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督导的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绘本阅读的本质特点
绘本以其鲜明活泼的形式深受幼儿的欢迎,它的图像将客观的、想象的一切事物、时间、现象直接呈现出来,使幼儿知晓这些对象的指称,感知词语之间的意义。文字符号通过成人的口头语言描述转化为听觉的音义形式表述,帮助幼儿准确地理解图像所含的意义,引导幼儿既充满兴趣地直接感知世界,又能习得语感,并不断积累,更生动全面地认识世界。
1.生动形象的画面萌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绘本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吸引幼儿,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例如《长长的……》一书,对小班孩子来说“长长的……”实在是个太过抽象的概念,这本书的设计独具匠心,封面是一只长尾巴的猴子,再翻一页,长鼻子的大象,长嘴巴的蜂鸟,长脖子的长颈鹿,还有排着长队的企鹅以及天上长长的彩虹,这些把“长长的”模糊而又陌生的概念诠释得具体亲切。作者在绘画上使用跨页的设计,对所有长长的东西适度地夸张,迎合了幼儿喜好夸张的天性。“长长的”概念由个体延伸到群体,由动物延伸到自然,这种知识的多方位的拓展,虽然幼儿还暂时无法领悟,却轻松地把一种科学认识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刻在幼儿的头脑中,更将有助于幼儿今后思维能力的发展。
2.妙趣横生的语言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绘本呈现的文字既是成人解读画面的依据,也是幼儿自然认识的语言符号。就绘本图文结合的意义来说,图像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幼儿直观地认识世界,又能凭借语言认识生活。早期阅读的重点是:“让幼儿借助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形式,以实指的方式直观感性地认识世界、习得词语,同时获得语言表征的方式,理性地认识生活世界,获得智慧的启迪。
二、绘本阅读的指导原则
长期以来,幼儿阅读活动中存在着“重智力发展,轻游戏体验”的倾向,在这种指导策略下,游戏情境被简化,幼儿理解与产生语言的时间和机会被缩减,教师往往会把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与思维强加到幼儿身上,因而违背了绘本阅读的本来意图。
1.注重游戏体验为先,智力发展在后的原则
教师要按照游戏的本质特点来组织和指导幼儿阅读,让幼儿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产生体验。小班的孩子可以坐在椅子上,可以趴着,可以跪着,只要他们认为舒服的姿势即可,教师要放手让他们体验阅读的快乐,要静静地倾听与等待。
2.组织语言信息在先,绘本材料出现在后的原则
语言材料在前有助于语言信息激活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发幼儿对语言信息进行自己加工,生成促进幼儿不断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幼儿把绘本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达成通过语言材料促进幼儿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目标。绘本出现在后则能恰当发挥绘本在幼儿言语理解以及表达中所应起的辅助作用。
3.幼儿阅读在先,教师指导在后的原则
在绘本阅读中,幼儿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自主进行理解与表达上,因此教师的指导必须有利于幼儿自主进行言语理解与表达,从而引发幼儿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产生开心体验,发展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阅读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幼儿作为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要给幼儿营造自由安全的氛围,从心理上给幼儿一种安全感,让幼儿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同时,成人还要和幼儿一起融入到绘本阅读中,体会绘本所表达的意境。
三、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
1.显性的指导——教育者的角色
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对绘本阅读进行指导可以直接快速地向幼儿传递教育意义,引导幼儿正确、快速地理解语言信息。在阅读中,教师是幼儿阅读的组织者,其具体表现为: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多种途径来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以指导幼儿实现阅读的主体性;帮助幼儿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以指导幼儿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隐性的指导——伙伴的角色
隐形指导充分关注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它不是向幼儿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也不是将成人的理解直接传递给幼儿,更不是将成人的答案直接教给幼儿。在“伙伴式角色”指导中,对遇到困难的孩子,教师可以一起和孩子交流,向幼儿提供线索,以促使其在身心享受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对遇到有分歧的幼儿,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分析,促进其各种感官、言语能力及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外读物的选择类型
(一)数学课本辅助教材的阅读
通过阅读如《教材完全解读》、各种类型的练习册等这些材料,可以巩固一下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类读物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层次的迁移。
(二)数学史料的阅读
通过阅读如《中学数学史词典》、《数学简史》、《数学家的故事》等数学史和数学家传记类的数学读物,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此类型的读物还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概况以及一些概念、性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数学科普类读物的阅读
通过阅读如现代科普作家谈祥柏教授在《趣味数学丛书》中发表的《好玩的数学》;李毓佩教授所写的《有理数无理数之战》、《爱克斯探长》等数学科普读物,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科普读物把知识渗透在富有趣味和新奇的游戏之中,让学生摆脱单一枯燥的数学公式,在文学的艺术氛围和科学的理性氛围间愉悦的接受数学严谨思维的的训练。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了解了数学的发生、发展、应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数学报刊、杂志等的阅读
通过对数学杂志、绘本等的阅读,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更了解了学术前沿的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已经慢慢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可以说,我们在不间断地和这些信息打着交道,从日常的天气查询到个人的投资理财,从新房的装修到户外的旅游等等。这类读物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为他们传达着关于数学的信息,这是他们要学会感受的。
二、初中数学课外读物的指导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1.增设数学阅读专用区域
学校图书馆应坚持工作日全天开放,并配备专职管理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环境优雅,设施完善的阅览室,并在阅览室中设立专门的数学课外阅读区,提供相关图书资料供学生使用,充实他们在数学方面的信息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约时间,提供保障。
2.设立班级阅读区
学生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了让他们利用好这些时间在班级建立一片儿阅读区供学生阅读。在阅读区要放置一些数学课外读物,还要定时一些阅读数学读物的小方法。阅读区的设立,不仅保证了学生的数学阅读时间,还提高了?读效率。
(二)搭建广阔的阅读平台
每隔一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看到的一些数学故事、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一些趣味地数学题。如:让他们参与搜集数学家的故事、趣题等并整理成册,在数学活动课上每个人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最后进行交流;开展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以及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发表数学阅读的体会及感想;在同学之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更好地发挥现有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总之,搭建好课外阅读平台,可以助推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获更多有益的的知识。
(三)肯定学生的阅读行为
能够得到他人的充分肯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家长可通过精神激励,比如赞许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或是亲切的与之交流等。教师也可通过精神鼓励,把他阅读的书推荐给大家等;也可通过活动来激励,比如定期开展趣味数学故事演讲比赛,制作数学小报等,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外阅读。
一、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的兴趣首先来源于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既是对原有知识的补充和升华又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还能帮助没有经过阅读训练的幼儿构建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体系,使他们易于接受。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1.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正版幼儿读物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幼儿阅读一些优美的、充满童趣的、富于哲理的、益智启智的图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图书无论纸张还是色彩、图案、内容都非常好,适宜为幼儿选择,真正让幼儿做到“开卷有益”。
2.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阅读材料。例如:为小班的幼儿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由于小班幼儿眼球发育不够完善,所以观察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而且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有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应选择一些画面简单、主题鲜明、对话简洁的、最好书中有重复的语言和情节的读本。到了大班,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能够知道口头语言和文字的对应转换关系,观察力也更加细致,所以为他们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可以更加丰富,使阅读个性化。阅读材料的难度和篇幅会直接影响幼儿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的难度应略高于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只要“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增强幼儿阅读的信心。
3.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适宜的阅读材料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要能密切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贴近幼儿生活。
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实例为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幼儿产生阅读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新的生活经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阅读教学要和幼儿生活紧密结合,让幼儿从生活的角度去阅读、去感悟,就一定能使他们想阅读、乐阅读,把阅读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4.选择充满童趣、情感积极的阅读的材料,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我们常常给幼儿提供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有趣味的读物。因为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喜爱故事、求奇、求趣、求乐是每一个进入阅读状态的幼儿所具有的共同心理。故事性强、充满童趣的图书大都描绘的是幼儿的多彩生活。它再现了幼儿的奇特想象,从而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幼儿阅读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教师科学地指导幼儿阅读,能使幼儿更深地理解阅读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来谈谈早期阅读中的一些指导策略:
1.教师要预先解读图画书,找出教育价值
准备为孩子介绍一本新的图书时,教师首先要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对作品的文学特点、美术特点、结构特点等进行解读,充分发掘其中的教育元素。
2.营造阅读氛围,提供多种选择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组织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阅读,让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情在活动中学习,从而获得积极主动,卓有成效的学习效果。
3.改变阅读方法,满足多方位幼儿需要
一般阅读活动中,大多是幼儿跟着老师一张一张地看,然后一个一个地提问,或者教师指导幼儿一页一页地看书,然后边讲解边提问。而幼儿的回答也都大同小异,最后教师再进行程序化小结。这些死板的方法,会让孩子失去新鲜感,失去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改变阅读方法,满足多方位幼儿的需要。
(1)利用大图一次出示全部画面。(2)打乱顺序,再一次性出示图片。有几张图片不同顺序排列可以讲出几个不同情节的故事,幼儿感到新鲜、有趣,讲述的积极性就更高了。(3)出示和观看一个故事中的一张或几张画面。这种方法应用于想象空间大,富于悬念的阅读内容。这种方法的使用能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可以简单,可以深奥,它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也要求幼儿更多的动脑筋,找联系,才能说出比较合理的情节。
4.转变讲述方法,让每个幼儿都有开口表达的机会
关键词: 游戏 规则意识 价值 策略
高职教育承载着社会、家庭及个人的梦想和期望,多数新生步入大学校门前都可能怀揣着美好的憧憬,但面临众多机遇和挑战,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走完大学之路,因此高职班主任作为一线教育管理者恰好可以扮演“领路人”这一角色。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从入学教育、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五个方面诠释新时期高职班主任工作职责。
1.上好第一堂班会课,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1.1上好第一堂班会课。
新生入学后对陌生环境迫切需要找到归属感,而一个好的班集体恰恰是学生需要的。除了常规的学校环境、地理位置、专业设置介绍,建立班级通讯录、QQ群、微信群等方式外,高职班主任应当引导新生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看自己,帮助新生树立发展方向,调动新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新生步入大学的第一堂班会课要通过身边典型实例的剖析,启发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引导新生认识并适应大学在生活学习、人际沟通、时间管理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弄清楚自己在大学的主要任务,有意识地引导灌输正面的恋爱观,鼓励学生努力增强自身才能,强化特长,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经营。
1.2引入“体验式”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
进入大学后,新生在生活、情感上会产生不适应,对此班主任可采取多种教育形式,从新生思想特点和情感依属出发,采用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心理游戏及心理情景模拟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如新生入学后,班主任一方面可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会干部走近新生,通过慰问演出、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打开沟通渠道,解答新生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组织新生进行具有自主性、趣味性、反思性、情感性等特点的团体辅导活动,尽快使新生找到归属感。“体验式”入学教育形式可以将思政教育渗透到班级活动中,丰富新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提升班级的团队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2.组建认真、负责、高效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要做到知人善任,选拔和培养一支志愿服务班级,做事认真踏实,有责任心且执行力强的班干部队伍。
2.1班干部的选拔。
班干部的选拔非常关键。班干部要具备对待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遇事善于思考,能首先为班集体、为他人着想,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相关实际工作等基本素质。因此,要想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基本资料;其次,就是有目的地安排给学生一些具体工作考察其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能否做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笔者在班干部的选拔上引进竞争机制,通过上台“竞聘演说”阐述竞聘职位的工作理念,达到检验和锻炼的目的。班主任最终可以通过“民选结果”及考察情况确定班委人选。
2.2班干部的培养和任用。
班干部选好之后,班干部队伍的培养和任用非常重要。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干部正视班干之职:当班干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班干部要以为班级服务为宗旨,拥有任劳任怨、百折不挠的工作精神,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同时提出明确要求:首先,班干部要做好时间管理。班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才是最本质的工作,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将工作变为刻苦学习的催化剂。其次,班干部间要团结友爱。班干部在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帮助,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局面。再次,班干部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班委在日常行为规范中要起到良好带头作用。
班主任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干部之间的团体协作能力。班干部队伍建设以育人为本、鼓励为主,班主任对班干部的突出表现应及时进行表扬,以树立其在同学面前的威信和形象。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挫折,班主任要及时提醒班干部注意防范,做好沟通疏导,并做出一些必要的原则性指示。
3.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涵养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良好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培养班级凝聚力,增强团结意识,形成良好学风,提升班级内涵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和具有高校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模式就显得极为关键。
3.1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优化班风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的学风、学习氛围好坏直接影响班级所有学生成长。抓好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是高校育人的根本目标。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风建设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将学风建设与评奖评优挂钩,给学生以更多推动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互动,激发学生和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积极性。
3.2以丰富的班级活动为载体,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班级活动是发展学生素质的重要机制,建设班级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班主任要将班级团队意识灌输给学生,并通过班级活动一次次增强、内化成为学生的认识与行为的自我,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充分激发他们的热情,实现自我感悟与自我构建。实践证明,要营造良好氛围发挥班级文化的隐性教育力量,必须借助生动活泼的、有益于学生发展的班级实践活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可以从班徽、班歌、班级口号设计开始,将班级文化具体呈现,再通过班级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3.3班主任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高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扮演着“设计师”和“引导者”的角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班主任要依据校园文化的特点及院系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带领班集体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建立并逐步完善班级规章制度,明确树立班级奋斗目标。班主任可以主题鲜明的班会为切入点,加强思想上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班主任要以实际行动带动班级多方面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炼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会起到巨大作用。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容易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产生“自己人”效应,有利于今后班级工作开展。
4.指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做好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建立自主学习观念,顺利实现从学业生涯到职业生涯的平稳过渡。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一年级学生认识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测评、咨询和分析等手段了解自我职业意愿和潜能。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后,确立大学阶段的学业目标,并依据学校、专业、社会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将学业目标细分到每个学期,从而制订大学阶段的发展规划和每学期的成长计划。二年级,引导学生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沟通交流及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学生阶段评估学业生涯规划完成情况并适时调整,以加深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强化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三年级指导学生结合顶岗实习经验对前两年职业目标进行全面评估和认真总结,进一步明确毕业后的发展方向。
5.“全程化”就业服务,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目前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实际,积极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高职班主任作为一线教育管理者,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1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班主任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根据实际形势、自我认知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理想。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社会实践、校友论坛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克服“急功近利”、“过分强调工资待遇、专业对口”等不良就业思想。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多考虑长远发展,根据客观条件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5.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将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作为常规性活动开展,并积极构建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平台、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训练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也可鼓励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促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劳动者和成功的创业者。
高职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基本力量,在新生入学教育、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扮演着“设计师”和“引导者”的角色,班级学风、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班级所有学生成长,因此高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班级学生都能在毕业后成功完成向社会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成为新时期中国梦的铸造者,这也是每一位高职班主任美好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海涛.班主任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59-60.
[2]张伟玲.将就业指导纳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162-163.
[3]王训兵,李晓波,王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73-74.
[4]白石,景阳.“四位一体”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80-182.
[5]吴建芳.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J].新西部,2014(8):112-113.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using
the Amplatzer duct occluder: preliminary resul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anterograde 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using the Amplatzer duct occluder (ADO) device. Methods 33 patients (5 male, 28 female) underwent attempted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DA using the ADO at a median age of 18.2±14.0 years (range 0.8 to 51) and a median weight of (36.2±16.9)kg (range 6.4 to 70). The mean PDA diameter at its narrowest segment was (4.9±2.1)mm (rang 2.9 to 10). A 6F or 7F long sheath was used for delivery of the ADO. The lateral descending aortographi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immediate results 10 minu tes after the procedure. Echocardiographies were performed 1 day, 1 month,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closure to find whether there was residual shunt and recanalization. Results 32 of the 33 patients had successful device placement at the first time. One patient had successful device placement at the second time.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Angiography showed that 23 patients had complete immediate closure, 8 had a trace to small shunt 10 minutes after the procedures. Within 24 h, color doppler revealed complete closure in all patients. No residual shunt and PDA recanlization after the complete closure were found during a-follow-up of 1-12 months. Conclusion Anterograde transcatheter closure using the ADO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 PDA diameter up to 10 mm. It had a high successful rate and satisfied immediate and short term results, but the mid-and long-term follow-up were needed.
【Key words】 Ductus arteriosus, pate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采用Porstmann法、Rashkind法及弹簧栓子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国内外已有许多文献报道[1-3],但由于其适应证窄,残余分流发生率高,从而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是一种新型的PDA封堵器,1996年Masura等[4]首先采用该封堵器治疗PDA获得成功。我院自1998年8月开始引进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n bsp;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全组共33例,男5例,女28例,平均年龄18.2±14.0(0.8~51)岁,平均体重36.2±16.9(6.4~70)kg。均经临床、心电图、心脏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PDA。胸骨左缘2~3肋间均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证实属Krichenko[5]漏斗型22例,漏斗-管型11例。最窄处直径(2.9~10)mm,平均(4.9±2.1) mm。肺动脉压正常15例,轻度增高8例,中度增高6例,重度增高4例。
2.Amplatzer封堵器:美国AGA公司制造,由具有自膨胀性的单盘及连接单盘的“腰部”两部分组成,呈蘑菇状,单盘及“腰部”均系镍钛记忆合金编织成的密集网状结构,封堵器长7~8 mm,“腰部”的直径也有所不同,近单盘侧(主动脉侧)直径分为6、8、10、12、14 mm,另一端(肺动脉侧)直径分为4、6、8、10、12 mm五种型号。输送器由内芯和外鞘组成,内芯顶端有螺丝纹,末端附带一旋转柄,鞘管外径为6 F或7 F。
3.操作步骤:在局麻或基础麻醉下穿刺右股动、静脉,静脉侧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动脉侧置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以观察PDA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将6 F端孔导管自主肺动脉经PDA将其尖端送入降主动脉。经该导管送入0.035英(260 cm)替换导丝于降主动脉,撤出端孔导管,沿导丝将6 F或7 F输送鞘管送入降主动脉,撤出导丝。所测PDA最窄直径>2 mm的封堵器,将其安装于输送器内芯的顶端,透视下经输送鞘管封堵器送至降主动脉。待封堵器的单盘完全张开后,将输送鞘管及内芯一齐回撤至PDA的主动脉一侧,然后固定内芯,仅回撤输送鞘管至PDA的肺动脉一侧,使“腰部”完全卡于PDA内。核对心脏杂音有无变化,10 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若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无或仅有少量残余分流时,可操纵旋转柄将封堵器释放,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后撤出导管压迫止血。术后24 h和1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X线平片检查。
结
果
33例均获成功,其中32例一次封堵成功,一例第2次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右心导管检查。8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均降至正常,6例中度及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均降为轻度。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8例(24.2%)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余25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有残余分流者,释放Amplatzer封堵器后再造影,发现5例微量残余分流有3例完全消失,3例少量残余分流明显减少2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及左肺动脉—主肺动脉连续测压,无收缩压差。听诊双期连续杂音完全消失。24 h彩色多普勒示全部病例动脉水平分流消失。随访1个月(33例)、6个月(21)例、1年(15例)均未发现PDA完全堵塞者有再通及封堵器移位。
讨
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新的介入疗法。其主要优点为: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封堵器不合适时可回收;输送鞘管小(6 F或7 F),适于幼儿的PDA封堵,且对股静脉损伤小;适应证广,可封堵直径达10 mm的PDA,从而扩大了PDA介入治疗的范围;封堵器似支架,固定于PDA内,其蘑菇状单盘一侧封堵于PDA的主动脉,不易发生脱落或移位,且封闭完全,降低了残余分流的发生率。
Amplatzer封堵器的主要适应证为:直径3~12 mm的PDA,其体重>4 kg。应用时至少应选大于PDA最窄处直径2 mm的封堵器。本组1例二次封堵成功者其PDA最窄处直径7.3 mm,但当时仅有8/10 mm封堵器,在第一次封堵时残余分流明显。第二次封堵时稍用力将封堵器拉入PDA内,仅见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年未发现封堵器移位。
Masura等[4]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24例PDA成功23例,术后即刻7例(30.4%)封堵完全,14例(60.9%)示微量残余分流,2例(8.7%)示少量残余分流。但术后24 h彩色多普勒示全部PDA均被完全封闭,无残余分流。本组3 3例术后主动脉造影显示微~少量分流8例(24.2%),封堵完全25例(75.8%)。术后24 h彩色多普勒示全部完全封闭。术后随访1~12个月未发现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对于术后有微~少量残余分流者,我们均在释放封堵器后重复造影,发现3例微量残余分流完全消失,2例少量残余分流明显减少。因此,我们认为在释放Amplatzer封堵器前造影所示的残余分流,部分与输送导丝牵拉封堵器有关。
该方法的主要潜在并发症包括:术中或术后封堵器脱落,若使用异物钳不能取出时,需急诊外科手术;术后发生心内膜炎,封堵器上形成赘生物等;婴幼儿血管内径偏细,若选择封堵器过大及放置位置不当,可造成降主动脉或左肺动脉狭窄,因此,封堵术后应测升主动脉和降主动压力以及左肺动脉和主肺动脉压力。本组无1例造成主动脉或左肺动脉的狭窄。
参考文献
1,Porstmann W, Wierny L, Warnke H. Closure of the persistent ductus arteriosus without thoracotomy. Ger Med Mon, 1967:12:259-261.
2,Rashkind WJ, Mullins CE, Hellenbrand WE, et al. Non-surgical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Rashkind PDA occluder system. Circulation, 1987,75:583-592.
3,Moore JW, George L, Kirkpatrick SE, et al. Percutaneous xlosure of the small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using occluding spring coils. J Am Coll Cardiol, 1994,23:75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