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杯具

人生杯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生杯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生杯具范文第1篇

出处:《犬夜叉》

能力: 拥有巫女的神通力、高超的箭术及操控死魂虫吸收少女的灵魂。

经典的话: 不见你,不代表我不喜欢你,是代表我太爱你。

讨厌桔梗的人,都认为她自私、冷漠、故作清高……真的是这样的吗?

她是一个巫女,却痛恨着那与生俱来的灵气,因为这,她失去了很多:从小没有人可以让她撒娇,村民们给她的是敬畏,妹妹给她的是崇拜,却没有人给她温暖和关爱。寂寞了,必须自己一个人去承担;倒下去的时候,要独自挣扎着爬起来……同龄的女子都在化妆打扮,依偎在爱人怀里,她却要搭起弓箭保护四魂之玉……试问,哪个女人不要幸福,哪个女人不需要依靠?

“是个人类,但又不能像一个人类那样正常活着……”

“既非妖怪,又不是人类,从小一个人孤独走来,无法立足于任何一方……”

桔梗与犬夜叉,实在太像了。

他们朝夕相处,互相填充着彼此心灵的空虚,是可以互相倾诉,互相宣泄悲伤的唯一而且重要的对象。然而,他们的爱是真实的存在,还是镜中花、水中月?他们,是为了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还是因为孤独感而互相吸引?

不管怎样,桔梗是喜欢犬夜叉的,并希望借助四魂之玉的力量把犬夜叉变成人类,与之长相厮守,同时她也可以从巫女的身份中解脱出来。

可是,就差那么一点点,她就可以得到她想要的一切,温暖和幸福。

就在约定的那天,这两个人在奈落的诡计下反目成仇。伤心的桔梗封印了爱人,自己带着四魂之玉,含恨而死。

500年后,桔梗在鬼女里陶的鬼术下复活了,刚苏醒的桔梗却惊讶地发现犬夜叉的身边多了一个阿篱……

阿篱,一个500年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少女,她的前身便是桔梗。500年后转世的自己,站在了曾经的爱人身边……这,太可笑了!

凭什么?犬夜叉凭什么被另一个自己给夺走?凭什么我付出了所有,得到的却是一个冰冷的身体和满腔的怨念?犬夜叉是我的,犬夜叉的命也是我的!为什么?我放过了犬夜叉却毁了自己……为什么?

桔梗恨!她不甘心!她想杀了犬夜叉!想杀了阿篱!

复活后的桔梗依然是个死人,她的身体是泥土和骨灰做成的,因为灵魂又回到了阿篱的身上,她的身体必须充满死魂才能活,而支撑着她的精神的便是恨了……曾经圣洁美丽的巫女,现在只是一个靠“恨”来支撑的幽魂。

后来的后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些恩怨纠缠又发生了许多复杂的演变,屡次想杀掉阿篱的桔梗却一次次被善良的阿篱所救,后来竟然在阿篱的背上感受到了她一直想要的温暖,这,算是桔梗苦苦挣扎一生所获得的一点点报酬吧!

“我不可以让人感觉到我的恐惧,也不能迷惘,让妖怪有可乘之机,是个人类,却又不像一个人……”

“我又能爱上谁呢?”

人生杯具范文第2篇

――寄语“北国人”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群“戏剧虫儿”,他们并不从事表演专业,却始终执著地热爱舞台、热爱戏剧,他们就是师大里的“北国人”。

享誉国内外高校的北国剧社,成立于1986年1月。剧社的创办者之一黄会林教授提出:仰慕老,追踪南国社。遂为之定名北国剧社。当时剧社的同学仅用13个工作日就排出了两部莎翁大戏:《第十二夜》和《雅典的泰门》。在首届中国莎士比亚国际戏剧节期间,北国剧社和众多国家级专业话剧团体同台亮相,在国内外获得良好的声誉,声名远播。此后几年间,剧团在排演、、丁西林等名家名作的同时,还推出了《教育世家》、《光华堂》、《生命观察站》等原创剧目。

1992年,北师大团委在北国剧社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市大学生戏剧团,成为北京市大学生六大艺术分团之一。

多年来,众多的戏剧界前辈及专业话剧团给予北国剧社很多帮助。在北京人艺著名导演顾威老师指导下,剧社1995年排演《周君恩来》,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优秀话剧奖;1998排演《爱的牺牲》,获中国人口文化促进奖,2000年由中央电视台录像并向全国播出,获得各方一致好评。于此期间,剧团承办了两届北京市高校短剧小品比赛,举办了四届北师大短剧小品比赛。短剧《三月桃》、《风中的蒲公英》、《喜讯过后》等已成为校园短剧的精品。

经典戏剧《雷雨》片断、先锋戏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浓缩版、原创短剧《无花的蔷薇》等都已成为剧团的优秀保留节目。

北国剧社坚持秉承排演莎翁经典剧目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推出了莎翁名作《麦克白》和《驯悍记》。《驯悍记》汲取了假面喜剧的质朴,皇莎的简洁,在轻松随意的爵士乐与观众热烈由衷的笑声伴奏下,完成了涉及两性关系的经典文本的现代性阐释。以实验风格演绎的《麦克白》借鉴了戏曲、评书等传统艺术形式,大胆的搞了一次莎士比亚、叙述体和民族化的对接试验,受到文化界高度好评。北国剧社自成立以来对多部莎翁剧作的成功演绎,已逐步确立了她在众多高校剧社中的独特气质。

人生杯具范文第3篇

开始我和孙见的交谈并不多。有天我上传了一张女儿大学里的照片,孙见告诉我说,他也毕业于那所大学。我没读过大学,对文化人有一种膜拜心理,立即对他肃然起敬。我们变成了每天必聊的网友,我开始就生活里的一些事情向他请教,他总能给我很好的建议。

有天我发了一条微博,说一个人的午饭,再美味也难以下咽。他问我:“老公呢?”我抱怨说,都一周不见他的人影了。他说:“你的处境我感同身受,前年老伴突然去世,儿子又远在外地,我一个人也是吃什么都没有滋味。”他告诉我,他的老伴是糖尿病并发症去世的,让我一定要注意身体,好好保养。他的遭遇让我不由得同情,此后我会在天气突变时提醒他加减衣服,也会教他一些过日子的小窍门。有一天他对我说:“遇到你,我感觉自己重新找回了幸福,如果有你在身边该有多好啊!”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中荡起了涟漪。在孙见甜言蜜语的攻势下,我像情窦初开的少女一般恋爱了。

和孙见关系的突飞猛进是农历七月七日。那天早上,孙见在网上送给我一大束红色的玫瑰花,尽管无法真实地触摸到,我还是激动得流了泪。孙见说,年轻人过西方的情人节,咱们过中式情人节。虽然我们不再年轻,可我们一样有爱的权利。孙见说:“我新买了一套二手房,是二居室,也许我给不了你丈夫所能给予你的大房子和豪华的生活,可我能给你一份与你朝夕相伴的爱。如果你心里有我,就今天晚上过来吧。孙见发过来一个地址,是邻县县城的一个住宅小区,距离我家一小时车程。

那天的我,经历了人生最大的一次煎熬。我给女儿打电话,女儿说:“妈,我在上课,你没事别打扰我。”我给丈夫打电话,无法接通。晚上6点,我飞蛾扑火一样奔赴了孙见的邀约。

房间收拾得很温馨,孙见和网上的样子一样醇厚温和,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亲自下厨为我做了一顿晚餐。他说:“都是按照你平时教我的方法做的,每天我吃着这些菜,就想象着你坐在我身边。我无数次幻想着你我举案齐眉共把盏,没想到今天这个梦终于实现了。”他问我:“冰,这么多年,你有没有为自己活过,有没有想过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有没有享受被人呵护被人疼爱的感觉?”他的话让我止不住流泪,他适时地拍着我的背安抚,顺势将我拥进了怀里。

我在孙见那里待了几天,丈夫和女儿都没有发觉。再一次见到丈夫的时候,我提出了离婚。丈夫瞪大了眼睛:“你没发烧吧?”我把自己和孙见的合影照片拿给他看,他暴跳如雷:“我缺你吃喝还是缺你钱花了?”女儿回来了,做她爸的工作,让她爸原谅我一次,说我多年来被他忽视,有一个人突然对我好我就沦陷了,还说我的情商和少女差不多。女儿又反过来劝我:“我爸爸也不容易,天南海北地奔波、操劳,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让咱们过上好的生活?您别不知道满足。您如果离开爸爸嫁给那个网友,让我爸情何以堪?”我不辩解,只是铁了心要离婚。女儿最后说:“您要是和我爸离婚,我以后就不认您是我妈。”说完,背起书包走了。倒是丈夫顾念旧情,给了我一笔钱,说是我应得的。

我义无反顾地投奔我的幸福,孙见对我的体贴和呵护,让我每天都幸福得掉泪。一个星期后,孙见告诉我说,他要去看望一下儿子,顺便谈谈我们的事情:“等我回来,我们就登记!”我把银行卡给了他,说:“需要用钱你就取。”他推辞了半天才收下。

孙见走后第四天,没了联系,我正担忧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问我是不是孙见的女人,让我过去领他。我按照地址找过去,是一处偏僻的民房,孙见垂头丧气,斯文扫地,身边站着几个虎视眈眈的男人。原来,孙见没去看望儿子,却一直在那里赌博,把我给他的钱输光了,还欠了不少赌债。他哀求我:“冰,你救救我吧!我保证以后对你好。”

人生杯具范文第4篇

1936年开始发表的《骆驼祥子》,是老舍一生创作中的一座高峰。作家为现代文学史贡献出一位在城市底层挣扎与失败的贫民形象。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指出,一般认檎獠啃∷嫡媸档胤从沉司芍泄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主人公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然而如果更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这部小说还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实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三位学者是把它放在现代文学史的序列中,也是放在老舍全部创作对“城与人”关系的关注的框架中来审视的,其视角和观点自然有所不同。不论我们怎样去理解和概括小说的意蕴及其艺术价值,小说写作的核心任务,是让人物形象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立起来,活起来,仿若他们就行走在市井街巷中。

祥子失去了父母和薄田,从乡间来到北平谋生,成了比较自由的洋车夫。二十岁上下的他,是“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杀进腰,把腰部勒得细一点――原注)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花了三年时间,他凑足100块钱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在兵荒马乱期间连人带车被兵痞抢走。在逃出兵营的路上,他捡到三匹散失了主人的骆驼,以低价贱卖,历经艰险逃回城里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名号。他回到人和车厂找刘四爷赁车,一心想着赚足钱再买新车,“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着自己的车,他简直像是白活”。然而,老天爷似乎有意跟他作对,他勤扒苦做攒下的钱被孙侦探抢走。走投无路、欲哭无泪的他被觊觎已久的刘四爷的女儿虎妞设计诱惑,掉入了她的陷阱。祥子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新车,却再也不能逃脱她的掌控。原本在他眼里又老又丑的虎妞,摇身一变成了“红袄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无奈卖车来料理丧事,怀揣剩余的几十块钱离开车厂。他在孤苦伶仃中自甘堕落;他没了希望,凡事也就不再是为自己思索,而是成了钱的附属物,与走兽相差无几:“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他甚至出卖了曹先生的学生、为金钱出卖思想的阮明,让他血溅刑场。

小说中并没有出现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不过,从老实巴交的祥子、精明过人的刘四爷、泼辣蛮横的虎妞、正直和善的曹先生、出卖肉体的小福子、胡作非为的兵痞、欺凌百姓的侦探,以及车厂、茶馆、白房子(妓院)等人物和环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的社会风貌。老舍熟悉那个年代北平的各色人等、三教九流,包括在城市底层苦苦挣扎的贫民,在对他们的身世遭际给予同情的同时,也对他们身上的弱点或缺陷予以尖锐的批判。祥子由满怀过自己幸福生活的希望,到希望一次次的破灭,再到自甘沉沦,去做自己从前不屑去做的事情,固然与他置身其中的混乱不堪的时代有关,但也与他始终不能、也不愿睁开眼睛看清世界的真实面目有着密切关系。初来乍到的祥子希望凭借自己的身板和力气,靠自己的吃苦和诚实,过上幸福生活。然而,命运一开始就显示了它捉弄人的一面;或者说,像祥子这样出身的贫民,注定了只能像只蚂蚱,蹦Q不了几天,“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缝子,只有祥子跑不了,因为他是个拉车的。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

人生杯具范文第5篇

为了爱情走到一起

我们的主人公轶超与叶青今年28岁。因为两家是邻居,俩人自然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1999年开始,他们分别在北京、武汉就读大学,也就从来没有想过彼此的姻缘。没想到大学毕业两年后,他们才发现彼此原来是自己的追求,自有一番“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味道。

朋友们都说他们过去过得的确不容易,是为了真感情才走到一起。后来叶青离开武汉,一无所有地来北京找轶超的原因,是轶超的一番话说服了叶青: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如果干不好,回老家或许还有退路;如果年纪轻轻就回老家,混不好,就很难有退路了。

早在2006年3月,叶青还没有到北京时,为了筹备自己的婚事,轶超就买了套房子。原因很简单,男人么,结婚怎么也得有套房。

这所房产是在远在武汉的叶青的“遥控”下购置的。地址选在东四环以外朝阳路上的某某寓所(期房,2007年12月交房),面积60平方米,每平米7千元,总价42万元。可是这时轶超总共的积蓄也才3万元,而叶青是“月光族”。于是双方父母支持了10万元。背负着30多万元的贷款,唯一能做的就是节衣缩食。

2003年叶青在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武汉工作,过得真是无忧无虑。国企的单位宿舍,早餐和午餐都单位解决,除了买衣服和化妆品、美容的开销之外。就基本没有要花钱的地方。从实习期的790元/月到第三年的3000元/月,增长稳定,但也基本花完。到了北京以后,在武汉的那种悠闲的日子宣告结束,花钱也开始变得谨慎。

到了北京,叶青一开始从事销售的工作,每月1600元底薪,比在武汉少了将近一半,工作压力很大,3个月内必须出单,跑不出来就会被炒鱿鱼,所以天天拼命的跑。但是每月的开销都很大。中年饭一般就是成都小吃,最贵也就八块钱;出去拜访客户,从不坐地铁,尽可能坐公交车,还不是空调车。而轶超也一样省吃俭用,说起以前的家庭账目,轶超眉头一下就紧蹙起来,“那会儿日子过得真拮据啊”,他做IT产品的销售,每天都在外面跑。他1.8米的个头中午饭只花不到10元,常常是羊肉串、麻辣烫和烤馒头片就把午饭凑合了。那会儿他每月工资3400元,而每月房贷2000元,还要交合租房费900元/月,加上水电煤费100元/月,尽管晚上和周末都在家里吃,但每月两人工资也所剩无几。为了省钱,连春节都没有回老家,算算就是火车卧铺来回返程两人也得花两千元,又是两个月的房租呢!

叶青觉得做销售工作早出晚归这么辛苦,工资还很低,要想高收入,只能靠销售业绩拿提成,但是业绩不过关被炒失业了,家庭经济的压力会更大,最后她决定拿出近两万元去学习专业知识,干脆去搏一下,再跳槽换工作。

考试通过后,在叶青犹豫是否要在这家私营公司继续做下去时,以前在武汉的领导调来北京工作。在老领导的介绍下,叶青面试成功。由于工作努力,3个月转正,工资一下翻了好几倍。正如叶青自己的评价,虽然工作起点不高,但工资的加速度却很快,从1600元到现在的近一万元的月收入,翻了e倍多。

我家曾有两套房

2007年12月,期房交工,2008年他们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家。俩人把只有60平方米的大一居隔成了一室一厅,每个角落都精心布置。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小了些,但对两个人生活来说还是比较宽敞。

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搬进新房后,不仅叶青的工作不断有质的飞跃,轶超的销售业务也越做越好,除了工资外每月能有业绩提成,渐渐家里的储蓄也逐渐多起来。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了庆祝他们的新婚,他们选择在2008年“五一”去度蜜月,进行一次环海之旅,从大连到威海,再到深圳、香港、泰国,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也满足叶青的购物瘾。

日子开始富足了,好打扮的叶青除了每天紧张的工作外,平时下班一般去逛街或是聚餐,但为了第二天能够早上班她总是早点回家。她的周末可比平时更忙,早上睡到八九点,稍作收拾就去美容院,下午有时去逛街、看电影,再和轶超去吃晚饭,有时也去京郊玩玩儿。

叶青时常感慨武汉的美好生活又回来了。当然开销也比以前多了很多,现在光是每月逛街买衣服和饰品就花1000元,以前在北京用的是玉兰油护肤,现在连洗发的也是法国施华蔻、日本水之密语等国外的品牌,更不用说天天都得用的兰蔻、SKII、碧欧泉等品牌的乳液、化妆水、遮瑕膏等等。化妆品和护肤品花费大概1000元/月,美容约800元,月,每个月在外面吃饭差不多也得花将近1000元,再加上交通和通讯费,每月个人开销达到约4000元。

而轶超每月还是很忙,除了每天在外面吃饭外,一年买的衣服不超过5000元,基本上是叶青帮他代劳买的,轶超经常开玩笑地说,尽管现在收入是多了点,但是叶青还是挺“节约”的,早上赶去上班,先打出租车去地铁口,再坐几站地铁才能按时到公司,如果全程打车去上班每天要多花将近10元。

说起家里的大事,他俩都不约而同地点头说是“相互商量再定”,但在买第二套房产这件事情上,叶青看起来似乎更有主见,为了将来父母来北京帮忙带小孩有个住的地方,决定再买个小一居。2009年2月她在网上搜到崇文区的房子和朝阳路的房子价格差不多,南二环崇文门附近1.3万元/平方米,又参考了以前买房地段、交通、容积率、开发商资质等要素,当即决定买44平方米的一套大一居(期房)。通过多方筹资和两人储蓄,交了28万元的首付款。

最具投资魄力的事是叶青将第一套房产出售。到了2009年年底,他们的第一套房子已经从原来的40万元升值到了100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诱惑了叶青;当她听到2009年底“减免二手房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可能到期的消息后,觉得以后交易成本会提高,于是毅然将“安家立业”的第一套小房子卖了。她也想得很周全,等崇文门期房到手再搬家,现在仍租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而房子的最后卖价是109万元,超乎叶青的想象,2010年买车的钱也有了。但也许买家也正偷着乐:将来房价能更高。

有关投资理财的对话

当问到小夫妇俩目前家里是谁“掌管家庭财政呢?”,轶超开玩笑地说,我只是执行者,有关投资的细节你还是要问我们家的叶总。于是,如下的有关投资理财的6个问题都是叶青一人回答的:

你家里买了保险吗?是什么保险?你买保险时怎么想的呢?

我买的是某保险公司的健康险(分红

型)+终身寿,给轶超买的是另外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连险+终身寿,各是10万元的保额。

我当时买保险是在2005年,初衷是那会儿自己一个人过得很逍遥,但是一个“月光族”,要是哪天翘辫子(地方方言)了,连点遗产都没有。轶超的保险是我给他买的,在北京,我看到他天天很忙,而且也不爱锻炼,饮食习惯又不正常,想着他最该买保险了,碰到合适的就买了。

打算要小孩吗?孩子的教育规划想过要花多少钱吗?有没有什么计划?

因为我们两个都不是北京户口,将来生下孩子,以后的上学问题可能会比较复杂,现在看来也只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在北京多付点钱上学;第二个是放到老家让老人先照顾着,但是这样对小孩子的成长应该不好。

我打算从怀孕开始再增加一份基金定投和将来给孩子购买少儿返还型健康险,我听说这种险种会在孩子18岁-25岁的时候陆续返还,可以作为教育金补充。

你投资了股票和基金,你平时忙的过来么?

我们一直用钱比较紧张,并且过去工作也很忙,特别是我来北京在周末念书时,除了月供、平时生活必需开销外,家里几乎每月没有结余了。

在我换了工作和轶超每月有了业绩提成后我们才稍微有了点钱,看着周围的朋友都做股票,我们也只拿出了几万元去投资,赚的多时好像翻了一倍多,但是后来也赔了一些,都是下班时候多学学投资吧,现在我们主要投资于基金。

我听说,你这么早就准备了自己的养老金,不太像80后的一代人?

我去规划养老,主要是因为总看到社保存折子上的钱太少了,现在不多存点,将来怎么也不够花,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有强制储蓄。

我在今年做了一个每个月1000元的沪深300指数定投,而且现在准备购买年金保险,预计每年1万元左右,持续20年,预计可以领取30多万元,以后可能会再追加投资养老险,但要根据收入情况才能做决定。

你把精心设计的60平方米的房子卖掉,却住进44平方米的更小的房间。你家人还是没法来照顾小孩?

(很自信地微笑)没关系,我们现在有了100万元了,一小部分先拿去投资股票。大部分主要是买债券基金。

这种操作是为了“打时间差”,最终目的还是买房,等房价稍微跌下来了,这部分投资兑现了再作为首付去购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那时再考虑是否卖掉44平米的房子,我想将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买房。卖房,再买房……也许年轻人的生活就是在这种折腾中进行,生活从蜗居开始。如今他们也更忙了,周末叶青去学驾照,轶超去读在职研究生,在叶青和轶超看来,将来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笔者也对叶青和轶超的蜗居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房子就是有爱的家,是无所谓大小的。

理财师建议:稳健投资是关键

叶青主管了家里的财务计划,他们希望投资还是以稳健风格为主,从理财规划的角度,要先看看家庭的目前支出情况和家庭的理财规划。

叶青家庭每年还有8万元的结余,但是家庭储蓄比率,即每年家庭盈余,收入:80,000/285,000=0.28。

从储蓄比率可以看出,在满足当年的各项日常生活支出外,还可以将28%的收入用于增加储蓄或投资。一般来说家庭储蓄的合理比率是20%-60%,可叶青家庭的收入很高,但高消费使得储蓄比率很低,考虑到将来还有孩子的教育金、未来退休双方的养老规划,建议保持节俭持家的生活习惯。

再看看叶青家庭的保险,目前打算要购买养老险,笔者建议家庭先考虑增加健康险保障后再考虑养老险。目前两人各是10万元的保额,相对两人超过20万元的年收入来说有点低,再考虑到将来要承担养孩子、供房子的经济压力,建议增加定期寿险至少10万元保额,附加重大疾病险10万元保额。

很多人关心保险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保险精算相关规定,保险精算的收益率不高于2.5%,如果再摊除保险公司的各种费用和风险保障费等,年回报率会更低。如果考虑保险具有强制储蓄的特点,笔者建议叶青购买养老险,但要求更高投资回报收益,就用同样的钱去做投资,假设做基金定投年回报率为6%,每月支出1000元,在20年后会有46.2万元,而30年后有100.45万元;如果加大投资,每月投资2000元,年回报率为6%,那么20年后,也会有92.4万元,而30年后有200.9万元,这样的复利回报率该是比较可喜的。

叶青这个年轻的家庭这么早就开始考虑用基金定投来准备养老金,这是非常明智的。结合叶青家庭的日常年支出,每月能少消费1000元,就为将来的生活保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殊不知,如果按照目前的必要生活开销来预计未来退休后的养老金,随着通货膨胀侵蚀家庭资产,光是目前叶青和轶超日常消费8.4万元/年,在30年后,如果按照3%,年通胀率计算,需要20.39万元/年。而要再加上两人的生活、娱乐等其他费用共11.4万元,将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27.67万元才能满足他们一年的生活必需资金。

合理地估算。30年后将来的生活水准是现在开销的75%。那么在30年后退休时,叶青和轶超日常消费还是需要15.29万元/年(20.39万元×0.75=15.29万元)。如上面的计算,若要投资2000/月,200.9万元将至少可以维持13年的退休生活,若要达到叶青想要在30年后达到500万元的退休金,按照年回报率6%,至少每年要投资6.33万元,约折合每月投资5250元;按照年回报率8%,至少每年要投资4.42万元,约折合每月投资3680元。

至于有关养老规划的年回报率,可以在设定投资组合时,在年轻时选择稳健的投资方式,如投资于股票型基金权重大点,至少占总资金的50%,而到了约45岁后,可以选择稍微保守点的投资方式,如在债券类资产上投资权重大些。

正如养老金一样,孩子的教育金也是刚性需求,针对这笔数额越来越高的消费,叶青的家庭也可以按照养老金的投资思路构建孩子的教育金规划,至于孩子的保险,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先考虑孩子的健康医疗险就可以了。

对于未来叶青预测将来房子会跌价,这点笔者无从做判断,但就以目前的房价来看,在北京南五环的房价以1.5万元,平方米来计算,如果要考虑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格局最好是三室一厅,至少需要100平方米,房屋总价是150万元,如果按照30%首付,加上一般装修费约8万元,一次性需要53万元。

房贷是105万元,依据商业贷款年利率5.94%计算。如果是30年分期付款,等额本息每月房贷为6254元,20年分期为7486元;若能使用公积金贷款更优惠,按年利率3.87%,算(暂不考虑房贷优惠),如果是30年分期付款,每月房贷为4834.49元;如果是20年分期付款,每月房贷为6291.1元。

按照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根据购房者资信、教育水平等分不同级别,一般能贷款

分为80万元、92万元、104万元三档。

对叶青家庭需要考虑的是,在叶青买大房子时,家庭的开销金额都会增加,主要是孩子的抚养费和四位老人的赡养费都会增加,建议叶青提前考虑现金流的变化,为家庭实现财务自由奠定坚实基础。

房子是有爱的家

叶青和轶超虽蜗居北京的一角,但是京城中到处留有他们的美食足迹,从两广路一新东安一永安里一五道口的美食街,到川、疆、鄂、湘、赣省等驻京办地方美味,有时也会去威斯汀大酒店西餐厅、金钱豹等享用极品美食,节假日也会从南四环的南门涮肉,到西单附近辟才胡同里的烤生蚝,再到北京郊县的各种农家野味;有时他们都很忙,一次相约去KTV玩儿,令周围朋友都很惊讶的是他们相互的第一句问候语竟是“久违,久违”。原来轶超连着两个月出差,有时晚上回来叶青在睡觉,早上叶青上班了他又在睡觉,见面的时间完全错开,而晚上叶青回家了,轶超又接到通知出差了,轶超因此也时常记得拜托叶青的朋友,“我不在家时来我家玩玩儿,陪陪叶青,免得她无聊”,那份温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009年轶超不像以往有那么多的出差,但是事业却落入困惑的阶段,2009年4月以来,公司效益不好,急需创造业绩,他自我激励地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着“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有目标的人睡不醒”。于是开始更努力地工作,可是到了7月公司准备裁员,随之轶超也无心工作,开始天天在书桌前打网络游戏,叶青提醒“小心丧志”,劝轶超去读书,照叶青的说法,他考研完全是“从善如流”。轶超在旁边打趣地笑着说,“跟着你读书,这是近朱者赤”。于是游戏战场又换成了他的读书桌。在下半年轶超逐渐确立了独立创业的想法,他在小黑板上又写下了“奋进”两个繁体字,轶超说今后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平时创业+周末读在职研究生。

叶青和轶超,都是飘落在这个城市的叶子,他们不愿在故乡做温室里的花,因为他们的心中都藏着一些小小的愿望:热爱自由,去展现生命的精彩。他俩偶尔也会在生活的跷跷板上一高一低地徘徊,犹豫是回老家与父母团聚。还是在北京追求更精彩生活。工作上他们都在奋进,那么生活所赋予他们的就是“幸福”。

在拍照的那天,叶青家里的音乐总是一首首地播放,她说最喜欢许茹芸的《我爱你》的专辑中《幸福的相遇》那首歌。叶青曾入选《瑞丽》杂志的榜样OL活动,她的“我所相信的幸福”投稿入围全国前十名,她的生活正如歌词说的:

看着窗外一幕一幕飞过热闹的景象……

让我每分每秒为你散发幸福的能量

载你到期待你爱的地方……

我的微笑愿是温暖你的力量……

一个点头交换爱的愿望

喜欢一天一天伴着你喜欢一圈一圈绕着你

在这个美丽城市里回忆着美丽的相遇

默默倾听你无声的小秘密……

但是轶超更喜欢老鹰乐队的那种强劲、有节奏感的旋律。他们说,两人总是在不同类型的音乐氛围中转换,在周末两人也常常为了要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而争闹,这种打闹对他俩来说是家常便饭,连家里的水烟袋也成了打闹的工具,因为没有人真正用来抽烟,但是每次都是轶超主动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