C.树林阴翳(yì)D.山肴野蔌(shù)小题2:请解释下列句子加线字的意思。(4 分)A.临溪而渔( )B.颓然乎其间者 ()C.负者歌于途()D.苍颜白发()小题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C.
小题2:捕鱼 醉醺醺的样子 背 脸色苍老
小题3:⑴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⑵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快乐为快乐。
小题4:描写了滁州人民安居乐业,山中游客不绝的热闹场面.山中游玩的人多,反映了太守治理有方.人民生活富足,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淳朴!
试题分析:
小题1:A.“伛”应读yǔ,B.“觥”应读gōng,D.“蔌”应读sù。
小题2:“渔”应译为动词用法,即“捕鱼,钓鱼”。“颓然”要注意“然”的解释不可遗漏。“负”属固定用法,背的意思。“苍颜”中的“苍”指苍老,需注意。
小 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宴酣”“乐其乐”, “宴酣”指畅快地饮酒,“乐其乐”中的“乐”字要注意,分别译为“以……为快乐”“快乐”,“乐其乐”指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 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1. 准确识记文言实词。2. 准确识记文言虚词。3. 掌握古音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
一般而言,实词是重点,虚词是难点,文言现象是关键点。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1・江苏省徐州市)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临溪而渔 ② 杂然而前陈者
③ 苍颜白发 ④ 太守谓谁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人影散乱; 盗窃乱贼而不作。
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 (2011・江苏省扬州市)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①(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凄神寒骨 ② 悉皆怪石
③ 不可名状 ④ 为之怅然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 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 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 以其境过清 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3. (2011・江苏省无锡市)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身干阖闾 身: ② 被羔裘 被:
③ 天下谁能伐楚乎 伐: ④ 操鞭笞平王之坟 笞:
(2) 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至之市C 亲戚畔之D 怅恨久之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以上三地的考题,有文言实词的考查,有文言虚词的考查,也有文言现象的考查。
理解文言实词,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掌握文言实词,贵在平时打好基础。平时学习的时候,要加强识记,一课一课夯实。如题1(1)中,有少数同学把“苍颜”的“颜”解释为“颜色”,把“太守谓谁”的“谓”解释为“称谓”,这就说明平时学习不够实在,识记没到位,或者缺少巩固。
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把初中文言文逐篇打印下来,将重点实词一一加点注释,打愣的、不会的、解释错的用红笔圈出,每次考试前将圈出来的再巩固一下。
把握文言虚词,是读懂文言文的枢纽,掌握文言虚词,贵在辨析。重点的文言虚词,就那么十几个,如“之、其、而、且、乃、为、焉、以、于、则”等。上述三题,涉及到的有“之、以、乃、其”四个。
教给大家一个方法,自己弄一个表格,把十几个主要虚词的用法分分类(如“之”字,有代词、动词、助词三类,助词又有结构助词、音节助词之分,结构助词又有“的”“倒装标志”“主谓之间”之分),附上课文里的重要例句,遇到新的用法或者重要例句及时补进去。
文言现象,通假字比较简单,题3(1)里的“被羔裘”,“被”同“披”,这在《陈涉世家》《送东阳马生序》里都有例句。词类活用要难些,题2(1)里的“凄”,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凄凉”,题3(1)里的“笞”,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用竹鞭抽打”,《陈涉世家》里有“尉果笞广”的句子。
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整理一词多义,初中六册二三十篇文言文,大概能整理出一百五六十个词语的一词多义,里面有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熔于一炉,则事半功倍。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2011・河北省)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学射于周同⑤。同射三夹,皆中的⑦,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⑧;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这里是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kuò):箭的尾部。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①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②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未冠:
(2) 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2. (2011・湖北省襄阳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谈笑有鸿儒 ② 花之隐逸者也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 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3. (2011・江西省南昌市)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B 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
C 随波而逝(消失)D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2) 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关键词】 中医男科; 性别因素
Causes of under development of TCM andrology and Transformation of TCM conception
LIN Zhuoyi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Abstract】The andrology of TCM always depends on the gynaecology or other branches in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reason might be traced back to the replacement of andrology with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wrong conception of males’ impossibility of infertility. The conception of “career-centered males and housework-centered females” puts child-bearing, antenatal training under the gynaecology, not andrology category. These concepts contradict with TCM principles, for example,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solicitude for everybody, and the modest idea of the body.
【Key words】TCM andrology; gender
传统中国,相对于妇科而言,男科医学一直不成气候。东汉《金匮要略》的妇人三章,指出妇科医学的独特性,有别于其他科别。直到宋代陈自明撰写《妇人大全良方》,妇科医学独立的专书出现,妇科医学看似一步一步的“成熟”。男科医学却不是如此。历史上的男科医学,其呈现的状态为何?是什么样的性别因素所造成?对医学造成什么影响?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1 传统中国男科医学存在的常态
传统中国男科医学存在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依附于妇科之下,另一种是依附于其他科别。男科与妇科同等独立存在的情形很少。
传统的正史史料,无论是《史记》、《汉书》或其他,多记载男子事迹,女子的历史较不被重视,女人的历史依附于男人之下。但有趣的是,传统医典中,妇科医学被医家重视,男科往往依附于妇科而存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谓:“妇人之病…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1]《千金要方•妇人方上•妊娠诸病第四》谓:“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方……又方:胡燕窠中草,烧末,酒服半钱匕。亦治丈夫。”[2]同书《妇人方中•中风第三》“鸡粪酒:主产后中风及百病,并男子中一切风,神效方。”[2]同书《妇人方中•恶露第五》谓:“治妇人血瘕……及治男子疝病。”[2] 同书《妇人方中•杂治第八》“治男女阴蚀略尽方……。”[2]《妇人良方•众疾门•通用方序论第五》谓:“胜金丸治妇人久虚无子,产前产后一切病患。兼疗男子下虚无力。”[3]
日本人丹波康赖撰《医心方》一书,书中抄录与整理传统中国的中医典籍,故其内容当然也反映此一现象。《医心方》自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全是专论妇科的篇章。但其卷二十一《治妇人乳疮方第六》谓:“集验方,妇人女子生小浅热疮……宜以赤龙皮汤,及天麻草汤,洗之。……诸热疮、黄烂、浸汁、痒疮、丈夫阴蚀痒湿……恚效。”[4]该书同卷《治妇人阴疮方第十》又云:“治男女阴蚀略尽方……”[4]。除外尚有诸多例子,在妇人病的篇章中,见到男科的疾病与诊治。
除了依附于妇科之外,男科依附于其他科别,也是传统医书典籍常见的现象。《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指出:“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1]又指出:“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1]又如“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1] 又如《千金翼方•补益•补五脏第四》谓“肾沥散,主五劳男子百病方。”[5]又谓:“泻肾散,主男子诸虚不足肾气乏方。”[2]这些男科疾病的诊治,附属于肾脏科、血液科……等而未独立成为男科。
当然,历史上亦有独立的男科存在。现今仍存在最早的男科著作,是清季傅山的《傅青主男科》。但其论述的疾病,大部分男女均会罹患,并非纯正的男科。
2 传统社会男科不受重视的性别因素
2.1 传统内科典籍如同大男科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伤寒论》、《千金方》、《妇人良方》等医学名著,作者都是男人,成书时代都是在父系社会。如果这些作者陷入本位主义,仅以男人的立场看事情,而未以女子的立场思考,那么这些医书就会变成是专门为男子写的书,女子的疾病,仅是附属于男人的疾病来探讨。因此《金匮要略》述及的中风、胸痹、黄疸、肺痿等,作者的心态可能是认为这些病是男人会发生的,所以要治疗。这些篇章都是为了男人而写作,可以解读为“大男科”。女子也会发生这些疾病,所以附属于“大男科”内,顺便治疗。但毕竟有些疾病专门发生于女子,所以医者另列妇科篇章做为例外。但是妇科疾病的治疗,有时仍可治疗男子,这时医者仍不忘提醒读者注意,毕竟医书专是为了男子写作。诸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述及以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小便不利,不忘提醒此方亦可治疗男子小便不利,且要加滑石半两。因此整部《金匮要略》如同一本大男科著作,没有必要再另外成立男科。
以明朝武之望《济阴纲目》、《济阳纲目》二书来进一步佐证。《济阴纲目》是女科医书,反过来说,《济阳纲目》理应是男科医书。但是《济阳纲目》并不是男科医书,而是内科学的通论性著作,这就形成女科与内科对比的情形。女科应与男科对比,才符合对称性。如要以某一科来取代男科,则这一科应与男科相当,才能与女科对比。因此内科就是被视为与男科相当,所以才能与女科对比。如此就导致内科等于男科的结论。既然内科等于男科,就没有必要再另立男科。
类似的情形出现于《傅青主男科》。清季傅山撰写《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二书。两本的书名是一男一女,如同《济阴纲目》与《济阳纲目》一般具对比性。《傅青主女科》如同《济阴纲目》一般,是妇科医书。而《傅青主男科》虽名为男科,但观其内容可知,《傅青主男科》和《济阳纲目》一样,是一本内科学的通论性著作。因为《傅青主男科》所论述专属于男性疾病的篇幅不多,大部分的篇幅仍是论述男女均会罹患的内科疾病。傅山将内科学直接称为男科,显示传统社会医家的认知,是将内科等同于男科,因此没有必要另立男科。
2.2 群众的认知――“男人不会生病”的错觉
社会群众中充斥着男强女弱的观念,男人被视为不会生病。男子发生性病,难以启齿。单从现在的社会风气来看,就可知现在多数男子,就算生病,也喜欢表现得很强壮。2008年10月8日《京华时报》刊登《男人莫让健康离你远去》一文指出:“很多男人有了病经常自己苦苦撑着,不愿意告诉家人,也不愿意去医院看病。尤其是有了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后,更是碍于面子而不敢去专业正规医院就诊,而是偷偷去一些小诊所求治,结果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6]同版的《走进男科学》也指出:“很多男性患者身体有了疾病都不愿承认自己得了病。”[7]这两则报道,说明了现今社会群众的刻板印象中,男人是强壮的,生病的男子是不正常的,而这个刻板印象对不健康的男子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现今男女较为平等的时代,都会产生这种现象,那么在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与男强女弱的刻板印象更强,这种错觉更强。且这观念不仅存在于群众,也存在于医学精英之中。诸如《千金要方•妇人方上•求子第一》谓:“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是以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经言妇人者,众阴所集,常与湿居……然而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2]以这段话为基础,透过反面的逻辑推论,得知男子没有怀胎、生产、崩漏之病。因此男子疾病,被认定比女子易治,当然就不必再设男科。很明显的,孙思邈以为男子没有胎妊生产崩伤之性方面的疾病,而且男子感情稳定,不像女子那样好妒,所以男子确实比女子健康、不易生病。群众的认知被精英强化后,这种认知在社会上就更强烈。既然社会认为男子较不易生病,就没有男科存在的必要了。
2.3 男外女内价值观的衍生
男外女内的社会价值观,可能是传统社会不存在独立性男科的原因之一。历史上,男子主外,正史所记载的事迹,主角往往是男子,男子掌控国家与社会的前途。执行家内的事务,包括生子、照顾小孩,由女子负责。
妇科的内容,除了论述女子的杂病与生产之外,其重点在于强调女人如何求子、保护胎儿、胎教的方式。生理上,胎儿在女子体内,因此求子、保护胎儿、胎教等任务,较贴近女子。而在社会上,男外女内的观念更强化了这些任务归属于女子,因为这些任务主要在室内进行即可。妇科论述的重点在于求子、保护胎儿、胎教,如果男科也要存在,理论上其论述的重点也应当在于求子、保护胎儿、胎教。然而这些任务却被社会视为是妇女的任务,被划归于妇科,而不归于男科,如此一来,男科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3 男科不独立与中医理论认知的改变
中医理论强调阴阳平衡与对称。如从妇科的角度观之,妇科早已独立,妇人的身体长期受到关心。基于平衡与对称原理,男科亦应独立,男子性方面的问题也应当受到关心。而历史的呈现,并非如此。孙思邈认为妇女基于具有性方面的疾病,而比男子十倍难疗,忽视男子也有性器官,男子的性器官疾病如同女子难以治疗。这些均反映阴阳平衡与对称的原理已经改变。
同样的,传统社会的医者将内科等同于男科,也是与阴阳平衡的观念抵触。如果内科等同于男科,则男科包含男性病与男女都会发生的疾病,然而妇科却仅是女性病。男科包含的范围大,女科的范围小,范围的大小不相当。
再者,中医强调普世关怀、救世济人的精神。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谓中医的目的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8]中医的关怀,不受阶级限制,当然也应当不受男女的限制。然而传统社会妇科形成专科,受到医界重视;反之男科一直附属于其他科别,受关心的程度不如妇科。这反映中医对人普世关怀的精神被改变了,救世济人的精神未必全面落实。
第三,中医本来强调对人的谦抑思想也被改变了。中医本强调人应当谦卑,人是配合宇宙万物的秩序而生存的。人的身体是有弱点的,只要不服从天道,就容易生病。然而前述中医未独立的原因之一,在于群众有男人不会生病的错觉。传统社会的医师,应当依据自己的专业性,落实中医对人的谦抑性思想,承认男子的身体也有弱点,男人也会生病,包含性方面的疾病,而让男科与妇科存在于同等的地位。然而传统社会多数的医师未必有如此的认知,反映中医对人的谦抑性思想已改变。
4 现今男科的形态与男科独立性的反思
现今男科的独立性已强化,但并非全面性。虽有中医男科学的专著、中医男科学的杂志,然而大学、硕博士招生的专业,通常没有中医男科学一门。某些医院设有男科,但并非普及。没有设置男科,则当男子发生性器官方面的疾病时,就求助于泌尿科了。
基于阴阳平衡与对称法则,妇科已独立,男科当然应当独立。男人也会生病,男人同样有性器官,男人的平均寿命更是比女人低,因此男人的身体更应该受到医学关心。泌尿系统虽与生殖系统有关,但毕竟是两回事。如果一名男子罹患隐症,但泌尿系统正常无病,却去泌尿科就诊,显得不合逻辑。
再者,前引《千金要方》指妇人是众阴所集,常与湿居。则反面推论,应该也会有“男人,众阳所集,常与火居”的原理。事实上,男人也确实常罹患与暑热相关之疾。男子在外时常应酬,饮酒的机会多,促进体质的湿热。在男外女内的空间规范下,男人的职业场合时常在火热的环境之中,诸如战场、矿坑、炼钢厂……。因此男人理应容易生与“火”相关的疾病,这时就应仰赖独立性的男科医学来关照男子的身体健康。
前指出男外女内的观念下,求子胎教被归属于女子的任务,因此有必要成立妇科来特别关照。然而现在男外女内的法则已经逐渐打破,求子、保护胎儿或胎教等任务,不应仅归属于女子;男子生理异常,也可能不孕。男子的言行也应当合宜,以培养母体内胎儿的良好气质。妊娠时,丈夫应当善待孕妇以保护胎儿。所以原属于妇女的任务,当然也同归属男子。因此现今的男科应等同妇科,强化独立性。
当然从另一性别的角度观之,男科也未必一定要独立。过去纵使没有独立性的男科,男子性方面的疾病,仍然可受到诊治。如果男科独立后,医疗的效果没有比以前更好的话,男科独立的意义就丧失了。再者,中医强调“整体观”的概念,此概念近似于西方学说“完形”的概念。完形学说主张部分的整合不等于全部。过度强调小区块,将小区块笼统的组合,并不能还原整体的面貌。将医学过度分科,而无法将各科做有机的(系统的)结合,则人整体上的健康是否能被保护,不免令人怀疑。因此从这个角度观之,男科未必要独立。
5 结论
以上由传统医学典籍说明中医男科的形态,通常是附属于妇科或其他科别。男科之所以不独立,可能原因在于父系社会下,医学著作本就是为了男子的身体健康而写作,独立性的男科没有必要存在。而传统至今,群众有“男人不会生病”的错觉,难以刺激医学精英将男科更加专业化。而男外女内的价值观,也使得与生产相关的问题归属于妇科即可,没必要另设立男科。从正反两面观察,都可发现独立性的男科没有必要存在于传统社会。
男科不独立存在,反映中医所强调的阴阳平衡对称的精神、中医普世关怀与救世济人的精神、中医主张人的谦抑思想,未全然落实。因此从这角度观之,中医男科当然应当独立。特别是男人平均寿命低于女子,男子的健康更应受到关照。但是如果男科独立,亦应当顾及整体观,与其他科别系统的连接,否则其独立就降低意义了。
参考文献
1 东汉•张仲景著,清•吴谦订正.御篡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M].台北:文化图书公司,1978,35,37,151.
2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影江户医学影北宋本:16,29,40,48,53.
3 宋•陈自明著,明•薛己校注,明•熊宗立补遗.妇人良方校注补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5.
4 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影浅仓屋藏板,474-476,478.
5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76.
6 刘长亮.男人莫让健康离你远去[N].京华时报,2008,10,8(C09).
7 走进男科学[N].京华时报,2008,10,8(C09).
关键词:小说;起源;先秦诸子;流变
引言:提到我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从鲁迅以来,学者们从诸子文章、史传文字、神话传说及诗赋文字等各种文章样式上寻根溯源,结论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文体,其形式本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处在活跃的律动状态之中,小说也不例外。从小说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与小说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诸子群书。前贤及时下有关中国小说史的论著谈到中国小说的起源也往往将子书作为形成小说的源头之一。然而前人在研究的时候只注重从小说的外在联系或小说和其他文体的对比上去考察二者的关系,却往往忽略了从小说的内在发展规律上把握小说与诸子之间的关系。
一、诸子群书正统地位的式微促进小说产生
从小说的最初问世来看,小说可以说是子书的副产品或末流的产物。班固说:“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务出,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舍诸侯。”①姚明娜《汉志注解》对此解释说:“古者官师合一,私家无学。及王道既微,官失其守,始有私家之学。故天下有道,则学在上;无道,则在下。至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乃悬格以待学者,而诸子专家,于是乎起矣。②章学诚说:“至于官师既分,处士横议,诸子纷纷,著书立说,而文字始有私家之言,不尽出于典章政教也。”③由此可以看出子书和经书的区别就在于经书为官学的经典著述而子书则是官学衰微后的私学,而诸子群书作为私学的显著特点就是能充分阐发自己的主观见解,不用顾及学说是否公允。就如同章学诚所说:“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故夫子之述六经,皆取先王典章,未尝离事而著理。后儒以圣师言行为世法,则亦命其书为经,此事理之当然也。然而以意尊之,则可以意膺之”。④这种“近取譬论”的方法其实并非小说家所发明,而正是诸子早已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诚然,诸子对“近取譬论”这种方法的运用也是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渡过程,但恰恰是这个过程为小说的产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刘勰曾对诸子产生流变的过程有过论述,他在《文心雕龙·诸子》中说:“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昔风后、力牧、伊尹,咸其流也。篇述者,盖上古遗语,而战代所记者也。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谘询,馀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自肇始,莫先于兹……暨于暴秦烈火,势炎昆冈,而烟燎之毒,不及诸子。逮汉成留思,子政雠校,于是《七略》芬菲,九流鳞萃,杀青所编,百有八十馀家矣。迄至魏晋,作者间出,谰言兼存,璅语必录,类聚而求,亦充箱照轸矣。”⑤从刘勰论述中可以看出子书的起源是鬻熊以“余文遗事”的方式向周文王讲解“道”的原理,也就是说子书的产生是依附于经书的。其实子书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它的说理性;一为它的表述形式多以“琐语”、“余文遗事”为主。而在刘勰看来,讲道理是子书的本分和要义,而“琐语”及“余文遗事”不过是一种歧途:“其纯粹者入矩,踳驳者出规。《礼记·月令》,取乎《吕氏》之《纪》;《三年问》丧,写乎《荀子》之书。此纯粹之类也。若乃汤之问棘,云蚊睫有雷霆之声;惠施对梁王,云蜗角有伏尸之战。《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此踳驳之类也。是以世疾诸子,混洞虚诞。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嫦娥奔月。殷汤如兹,况诸子乎!”⑥他把子书这两个要素概括为“纯粹者”和“踳驳者”两种。前者如《荀子》、《吕氏春秋》,他认为是子书的正统;而后者如《列子》、《淮南子》,他认为是子书的末流或歧途。
二、诸子群书说理形式对小说的影响
小说作为子书的流裔,它必然要牢牢地打上从母体带来的胎记——子书的说理意味。从《庄子》到《隋书·经籍志》,尽管人们对小说性质及功能的认识相距甚远,但有一点却几乎始终没有变化,这就是对小说说理功能的认识。从《庄子》开始,子书中的说理意味就开始逐渐明显:《庄子》里就记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⑦虽然一开始是对小行小言这种行为进行了否定,但无可否认的是子书中这种以“小说”来说理的目的却在无形中达到了。像以后不论是桓谭还是班固,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小说,都始终没有离开小说的说理的说理功能。如桓谭所云“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⑧ 桓谭从内容到形式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小说的各种特征,最后还是落脚在“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上。以后,是否“有可观之辞”一直成为衡量小说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儒家文学思想中实施“教化”功能的普及和推行手段,这种注重小说中说理功能的传统是“文以载道”思想的具体表现。
因此,小说虽是以“谰言”、“琐语”而脱离子书的,但却又常被人津津乐道为“有可观之辞”。从子书的整个流变过程来看,“变”的一方是从子书中发展出来的以“近取譬论”为主要叙事手段的小说叙事手法,即小说由“纯粹”到“踳驳”的过渡。基于正统的角度来看,这种流变或许有失体统,但从小说这种新文体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个难逢的机遇。其实小说中的那些“丛残小语”、“街谈巷语”最初并不属于小说本身,而只属于诸子散文流变中的一支特例;然而“不变”的一方却是子书中的说理内核。从诸子到小说,虽然文章的形态上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作为子书的重要特征,说理的内在核心却始终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而小说在这种变与不变、革新与继承的过程中也有其自身的发展方向。从《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的作品来看,最初被刘向认定为小说的那些作品,似乎并不是要写出一部小说,而主要是以说理为主的子书。可能只是由于其中包含有“谰言”、“琐语”的成分而被刘向打入另册,放在小说家之流中。所以这些作品其实更接近于子书,与日后的小说的特征差距本来较大。胡应麟对此曾指出:“汉《艺文志》所谓小说,虽曰街谈巷语,实与后世博物、志怪等书迥别,盖亦杂家者流,稍错以事耳。”⑨因此可以说子书的这种“踳驳”因素的出现,于子书本身功过尚且并无定论,但对小说的产生确实功不可没。(作者单位:营口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2]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成玄英、曹础基《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顾实、姚明煇.《汉书艺文志讲疏 汉书艺文志注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中华书局.1958
[6]桓谭.《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7]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0
[8]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0]庄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注解
① 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类跋语。
② 引自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 章学诚《文史通义·经解》。
④ 章学诚《文史通义·经解》。
⑤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⑥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⑦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成玄英疏:“干,求也;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说,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于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