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张籍的秋思

张籍的秋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张籍的秋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张籍的秋思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的投资力度减弱,投资效益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仅仅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原来的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以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目前,我国消费总量仅占到我国GDP45%左右,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占到国内GDP80%左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2011年间,我国三大需求对经济的贡献度,投资始终占第一位,消费需求始终占第二位。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44.8%。从表2可以看出,2008年~2011年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与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之比却不断扩大,城乡之间消费的不平衡性越来越突出。从居民的消费结构上来看,衣、食等基本消费品的支出,依然占据居民消费支出的较高比例。居民的居住类支出和交通、文化娱乐类支出,占据了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40%左右,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出不断升级态势。

从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情况来看,2008年~2011年,恩格尔系数的平均值与衣、食消费类支出占支出总额比例,有较高的相近度。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基本消费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例维持在40%。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

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强的引导性。2004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显著影响着居民消费总量。由此可见,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鼓励和抑制某类消费的政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需求。2.居民的收入水平。表5通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除以13亿人口,可计算得出人均居民消费支出。相关模型计算表明,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居民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就会有0.68个单位的消费支出。此外,根据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呈现不断扩大态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消费支出总额。3.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实际利率变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会增加或减少消费。当实际利率提高或降低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和降低,这种收入效应,会增加或降低当前消费。据统计,2008年~2011年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3%,累计增加8.5%。消费品价格水平较高,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意愿。4.消费者的预期及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从表6的统计数字看出,2012年6月份以来,消费者信息指数不断下降,消费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这都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5.人口数量、人口构成、消费者偏好等要素。人口的迅速增长、就业人数的增加都会推动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地区、文化等各个结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各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对消费产品的选择也会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据统计,截至到2011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人口数量为1.85亿,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趋于降低。此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消费者偏好,当消费者习惯消费某一类产品时,这类产品的消费数量就会大幅度增加,如对化妆品、时装、娱乐性商品的消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会依据自己偏好的不同,选择属于自己的商品消费。

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张籍的秋思范文第2篇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是一首怀乡之作,与他其余的富有浪漫气息的边塞诗风格迥异。此诗不假雕琢,语言平淡朴实但又透露出丰富韵味,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细细品味此诗,发现它与中唐诗人张籍的同是怀乡之诗《秋思》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就题目、思想内容、结构安排、语言这几方面谈谈两者的异同。

看到《逢入京使》这个题目,很难让人想到这首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反而由于岑参的生平、遭遇而认为这是一首抒发自己的抱负,希望建功立业的诗。等看了正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才明白诗人在思念家乡,可是这好像和题目没什么关系,而接下去引出“入京使”,点名题目,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是要人京使者来“传语报平安”。《秋思》与《逢入京使》不同,从“秋思”两字,不难知道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就点了题,向读者展示了诗人作诗的背景:秋天木叶枯黄,百花凋零,秋风带有肃杀之气,一种凄凉萧索的景象使人产生凄寂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勾起客居他乡的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两首诗在内容上都从描写眼前的实景来引出思乡之情:岑参“故园东望”引出“双袖龙钟”,张籍是“见秋风”而“欲作家书”:两位诗人都想用写家书的方式让别人捎信来传达感情:岑参碰到入京使是在西去边疆的途中,时间仓促,没有纸笔,只能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倾注在匆忙说出的“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句极普通的话里,使它包含了丰富的感情,“平安”二字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意蕴无穷,给家人带去安慰的同时也使诗人怀乡思亲之心得到慰藉。和岑参相比,张籍虽有纸笔,写了信而不是口头传达,但“作家书”时思绪万千,欲说还休,恐怕把所要表达的给疏漏了,而等到“行人”走时,又匆忙开封检查,可见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含蓄曲折地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两首诗都描写了实际生活中人人可以遇到的极平常的事:远离家乡思念家乡亲人。两个诗人都通过具体情节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不加任何修饰把自己的经历写进诗里。所不同的是,《逢入京使》中隐隐地表达了国事与家事难以两全的矛盾心理:想念故土亲人,但为了建功立业不得不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因而仅报“平安”,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气概。而张籍的诗所表达的感情比较单纯,仅是一个宦游者对家人的思念。

《逢入京使》以路逢入京使者为中心组织诗的层次结构,但诗中只有“君”字提及入京使,重点不在“逢”时,而在“逢”前“逢”后,入京使作为过渡,承前启后,这独具匠心的安排让读者体会到诗人感情变化的复杂:诗人“故园东望”,“双袖龙钟”,是悲切;遇到入京使,能捎家书,是惊喜;马上相逢匆匆,无纸笔,是遗憾;只能捎口信来报平安,是无奈。感情一波三折,构成全诗波澜起伏。形象地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在这一点上,《秋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从特定的环境“洛阳城里见秋风”写起。是感伤;思念家人,铺开纸笔,是激动;思绪澎湃,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是矛盾;复恐说不尽思念之情,是慌乱;临发又开封,是担心。全诗层层推进,复杂微妙的心思尽现。虽没用一个“思”字,却通过一连串心理和细节描写,把自己对家人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增强了思乡效果。

张籍的秋思范文第3篇

亲爱的妻子:

家里一切都好吗?儿子应该长得很高了吧!想当初,我出来时,儿子还在襁褓中“哇哇”地哭呢!可是时间过得飞快,一晃眼几年过去了……

父母亲好吗?岳父岳母好吗?……

……

家里有什么需要,你捎信过来,我都帮你寄过来。

辛苦你了,我亲爱的妻子!

苦念你的丈夫:张籍

某年某月某日

写完信,张籍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好。他披上大衣,向驿馆走去。

张籍在驿馆门口左顾右盼,终于等到了信使。张籍犹豫地将家书交给信使,说:“这可是我的家书,一定要谨慎些,不能有一个万一!”“好嘞!放心吧!”“唉,再让我看一看吧,省得有什么漏掉了的。”“好。”

张籍终于看好了,信使将信放进皮袋。“啪——啪——”皮鞭抽在马儿身上,马叫了声,飞快地跑了。张籍望着马儿跑的方向,久久不肯离去。

张籍回到住处,写下了流芳百世的诗——《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的秋思范文第4篇

《秋思》的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下面是我对张籍《秋思》的故事改编:

秋天,已悄悄来临。

洛阳城的秋天,使我感到凄清。树上的黄叶儿,打着转儿,不一会儿,就静静地躺在了地上。秋雨绵绵,任凭那凉飕飕的雨丝儿拂在我的脸上。此时,身在异乡,人为异客,而我的心却是思乡之心。

“家里还好吗?经济会不会短缺?父母妻儿安康吗?也许他们在怪我不孝吧?……”心中,或许是想家吧,我不停地自问。

窗外的黄叶如蝶,又似一张张信纸,引起了我给家中写信的念头。于是,我备好纸笔。可是,要写了,却觉得心中的话语太多太多。这一夜,我一夜未眠……

第二天,屋旁正好路过一个老乡。我急忙开门,说了声:“大哥,麻烦一下。”“什么话,自己人,有啥事,说吧!”“我这有封信,想请你帮我捎回家去。”说着,我递上了那封信。“好的,一定送到。”老乡说完,就上了马,这就向我道别。“再见,大哥——哎,等等,能不能再让我看看,有没有落下什么话。”“行!”他解下包袱,把信递还给我。我又看了一遍,觉得差不多了,就再交给他。他问我还需什么,我也说不清还忘了什么,就摇了摇头,看着老乡把那信封小心翼翼地装进包袱。

张籍的秋思范文第5篇

改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里。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萧瑟,让人们感到刺骨又凄凉的感觉,树上那一片片枯黄的树叶,纷纷的落了下来,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有的落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里,而有的却飘到了河面上,随风飘动,如同一位漂流他乡的游子久久没有回到温暖的家,此时此刻,被诗人张籍秦眼目睹了,他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树叶落在他的身旁,那么,我是否也该回家了呢?

相关期刊更多

巢湖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