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跷跷板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拼摆七巧板并观察七巧板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并设计七巧板的制作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发更多的思考。
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内七巧板的设计与制作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相互尊重、理解他人,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七巧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七巧板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制作七巧板。
教学策略:
恰当地运用实践——发现——交流——探秘——质疑——验证——制作——再验证——反思 ,使课堂真正成为开放、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体验中形成正确认识,设计不同的制作方案,碰撞出更多问题及深层思索,这样后面做出来的七巧板才方法多样,并经得起验证,块块规范。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拼图,了解中国传统智力游戏
师:同学们,大家玩过七巧板吗?看老师都拼出了什么?(电脑展示各种图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拼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玩“七巧板”。
师:我们拼图时,边拼边想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同桌两人可一起创意拼一幅,拼好就请安静举手等老师看。
(生合作拼图。)
师:你知道为什么叫做七巧板吗?是哪7块呢?
(生交流7块名称,教师贴图。)
二、寻找七块间的秘密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能用其中几小块拼出这里有的一块吗?而且要形状、大小都相同。
师:还有更多的秘密吗?你还能发现几条秘密?请大家在小纸板上试一试吧!
(生实践多种拼法。)
师:现在同学们公布发现的秘密,请大家仔细听。
(生汇报秘密,实物展示不重复,教师板书。)
师小结。
师:这里哪个图形用得最多?(小三角形。)
三、利用七块间的秘密,设计制作七巧板
师:我们能用发现的秘密自己做一套完整的七巧板吗?从哪块开始做比较容易呢?
师:首先要做两个一样的图形。我们的材料包中有几个这样的图形可以利用?怎样分工合作呢?
(生每两人为一组做7块中的两块或3块。)
师:请各组商量确定:1.从哪块开始做。2.留下你们小组需要的一种图形所有的块,其余的装袋(如:用小三角可都留下)。3.合理利用需要的几块,商量你们小组这七块板的制作顺序、方法、分工。一会来介绍你们组的分工和方法。
师:汇报顺序:想从哪块开始做,共有几块可利用,分几小组,每组用几块,要做出哪几块?
师: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了,各小组需要多长时间能完成?看哪组能大家齐动手,团结默契配合完成7块的制作。
(生尝试实践,展示,未完成的说说做了几块。)
师生:共同检验是否是7块,检验7块间的大小关系。
师生:共同分析做得快的一组或慢的一组因素。交流还没做完的问题在哪。
四、完善七巧板,体验它的神奇,布置下节拼图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制作的七巧板颜色上有什么缺陷?要变色有什么办法?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玩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玩让大家有了今天的制作创新,玩也让我们充分体验了中国传统智力游戏的神奇文化内涵。七巧板的制作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可以不断地尝试和发现,下节课你们想和我接着玩吗?我们就用自制的七巧板玩拼图游戏吧。
评析:
1. 视角独特,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
刘颖老师完全打破常规,没有按照习惯性思维,而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以独特的教学视角,开门见山引导学生交流、交往,起点不落俗套。她从探秘七块板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建立板与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课堂如行云流水。刘老师在40分教学中达到拼摆技巧的梯度提升,成功完成由原来设计照样拼摆到照影拼再到创意拼。有梯度引导学生从一块板切割作为切入点,从其中的任何一块来做出所有的7块,从大的分解到小的集成,视角独特,为学生自制七巧板做了很好铺垫。
关键词:跷跷板原则日常教学教案反思 阅读
“跷跷板原则”是我在一节语法课的讲授过程中突发奇想,用以指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语法当中的前后结构对等问题的。比如英语中一些连词as well as, rather than在连接前后内容时,会出现前后单词的词性,词形以及时态的对等一致。有了“跷跷板原则”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语法原则,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也就相对容易一些。
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立足于生活实践勤动脑筋,就会自创出很多个教学新名词、新理念。在讲授颜色词时,教师可以一方面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预设内容中的相关颜色词,另一方面对这些颜色词进行适当拓展,给学生讲讲每一个颜色词背后所代表的特殊含义;在讲时间状语从句和地点状语从句同时在句中出现时的先后位置关系时,我借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一句“天时不如地利”,非常巧妙地让学生记住了地点状语从句一般先于时间状语从句出现;在讲主语从句当中it 用来充当形式主语,我则将it喻指为“傀儡”,其只充当门面,真正掌权的核心人物是后面的句子。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常规教学中顺利出色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语言语用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如火如荼得开展进行之下,英语教师更应把握时代脉搏,依托于改革创新,借助于教材内容,赋予英语课堂教学活力与智慧。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融入课堂、爱上课堂。
当然,并不是任何一个教学新名词、新理念的出现都是课堂上的神来之笔,这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期的教学积累做铺垫。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都要做到最大限度“备学生”,包括每一个课堂提问,都要设身处地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不能脱离教学主体而天马行空般设置问题。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案设计详尽
很多青年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很难理解学校反复强调教案形式的统一化,觉得整齐划一式的教案形式会阻碍个性化教学进程的长足发展,最终使课堂教学落入俗套。而大量事实证明:真正坚持走所谓模式化教案设计的老师不但没有停止课改的步伐,而且在大量的基本功练习和理论指导下开辟出了一条旨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思维之路;相比之下,那些曾经忽视教案标准设计的老师尽管在各自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提起全局性整体教学问题也就相形见绌了。这不是说我们的青年教师没有教学想法,而是说明我们缺乏一定的教学基础。这些基础源于哪里?其实就源于我们平时的教案设计理论积累。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不厌其烦,态度端正,力求在教案设计中体现详尽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具体的备课思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课堂设计中上下环节的连接词,以便指导自己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结合适当的语境启发引导,进而再向学生抛出相关话题。
2.勤写教学反思
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课堂情境往往被真实的课堂活动所打乱,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智慧来解决那些突发的课堂问题。这其中必然会出现成功或失败的课堂案例。细心的老师会在课下第一时间内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进行反思,肯定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课堂问题处理得当的地方,找到并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长时间写教学反思,结合实际教学扬长避短,教师会积累相当丰富的教学第一手资料,达到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双赢。
3.阅读开阔眼界
外语教学条件下,英语教师的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保障,而这种保障的源泉就是阅读。青年教师不仅可以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获取教学方面的有用信息,也可以让自己开阔眼界。因为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达到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作为一线教学当中新课标目标执行者的教师就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让阅读丰富自己。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像“跷跷板原则”这样的教学新名词是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产物,它深深扎根于常规教学。如果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建构“实干多思”的教育教学模式,就必将推动新一轮教改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关键词:“创意结构搭建”;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意结构搭建”项目在n堂中的教学实践
我在国外创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学的现实情况,特别是借鉴专家教师的创意教学课堂实践,对我国创意教学的前提条件、影响因素、特征、技能做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创意教学的前提条件有创意教学环境、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创意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自我知识结构、课程的结构、课堂互动、师生对话、课堂突发因素。带着这些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我概括了创意教学的特征,即创意教学强调教学中的协作和突发性质,提倡探究式、对话式教学,以即兴为核心等。在研究过程中,我着重论证了即兴作为一种技能在创意教学中的作用,这引发了我对创意教学技能的进一步思考,在文献的基础上及国内优秀教学的分析中,发现了创意教学的技能:即兴、大量的流畅脚本、制定创意的教学设计、课堂即兴表演、教学洞察力、即兴对话教学、运用学生的回答发展或演绎接下来的教学、启发式引导、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例如,我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简单机械》时,学生学习完杠杆原理以后,学生提出生活中的“跷跷板”是利用了杠杆原理。我当即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一个创意跷跷板,即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原有资料构建“创意结构”。
二、“创意结构搭建”与创客理念结合
近年来,我国的创意教育迅猛发展,大大提振了教育者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端创新人才的信心和勇气,对课程改革、教育系统的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有较大的影响。创意理念具有整合性、研创性、协同性等核心特征,既是一种思维倾向也是一种技能,强调创新、创造,勇于探究鼓励冒险尝试,批判性反思和倡导问题意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客理念,首先要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降低学生实现创意的难度。我把“创意搭结构建”材料引进课堂以后,因为有了简单的材料为基础,制作作品门槛降低。学生的创造热情空前高涨,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创作中,不是对材料的简单拼凑,而是融入了自己的设计、创意。创客的理念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三、“创意结构搭建”与创客理念印证
任何事情都是不断的积累才会有所发展,量的积累才会成就质的飞跃,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学习,并在课程摸索中不断的浸润,才能成就创新和创造力的提升,只有不断地摸索,才能让创意理念更加深入影响创意结构搭建。
四、创意结构搭建如何提高协作能力
1.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集体归属感
若想让班级有一种家的温暖和集体归属感,就要让学生找到情感的归宿,在团结协作中培养共同的情感,成为班级竞赛中不竭的动力。当学生在实现创意搭建的时候,发现只有通过小组协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协作来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认为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在归属感的指引下积极带动学生主动探索,并在协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自然的多了集体责任感,多了奉献精神。
2.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制订共同的奋斗目标
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剪断了孩子们想要飞翔的翅膀,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但在小组或团队协作中,身为组员的学生就可以发挥大家的想法,或是几个学生的想法组合成一个合适的创意,在极大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又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优势,让创意最大化,让学生各尽其能为集体争光。例如,在“我的机动小游戏”一课中,孩子们的作品中包含了所有组员的创意元素。综合孩子们的创意特点,制订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学生创意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3.潜入学生心灵,对每个学生都给予期待
在学校中,有一部分孩子都有挖掘和发挥自己潜能的愿望,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或正面的看法,才能让各种潜能或快或慢、或迟或早地被激发,让学生的潜能不断被发掘出来,让学生多年学习生涯中被压抑的想法释放出来,从而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期待方向,产生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并提高自我控制调节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都有质的飞跃,让学生的心理慢慢地自我调节,增强求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孙晓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3.
[2]马燕群.国际化背景下提升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4.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立足学生;起始能力;认知规律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当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更为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达。但是,要做好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用条件等,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物理知识,才能学到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而言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学生的主体入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来谈谈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理解。
一、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合理设计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经验和反思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同化和顺应的平衡过程,即有机体不断与周围环境协调,将环境因素整合进有机体中,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新知识、新经验与旧的知识、经验不断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的认知结构。故而建构主义重视学习者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该仔细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什么?经验基础是什么?在这一课之前学生的已有程度怎样?例如在讲授“汽化和液化”一课时,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对生活中蒸发、沸腾等现象的已知程度,了解学生有没有对晒衣服、烧开水等生活常见现象进行过观察,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背诵课本上的蒸发、沸腾的定义。在“杠杆”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用拔钉子这样一个情境来引入教学,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情境比较合理,大多数学生能够思考并选择恰当的工具,但是现在有很多学生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甚至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哪些。学生的已有知识比较薄弱,起点较低,这样就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笔者在教学中重新设计了引入实验,自己利用一把米尺和两个玩具搭设了一个跷跷板,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况,对支点、动力、阻力以及力臂的判断非常顺利,也就更为容易掌握“杠杆五要素”。同样,在给学生设计例题来画杠杆五要素时也要循序渐进,从学生常见的杠杆入手逐步推入。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要根据学生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找准教学的起点。
二、立足初中学生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认知的发展,知觉有了较大的变化,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更加发展,逻辑性增强,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是观察力显著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在观察中体会细节,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也有所提高。物理课程内容是由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概括、抽象、提炼而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学生在现有的学习环境中往往会忽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所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课堂实验的展示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并将学生体验编排进教学设计当中。笔者也翻看过美国初中物理教材,第一课就是体会科学实验的过程,其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
我国的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要重视探究式教学,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或进行小实验等,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进行探究活动。例如在进行“流体压强和流体流速关系”的教学中,设有一个小实验“用漏斗吹乒乓球”,学生都跃跃欲试,先推举膀大腰圆的同学上场,发现根本吹不出去,又换肺活量大的同学,同样也吹不出去,于是学生很好奇,很疑惑,课堂十分活跃,这时再将原理教授下去,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然后再设计一个活动――如何用吸管将烧杯中的水提升出来,不能用吸的方法。这时学生就纷纷用刚学过的原理――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来进行设计了。不能用吸那就用吹的方法,从而增加烧杯上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使水喷出。再跟学生们讲生活中对其的具体应用,如喷雾器等。一堂课下来,课堂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很到位,甚至超出预期,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再如,在进行“速度”一课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运动会百米赛跑视频,给学生一个视觉体验来引入比较运动快慢的教学;也可以通过击鼓传花的小游戏来加强学生的切身体验,这样学生能很直观地比较出各组同学传花的快慢,然后其引入课题,并引导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明白“速度”的含义。
只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立足于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有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科自信,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就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一、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走向独立的阶段,兴趣爱好进一步扩大,且随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逐渐提升,但各年级还是存在差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对高中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尽相同,因而有必要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这将有助于更好的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工作。从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处于抽象思维过度阶段,因而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模式,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经验性仍然占主导地位;从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其抽象思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特别是其自觉性和独立性在提升,理性思维不断得到提高;从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已经能够将抽象思维与理性思维进行有效的结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重视并因势利导。
二、基于认知规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从总体上来看,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规律,特别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而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认知规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科学性,这主要是由于高中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很多高中学生对高中化学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水平,甚至一些学生对高中化学存在一定的畏难,而从高中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工作,能够使高中化学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使高中化学教学的更具有科学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从学生的角度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更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另一方面,基于认知规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强化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性,从总体上来看,高中化学教学当前很多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这必然会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将高中学生认知规律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积极探索符合高中学生需要的模式,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规律,这就能够使教学更具有创新性。
三、基于认知规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要想使高中化学教学更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创新,而更为重要的则是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积极探索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创新。这就需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进行创新,重点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1.在教学设计理念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基于高中学生认知规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理念方面进行创新,只有理念上创新,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一定要将高中学生认知规律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高中学生,对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设计。比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这样能够使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创新教学设计理念,更重要的则是要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2.在教学设计内容创新方面取得突破。要想更好的开展基于认知规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还必须重视教学设计内容的创新,在这方面一定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学生知识规律出发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比如在对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层层递进,追根溯源,从概念的外围逐步接近概念的核心,解构概念的实质。比如我们可以用“跷跷板游戏”来解释“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等系列概念,这样讲解更形象也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总之,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设计内容的创新,这一点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更要对教学设计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着由浅入深的模式,使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只有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