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针对11月20号我司N91-6材料结构粘合错误,此次事故。我司高度重视,并对此次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整改措施如下
原因分析:由于新工人对产品结构认知层度不够疏忽大意,导致N91-6结构粘合错误,车间检验工作监督不及时,未发现。导致不良产品流出。
短期改善对策:贵司反馈质量问题后,我司高度
重视,积极配合,并立即安排人员返工翻包,对现有产品以及贵司库存产品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相关责任人由上至下进行处罚,以及一系列教育。除此之外在工艺上的防护措施加以改进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第三季度,________工业产品质量状况稳中向好,没有出现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的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州工业企业1000多家,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9家40张证书(其中,水泥 7家7张证书,人造板6家6张证书,溶解乙炔3家3张证书,复混肥4家4张证书,磷肥3家3张证书,碳化钙2家2张证书,钛及钛合金加工1家1张证书,钢筋混凝土排水管7家7张证书,钢筋1家1张证书,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5家6张证书)。第三季度,我州开展了对非金属矿物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等3大类11种产品的监督抽查,涉及101家企业109批次产品,合格91家99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0.08%。
(一)采取的工作措施
产品质量不合格后处理工作是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2015年第三季度州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我局高度重视,采取四项有力措施,督促帮助抽查不合格企业解决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有效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一是及时向抽查不合格企业通报情况,提高其质量主体责任意识。针对每一份涉及不合格企业的监督抽查报告,在第一时间向企业发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后处理通知书》,告知企业监督抽查不合格的项目、整改复查的时限和工作要求,使企业对整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帮扶企业整改落实。充分发挥机关科室、技术机构的力量,帮助企业分析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严格落实,指导企业严把生产各环节质量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避免发生不合格的问题。三是认真组织复查验收。企业整改完成后,根据申请对抽查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工作进行现场核查和产品复查检验,使复查工作做到规范、有序。四是建立后处理工作档案。将企业整改通知书、企业整改报告和复查申请、企业整改情况验证记录、整改工作现场核查表、企业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报告及复查报告等相关文书和记录进行归档,做到一企一档。
(二)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州已经完成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10家企业的后处理。通过后处理整改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意识,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抽查情况看,有少部分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质量管理薄弱,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过程控制记录和出厂检验等落实不够。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在工艺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原材料把关不严,对原材料查验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其他物质带入到成品,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针对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局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成立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领导小组,责成相关部门加强业务协调配合,加大对重点产品的监督力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二是加大对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力度,对量大面广的企业要进行适时跟踪,增加监督抽查频次,严厉打击偷工减料、无证生产情况。三是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充分发挥质监职能和技术机构技术能力,帮助企业完善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和质量体系建设。
(一)加强《质量发展纲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培训。构建新闻宣传平台,积极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名牌发展战略和质量安全知识。分批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负责人逐次开展《质量发展纲要》和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强化企业质量主体意识。以“进学校、进社区、进市场”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质量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思想意识深入人心。
(二)深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获证生产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卡,对巡查和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企业记入企业不良行为档案,作为制定巡查、监督检验频次和企业年审的重要依据,增强工业生产企业的自律意识;加强对获得质量信用等级企业的巡查回访,督查企业在原材料把关、生产工艺过程关键点控制、出厂检验等方面的自律行为,促进企业质量信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本人严格按照xx同志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
二、在产量不断上升的时候,狠抓质量工作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产量攀升时最大的问题是与质量问题相互冲突、矛盾的。过去生产过程不能有效受控,而质量监控又不能及时反映质量状况,质量状态缺乏有效的数据评价,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不清楚质量水平,不能自我控制,致使产品到客户手中才暴露出大的质量的问题。基于前车之鉴,今年年初车间果断地采取主动的检查质量隐患、分析质量原因、解决质量问题的方式,用准确的数据预测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况。对应这种想法,本人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当天现场发生的和潜在要发生的质量隐患;对过程指标进行有效跟踪和控制,强化、细化质量管理,建立整改制度,以增加检查的实效性,提高警示效果,及时堵塞质量控制上的漏洞,通过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坚持狠抓质量工作的落实,适时分析出质量的状态和要改进的方面;通过对工艺纪律的认真检查,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使生产过程能够及时受到控制;将过去经常存在的问题警示化,以书面形式分发给各班组,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做到了:人员落实、制度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检查落实。牢固树立“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质量振兴,人人有责”的质量观念,树立用户满意是质量最终标准的意识。
三、认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
对于我来说,车间是一个全新的单位。为了能尽快适应环境,更好地开展工作,本人努力坚持“向人学、向书本学”的学习型适应思路:一方面,虚心向老同志请教,通过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历年的《生产技术月报》、《氧化铝生产设备、工艺》、《现代企业管理》等书籍杂志,从中汲取营养,努力掌握有关质量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塑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质量检查员。
四、其他工作
本人还兼职车间统计工作,以“强化管理、狠抓质量”为切入点,确保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统计分析的时效性。为提高年度统计工作和统计分析质量,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自学《统计学》等书籍。在统计分析工作中,力求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突出的重点问题,认真做好分析,对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向车间领导汇报,使其及时了解、掌握生产动态。
五、不足之处
一年来,本人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1、在工作中与领导交流沟通不够。
2、由于自己比较年轻,工作经验不足,所以在开展工作时缺乏魄力。综合协调能力方面欠缺,在工作的组织指挥上,缺乏坚定性。
3、具体工作当中存在检查力度不够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缺点。有时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处理问题不够细致。学习不够,知识面不广。
2008/2009年度我国棉花产量750万吨,经公证检验的棉花601.1万吨,占棉花产量的80%,其中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426.8万吨,占棉花产量的57%,约占国棉流通总量的63%。经质量监督检查的籽棉大垛21.25万吨,成包皮棉9.1万吨。我们以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和监督检查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反映我国棉花年度质量情况。
二、2008/2009年度全国各产棉省份棉花公证检验量份额分布情况
我们对经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的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5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参与统计的棉花产地包括新疆、湖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湖南、甘肃、河南、江西10个主产省份及天津、陕西、山西、辽宁4个产棉省份,其中10个主产省份的棉花数量占总量的99.23%。
2008/2009年度各产棉省份公证检验棉花数量分布见图1。
三、2008/2009年度全国及各主要产棉区棉花质量情况
2008/2009年度全国棉花质量总体情况是:平均品级3.1级,平均长度29.3毫米,马克隆值级A级棉花的比率为35.07%,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82.8%;断裂比强度平均值28.8cN/tex。全国棉花质量与上年度相比稳中有升,各产棉省份部分棉花质量指标有升有降。
(一)棉花平均品级比上年度小幅提高,高品级棉花比重继续下降。
棉花品级是棉花外观和内在质量的综合反映,是评价棉花质量的主要指标。根据棉花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棉花品级分为7个级,即1至7级。其中1级和2级为高品级棉花,3级为品级标准级。
2008/2009年度全国棉花品级指标总体情况:平均品级3.1级,比上年度提高0.1级。品级主要集中在2级至4级,以3级为主,3级棉比率为57.01%。2级及以上的高品级棉花比率为15.66%,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4级及以下棉花的比率为27.32%,同比下降4.88个百分点。说明棉花品级基本保持稳定,但由于在棉花采摘、晾晒、收购、加工过程中混等混级现象突出,高品级棉花比率逐渐下降。
各主产省份情况:新疆棉品级仍是全国最好,平均品级为2.9级,比排在第二位的山东棉高出0.3个级,新疆棉2级及以上棉花占本区棉花产量的比率达到24.44%,比主产省份中排第二位的安徽棉高22.56个百分点。新疆棉2级及以上棉花占全国相应棉花总量的98.56%,全国高品级棉主要产自新疆。山东棉平均品级为3.2级,列全国主产省份第二,从品级结构来看,山东棉3级棉比率76.68%,是主产省份中品级结构最集中的。江苏、甘肃、河北棉平均品级均为3.4级,其中甘肃棉同比上升0.2级,江苏、河北棉同比上升0.1级。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棉品级较低,其中河南、安徽、湖北棉平均品级3.8级,江西棉平均品级3.9级,但是安徽棉高品级棉比率在内地主产省份中最高,为1.88%,而江西棉本年度没有高品级棉;河南棉平均品级同比下降幅度是全国最大的,平均品级降幅0.5级,2级及以上棉花比率降幅1.87个百分点,3级及以上棉花比率降幅43.65个百分点。湖南棉平均品级4.2级,是全国唯一平均品级低于4级的,平均品级同比下降0.1个级,本年度湖南没有1级、2级棉,3级棉比率仅有1.27%,4级及以下棉花比率达到98.72%,同比上升15.29个百分点,说明湖南棉本年度品级下降非常明显。
2008/2009年度,全国及主产省份公证检验棉花品级情况统计见表1。全国公证检验棉花品级分布见图2。全国及主产省份公证检验棉花平均品级、高品级棉花比率、主产省份高品级棉花产量占全国高品级棉花产量比率、4级及以下棉花比率对比情况见图3至图6。
(二)棉花长度指标同比上升
长度是反映棉花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棉花长度越长,可纺纱线等级越高。棉花长度以1mm为级距,从25mm至32mm分为8个长度级,其中28mm为长度标准级。
2008/2009年度全国棉花长度指标总体情况:平均长度29.3mm。长度级主要集中在30mm、29mm、28mm,30mm棉花的比率为15.30%,29mm棉花的比率为47.71%,28mm棉花的比率为31.85%。30mm及以上长度棉花的比率为16.81%,同比上升7.14个百分点;27mm及以下长度棉花的比率为3.61%,同比下降1.87个百分点,棉花长度同比上升。
各产棉省份情况:新疆棉平均长度29.3mm,其中30mm及以上长度的棉花占新疆棉产量的比率是19.26%,同比上升4.16个百分点,占全国相应长度棉花的72.31%,全国30mm及以上长度棉花主要产于新疆;27mm及以下长度棉花的比率为2.91%,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内地棉中江苏棉长度最好,30mm及以上长度棉花占产量的比率全国最高,达到54.01%,但因江苏棉产量较小,这部分棉花占全国同相应长度棉花的比率只有9.62%,27mm及以下长度棉花比率为0.87%,为全国最低。河北棉长度较好,仅次于江苏棉,比新疆棉略长。山东、河南、甘肃棉长度接近,平均长度均达到29.0mm以上。安徽棉30mm及以上棉比率同比有所增加,但29mm比率为34.77%,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达到40.11个百分点。江西棉各长度级比率变化较大,其中30mm及以上、28mm棉花比率增加,29mm、27mm及以下棉花比率减少。湖北棉30mm及以上的棉花比率全国最低,仅为0.63%,湖南棉27mm及以下长度比率为10.77%,仅低于甘肃棉。
2008/2009年度,全国及主产省份公证检验棉花长度情况统计见表2。全国公证检验棉花长度级分布见图6。全国及主产省份公证检验棉花30mm及以上长度棉花的比率、各主产省份30mm及以上长度棉花占全国相应长度棉花的比率、27mm及以下长度棉花比率对比情况见图7至图9。
(三)棉花马克隆值指标同比上升
马克隆值是棉花细度和成熟程度的综合反映。马克隆值过高或过低的棉花对纺纱均有不利影响,马克隆值适中的棉花可纺性能最好。马克隆值在3.7~4.2范围内的棉花马克隆值级定为A级A档,为马克隆值指标较好的棉花,马克隆值在3.5~3.6和4.3~4.9的棉花为B级,其中3.5~3.6的为B1档,4.3~4.9的为B2档,马克隆值在3.4及以下和5.0及以上的定为C级,3.4及以下的为C1档,5.0及以上的为C2档。马克隆值达到A级和B级的棉花为马克隆值指标正常的棉花。
2008/2009年度全国棉花马克隆值指标总体情况:马克隆值级A级棉花上升明显,比率为35.07%,同比上升7.12个百分点;B级棉花最多,比率为60.76%,同比上升4.29个百分点,其中B2档棉花占58.34%;C级棉花比率为4.17%,同比下降11.41个百分点。说明棉花普遍成熟较好。
各产棉省份情况:新疆棉马克隆值指标略有下降,其中A级比率为39.82%,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B级比率56.94%,同比增加10.69个百分点;C级比率3.24%,同比下降8.61个百分点。甘肃棉马克隆值指标A级比率全国最高,为62.80%,同比上升3.76个百分点,但C1档次低马克隆值棉花所占比率也是全国最高,主要原因是甘肃个别产区棉籽品种退化、棉农习惯大量使用催熟剂,不利于棉纤维素沉积,造成棉花成熟度差。河南棉马克隆值指标A级比率高于新疆棉,仅次于甘肃棉,A级比率为52.32%,同比上升20.9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全国最大。山东是全国唯一马克隆值指标A级、B级比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产棉省,山东棉马克隆值指标正常棉花比率全国最高,为98.44%。江苏是全国唯一马克隆值指标A级、B级比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产棉省,江苏棉马克隆值指标正常棉花比率89.08%,仅高于江西、安徽棉。河北棉A级比率26.10%,同比上升15.63个百分点,马克隆值指标正常棉花比率95.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棉A级比率虽然同比上升18.9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仅次于河南棉,但是绝对值较低,为24.36%,马克隆指标正常棉花比率为87.33%,仅高于江西棉。湖北棉A级比率同比略有上升,为10.89%,马克隆指标正常棉花比率为95.9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棉B级比率92.13%,为全国最高,但A级棉比率仅为2.26%,同比下降了5.94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全国最大。江西棉马克隆指标情况最差,A级比率、马克隆指标正常棉花比率均为全国最低,分别为1.7%、72.77%。
2008/2009年度,全国及主产省份公证检验棉花马克隆值级/档次比率情况统计见表3。全国公证检验棉花马克隆值级/档次分布见图10。全国及主产省份公证检验棉花马克隆值指标较好棉花的比率、马克隆值指标正常棉花的比率对比情况见图11至图12。
(四)棉花长度均匀性同比略有提高
长度整齐度是反映棉花长度均匀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企业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长度整齐度指数从很低到很高分为5个级,各级别长度整齐度指数范围参见表4,其中长度整齐度指数等级高、很高的棉花为长度均匀性较好的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数等级低、很低的棉花为长度均匀性较差的棉花。
2008/2009年度全国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数总体情况: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82.8%,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长度整齐度指数等级集中于中等级、高级,其中中等级最多,比率为52.93%,高级比率为46.07%;长度均匀性较好的棉花的比率为46.31%,同比增加5.27个百分点,长度均匀性较差的棉花的比率为0.76%,同比降低1.90个百分点。
各主产省份情况:新疆棉长度均匀性较好,长度整齐度平均值为82.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长度均匀性较好棉花的比率达到49.46%,高于全国3.15个百分点。河北棉、江苏棉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全国最高,均为83.3%,其中江苏棉长度整齐度指数很高级比率全国最高,为0.97%,河北棉长度均匀性较好的棉花比率全国最高,为64.48%。甘肃棉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持平,但长度均匀性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棉、安徽棉长度均匀性情况较接近,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82.7%、82.6%,长度均匀性好的棉花比率分别为42.42%、37.70%;河南棉、湖北棉、江西棉长度均匀性相对较低,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82.4%、82.3%、82.2%,长度均匀性好的棉花比率均超过15%,湖南棉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为82.0%,长度均匀性差的棉花比率全国最高,为4.04%。
2008/2009年度公证检验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数情况见表4。
(五)棉花断裂比强度以中等及以上级为主
断裂比强度是反映棉纤维拉伸强力的指标,对棉纱质量有重要影响。棉花断裂比强度越高,强力越好,可纺纱线等级越高。断裂比强度从很差到很强分为5个档,各档断裂比强度范围见表5,其中断裂比强度分档为强、很强的棉花为纤维强度较好的棉花,断裂比强度分档为差、很差的棉花为纤维强度较差的棉花。
2008/2009年度全国棉花断裂比强度总体情况:断裂比强度平均值为28.8cN/tex。断裂比强度集中在中等及以上档,所占比率达到95.55%,其中断裂比强度中等的棉花比率最大,占48.90%,断裂比强度强的棉花比率为36.11%,断裂比强度很强的棉花比率为10.54%,断裂比强度较好的棉花比率为46.65%,同比上升6.86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较差的棉花比率为4.46%,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
摘 要 财务报告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益以及企业的资金流向,是了解企业的重要渠道。财务报告编制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重要环节,能有效的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所以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报表时需要认真、谨慎,在一定的规范内进行有效的编制,信息要真实可靠、数据统计需完整等等。
关键词 财务报告 编制 质量
企业会计核算最终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是反映整个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应该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在编制企业财务报告时要积极发挥财务负责人的领导作用,规范财务报告体系,提高会计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保障财务报告的质量。
一、财务报告编制存在的风险
(一)财务报告体系不完善
财务报告编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保证财务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内部没有一个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致使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混乱,没有章法。在资金管理与数据分析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财务功能,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
财务报告既有数据又有文字,它与会计报表不一样,除了一般的会计报表以外,还包括会计报表的附注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这样才算得上一个完整的财务报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报告内容不够完整,有些只编会计报表,不编会计附注及说明书;另外,报告形式与编制手续不够完整,比如财务报告没有封面,不编页码,没有公章等等;还有些问题是财务报表信息不完整,比如对期后事项、关联交易交待不清楚,或者对它们只字未提等。
(三)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对专业性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谨慎,不能有半点差错。专业性和准确性是保障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会计人员专业性不强,态度不认真,那么在做财务报告时肯定会漏洞百出,严重影响财务报告编制的质量。
二、提高财务报告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应该在合理的规划设计下进行编制,以便于适应各个不同的决策层。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主要作用是为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投资者提供企业准确、有用的信息;为企业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预期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等信息;另外还提供一些有关企业经济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所以,财务报告应该按照战略层、经营层、以及业务层需要做不同的技术处理和数据组织。
(二)保证财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财务报告内容复杂,需要大量的文字、数据与计算作支撑,一般的财务报告主要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这类财务报告的格式比较固定,业务规划和数据很少变化,只作为日常经营情况了解。常规财务报告体系要求精简实用,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反映企业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要涵盖企业的产量、销量、能耗等内容,还要包括企业的业务数据。制作过程中要统一、清晰,避免因财务人员的疏忽而导致的数据不完整和信息的纰漏。另外要做好财务报告说明工作:
1.重点数据的说明.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对企业重点数据的来源以及用途加以说明,在财务报告中,重点数据关系到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所以应该详细说明重点数据,保证重点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计算过程的说明.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一般都会有统一的编制要求,按照这个编制要求,对于间接得到的数据计算过程加以说明。以便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便于对数据的结果进行校验。
3.对影响财务报告编制的因素作详细说明.企业的结构与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时,会影响财务报告的编制,财务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变化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说明。
(三)完善会计信息核对制度
会计工作需要严谨、认真,企业应该从会计记录的源头,建立企业日常信息定期核对制度,使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避免主观原因造成的企业虚假交易、虚构费用等风险。在日常会计处理中,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对账,正确处理会计记录与企业实际经营之间的关系。及时进行实时物资、会计凭证、往来单位以及个人信息的核对工作,发现差异及时调查,并给予解决。记录好会计期间,使会计账证一致,保障会计记录数据的真实性。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与认真的态度,所以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一般也比较高。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保障会计信息完整性、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质量,必须有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会计队伍作保障。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知识考核制,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讲解与宣传,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会计工作。
结语:财务报告的编制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保证财务报表的质量。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和日常会计信息核对制度,同时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高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