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错位的人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次觉得她庸俗是在那次逛街时,她在卖衣服的摊儿前拽着一件大红的小衫不肯放下。我反对,她坚持,最后还是她让了步。
不知道她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偏爱这种大红大紫的衣服。我过本命年时,她一口气买了3件大红衣服,理由是,一下买3件,便宜。
放假回家,我用打工赚的第一笔钱为她买了一件真丝衬衫,素白的底,淡雅的花。本以为她会喜欢,可是她只试了一下便脱下来,从此放在柜子里不见天日。她宁愿去地摊儿上买一堆花花绿绿的衣服,也不愿意穿我觉得适合她年纪的衣服。想当年,她的品位要好很多。
这种不懂她的时候越来越多。我买回新鲜的热带水果给她,满心欢喜等着她的称赞,可她的第一句话却是:“这玩意儿多少钱一斤?你这孩子咋不会过日子呢。”那堆水果在冰箱的角落里被冷落了半个月,直到有了腐烂的气味,只能扔掉。结果,最心疼的还是她。
其实,我只是想让她过更好一点儿的生活,因为她带我走过的那些年,实在是旁人无法想象的辛苦。
她下岗那年,我念初中,正是处处用钱的时候。她只在家待了3天,便跑到公路旁卖汽水。闷热的午后,她抱个小白箱子,在车来车往的马路边卖汽水,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汽水总会好卖些。她总是在长途车短暂停顿的空当,迅速跳上车,或者贴着窗口一遍遍叫卖,和她抢生意的都是些五大三粗、皮肤黝黑的女人,如果跑得慢了,常常什么也卖不出去。
我的学校就在这条马路的不远处,每天放学从那里经过时,总会看到她瘦弱的身体站在白花花的太阳底下,穿一身素净的衣服,脸上是蓄势待发的紧张。她的嘴唇总是干的,因为要不停微笑,不停向乘客兜售。她从不舍得喝一口汽水或吃一支冰棍儿,但若看到我,她会急急奔过来,递给我一瓶打开的汽水,叮嘱我早些回家,饭已经做好了。
次数多了,就有和我同路的伙伴问:“她是你妈?”语气里是不确定的鄙夷。我年少敏感的心清楚地感受到了,于是在吃晚饭的时候,装作不经意地告诉她:“以后我要从另一条近路回家,有同学做伴。”她只是“哦”了一声,继续吃饭。第二天,在我书包里,有她塞好的一瓶汽水。她怎会不知道,那另一条路离家并不近。
那段日子,我们的生活黯淡得就像她一直穿着的灰突突的衣服,没有一丝明亮的光泽。可是每天晚上,她会坐在我旁边,将那些大小不一的票子一张张展平,放好。遇到哪天生意好,她便会摇一摇手里的钱,高兴地对我说:“看,今天挣了这么多,过几天给你买条裙子吧。”我也会随着她的欢喜而笑起来,可是心里不知为何总泛起辛酸。
我是在学校里听说她出事的。听同学说:“那边卖汽水的两个女人打起来了,一个胖的和一个瘦的,打得好厉害,救护车都来了……”我心里一沉,似乎觉得那个瘦的,被打得很严重的女人一定是她。我顾不得上课,一路狂奔到医院。看到她时,她正躺在床上,头上缠了一圈厚厚的绷带,眼睛微闭,像是睡着了,我大声叫她:“妈——”她一个激灵醒来,一眼看到我,“你怎么没上课?”她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没什么,可声音却很无力。“你怎么……跟人打架?”顷刻,我的恐惧和担心化作不成句的哭腔。她不说话,只是流泪,我抱住她大哭起来。
我明白她的泪,这么多年,她一个人拼命支撑着这个家,吃喝拉撒,我的学费,都是她一分一毛和别人争抢来的。她一直责怪自己,没有给我一个富足的童年,可是我知道,她已经尽了全力。
我考上大学那天,她高兴得落下泪来。那天她没有出去卖汽水,而是在家里为我做了一桌好菜。我对她说:“妈,从今天起我自己赚钱,你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她一个劲儿给我夹菜,红着眼圈儿不肯让我看见,嘴里不停地说:“妈还能再挣几年,你好好念书。”
我到离家很远的城市上学,再也看不到她瘦弱素白的身影。可每当在路上看到公共汽车停下,我总是习惯性地回头,好像那里还有瘦弱的她,流着汗叫卖着。这样看着,眼泪就不自觉地涌出来。
我毕业之后,生活不再像以前那般拮据,她也终于不必辛苦地卖汽水。但她仍不肯闲下来,跑到几十里远的工厂,带些零活回来做,好像只有不停地忙碌着,她才心安。
我一直以为,我早已明白了她的艰辛不易,却从来没有想过,她总穿素白的衣服,是因为在太阳底下能凉快一些,她最喜欢的,其实是没有机会穿上的绚丽颜色。而我,早已习惯了她不着颜色的穿戴,以为那些过于艳丽的衣服不适合她。可哪个女人不曾迷恋过那些艳丽张扬的颜色?总会有那样一个阶段吧,可她的那个阶段,就在炙热的太阳底下,在粗糙的生活中,被生生地忽略掉了。
她其实从未改变,只是我不曾真正了解。
即使有足够的钱,她还是习惯守在超市里等着打折的时段,习惯为一两毛钱和小贩磨蹭半天。这些事情,在她年轻的时候,也是不屑做的吧?她也曾像我一样鲜艳,磨光她的光泽和清高的,是为我而忙碌奔波的生活。
在这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时,我们需要一杯水,有时需要一张课桌,但我认为人生需要挫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它正在激励着奋发向上的热血青年,同时,也在激励我们遇到困难不退缩。有的人,把困难认做走向成功的绊脚石,拦路虎;而有的人,能把困难当作走向成功的金钥匙,格外珍惜它。把困难当作绊脚石的,他将从此沉迷;把困难当作金钥匙的,他的前途不可估计。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一帆风顺,只有在坎坎坷坷的人生中,我们才会活得潇洒,活得自在。华罗庚曾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的礁石险滩,只有不谓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谓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珍珠。”居里先生也曾说过:“当我像嗡嗡做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的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抵抗着外界的压力。”这都是伟人给我们的启示。
面对挫折,我们不是放弃,而是迎接;面对挑战,不是退缩,而是寻找。
只有不谓厄运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城市面对诸如暴雨袭城、热浪灼城的巨大冲击,出现“到城市看海”、“汽车潜水艇”等灾难景象。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说明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城市生活与发展需要,市民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与市民需求视角出发,通过城市社会学理论的介入,才能形成更好的纠偏机制。
一、城市规划的“过专业主义”理念偏差
当代中国城市规划在引进与吸收国外理论的同时,逐渐陷入了一种“过专业主义(over-professionalism)”的怪圈。源自对技术理性的狂热,大多数中国城市规划学专业在很长时间忽略了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文化学、社会心理学等行为科学的理论重要性,忽略了人的系统性变量。很多建立在“单一化”、“片面化”功能主义基础上的城市总规、城市控规、城市强规,往往与实际的城市生活需求不相关。“过专业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过分强调空间规模、空间组团、空间区隔、空间布局的数学模型,主张以比例来建构空间,而非以需要来预设尺度。比如新城规划,往往都是以条块功能区隔为主,而且将功能区隔的边界、界限划分得“僵化性精确”,即区域之间几无互动关联。通过几何化简单化设计,形成了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种“空旷的美”,最终沦为一片片“死空间”,即没有人际交流、没有群体交往、没有公共人际化空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行政主导性的新城区规划,数年之后,还是一座空旷之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由于过于坚持空间组团和大空间尺度,各空间板块几乎成为了一座座“孤独岛屿”,街区之间的可及性几乎为零,夜晚到处一片漆黑,令人恐惧。对照雅各布斯所提倡的“城市街区需要诸如便利店、报刊亭、电话亭、杂货店来确保城市安全度”的观点,那种过于安静、过于空旷的尺度街区,没有安全感,没有活力,犹如一座座“睡城”、“卧城”、“死城”。再如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没有从城市化的规律出发,只以统计现有流量作为设计基础,许多先天不足,从而导致了城市一建成就落后、路一修好就堵车的现象比比皆是。
城市规划应以满足城市基本功能为原则。城市最早最核心的三大功能是“神圣、安全、繁荣”,每一个都体现了人的最基本需要。为树立权威及教化大众而设立的寺庙,为保护城市而设立的城墙和城堡,为促进城市繁荣而设立的商业、酒肆,都是根据彼时代市民的精神灵魂、安居乐业、日常生活而定位的。今天的城市规划从单一功能主义的片面性角度出发,注重空间的整齐划一、区域的几何线条、街区的宽敞明亮,却忽略了人何以进入区域、人何以利用空间、人何以享有街区生活。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变化,才是最真实的城市规划需求。诸如交通流线、交通流量、商业布局、居住偏好、休闲偏好等都是以市民需求为中心的,这种市民需求的变化与城市规划有着深刻的因果互致型关系,并决定了城市规划能否促进人际交流、能否提升城市效率、能否促进城市繁荣。所以,城市规划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专业主义能够涵盖的命题。1933年各国建筑师在《雅典》中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休息和交通”,为现代城市规划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很多城市将居住区规划成为岛屿型区域,难以形成与工作、休闲、交通的有机联系。又将城市休闲广场规划在交通干道的包围之中,市民望而却步,结果是广场建成后经常空无一人,成为城市中心的摆设。又因城市规划的过度分割化处理,人为造成交通拥堵,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因城市规划行政化、狭隘专业主义指导下造成的城市功能紊乱,却让老百姓的城市生活变得更糟糕。
二、城市规划的人本化需求导向
著名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认为:“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我们应当把城市建造成为适宜于生活的地方。”对此,我国的城市规划必须摈弃过度的专业主义与行政主义影响,走出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误区,回到以城市需求为本的原点,促进城市空间、人际、生态的有机化联系。
(一)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城市发展定位与市民文化性格的精准判断之上
城市发展定位必须要确保城市能够形成一个人口、资源、环境、要素可持续有机循环增长的容器。“为了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需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发展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自身各方面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①城市定位包含了经济定位、空间定位、形象定位、文化定位、功能定位等具体内容。科学的城市定位是引领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导航仪。“科学的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灵魂,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坐标,也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在明确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合理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空间,有序推进城市营销,打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城市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②由此可知,城市发展定位是优先于城市规划过程的,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前置,对城市需要往哪里去、怎么去的问题作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中国180多个城市都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都大兴土木规划建设国际型CBD的现象来看,中国的城市定位还处于非常粗放阶段,这种粗放型的城市定位迫使城市规划进入死胡同。
(二)城市规划必须时刻关注市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城市规划所具有的行政法规及其空间开发的纲领性导向作用,成为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的基本力量。城市规划将城市空间、道路、桥梁、隧道、河流、住区、行政区、商业区、休闲区等进行条块分割之后,在容积率以及红线的规制下,“人为”地规范了百万人的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轨迹。城市规划一旦确定,建筑项目一旦完成,便几乎永久性地改变了居民出行、消费、休闲、就业格局。而车流、物流、人流的变化,又形成新的社会生态结构。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全方位研究市民的需要,从生存环境、生活设施、就业、休闲、文化等需要出发,强化城市的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经济功能、游憩功能和文化功能设计,并成为城市规划的前提工作。同时还需考虑,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中产阶层的崛起及其消费方式、休闲方式的变迁,是否有了新的满足,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社会结构的新的变迁形态。新中产阶级开始追求的“文化休闲消费”被许多城市融入“集体消费”的都市计划当中,政府开始积极回应这些新的“市民需求”,动员各方力量,进行新的城市规划。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生产机制与类型。弱势群体的居住空间与发展权益,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予以保护。当今很多城市老城区拆迁、城中村拆迁,将大量的原住民迁移至远郊或城郊结合部的经济适用房或保障房区域,导致这些原住民难以就业、难以享受发展机会。这种住区规划与街区更新规划,便大大剥夺了市民生活权利,偏离了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的原则。所以,城市规划必需关注人,关注人的生产生活的需求变化,通过规划进行合理引导与满足,从而建立更完善的服务市民生活的规划体系。
(三)城市规划必须体现社会公共利益首位性原则
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工具。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土地资源配置(包括用途和空间配置),目的是控制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可能产生的消极外部效应(包括环境影响),从而确保社会利益不会因此受到损害”③。城市规划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提供合理、高效、有机的“空间产品”。汽车社会的“公害”之一便是空间的过度侵占,导致城市土地 “汽车化消耗”过重,仅停车位一项就侵占了大片城市公共空间。如果不采取更合理的规划理念,城市土地将不堪重负。如新加坡城市规划在住宅楼修建了大量的地下、地上立体化的多层停车空间,从而化解了汽车社会的停车难问题。
三、城市发展的便利共享与大局意识
(一)公建项目必须讲便利、能共享
很多城市为了应对汽车社会的到来,将主干道、次干道拓宽到行人难以过街的尺度,也不设地下通道,大大损害了老弱群体的街区公共生活的参与能力。另外,一些城市的建设没有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道路交通流量,最终造成了建一个新项目堵一个区域的后果。很多地方因建筑项目到处开花,给城市生活造成麻烦。因此,城区内的建筑项目一定要从城市、街区、环境、市民生活的最大公约数角度思考,从施工项目的规划、道路流线、作业环境、作业时间、噪声处理、灰尘处理、渣土清洁、施工宣告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科学的设计,必须要从“全局有序”与“细节有治”上审慎地规划与实施。目前某些项目神神秘秘,许多天天路过、深受其苦的市民却无法得知项目的名称、功能、进度、完工时间,因此必须宣告项目,确保公众知情权。另外,很多建设项目搞层层分包,但责任却没有做到层层落实,造成很多城市满城工地、漫天灰尘、满路渣土、噪音不绝,市民生活大受影响。因此,城市建设项目中的文明施工条款必须细致设计,严加规范,强制落实,要让城市建设在有序、有责、有治、友善的状态下推进。
(二)城市建设必须顾全局、讲良心
当前中国“到城市看海”的窘境,反映的是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片面性建设理念。城市建设过度侵害公共空间,如建筑挤占街道、绿地、阳光等等,导致城市生活品质的下降。城市建设过于强化显性视觉线而忽视背街地区的重建与开发。城市建设过于重视标志性建筑而忽视老旧街区的改造。这些“表象化面子工程”使得城市建设难以形成真正的全局性的美学形态,相反给市民生活带来新的困扰。城市街区建设应当也可以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性。比如街道多设置休闲椅、合理设置过街通道、路牙多用圆弧形表面设计、提高建筑物之间的通达性、改善城市街区公共共享性空间、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可及性与便利性等等。城市建设从宏观到细节,从表象到内涵,从地上到地下,从质量到过程,都需要有更好的优化设计方案,真正考虑市民生活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质量的损害。唯有时刻保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良心,即服务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度,才能把城市建设得更好,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四、城市设计的要素聚合与系统思维
(一)城市要素高度集聚的发展趋势已成共识
现代城市系统变得日益复杂,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布局、城市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民工市民化、城中村城市化、城郊城市化、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城市现代化并存共进,城市越来越遭遇人口高度集中、资源高度集聚的双重压力。这种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变迁格局,使得城市既要满足发展的功能,更要满足服务的功能,同时还要满足保护人文生态的宗旨。发展型的城市功能,主要以经济增长方式与就业增长为核心,这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考虑不同产业类型的发展规律与增长逻辑,而这又是经济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理论所阐释的内容;而城市服务的拓展,则是以城市商业、服务业、休闲业、金融、信息等为基础的,这与城市社会学、消费社会学、休闲社会学有密切关联;保护人文生态的功能,则需要城市规划从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的广度与深度来关注文化生成的规律。生态维护与修复,更是需要社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的支撑,才能真正理解城市生态的可能的变迁规律。这一系列复杂的城市需求,需要打破城市规划学的专业本位主义,采取学科开放、专业复合主义的理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规划战略。城市规划早已超越了其传统意义上的狭义专业主义界限。所以,今天的城市规划必须转变本位性的专业主义观点,以更加跨学科、多理论交叉互补的方式来提升效度、信度与科学性。
(二)城市设计的系统性思维势在必行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从理论与方法上,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的养分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变化。“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体现为一种城市建设的连续决策性。”④尤其要将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休闲社会学引入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以增强前期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的社会关系,包括“城市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其它各种群体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研究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以及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研究城市社会特点和发展规律并研究由于在一定地区内因工业发展和人口集聚、城市膨胀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某些指导和具体资料”。⑤现代城市社会学理论早已深入研究城市阶层、市民社会心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城市就业、城市文化、城市政策等领域,强调对于市民需求的关注与思考,这对于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在“以人为本”、“以需求为纲”的有效性层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支持。所以,城市社会学作为一门与城市规划紧邻的学科,在一些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科,已经纳入了课程体系。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当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涉及城市房地产市场、级差地租、土地价格、土地合理利用、企业布局、空间距离与运输成本等”。⑥城市经济学通过对于城市发展的经济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探索了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命题,并从经济学角度探索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优化模型,这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材料。休闲社会学则“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现代社会成员享有的闲暇时间结构、内容和价值及其闲暇生活的社会意义”。⑦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是游憩,在一个人类日益走向普遍有闲的时代,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将大大提升。现代西方休闲社会学重点研究闲暇时间的合理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对闲暇生活的影响和人们在“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中的休闲生活方式。在休闲、闲暇、休憩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主流生活内容的时代,休闲社会学能够通过对于人们休闲时间的规划、闲暇与家庭生活方式、闲暇与消费方式、闲暇与大众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关系及规律的研究,为后工业社会及闲暇时代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提供全新的视野与启示。因此,以研究和探索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居住与就业方式变化、心理变迁所导致的新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休闲社会学等学科,将大大补益、丰富、完善、优化传统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市民需要”层面的不足与误区。
当代中国正在以更快速度进行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变迁,城市将变得更庞大、更多元、更复杂、更异质化。城市居民的心理变迁与需求变化,也将伴随着城市化的纵深推进而更为复杂。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以更加跨学科、更加科学、更加优化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多样化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唯有创新理念,才能迎接未来城市社会的挑战。
注释:
① 王国平:《城市论:以杭州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② 张鸿雁:《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与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③ 唐子来:《从城市规划到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第2期。
④ 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⑤ 向德平:《城市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关键词】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改进措施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医院感染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 特别是医护人员手上常常携带大量的病原菌, 甚至有时为耐药菌, 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1]。加上近年来, 护工群体进居医院, 成为一门新的职业, 主要负责看护患者的生活, 她们的手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她们的手和医务人员的手一样是直接或间接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神经外科患者病情重, 抵抗力差, 再加上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多、留置管道多, 住院时间长, 营养缺乏, 一直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如何尽最大可能的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本文作者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 在2013年10月份就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进行调查, 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神经外科包括护工在内的全体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院神经外科分为三个病区, 二个重症监护病房, 实际开放床位为170张。共有包括护工在内的医护人员121人, 其中医生26人, 护士78人, 护工17人。调查时间是2013年10月份。
1. 2 调查人员 神经外科在科主任和科护士长的领导和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联络员的指导下成立品管圈, 所有的品管圈成员都是调查人员, 经过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联络员统一培训和考核合格后, 对本科室包括护工在内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 观察和记录。考核合格的要求是, 调查人员对标准手卫生方法的次数、步骤、时间和范围的准确度达到99%以上。
1. 3 调查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
1. 3. 1 问卷调查 依据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具体要求, 由品管圈成员设计本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 内容包括遵守手卫生的规定、目前的手卫生设施是否符合临床工作要求、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常用的手卫生方法等进行调查。选择在正常上班时间发放调查表, 保证科室工作人员都能发放到位。
1. 3. 2 现场调查 就是采用单盲法现场观察科室包括护工在内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 在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必须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来执行洗手和卫生手消毒, 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在调查期间, 由品管圈成员安排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多班次的连续观察, 每个班次每个医护人员连续观察1 h, 不固定观察时间, 并保持观察对象不受任何干扰。统计:①手卫生方法应执行的次数:就是医护人员应执行的手卫生次数, 也就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 知道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②手卫生方法实际执行的次数:就是医护人员实际执行的手卫生次数。包括使用皂液加流动水、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方法的实际执行次数。③手卫生方法的合格率:就是医护人员实际执行手卫生后的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的标准, 就是对标准手卫生方法的步骤、时间和范围的准确度达到99% 以上, 并按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细菌采样。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原始数据均由品管圈成员采用Excel数据表进行整理、排序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发放《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121份, 收回121份, 有效率100%。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 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见表1。从表1中可见, 护士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最好, 医生次之, 护工最差。且大部分医护人员最常用的手卫生方法为皂液加流动水进行洗手。
2. 2 通过现场观察的数据显示, 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 见表2。
从表2中可见, 护士的洗手依从率为74.9%,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80.7%;医生的洗手依从率为53.5%,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40%;护工的洗手依从率为54.8%,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37.9%;医护人员总的洗手依从率为68%, 合格率为46.6%,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63.9%, 合格率为68.7%。
3 讨论
3. 1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普遍偏低 从表2中可见, 医护人员总的洗手依从率为68%,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63.9%, 原因有:①认识不到位。虽然, 医院和科室都会进行不定期的培训, 检查和考核, 但医护人员仍然未在心里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未认识到自已手上带有多少细菌, 未认识到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由医务人员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2] , 而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主要的病菌来源。手的卫生清洁及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只要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可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0%[3]。②工作量大, 人力相对不足。在进行临床一线工作过程中, 医护人员有时没时间去洗手, 这项工作还没完成, 那边患者已在不停地催促, 脑海里想的是赶快把事情做完, 没时间去想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③手卫生设施不符合临床工作要求, 不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本次调查护士对手卫生设施最为满意, 原因是护士的工作总是与车同行的, 护士不论走到哪里, 干什么, 身边不是带着查房车, 就是治疗车或护理车, 车上都配有速干手消毒剂。④认知偏差。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普遍存在认知偏差。认为洗手多了, 会损伤手上的皮肤, 认为皂液和速干手消毒剂对皮肤会有刺激性。因此, 就尽量少洗手, 尽量少用速干手消毒剂。其实,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皂液和速干手消毒剂均含有护肤的成分。
3. 2 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最好 从表1, 表2中可见, 在医生、护士和护工这三类人员的调查中, 不论是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 还是手卫生的依从率, 护士都是最好的。其实, 在临床工作中, 护士的工作量最大, 工作也最繁琐, 她们须进行的手卫生次数最多, 而时间却相对不足, 尤其是神经外科的护士。但在调查中, 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最好, 原因有:①护士的管理最严格。神经外科要求所有护士必须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执行洗手和卫生手消毒, 由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联络员对科室所有的护士进行培训、考核、检查和监督, 护士长不定期的进行抽查。②护士对手卫生的认知较高。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后, 能将手卫生的相关知识与临床结合, 能认识到手卫生是否合格成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③与护士本身的性格特点有关。护士相对于医生和护工来说是一个爱干净的群体, 不论在生活中, 还是在工作中都养成了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3. 3 针对调查存在的问题, 采取的改进措施 ①加强管理。科室成立品管圈, 成员由科室管理者和高年资护士组成;职责由品管圈和科室核心人员经讨论后制定。将科室人员分成几个小组, 每一名品管圈成员都是组长, 负责本小组成员对手卫生知识的培训、考核、检查和监督, 同时还不定期的进行交叉检查和考核, 护士长每周进行检查, 并将考核和检查的结果与绩效挂钩。只有严格的管理才是保证患者安全和自身安全最重要的手段, 也只有严格的管理, 才能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才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没有严格的管理, 最多的培训, 最好的考试, 最完善手卫生设施, 也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②配备符合人性化的手卫生设施。如配备感应式或脚踩式水笼头, 配备干手器和干手纸, 使用含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 将手卫生设施安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等等。③做好宣传。要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 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培训的时间、次数和场所有限, 而宣传是无时间、次数和场所的限制的。如在每一个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的图示, 方便医护人员洗手时看到, 并按规范进行。在医护人员办公区域建一个宣传栏, 宣传栏要文字与图片相结合, 主要介绍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等。
3. 4 手卫生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最简单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茵传播的手段[4]。为了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必须管理者和工作者一同努力,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地就医环境,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伯英, 吴修荣.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9):1277.
[2] 韩黎, 朱士俊, 郭燕红, 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1):11-12.
[3] 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3):2888-2889.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卫生服务营销能力的方法。方法:对180名参加全科医学培训社区医生和护士,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教学,并在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服务的概念、方式、方法、作用的知晓情况。结果:社区医生和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的基本知晓率从教学前的9.24%提高到教学后的66.75%。 结论: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安排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教学内容,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学;社区医生护士;社区卫生服务营销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an intervention and explore way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marketing capabilities of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Methods: 180 community health doctors and nurses participated the workshop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We undertook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about concepts, methods and function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180 community health doctors and nurs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improved from 9.24% prior to the workshop to 66.75% after the workshop. Conclusion: Incorporating service marketing in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Key words】Entire section medicine; Teaching; Community doctor nurs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社区医生和护士是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实践者,全科医学教学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的必要措施。我院对2008年全省全科医生骨干培训班及2009年全省社区护理培训班学员共180人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服务知识教学,并在教学前后进行了关于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的问卷调查,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干预对象:接受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培训的学员均来自湖南省各地、市、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共180人,其中社区医生135人,社区护士45人。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3岁。中专学历36人,大专学历者136人,本科学历10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3-10年,平均从业时间6.5年。
1.2 调查方法
1.2.1 根据吉林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需求调查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情况问卷表》内容制作。我们对原调查表进行了增减,删除了部分全科医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增加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知识一项。这样,问卷表共包括5部分:一般现状、教育现状、职业满意度、全科医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现状、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知晓情况及需求现状。
1.2.2 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理论授课前后分别发给每位学员相同内容的问卷表1张,前后各180份,共360份。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实填写,当场回收问卷表,回收率100%。
1.3 措施
1.3.1 争取卫生行政部门及全科医学教学机构的支持,把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及意识的传播纳入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日常培训的规划中。
1.3.2 改变社区医务人员的营销观念和意识。讲解做好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医生护士履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职能的必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1.3.3 上课开始时请学员说说自己对于营销概念的理解,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医院营销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与营销的关系等,调动大家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3.4 阐述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是根据服务需求,是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而非单纯谋取经济利益的举措,也并不是商人的专利。营销管理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1.3.5 根据卫生部全科医生培训规划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为学员讲授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的概论、营销体系、营销运营策略、市场分析、顾客的期望、营销管理等内容,提高学员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水平。
1.4 统计方法:将回收的问卷表所显示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经x2检验,p
结果显示,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的基本知晓率在接受培训前仅为9.24%,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培训后其基本知晓率达66.75%。
2 讨论
2.1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的,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促进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
2.2 国家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全科医学教学机构合理安排相关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理论课程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是提高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卫生服务营销知识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随着医疗改革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国家提倡医疗机构可以为政府办医院、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等,医疗服务产品各具优势。如何充分利用各医院自身营销的理念和方法向居民推销医疗服务产品,掌握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至关重要。
2.4 社区卫生医务人员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具有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有效的职责。那么,
如何优化组合社区卫生服务产品,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5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团队营销管理水平,管理者的作用对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是至关重要。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社区医务人员对于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知识非常贫乏,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营销作为一种对服务工作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还未普及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作为社区医务人员,他们的服务策略、服务方式、服务能力都将直接影响到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质量。
所以,政府在开办的全科医学教学中应加大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知识的授课力度,对社区医务人员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落实卫生服务产品营销措施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树起,杨文秀.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