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导入
1、上课!大家好,请坐!同学们,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被分裂成了七个国家(课件:七国方位图)秦、齐、楚、燕、韩、赵、魏。其中,赵国比较弱小,又地处强大的秦国之东,因而常受至秦国的欺负,由此,也就有了《将相和》这个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一齐读读课题
3、《将相和》课题三个字中,你会特别注意到哪个字?
4、为什么,“和”字使你想知道什么?(将相为什么会和?)你还想知道什么?(将相为什么不和?)师:也想知道的举手,很好,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一定能学好!
二、体会将相不和的原因
1、 将相不和,文章哪写了将相不和?划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划句子,师巡视
3、文章哪写了将相不和?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课件出示:廉颇说的话)很好,也划到这的举手!
4、廉颇是什么人?他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师介绍:有一次,廉颇攻打齐国,长驱直入齐国境内,威震列国。
5、然而,此时,这位骁勇善战的廉颇将军心里是什么滋味?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体会。
6、廉颇心里什么滋味?(不服、忌妒)很不错,你会从人物语言去感受人物内心,表扬!
7、我们看,廉颇为了表达自己心中强烈的不满,不服,他用了一个什么句?(感叹句)对,很明显,感叹句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还用了一个什么句?(反问句)哪句是反问句?意思是什么?
8、但廉颇用反问句来说,那表达 的语气和感情就更强烈,谁来读读这个反问句?抽两个学生对比读。(表扬,他钻到廉颇心里去了。)
9、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段中还有哪个字也表达了廉颇极度的愤慨?(哼)很好,你哼一下,这廉颇生气吗,谁再来哼一下
10、看来,廉颇虽是武将,也很会表达,我们要表达内心强烈的感情可以用感叹句,反问句,还可以用语气词。我们一起读读廉颇说的话,读出廉颇 不服,气愤。
11、廉颇说蔺相如没能耐,你赞同吗?(不赞同)你的意思是蔺相如有能耐?认为蔺相如有能耐的举手!
三、感受相的勇敢机智
1、口说无凭(课件出示:蔺相如的哪些言行可以证明他是有能耐的?划出相关语句)
2、学生划句子,师巡视。
3、好的,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划好了,我们小组内快速交流一下,看看划得对不对?
(一)学习“完璧归赵”
1、谁来读读你们组划的句子(课件出示:骗璧部分)也划到这的举手!
2、这句能证明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机智)何以见得?
3、蔺相如不仅这一骗的方法机智,而且在表达上也很机智,(板书:机智)想想,蔺相如说这话时的语气会是怎样的,秦王才会相信?(温和的,假装胆小的)
4、谁来读读他说的话?抽两个学生对比读,看看哪位蔺相如更会让秦王相信?(嗯,很好,他简直是蔺相如的化身)
5、还有哪也能证明?(课件出示:撞璧部分)
6、从这,能证明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勇敢并板书)为什么?师:秦王是什么人,强盛的秦国之君,是天下最可怕的人,蔺相如呢,一个小小的赵国的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小的使臣,竟然敢威胁秦王,这要何等的勇气!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7、如此勇敢,又是如此机智,用个成语来赞美他?(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大智大勇)
8、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地方都体了蔺相如非常机智,勇敢的,我们就不一一分析了。
(二)学习“渑池之会”
1、我们再来看看,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的?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课件出示:逼秦王击缶部分)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中,哪个词会一下就跳入你的眼帘?
3、哪个词?(课件:“同归于尽”变色)
4、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蔺相如爱国)师:是啊,蔺相如为了赵王的面子,为了国家的尊严连命都不顾,真可谓是赤胆忠心。
5、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可以证明,廉颇是错的,蔺相如之所以封为上卿靠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填空)
四、将相握手言和
(一)相顾全大局
1、奇怪了,我们能看出蔺相如有能耐,为何与他同朝为官的廉颇将军没看出呢?他比我们傻吗?为什么?(他当时在气头上)师:是啊,当一个人产生忌妒心理时,在气头上时,对别人的评价总是有失公正的,我们就不要犯廉颇将军这样的错了。
2、(课件出示:负荆请罪图)可为什么后来,这位骁勇善战,居功自傲的廉颇将军又去向蔺相如请罪呢?为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廉颇来个180度转身?到文中找原因,划出相关语句。
3、谁找到了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也就是蔺相如说的一番话,课件出示)
4、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蔺相如说的话,看看,从蔺相如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5、你听出了什么?(他爱国,顾全大局)板书:顾全大局
师:是啊,面对廉颇的有诋毁,廉颇的咄咄逼人,蔺相如没有斤斤计较,没有肥唇相讥,而是宽容忍让,顾全大局,一心为赵国着想,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肚量,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一同感受蔺相如的高尚品质。
(二)将相“和”
1、蔺相如的这些话最终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你想想,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番话,他心里会怎么想?文章写了吗?但我们可以体会得到,他怎么想?(课件出示:情境写话)
2、谁来说说,你认为廉颇会怎么想?
3、廉颇不仅这样想了,还这样去做了,从他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知错能改)
4、就这样,将相和好了,但将相和好的关键是什么?
师:是啊,他们都是为了谁?可见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板书:爱国)
五、总结全文
1、是啊,(课件出示:对联)蔺相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为了赵国,廉颇“将军背上可负荆”也是为了赵国,正是这种爱国情结,使他们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
2、这个故事离我们已有2000多年了,可我们仍然在学习,不仅因为故事中的蔺相如,廉颇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而且还给后人于启示,想想,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要团结)
一、在阅读中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在学生的写作中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否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呢?答案是否定的。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来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写作才不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才能信手拈来,写出内容丰富的作品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展开充分而主动的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获取更多的间接感受。
(一)大量阅读
杜甫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增加阅读面,开阔视野,提高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手中的教材,让学生充分阅读外,还要积极开拓课外阅读空间,为学生指定书目或是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接触内容更丰富、题材更多样的书籍。如科普知识、幽默故事、唐诗宋词、名人传记等。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来感受不同的文风、不同的写作态度、不同的文化知识,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文化沉淀与素材积累。
(二)善于摘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真正让所阅读过的书籍成为自己的营养品,就必须要让学生来动笔摘抄,将那些好词佳句、精彩片断、优秀文章记录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时时翻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将这些内容进行内化,才能形成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同时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传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阅读中来汲取养分。
(三)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对阅读的延伸、扩展与总结,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的途径。这既是积累素材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写读书笔记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对知识的内化,是最佳的写作时机。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阅读完毕,不要急于收尾,而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写读后感,在思考中提高学生的认知,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在阅读中开展丰富写作训练
(一)补写
留白是一种艺术,许多优秀作品正是运用这一艺术,来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让学生顺着文章思路来进行补写。如学习《将相和》时,关于廉颇负荆请罪这一细节并没有详细叙述,而给读者以充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空白来进行补写,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负荆请罪这一千古流传的故事,当时具体是什么样的场景,他们都说了什么?这样的写作训练基于文本,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联系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来想象当时所发生的情形,如临其境。这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亲身体验与感受,这样学生才能结合特定的背景与场合来进行描写。
(二)续写
续写是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构思细节、紧接原文的一种再创作。许多文章结尾“文尽而意无穷”,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原延伸,让学生续写相关细节。如《穷人》一文,“桑娜拉开了帐子……”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接下来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样就可以顺着文章的情感与特定的背景来展开文章的续写。
(三)改写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古诗语句精炼、意境深邃,以最简短凝练的文字或描绘美丽的画卷、或展现生动的场景、或叙写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习古诗时,我鼓励学生将古诗改写成现代白话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非常高,主动思考,写出了许多富有新意与个性的作品。
(四)仿写
写作始于模仿。模仿为学生提供了更佳的范本,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这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学习时遇到巧妙的修辞运用,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等;描写人物、抒感、描绘景色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写中掌握基本的句型与写作方法,感受作者构思的巧妙、用词的精练,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表达水平、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形象分析 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都可以在阅读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重视阅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增加学生对语言知识接受的量,还要重视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素养的着力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文件,我们在教学中要研究和落实标准要求。在学生语文阅读方面,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要求,要求老师注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通过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获得感知语言材料的能力和意识,在增加语言积淀中提高读书能力。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学好教材,在课文学习中掌握和丰厚语言知识,提高理解分析和鉴赏评价能力。学生需要广泛阅读,但不是那种无意识或者休闲式的阅读,应该培养他们有重点地吸收性阅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前提是沉入文本,而不是走马观花。也就是要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知人论世、设身处地,从作者角度切入,体会文中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从而增长见识,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品质与辨别是非、分别善恶的能力。
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毕竟是有限的,在以记叙文为主的教材学习中,我们需要从记叙中人物描写的方法等较小的点入手,才能逐个击破和化解阅读难点,也就是学会对写人叙事文章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切入点和抓手。这能为学生写好写人记事的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贴近生活,在难度和阅读要求及能力培养上也是逐渐加深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在人物分析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获得阅读能力却应该是长期的,也要注意前后联系,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和训练中增强分析能力,获得分析鉴赏的方法。
1.关注主人公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人物所具有的人文思想感情是寓于语言之中的。在写人类文章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分析感受人物形象。首先是抓住人物自身的语言。如《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通过狼和小羊的对话展开的。我们可以就狼三次“故意找碴儿”设问:狼三次提问说了什么话,进行简要概括;想想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里学生第一次从“你安的什么心?”这句话可看出狼是装出很有理的样子,应该是“很生气”的。第二次的语言中出现了“坏家伙”“背地里骂我”,这是狼别有用心的猜测,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于是,它蛮横、凶恶的性格就显现出来。最后说“你这个小坏蛋!”“反正都一样!”更是强词夺理。于是,狼坏人的形象凸显出来。一个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目的而又掩饰自己的“坏人”形象就清晰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角色朗读,以粗而低沉的语调在读中感受狼的恶意,还可以在狼的语言和小羊的语言对比中朗读感受狼的形象。
在人物语言赏析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关键性词语,如《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中出现人物的对话,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两人在电话中的语气,想想这两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其中“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句中“感谢”就是一个关键性词语。自己的车子被别人刮坏了,自己修好之后为什么还要打电话表示“感谢”呢?学生深入阅读,就能逐渐感悟这个小红车主人宽容大度,愿意与人为善,肯定诚实的品质。
2.抓住描写主人公语言,感知人物情感。
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写人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我们感受、理解人物形象,还要注意文中主人公语言之外表现人物的语言。这样语言的理解不仅是理解文中的人物,更是理解人物身上传递的品质和情感所必需的。如《雨后》中“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一句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读感受这个小哥哥的形象。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能够看出“小哥哥”在雨中玩耍的快乐呢?于是学生能够找出“使劲地踩”,让学生选择一些词语替换“使劲”,也试着在“使劲”的前面加其他修辞的词语。这样学生就能在语言操练中感受到小哥哥的自由、快乐。于是活泼好动、天真自然的人物形象就呈现在眼前。如此,学生感知小哥哥的形象,感受到了小哥哥当时快乐无比的心情,也能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想想自己就是雨中的小哥哥与文中人物有了心与心的碰撞,获得童心童趣,为理解课了很好的铺垫。再如《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学习,这一剧本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多样的,要理解这一剧本就要注意人物的刻画。如显现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台词前,潜台词有“笑笑”“依然笑笑”,这里的笑就说明了蔺相如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而甘愿不去与廉颇正面冲突的。再有就是廉颇上门请罪时蔺相如“吃惊地”“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等潜台词都在刻画蔺相如的性格,表现他的形象。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蔺相如的表情、动作进行补充,从而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学生添加得正确合理,就说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人物的方法,这不仅是他们准确有效阅读的体现,更是他们写作能力提升的表现。
另外,教材中有大量课文配图,这些插图是与教材的内容高度吻合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指导学生由表及内观察、感受主人公形象,获得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品质的把握,从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有些课文如《负荆请罪》还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人物形象,渗入学生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感受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写人叙事的文章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分析主人公形象,能够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培养学生自身的独特个性,获得一定的阅读分析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一、善于体验情感
教师要能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感受得越深,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就越深。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在理解爱大黑骡子的这段感情时着实有些困难。我认真阅读文本,搜集有关个人资料以及有关他和大黑骡子的资料阅读,了解他的为人和工作作风以及和大黑骡子之间难舍关系之后再组织教学,学生在理解与大黑骡子之间这份特殊情感的基础上再去体会下命令杀大黑骡子的情感,从而真正体会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大爱胸怀,果真收到了良好的情感教学效果。
二、善于表达情感
一般的教学要求比较强调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以做到授课准确、明晰。渗透情感的语文教学还强调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甚至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语言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三、用情境烘托情感
教师为配合教学内容,可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我是这样做的:
1.音乐渲染
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因为,音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节学生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我先播放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当播放完这首清丽、婉转的歌曲,学生还沉浸在优美动听旋律中时,我关掉录音机,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茉莉花”。“你听出茉莉花有什么特点呢?”我问。“茉莉花很香。茉莉花很美。”学生抢着说。“那你还听出了这首歌表达了人们什么情感呢?”学生回答:“人们很喜爱茉莉花,要赞美它。”接着老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叫《爱如茉莉》,你猜猜看,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猜测:可能也要赞美像茉莉那样的爱。我接着说:“作者眼中的茉莉是怎样的呢?像茉莉一样的爱又到底是怎样的爱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这样的导入不仅新颖别致,而且创造了热烈的课堂氛围,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人文教育。
2.画面渲染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方面,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些都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我让学生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通过画面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飞天,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把学生一下子带到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内,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境。
3.实物演示
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广玉兰》一课时,课文介绍到广玉兰的叶片富有光泽,好像涂了层蜡,叶背配有铁锈色短柔毛,还有微呈波状的边缘。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明白这些特点,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4.表演体验
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让学生小组表演,学生兴致盎然,通过表演,进一步认识到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字:爱。
作为一名有爱心的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两个字:情感。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生员的减少,空间相对增大,座位从原先单一的“秧田式”变为弧形、对称型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仅能迎合各种教学的需要,也便于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交流和合作。
教师依据学生的智能情况、个性特点、组织能力等进行编组,每组4~5人,并按照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分为1号、2号、3号……有差异的个体在小组中优势互补,有利于互合作活动的开展。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组长通过学生选举与教师权衡之后产生。因为学生往往只会推选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小组长“一言堂”的现象,而忽视了其他组员的思想和交流意见,导致合作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师的权衡下,选出的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善于听取并总结其他组员的意见,鼓励小组中的学困生多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关注程度,学生有较多参与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此外,给小组个性化命名,既是小组的象征,又是组员内心情感的表达,能促使小组成员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在激励因素,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可用动物命名,如“小蜜蜂”“雏鹰”;也可用植物命名,如“向日葵”“春笋”等。
二、 凝练合作话题,凸显研讨价值
在小组合作中,要凸显研讨价值,就必须凝练出有针对性的话题。比如,苏教版三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的教学时,教师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围绕“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该不该放?为什么放?”这一组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在辩论中明理,认识到遵守社会公约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社会公德这个道理。这样,在小组合作研讨中,话题紧扣文本与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准确导向和学习重、难点,做到了有的放矢。
三、 把握合作契机,体现以生为本
教学中,教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当学生产生好奇、疑惑时,意见分歧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如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此时,教师相机让学生进行辩论,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关注描写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从而感受深爱着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的思想情感,体会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 调控合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有较为灵活的学习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自身实际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师一定要给足时间做好调控。例如,在《将相和》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廉颇跟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这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知晓“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随时深入小组,了解学习状况,根据实际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学习、交流,体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五、 合理开展评价,关注个体发展
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优越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发展,就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进行针对性评价,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得到关注。
1. 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教师评价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也要准确地指出其不足与错误,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发现不足,进而主动改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朗读情况的及时评价,要善于发现并赞扬学生在朗读中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