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户籍新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特征;护理对策
目的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从而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而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交换信息的过程[2],所以护理人员如能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使急诊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另外,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急诊患者中的心理特点
1.1 容易产生焦躁、恐惧的心理。急诊患者对发病突然,躯体疼痛,抢救设备,医院环境陌生,抢救技术的陌生及医务人员的紧张工作态度,无形造成了患者的焦虑。多表现为不安,反复询问自己的病情及过分的依赖家属等等。
1.2紧张烦躁 由于创伤,失血,疼痛,胸闷等刺激,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大多数患者一到医院,就非常紧张,希望医生护士把他放在第一位,因此往往会表现出坐卧不安,不停地催促医生护士立即给其救治。
1.3易激惹,有攻击性 有些急诊患者是因为外因造成的创伤,此类患者和患者家属情绪比较激动,严重的时候还会在医院大打出手,闹的不可开交,此时,不但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控制,有可能还会有新的意外发生。
1.4迁怒 由于病情严重,患者往往会把自己的痛苦迁怒于别人,一旦某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大发雷霆,接诊时稍有不慎,患者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易怒,拒绝配合而影响诊治的顺利进行。
1.5绝望自杀 此类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主要是因为心胸狭窄,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得失,采取喝农药或者安眠药自杀,这类患者一般会拒绝各种治疗,极端不配合抢救,需要有人帮忙,强制进行施救。
2 护理对策
2.1争分夺秒、急患者所急 急诊护士应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争分夺秒地做好抢救工作。护士应始终保持冷静、沉着的头脑,饱满的情绪,娴熟的抢救技术,做到急而心细,忙而不乱,要在无形之中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
2.2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急诊患者起病急剧、突然,对疾病缺乏思想准备,倍感孤独无助、焦虑不安。此时和他们交流时,护士必须具有娴熟的交流技巧,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礼仪性,灵活地应用交流技巧[3]。护理人员应持有同情体贴的热情态度,需以诚待人,主要用通俗语言的解释沟通[4],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及知情权,并且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及信息反馈等,促进护患情感交流,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继而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程度和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尽早帮助患者树立与医护人员"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处理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也很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热情的接待每位患者及家属,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体贴,关心患者,重视患者与家属的感受,耐心地向患者家属客观解释患者病情,各种检查的治疗目的及重要性,并且进行保护性的宣传,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协助意识,促使家属以冷静的乐观的态度陪护、鼓励患者,并协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孤独感,提高护理质量。
2.3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急诊患者由于发病突然、陌生的医院环境,往往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不整洁的环境与噪音也是种恶性刺激,极大可能加重患者负面情绪。因此,护士应做到迅速接诊,动作要有条不紊,技术要娴熟敏捷,尽快把患者安置好,积极、耐心询问病情,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使患者在急救环境中也能感到温暖、舒适,减少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积极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2.4宽容忍让 对于愤怒易激惹的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不与其正面冲突,而是用行动证明你对患者病情的重视,对患者家属的理解,另外适时地递上一杯水,一张凳,这些简单的动作或许可以缓解一下剑拔弩张的气氛,从而改变患者和患者家属蛮横的行为。
2.5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技能训练,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掌握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的艺术,为真诚、有效的沟通打好基础;学会换位思考来体谅、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感受到我们全心全意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积极配合救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结论
急诊患者相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对生命的渴望,对医护人员的求助、依赖更为迫切,心理需要贯穿于就医的各个环节,而且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为复杂多样。所以,急诊室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不良心理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满足其心理需要,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赵爱军,吕明.医患沟通技巧临床应用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1.06.
[2] 张继玲.急诊科护士如何做好护患沟通[J].中国医药指南,2010.30.
[3] N. Kamar, C. Garrouste, E.B. Haagsma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epatit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 who have received solid organ transplants [J].Gastroenterology, 2011,140:1481-1489.
[4] Foster L,Wallis M,Paterson B,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ediatric unit in one Australian hospital[J].J Infus Nurs,2002,25(3):159-167.
关键词 癌症病人 心态分析 心理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癌症患者心理变化的规律,将有助于开展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一般癌症患者,在对癌症做出确切诊断后,其心理状态基本上是循以下规律进行发展转变的。
心理特点
否认逃避期:这是许多癌症病人得知癌症诊断后最初阶段的心理反应。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也都曾用否认的办法来应付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每个活着的人都有很强的要生存下去的意愿,所以当患者听到自己得了无异于死亡的癌症时,一时间是很难接受的。他们不相信,怀疑和否认医生对他作出的诊断,为加强自己的否决想法,会找很多医生反复咨询,从一个医院到另一个医院,重复做着多项相同的检查,以期证实自己的想法。几乎每一个人都不愿提及自己患的病与癌症有关,在人们面前尽量掩饰着内心的痛苦,故意保持乐观、平和的神态,给人以假象。
恐惧愤怒期:当癌症病人一旦跨过否认阶段,接受了癌症的事实,紧接着就会出现恐惧感,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很快就会离开亲人,离开世界去死。加之癌症病人集中在一起,看到的是消瘦、晦暗、苍白面容,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听到的是痛苦的。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均会给病人带来紧张、恐惧心理,使心理负担加重,随之病人就会出现愤怒、愤恨、妒嫉的心境,一个人患了癌症后使他暂时或永远失去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娱乐,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并且在经济上也陷入困境。另外,在医院受到种种限制,做各种不喜欢的重复检查,及放疗、化疗。此期间任何事物都涂上一层不顺眼的颜色。患者不论接触到什么,都会触及心中怒火,总觉得自己委屈、冤枉,谁都对不起他,对他太不公平,以致对亲人、同事会变得突然不友善、语言苛刻,常常无故发脾气,或训斥医护人员,不配合治疗,以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
悲观沮丧期:长时间的治疗、化疗、放疗,症状未见改善,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自觉生命已为时不远,产生悲观沮丧情绪,性格内向的病人抑郁、悲观尤为突出,对疾病以至生活失去信心,承受力下降,抱怨自己,感到自己给家庭和他人带来不幸,加之机体长期被疾病折磨,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因而消沉、恢心、情绪低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对一切都不寄希望,消极等待生命的终结。
绝望接受死亡期:随着病程延长,病情逐步的恶化,病人一直抱着可能恢复的希望已破灭,感到无比的绝望,很多患者在接受死亡这个事实时,对死亡还是感到非常的焦虑,特别的害怕。是因为对所患的癌症无可奈何才不得以接受死亡的,此时患者不再挣扎,不再存有任何希望,完全听命于眼前的事实,感到精疲力尽,兴趣与感受逐渐消失,甚至全无,喜欢独自一人,不再被外界打扰,平静的走完人生路。
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对癌症病人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要做好保护性的医疗制度,尽可能在不让病人知道自己真实病情的情况下,给予积极治疗,对于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真诚的劝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了解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恐惧患者采取保护性、分析性的心理护理,此时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关心病人的疾苦,在护理操作中要注意病人安全、舒适,体贴病人,经常与患者交谈,向他们介绍饮食与营养,精神护理与生活规律,对疾病的作用及影响,交谈时,要注意态度诚恳、和蔼、耐心、平等,用良好的语言修养取得病人的信赖,主动介绍病室环境及周围的病友,把有关的情况、治疗效果及放疗、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配合治疗的要求讲给病人,介绍疗效好的病例,并让家属陪伴病人,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情绪稳定,使之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使治疗方案能得以顺利实施。
护理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尊重病人,让病人了解和相信护士的知识和能力,护士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个性和喜好、习惯,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尽量减轻病人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劝其正确对待人生和疾病、克服自卑感,保持短期的心理平衡,并与家属配合默契,使他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不可轻率的随意流露出对病人不利的言语和表情,而应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不要责怪病人,有时默默的陪病人静坐几分钟,就会使病人得到同情和安慰。在护理中通过各种渠道,激发他们对人生的热爱和生活的信心,使他们渴望生活,同时讲给他们疾病和意志是处于相互制约的,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中,意志坚强克服不利情绪干扰,可以使治疗贯彻始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延长其生命。
讨 论
癌症患者在治疗、康复、生存中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变化过程,大部分人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在心理上是一次重大打击,其心理活动贯穿于疾病全过程,它既是病情变化的必然反应,又是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因此,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的心理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掌握癌症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用良好的态度、语言及护理知识理论向病人作出正确的解释和指导,及时纠正和解决患者的心理失衡,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使之配合临床治疗,有助康复,延长其生命。
参考文献
1 赵慧,等.86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护理诊断分类及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2,27:6.
【关键词】产后忧郁症;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作者单位:650224云南省精神病医院1资料与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住我院104例产后忧郁症患者,年龄在19~41岁,孕29~40周,排除心身疾病,采用日常护理观察表、行为观察表、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发现约93%的患者存在恐惧、焦虑、紧张、失落、过度敏感、自责自罪等心理问题,少数患者甚至有厌世自杀、杀婴等严重心理问题及行为。
2产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21恐惧感产生的因素虽然现阶段产科技术、护理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产妇分娩方式、分娩时疼痛、产后手术切口及宫缩疼痛、哺乳方式不当造成疼痛、新生儿早产或缺陷、新生儿疾病等、母婴不能同室等,患者从生理、心理上发生一系列改变,产生恐惧感。
22紧张、焦虑感产生的因素产后生理上的一系列改变,体力消耗、疲劳、睡眠不足、原有生活状态改变、担心身体康复、是否能较好照顾婴儿及育儿知识缺乏、面临社会和精神压力较大、顾虑问题多等因素,使患者心情、情绪发生较大波动,从而产生或加重紧张、焦虑感。
23失落感、过度敏感产生的因素大多发生于独生子女,因平时家人都以她们为中心,怀孕期间又过多的关心、照顾,使她们常处于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新生儿出生后家人的注意力大多集中于婴儿身上,对产妇造成冷落,产妇不能顺利转换角色,发生角色冲突和适应不良,有些高收入女性生产时辞职、原来的生活状态和目标散失等是发生的因素。
24自责自罪感产生的因素大多发生在生活环境差、收入低、文化低、夫妻关系差、再婚再孕、过多关注婴儿性别、受传统思想影响、新生儿长的不够理想,生产女婴后家人性别歧视对产妇冷漠、甚至刺激讥讽患者,未婚单亲女性可以依赖的家人和朋友少等因素。
3护理对策
31恐惧感让患者知道生产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产生的疼痛是一个正常的反应,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必要时让其丈夫随时陪护,正确指导哺乳,指导母乳喂养的意义和方法,如患者服用某些药物要及时退乳并做好护理。及时让患者知晓婴儿的状况,定时探望、抚触、拥抱婴儿,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担心及恐惧心理。
32紧张焦虑感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安全、温馨的环境,保证睡眠,必要时可以进行暗示、松弛疗法来改善失眠情况,以利于体力恢复,情绪稳定。紧张焦虑比较严重时可以进行生物反馈疗法2次/周,持续4周,以减轻症状,护士应通过重建自我认知的心理护理技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点,用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提升患者的成就感,但应让患者知道适度的紧张、焦虑对个体的发展有益。
33失落、过度敏感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倾诉,主动关心她们,帮助其进行角色转换,认同母亲的角色,适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家人给予情感支持,关心、体贴、爱护患者,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让其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34自责自罪加强对家属性别观点等的健康教育,取得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家人及丈夫的理解,不过多关注婴儿的性别,应关心照顾患者,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让患者通过与她人交流获得一些育儿知识经验。
患者28例。其中男排例,女同志例年龄55~80岁。表现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表情淡漠,易怒,焦躁。
2 心理反应
2.1 自专性增强 这类患者多数为离退休老干部。经历了离退休的角色变化,离开了领导岗位,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地位,患者会认为自已应应该受到别人的关心与照顾,觉得医务人员应该对自已特别重视和倍加关心。
2.2 依赖心增强 这类患者多数偶,居,经济条件不好,子女对老人关心欠隹,患者往往对自已的日常行为。生活管理等做的不好,事事都要依赖别人,希望有更多的亲友来关心他,从中得到安慰与温暖。
2.3 疑心加重 这类患者多数是文化水平较低,城镇居民。患者住院时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他们要想了解有关疾病的信息,又疑心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
2.4 情绪不稳定 这类患者多数来自农村。患者隹院后担心 自已的经济承能力,担心儿女是否会影响。周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以及病房内千娈万化的疾病,患者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加重了他们不安全感,而导致情绪不稳定。
3 护理对策
3.1 医护人员应该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对他们的称呼要有尊重性,比如称其某局长或科长,某老师,从称谓上让患者觉得温暖,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他们沟通, 他们聊起他们的辉煌,以及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患者在精神层面上好转过来,这样就会对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来许多积极的因素。
3.2 医护护人员要尊重他们的意思和要求,对合理的应该尽量满足。对于不能满足的情况,要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解释,不可强制及责难。要千方百计为患者排忧解难,引导患者谈出内心的苦闷。同时经常鼓励他们作些力所能及的事。需要经常表扬他们在配合治疗和护理上做出的一点进步,从而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护理人员要于从患者的言语行为中发现他们的心理活动,给他们讲些必要的治疗与用药知识。在用药过程中,有的患者问些问题:如这是什么药,起什么作用,等,这时护理人员应要以亲切的口气给他们恰当的回答。另外,对患者进行任何新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措施时,都应事先对他们进行细致的解说。
3.4 护理人员要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帮助患者熟悉环境。 在患者面前表现镇静自如和有信心,发消除他们心理危机。同时做好心理导。着重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使他们确认识自身的疾病,指导他们学习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起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 它的创立对提高危重病人尤其是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ICU配备先进的诊疗、监护设备和器械, 对患儿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 为重症患儿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ICU的水平, 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
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其殊的危险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多、医疗器械多、基础疾病危重、患儿免疫力低下、并接受侵入性操作机会多、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情况等。
1. 1 新生儿的易感性 胎龄不足月的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较足月儿不完善, 受到侵入性操作机会多, 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高。
1. 2 布局不合理 ICU床单位面积过于狭小, 易造成交叉感染。不重视医疗废物分类、锐器未放入耐刺破防渗透的锐器盒中, 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不必要的损害。
1. 3 侵入性操作 侵入性操作使防御屏障被破坏, 各种侵入性操作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
1. 4 肠外营养 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 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给予完全肠外营养, 从而破坏了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成为感染的危险因素。
1. 5 抗菌药物的使用 抗菌药物的广泛和不合理使用, 可破坏体内正常菌群, 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1. 6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无菌观念淡薄、各项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执行不严, 也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1. 7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不高 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十分频繁, 手卫生的依从性受到影响。
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对策
2. 1 建立健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组, 专人负责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ICU工作管理制度》、《ICU探视制度》、《ICU消毒隔离制度》等。
2. 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建筑布局 设置在医院清洁的环境中, 工作区域独立, 各区域划分明确, 有标示。无陪护病区每张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 m2, 床间距不小于1m,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 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 m2[1]。通风采光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各病室之间装有大型玻璃利于病情观察。 室内空气符合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标准》中相应要求。
2. 3 隔离预防技术 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 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进入ICU严格更衣、换拖鞋、洗手、手消毒、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 ;易忽略的是诊疗器具如血压计、听诊器、吸氧装置等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等器具, 每日更换清洗消毒;患儿使用的奶瓶等用品, 用后清水清洗干净, 必须高压消毒灭菌后干燥保存。ICU工作环境、物体表面、门把手、地面等每日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遇污染随时消毒, 每周进行终末消毒一次。
2. 4 加强基础护理 特别是病情危重的患儿, 注意变换、翻身拍背;加强皮肤、口腔护理等综合护理的质量。
2.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方案个体化, 抗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抗菌作用及临床药理特点, 并考虑价格因素, 克服贵药就是好药的错误概念。建立有效的细菌监测系统, 以预防控制为目标, 对常见菌进行耐药性监测, 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 6 严格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 应戴手套, 操作结束后脱掉手套并洗手, 改善手卫生设施, 以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 7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转运、处理等流程, 并做好交接登记, 资料保存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