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江花月夜古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吟诵;再现;赏析体悟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15-03
一、教材背景
本课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学生在此之前已接触了较多的诗歌鉴赏,对诗歌鉴赏的认知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如何让学生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展开联想,进入诗歌意境,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单元“赏析示例”,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具体而言就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开篇即景生情,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画卷,再从江月美景中引发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继而由江月的守望引出离人之情,抒写了生命短促和青春感伤的情思。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一是朗读吟诵,师生配乐朗读,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二是再现意境,通过视频画面,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春江月夜的美景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形象的画面(视频《唐之韵》)中和美妙的音乐里(古筝《春江花月夜》)感受那幽美的意境;三是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把握情感,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初唐诗人张若虚一生虽仅留下两首诗,但却因此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今天就让我们和着悠扬的旋律,精美的画面走进《春江花月夜》,来体会它令无数人为之倾倒的艺术魅力……
2.朗读吟诵。教师朗读给同学们做出示范,背景音乐为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教师朗读时,要求同学们一边听,一边仔细体会诗歌所表现的那种意境。
3.理清层次结构。①教师提问: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此诗应分成几部分?②学生答(教师板书)。③教师小结:全诗分为三层(PPT),一是绘江月之景“月之色”、二是阐人生之理“月之问”、三是抒相思之情“月之情”(出示PPT)。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作为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在时间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
4.自主赏析诗歌。①欣赏诗的景物之美,教师问:现在请同学朗读第一部分,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本段写景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出示《唐之韵》视频第一部分(诵读——品味月色之美)。学生答:意象有春江、潮水、海、明月、波、江流、芳甸、花林、霰、流霜、汀上白沙等。诗人开篇点题,有春、江、月、夜,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潮涨、江海相连、月潮共生、波澜壮阔的画卷。教师小结: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紧扣题目写作,突出写了“月之色”。景物的特点是:壮阔、空灵、朦胧;景物虽多,但以月光统摄,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逐一展开。意境——幽美恬静(板书)。②领悟诗的哲理美,教师出示《唐之韵》PPT视频第二部分。讨论——体悟哲理之美(小组讨论)。教师问:看了这段视频,谈谈你的感受,美在何处?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回答要求:朗读你喜欢的那句诗,然后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例如,一名学生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教师小结:由月之“照”人,借月阐理,兼有抒情,突出写了“月之思”。仔细品味这一层的哲理,应包含三层意思: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睹月思情,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出示PPT):劳生易逝、江月永存。在这点上,诗人为传统的闺情诗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从这点出发,诗人思绪转换,转入传统的游思离愁与青春的感慨。哲思:邈远空阔感情:哀而不伤。这一层里抒情,还有向下文集中写相思的过渡作用。下文是怎样集中抒写相思之情的呢?③领悟诗的情感美,教师出示《唐之韵》PPT第三部分。析——品析情感之美。教师问:“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此处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一名学生答:“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很特别,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师生互动:朗读你喜欢本层次的那句诗,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表现手法一: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月就是抒情,包含着诗人对月长圆而人难圆的感叹,交织着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的离别之情。表现手法二:虚实相生。相思之情是一组虚实对应,写游子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是实写;写妻子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是虚写。表现手法三:烘托映衬。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这首诗固然带着些伤感和凄凉,但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境界是相当开阔的。④教师小结:(PPT)《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单纯的景物诗、哲理诗和爱情诗。诗人在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中,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全诗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5.再次欣赏学生诵读这首诗。教师:此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旋律优美,不愧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李泽厚曾说:“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PPT)下面有请四位学生上台为我们吟诵,大家共同体会《春江花月夜》那美好而幽远的意境,来结束我们今天的鉴赏学习。
6.拓展练习。查阅有关“月”的名篇名段,并背诵这首诗。
五、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校语文 创新教学模式 有效性
当前深化高效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一直没停过,但是结合我的高校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如今的高校语文教学现状依旧不令人满意,现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学生思想上对语文学科的不重视,大学期间,语文学科虽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并非是学生的专业课程,很多学生都将其主要的精力投放到自己的专业课的学习之中,对于语文学科不是很重视;其次,不少语文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语文教学的方法方式无法做到创新有效,不少教师始终是在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施开展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模式比较滞后;再次,高校课程改革有些跟不上应有的节奏,不少高校虽然将教学改革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是真正实践、落实的机会比较少,不少教师都没有将改革提上日程。综合这些现状,我认为当前高校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结合现状,我认为创新高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组织和实施:
一、营建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当前高校的语文教学现状来说,我认为全面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比较低,不少学生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甚至有的学生直言不讳的提出“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豪言”,这些都甚至一度让我觉得汗颜。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还在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全面投入教学,对于语文学科真正产生兴趣,这是创新教学的首要元素。比如在语文课堂一开始,我会利用一些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我的课堂教学的氛围中,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整个氛围之中。
二、实施语文教学的合作课堂
创新课堂一定是包括合作课堂的,只有合作交流的开启,才能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自主性,构建有效的多元的高校语文教学课堂。结合当前高校语文教学实践的实施,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是在长期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我们经常说当下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在于我们拥有读书的良好条件和环境,读书也甚至成为当前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精神活动,但是同时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得社会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在追逐着高额的经济利润,而忘记了读书的重要性,不少学生由于受到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也变得日渐浮躁甚至沉迷。所以我认为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其魅力,可以通过实施语文教学的合作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合作交流开展,构建更为有效的有益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合作型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引导学生全面激活和提升教学能动性,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小组学生一起开展交流和互动,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实现对课堂学习的领悟。
三、呈现语文教学的创新魅力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这门学科教学有着其自身的魅力。笔者认为高校语文教学课堂要呈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就在于要将人文性呈现出来,要积极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构建一种宽松、愉悦的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语文学科的魅力,主要呈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所传递的一些人文思想、人文情怀等。比如我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积极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春江花月夜的一些美景,同时再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歌曲,学生们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再品读《春江花月夜》这首经典的古诗词的时候,也就不会心生对古文的晦涩之感,而是内心充满了欢喜。进而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品读春江花月夜的古诗词的时候,我引导他们通过反复吟诵,读出诗歌中的内蕴,形成自己对古典诗词的审美内蕴和深度理解。
总而言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高校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有职责,也有能力可以朝着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在开展课程改革的路途中,不断为创新教学的开展注入鲜活的动力。与此同时,笔者深深体会到,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要更多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为创新教学的开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呈现更卓越的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双排键电子琴 中国作品 演奏标记
双排键电子琴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我国的新、老一辈的双排键电子琴专家,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对双排键电子琴这一领域不断地探究、开发、革新,为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的教学、普及、推广立下了汗马之劳,才让今天的双排键电子琴能够蓬勃发展。为了使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发展,人们渐渐开始将这一外来乐器用不同的方式与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演奏特点相结合,或是演奏中国民歌,或是创作中国民族元素的作品。于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为了适应当今双排键电子琴这一领域发展的需要,中国吟飞公司于2004年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双排键电子琴“吟飞RS500”,并于2007年开始投入市场,并随之相继推出了“吟飞RS400”。吟飞双排键电子琴结合了我国多民族特点,专门设置了中国民乐和打击乐的音色组,益于中国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的演绎。
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时,如中国传统乐器中弹拨乐器的轮指、扫、摇、刮奏等,吹奏乐器的双吐、单吐、叠音、打音等效果,仅仅靠双排键电子琴的音色去模仿,得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若是配合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技巧的模仿,就会更接近,更形象。每一种乐器都拥有自身的独特演奏技法,当我们在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在需要创编新的演奏技法时,传统的记谱符号已经不够用了,这就必然会产生新的记谱形式。现今许多的双排键电子琴中国作品,也根据其演奏技法的需要,就出现了新的演奏符号,这些新的演奏符号,这些都是作者们或按照自己的习惯方式,或参考借鉴其他乐器的记谱符号,可谓是百花齐放。这些新兴的演奏符号如是能够形成规范,便使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各领域之间的交流就存在一定的通用性。
目前,双排键电子琴的中国作品越来越丰富,如:王梅贞主编、朱磊执行主编的《全国双排键电子琴考级作品集:乐曲(第2套)》、杨镇、曾立毅编著的《双排键电子琴中国作品集(一)》、曾立毅编著的《双排键电子琴中国作品集(一)》、广西艺术学院音乐作品集《流淌的旋律》等等,这些作品主要以改编为主,也有少量创作的独奏作品。无论是原创作品还是改编作品,我们应参考中国传统乐器有的演奏技法,创新、统一中国民族乐器特殊的演奏记谱符号,只有明确的记谱,才能让作者、演奏者更好的去诠释和演绎作品。
一、“轮指”演奏标记的借鉴
轮指,是键盘乐器中弹奏技巧的一种,是同音重复的弹奏方法,它既可以用单手弹奏,也可以双手交替进行轮奏。单手弹奏时通常可以二个、三个、四个手指进行轮奏,指法为:“二一指”、“三二一指”、“四三二一指”。作品风格不同,轮指弹奏的表现力也不同,一种是缓慢的旋律弹奏,另一种是快速的反复弹奏,也有由慢速渐渐加快的弹奏。如《春江花月夜》就是由慢速开始渐快。
这首双排键电子琴独奏曲《春江花月夜》是由民族合奏乐器《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来,这一段“江鼓钟楼”描绘了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第一乐句用“KOTO+BANJO”即古筝和班卓琴的音色叠加,弹奏的速度由慢而快,前面以三个音为一组,用三二一的轮指,之后是四个手指的轮指。其中“*”号为书中注明:“自由的重复演奏”。
双排键电子琴乐曲《东风破》是改编华语流行乐坛周杰伦《叶惠美》专辑里的一首歌曲,其中主题部分用琵琶的音色,下图为轮奏片段,图中一个小圆圈,即“ O ”书中注明为“轮指”演奏。见下谱例1:
双排键电子琴中国作品中的轮指演奏,多是用来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琵琶的“轮指”、“滚奏”,古筝的“摇”,扬琴的“轮竹”的演奏效果。但是“ o ”符号就容易与二胡、小提琴、等拉弦乐器以及古筝、琵琶、等弹拨乐器记谱中广泛使用的“泛音”符号相同,同时铜管乐器的开放音也用“ o ”来表示。那么当我们在把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编的时候,看见原谱上的“ o ”符号,实为泛音,却容易误会是轮指的奏法,那实际演奏出来的效果,就不符合原曲的要求了。
纵观古筝、琵琶的演奏技法虽有很多,但轮指在演奏标记中都用“*”来标记;而“ o ”易于混淆。所以,如果双排键电子琴记谱中的自由轮指用“*”来代替想必更为恰当。
二、“刮奏”标记的统一
刮奏,在《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中的解释: “glissando ( 不正规的意大利语, 源自法语glisser――滑动) 滑奏。( 在钢琴、竖琴、木琴、颤音琴等乐器上) 用一个手中在一系列相邻的音上向下或向上刮动。”①在《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中的解释: “glissando 滑奏。用手指甲或手指尖在键盘乐器的琴键上或竖琴的一系列弦上作迅速滑动而出现一串音阶音的奏法, 俗称刮奏。”②双排键电子琴里的“刮奏”这一演奏技法,常用于表现竖琴、古筝、琵琶、吉他等弹拨乐器的演奏,有时也用于音效的模仿,如海浪声、风铃声等等。从目前收集的双排键电子琴中国作品中对刮奏的演奏标记,出现了以下两种:刮奏分别用了直线标记,即“\”和波浪线“~~~”。
(一) 用直线表示。双排键电子琴改编的中国乐曲《春江花月夜》片段中,用斜线标记,即“\”向下的快速刮奏和两个音之间的刮奏(谱例2),《闹元宵》片段中向下后又随即向上的刮奏“\/\/”(谱例3)。这些不同形式的刮奏,都用直线来表示。
双排键电子琴考级作品集乐曲《春江花月夜》片段(谱例2)
双排键电子琴考级作品集乐曲《闹元宵》片段(谱例3)
(二) 用波浪线表示。双排键电子琴考级作品集乐曲《赶歌圩》的刮奏均有用波浪线演奏标记。
双排键电子琴考级作品集乐曲《赶歌圩》片段
以上两种形式的刮奏,实际演奏技法都是一样的,但是记谱符号却不统一。
对比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的乐句片段,刮奏用“K”来表示。
除此外,直线“/”在键盘记谱中,用斜线相连的的两个音,表示隶属于同一声部。更有两音中间的直线“MM”表示震音,直线表示对音型的重复。因此,直线“/”刮奏的演奏标记混淆,会给学者造成读谱混乱的问题。
综上,在钢琴谱中,对刮奏的演奏标记多为第二种的表示,即用波浪线来表示。同为键盘乐器的双排键电子琴的一些演奏符号的记谱都与钢琴的记谱符号一样,那么,出现两种不同记谱形式的刮奏演奏符号,也就应该统一了。因此,笔者认为,双排键电子琴记谱中的“刮奏”演奏符号,统一用波浪线来表示更为规范。
三、关于散板符号的运用
散板,指一种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的自由节拍,散板也是戏曲唱腔的一种板式。“是一种慢打(拉)慢唱的唱腔,宜于表现悲痛的感情,有时也表现一般的叙述。”③在长期音乐实践中,我们音乐工作者在记谱中普遍采用“散”字在乐谱的左上角作为节拍相对自由的演奏标记,即“サ”,一般用在乐曲的引子部分或者第一乐段的散板。如陈铭志的《乌苏里船歌》、王建中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等,引子部分都用了“サ”的标记。广西艺术学院张弓教授创作的双排键电子琴独奏曲《京岛渔歌》也采用了散板的符号。
这首独奏作品的的引子不仅用了“サ”标记,也用了虚线的小节线,使引子有句逗的划分。 当然,在五线谱和简谱传入中国后,也伴随有音乐表情术语ad libitum(缩写ad lib.)、a piacere(随兴处理)或中文“速度自由”的标记,并没有哪个标记对或错,只是哪个更形象更生动的表现作品。
如双排键电子琴独奏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引子部分,演奏速度标记为“Tempo Free”(节奏自由),也能标明此处可以弹奏得相对自由,但如果改用“サ”来表示引子部分的节奏,演奏者就不会局限在四三拍、四四拍变换的节奏里,更能提高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
四、模仿 “打音”的记谱
打音,是唢呐、竹笛、笙等中国传统吹奏乐器中常用的演奏技法,记谱符号为“丁”。吹奏时,“某一旋律主音的同时将旋律主音之外的一些音同时按下并立即抬起。由于在主音吹响的同时又有其它音加入进来,因此,用打音技法吹出的旋律音一般都具有一种厚度感,如果将旋律音之外的手指进行速度较快的一按即抬时,原有的那种厚度感就成为了一个具有力度的重音头。”④双排键电子琴因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制,音高固定,所以不能百分之百地模仿出中国传统乐器细微的音高变化。“吟飞RS500”虽有类似单排键电子琴的变音滑轮,短促的滑动变音滑轮可以模仿打音,但只能右手弹奏音符左手去滑动定音滑轮具有一定局限性,没办法同时弹奏丰富的和弦。
因此有的键盘乐谱也用前倚音来模仿“打音”的演奏,例如单排键电子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第46和50小节中用小二度的倚音来记谱。但用倚音来模仿打音的效果与实际演奏打音效果是有所区别。打音更注重的是两个相同音之间的连接,“打”音只是一个小小的过渡音,用倚音的记谱方式来演奏打音的效果,不够准确。由此,笔者设想,当我们创作或者编配“移植”中国传统音乐,需要运用“打音”效果时,如果乐谱上同“丁”来标记更清晰明了。
五、规范中国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记谱的意义
乐谱记录着作曲家的思想和灵魂,谱面符号、演奏技法标记等是直接给演奏者的重要提示。或是不够明确、或是不够规范,会影响学习者的读谱速度,甚至背谱;学习者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其演奏的技法特点,不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从而就不能很好地展示双排键电子琴的优势所在。而一份详细的、规范的乐谱,不仅能让学生一目了然,还避免了由于记谱不规范所导致的识谱混乱、对演奏技法模糊不清等问题,为学习者或演奏者节省了大量的读谱时间,明确形象的标记,也方便了背谱记忆。
双排键电子琴相对于所有键盘乐器来说,是个年轻的后辈,一切都在摸索。随着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市场的扩大,我国许多老一辈的音乐教育家改编、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双排键电子琴作品,为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目前,在乐谱方面,很多方面都不够完善,致使双排键电子琴作品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规范中国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的记谱标记,能把中国传统音乐弘扬到世界各地,使民族性与世界性碰撞,可以擦出耀眼的火花。音乐无国界,五线谱就是世界的音乐语言。规范了双排键电子琴的记谱,能让外国的演奏者通过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奏记谱符号,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这也为外国人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上,提供了规范、良好的理论基础,使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技法符号也逐渐成为世界的语言。
六、结语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师童昕在编著的《现代记谱法教程》里,对乐器非常规演奏法的记谱原则这样提到:“对于任何乐器的非常规演奏,作曲者都应尽力而为地在该乐器上事先试验,与演奏者共同探讨。音乐创作与乐器演奏技巧的丰富拓展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每一种乐器都拥有自身的独特演奏技法,当我们在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在需要创编新的演奏技法时,传统的记谱符号已经不够用了,这就必然会产生新的记谱形式。双排键电子琴在记谱上,若结合中国传统乐器的传统记谱法,一些原有的双排键演奏技法的记谱,有可能会表示的不准确,或者不能表示。诚然,将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技法的符号融合到双排键电子琴作品的记谱里,这是双排键电子琴记谱上一个新的突破。如果能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记谱符号借鉴、规范、统一到双排键电子琴的记谱上,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的领域中出现。
注释:
①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第四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454页。
②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编写组:《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 第二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第112页。
③《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第333页。
④张跃进:《论笙的“打音”技法在音乐表现中的多变性》,《中国音乐》,2006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谢英军.谈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提示标记及演奏方法[J].艺术教育,2005,(01).
[2]梁广程,潘永璋.乐器法手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3]牛津简明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关键词: 古筝 演奏 技巧 关键
一、古筝演奏的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运动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缩原理、演奏姿式与演奏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肩部。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3前臂。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4手腕。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1)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即收缩)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发生困难,影响弹奏。
(2)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手腕过于平板。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手指。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二、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是学会古筝音乐欣赏的关键
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仅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音响组合,这就需要欣赏者调动丰富的听觉联想,首先获得一定的音乐形象,进而进入音乐营造的意境,最终得以深刻理解作品的深邃内涵。欣赏者首先应当对音乐的形式美有很高的感悟力,继而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作曲家、演奏家和乐曲的背景,最后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形式美的感悟力几乎是天赋的不同,意境和内涵的把握虽然难,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一般可得以实现。举例来说,《春江花月夜》与《汉宫秋月》同为咏月名曲,前者描绘的是静谧温馨的春花江月,抒发对美好自然的无限眷恋;后者描摹的是凄清冰冷的怅然秋月,寄托着旧时宫女无限的凄凉、苦闷与惆怅。
三、运用传统筝曲同一曲体结构的不同演奏艺术,展现古筝艺术魅力
脱胎于各地民间音乐的传统筝曲,多数具有六十八板的结构特点。目前,多称其为“八板体”结构。它们在结构上虽然相同,但由于板式、速度、旋律,特别是演奏技法等方面的不同应用,造成了筝曲风格上的差异,使它们带有浓郁的地方性色彩。如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是一部套曲,从结构形式上看,它包括的四首曲子都是标准的八板体。其中《琴韵》徐缓庄重,音调多用级进,所用的“按滑”指法与古琴的吟、揉、滑指接近,较好地模拟出古琴的声韵。河南筝曲《高山流水》属河南曲子板头曲,是在“八板”型旋律骨干音的基础上加若干历音形成的。乐曲首尾的平稳开阔,与中部的奔放、激荡形成对比,尤其是左手连续上下行拂、划技巧的运用与“高山”、“流水”的标题含义十分贴近。力度较强的大指在连贯的发音中带有强劲的音头,左右手揉弦间奏技法,充分利用了筝弦震动的余音而获得特殊的效果,表现出性格刚劲、豪放、泼辣的风格,使得河南筝曲的韵味更加浓郁,风格更加鲜明。各地传统筝曲在同一曲体的不同处理,显示了各地域筝曲演奏技巧运用的特点及风格差异,也成为古筝演奏艺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总之,古筝作为华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音韵兼备,弦数众多,音色、音域、音量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和传统演奏技法的丰富,给这种乐器带来旺盛的生命力,使其立于独奏、重奏兼备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古典名曲;民族音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平沙落雁”。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便可体味一二。如此画韵诗情,唯美情操,不能不让人惊叹叫好。不想如今竟有如此机会,得以言表对十大古典名曲之拙见,才疏学浅,还望大方之家多多包容。
伯牙抚琴,唯子期能体味个中滋味:山之壮阔,水之幽深,神韵逶迤,雾色熙熙。
――《高山流水》
古琴曲《高山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优秀作品, 尤其是《流水》一曲更是传统琴曲中的精品,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潺潺流水,万声争流,波涛汹涌的百般情态,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情景。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模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 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 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 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
春江明月初升,江流潋滟宛转,一叶扁舟,一星渔火,随水漂浮,携斜月潜入海雾迷茫。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美。
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几分凄清,几分安然。
――《梅花三弄》
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共为十段,每段附有小标题,原为晋东时期桓伊所奏笛曲,之后改编为琴曲,琴曲中泛合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之洗涤,梅花洁白暗香,傲雪凌霜,梅花尚不畏寒霜、迎风斗雪,做人更是万万不能丢弃的高尚情操。
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血洒乌江,失此豪杰,痛何如哉。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作为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完美表现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一首武曲,决然不同于传统的琵琶曲中的文曲,它的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再现项羽霸王之风,将帅之范
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深宫之内,高墙之中,寂寞如此,情何以堪。
――《汉宫秋月》
一首崇明派琵琶曲,数次再创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得以塑造。《汉宫秋月》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的版本。起承转合,眼前是古代宫女百无聊赖,思家思乡的画面,哀怨悲愁的情绪和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已然缠绕在我们的心头。如今,坐拥自由之身,身外愁绪不过是微波,又有何值得抱怨?
高贵明艳,儒雅飘逸,幽静超脱,冬去春来,万物欣欣。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全曲有独占鳌头、风摆荷花、一轮明月、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东皋鹤鸣七个乐段,起、承、转、合分分不少,这样的变奏朴实、轻盈、欢快、清新、流畅,描绘一派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这样的华章给人以美的享受与爱的涤荡,不可不谓得以陶冶情操。
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渔樵问答》
乐曲之巧妙在于渔樵对话,升调为问,降调为答。飘逸潇洒,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跃然于心。不觉之中,心中便生出对隐逸的向往,对追名逐利之鄙弃。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这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尽在一问一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这种境界令人叹服。
嵇康刑前从容索琴,只为一曲广陵散,自稽康辞世,聂政刺王之侠肝义胆从此而绝,若能听闻一曲,略感侠义之风,可谓幸甚。
――《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著名古曲。它经过1700多年流传到今,在古琴音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历史文献中,关于《广陵散》的记载很多,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琴曲。全曲共四十五段, 运用了滑音、泛音、散音和拨刺多种演奏手法,整体曲调优美而又刚烈, 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广陵散》正是因为具有悲怨凄惨的曲调, 壮阔豪迈的气势, 激昂慷慨的旋律, 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能激起文人的同情愤慨与强烈的正义感, 使它深受历代追求自由具有正义感的文人喜爱
风静沙平,云程万里,浩瀚天地间,落雁孤鸣,绕洲三匝,最可怜孤客过往,声不堪听。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悠扬流畅,雁鸣时隐时现,盘旋顾盼,万山之间,声已寂然,尚有孤雁引吭哀鸣。孤客不堪听,最可怜山高月冷。落寞却又广博,乃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可谓开阔视野清净脑海之妙曲。
欣赏古典音乐已久,每每听闻,忍不住感慨古人才思之广博,宫、商、角、徵、羽,短短五音,竟能千万般变化,描绘人世间百态,抒发心胸间万种感慨。以十大古典音乐为代表,民族音乐给我们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古人传下的一字一句为我们探索祖上的生活提供了依据。史诗般的民族音乐更是为我们揭开了历史恢弘的画卷。
民族音乐无疑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梅花的高洁,落雁的游逸,不畏强权,不逐名利,民族音乐激发我们的爱国志趣,奋斗精神,是民族气质之精魂。相信体现了中华民族意志的民族音乐不会被时间碾压,而将随着岁月的沉淀愈益芬芳。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与交汇会赋予民族音乐新的活力,真正的精髓不会被淡忘。
【参考文献】
[1]贺希德.中国古今名曲欣赏(器乐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易存国.大音希声――中华古琴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