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作文开头

中秋作文开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作文开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秋作文开头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第1篇

由于作文是书面语言,所以用词、造句是作文的基础字组词、词造句,把话说准确、说通顺、不说病句,是作文训练的基本要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对两字词语的造句,对四字成语的造句,要举一反三,广泛运用,尽量开拓思路,还要广泛地用关联词造句在使用关联词语时,尽可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使用范围,达到掌握规律。

有的同学问,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诀窍就是学好课文。课文就是最好不过的范文,是训练写各类作文的例子,把课文读熟、读懂、诀窍就出来了。

二、三段成篇,段中有段

初写作文,开头最难。开了头就是一段写完,不会分段,或该分的未分,不能分的分了。或者语无伦次,前面写了,后面想起来又写,就像打疙瘩记账一样。这是我在教学中小学生们遇到的通病。用总――分――总结构引导分段,学生容易入门。无论记事记人,先总体介绍,为具体叙述作铺垫,严格杜绝在开头写经过,写具体事例,让学生养成习惯。在第二段中大量展开叙事,在叙事中按选取的几件事,一件件的写清楚,每写一件事另开头,每一件事写完要看得出有结束的语气,这就是段中有段。从严坚持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层次分明的好习惯。至于详略,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升华。

三、会写领起句,克服“有一次”

在小学生作文中带普通性的毛病是由一件事转折到另一件事时,都是用“有一次”、“还有一次”、“还有一次”开头,令人特别塞眼。为了克服“有一次”,我着力加强了“领起句”的训练,在分叙中的每一个部分用领起句开头,如写“我的妈妈”,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妈妈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农村主妇:表现妈妈勤劳持家,用“妈妈是个劳头”作领起句;表现妈妈待人接务热情,家里有起色,用“妈妈是个热心人”或“妈妈是个好客的人”作领起句;表现妈妈在家里关系处理得好,全家团结,威信高,可用“妈妈是我家的主心骨”作领起句。诸如此类,长期坚持不懈,“有一次”等庸俗的转折用语在纸面上很少见得到了。学生学会了使用领起句,打眼看去,篇章醒目、印象舒坦。

四、多写实在事物,打开话匣子

作文就是说话,有话可说才能作文。眼见耳闻,亲身经历、亲手操作的事物,就是实在的事物。要求学生说出过程,说出感受,按平时训练的要求写在纸上,是能够做到的。“5・12”汶川大地震,我及时布置了《经受地震》的作文,学生有话可写,扬扬洒洒地写出5-600字的文章来。之后又组织学生看四川灾区大营救的新闻。连续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传奇故事》、《向灾区献爱心》、《心系灾区》、《给汶川小朋友的一封信,等作文,学生没有提笔无话的现象了v都能写出篇幅较长的作文。

创造情境让学生有话可写。校内的集体活动,校外的社会话.都是一种情境,应及时抓住素材,让学生练笔。教者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创造意境,让学生练笔。去年中秋节学校没放假,晚上朗朗夜空、星斗满天,我买了几斤月饼发给学生,夜自习给他(她)们放了假,让他(她)们赏月,我班寄宿生非常高兴,自己又买了些食品,围坐在老桂花树下的乒乓台周围尽兴地过起中秋节来。第二天我就出了个《愉快的中秋节》的作文题,同学们都说“好写、好写“于是都写出了内容丰富的作文。

语文老师只要及时捕捉素材,抓住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是不会感到为作文而头痛的。相应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假若教者一味按部就班照教材规定的训练项目作文,放弃了好机遇,学生面对作文确是枯燥,老师确是难教,只能收到功倍事半的效果。

五、用放大镜看优点,及时鼓励学生

作文本身就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头痛的事,再加上老师无休止的批评责难,占大多数的中差学生丧失信心,作文水平是无法谈提高的。

成功是最大的激励。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激励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安慰,都能看到希望,只有学生愿学,师生的教学活动才能配合很好。对于学生的每篇作文,我都要找出他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生动都要给以肯定,加以推广,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六、在读中修改,效果甚佳

作文的修改方法很多,对于50人以上的大班,全收全改是不现实的,更无从谈得上精批细致,采用抽阅,分等次阅,都有弊端,容易忽视中差生的闪光点:写了未改,学生的成绩得不到肯定,会打击积极性: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了学生作文写好后在班上读,边读边改,当面点评,人人有份,给学生搭表现成就的平台。使用读中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改变了由完成作业,给老师交任务的观念树立了主动写作、主动修政.争出成果的新观念。

使用读中修改作文的方法,看似花费的时间较长,但学生不厌烦、愿意牺牲一些休息时间,使自己能够得到表现:由于学生写作文、改作文变被动为主动了,写作水平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出众的胆量,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更能适应社会。

七、提高速度,提炼质量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第2篇

“咱们来猜一猜,爷爷会到哪儿去品茶?”

“哪儿呢,家里呀,茶馆呀。”孩子们想都懒得想,脱口而出。

“我们这节课就专门为爷爷品茶来设置背景,也就是特意刻画爷爷品茶的环境,如果按春夏秋冬来分,你会把爷爷安排在哪儿品茶呢,至少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画面美,二是意境好。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作文要求,就是让爷爷在美景中美美地品茶。”

“冬天,那么冷,我家爷爷喜欢在室内品茶。”有个孩子抢着回答。

那么,此时的室外之景是什么?下雨?飘雪?亦或是阴风怒号?室内之趣是什么?和谁品茶?讲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咱们把这想清楚了,画面生动的好文也就呼之欲出。

这样吧,你们用口头语来说,我呢,用书面语来表达,也就是说,你们做领导口述,我做秘书记录。可以吗?

当然可以呀,老师给我们当秘书,怎么不可以呢?孩子总归是孩子,调皮着呢。

室外之景,下雨吧,太阴冷,不如来点雪花有意思!

学生一说完,我马上在白板上打出开头:

古雅苍劲,满眼飞霜,是窗外之景。

学生一读,随即鼓掌通过,短句入题,是我经常讲的技巧,且文笔不俗。

你们还记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吗?咱们来齐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既然能喝酒,当然也能喝茶呀!于是我接着写道:

围炉喝茶,拾花酿春,是室内之趣。

你们读一读我写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精炼、优美。”一个孩子脱口而出。

对,在叙事作文中,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不宜过多,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记住要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情景设置好了,人物就要登场了。这个时候,最盼望什么呀?

当然是朋友远道而来。

此时此景,最喜风雪故人来。

故人进屋的情景如何?爷爷会怎样做?

是下雪天,那个朋友肯定身上有雪花,爷爷会赶紧泡茶,然后在一起品茶呀。

对,就是这样的:

涉寒而来的朋友,身披荠菜花般的细碎雪粒儿,眉眼沧桑。爷爷赶紧烧开水,洗净茶杯,再抓一把芽叶肥硕、色泽翠绿的谷雨茶放进茶杯,开水入杯,清绿满盏。迫不及待地品一口谷雨茶,再佐以逸事或者趣闻,两人围炉对饮,拾起岁月的花瓣,酿成一抹春色。

咱们来自由地朗读白板上打出的文字,看与我们的写作要求是否相符?炉前对饮的意境是否表达出来?再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置背景进行环境描写呢?

对呀,为什么要设置环境描写呢?直接写爷爷和故人炉前喝茶亦可呀?

孩子们来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我呢,整理归纳如下:

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二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铺垫。

设置恰当的环境,也就是借风景写意境,达到用美好的氛围来感染读者的目的。不过呢,老师要来个友情提示,就是描写环境时要惜墨如金,恰到好处,方能引人入胜。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弄清楚了为什么要设置背景,怎样设置背景。那么,咱们从春天出发,你们最想把爷爷安置在哪儿喝茶呢?

春天不是花多吗?那就把爷爷安排在花下喝茶,和老友坐在花树下,坐在春风里,喝喝茶,说说话,看看花,不就行了吗?孩子们大多有这样的想法。

咱们能不能蹊径独辟呢?别人最喜欢写的,咱们偏不写,来个与众不同。不在花下,在旅游胜地,譬如黄鹤楼、洞庭湖、西湖,行不行?同学们学过很多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用来得心应手,不如就把爷爷安排在黄鹤楼上喝一杯清茶听一曲《高山流水》。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咱们来说一说!

站在黄鹤楼,可以俯瞰三镇(武昌、汉口、汉阳)两江(长江、汉江),三镇隔两江而对峙,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四周著名的景点还有鹦鹉洲、晴川阁、古琴台,其地理位置不可谓不独特!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能不能引用进去呢,增加美感呀。

趁孩子们认真思考之时,我在白板上打出几行字,来个抛砖引玉:

楼内吹玉笛,紫气相引约,信步到黄鹤楼顶,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隔两江而对峙,飞架南北的大桥,鹦鹉洲,晴川阁,古琴台,这些绝景意象叠加,可谓: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在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爷爷和朋友清茶一杯,听罢《高山流水》,然后各自挥手告别,岂不是别意深深、韵味无穷?

夏天呢,太热了,爷爷一起床,赶紧泡了一杯茶,端着茶杯,踱步到池塘边。咱们来遐想爷爷喝茶时的背景:

晨曦,一支支红莲终于攒足了力量,倏地跃出水面,疏影横斜,清远深美;一只蜻蜓似乎等待了很久很久,迫不及待地驮着晨光飞过来,啜饮甘露,采撷芬芳……爷爷对着晨光,抿上一口清茶,惬意安好,那一缕缕晨光折射入茶杯,美如画。

天高气爽的秋天,爷爷在哪儿喝茶最惬意?

那肯定是在桂花树下,并且是中秋之夜的桂花树下才行!一个女孩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回答。

给10分钟的时间,你们谁先写完,谁来展示。

还是那个女孩,站起来就说:

饱满圆润,是中秋夜的那轮明月。含英吐芳,是月下肆无忌惮怒放的桂花。独自一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品茶的,是古稀之年的爷爷。一杯破孤闷,两杯涤烦尘,三杯心生香,观自在……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第3篇

一、开始曲——利用课前5分钟做文章

一堂课的开头开好了,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每天我都是提前5分钟进教室,一般都安排这样的活动项目:

1.见闻交流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积累素材的能力,采取的方式是抛砖引玉式和推选代表式。抛砖引玉式是老师或一名学生说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大家一起发言。推选代表式是让小组讨论话题和选出代表向大家展示。通过这几分钟,学生不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2.媒体展示

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方便,科学合理地使用课前5分钟,为学生展示国内外新闻大事、焦点访谈、名人轶事,或标题、或图片、或视频,学生们对此最感兴趣,不知不觉中,他们小小的年纪也学会了关心国家命运。孩子们作文里引述的内容如“虎妈”“狼爸”、黄岩岛事件、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几乎都是我在上课前向学生展示过的内容。

二、进行曲——行进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45分钟始终都处在良好的、充满激情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审时度势,见缝插针,使得整个课堂高效率,有激情。

1.用插曲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讲到“侧面描写”时,学生对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及作用,不能充分了解,我就把一个小民间故事穿去,学生的理解一下子变得容易了许多,故事叫做《王三姐拾麦》,讲的是古代的一位贫寒的女子,生得异常美丽,究竟多么美,具体什么样,传说中没有细写,只是叙述了她一次农田里拾麦穗的情形。村子里的人听说王三姐来拾麦了,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在大路上看王三姐,看客里有一人,一边吃着烙饼卷大葱,一边很投入地看着王三姐的一举一动,结果手指头被当做大葱吃掉一截,还全然不知。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却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侧面描写”的含义,教学难点随即被攻破。

2.用插曲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老师对教学重点把握得好,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很容易。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很多,利用小插曲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抓住教学重点,并化解重点。初一的学生对修辞的理解有困难,但这一知识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在学到比喻的形象生动性的作用时,我制造了一个小插曲,在屏幕上投影了《字母过中秋》的小幽默:

英语字母大家庭欢聚一堂过中秋节,主持人提议大家说说谁长得像月饼。

O:我长得最像月饼。

C:我也是月饼,只是被人咬了一口。

D:我也是月饼,只是被人切了一刀。

Q:我也是月饼,只是露了点儿馅。

3.用插曲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牛汉的《华南虎》是一首名诗,诗中的艺术刻画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学生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因时代的远离,缺少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插入了一段牛汉同志“”期间遭受迫害的情况,再用课文导读中的提示“诗人只是在写一只困于笼中的猛虎吗?”让学生明白作者在诗中除了正面描写虎的血泪、悲愤之外,还从观众与老虎的关系观察,用观众的胆怯、绝望、可怜、可笑来反衬老虎的安详、期待。华南虎是遭受迫害的英雄的象征,它一旦冲破牢笼,世界会为之改变。

这些似乎远离语文课堂的插曲,其实正是我们目前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所缺少的教学手段。将其把握好,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诞生了。

三、结束曲——回味无穷,余音袅袅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更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局。如何让“插曲”奏响最后的课堂凯歌呢?首先,悬念式插曲,再次掀起学习。其次,升华式插曲,使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如在学习《竹影》后,为加深理解中西方艺术的真谛,插播阿宝的英文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使本节课的内容达到一个艺术升华。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联;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就好似一位导演,以不同的形式编排着每一天的节目。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学有所得。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更富有“中国特色”,更具有文化魅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者思考的。下面仅就如何巧设对联,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略谈一二。

一、巧用对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越来越青睐于快餐文化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对传统文学样式的运用。而对联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学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且对联形式多样,如春联、寿联、挽联、励志联、名胜联及章回小说的标题联等,了解、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并学会创作对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有重要作用。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春联“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使学生明白了平仄对仗知识;另外更多的是历史上的很多仁人志士把对联当成自己明志的载体,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乃至全副身心,满腔热忱全部展示出来,使其成为不朽的杰作,流芳百世。例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兀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已经成为传统美德的象征;而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则通过歌颂项羽、勾践以自勉,表明自己奋发的态度和不羁的个性。学生读后,不禁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二、巧借对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总觉得古典诗词总是要一味地背诵,枯燥、乏味,不爱学。因而在教授必修4第二单元――宋词时,我搜集了有关词人及作品的对联,如:

大明湖畔,趵突泉,故居在杨柳深处;

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在讲课初将这些对联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去猜对联中所讲的是谁并作解释。这时有些学生能猜到但解释不了,而有的学生则完全猜不到,此时我便顺势告诉他们学完了这一课,你定会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带着想要解开谜底的心理,听课的兴趣异常高涨。又如我再讲《滕王阁序》一课时,学生被全篇典故吓怕了,知道这是千古名篇,可就是不好理解,也就没有兴趣去学。这时我有意给出两副对联的上句:滕王阁中,高朋满座;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对出下句。并且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习的态度更加认真,有的甚至一遍接一遍地读,而且边读边试着填写下句,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一对句:

滕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三、巧拟对联,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较喜欢记忆整齐对称的句子,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板书的设计尽量做到句式整齐,因为这样常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达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完苏轼的词后,我给学生写下这样的板书:醉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士者;醒东坡,看破人生风雨的智者。在学密的《陈情表》一文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不好,于是我设计如下板书:祖母情深似海(孝情)圣朝恩重如山(忠心);尽孝之日短,尽忠之日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明白了作者李密处在两难的境地中,此时我再问最后怎样解决这种矛盾,学生很容易答出:先尽孝后尽忠。可以说在方寸之间感悟真知。

四、巧设对联,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在语文课的讲授中,有时用一些对仗工整的联句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的作用,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板书设计上有对偶的地方,接近对联,我就让学生来概括,以训练其这方面的能力。如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让学生去概括文中两次偷听分别是谁,听得效果如何?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很快答出:

小二妻店中隔门,有意偷听听不全;

林教头庙里隔墙,无意偷听听得真。

在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子里的人》一课时,让学生归纳总结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时得出:

为套子生活所套,因终身大事而终。

雨鞋雨衣雨帽雨伞身上有,法制法令法规法律心中存。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说过,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学生如能在短时间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并将其迅速地串联起来,成为一句有意义,有感情,有顺序,有趣味的话,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创造力。

五、巧解对联,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近年来,大多高考试卷都出了仿写试题,这类题目不仅有句式要求,还有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锤炼,其中也有以对联形式出现的。如2012年四川语文高考试卷第19题补写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

(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2009年湖南语文试题第5题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鞭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这种对联题越来越受到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这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在课堂上,我也尝试让学生写对联,对对联。如我出上联:陶渊明辞官归田乐开怀”,学生对“王子安登阁作序叹人生”。有时我还和学生一起探讨、推敲哪个对句更好。如在讲《诗经》时我出上联:三光日月星”,学生对:“四言风雅颂”,我说“四诗风雅颂”,学生开始质疑,此时我们一起探讨,学生再加以思考最终得出一致的见解,“日月星”属光,“风雅颂”是“诗”。可见通过对联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炼字,选词,而且在这个动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真正的体现和发挥。

六、巧化对联,增加文章的文学底蕴

钱钟书先生说:“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我除了平时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内外文章里的对联外,还在写作实践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在拟题、开头、结尾处活用联句或撰写对联。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如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有同学就巧用了“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以“挫折”为话题,学生巧拟“不经一番挫折苦,怎得成功扑鼻香”等较好的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处妙用对联,不仅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体现高人一等的写作技巧。如在一次作文中,有同学开头就借用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联句体现积累的重要性。还有的同学用到老子的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联句的使用,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

对联艺术,浓缩语言精华。愿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重视对联在教学中的作用,都能不断地探索这一民族语言艺术的瑰宝,借助它,让语文教学充满“中国特色”,充满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对联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第5篇

《当下的力量》是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它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我们受的苦减到最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过得更开心。我想这也是“活在当下”成为一种被许多人认可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吧。

这种思想迁移到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写在当下,写在课堂,学生是否可以写得更好,写得更开心呢?是否可以改变“谈文色变”的尴尬局面呢?这与我们有了灵感,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的话,很快灵感将化为乌有,或者逊色许多,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多管齐下,创设写的情境。

1、观察日记,将习作进行到底。

常言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无处不文章。这也是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用心体验生活,记录生命痕迹的指导思想。并且我们坚信常写常练,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但易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来写日记,你将如何进行呢?观察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需要刻意思考太多,又能写得真实有趣的平台。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在学完了《爬山虎的脚》一文后,我布置学生在家里浸泡黄豆、绿豆或者花生,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并及时地记录下来。学生们都兴味盎然地做起实验来,或长或短、或详细或简单地记录下自己每天的发现。既坚持写日记,又不觉得很烦。因为每天我都会让学生互相打听打听、介绍介绍自己的观察发现(新闻)。同时,在学校里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浸泡了一些花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交流发现,不露痕迹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学生乐此不疲。为本单元的写观察日记积累了素材,解决了无米可炊的难题。

2、巧抓契机,以笔代言为心声。

现代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更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课堂教学的巧妙生成,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在作文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机智还体现在巧抓契机上。

作文课开始了,一个同学气喘吁吁、匆匆忙忙地走到教室门口,小声地喊一声“报告”,你和蔼地让他进来,然后继续上课,完成你的教学任务。或者以此为契机,改弦易辙,写一写“上课铃响了”的小插曲,虽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但可能会更引起学生的兴趣,让“这边风景独好”。依此设想,学生在课间的游戏、打闹、别扭等小插曲都有可能被你请入课堂,登堂入室。如此,真是生活之中无处不文章了。

我就有类似的经历。

作文课上,我正引导孩子积累关于十二生肖的成语,教室里井然有序。突然,一颗石子打破了平静——一只大黄蜂飞进来了,“嗡嗡嗡”地飞舞着,好似一架小型的“轰炸机”,到处寻找目标。孩子们坐不住了,站的、躲的、叫的、笑的,搅成了一锅粥。习作氛围荡然无存,怎么办?是强制让孩子别理大黄蜂,让个别同学进行悄悄的革命,不小心将任由大黄蜂“宰割”,还是另起炉灶,用观察、描写来欢迎这位不速之客?我选择了后者。

于是,我让孩子们停下笔,专心观察“班外来客”。同时引导孩子们认识大黄蜂是想和大家交朋友,只要你不攻击它,哪怕是停在你身上,也是把你当成飞机场,或者想和你说说悄悄话。孩子们的情绪缓和了下来,真的用心观察这个小客人了。我不失时机地让孩子们拿起笔,运用作文材料的四根弦(眼看、耳听、手做、心想),写写教室里发生的这件事。其中,我先给孩子们一个开头,开门见山地直接点出要写的内容——“一只大黄蜂飞进来了”,引导孩子运用第一根弦——“眼看”说一句话,写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习作上了。接着,我或者让孩子一根弦一根弦的往下写,做到条理清楚,或者巡视学生,将学生习作中精彩的句子与全班分享,形成我能比你写得更精彩的潜在动力,或者在学生接不下去的地方另辟蹊径,说一个总起句,让学生不断充实习作内容,同时尽量留有发挥的余地,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

在紧张、刺激、欢乐的气氛中,学生完成了习作。习作显得异彩纷呈,看题目就让人爱不释手:《教室里的神秘飞行者》、《黄蜂大闹四1班》、《“轰炸机”——大黄蜂》、《教室里的特殊客人》、《“战争”来了》、《教室里的“蜂”狂杀手》、《大黄蜂历险记》……

3、游戏引路,趣字当头更轻松。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游戏中他们能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厦门有博饼的习俗。在作文课中引入博饼,学生都举双手赞成,这时,习作这种附加条件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学生很乐意接受。博饼开始前,我引导学生去发现本小组及其他组所准备的礼品,尽情发出声音,并适时组织学生写下来,在写好就能博饼的美好预期中,学生能很快按要求写出来。接着,让学生放松身心,投入博饼大战,教师再适时到各小组引导学生观察博饼者和等待者的表情、动作,采访他们博饼时的心理,为举行习作做准备。因事前有要求学生不能买太多,所以博饼结束得较快,学生就能根据刚才的所做所想进行习作,从而写出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来。

类似的游戏作文还有好多,如“桌面拔河”“看我七十二变”“豆子过河”……都能让我们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4、关注新闻,及时记录有素材。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高度爆炸的时代。让学生多关心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式,进行综合实践,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如在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及时地引导学生关注、记录每天发生的灾情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事迹,胜于老师谆谆不倦地教诲学生“要爱国,要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更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学第一课”、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等,都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写作素材。

二、想方设法,教给写的方法。

1、巧用作文材料的“四根弦”。

笔者曾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那里,接触到了“作文材料的四根弦”这样的指导写作法,深受启发,并极力推崇。无论是记事、写人、描写一处景物,还是想象作文,无一能离开眼、耳、口、鼻、手、心这几方面的参与,只有调动诸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作文内容才会丰富多彩。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都尽量地指导学生从“眼看、耳听、手做、心想”这四方面入手,丰富习作内容。

如上文提到的观察日记,课堂上写“观察中的发现”时,学生因为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明确地要求,将观察中的发现写得兴味盎然。

2、妙用描写的四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