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馆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理论 模式 办法
知识管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知识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用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创新型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将图书馆内部员工的智力资源转化为更加具有效力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类、信息与活动进行高效的结合,实现知识更大程度上的共享。图书馆是实现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的管理中,对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所进行的各项管理,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加工、存储以及应用和广播等过程中的管理;广义上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对与知识相关的多种资源以及无形资产所进行的管理,这其中涉及到了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设施、知识活动以及相关的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全过程化的管理工作。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大程度上是广义上的知识管理,包括了对工作内容进行的知识管理,也包含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对工作内容的知识管理属于科学的知识管理的范畴之内,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对组织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是在组织的知识管理范畴之内,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以及具体措施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管理具体是指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合与使用,发挥图书馆以及内部藏书的最佳效率,是达成图书馆的建馆目标和图书馆任务的具体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科学的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及内部藏书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使用,提升现代化的图书馆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功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表现在理论基础、管理对象以及管理侧重点等方面,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以工作人员、图书资料、文献信息等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除了以上内容,还包括了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也要从图书馆知识管理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入手。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按照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的依赖程度等,将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事物模式、集成模式、专家模式以及协作模式四大类创新管理模式的划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事物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的规范化,强调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通过对核心业务知识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来确保与核心业务有关的运营活动的持续稳定的开展。知识管理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强调整体上的最优,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采用业务集成方式形成图书馆管理中的运行规则以及行动标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专家模式重视从专业化的各项工作中获得核心业务的发展动力,强调图书馆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来吸引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才,鼓励专业性的知识人才广泛的开展价值增值以及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附加值的管理活动,通过图书馆所具有的知识资本的内部高效运营,来培养更加适合于落实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协作模式,要求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的考量多种知识领域,充分的调动各个方面储备的知识,来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中的各种错综负责的问题,强调管理工作开展中学习型组织模式的建立,以及共同超越理念的培养,重视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个人以及集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首先是对传统的目标管理的摒弃,虽然在图书馆管理采用的传统的目标管理中,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了总目标,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分目标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采用知识管理理念对目标管理的相关弊端进行改进或扬弃,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图书馆管理之前所采用的传统的目标管理办法,提倡管理工作开展中高效的应用和落实授权理论、激励理论以及自我控制理论等,鼓励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所有人员主动的参与到评价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等全过程中,但员工的主观性、能动性、自觉性等并没有得到最佳的体现,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贡献并不明显。
引入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以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科学的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将信息用户、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进行高效结合,针对图书馆服务群体的用户结构、群体数量以及比例、阅读倾向、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和频率等,进行广泛的调研和科学的分析;对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层次、满意程度以及发展变化等用户信息进行准确的获取和充分的利用,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用户信息的反馈渠道,以及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客观准确的进行图书馆运行服务工作的状态和效率的分析评价,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改进确立明确的方向,扩大图书馆知识服务及信息服务的范畴。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还要求,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从服务的内容上强调知识性。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在践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就服务内容的深度要注意知识内涵的扩充,广泛的开展知识的发现与知识的挖掘,使图书馆以及管理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信息得到系统化、深入化以及综合化的提升和发展,形成自身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再生知识,实现图书馆整体性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以及增值化发展;在运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服务内容广度上的扩充,管理人员要扩充相关问题以及管理知识的涵盖面,强调对图书馆现有的多种实体资源以及网上的虚拟资源、知识导航系统等的高效利用,依托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图书馆的使用者提供知识面更为广阔的知识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
三、总结
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图书馆相关工作者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管理经验以及应变对策,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效益,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馆所具有的信息价值和知识价值,这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以及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洪敏.知识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创新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 2012(01)
[2]张艾白.试论如何运用知识管理创新图书馆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3)
[3]王红.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5)
图书馆管理是指通过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人员、资金、文献资源等的规范、组织、协调、控制,使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实现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目标。通常,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是按照固有的模式和程序,运用管理者权力和组织系统进行指挥控制,以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目标。这种管理方式主要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图书馆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的“硬件”,是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常常显示其局限性。如一些管理者在运用自己的管理权力,按照一定步骤、方法,依靠组织制约、制度规范,推行某些新的管理措施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阻碍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从现代管理学理论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忽视了管理中的“软件”因素,如忽视了理顺工作人员的情绪,忽视了传统习惯与现行改革的冲突等。这实际上也就是忽视了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和图书馆文化的引导作用。
图书馆文化即是图书馆组织文化,它是指一个图书馆特有的组织氛围,图书馆文化是一个图书馆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总和,处在一个特定的氛围内,工作人员会自觉地按特定的行为规范去完成每一项工作。按特定的价值观念衡量事物,从而影响图书馆管理措施的实行及管理目标的实现。如在一个“攀比、平均主义”思想“盛行”的图书馆,管理者以工作量的多少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为标准拉开职工收入差别这项分配制度的改革势必使其大部分职工一时难以接受,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抵制,阻碍这项改革措施的执行。可见,图书馆文化是影响图书馆管理,决定图书馆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可以通过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思想而实现管理目标。如在一些团体观念很强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自觉维护图书馆的形象和利益。当单位遇到困难时,用不着动员大家就会团结一致,想办法出点子;又如“读者至上”的观念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识后,“优质服务”的目标便可实现,就是少数服务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服务态度也会大大改变。可见,图书馆文化不仅是影响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因素,而且本身就具有管理功能。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只要善于运用“图书馆文化”这一软件,可以解决许多仅靠“硬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设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并通过它的引导去实现管理目标,是图书馆管理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2.图书馆文化的管理特征
图书馆文化的管理特征是指图书馆文化体现管理功能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是建设图书馆文化,并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引导去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基础。只有了解这些特征,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这一“软件”。
2.1图书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具有亚文化的特征
2.1.1图书馆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
反映一个国家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特色和社会价值观。图书馆存在于社会大系统中,图书馆文化也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因此,它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如我国图书馆文化不仅具有“四个坚待”、“两个文明”的特征,而且还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发展,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制约。因此,管理者在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除旧纳新,使职工的观念始终符合时代的节拍,使图书馆的进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超越和落后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必定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图书馆文化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图书馆仍然是以社会公益为主的事业单位,社会效益仍是衡量图书馆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管理者不能以图书馆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而舍弃其个性。许多图书馆的改革中出现的“经营观念”“经济效益”观点去排斥“公益服务”的个性,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这是十分有害的。当然,一味以“社会公益服务”的个性去排斥有偿服务的观念也是不对的。由此可见,处理好图书馆文化的“个性”与社会文化的共性间的关系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前提。
2.1.2图书馆文化具有整体性
按照工作任务、内容的不同,图书馆往往被划分为若干个部门,这些部门由于基本功能、工作性质及工作方法、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个部门特有的“部门文化”。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个人的兴趣、受好,又自发地形成没有固定组织结构的“非正式团体”,如爱好文艺的工作人员往往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圈子等。这些非正式团体同样存在着自己特定的文化。图书馆文化则是这些“部门文化”与“非正式团体文化”的集合。部门子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在各个部门的不同体现,具有“共性”。如“读者至上”的观念在流通部门体现为“热情服务”,而在采编部门则体现为“精益求精,为读者负责”。部门子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如衡量工作成绩的价值取向不同(如咨询部门的标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好坏;采编部门则是分编的准确性等)、工作行为、方法不同等。管理者在鼓励各部门建立自己部门子文化的同时,应牢牢把握住图书馆的共同目标,避免因各部门因过分突出自己造成的部门“冲突”。在运用图书馆文化的引导作用时,应注意部门文化的差异,切忌“同标准”、“一刀切”、“齐步走”。“非正式团体文化”受图书馆文化的影响,但与图书馆文化也有明显差异。如一些“非正式团体文化”有较重的“哥们义气”观念,有自己的“权威者”。因此,管理者要积极推进、引导其转变不良习气,并重视“非正式团体”在管理工作中的参与作用。
2.2图书馆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主观上的东西,又具有客观性。
2.2.1图书馆文化是主观上的东西,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物”。图书馆文化不仅仅反映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上、行为方式上,而且它可以渗透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例如在一个有着“读者至上”观念的图书馆,“读者至上”的观念不仅仅反映在工作人员热情服务上,同时,还可以体现在图书馆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而尽可能创造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上(如为读者提供休息场所,提供开水等),并且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图书馆文化还表现在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上。如一些图书馆,职工参与管理的气氛尚未形成,事无大小由主要管理者说了算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概念”,那么表现在组织结构上,一定是“金字塔”型。而民主观念一旦“深入民心”,那一定呈现“协商决策”型。
2.2.2图书馆文化属主观上的东西,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文化可以反映到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同时,物质条件、规章制度还可以对其加以重塑。如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这必然引起图书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如时问观念、效率观念、价值观念)和衡量事物标准的转变,也将导致图书馆文化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又如图书馆通过制定奖惩制度,利用监督管理的组织方式,可以“强制”转变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内容,逐渐形成新的文化内容、思想观念和习气。图书馆文化的这一特征,表明了图书馆管理者可利用各种方式摒弃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内容,建设、培育的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文化建设与管理“硬件”建设,相辅相承,异曲同工。
2.3图书馆文化具有一定的“惯性”
图书馆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特定的组织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一个“定式”,设定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因此,图书馆文化能在较长时间里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维、观点和行为。要改变这种“定式”,会受到工作人员自觉不自觉的抵制,“紧急终止”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图书馆文化的“惯性”。要摒弃图书馆文化中的不良因素,需要“管理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3.图书馆文化的管理功能
建设图书馆文化是为发挥其管理功能,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引导,实现管理目标。具体说来,图书馆文化具有以下作用和功能。
3.1图书馆文化可以起约束和教化作用
建设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可以导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图书馆文化的约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在一个对工作认真严肃的图书馆,上班时大家严谨认真,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个别喜欢谈笑的工作人员也会感到环境的约束力,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认真投入工作。这是因为图书馆文化规定了广大工作人员所接受并用以约束自己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明确了工作人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形成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图书馆文化在起约束作用的同时,还起着教化的作用。图书馆主体工作人员,在特定的图书馆文化熏陶下,不仅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有特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人,尽管他们以前有较大差异。如一些好大声说话的人在工作中也逐渐变得“轻言细语”。图书馆文化的教化作用,使图书馆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
3.2图书馆文化具有凝聚功能
组织协调图书馆全体职工、部门方向一致,共同奋斗为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而努力,这是图书馆管理的最主要的任务,也是实现图书馆目标的最主要的因素。但是,传统的仅依靠管理权力和组织结构等方式的管理方法,是难以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图书馆文化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图书馆文化的凝聚功能首先表现为可以团结工作人员。图书馆文化作为广大职工认同的团体意识,在这种意识强烈的图书馆里,它可以首先起到一种“认同”的作用,即可以使工作人员始终联想到自己是“图书馆的人”,将自己的前途与图书馆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利益与图书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劲往一处使,馆里的事就是每一个人的事,这样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的整体。
图书馆文化凝聚功能的另一个表现是可以使大家努力工作,将图书馆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共同的价值观和群体观念,可以使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与追求,并可以使大家为实现该目标而拼搏、开拓进取。可以说,共同的理想是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催化剂,而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又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有了图书馆文化这种“凝聚源”,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如因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差异与局部利益冲突造成的相互“顶牛”,相互“拆台”,或是工作相互推诿等问题迎刃而解,图书馆文化可以使多数人更多地关心总体目标和总体利益。
3.3图书馆文化具有调适功能
调适功能是调整和适应功能,它是指图书馆文化具有为职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功能。图书馆文化首先可以进行社会心理调适,即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的心理结构,以适应社会心理环境或造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图书馆文化的这一功能,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条件下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适应社会的深刻改革。一个时刻“纳新去旧”的图书馆其工作人员能及时接受新形势下产生的社会价值观,那么,面对管理者实行的改革措施,面对图书馆与外界的差异,他们就会有较高的承受力、适应性和应变力。如果一个图书馆不转变观念,其工作人员对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滞后,那么,面对以上情况职工将是抵触、困惑和专业思想的的动摇。因此,培育和建设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图书馆文化,对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改革和稳定图书馆队伍,有积极作用。
调适功能的另一作用是人际关系调适,即调整和适应人际关系。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一个集合体,由于个人个性、爱好、习惯等的差异,产生“个性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当前有许多图书馆人际关系复杂,矛盾重重,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成为馆长们最犯难的事。一些馆长开始认识到,协调处理人际关系,仅靠自己的管理权力和组织的作用是难以奏效的,而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引导,则会事半功倍。“个性冲突”尽管多数时使人感觉到心理上的“不快、反感”,但这种“冲突”在不同的组织氛围,即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在许多有着和谐轻松气氛的图书馆,同事之间热情友好,相互理解、帮助,那么“个性冲突”则会被职工逐渐适应、忘却,工作人员较多注重大家的合作,而不总是在一些问题的差异上打圈圈,从而形成相互平等、尊重、谅解宽容、配合默契的和谐关系,使职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馆长也省去了许多麻烦。相反,在同事关系冷漠甚至紧张的环境中、则可能会因很小的问题上的差异使工作人员反目,从而影响、干扰工作,制约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要解决这一“难题”,管理者必须要利用图书馆文化的这一功能,组织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利用和谐轻松的形式,培育建设新的图书馆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结束语
美国的组织文化专家沙恩认为:“领导所做的唯一重要事情是创造和管理组织的文化”。可见,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馆文化建设在国外已引起了管理者的普遍重视,并已成为西方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方法和内容。在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充分认识图书馆文化的管理功能,了解图书馆文化的管理性质,积极培育建设“奉献、敬业、求实、创新、团结、开拓”的新的图书馆文化,并充分发挥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将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Steven Van Impe,Ronald Rousseau.Web―to―print citations and the humanities[J].Informetrics,2006(8):422~426
[2]Vaughan L.,Shaw D.Web citation data for impact assessment:A comparison of four science disciplin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nology.2005.56(10):1075~1080
[3]苏芳荔.国内外网络引文分析研究比较[J].情报资料工作,2009,(6):10-13
[4]杨思洛.国外网络引文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188):72一-82
跟随时展脚步,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
图书馆界面临的新形势。过去的图书馆对于文献信息的管理只是浅层的开发管理功能,只是对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进行最简单的收集整理,而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它面向各社会阶层、各年龄段、各职业的读者提供信息和阅读服务、交流文献、传递科学情报,是对全社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平台,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生活,对人类的精神、物质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建设作用。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读者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依靠看书翻资料,坐在电脑旁点点鼠标海量的网络信息便轻松可得,所以到图书馆的读者群正在减少。为了跟随时代的脚步,图书馆传统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场图书馆管理服务领域的革命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知道图书馆本身就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图书馆的性质、义务和职能决定了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文献信息并向社会提供使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的机构,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近年来,国内许多的图书馆都重新构建了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因特网信息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信息需求的服务能力。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进一步以适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的需求,为前来图书馆的读者提供一个检索快捷、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的信息资源获取环境。
图书馆面临的几个问题。我国图书馆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诸如经费短缺问题,这就是与图书馆当地的财政预算直接联系的问题,完全取决于地方领导对于图书馆存在意义的认识程度。由于图书馆几乎不直接体现产生巨大的效益,那么在认识上难免受到冷落。还有存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不健全,各个工作单元与工作环节之间难以协调统一管理,缺乏在宏观上对图书馆建设的整体规划,缺乏全面系统化管理经验,以及图书馆工作和管理人员中对于以人为本的服务经营观念还不成熟,不能积极主动地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和优化建议措施。健全图书馆内部制度、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建立健全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以及图书登记、借阅等管理制度,做好图书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对图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为提高人们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立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平台,使使用图书馆功能的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和检索图书馆的各类信息和单位部门情况,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技术和水平,达到继续教育同步具进的效果。
调整图书馆管理的内部结构,合理的管理机构配合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图书馆运作最大的效率化。在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建立和管理科学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更为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信息资源。
在图书馆管理中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是他们具备相应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知识和学校现代数字信息网络技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图书馆工作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具备过硬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和较强情报发掘、收集、整理意识的能力,成为技术型的专门图书馆管理人才。
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为社会做全方位的服务
图书馆是保存和提供各种文献信息的大众服务公益性机构,是传播弘扬人类文明的神圣场地,在社会知识的记录、积累和传承方面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而现如今信息化数字时代的社会要求图书馆管理工作发挥图书馆海量文献信息的优势,为我们快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服务提供最完美的信息支撑。
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为教育科研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我们知道,图书馆最大的服务对象是教育和科研单位,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学者,一个丰富的图书馆就是一个宝藏,可以从中源源不断的汲取新知识。图书馆的魅力价值由这些学者、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来把内蕴的知识转化成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动力。
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服务城市文化建设。当今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较富裕的城市人们在生活富足后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文化的建设也需要更为优质的内涵。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品牌树立上也要求配套的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信息服务,而现代化的图书馆正是这样一个关键的节点,所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来服务城市的文化建设。
云计算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相关研究人员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用起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标准问题:在目前,云计算领域内,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现在所用的标准要么是微软产品的标准,要么就是相关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因标准而导致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么不同供应商之间的代替以及自由转移就很难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性也得不到实现。此外,在技术方面,云计算也迫切的需要有共同的标准来支持。而在图书馆行业,对这个标准则要求更高,首先要求程序交互接口标准化,其次,还需要支持数据的标准化等等。可替代性问题:在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过程中,图书馆可以自由选择IT供应商,而不用完全依赖于同一个服务商,而在针对不同的供应商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服务项目,这都是在云计算具备相应的可替代性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如果不具备这种特性,那么图书馆就会依赖云计算,从而被供应商绑定,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数据安全以及保密问题: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数据安全和保密一直以来就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无论是读者的信息数据还是图书馆里的图书数据,一旦发生丢失或者泄露,都将会是严重的损失,甚至造成一些无法想象的后果。所以,在云计算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中,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也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对云计算来说,将图书馆的所有数据都储存在云上,并不是就很安全了,其实是与放在本地硬盘的性质上差不多的,因此,这里就需要一些政策层面上的东西来约束,比如国家政策、云计算企业的管理政策等。知识产权问题:通常来说,图书馆在购买了云计算服务以后,将自己的内容通过数据的形式交给云,然后由云计算的企业对这些相关内容进行管理,而用户图书馆仍然拥有对这些内容的所有权利,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甚至删除等操作。也就是说可以对交付给云的内容进行管理,而云计算企业无法对其进行任何的操作,但是在目前的云计算企业中,许多企业在得到用户的内容后,会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整合然后使用,这里就涉及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这也成为了云计算给图书管理带来的一个挑战。
二、如何应对云计算给图书管理带来的挑战
1.加强云计算基础理论的研究。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在云计算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了。现阶段,云计算的基础理论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即云计算的起源、概念、基础理论、类型以及特点等,虽然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并不涉及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但是,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对云计算理论基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使得在以后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应对云计算所带来的挑战。
2.加强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
我国目前图书馆的传统理念一直秉承的是“拥有”,而云计算的服务理念是将数据储存在云端,这就使得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冲突,一时之间,让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无法接受。所以,研究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的可行性,就成为了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云计算合理的运用到相关的领域中,比如自动化管理系统、数据的存储与共享等方面,从而研究云计算能够给图书馆带来的好处,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水平。
3.加强对图书馆云计算管理标准、政策的研究。
在云计算管理标准和政策方面,必须加大研究的力度,尽快的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章程和行业政策或标准,从而确保云计算能够满足图书馆管理的需求。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一些云计算相应的应用协议和标准,但是一部分是不适合在图书馆界使用的,因此,在图书馆界的云计算管理标准和政策协议的制定,应当根据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对云计算的标准进行研究,从而才能形成一套适用于图书馆界的科学的行业标准和协议。此外,还应该对云计算供应商加强研究,具体主要研究其云计算供应商的共享性、开放性以及标准性。只有这样,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才能充分发挥出云计算的作用,从而也才能更好的保障图书馆的利益和数据的安全。
4.加强云计算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趋势,那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旦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了云计算,就必须对原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更改,甚至有可能还会使原来的整个管理系统发生变化,所以,在使用云计算来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候,它会给图书馆管理带来哪些影响,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此,在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加强其管理体制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5.加强云计算的案例研究。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应用云计算进行管理工作的案例不是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亚马逊API、谷歌图书API等等,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判定这些案例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找出一种适合自身的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管理方案,这也是很好应对云计算所带来的挑战的方法。
三、结语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创新策略;数字环境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资源呈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数据的出现及推广应用,使学生、教师等获得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部分高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当前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现状
(一)图书资源具有重复性,特点资源匮乏。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同时图书馆相互之间的交流少,沟通渠道不畅通,形成了“各自为政”的独立化局面。例如一些理工院校的图书馆资源主要以理工类图书为主,但是不同专业之间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造成资源重复性较高,为学生使用图书资源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涉及到本专业的资源较多,但是关于社科类、人文类的资源较少,资源呈现出一定的单一性。(二)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其主要工作是对数字库资源进行科学的保管,以读者需要为导向制定属于数字化环境中的综合资源信息,满足读者的资源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三)宣传力度不足。在数字化环境中,图书馆管理改革创新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求加大对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当前技术背景下,主要可依赖的宣传工具是:微信、微博、社交网络平台以及QQ等。(四)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偏低。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竞争意识不高,工作理念陈旧,其主要表现在对待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同时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受到专业水平不高的影响,其在进行一些有关电子资源、数据库等方面工作时表现力不足,无法满足读者的资源需求。
二、探究在数字环境下如何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改变图书馆管理理念。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图书馆经营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基于此,图书馆就应当改变图书馆管理理念,加大改造创新力度,将一些旧的、不合理的观念彻底摒弃。例如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尤其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限制条件比较多,而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图书馆方面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人性化的经营方式来实施图书馆管理工作,为图书馆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自身在新思想、新理念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转换传统思维发展方式,紧随时展的角度,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改革力度。例如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市场化经营理念来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为图书馆形象品牌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加大对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图书馆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管理体质。另外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当针对这一创新给予一定的支持,引导高职院校图书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也应当加大对一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图书馆管理一体化系统,精简管理人员,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化配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对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也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图书馆应当加大对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创新活动,打破传统管理方式,以现代化思维发展方式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三)加大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力度。在数字化环境背景下,传统管理服务模式的应用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的图书馆基本要求,故而对图书馆管理服务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现阶段,图书馆管理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由过去的本馆服务逐渐扩展在广阔的社会服务中去,同时服务手段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过去的手工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计算机管理。在数字环境下,外界一些复杂因素的存在为读者的安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必须提升服务水平,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另外图书馆管理员应当加大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以便及时了解读者的内在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环境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双向的。首先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水平提高明显,符合当前教师、学生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但是受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图书馆数字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故而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创新管理理念,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创新方案,创新管理体制,为实现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振凯.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