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函件格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邀请函范文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载歌载舞赴城院,同心同德庆中秋。xxxx大学xx学院2015中秋晚会将于×月×日(周三)晚18:30分在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我们诚邀老师和同学们的光临,共同渡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诚挚邀请!
简述邀请函的格式
标题
由礼仪活动名称和文种名组成,还可包括个性化的活动主题标语。如例文,“阿里巴巴年终客户答谢会邀请函”及活动主题标语——“网聚财富主角”。活动主题标语可以体现举办方特有的企业文化特色。
称谓
邀请函的称谓使用“统称”,并在统称前加敬语。如 ,“尊敬的× × ×先生/女士”或“尊敬的× × ×总经理(局长)”。
正文
邀请函的正文是指商务礼仪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礼仪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礼仪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
正文结尾一般要写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
正文分为三个自然段。其中第二段写明了“2005年终客户答谢会”举办的缘由、时间、地点、活动安排”。
第一段开头语——“过往的一年,我们用心搭建平台,您是我们关注和支持的财富主角。”和第三段结束语——“让我们同叙友谊,共话未来,迎接来年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快乐!”,既反映了主办方对合作历史的回顾,即与“网商”精诚合作,真诚为客户服务的经营宗旨,又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展望,阿里巴巴愿与网商共同迎接财富,共享快乐。
这两句话独立成段,简要精炼,语义连贯,首尾照应,符合礼仪文书的行文要求,可谓是事务与礼仪的完美结合。
2018年《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共举办两轮包含2次笔试、2次面试。通过笔试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面试。
第1轮考试:笔试4月21日;报名3月12日至3月30日;面试7月7至8日与7月14至15日;报名5月15日至6月10日
第2轮考试:笔试10月27日;报名9月17日至9月30日;面试2019年1月5至6日与1月12至13日;报名11月26日至12月14日。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成立于1995年,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授权的国际性团体组织,在中国,国际 汉语教师协会获得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劳动部等政府部门的认可,协会宗旨是促进汉语全球推广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是获得外交部、美国使馆、英国使馆等欧美100多个国家认可。
(来源:文章屋网 )
林 溪:我近年的写作计划中,有一个长诗三部曲要创作,除了这个刚完成的《隐身术》之外,另外两部为《大梦谁选觉》和《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中后者正在创作中。我认为长诗的写作可以更为集中地体现作者一段时间的写作追求(这种追求更多是诗艺上的)、长诗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盛放作者的精神感悟,这种大的容量可以让作者有系统地整理、阐述、呈现自己的思想体系以及对世界的认知。《隐身术》的写作初衷就是这样的:诗艺上更为追求“修饰与风骨”的有效结合,思想上是我这些年对世界、人生以及各种事件的感悟和思考,这与《大梦谁先觉》中的焦灼不安、恐慌无助、孤独执迷是截然不同的。
吴小虫:我对你《黄金河岸上的九个抒情》有印象,《隐身术》加深了对你的认识,你本人和你的诗完全是两个形象,但细想想也是统一的。这种传统的、抒情的诗歌风格,使我想知道你的诗歌资源,能否简单谈谈?
林 溪:让诗回归诗本身,她不仅是语言上的更是精神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思想体系不可谓不完整、不可谓不庞大,春秋时期更是思想碰撞最为激烈,且成果最为卓著的时期。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有着汗牛充栋的创作收获。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尽可能多地去阅读中国的古典著作。平时我都是依据自己的喜好去读书,比如今年读的比较多的是《聊斋志异》《山海经》《菜根谭》《史记》《三国演义》《护生画集》等作品;有时候也根据写作的需要,特意地寻找相关的书籍、著作来研读,比如在构思写作《隐身术》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就重点阅读了《道德经》《关尹子》《庄子》《列子》《管子:心术》等著作。阅读是我的诗歌资源之一,另一资源就是自己主观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每一个人因其自身的阅历、遭遇、学习、生活等各不相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感必然也不相同,如果能将这种对世界的主观认知,结合自己的阅读,认真思考、筛选、分类之后,就会有一套属于的自己的思想体系,即使它不一定完整,但总会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处世态度和创作。简单地说,我的诗歌资源就是:阅读、生活和独立的思考。
吴小虫:你的诗歌架构能力很强,即使在单首诗中也可见出你不动声色的铺垫和衔接,我更喜欢的是你的造境功夫,比如《水遁》中第二三节,《雷遁》中第四五节,我常常要在此中停下来反复品味。在上海这种快节奏的城市里,你是如何平衡自身的?
林 溪: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很多人的身份都是多重的,我也不能例外。作为一个非职业的写作者,我们应如何去掉本职工作与创作之间的冲突?很多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主要还是心态问题,你只要认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努力将每个角色演好就行。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既是一个儿子,也是一名父亲,还是一个丈夫,甚至还是一个哥哥或弟弟,这样的身份几乎每个人都能处理好。同样,只有在写作和阅读的时候,我才是一个诗人,工作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其实这种关系非常巧妙,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写作,更不能用写作时的状态去工作。但一个人的思想有时候又是潜移默化的,很明显,无论是工作还是写作,我们肯定会受到阅读、教育和人生阅历的影响。根据工作的需要,我们可能要克服或隐藏这些影响,而对于写作来说,则恰恰相反,我们要努力呈现或放大这种东西。
吴小虫:在阅读中,我一直在想,一首诗何以为诗?尤其在句式上、在分行里带给我的疑惑更大。于坚说要怀疑每一个词,但在《隐身术》中,我们似乎只能顺着那股语言的河流淌恍而下,我想问的是,像“无论英雄还是暴君,都有一颗/指鹿为马的心”,她分行的必要性在哪?
林 溪:我国古人在学堂里,断句是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来学习的,从这可以看出,就算断句不算专门的学问,至少也是学问的组成部分。现代新诗的兴起与发展中,也遇到了分行断句的句的问题,尤其是在“梨花体”与“泛口语诗”风行时期,民间就有现代新诗无非是分行文字或者回车键的讥讽说法。其实这是对新诗的误解和中伤,因为无论哪个负责任的诗人,都不会随意对自己的文字进断句和分行。我认为分行时至少考虑到三个问题:(1)诗歌的分行应该是诗性的,它是整首诗的气韵和结构造就的,从而达成诗歌内在的节奏、外在的建筑,以及呈现出诗人的个性特征;(2)分行断句应该观顾读者的阅读能力。它应该可以更好地引导读者进入共鸣,使读者达到阅读的愉悦和审美享受;(3)分行断句意有所指,为了突出呈现一句话中的重点部分。比如“无论英雄还是暴君,都有一颗/指鹿为马的心”这样分行就是为了突出“指鹿为马的心”这句话的重心。当然,不可能每一次分行断句都要同时关注这几点,但作者至少应该考虑其一。
吴小虫:不得不承认,凭着坚实的结构、绵长的语言、智性的显现、独特的造境以及对空间的再生成等,《隐身术》得以成立并饱满圆融,她貌似说“术”,其实在论“道”,由术而道,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也是诗之所在。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这是一首向世界妥协的诗还是要背离世界的诗,就是说这首诗的价值取向?
林 溪:术,技艺、方法也。隐身术就是一种使身体隐形,从而让别人无法看见的方法。虽然在诸如《抱朴子・遐览》《水经注・汝水》《后汉书・方术传》《太平广记》等古文献记载中常有关于隐身术的记述,但都只不过是神话传说,殊不可信。长诗虽名为《隐身术》,却不是在简单地形而下地求“术”。比如金遁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权力的无力以及金钱并非万能的本质;木遁使我们看到自然再美,孤独者仍想有爱人或良朋的陪伴;水遁受魏晋隐士之风的影响,说明虽可三五成群隐于山林,但大多数人的内心还是渴望入仕的;火遁是重生之疼;土遁虽是最终归宿,但当灵魂和肉体分离,人世的欺骗性渐趋清晰时,一切是否还有意义?于是我们认清五行遁法,只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宽慰,从而有了雷遁摧毁一切、清空一切的决心,它类似于火遁中的重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重生。结尾一章御风,并非是隐身术的一种,它追求心灵上的超脱,彻底放空自己,有无皆忘,消融差别,不再计较轻重贵贱。我认为《隐身术》是修心、寻求精神超脱的过程,它不是背离也不是妥协。在这纷扰的人事,我们无力改变任何人、任何事,但我们可以修炼自己的心性。原谅我们的敌人、原谅这个世界,也就是原谅了自己,从而不使自己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这可能就是我在创作《隐身术》时所能想到的。
吴小虫: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由于此诗连贯的语句和五行一节的制度带出一些阐释性的话语,败坏了诗的主题含蓄的意味,实际上,她还可以更简练。你理想中的诗是什么样的?
林 溪:对于好诗的追求,我在《建安宣言》中引用了刘勰的观点:“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我认为“辞藻修饰”并不是盲目地堆砌华丽的词语,它应综合整个作品的结构、内在节奏、诗意的呈现、以及意境的营造等。而风骨就容易多了,“歌以咏志”嘛,我们写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思考感悟。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写诗时使用的所有技法、所有修辞,最终都是为了将我们内心的东西呈现出来。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第二十八章说的好:“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倘使有风骨而少文采,那就是骛鸟混进了翰林;有文采而无风骨,那就是野鸡窜人了文苑。简单易懂又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问题。
吴小虫:看过陈培浩兄为你的第一部长诗《大梦谁先觉》所做的评论,我对其中所言“借助隐喻和象征的通道,诗人打开了现代深度自我的无限秘密”这个观点深有认同。《隐身术》延续了这个路径,但她更轻灵和洒脱,从这点看,我认为《隐身术》的一个重大意义是生命觉醒意识层面上的。在诗学上,你认为自己的这种通过古典诗境与现代语言、现代形式的融合与呈现有多大的预设空间?
林 溪:我之前讲过,中国古典文学、文化、思想可以继承、开发、利用的诗学元素实在太多太丰富。正如著名诗歌评论家陈仲义先生所言:“最具生命力的诗学,来自传统最富生机的部位。”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将其与现代语言、现代形式、当下生活有效地融合与共建。
人文精神的诗性建构,无疑是诗歌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在诗人向传统回归的时候,不能忽视它的当下性。如果我们能做好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的切入改造,将民族的文化心里和人类生存发展经验相结合,巧妙地将东方美学与西方文化衔接起来,这种诗性的预设空间将是无限大的,足够我们挥霍和探究。当然,这个预设空间不是以诗歌为转移的,而是与诗人自身的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作用,诗人对传统文学的理解和传承、对现代诗歌的把握决定了这种预设空间的大小,所有的继承、实验都将集中在创造性的转化之上。
相对于当下诗歌的良莠不分、泥沙俱下,让诗歌回归诗歌本身是及其重要的。比如风光一时的“下半身”、“梨花体”、“垃圾派”以及风靡至今的口水诗,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和创造性发展,这是将诗歌形而下之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追求“修饰与风骨”的良好结合,正是要将逐渐偏离东方美学的诗歌扶上它应在的位置。
从校园走出来的那一刻,我们便肩负着这样或是那样的责任和重担,这是我们这个年龄该有的一样东西。 有一句名人名言这样说道:“在学校能学到的只是人生知识的5%,而另外的95%则完全依靠我们去在社会中去实践。”的的确确,我们可以想想,学校的书本上有讲到我们应该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洪流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做好接人待物吗?没有!是的,我们要想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必须去亲身努力实践,感受到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的那种不一样的崇高。
在冷瑟的寒风中,便开始了我的寒假实践之一:在我们家乡,有着一年一度在正月十五闹红火过“社火节”的传统。正直今年是龙年,全县的人们在体育场里,举行声势浩大的节目表演。主旨在于报告全县人民,各镇各乡在这一年里的丰硕成果。由于参演人数众多,所以每乡镇都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去帮助他们抗旗头和标语。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并不是那样的一帆风顺。早晨8点准时集合,然后便是在县城主干道上抬上旗头和标语一直到体育场。由于那天的风比较大,大家都是面红耳赤的直哆嗦。我们扛的是4人一组的旗头,但是竹竿较细,在风大的情况下可以把竹竿压弯,这便需要我们去用外力把它扶正。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场面,是我近几年没有遇到的。冷风刮的面颊像刀割一般,手则是冻的麻木没有知觉,眼睛里基本都是黄色的被风刮起来的尘土,简直跟挖土窑洞的人差不多了。在这期间,我们几个人曾开玩笑说:“再也不干这事了,挣得这钱真是不容易”。的确是这样,等这一天的节目表演结束后,我回家洗头时,用了两遍洗头膏都没有起沫,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艰苦。虽然这只是小小的一次锻炼,但是让我亲身感受到了钱的来之不易,这也只是表面的,物质上的。更深层次的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我们不去做这些,我们在家里可以舒舒服服的,那么肯定会有其他人去做,那我们就比别人幸运吗?也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享受,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基础,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让我们可以奢侈那么一段时间。而今的我们大家,都是学生,经济来源也基本是父母,我们都20几岁了,在上个世纪已经可以独立了,在外国已经可以独自过活,但是,这里还是中国,教育方式和文化的差异让我们迟一步进入社会,去了解它。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本来就不多,更需要我们去做,并且去做的好。
而在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里,做了自己在寒假里的第二次社会实践:我当了一次售货员。我们学营销专业的也就是去做销售,本来心里设想的面对顾客要微笑,然后利用所学的那些《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里面的知识去应用于实际,但这也只是设想,等自己亲身去体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多么的离谱。做的是零售,所以顾客也比较多,可以说是薄利多销。来来往往的不只是需要我们有冷静的头脑,更重要的还有一颗平常心态和热情心。记得在一次销售过程中,由于顾客买的东西比较多,等卖完东西时顾客看了我一眼,我也同样用疑惑的眼神对视着,等待了两秒多钟,他说:“我需要一个塑料袋!”这时的我,突然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是自己的服务不周到,更是自己想的太少,没有急顾客之所急。如是在日后也出现这样的毛病,岂不是失去了一大批的顾客源?这是我对那件事情后自己的感悟,也是对日后工作时对自己的警示。应该为顾客多想,因为顾客就是上帝!还有一次由于顾客比较多,找零时,顾客买了1.5元的物品,给了我5元,我想的找3.5元时,顾客突然给了我5角,当时我便不知所措了,其实也蛮可笑的,只是小小的加了五角,我便不知道找顾客多少钱,我慌张了几秒。最后总算草草收尾。也许是我的第一次面对零售,也许是我对自己没有自信,但这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们可能在日后面临更多的复杂的情形,需要我们更加冷静的去思考,但这些的前提,便是我们的基础知识很扎实,不要到那时才懂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这一寒假的时间我没有虚度,学到了很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但我懂,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用心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会的千变万化,也许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但是如果我们少了许多的弯路,多了自己可以把握的人生轨迹,那么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关键词: 五个对接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贯彻落实好这五个对接将直接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是指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指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指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指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指根据产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需要,拓宽继续学习渠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外贸函电》是一门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课程,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用性,集英语交流和职业技能为一体的实践性、应用型课程。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将学会以进口方或出口方的身份与外商进行商业信函往来,信函的内容涉及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付款、装船、保险和索赔的洽谈,贸易协议的最终达成,同时涉及与银行、货运、保险公司等单位就贸易中的具体环节进行咨询、协商,并完成合同的履行。其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五个对接”的职教理念。
一、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两重性――职业性和高等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别于传统学科型教育培养的人才,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自加入世贸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的4.3万亿美元,已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过去30年我国外贸对国民经济的年均贡献率达18%以上,虽然我国外贸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但是从国情出发,中国的外贸、出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还是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大量培养适应外贸发展的新形势的人才,应该是高职高专的重要目标。为此而开设的相关专业和课程也应该以“五个对接”为指导,在课程体系、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体现在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学习内容的设置。工作过程的知识是劳动者在企业的运营中获取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流程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劳动者工从事职业活动所迫切需要的。落实到外贸函电的学习内容,就应该是外贸业务员在完成与客户的商务信函往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需求的分析,结合工作任务流程,选取组织学习内容,将职业能力融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编排设计学习情境,在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工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分析、评价、改进、创新等行动掌握学习内容,在实践中学习外贸英语函电的格式,专业词汇,行文方法和文体等外贸函电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业务流程,具有分析、解决一般性国际贸易业务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面向外贸企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达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目前,教学《外贸函电》时,根据外贸流程,把教学内容分为九大项目:建立贸易关系(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询盘(Inquiry),报盘与还盘(Offer and Count-offer),订单与合同(Ordering and Contract),付款方式(Terms of Payment),包装(Packing),运输(Shipment),保险(Insurance),投诉和仲裁(Complaint and Arbitration)。这样,就可以构建以生产过程为切入点,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设计成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每个项目以完成几个紧密相连的具体任务达成。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涉及中,都以实际的贸易活动为依托,以具体的贸易流程为线索。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突出与外贸业务员岗位相关的知识,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当课程内容变成工作项目时,学生就会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是知识上。课程内容的设计会让他们逐步意识到,掌握的知识仅仅是手段,要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最终的目A是要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为完成每一个项目,学生必须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写出逻辑性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我方利益的商业信函,而不是进行枯燥的理论学习或被动地进行翻译和背诵练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操作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并通过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今后能更快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学习内容,需要采用将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它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建构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因此,外贸函电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上,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主线,重视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与学习情境,形成如模拟场景教学、案例教学、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等诸多“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从多方位、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架构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和决策,提高实际决策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学生通过案例能深刻记住知识点,并能从案例中汲取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2.情景教学法:由于外贸函电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词汇、句型、语法的讲授,需要为学生提供可以亲身体验、实践的仿真的操作训练。它不仅能使学生置身于“商务环境”中,而且能使学生经历各项业务的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模拟商务环境中进行一些业务往来及函电往来,使学生逐渐地、系统地熟悉整个贸易流程,进而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商务交际能力。这种由学生主动参与、师生配合的仿真实训,除了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外,还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应变能力。
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职业需求。学历证书是由职业院校颁发给完成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的毕业证明文书,它代表的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历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活动密切相连,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因此,在《外贸函电》教学中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在教学内容上结合有关考试的考纲内容和要求,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尽早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译证书、国际商务跟单员、单证员等,大幅度提高就业成功率。
五、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终极目标。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成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贯穿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与任何阶段进行各种学习。社会个体通过不断持续的终身学习,可以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改变自身的生活境遇,提高生存和竞争力,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终身学习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知识量大爆炸时期对人们更好地生存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人们为了提升自我、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与品位的主观与内在要求。职业教育是承载终身学习的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承载终身学习的主要载体。高职高专的课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成为合格的职场人士提供各种支持,满足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培训的需求,提高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和生活质量,完善个性发展、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所以,职业教育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保障,终身学习扩展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在《外贸函电》的课程改革中,应该以外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全面促进“五个对接”,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巧英.“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J].继续教育研,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