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职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1篇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ction and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ing is just like "twin brothers". The more adequate the function is,the greater the effect is. The expanding of the effect also affects the improving and perfection of the function.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特征

Key words:internal auditing;function;effect;character

中图分类号:FZ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03-01

1 内部审计的职能

职能是一件事物本身的内在功能,职能统驭了管理对象,并对控制目标进行了实质性的约束。一个完善及切实可行的职能,能使各项任务真正得到有效完成,能使各项政策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职能是保障各种机制充分发挥功效的绝对关键因素。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随着人们认识事物及接触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第一个内审职能理论是“单职能论”,即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第二个内审职能理论是“双职能论”,即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管理职能;第三个内审职能理论是“多职能论”,即认为内部审计具有检查、鉴证、评价、建设职能等。

2 职能基本含义

2.1 检查职能。依照一定标准检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内容,弄清事实、明辨是非、揭示矛盾、改进工作。检查职能具体包括:检查各项业务和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及合规性;检查单位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及经济性;检查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

2.2 鉴证职能。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经济活动加以鉴定和证明,据以作出审计结论。鉴证是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检查是进行鉴证的前提,鉴证是检查的结果。鉴证是为了确定报表的质量,并确定部门和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的情况。鉴证是对经营、生产活动绩效所作报告的真实性、正确性、效益性的鉴证,鉴证是为单位贯彻责任制、鼓励先进、加速进步提供依据。

2.3 评价职能。评价职能表现为对企事业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单位的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或单位整体经济活动是否遵循既定目标和决策进行评价,对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责任制度,以及各种具体章程的合理性、完备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评价必须有一套可以参照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2.4 建设职能。建设是用“建议”进行的,建议是肯定管理上的优点和缺点,协助组织领导提高财务、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挖掘潜力以达到预期效益。内审人员的建议出自熟悉本单位业务,了解领导的经营意识、管理风格和领导方法。建议不必与外部审计完全一样,可以多样化。如口头方式、开会方式等。

3 内部审计的作用

总结内部审计的作用应具体包括:

3.1 自我监控作用。

(1)监控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通过对经营方针、决策、计划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既可确定企业的经营方针、决策、计划落实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又可激发和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落实目标,促进方针贯彻。(2)监控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对各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查证其是否真实、正确、及时;是否符合相关性原则,适应领导的要求,检查信息传导渠道是否健全和畅通。(3)监控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确定受托责任的职责履行。包括承包经济责任、内部责任中心、租赁责任制、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等。通过审计查明每个责任人是否完成了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并监控指标的真实可靠、有效利用资源、资产安全和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利益;及保护责任人的正当权益。(4)监控财产的安全完整:制止铺张浪费、贪污盗窃、检查财产增减结存、审查账簿、进行盘点,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从而保障财产安全完整。

3.2 自我促进作用。

(1)又称为促进自我制约。国有企业国内其他企业受国家财经政策、财政制度、法令的制约。如遵守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制度、工资结算制度、工资基金制度、成本开支范围规范等。通过建立自己的相关控制制度来自我制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行约束性检查,发挥“控制的控制”约束作用。(2)促进自我改善:不断改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如改善设备、工艺技术提高素质改善内部人际关系、健全规章制度等,最终提出改善建议。(3)促进自我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效益审计、指标对比,揭示差异,寻找原因,评价业绩,总结规律,提出措施。(4)促进自我积累:实现内涵扩大生产。提高管理素质、增加产量、加强质量管理降低消耗,促进销售,最终完成积累目的。

4 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2篇

在很久之前,刚开始学习审计课程之时,就有许多的声音强调要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保持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公正、公平、不受挚肘。而现在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也的确被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甚至于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在受到如此的重视之后,工作较之原来方便了不少,但是在工作中仍然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经过在内部审计部门为期2个月的实习,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正因为这样,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内部审计部门实习的过程中有幸接触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概念:“服务向导型”内部审计。“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将服务作为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面大旗,全心全意地为企业与被审计部门服务。在“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之前“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曾经大行其道。但是两者均有各自的缺陷,过于强调服务或监督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加合适的理念帮助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

二、文献回顾

对于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的职能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有了讨论。在内部审计部门产生之初,人们始终都认为内部审计的职能就是监督,而忽视甚至是无视了内部审计的服务的职能。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人们开始渐渐了解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职能仍是十分重要的,在其中较早的是内蒙古审计厅厅长就提出过要将内部审计由“监督导向型”转变为“服务导向型”。而后是陈炜认为应当发展“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认为应当发展“以经营审计为主导,以审计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将服务作为内部审计最为重要的职能,但是这样的内部审计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容易引起被审计部门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轻视。而后在南京市审计局的孙澄生认为“我国的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应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同时仍有许多人认为应当发展“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如:王海燕的《浅谈内部审计职能》一文以及李民的《怎样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等,但是这样的审计模式虽然同时考虑到了监督的职能,但是所对于监督职能的重视仍然不够充分。

本文之所以选择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进行研究,原因在于:首先,内部审计将何种职能置于首位会对内部审计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目前更多的是选择进行“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并且许多的文献对于“服务导向型”的审计模式仅仅是一带而过,所进行的叙述也并不详细,所以在这方面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

现在的内部审计部门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职能部门,而是企业的一个管理机构,也因此现在的内部审计部门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管理中所能发挥的职能以及各职能所能发挥的作用有:

(一)监督职能

1.评估企业的目标实现情况国外的公司选择首席执行官时多数是通过经理人市场来进行的,对于人选的去留是根据业绩测评的结果由董事会决定的。而现在的国有集团公司多数是由内部选拔机制来完成这项工作的,同时也将业绩测评作为一项重要的依据。由于企业的业绩报告部门(财务、统计等部门)是受企业的经理层控制的,因此对于业绩进行评价就要由具有充分的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来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估过程的公正性。内部审计在评估时,一方面要对测评系统本身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通过检查和评估工作,得出企业整体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审计结论。

评估的结果对企业的经理层由重大的意义,因为现在很多经理层为了做出漂亮的业绩成果而做出一些不利于企业所有者或者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经营决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就必须站在企业所有者的立场上从企业长期绩效最大化的角度独立客观地开展审计活动。

内部审计部门对业绩测评系统地评估要包括一下内容:

(1)是否建立了业绩测评系统。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就应该建议企业建立或者与被审计对象协商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测评标准。

(2)业绩测评系统是否充分和可以接受。内部审计部门要对测评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如果企业的测评标准定义不清楚,内部审计部门就应当寻求权威性的解释。

(3)业绩测评系统是否在有效的运行。根据对业绩测评系统的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得出业绩测评系统是否可以接受的结论。

内部审计部门将审计发现的情况与企业所制定的整体目标相比较,来评估企业目标的实现情况,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以及所会带来的影响。对于业绩测评系统的审计结论,将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给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等合适的对象。

2.报告重大管理事项一般而言,重大事项对于企业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企业经营的很大的一个部分就是要把重大事项所会带来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对于重大事项的报告显然也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之一。重大的审计事项要由审计主管来进行判断,主要是指可能会对企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事件,例如:违法、浪费、制度无效、利益冲突等。审计主管在对重大事项进行报告之前应与企业高级管理层进行沟通,即使沟通十分成功仍应向董事会进行报告。

3.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治理过程中首当其冲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然后是如何使企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两样无论是哪一样都是需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等。因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就必须要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完整性以及有效性。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完整性、有效性的评价内容和范围包括:控制系统是否能够保证企业组织机构的任务和目标有效的完成、是否包括了企业全部或者大多的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等。如果企业制定的标准合适,并且得到了充分的执行,那么企业就应当继续保持下去,相反,如果企业没有制定内部控制系统,或者虽有制定但是制度不完整、不充分,抑或制定后的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内部审计部门则应当给出专业的意见或者帮助企业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或者帮助企业将内部控制体系落实到实施中。

(二)服务职能

1.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控制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免不了要面对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风险,不同的企业在面对这些风险时,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使时同一家企业在面对不同程度的风险时所会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每进行一个项目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企业最后的决策。项目风险的评估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来进行。在这时,内部审计主管就需要定期与管理层、董事会就风险和风险管理实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讨论。如果审计主管认为高级管理层认可的风险水平与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不一致,或者风险水平是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审计主管和高级管理层就应该将这个问题报告董事会解决。管理层负责对重大风险采取中队形行动,内部审计主管负责评价这些行动。

对于企业风险管理有五个主要目标要得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判断这五个目标是否得到实现来评判企业风险管理过程是否充分。这五个主要目标是:

(1)找出业务战略与活动领域的风险并进行优先排序。

(2)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已经确定了企业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包括为实现公司战略计划而接受的风险。

(3)涉及、实施了降低风险的活动,把风险降低并管理在上述可接受的水平上。

(4)开展持续的监督活动,定期对风险和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再评估,以管理风险。

(5)董事会和管理层定期收到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报告。

内部审计部门为企业控制好了企业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帮助企业进行了创收,这对于企业的保持盈利性甚至对于企业的持续经营都有重大的意义。

2.帮助各部门树立防范舞弊意识

公司的控制失控通常会带来舞弊的结果,而舞弊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这些损害会对企业的控制体系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些不好的影响容易引起新的舞弊行为,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安然公司等公司都是存在财务舞弊行为才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破产倒闭。

要防范舞弊,现在的主要方法就是控制,内部审计的作用就是通过评估相关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来帮助防止舞弊的发生。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并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进一步防范舞弊的发生。

内部审计部门的五个作用概括起来可以总结为“监督”和“服务”两个职能。对于这两个职能孰轻孰重分为了两种观点,一种为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的职能,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监督者”、“看门人”,在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要保持自身的权威性,保持一种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使被审计单位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使被审计部门给予足够的配合,方便审计工作的进行;另一种观点则更偏向于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职能,认为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都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努力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是为被审计部门与企业整体服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以真诚的服务态度感化被审计部门,使之心甘情愿地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以上两种观点的支持者分别提出了“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与“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模式。两种模式都过于偏向于一种职能,而忽视了另一个职能。

四、“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

(一)“监督导向型”模式下两者的关系在“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下,“监督”职能更受到青睐,“服务”职能则基本处于被“遗弃”的状态。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是作为企业的“看门人”、“监督者”而存在的,在进行审计活动的时候需要与许许多多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使这些问题不再出现就需要使那些人能够尽量地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在“监督到导向型”内部审计方式的指导下,企业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公正性,提高被审计部门配合内部审计活动进行的积极性。因此,内部审计部门一次又一次地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已经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是企业中一个地位超然的部门。正是由于这个超然的地位,在内部审计活动进行的时候,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以以一种上级对下级的态度要求被审计部门的配合。从理论上来说,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会顺利许多。

但是,仅仅提高内审部门的地位就可以解决内审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所有的问题了吗?答案显然是不行。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与人的接触,在与人的接触中仅仅有地位是不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的,有时地位的提升甚至会成为工作开展的障碍。内部审计人员由于长期以一种“监督者”的身份、以一种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对待被审计部门,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高傲的态度,认为被审计单位应该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言听计从,从而提出一些较为过分的要求,有一些要求甚至会影响到被审计部门的正常工作,并且引起被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不满,从而影响内部审计部门的形象甚至会有一些比较激进的被审计部门的人员会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不提供审计人员所需要的资料、对于审计人员所提出的问题不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在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审计部门驻点时故意躲避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地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地进行。显然,过于强调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很可能引起被审计部门的“反弹”,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服务导向型”模式下两者的关系在“服务导向型”的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监督”职能则作为一个较为次要的职能,虽然还没有遭到“抛弃”,但是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显然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在“服务导向型”模式下,受到强调的是“服务”职能,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了企业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服务的,是帮助被审计部门解决问题,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一颗为被审计部门服务的心,以真实的行动感化被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但是现实的情况不会如同理论上的一样简单。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性质,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活动结束之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管理建议书是不具备强制性的,也就是说被审计部门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意见是可以接受也可以选择不接受,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审计部门很可能因此产生一种轻视内部审计部门的感觉,加之内部审计部门如果一直仅仅是强调“服务”的职能,丧失了自身的权威性,很可能给被审计部门留下一个“软柿子”的印象,进而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所提出的要求不予理会,甚至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严重地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三)“监督”与“服务”并重

由于“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与“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都只是强调了内部审计两个职能中的一个,难免会有所偏颇。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挥两个职能,使“服务”职能与“监督”职能并重,使两者相辅相成,就可能产生“1+1>2”的效果,帮助企业充分地发展。就如同火与水,双方任何一方多了就会影响另一方的存在,但是如果能够将双方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比例内就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就是这样的情况。过于强调任何一方都可能给审计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将关注在两者之上的力度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上就可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在审计过程中始终本着“服务”的态度履行“监督”的职能,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监督”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在企业中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有着许多的内容,包括对企业对法律法规、会计准则遵守情况的检查监督、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对本组织或本组织成员是否遵循企业内部的战略方针、政策、程序、制度以及对各个部门对其职能执行情况的监督。在现在的企业中内部审计更多的是需要对后几方面的监督。虽然也是监督,但是这些监督中更多的带上了服务的色彩,服务的性质更多。从根本上来讲,这些都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

在内部审计部门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通过“服务”职能的发挥,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发挥到一个新的程度。而内部审计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又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的职能,帮助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内部审计部门中有两种不同观点,一部分人认为仍然应当采取“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加强对下属企业的监督管理,以一种强势的态度使被审计部门或下属企业低头,来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另一部分的人则认为应当采用“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审计工作既是为了被审计部门服务,更是为了上汽集团服务,为所有的股东服务,以一种真诚服务的态度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使被审计部门能够理解内部审计部门,发自内心地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地进行。两组人各有各的理由,有自己的说法,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自2006年底开始上汽集团将这两部分人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同时将下属企业分为性质相同的两组,由两个小组分别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在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小组的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效率基本一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并且两组审计人员同样都会在工作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当然,各种的困难是不尽相同的。由于两组人员所采用的内部审计模式是不同的,因此在遇到这些问题、困难时,两组人员所会采用的方式方法显然也是截然相反的。

首先介绍第一组采用“监督导向型”审计模式的小组的情况。在刚进入被审计单位时,小组成员首先会与被审计单位的老总以及高层进行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调整之前所制定的审计方案,或者制定新的审计方案。而后根据企业的情况以及调整后或重新制定的审计方案列出所需资料的清单,交付被审计单位由其提供所需资料。在查看这些资料之后寻找被审计部门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或异常,并就这些问题向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查询。在对企业的情况有所了解之后提出自己的审计意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会有两个部分可能会遇到困难。首先,就是内部审计部门所需要的资料的提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提供不出所需的资料或者提供资料不及时,抑或提供的资料不完整、不符合要求等。另一部分则是在寻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时,可能会出现所要寻找的人不在或者所找到的人员对情况不了解,抑或人员之间相互推托责任的情况。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小组成员会去寻找被审计单位的高层或者直接将情况写入最终的审计报告。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小组的成员所采取的态度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将自己置于被审计单位之上。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这样的一种态度是让他们很难接受的,难免在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心中会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形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小组在工作效率上没有降低的情况出现,也没有提高的态势,但是在下属企业中的形象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然后是采用结合“监督”与“服务”职责审计模式的小组。该小组所采用的审计过程与采用“监督导向型”模式的小组基本相同,但是在审计过程中,该小组会经常本着“服务”的原则与被审计单位的高层进行沟通,与被审计单位的高层一起分析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就审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困难进行沟通、协商,一起想办法解决审计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在撰写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时会主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以一种真诚的、朋友般的态度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交流沟通。通过交流和沟通,加强了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友好关系。下举两个具体例子:

在管理过程中,上汽集团总部发现下属销售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偏低,影响了集团整体的投资收益,因此派出审计室综合管理科进行调研。(综合管理科即为采用综合发挥两个职能的小组)由于小组中成员曾经多次参与销售公司审计活动,与公司高层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关系。因此,在审计小组进点之前已经与销售公司管理高层有了一定的沟通。沟通后发现由于销售公司在当时有许多亟需解决的事情,故而审计小组同意推迟一周时间进驻销售公司,给予销售公司的人员足够的时间解决手头亟需解决的问题,避免了销售公司员工忙不过来的情况的出现,赢得了销售公司上下员工的好感。在进驻销售公司之后,由于之前所赢得的好感,公司上下员工对于审计工作小组的工作十分配合。销售公司的员工会经常询问小组人员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协调的问题;遇到需要提供资料或者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的情况时,通常相关人员总是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将所需要的资料送到或者前来说明情况,其中有一位相关人员由于工作原因,不在公司,在了解到情况之后,该名员工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写出了情况概述,请人送到审计小组的办公室。就是因为有了销售公司上下员工的全力配合,虽然审计小组推迟一个星期进驻被审计单位,但是仍然及时地完成了审计工作。在撰写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时,审计小组也能够与销售公司管理高层沟通,根据销售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另一个案例仍是综合管理科审计人员的审计案例。在日常的管理中上汽集团发现下属刚提升为二层次企业加以管理的下属某制造企业的成本偏高,因此派出综合管理科的审计人员进行调研,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由于该企业是刚提升作为二层次企业进行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前与该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什么交往,因此审计小组在进驻企业之前与被审计企业进行了足够的沟通。但是在进驻企业进行审计之后仍然发现,所需要的资料并没有能够及时地提供出来,或者虽然提供了,但是所提供的资料并不是所需要的资料,或者所提供的资料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在寻找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时,出现过不了解自己部门职能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审计小组及时地找到企业的管理高层进行沟通协商,说明了情况。在通过充分的协商之后,与企业的高层达成了一致,双方达成一致,抓住内部审计这次的审计的时机把在企业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写进审计报告,帮助企业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由于管理不当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在整个的审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由于审计小组本着“服务”的宗旨,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充分沟通,充分地披露了有关的问题,还没有影响到与被审计单位的友好关系。

(二)案例分析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就如先前所叙述的,如果仅仅强调“监督”的职能很可能会给被审计部门带来不好的印象,甚至是恶感,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不良影响。正是那样的高人一头的态度,以及所履行的“监督”职能更可能会让人误解认为是故意在被审计部门找麻烦、“鸡蛋里挑骨头”的。有了这样的印象,怎么能够期待被审计部门配合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呢,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自然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而对于真正将内部审计的两项职能结合到一起的审计人员来说,由于他们能够保持着一颗服务的心,就能够像上述的小组人员一样,能够理解被审计部门的苦衷,与他们达成一致,从而真正做到自身的态度不会引起被审计部门的反感,同时所做的事情又正是能够给被审计部门带来威慑感的工作,从而真正地实现“监督”与“服务”的共存。

现在看来上汽集团综合管理科的职能转变是十分成功的,但是在转变刚开始时,综合管理科的审计人员也曾经迷茫过,他们不知道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算是成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知道该采取何种的态度来对待。

在转变之初,小组成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他们小心谨慎地进行每一项工作,他们在处理每一件事时都是谨小慎微,就怕做错什么事情会有不好的影响,让别人觉得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是不必要的,是多余的,是没有用的。但是,就是因为他们的太过小心,使得他们在被审计部门的印象中太过“软弱”,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要求,被审计部门并不能给出充分的回应,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经过小组人员的商议,决定虽然是“服务”职能与“监督”职能并重,但是还是不能放弃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只要心存为被审计部门与企业服务的信念,不必在表面上刻意地表现出“服务”的表现,也即他们选择了“以服务的态度履行监督职能”的一种方式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在这样的方式下,他们重新开始了尝试。在随后的审计工作中,他们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在审计过程中,会发现问题,会出现困难,发现了问题,他们会主动地与被审计部门的管理层进行沟通,遇到了困难,在困难解决之后会将问题写进管理建议书中。同时,在面对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不具备强制性的情况时,他们在进行年度考核时,加入一条对于以往问题的整改情况,以促使被审计部门对于被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如果被审计部门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所发现的问题不闻不问,任由其发展下去,在每年一次的年度考评中,被审计部门的考评将会受到影响,以这样的方法使增强自身的权威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但是这样的方法也不是完美的,它也有它的缺陷。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是凭着一颗服务之心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因此在一些有心人士的眼中,内部审计人员就是一些阴险小人,表面说着一套,背地里做的又是一套。在他们看来内部审计人员所谓的“服务”职能只是用来欺骗别人的,是为了套取更多的资料、情况。在他们看来内部审计人员就是一些专门来找麻烦的人。被小组成员所采取的方式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有心人的眼中,内部审计的形象永远不会得到改善,甚至只会越来越差。

六、总结及对内部审计部门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建议

(一)总结

以前人们一直在关注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两项职能中的“监督”职能,从而忽视了内部审计所应当关注的“服务”职能,而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时则更多地偏向于“服务”忘记了自己原本应当拥有的权威性,因此,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能够采取“以服务的态度履行监督职能”的内部审计模式,就能够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竞争 现代企业 内部审计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企业组织的复杂性增加,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 发挥审计建设职能是组织的发展目标的需要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内设部门,确定了其审计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善运营效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三大职能中,监督、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帮助管理层建立一套健全、合法、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活动规范、高效、稳健运作,建设职能是内部审计的辅助职能,是对基本职能的补充,是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增值功能,建设性职能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提升的体现,也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特色。

二 制约内部审计建设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因素

部分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前瞻性意识不强,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层面,对审计新思想、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入分析不够,仅仅局限于对违规问题的揭示,不能从机制、制度、流程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在思想上未真正树立内部审计增值的理念,阻碍了审计建设职能的发挥。

(二)素质因素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审计建设职能的发挥。审计建设职能发挥的效果好坏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目前,商业银行已基本实现了存款、贷款、汇兑、国际业务以及网上银行等主要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集中化。由于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岗位工作,脱离具体业务,知识结构单一,对新业务、新产品、新制度、新流程的更新了解难以同步,这也是制约审计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三)技术因素

现有技术工具在功能的集成方面还无法完全满足扩展建设职能的需要。目前,内部审计尚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集成平台,包括审计机构内部之间的信息、与审计对象之间的信息以及外部信息等。审计工作的知识库积累还处于起步阶段,非现场审计系统方面的管理和支持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各类业务管理系统还没有很好地被审计部门利用,审计人员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进行分析不够,使审计机构有效开展咨询活动也受到一定限制。

(四)外部因素

审计建设职能的发挥受审计对象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在进行咨询顾问、制度流程审核、业务培训以及问题整改等方面,审计机构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设职能认识不充分,也不能主动向审计机构提请,或者是在落实整改时不积极主动,会使审计建设职能的发挥受到制约。

三 促进审计建设职能发挥的措施

(一)重塑审计理念,实现审计战略转型

新的审计理念应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目标为宗旨。因此,银行内部审计要转变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以财务合规为导向的单向性低功能的传统审计方式,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型,注重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原因的深入分析,尽可能地关注深层的制度、流程以及合理性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发挥好监督职能,同时要围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积极出谋划策,将知识和信息形态的审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大程度做好审计增值服务,从而为组织的经营状况、资源利用情况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改进措施,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编制审计计划,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

一方面要围绕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安排审计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实现对银行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好自选项目,重点关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把问题查深查透,从体制、机制、政策及管理方面认真分析,找出问题根源,针对重大风险隐患和违规问题,及时向管理者提交经营管理建议,促进被审单位经营管理和内控水平的提高,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建设职能。

(三)加强审计队伍专业素质,提升审计的建设职能

内部审计建设职能的发挥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广泛的相关领域的知识;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而且需要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附加值的审计建议。因此审计机构应统筹利用内外部资源,以新方式、新观念全方位的培养审计人员,实现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普遍提高。

(四)围绕企业目标,拓展审计项目领域,发挥审计职能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围绕银行发展战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以防范风险、强化管理、有效发挥服务职能。

(五)提高审计信息的综合利用,及时转换审计成果

审计价值的体现根本上需要审计成果的及时转换,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机构间加强沟通与交流,确保审计发现定性的准确性,同时督促责任方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挽回损失,从而降低审计成果的转换时滞;另一方面要深入加工审计信息,有效实现审计信息在不同审计项目、人员、机构之间审计信息的共享,从而达到节约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成果价值的目的。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4篇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医院并存的局面,给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

(一)领导重视不够,职工认识不足

有些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可有可无。单位内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没有将内审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的轨道上来,甚至于错误的地认为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有的内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容易得罪人,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即便发现问题,也不敢请示、汇报,致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二)人员配备不足,素质较低

,内部审计机构虽都配备了专职内审人员,但人员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内审工作的需要。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单位对人员配备不够重视,内审人员大部分是从财务、管理部门调配而来,这些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知识和经验,但对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相知甚少,缺乏内审工作所应具备的综合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不能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

国家没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做出规定。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无章可循,使审计意见和建设难以切实落到实处。在机构设置上,有的医院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审机构,但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有的虽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而是将内审和财务合二为一,或是将内审机构置于纪检、监察之下,使内审机构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过于单一,忽视服务职能

目前,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还只是停留在单纯地控制、监督方面,主要发挥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上,而未深入到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忽视了内部审计的事前、事中监督,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机构既是医院内部的一个经济监督部门,也是一个服务部门,人为地缩小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使内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加强和改善内审工作的基础。如果一个单位的审计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是根本开展不起来的。因此,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好坏,作用发挥是否充分,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1.使领导转变观念,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积极指导和支持内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纳入工作日程,对内审机构提出严格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堵塞漏洞;并从各方面给内审人员以支持,努力为审计部门排除工作上的阻力,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内审机构较好地行使审计职能。2.内部审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逐渐转变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要我审”的观念,不断强化审计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当好医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协助领导抓好内审建设和管理,提高审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的双重转变。

(二)努力提高内审队伍的素质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为了做好的内部审计工作,医院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内审队伍。1.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管理、机等多种专业知识,改善其知识结构,配备专业审计人才,吸收临床、医技科室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注意自身知识更新,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等多种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2.抓好内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确保审计人员不违纪、不违法、廉洁自律,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从而树立高效、优质、文明的审计形象。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保证,设立、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在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跑冒滴漏、腐败行为滋生的现象。因此,医院应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建立同本单位其他各职能科室相平等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内审机构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并且保持其稳定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管理等职能,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医院管理所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

(四)完善制度化建设

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按照国家审计的有关规定,制定内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程序等相关的、可供操作的内审制度,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制定内部审计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权限,在审计部门内部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并依据工作业绩和工作标准,对审计工作质量执行量化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5篇

就西方内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职能。在内部审计开始的阶段,由于企业经营层次增多,规模扩大,企业管理层关心的主要是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监督各级组织财务收支活动为目的的审计活动更多的是为了查错揭弊。随着审计理论的发展、经验的丰富及环境的要求,现阶段的财务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职能:首先,是经济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及制度规定为根据,对审计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收支及其他事项实施评价和检查,从而确定并衡量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其所记载的经济活动及收支状况是否合理、合规、合法、有效,检查经济主体是否正常履行经济责任,有无损失浪费及违法违纪现象等行为。通过追究经济责任等方法,达到督促被审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是经济评价职能。在经济监督职能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经济评价职能。现代企业财务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经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内部审计就是要在完成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实现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就是利用审核检查,确定被审主体的预算、方案、计划及决策的可行性,经济活动是否依据之前的目标及决策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从而更加结合实际地提出建议和意见,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全面认识内部审计的工作调整

在我国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财务审计章程,大部分工作实际上都是围绕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出财务方面的调控。因此,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真正认清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更有甚者将其认定为专门挑毛病的工作,从而造成财务审计工作受排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原则上来说,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应该是一个具有很强独立性的组织机构。但我国企业员工的调动缺乏严谨性,造成了内部财务审计在工作调整上也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其他部门若是人手不足,很容易从审计部门临时调派,致使审计人员在尚未掌握现有工作运作状况的情况下,就更换了人员,这使得很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都缺乏连续性,难以发挥职能。

(二)企业财务的内部审计范围被制约

我国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更多的是倾向于财务会计工作,这也就意味着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衍变为财务工作的一个分支,完全忽视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应当具备的独立性。另外,服务意识是很多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所缺乏的东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再加上缺少领导的支持,发展缓慢便成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可避免的道路。

(三)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定位错误

审计部门是直接隶属于企业董事会下的部门,承担着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的重要责任。完整的财务审计工作应该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部门在事前就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出意见参考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容易优化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也是被绝大多数企业审计工作所忽略的部分。另外,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在整体工作完成调整后,对企业发生的财务收支及其他情况实施报告的,这对财务政策及企业的发展已经很难起到重要作用了。上述种种情况的发生,都是因为财务审计并没有在工作设置上得到良好的支持,这样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自然受到严重阻碍。

三、加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明确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及作用

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大体上是和其他部门共同调控的,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企业整体性的调控,这样不仅能在强化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更能完善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因此必须在完善企业内务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注意促进企业的整体性能。这样可以重新还原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并体现于整体财务调控中。在强化企业财务审计职能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调整方案做出一定的测评,更要注意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调控,凝聚所有财务审查的力量,促进公司成员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完成财务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转换。

(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地位

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仅要与其他部门平行,更要依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使其所拥有的权利地位略高于其他部门,这样能更有效地对各部门实施监督、控制企业的经济开销,直接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经济效能、调动企业的发展,必须尊重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合理进行管理与定位,才能最终将企业内部的整体调控实施到底。结合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特性,拓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空间及发展空间。

(三)改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在强化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职能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审计人员的地位做出正确评估,更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审计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顺利地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下去,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经济监督的作用,为企业内部调整及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在对内部财务审计方法做出调整的时候,必须进行创新,合理安排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对大的项目群体及小的项目要合理地实施整体审计,实现合理分配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这样能更好地在审计当中早发现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及意见。在恰当分析企业的调控与发展的情况下,能够更快地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

(四)全面提升内部财务审计队伍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