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育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范文第1篇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人们从幼儿的教育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程。幼儿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对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缩短从学生到教师,从学堂到课堂,从新人到名师的历程。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

一、运用故事的变式,帮助学生理解学科重点

《幼儿教育学》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就是,“幼儿是自身权利的主体,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如果理解了这个道理,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情景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在工作中贯彻好素质教育的方针。当然,背会这几句容易,要真正的理解,还需要教师费一番功夫。

在讲这个问题时,我组织了两个教学案例,让学生思考。

其一:某个教师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画画,让孩子按她画的临摹。凡是画的像的,就大加表扬,凡是画的不像的,就进行批评。而另一位老师让幼儿自由选择画的对象和材料,对每一位幼儿的画作都真心赞赏。请问:哪一位老师做的对?

其二:教师让学生做动物磁性拼图游戏,很多同学都能准确地对照挂图拼出动物图案,但是有的同学却将老虎的头和猴子的屁股粘在了一块,将大象的尾巴接在了狗的身上,假如你是老师,该怎么办?

在第一个事例的回答中,学生们都能回答正确并简单地概括出教育学原理――要保护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保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但是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又开始讲怎样教育幼儿,按正确的拼图规则去做,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简单的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幼儿教育学的知识,不能理解“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一教材的主体思想。我引导学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哎呀,你拼的很有新意,真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好孩子,我们把你的作品放在一边,等一会再欣赏,现在,我们看看其它同学的作品,看能不能拼成和同学们一样的马和猴子呢?

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教学事例的变式同样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教育学原理,既做到思想坚定,又能千变万化,触类旁通。

二、综合运用各种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学科知识。

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思维发展的依据和源泉。对知识的记忆同样是学生学好《幼儿教育学》的基础,是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在陈幸军主编的《幼儿教育学》中,幼儿教育的四个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概念、目标、内容、实施既是本书的重点,也是记忆的难点。例如:体育的目标有三条,其一是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促进幼儿的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其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其三是,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后面章节中幼儿体育的内容、实施都是围绕目标论述的,有很多相同的词语、语句,也有变动的词汇、内容,许多学生在这个知识点的记忆中,出现记忆时容易混淆、过后遗忘快的情况。对此,我反复对学生讲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告诉他们,目标是要求,内容是载体,实施是活动及注意事项。从概念上把握好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就从词语和意境上把它们分开了。另外,结合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教育活动,我把体育目标、内容、实施的要求分别为三条、二条、三条;智育的目标、内容、实施的要求各为四条;德育的内容和实施各为三条、二条;美育的内容、实施各为三条、四条,编成了一个歌谣:耍呀耍(3、2、3),是是是(4、4、4),耍呀(3、2),耍呀(3、4)。歌谣朗朗上口,学生一下就记住了,再也忘不掉了。

此外,还要注重运用对比的方法。例如,将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和课程目标结构对比,教育要求与教学要求对比,将幼儿园游戏创设的原则与游戏环境应注意的问题对比等等。在比较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果。

三、通过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教育学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联系幼儿教育实际,才能化书本的死知识为心中的活知识,才能把书本的理论融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动。

联系实际的主要方法是实习、参观。每到三年级的时候,大多数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实习,这是化知识为能力,变理论为实践,理论能力双促进的大好机会。当然,如果仅仅安排了实习就万事大吉,撒手不管,那就错了。

学生刚开始实习时,面对幼儿园形形的幼儿玩具,滑梯、蹦蹦床、秋千、跷跷板……都很兴奋,唧唧喳喳,笑声不断。当三五天过后,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吵闹不休的课堂,絮絮叨叨地说教,让很多学生厌烦,产生了畏难情绪,许多学生还说,教育学把孩子说的那么可爱、教室说的那么美好、工作说的那么有趣,看来都错了。还有的学生说,教育理论背了那么多,实际中好像一点都用不到……我让他们仔细观察幼儿园教师的上课情况,其中有一个教师上课是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手准备”,孩子们回答,“准备准备”接着老师教唱了一支歌谣“我家有几口呀,让我扳指头呀,爸爸、妈妈,还有我,还有我,加上布娃娃,有四口。”学生听过之后,我让他们讨论,这是一节什么课?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符合那几个教学原则。学生经过讨论发现,这不是一节音乐课,而是一堂数学课,教师灵活地运用了演示法、谈话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幼儿教育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项目化教学;幼儿教育学

一、课程目标设定

要有效开展项目教学,需要对本课程进行全面的把握,掌握学生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针对各种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总体项目为体系,具体化为各个子项目,构建一个以项目为体系的学科结构。第一,学生能力目标。准确把握幼儿教育主要方向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根据幼儿特点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第二,学生知识目标。其一是深入、正确地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中国现阶段幼儿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其二是全面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的明确目标及各项要求;其三是了解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性和认知规律;其四是掌握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式;其五是在了解幼儿教师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地掌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流程;其六是准确把握幼儿教育环境创建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第三,学生素质目标。学生非常热爱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能有效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有较强的自信心、浓厚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投入幼儿教育工作中。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构建项目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子项目“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课程学习目标。本文以幼儿教育学中幼儿日常生活活动项目为例,从五个方面就项目教学实施展开探究。第一,确定项目活动的任务。项目教学法首先是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这些项目任务不是唯一性;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项目任务进行讨论,明确要通过项目活动达到的目的,完成的任务。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本次教学课程中提出了幼儿日常生活活动中的餐饮活动项目,那么同学们就应该根据幼儿餐饮活动这一项目确定其要达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具体而言,其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养成独立进食的能力;其任务就是有序开展幼儿餐饮的组织和服务,指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进餐和饮食。第二,制订项目活动计划。在明确项目活动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放手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要保证项目有序开展和进行,学生制订的计划要具体的每一步的工作步骤和基本的程序。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且对学生制订好的工作计划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完善。如在餐饮活动项目中,根据幼儿人数的多少,确定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的数量,以便在进餐时安排足够的人手;制定好每天进餐餐数、进餐时间、进餐地点、菜肴配备等;计划安排好开餐时的人员安排,餐厅设置,幼儿进餐组织、开餐要求、餐后事务处理,以及特殊事情的处理。第三,项目活动计划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前面制订的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角色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组,模拟真实场景按计划开展项目活动。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依据工作步骤和程序,有序展开项目活动工作。在餐饮项目活动中,学生分成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幼儿小朋友等两个小组。幼儿教师和保育员一定要进入角色,从幼儿园的立场和角度来认真对待面前的幼儿;扮演幼儿小朋友的同学也要转化成小朋友的角色,进入懵懂、好动、新奇的状态,尽可能模仿幼儿的活动,保证所有同学在项目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第四,项目活动检查评估。在完成本项目活动之后,需要对项目活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或互评,如在餐饮项目活动中,扮演幼儿教师的、幼儿小朋友的开展自评,扮演不同的两组之间也可以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允许同学之间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并能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之后,教师对整个项目活动成绩进行检查和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必要的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清晰认识到项目活动改进的方法。通过师生评价结果的对比,让学生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并能在评价活动的中获得更为清晰的认知。如挑食这个问题,既能在幼儿园出现,也可能在中职幼师学生中出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很有可能一些学生的观点比较偏激,难以形成科学、正确的饮食观,通过学生之间评价,师生之间辩论,能促使这类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饮食观。第五,项目结果归档或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其教学结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和推广。因此,幼儿教育学相关的项目教学,应在学生在校期间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推广,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提升学生幼儿教育的能力,为将来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如餐饮项目教学中,针对学生挑食这一情况,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后,对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一种冲击,教师对项目教学成果进行推广,能促使学生在校饮食中有意去克服偏食的坏习惯,对饮食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并逐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为将来幼儿教师工作培养良好习惯,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赖洁玲.幼儿教育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04).

幼儿教育学范文第3篇

一、教育教学工作

(一)、围绕园部专题“培养幼儿快乐情感”开展“我自信,我快乐”课题研究

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乐观、开朗.如今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物质是丰富的,但形成了娇气、怯懦、依赖性强的特点,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因此具备基本的交往能力,养成乐交往、易相处的好习惯,才能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形成自信、大方的积极情感.

1、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班级开展争当“文明礼貌小天使”的活动,制作了“小皇冠”奖励给每天早晨能有礼貌鞠躬,眼睛看着对方声音响亮大方问好的幼儿.鼓励幼儿勇敢、自信地与师长同伴问好、打招呼.结合三月份“学做小雷锋”活动,鼓励幼儿多为他人着想,自信地帮助他人.寻找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让幼儿多与同伴交往,多交一些朋友.

2、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

给幼儿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让孩子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走出园门学习自信地和陌生人交往;“每日一故事”、“气象预报站”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六一”表演等为幼儿创造自信表达的平台,让幼儿自信地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开展合作性的游戏活动.

由于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矛盾.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也没有意识去协商解决,可见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多么重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创设利于幼儿合作的环境、设计合作游戏、设计合作课程、给予合作的任务、提出合作的要求.首先,让幼儿知道合作的行为是积极的、良好的行为,喜欢与他人交流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其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增加合作成分,如增加集体和小组共同完成的项目,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共同唱一首歌,共同探索一个现象,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掌握合作的方法,探索合作的技巧,体验合作的乐趣.再次,对那些在合作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积极评价,发现幼儿的长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用语言、表情、体态、动作和象征性的奖励给予肯定和表扬,为幼儿树立榜样,以激发幼儿的荣誉感,强化合作的意识.一学期下来,我班幼儿的自信与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让幼儿成为环境真正的主人,教师退为参与者、鼓励者

1、主题环境

环境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本班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一些有特点的装饰布置.如春季的“绿色家园”充满了春的气息,“顽皮一夏”则流露着夏的热烈.在布置中,我们让孩子们共同讨论、动手制作,同时为节省纸张,还利用一些废旧物品,用空饮料瓶制作黄瓜,用一次性餐具制作向日葵等.

2、活动区环境

根据多元智能教学需要,活动区的设置必不可少.我们坚持创设班级特色教育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教师的特长等开展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活动,如幻彩坊中的“纸浆造型”,操作坊中的“果蔬拼盘”,动脑坊中的“创意编织”等促使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如何能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学的需要合理设置活动区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第一次摆得不好,再来一次,共调整了3次终于把活动区设置好了.孩子们对这些区域都十分感兴趣,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自己去解决问题.

3、社区环境围绕“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着重讨论如何打开班界,向课外延伸、向家庭和社区辐射.将社区资源为我所用,发挥社区资源的潜力服务于教学,与社区产生互动教学以促进幼儿的交流.在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家长的工作之便带幼儿参观街道、电信大厦、麦当劳、超市等,让幼儿走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初步了解社会,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热爱社会的情感,将社会与教育活动互相融合.

二、保育与常规工作

1、提高配教意识,保育员认真组织生活活动.

在园领导的积极宣传引导下,我班保教人员配合意识日益增强.伍丽娜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她执教的生活课《叠被子》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保育员老师良好的精神风貌.

2、设计新颖常规,引导幼儿自觉遵守.

过去我班幼儿存在着吃饭慢、喝水少、午休准备动作慢等较懒散的生活习惯.这学期我们设计了新颖有趣的“你吃了几碗?”“我喝水了”可插取式展示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食量、饮水量贴上标记,有了标记的提示,老问题得到了改善.午休时间我们针对了以往按上楼顺序摆放鞋子,却总放不好的困惑,为每个孩子安排了固定的鞋位,还在合适的位置铺上柔软的地垫保证卫生与健康.适合幼儿的常规得到了很好的回应,午休时孩子主动做到了快、静、齐。

3、耐心对待个别幼儿,重视幼儿心理教育.

班内有个孩子早上来园总是很不愉快.针对这个难题我们分析了她的个性特点——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孩子,让别人重视她、关注她.我们研究在教育活动、游戏到生活护理中有哪些适宜的教育方法,并达成一致: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多关注她一点、多表扬一点,以满足她的

需要.课上给她表现的机会,课下多与她玩玩,多抱抱她……孩子真的在改变.从不爱来园,到现在已经能高高兴兴地走进门,老师们都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在家长开放日那天,她的表现十分出色,家长为此很高兴,很满意.

三、家长工作

1、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避免幼儿铅中毒”等,创设“大家谈”栏目,引导家长、幼儿、教师三方共同探讨育儿经验“孩子爱吸吮手指怎么办”、解决教育困惑“如何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

幼儿教育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衔接 《幼儿教育学》 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1]。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桥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这从反面强调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2]。这就对中高职的学前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学》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对于本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研究3至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学科,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起核心作用。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理论,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把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的同时,形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教育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促使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幼儿教育观;(2)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3)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4)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5)了解幼儿园课程;(6)了解幼儿园如何与家庭、社区合作及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2)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在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了解体、智、德、美目标在幼儿园的体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2)了解中外幼儿园的发展;(3)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4)知道家庭、社区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家园、社区共育的策略与技巧;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5)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6)了解幼儿入学前应做的准备,掌握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树立专业理想;(2)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小组协作的能力;(3)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具体教育案例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专业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共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因此,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共九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打好理论基础。

讨论法:该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要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内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

见实习:学生以班集体为单位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见实习。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应案例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变单一的卷面考核为综合测评和卷面考试相结合。其中,综合测评占50%,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评价、平时作业、实践操作三个维度进行;卷面考试占50%,主要是期末考试。

(一)综合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具体的考核内容与分值分配:课堂评价20分、平时作业40分、实践操作40分,共计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二)卷面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形式为闭卷,分值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三)期末成绩=综合评价×50%+卷面考试×50%。

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单凭试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体验。

通过对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的研究,找到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的侧重点: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够用即可;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

参考文献: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

幼儿教育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述评

幼儿教育“小学化”作为学前教育界近年来重视的问题,在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有提到:“禁止在幼儿园教育中使用各种形式的‘小学化’的教育。”2016年5月,学前教育宣传月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再一次把幼小衔接问题提上日程,体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经资料收集可知,我国学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相对较多,涉及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各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有助于今后研究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现状的把握和了解,避免在拓展新思路新方向的过程中走弯路、回头路。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笔者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幼儿教育小学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数据统计如下:从表1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相对较多。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以“幼儿教育小学化”为主题的研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这充分说明我国研究者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且从2011年以后,对此主题的研究每年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这与2011年我国颁布《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文件有关,说明国家政策的颁布对于研究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从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及问题、原因、危害、对策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相关分析如下: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及问题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观念小学化,以小学教育理念指导幼儿教学;教育日常管理小学化,按照小学生的作息来要求幼儿;教学形式小学化,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教学;教学内容小学化,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评价模式小学化,用考试分数评价幼儿的成长,重结果轻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家庭作业、行为规范等类比小学生;过度开发幼儿早期特长等。如徐晓燕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是:办园观念固化,幼教理念扭曲;教学内容过载、课余学习过重;教学体系混乱、教学方式简单(徐晓燕,2014)。王芸梅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上,以智力教育为主;教育方法上,幼儿自我学习;教育评价方面,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王芸梅,2015)。还有学者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为日常管理小学化以及教学形式小学化。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参照,但大多数研究者所得结论是基于个人经验,具有极强的思辩性,无实证调研的支撑,缺乏说服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解释。总的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观念方面,传统儿童观、教育观以及人才观是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根源。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缺失,造成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非法幼儿园过多等现象。最后家长及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错误评价,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比如黄绍文认为,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人才观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未予以应有的重视(黄绍文,2005)。周小青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观念层面,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政府层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幼儿园层面,办园宗旨不端正,以营利为目的;社会及家长层面,缺乏正确的教育导向(周小青,2011)。郑晓娜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受升学压力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口众多,受教育者也多,各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各地发展不均衡,各家庭经济情况不一样(郑晓娜,2014)。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各有侧重,为今后研究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认识。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幼儿身心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相关文献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做了多方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最主要对象是幼儿,研究者主要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做了总结。孙丽旭指出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危害:首先,导致幼儿缺乏发散思维的能力;其次,违背幼儿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让幼儿强制性接受教育会使幼儿产生厌学的不良心理(孙丽旭,2013)。夏雁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首先,不顾年龄特点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和心理压力,后天厌学;其次,导致幼儿在上小学后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上课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夏雁,2013)。邓付芳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危害:首先,是扼杀孩子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其次,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再次,与小学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邓付芳,2004)。通过对文献分析可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危害到幼儿的身体,对幼儿的心理危害更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研究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研究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对象,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也受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

(四)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关于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不同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主要从政府、社会、幼儿园及家长这四个方面提出。从政府层面,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社会层面,广泛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端正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从幼儿园层面,应端正幼儿园办园宗旨,科学办园,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管理干部以及幼儿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开展家园共育,关注幼儿健康成长。从家长层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转变家长盲目超前、片面注重知识学习的错误思想倾向。除了以上四方面的建议外,还要加快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接轨,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取消小学入学选拔制度,等等。研究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的研究通常针对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具有一定针对性,但是其对策的提出主要是研究者自己的思辨以及个人经验得来,缺少实质性意义。

三、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展望

已有的研究为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就此提出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界定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内容

目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的研究主要是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的阐述,研究者极少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育内容进行清晰的界定。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我们并不能绝对地认为任何教授给幼儿知识的行为都属于“小学化”。如果幼儿园传授给幼儿的知识处于其所能接受和承受的范围,并且符合幼儿思维发展阶段时,就不能简单认为它就是“小学化”。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内容界定一个明确的范围,比如以所教授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其判定的一个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内容的明确界定,对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将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丰富研究方法

目前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多是经验之谈,定量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缺乏实证调研及数据支撑。纵然定性研究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了解会更深入且具有针对性,但是定量研究所具有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也很有说服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增加定量研究,为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提高研究的准确性,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更客观、科学。

(三)拓展研究视野

目前我国研究者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现状、原因、危害及对策的研究,且研究结果相似度、重复率较高,创新性极低。今后的研究者可以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从新的角度或视野去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比如从教育政策视野出发进行研究等,使未来研究者对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有多维度多层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四)借鉴国外成熟的教育经验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会有很多问题。在我国之前的研究中多是从自身进行分析,较少与国外幼儿教育进行对比。因此,我国在关注自身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多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例如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上有成熟的理论和政策,借鉴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可以对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邓付芳.(2004).怎样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误区.教育科研,2.

杜成志.(2013).浅谈转变教育理念,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代阅读,1,73-74.

黄绍文.(2005).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学前教育研究,9.

李康耀.(2011).如何使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

李征.(2010).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探究.大连教育学院学报,3.

秦宁.(2006).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科技资讯,29,159.

孙丽旭.(2013).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中国校外教育,7,153.

王芸梅.(2015).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幼儿教育,4,12.

夏雁.(2013).还孩子快乐的童年——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剖析及思考.工作研究.3.

徐晓燕.(2014).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科教导刊,26(06),151-152.

张晶晶,李佳孝.(2013).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研究评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4(01).

郑晓娜.(2014).家园合作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研究.教育教学论坛,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