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舞蹈论文

数字化舞蹈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舞蹈论文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正是舞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舞蹈的各种需求也更迫切。各种形式的舞蹈记录积累得越来越多,其中,对舞蹈艺术最忠实的记录当数视频资料。而在数字化之前,舞蹈视频资料大都以录像带等模拟视频的形式存在,模拟视频有其明显的缺点,如信号易受周围环境(如磁场等)的影响而丢失、破坏;存储介质体积较大、不易保管;复制困难,成本大;查找困难,非常不方便等。而数字化信息具有访问方便、传播方便、存储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数字化是一种趋势。当前,随着多媒体压缩技术的发展,如MPEG-4压缩标准的应用推广,视频的数字化范围正逐步扩大,舞蹈艺术视频的数字化也不例外。数字化舞蹈艺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复制、观赏。但如前所述,随着数字舞蹈视频资料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检索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一个能充分表达数字舞蹈视频艺术的内容全面、检索方便的数字舞蹈艺术视频库,不但能满足专业人员检索的需要,也能满足非专业人员的要求;能满足学习、欣赏的需要,也能向舞蹈编导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目前的分散的舞蹈视频资料越来越不满足人们的要求。我们着手研究数字化舞蹈艺术的特征表达和视频检索技术正是迎合这种需要。

模拟摄像机和DV摄像机的出现,舞蹈的表演平台从富丽堂皇的剧场、灵活多变的户外环境走向了家庭电视机,走向了电视台的摄影棚和转播画面,成为了瞬间共享的影像和表演。随着网络技术的猛进,舞蹈制品的网络传播、交流,虚拟表演、教学,以及舞蹈的远程互动表演形式的出现,迎来了另一个全新的舞蹈呈现平台。网络的传输和数码摄影制作的低廉、特殊效果的光幻,而且与观者使一些科技化手段平民化,足够使更多的舞蹈创作者的独立化和舞蹈观念表达的个体化。特别是软件的普及,例如FLASH和SHOCKWAVE等动画软件,使许多艺术家在网络中极其自我和个体的进行创作,而且在闪烁的显示器前和电子信箱里得到的也是最自我的回馈和互动以及掌声。

数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术的名义冲淡了剧场和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以多样的手段延伸和扩充着人们的感知。很多人涉及到技术的因素而抱有成见和观望的态度,但数字化舞蹈或是多媒体舞蹈不是一个神秘的事物,随着录影技术的数字化,所谓多媒体的舞蹈概念也在更大范围或是在数字化艺术范畴之中得到发展。舞蹈电影和录像舞蹈(下简称舞蹈录影)的创作者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激发,舞蹈多媒体中的更多技术因素和设计的加入,使媒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创作方式,同时舞蹈的创作也在改变媒介的性质并赋予了媒介涵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猛进,舞蹈制品的网络传播、交流、虚拟表演、教学以及舞蹈的运程互动表演形式的出现,迎来了另一个全新的舞蹈呈现平台:舞蹈是视觉的艺术,影音资料是舞蹈传播的重点,现在的网络传播主要是剧照欣赏和影音资料欣赏,一般一个舞蹈剧目通过压缩处理后,要通过几十分钟才能完成网络上传。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需要更好的文件格式,更好的技术,提高网络传递时间。所以,有人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制作新的舞蹈影像资料,随着音乐制作和剪辑技术水平的提高及舞蹈工作者水平的提高,于是出现了专门的舞蹈音乐剪辑队伍。其实音乐剪辑就是数字舞蹈的一小部分。剪辑音乐一般使用的软件是COOLEDIT。音乐剪辑(还有MIDI)就是数字处理音乐,普通的音乐只能精确到秒就很好了,数字音乐可以精确到千分之一秒。而且还可以对声音进行特殊处理,去除背景噪音等,一句话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音乐处理的功能就是这样的定义。我们对于完全使用电脑处理的音乐一般称为数字音乐,也叫数字化处理音乐。随着舞蹈爱好者、工作者中上网人群的增加以及电脑技术水平的提高,渐渐的就有了其他形式的舞蹈影音资料,它的出现让人们体会到舞蹈的精彩魅力,有利于提高全民舞蹈艺术鉴赏水平,并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舞蹈事业的发展。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

当前,艺术院校逐渐把数字化发展当作提高学校整体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给艺术院校后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强后勤数字化建设是后勤工作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速后勤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体现艺术院校后勤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艺术院校应着眼未来,在规划后勤管理工作中,以服务师生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数字化后勤建设内涵。

一、后勤管理数字化的概念

后勤管理数字化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和系统为工具进行的后勤管理。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后勤管理数字化一方面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管理系统和过程的数字化。后勤管理数字化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基础是后勤和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后勤管理数据库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开放的实时的面向师生服务的数字化后勤管理信息通道。

二、转变观念,确立艺术院校管理数字化的新观念

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对艺术院校后勤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自动生成数据,供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系统,并实现为艺术专业服务的新模式。

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给后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诸多后勤系统应运而生,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后勤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是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后勤信息资源的共享、查询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后勤工作人员从纸质文件时代到无纸化辅助管理时代,再到现今的后勤数字时代,这是艺术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键在思想上确立前瞻性的后勤管理意识,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意识,数字化长期规划意识,后勤管理中的竞争意识。

第一,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有前瞻性的意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

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大发展发繁荣不断深化,艺术院校内涵建设正向纵身发展。后勤管理作为艺术院校教学、科研、生活的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即对传统艺术院校后勤管理应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把握和了解数字时代的走向,熟知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的内涵,探讨和研究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改革的发展方向、重点、难点。

第二、要有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意识。顶层设计的核心是处理传统专业与后勤数字化发展的关系,是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建设和创新的主题。首先作为艺术院校决策层的意识统一目标一致。其次要着手把后勤管理数字化纳入“十三五”规划当中,要制定相关应用系统的建设,规范各二级院系后勤管理的常规应用,结合艺术专业特色保障后勤管理高效有序。

现今,很多艺术院校后勤数字化发展的初始禀赋和路径各异,后勤数字化的发展各有所长,不同的专业特色都与社会边界划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都要从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入手,发挥其学科背景,不断完善。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与数字化关系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一是把握专业特色形成有效的机制创新,实现数字化后勤管理。二是进行循序渐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实现数字化后勤管理的竞争空间。三是突出专业特色,形成服务师生为本的数字化空间。

第三、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有长期规划的意识。这是指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勇于改革,“不循规蹈矩”,要探索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规律,努力发挥特色,寻找适合艺术院校发展的后勤管理的方案,形成后勤管理数字化的改革特点,从而使艺术院校的后勤管理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层面上有特色的运行发展。

在后勤管理数字化系统应用中,要有长期规划的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表演系、舞蹈系、爱乐乐团等课程教学,需要宽敞明亮的教室,面积要求大,特别是排练房等一些基功室;而对于钢琴以及声乐这样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就需要后勤工作为其准备功能小而且隔音的教室或琴房,这样有助于专业特色的学习;在炎热的夏天,舞蹈教学过程中,师生出汗多,运动量大,需要每天洗澡,后勤就要为学生练习舞蹈而准备时间更长次数多的浴室开放,这样有助于师生在练习舞蹈中更好的后勤保障;在绘画专业中,同样要有更好阳光的教室供师生学习,特别在工笔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更高,所以说艺术院校中,专业特色的不同,对后勤工作以及对教室环境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在系统中就应该有长期规划的方案、步骤、实施办法以及管理规定,这样长期规划有助于提高教学环境和秩序,这也是作为艺术院校办学的根本和面向未来的基础。

第四,艺术院校后勤工作要有竞争意识。这是指后勤管理工作在工作使命感、责任感的驱动下,应具备创一流的意识,并在艺实践中采用竞争和激励机制。在后勤管理中也要加强竞争意识,这也是作为艺术院校社会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在体现经营服务定位、经营服务方式、经营质量状态、经营服务的适应性和更新性,都要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后,引入竞争机制,必须体现服务师生的特征。

三、建设一流的艺术院校后勤队伍是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

作为艺术院校后勤队伍的数字化水平要不断提升,其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能力的发挥。在推进数字化后勤管理的进程中,需要建立高水平、高层次的数字化管理团队。

第一,建设数字化专业性强的后勤管理领导班子是关键。领导班子的后勤管理数字化意识应该加强,有统一的思想和团结协作、齐心合力的团队精神,有坚持推广数字化应用的共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决策、应用等水平,作为后勤管理班子中的个体而言,要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熟练数字化应用业务,提高系统应用中组织协调能力等素质,只有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担当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任。

随着艺术院校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要逐步转变到数字化应用为主,所有日常事物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所以建设数字化专业性强的后勤管理领导班子是关键。

第二,建设高素质的后勤管理干部梯队建设是后勤数字化的重要保证。后勤管理干部的梯队建设是关系到后勤数字化的管理理念、科学决策、工作任务得以快速落实的重要保证,是传统艺术院校和后勤管理数字化协作共进的重要前提,也决定了未来科学技术得以顺利在艺术院校落实扎根。所以后勤管理工作要大胆起用一批学历高,热爱后勤的年轻同志,使后勤管理数字化有足够的干部梯队队伍。而起用的年轻同志应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懂得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思路开阔;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善于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能力;既要推进数字化的有效应用,又要注重自身内在的理论修养。只有这样的梯队队伍才能在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进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保证作用。

第三,建设业务能力强的数字化应用队伍是建设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基础。艺术院校注重对艺术专业的实践和创新,而对于后勤管理数字化重视明显不足。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部门承担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物质保证和生活服务的艰巨任务。虽然后勤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和产业化,但由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手段数字化,这种数字化手段需要后勤管理队伍去承载、去完成,在推进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进程中,后勤队伍要努力培养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熟练应用水平,这样才能在后勤管理数字化进程中发挥其基础的作用。

四、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趋势

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是在原有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后勤管理系统,用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科学决策,实现数字化管理环境和秩序,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手段要数字化,必须走借鉴与创新之路,即要善于吸取其他综合性大学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先进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为艺术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添砖加瓦,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突破和善于创新,从而对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建设起推动作用。

加强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建设,其目的是与时代接轨,熟练数字化应用。但由于艺术院校观念的不解放,既要兼顾传统文化观念,又要突破数字化技术落后的应用方式。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如何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创新。数字化的后勤管理手段应当建立在师生服务的基础之上,要大力宣传,使后勤管理工作者能自觉地学习和应用。同时,也要加紧对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满足艺术院校师生实际需求,确保后勤管理手段数字化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使后勤管理手段数字化,还必须要加强后勤管理的资源建设和社会化竞争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合理化的工作方案,统筹全局,把握时机,取得良好的服务成果,将是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加强数字化的后勤管理,关键在于后勤管理手段要数字化,即是利用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

长期以来,后勤管理基本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这已不能适应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发展的要求,难以系统地、准确地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必须以数字化管理手段,即将开发建立计算机“后勤管理数字化系统”。由于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到各专业的特殊因素,在总的管理系统中,建立相应的特色划分,从而构成后勤管理系统网格。因此,提高应以数字化手段,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学习、培训,使之管理好。这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后勤管理数字化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栏目设置

   1.专家论坛:刊登艺术界专家、艺术院校学术权威理论文章

2.艺术人物:艺术家、艺术团体的成长、艺术成就

3.原创平台:优秀文艺作品展示

4.艺术理论:各艺术门类学术研究成果、探索等(音乐、美术、舞蹈、设计、戏曲、园林建筑设计等)

5.教育艺术:艺术教育的方法、成果、教育研究

6.文史哲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研究成果

7.文化与社会:文化产业、群文活动等

8.影视与传媒:影视制作、文化传媒的技术、技巧、理论、经营等

9.民俗民间文化:非遗、民俗、民间文化研究

收录情况

    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收录期刊

戏剧奖优秀期刊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舞蹈;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3-0029-01

本人长期从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我曾经作过多种尝试和探索,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学生自主的节奏游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舞蹈动作技能的领悟和掌握,但如何运用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今后岗位的教学任务,我还是感觉到了力不从心,似乎遇到了教学瓶颈。

一、改革缘起

(一)我的困惑

2014年3月,在宁波市“新课改·新课堂·新教法”系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我聆听了来自8个学校的11位语、数、电子、工美等不同学科的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论坛,老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显然,“信息技术高速公路”正已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然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信息化教学,尚处于一块未知之地,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信息化教学适合吗,有效吗?研讨活动结束后,这两个问题,盘踞在我的脑海。

(二)我的思考

邹韬奋曾经说过:“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带着这样的问题和困惑,我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当今信息化发展对舞蹈教学深入研究的前沿信息,通过中国知网以“舞蹈信息化”为关键词,共检索到论文38篇,在信息化时代,舞蹈艺术创作已经由传统舞台走向数字化表现方式。舞蹈信息化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舞蹈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然而,在资料的查阅和信息的检索学习中,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国内对中职学前教育舞蹈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还是比较缺乏。大多数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真正涉及课程教学的很少,几近空白。

我的内心似乎有一团火苗在跳动,对信息化教学改革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冲动和激动。

二、改革实践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舞蹈》第五章第三节“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作为舞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内容,并从岗位实际出发,以大班幼儿舞蹈为创编实践载体,开启了本次教改试验。

(一)教材内容的改革

1.存在问题:(1)本章节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无法灵活应用。(2)教材内容过于强调学科体系,无法适应幼儿园岗位工作任务的需求。

2.改革创新点:基于上述分析,我从幼教岗位实际出发,结合我校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拓展和创新,将抽象的理论和已有的感性经验付诸行动。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1.存在问题:(1)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主动尝试、领悟。

改革创新点:本次教改创新“双主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情景化教学,交给学生更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机会,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舞蹈活动中真正理解知识,提升经验和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1.存在问题:(1)教法单一,讲授示范为主。(2)学法被动,效率低下。

2.改革创新点: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反复思考、团队合作、讨论研究,再请教相關专家,设计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多维仿真情境教学手段。(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卡通动漫、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2)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引领主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游戏体验法主体实践与创造,完成任务。(3)借助智慧幼教活动室、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等使创编内容更形象、直观。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与积累。

三、改革成效

常言道:“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技术为教学服务、实践才是硬道理!结合专家的鼓励与指点,团队的精诚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以上改革实践的步步落实,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任务。由感性的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论理解,初步掌握了幼儿舞蹈创编的点金术。

本课信息化教改试验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学生舞蹈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在浙江省中职幼教专业技能大赛舞蹈项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幼儿舞蹈项目比赛中,包揽三个一等奖;在市技能抽测中优秀率、合格率名列前茅;在高职考面试中成绩优秀。

实践证明,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舞蹈学习更接“地气”,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分享信息化教学成果喜悦的同时,我也深深的感悟到:(1)技术为教学服务,舞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弃“传统模式”变“角色换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技术为教学支撑,舞蹈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在于虚实结合,以“仿真之虚”达“教学之实”,切实优化教学效率。(3)技术为教学创新,舞蹈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在于创“多元情境”、重“强化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

作者:张银燕

参考文献: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快餐式”文化和“快餐式”设计,变化日新月异,在整个社会的流水线上,快速出现,快速消失。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到我们只剩下拥有看图识信息的时间,于是“读图时代”便到来了,而我们正处在一个图像成为主因的时代,即视觉文化时代,被日益丰富的视觉形象包围。视觉性文化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推动的浪潮下它将是全球文化裂变的核心纽带,从视觉性文化的角度来看,以传播文娱信息,丰富人类生活为主要任务的唱片封面设计,它的形式性,功能性和意义性,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更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诉求;也是人文气息和大众需求的艺术化身;构建和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文化的变迁是如何影响唱片封面设计的呢?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和价值关联?这将是本文重点分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视觉文化;唱片封面设计;相关联系;历时变化;视觉转向

1视觉文化的概念简介

我们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中的“视觉”二字不指那种简单的“看”,而是一种“有意味的看”,是对那些“有意味的形式”的一种主体性和自觉性的“视觉鉴赏与意义解读”。这种“鉴赏与解读”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但必然与艺术发生某种紧密的关联。

2唱片封面设计中视觉性的结构分析

唱片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作为视觉文化出现的唱片封面设计大概是在40年代左右开始流行,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起保护功能而做的包装,后来慢慢与唱片的推广结合起来开始进行新的设计表现的尝试。直至今日,他已变成整个唱片产业链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2.1外观图文色彩板式是唱片视觉设计中的表层结构唱片封面是介绍唱片特定内容的包装形式,它作为音乐载体的组成部分,是展示音乐文化形象的一种特殊媒体,唱片封面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独立的门类,同书籍装帧设计一样是通过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内容。与书籍装帧设计不同的是,唱片封面不仅承载着视觉的审美,还要能够准确传递音乐的内涵,有着自己鲜明的独特性,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着每一个唱片购买者。怎样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间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切入点,这是唱片封面设计的关键。唱片封面设计中所用到的最直观的设计元素便是外观图文色彩符号,不同时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喜好和审美标准,以及不同的音乐题材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条件下,产生出不同的符号和当时语境下的流行元素,这些具有特定语境意义的图文符号经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排列,呈现出不同的封面设计风格,而这些又是受当时特定时期的视觉文化的影响。例如在20世纪40到50年代,美国知名摇滚音乐歌手,猫王,飞机头和喇叭裤,属于自由潮流的象征,就是属于当时在社会中很流行的特定元素。到了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又升起了一位新的摇滚歌手,迈克杰克逊,由于歌手个人喜好品味不同,和时间空间语境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受到当时视觉文化的影响,又出现了新的设计元素,军用徽章,宇航服,白衬衣,黑色礼帽,黑色眼睛等,以及经典黑白色,红与黑的刺激性视觉色彩搭配。直至21世纪,美国女歌手LADYGAGA的出现,使人们在新时期受到新的视觉文化的影响,多彩眼影,鱼鳞水晶服装,涂鸦纹身,行为艺术,数字艺术下的科技迷幻色彩等,这些图文符号元素,又适合这一时期的视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代表着人们的视觉和心里审美追求和当时的视觉时尚定位。

2.2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是唱片视觉设计中的深层结构就像上面说到的,任何类型的文化都有其外在结构样式和所表达的内容与意义。一个产品也是一样,构成其的完整性的不仅仅是外在造型色彩材质,更重要的是功能和产品背后的寓意。主导和影响唱片封面设计中表层结构背后元素的力量,就是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社会背景,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摇滚乐歌手猫王的唱片封面设计和20年后,迈克杰克逊的唱片封面设计为什么会有所差异,直至21世纪,为什么他们和新一代的摇滚乐歌手的唱片封面设计又会出现更大的不同?以及这些歌手们自身在发展历程中,自己的音乐唱片封面设计也慢慢发生着变化,这些除了歌手们的自我爱好和品味的不同,又是什么样的深层次结构主导和影响着具体特定时期的流行元素和当时视觉文化,最终具体落实在对唱片封面设计视觉的影响。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刚刚经历了战后的短暂繁荣,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信心,社会心理是暂时的安定,满足,并追求者时髦和自由,这一时期以猫王为代表的摇滚音乐的唱片封面设计则显示出静谧和安逸的幸福感,清新的文艺风格,但同时又透漏出对时髦的探索,对自由和美好的追求,唱片封面设计的整体风格偏向端庄雅致的古典主义风格;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则开始经历二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出现了高失业率,通货膨胀等社会问题,人们的心情苦闷、彷徨、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而这一时期的年轻一代就需要找到宣泄的途径,想要解放内心的灰暗悲伤和孤独叛逆。又随着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风格的兴起,如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等,以及朋克和嬉皮士风格的兴起,这些都为这一时的视觉文化表现增加了更多的方式。因此这一时期以迈克杰克逊为代表的美国摇滚乐的唱片封面设计,主要风格是新奇怪诞,又充满了神奇和魔幻的感觉。视觉表现形式也更为夸张大胆。直至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稳定繁荣,物联网时代,经济科技综合锅里成为了世界第一,社会心理普遍自信洋溢起来,并成为探索宇宙,高科技研究的领军队伍,而此时这些经济社会元素在这一时期的摇滚乐唱片封面设计中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LADYGAGA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美国摇滚乐,唱片封面设计的整体风格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迷幻风格,炫酷而神秘莫测,变幻多端,视觉表现更为以来网络科技特效。

2.3符号学角度下,唱片封面设计中视觉性的外延性和内涵型解析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性同样也是具有外延性和内涵型的。不同的图文符号色彩板式组合的方式,反映出在特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对潮流时尚的聚焦选择在另一方面,在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性背后,这些唱片中的图文符号又反映出不同人们的消费层次和需求。例如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迈克杰克逊在当时发表的专辑,唱片封面设计中用自己经典的太空漫步舞蹈动对月球探索热潮的兴起,同时这些动作和服装也是人们对未知未来的追求,神秘的,新奇领域和生活的向往,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解放,更重要的是对自我表现的一种满足等。又例如在21世纪,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视觉文化也席卷而来,数字化艺术开始弥漫扩散,在LADYGAGA为主的现时代摇滚音乐唱片封面设计中的科技迷幻风格,充满了涂鸦和行为艺术的怪诞另类,而这些也正是对现在错综复杂的网络视觉文化下人们社会心理的一种另类描述和诠释。在某中程度上,LADYGAGA唱片封面设计中所用到了的所谓“雷人元素”,也正是对某些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的一种夸张表现。数字化时代下视觉文化的变化对唱片封面设计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字化艺术开始兴起泛滥,新时期视觉文化也因此有了新的展现方式和表现内容。唱片的封面设计成为了新时代视觉传达数据信息的载体数字化是视觉文化的技术升级,新的视觉文化给唱片封面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元素,让唱片封面设计有了新的视觉体验受新时代视觉审美标准影响,数字化唱片封面设计成为新时代视觉设计的主流。

3现代视觉文化背景下,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转向

3.1艺术风格的视觉转向从20世纪50年代的21世纪初期美国摇滚乐为主,以猫王,迈克杰克逊和LADYGAGA三位摇滚乐代表为例,美国摇滚乐的唱片封面设计的艺术风格主要是从端庄雅致的古典主义慢慢发展到简洁清晰的现代主义,再到新奇怪诞的后现代主义和波普风格,直至转向现代的炫酷迷幻高科技特效风格。

3.2表现形式的视觉转向收到现代视觉文化多元化和多变化的影响,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表现形式则主要从理性细腻保守,慢慢到大胆夸张,更加注重感性,个人风格特征的表现。形势更为个性化,表现形式创新化,更为注重网络形式的表现;视觉内容设计表现更加广泛,更有不同专业的交叉性表现。

3.3审美标准的视觉转向在大数据时代下,数字艺术的兴起,现代的视觉文化的审美标准更多是倾向于虚拟的网络界面应用,对现代音乐唱片封面设计的审美视觉转向也更为关注多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关注视觉形式,有更多的特效表现内容上可以设计更多更专业的内容,例如弱化视觉控件,能最大限度地让消费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效率地掌控视觉信息,省时高效,视觉体验更加优质完整。

参考文献

[1]张凌浩.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

[2]尹定邦.图形与意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

[3]王寿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

[4]梁远书.CD封套设计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9

[5]梁远书.CD封套设计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9

[6]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7]姜萌.唱片的构成要素.商业广告.2009.1

[8]孟艺.科技时代现代音乐唱片封面设计新风格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