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算命起名字

算命起名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算命起名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算命起名字范文第1篇

大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薄薄的蒜皮和蒜仁黏合紧密,蒜皮又很光滑,剥起来相当费事,一头蒜剥下来,手指不但吃不消而且还要花很多时间,如果平时多剥一些,又怕吃不完,放久了不新鲜。特别是一些大蒜用量比较大的饭店、酒楼,一般都会用专门来剥蒜皮,相当费工费力。

根据日常所需义无反顾搞发明

张海峰在长沙开着一家不大不小的面馆,早上做供应面条,晚上供应特色口味虾。湖南人犹以喜“辛辣”著称,口味虾里需要大量的大蒜,这样每天至少要用20公斤的大蒜,要花几个小时剥皮,剥完了还要花上好一会工夫才切碎。大蒜好吃皮难剥,久了手指都剥裂了,蒜汁浸入手指缝里钻心的痛,一提到剥蒜他就苦不堪言,总是埋怨,如今什么机器都有了,就是没有一台剥蒜切蒜的机器。这个问题一直留在他的心里,如果自己能发明一种既方便又便宜的剥蒜工具或机器该多好啊,不仅解决了剥蒜的难题,更是千载难逢的好商机。中国人口众多,不知有多少家庭、多少饭店食堂,急切需要这种机器!

偶然在一次吃花生的时候张海峰突然受到启发:花生仁皮用手指揉搓一下就很容易掉了,用同样的方法剥蒜皮会怎样呢?为了研究这个原理他一有空就跑去湖南大学、南方大学请教相关知识。为了寻找相关配件、原材料,后来的二年多时间他走南闯北相继去过北京、南京、山东、深圳等地。很快他辛辛苦苦攒下的10多万积蓄花光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5年至2006年张海峰根据人体力学、旋转力学结合干扒技术相继发明出了手动剥蒜器和全自动剥蒜切蒜机!

效果神奇空白市场“钱”景广阔

张海峰的发明消息传出去后,一时引起邻居朋友们的好奇,纷纷过来要看看新发明是啥样子?为此他特意组织了一次展示会,边演示边给大伙介绍:“这是手动剥蒜器,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采用一种高分子彩色弹性复合体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特点就类似于手指的皮肤,内部设计为特殊螺纹。来,来,大家也来试试。”说完将干蒜瓣放入剥皮器内,在桌面上用点力前后滚动揉搓几秒钟,很快就把蒜皮去除了。大伙瞧着这神奇效果也都抢着拿了几个剥蒜器,轻松的剥了起来,呵,看着自己剥出来的白白净净的蒜瓣,而且手指也不受蒜汁的刺激,大伙一下子高兴得不得了,忙向他问起来怎么卖啊,多少钱一个啊,他笑着说:“剥蒜器好用,价格也不贵,8元钱一个。”“我要买一个,给我一个,我要买两个”。围观的人群一下子热闹起来。这时人群中有人说我那酒楼里每天要用100多斤蒜,这个恐怕还不够用啊。张海峰不急不忙的又拿出了一台长高宽30厘米左右的机器向大家介绍说,剥蒜量大点的再用这个:“全自动剥蒜切蒜机,这个呀每小时可剥60-70斤。”“啊,能剥那么多,试试,快试试。”大家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张海峰插上220V的家用电源,把两个干蒜坨放进了剥蒜机里,一按开关,边做边介绍了起来:“全自动剥蒜切蒜机采用仿人体胃内层结构,利用旋转力学结合干扒原理,自动分瓣自动剥皮。”话音刚落,他就按停了机器,看着剥得干干净净的大蒜瓣,人群中啧啧的叫奇:“不错不错,这大家伙更了不得。”在围观的人群一片惊奇声中他在机器里换了一个部件,再按开关,几秒钟过后,蒜仁儿切成了蒜粒,张海峰自豪的接着说:“剥蒜机不仅可以剥蒜皮,还可以切蒜,切粗切细都行,一机多用。”围观的人群更是瞪大了眼睛:“还能切蒜,真神了啊!”“我要买一台。”“我要买两台,自己用,另外送一台给爸妈用”。人群一下又热闹起来了。通过邻居朋友们及附近的饭店,当天张海峰就卖出去21个剥蒜器,每个8元共168元,卖出去6台剥蒜切蒜机每台380元共2280元,握着2000多元的收入,虽然比起自己投入的十几万元的研究开发费用只是个零头,但是开了个好头,说明大家欢迎这样的新发明,这更坚定了他要把这些产品推向市场的信心。

之后,张海峰果断地把利润微薄的面馆转让了出去,专心向全国推广他的剥蒜机。为了客户更直接的了解剥蒜机的性能,还建立了网站:省略。为了尽量防止新发明被仿冒剽窃,他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书,并于2006年8月16日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发的专利证书正本,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上向全国公布了专利号:ZL200520051161.X。

点评: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大家都在感叹生意难做,钱难赚,其实不然,关键是现在产品功能差异性越来越小,市场上也少见卖点突出的新产品,好产品,而张海峰以其敏锐的眼光从大蒜皮上发现了一个商机,并用他的智慧与努力求变创新,同时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招商单位:410013长沙龙须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剥蒜机研究中心

招商电话:0731-8910444

864561813875856200

地址:湖南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银盆南路351号

专利持有人:张海峰

算命起名字范文第2篇

六(5)班包琳嘉

大家好,我叫包琳嘉,听到这个名字,你们会不会觉的这个名字的意思很深奥,里面含有一些秘密.没错,这里面的故事可多了,那就跟我去看一看吧:

那一年,我才刚出生不到11个月,一家人都在为我想名字,尤其是奶奶和外婆。外婆说:“叫‘含’好,表示将来能多多包涵,比叫大度,不小肚鸡肠,很善良。”可奶奶说什么也不同意,她说:“叫‘婕’好,女孩子都这么起,表示将来聪明,善良,美丽。”爸爸妈妈却在左右为难,奶奶只好到一个算命人家去,算命人说:“这孩子体内缺‘木’,名字里要有个木。”大家又开始想了,想了整整两天,才想出个‘琳’,之前的‘朴’‘沐’‘棱’等等,都被否认,他们说“‘琳’好,里面既有‘木’,也表示机灵,聪明。”就这样,我的名字叫‘包琳’。可光这样,太难听。爸爸妈妈又去找一个专门起名字的人,这人说:“这孩子的名字必须是31划,因为这数比较适合她。干脆就叫‘嘉’吧,指将来能当个好官。”就这样,我的名字就叫“包琳嘉”。

我的小名有很多。当我出生时,家人都叫我“”,可叫着叫着,就觉的不对劲。“”是只猫的叫声,而我属老鼠。后来就叫我嘉嘉,因为那时候,一般小名都叫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后来,我慢慢长大了,但我很可爱,像宝宝一样,就叫我“嘉宝”。所以,如果你叫我“嘉嘉”,我很喜欢,但叫我“嘉宝”,我会更喜欢。

但这只是家人这么叫我,在学校,在班里,同学可不这么称呼我。我的名字里的“包”,引起了很大的骚动。什么“包子,肉包子,菜包子,狗不理包子,天津第一汤包,小笼包等等都来了。在平时,我耳边会经常传来“包子,你去哪?”“包子,等等我”“包子,你今天是‘肉包子’,还是‘菜包子’?我都会回答:“随便”。

算命起名字范文第3篇

1.1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封建陋习普遍存在由于现代文化形式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可获取性,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或节日感兴趣的农民群体逐渐减少,尤其是青年群体。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3.58%的农民感觉村里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青年群体缺乏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关注度。独具特色的庙会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庙会活动的开展频率正在减少、农民参与度逐渐降低,也从侧面反映了现如今的庙会活动缺乏特色,无法激起农民参与的热情。除了春节、庙会等传统文化活动的发展呈萎缩趋势外,传统的民间工艺技术的保护和继承也受到很大冲击。在问到“你村里赌博的人多吗?”时,仅14.08%的被调查者表示本村“没有赌博现象”。在参与赌博的群体中,数量最多的为中年男性,占46.86%;其次是中年妇女,占20.71%;再者是老年人,占14.85%。其中49.72%的农户认为,形成赌博风气的原因是村里的娱乐活动太少;30.03%的农户认为,赌钱玩着刺激、有意思;20.25%的农户认为,玩牌赌钱比较容易把大家聚在一起。调查算命等迷信现象时发现,有一半的农户表示自己算过命,被调查者表示一般在家里有病患、子女订婚或结婚、给新生儿起名字、家里孩子考学等情况下去算命。调查数据显示,95%以上的农民每次花费在10元以上;其中花费超过30元的被调查者超过30%;更有甚者,个别村落的著名“大仙”、“天师”等单次收费超过100元。这说明当前农民对算命的信任度很高,且愿意在这一件事上花费金钱。

1.2婚丧嫁娶民俗衍生出新型文化产业婚丧嫁娶是家庭中的大事,对于农民来说尤其重视,现今专门服务于婚丧嫁娶的民间乐队就是在此基础上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文化产业。调查结果显示,78.88%的村民表示婚丧嫁娶时会请民间乐队来助兴表演,而且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乐队的表演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如唱戏、歌舞、相声小品、二人转、魔术杂技等,其中农民请的最多的是唱戏表演和歌舞表演,分别占34.37%和30.48%。在调查民间乐队花费情况时,被调查者的支出存在差别。94.92%的被调查者表示花费超过500元,且在500~1000元和1000~1500元这两个区间比较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7.08%和27.93%,这一情况说明农村在婚丧嫁娶上聘请民间乐队的投入并不小。

1.3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电视、手机仍然是农民家中主要的文化设备,二者占67.88%的高比例;其次是影碟机,占15.53%;受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自身收入的限制,电脑、数码相机等相对高端的硬件设备在农村家庭中的购买率较低,电脑占11.20%,数码相机仅占5.4%。在调查村镇公共文化设施时发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如有线电视安装、网线铺设、广播站、体育场地、图书馆、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广场、报栏及户外健身器材等,但并未普及。对于村子里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56.65%的农户表示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设施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1.4农村文化队伍年龄大、人数少、技术低,文化队伍建设亟待提高在调查文艺队伍建设情况时发现,文艺队伍中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队伍的规模不大,大于20人的队伍仅占14.23%。在文艺队伍的专业技术方面,专业人员较少,仅占7.48%。针对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性方面,被调查者年龄越小,热情度和积极性越低,30岁以下的农民仅有21.67%表示愿意加入。综上所述,河北省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处于基础阶段,文化工作者专业技术不高,数量不多,年龄偏大,在今后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建设。

2制约河北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制约河北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个人素质等都可能影响其发展,文章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之上,从政策、农村经济、农民素质及区域位置等方面着手,利用交叉列联表方法,分析了以下几方面因素对河北省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影响。

2.1政策因素由分析以往河北省出台的文化政策可知,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相当重视的。但是文化建设情况却不是十分乐观,政府出台的文化政策下放到基层落实不了。原因如下:首先,从政策方面,河北省出台的文化政策仅仅是纲领性的总体计划,并不具体且不详细,导致基层政府不知如何开展文化工作;其次,从政府工作人员方面,对落实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编制、审批、考核等制度不明确,许多文化工作人员工作了几十年后仍然是农民身份,客观上打击了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以上两点说明河北省文化建设相关政策及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应继续深化、细致文化建设工作内容,具体落实文化政策,推动文化发展。

2.2经济因素选取民间乐队的花费情况作为列变量,且其花费为单次聘请乐队支出额,选取农户家庭总收入水平作为行变量,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发现家庭总收入水平与聘请民间乐队花费关系较复杂,具体见表2。由表2可知,家庭总收入水平与聘请民间乐队花费情况的交叉列联分析结果与本次调查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大多数农民在聘请民间乐队上的花费处于500~1000元和1000~1500元这两个范围内;家庭收入水平“中等偏下”,乐队花费超过2000元的也比较集中,且高出“中等偏上”家庭近5%。这可能是由于收入水平偏低的家庭在婚丧嫁娶场合更加注重形式,喜欢大操大办;而相对收入水平偏高的家庭并不太在意,认为没有必要消耗过多的金钱。

2.3区域因素河北省各地区发展状况不同,区域因素对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影响。地理位置离城市越近,农村大学生愿意回村就业的比例越低,山区的被调查者表示,村里的大学生“相当部分回村就业”比例为10.4%,而城市郊区的只有6.9%。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就业环境远远优于农村,越靠近城市的村庄交通越便利,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乡土情结”,又可以在城市获得更高的就业环境;也可能是越靠近城市的村庄,经济水平越高,在城市就业的经济压力比山区农村的大学生要小很多。家庭地理位置与大学生返乡情况的关系见表3。

3对策建议

3.1地方政府应落实文化建设内容,规范相应制度地方政府应当转变工作思路,将单纯追求经济绩效的工作重心转变为经济文化两手抓、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建设内容,切实做好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不形式化,不做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落实文化建设内容,规范相应制度:一是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农村文化仅仅依靠政府是不行的,文化建设资金除了政府划拨之外,还包括社会筹资,不论哪种资金都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都需要不断总结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二是规范人员管理制度,调查发现,河北省村文化干部或文化能人的政府编制得不到落实,有的工作人员工作了几十年仍是农民身份,这一现象极大挫伤了其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化队伍中大多数人是业余村民,专业性不高、年龄还偏大;三是规范法制管理制度,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防止出现资金挪用、贪污等现象[1]。

3.2农村文化建设应关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差异以年龄为划分依据,发现不同群体文化需求不同;以区域位置划分,发现不同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程度和重点不同。基层领导应当根据这些差异区别对待,解决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间文化建设的结构性失衡。对于青年群体做好引导工作,防止其沉迷网络、赌博等,浪费青春。“由于经济条件对上网消费的限制、受教育程度对网络操作和网络文化的理解与吸收的影响及年龄增长形成的惯例思维对新生事物的排斥等,农村老年群体正在被以网络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边缘化”[2]。老年群体的闲暇时间更加充裕,也增加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基层单位可以针对其需求特征组织一些场面热闹的文化活动方式,如看戏、文艺演出等,以丰富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不同地区也有其不同文化需求,越接近城市,其硬件设备越完善,文化建设应注重形式、内容;越接近山区,应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文化器材、网络信号等。

相关期刊更多

晚报文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玉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