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课内识字方式新颖多样,充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一)善用识字游戏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喜欢展现自己,乐于参与游戏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识字游戏,如开火车,猜字谜,背顺口溜,变缺为整(让学生把一个不完整的字补充完整),生字魔术(给一个指定的字加一笔,变成不同的几个字)等。例学习“日”这个生字后,让学生玩生字魔术,给“日”加一笔看看能组成哪些生字,先让同桌之间交流再汇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学生汇报“日”加一笔变成了“目、田、甲、申、由、电”等多个字,用一字带认多字,可谓事半功倍。类似这样有趣的识字游戏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利用识字游戏,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认字,从而达到识字教学“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二)随文识字,一举两得
通过预习和识字游戏,学生对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那么,如果再领着学生在朗读课文中随课文识字则既是新授,又是复现,而且是生动地复现——每个生字都成了有意义的符号。因此,形式多样的朗读必不可少,自由读加强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听课文录音精确生字的读音;开火车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比赛读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这一切不同形式的朗读,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会识字,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认识生字,熟悉生字,记忆生字。
(三)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识字趣味性
在多媒体设备较为普及的今天,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一些较难的生字放大、缩小几倍呈现在学生面前,或把这些难字易错的部分改变成另一种颜色展现在学生眼前,或把这些难字加粗加斜后让学生观察,或把这些难字改变成另外的字体出示给学生辨认,总之是让学生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加深他们对这些难字的印象。
(四)化抽象为形象,简化记字过程
汉字作为抽象符号,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既不喜欢,效果还差。改变一种思路,让汉字化抽象为形象,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喜欢直观形象有趣的学习内容的心理特点。如教“川”字时就可以用简笔画识字法,两道河堤夹着一条河,演变成汉字就成了“川”字;又如教“泪”时,可以用形象识字,“目”是眼睛,从眼睛里流出的水就是“泪”。这样直观形象有趣的识字教学,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快地记住这些汉字,而且终生难忘。
(五)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在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汉语拼音,笔画名称,笔顺,还掌握了一些汉字记忆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加熟字……这时教师就应逐渐淡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应逐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思考,主动记忆生字。因为学生只有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才能切实提高记忆效果和识字效率。同时,因为识字的主动权在学生手里,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因“字”制宜,学习新字时,易学的少用些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汉字身上以提高识字效率。
二、课外识字活动范围广,参与程度高,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提高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在校园中创设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自制字卡。利用学生爱做手工的兴趣爱好,请学生自制字卡,即把自认为较难记住的生字写在卡片上,卡片正面写生字,卡片反面写生词,卡片的颜色形状造型不限,但上面的字一定要醒目。学生在动手制作字卡的过程中,巩固记忆了生字。在课余时间学生互相交流欣赏自制的字卡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加强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可谓一举两得。
2.记忆同班同学的姓名,让认字活动无处不在。每天轮流一名学生协助学习委员发作业本,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别人。同时,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
(二)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识字。比如,让学生认读家中物品的商标;每天学生读一个小故事,不认识的字家长及时予以帮助,让识字和阅读合二为一……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地记忆汉字,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积极扩展课外资源,提高识字效率
1.不拘于语文教材,博览群书。《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为达到这个阅读量,同时增加识字量,博览群书势在必行。如读背古诗识字。学生每周读背一首古诗。每读会一首古诗,都能认识三五个生字。在简单了解诗的意思之后,无意中又学到了几个生字。时间长了,这可是不小的识字量。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但能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而且能多多识字,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2.平时运用中做到识好字、写好字、用好字。在平时生活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做到多认字、写好字、用好字。如读书汇报活动中,比一比谁认的字最多,谁文章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作文训练中,看谁写的句子最多,看谁写的作文汉字出错率最低;学生出手抄报时,鼓励学生将绘画和识字写字以及读写实践有机结合。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识字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书本渗透到社会生活,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效率,为学生的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作业心理,做到恰到好处地布置作业,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对于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题型设计要新颖
小学生喜新、惜新,对新东西特别喜爱。一种新格式,一道新题型,甚至连新的作业本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在做作业时,如果能把这种喜新、惜新心理保持下来,就会使他们对作业特别感兴趣,并专心致志地完成。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题型、格式等方面要注意不断翻新,让学生每次作业都有一种新鲜感。
做同样题目,如果把题目换一种说法,情形就会不一样。比如:我在教学中把汉字归类变成“给部首找朋友”、把复述课文变为 “故事会”、把组词换成“一字开花”、把修改语句改为“我有病,你来治”或“请你来为我治病”或“今天你来当医生”等。虽然作业内容与以前一样,学生却会愉快地接受这样的题目。另外,将题目形式变一下,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组词,一般都是括号式,我有时会把它改为表格式,让学生作业时有新的感受。事实证明,题型换一下,学生不烦燥。
二、作业内容要有趣
喜趣是小学生的又一天性。因此,教师要尽量设计趣味性较浓的作业给学生练习。如:每天来一个“好故事讲给大家听”、定期搞语文游艺活动,既可以使词语得到积累和运用,也可以通过超常的变式学习,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我还经常将本校或本班级的人和事编成题目给学生练习,或把题目中的班级姓名换成大家都很熟悉的本校学生或班级,甚至是本班同学、老师,使学生对作业有亲切感,甚至给他们的一个惊喜,他们觉得作业有趣,不是一种负担,从而轻松愉快地去完成作业。
三、作业份量要适中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易兴奋、易疲乏、坚持性差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适中,内容力求少而精;多出有代表性的题目,减少同类型的题式反复出现;因人而民,不可“一刀切”,更不能搞所谓的“题海战术”,或罚学生重做多遍的机械性作业。布置作业时,我一改常规机械性作业为弹性作业。比如写字,学生问我写几遍,我回答:“我也不知道你该写几遍。”第二天检查作业,内容是听写词语,听写无误且美观大方者算是完成作业,我常常鼓掌表示赞许,以后学生就都知道词语应该抄几遍了,而且知道该怎样写字了。
四、时间安排要科学
小学生好动、贪玩,大都有抢时间完成作业以腾出更多时间去玩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估计学生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科学安排学生的作业练习。关键练习和重要习题要尽量安排在课内进行,如作文课上,教师指导后应当立即安排学生在课内完成,这样学生就不易分心,一气呵成,不但能提高作文质量,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课外作业要以辅的练习及阅读课外读物和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布置课外作业不仅要考虑到作业量、作业难度及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还要有计划地安排时间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比如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
五、批改评价多鼓励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识字教学;识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92-01
在小学汉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这便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正确的教育教学策略,让课堂更加富有活力,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关注生活,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生活中认字、识字,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1.创设情境,使学生提高识字兴趣
从几年的教学实践得知,许多小学生对识字不感兴趣,这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小学生识字技能的培养,这是因为识字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素质,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新大纲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识字学习。"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以提高识字技能。
1.1故事启趣: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儿童在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入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如教"日"这一字时,我给学生讲述"后弈射日"的故事,圆圆的恰似太阳的形象,中间一横好似是后弈射的箭。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个字。
1.2气氛生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气氛的关键。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教师可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严加批评和指责,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1.3情景导趣:"创设情景"从教学角度来讲有两个目的:一是使教学任务具体化,二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要达到的目的有(1)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2)使学生产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识和情感体验,以产生求知欲望;(3)使之产生疑问,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自感乐趣。
1.4表演引趣: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识字训练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边说边识字的载体。如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鱼、乌龟等等,让孩子们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及滑稽的表演中感觉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既丰富了口语知识,又从中学到识字的技能。
1.5比赛激趣:开展练一练、说一说、动一动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如语文课前三分钟可安排3-5人进行识字比赛,内容包括练字、讲故事、诵读等方面,让学生在边学边读、边练边写中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技能。比赛为孩子们搭建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不仅锻炼了识字能力,而且增强了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2.正确选择识字方法
汉字是我国的第二语言,学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很多汉字,以生活为课堂的开放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轻松之路、有效之路。家庭生活是识字的温床,校园生活是识字的乐园,社会生活是识字的天地。
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初步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识字方法,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识字方法。
2.1注音识字,注音识字是以学好汉语拼音为前提的一种识字方法,教师在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培养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借助音节来识字。
2.2集中识字,教师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把汉字进行归类,如把同音字归类、形声字归类等。让学生进行分类学习,例如在学习"方"这个基本字时,可把该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防、访、仿、纺"进行集中学习,又如学习"guan"这个音节时我们把同音字归类学会"管、关、官、观"等一串字。集中识字符合儿童的识记能力。
2.3分散识字,它是把汉字放到语言环境中进行识记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用这种方法识字便于学生区别多义字、多义词。如"骄傲"一词在"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民的骄傲"两个不同的句子中,其意不同。学生掌握了分散识字的方法,对汉字的识记就容易多了。这种方法既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字理识字,对于难以理解的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识字。如"坐"字的识记,可以这样教,两个人在土上,又如"休"人靠着木头。对于这类汉字的教学,进行针对性分析把握结构的内在联系,就能使学生见形察义,易懂易记,增强识字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出字音,理解字义,辨清字形,增加识字效率。
2.5生活中识字,如果能将我们学生的眼睛擦亮,那么生活就是我们识字的大课堂。学生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去识字。比如引导学生从商品包装和商标上识字,引导学生从街道两旁的招牌上识字等等,学生的课外识字量会迅速加大。
3.指导实践,使学生学会汉字应用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阅读是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重大的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读写能力
读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和兴趣基础上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般都产生于课堂学习,来自于与读写实践。王冰在《语文学习》中,说明了学生课外阅读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语文课上产生阅读兴趣―自觉的阅读书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课外阅读―发展思维―提高读写能力。为培养学生形成“好读书”的风气,可采用如下做法:首先,以听诱读。即教师用课前或课余时间,讲名著、佳作的精彩片段,诱发学生“一读为快”的欲望。第二,以说带读。即要求学生读完后,能完整、有条理、生动地复述,以促进阅读理解和体会。第三,以读导读。即以个人读、集体读、轮流读等诵读方式,让学生在和谐有趣的环境中强化读书意识。第四,以读促写。即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举办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促进阅读深化。第五,以编引读。即组织学生办好黑板报和手抄报,在编报过程中促膝阅读。
二、引导课外阅读的内容,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
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不同的阅读目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方法。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指导学生明确自己在一个时期内阅读的目的或者读一本书的目的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功用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应多采用精读法。为此须熟练掌握默读、朗读、背诵以及圈点批注、摘要、摘录式笔记等阅读技巧;发展性阅读,则须在精读的基础上,学会查读、浏览、参读等阅读方法,学会跳读、掠读、编索引等基本阅读方法外,还特别需要掌握快速阅读、质疑与评、辨伪与考证、鉴别与欣赏、制作和利用卡片等阅读技巧。课外阅读是学生个人的活动,但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有计划的组织答疑辅导,能及时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巩固和发展阅读兴趣,纠正阅读中的不良倾向,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在指导中,教师必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存疑,日后再答,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
四、拓展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圈相结合”的原则,即课文为一圈,引申、延伸为一圈(如与课文相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相关文章),课外阅读为一圈。三圈呈同心圆,紧密结合,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一主题展开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例如在学习说明文《向沙漠进军》之后,我及时推荐一些有关土地沙化,荒漠化,沙尘暴之类的文章作为课外延伸阅读。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课后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对所读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索性、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类活动,不一定要产生一个正确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就应得到肯定和赞赏,以帮助形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
引言:对于小学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具有实用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对以后的学生发展历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现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状况,可以看出,读写教学的状况是不尽如人意的。其中的问题是多个方面的,例如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严重脱节,平时学习语文的时间不够,造成语文的素养和知识水平都不高,在写作文时内容比较空洞,没有东西可写。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读写能力严重欠缺的具体表现。所以,要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读写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1、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意义
要保证我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延续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小学教育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小学教育已经俨然成为了教育的基础,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九年的义务教育,不论是对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物质文明建设,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这其中的小学教育,更是义务教育的开端和基础,是为以后的教育过程埋下伏笔。小学语文教育同时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是一门基础学科。如果能够将小学语文学好,对于学生以后其他科目的知识获取,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公民,都是意义非凡的。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汉字的能力,应该重点培养。通过这几个方面能力的加强,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能够感受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巨大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建议
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认识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的重要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语文读写教学的力度,改善现在学生读写能力比较差的情况。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阅读基础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课堂情况的不同,灵活的转变教学模式,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加强阅读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一到两个比较好的问题。开始教学时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得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对于要求学生阅读的文章或者其他内容,应该保证“短小精悍”,在短时间内学生就能够阅读完毕,然后针对文章内容,交换自己的意见和学习方法。教师要充分的给学生讲解文章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内容,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也应该让他们抓住文章的内涵。
语文阅读中不仅要重视课内阅读,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学生们的阅读机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图书馆,为学生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进行阅读;对于学生们的双休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双休日变为“阅读日”,利用闲暇时间阅读课外作品。还可以定期的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设立图书角,将一些书籍按照“文学”、“名著”、“科普”等等类型进行拜访,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也可以抽空进行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作品的讲解,并抽出一部分时间和学生进行阅读心得的交流,互相交换读书笔记,共享得到的知识和阅读感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全面性”的培养。可以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阅读的学习,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成果。可以开展诸如“手抄报大赛”、“征文比赛”等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和巨大作用,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读写教学的效果。
要加强小学高年级读写教学,写作也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兴趣是重要的基础。保证了学生们的“多看”和“多写”,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他们在写作中的创作能力,学生们感受到了写作带给他们的乐趣,就能够提高写作的兴趣和水平,也能够有效的促进读写教学的开展。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命题方式,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的不同进行灵活的改变,革新传统的教学思路,拓展学生的事业和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写出好的作品。
结束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中,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所以,加强读写教学的过程是没有捷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事倍功半”的情况,积极性会降低。但是教师应该明白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从各个方面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读写教学,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黄雪松.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07,(10S):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