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脚像细牛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橡胶坝工程的应用是在20世纪中叶,是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水工建筑物替代品。它的主要特点是坝高由橡胶坝袋用水(或气)充胀,形成挡水坝,坝袋结构的制作原理是受力骨架是高强度合成纤维编织而成,合成橡胶作粘结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坝袋的工作原理是把胶布按坝高的要求剪裁成一定的长和宽锚固在混凝土基础底板上,成为封闭的坝袋,向袋内充水(或气),形成挡水坝。抽去袋内的水(或气)则塌平为原有河渠过流断面。对于过洪不是极大且坝上游不允许抬高水位的河道上,对拦河闸有较大的作用。在我国在60年代建成了第一批橡胶坝工程。由于合成橡胶坝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和成熟,胶袋使用寿命不断增长及在生产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价格已大幅度下降,所以橡胶坝的应用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突出。水利部对橡胶坝的应用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多次召开了大型橡胶坝专业会议,大力推动了我国橡胶坝的发展,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在推广应用。
一、基本情况
石窟河蕉城拦河枢纽工程位于石窟河中游的蕉城镇,在长潭水库下游约10.56公里,控制集雨面积为2250平方公里。工程设计频率为P=2%,Qmax=4980m3/S,上游水位Z2%上=95.83 m,下游水位Z2%下=94.9m,正常水位为92.40 m,相应库容467.17万m3,它是集固床护堤、改善环境、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的工程。其主要建筑物有:①橡胶坝:坝体跨河宽度207 m,坝袋分三段,每段宽69 m,坝顶高程92.40 m,坝基面高程88.80 m,坝袋挡水高度3.6 m;②电站:总装机容量3780KW(6×630),设计水头4.4m,引用流量85m3/S;③坝体充排水泵房:布置4台水泵 和4台12.5 KW电动机;④泄水控制闸:枢纽工程设3孔泄水控制闸,总宽21.3 m,高度8.7 m,采用弧形钢闸门控制泄流量,最大泄流为299.8m3/S。
二、工程设计
(一)坝址的选择
橡胶坝选址时在必备其他闸坝工程建设的一般原则外,还应注意到坝袋薄和柔性特点,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坝袋是很薄的胶制品,易被刺伤或磨损,所以选点时,一定要考虑检修坝袋的交通条件。其次由于坝袋属于柔性薄壳结构,对水流脉动反应灵敏,易发生共振,所以在坝址选择时应必须考虑水流平顺,地质结构较好的河段。
(二)基础设计
橡胶坝确定基础宽度时主要考虑如下条件:一是确定基础形式:采用整体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面板,上、下游加设钢筋混凝土齿(截水)墙,为了减少面板的跨径,中间可增设一道齿墙,据计算面板厚度为1.2米。二是确定坝高程:为从水力学及橡胶坝运用条件分析,坝基面应高出下游河床一定高度,通过陡坡段与下游河床相接,减少下游回流顶托产生振动。三是底板顺水流方向的确定,
根据Ld=L+L1+L2+L3,L=n+x0=6.76(m),
L3 =(S1+S2+n+x0)÷2 L
=2.9730(m),则Ld=L+L1+L2+L3=11.733m,为塌坝后检修交通可加宽2~3m。
(三)坝袋设计
坝的总长,根据水文、水力计算求得207m
坝袋高度根据控制水位要求,经过水力计算定为3.6m,H1=3.6m;内压比C=1.3
坝袋内压力水头H0=CH1=1.3×3.6=4.68m
坝袋环向拉力T=0.375H12=0.375×3.62=4.86T/m
坝袋上游曲率半径R1=1.5×H1=5.4m
坝袋上游段弧长S1=1.8464H1=6.647m
坝袋下游段弧长S=1.8097H1=6.515m
坝袋上游段贴地长度n=1.4142H1=5.09m
坝袋下游段贴坡长度X=0.6473H1=2.33m
双锚袋有效周长L0=S1+S=13.162m
底垫片有效宽度L01=n+X=7.42m
坝袋总有效长度L=L0+L01=20.582m
单宽容积V=1.8045H12=23.386m3/m
橡胶坝袋定型规格为JBD3.6-1614-2,袋壁拉力T=4.6T/m,安全系数K=7,完全满足设计强度。
(四)坝袋锚固
坝袋锚固是橡胶坝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的关键,前期多采用螺栓压板锚固。通过实践、创新,目前在有条件的地方多采用混凝土和木契块梆块锚固。由于各种构件均为规则形状,容易在现场浇筑制作,安装方便。蕉城拦河枢纽工程的坝袋锚固采用上述方法进行。
(五)控制系统
1、坝的充、坍坝时间
充坝时间t=2~3小时,坍坝时间t=1~2小时,取设计充压时间为2小时。原设计采用充、坍坝时间为2小时,符合要求。
2、水泵选型
(1)水泵的流量Q=V/nt
V=1.7204×H12×L=1511.69m3则
Q=V/nt=1511.69/(1×2)=755.85m3/S=0.21m3/S
(2)扬程的计算
出水采用直接向坝袋充水
H3=(Δ1-Δ2)+ΔH
Δ1=H1+Δ3=93.48m
Δ2吸水管最底水位高程为86.5m
hf=V2τ/ (C2R),当V=3m/s,D=0.3时,hf=9.33m;
ΔH水头损失为1.15×hf=10.78m,
H3=(Δ1-Δ2)+ΔH=16.76m。设备选取扬程为19米。能满足要求。
(3)管径的选择
根据D= (4Q÷πV)1/2。式中:Q=0.21m3/s,V=3m/s
D=(4Q÷πV)1/2=0.298m。压力水管管径取0.3m,符合要求。
(六)橡胶坝的过流能力计算
1、基本数据
计算工况P=2%。上游水位Z上=95.83m;下游水位Z下=94.9m,上游河床Z上'=86.5m;下游河床Z下'=86.5m。
2、过流能力计算
根据Q=εσmB(2g)1/2H03/2
(1)侧收缩系数ε的确定
根据ε=1-0.2[ζK+(n-1)ζ0]H0/nb
下游水位超出堰顶高度hs=Z下=Z堰=6.0(m)
上游总水头H0=Z上-Z堰+V2/2g=7.64m
根据hs/H0=6/7.64=0.785,取半圆墩的ζ0=0.45,
ζK=0.7,当n=3、b=67.8m时
则ε=1-0.2[0.7+(3-1)×0.45]7.64/(3×67.8)=0.988
(2)淹没系数δs的确定
根据H=Z上-Z堰=6.93(m),hs=6m,则hs/H=0.865
故,查得δs=0.695
(3)流量系数m的确定
根据SL227-98规定,当橡胶坝塌坝后其过流堰的形式作宽顶堰计,其流量系数m=0.33~0.36间,取m=0.36。
所以,橡胶坝的最大过流为:
Q=εδsmB(2g)1/2H03/2=4700.71m3/s
(七)橡胶坝下游水流衔接计算
1、计算工况为P=2%、Q=150m3/S
(1)计算工况为P=2%,
a、基本情况:上游水位Z上=95.83m;下游水位Z下=94.9m,上游河床Z上'=86.5m;下游河床Z下'=86.5m,行近流速V=3.74m/s。
b、判别下游水流衔接形式
上游总水头E0=Z上-Z上'+V2÷(2g)=10.04m
收缩水深hc的计算
根据能量守垣原理E0=hc+q2÷(2gΨ2hc2);上游总水头为E0=10.04
E0=hc+q2÷(2gΨ2hc2)
10.04= hc+33.64÷ hc2。求得hc=2.05m
c、跃后水深hc″的计算
根据hc″= hc÷2×[(1+ 8αq2÷ghc3)1/2-1] =6.34(m)
d、水流衔接的判别
t=Z下-Z堰,则t=94.9-86.5=8.4m
根据δhc″≤t时淹没出流,式中δ取1.1;则1.1×6.34=6.97<t=8.4m。当P=2%时下游衔接为淹没出流,不须设消力池。
2、当正常畜水及坝顶过流150m3/s的下流水流衔接计算
a、基本数据:同上
b、 判别下游水流衔接形式
行近流速V=150÷(3.8×3×67.8)=0.194(m/s)
单宽流量q= 150÷ (3×67.8)=0.737(m3/s)
上游总水头E0=Z上-Z上'+V2÷(2g)=6.3m
同理算得hc″=1.19m
c、水流衔接的判别
t=Z下-Z下=1.76(m);根据t≥δhc″=1.1×hc″时淹没出流;t=1.76m>1.1×hc″=1.31(m)水流衔接为淹没出流,不须设消力池
(八)橡胶坝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1、橡胶坝混凝土基础
橡胶坝基础砼底板设计也和其他水工建筑物一样,必须满足其各方面的稳定和强度的要求,但其结构计算又有自已的特点,如坝袋锚固结构。由于坝袋是用混凝土和木楔块挤压在锚固槽上的,所以对上游边地锚固槽外边缘的作用力需认真分析,不能勿视挤压时的作用力;对锚固槽的内边要明确要求平整度,有利于坝袋锚固的密封性;为减少橡胶坝在塌坝后在混凝土板上磨擦,增加坝袋的使用寿命,对下游底板的表面要明确要求光滑度,最好是镶贴瓷砖。
2、输水管的布置
关键词:连续弯箱梁;桥梁设计
1、引言
随着城市及轨道交通的发展,曲线梁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弯梁桥中存在较大扭矩的受力特点,故在设计中一般选用箱形截面的形式[1]。连续弯箱梁桥具有承受“弯―扭耦合作用”的受力特点,出现向外滑移、梁体开裂等病害的情形也在逐渐增多。本文以某连续弯箱梁桥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讨论计算结果,为此类桥梁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2、总体设计
1.桥跨布置为4x30m连续弯箱梁,墩梁固结,桥位平面曲线半径R=1500m。上部结构箱梁为1.7m等高单箱双室断面。标准顶板宽度10.5m,标准底板宽度5.275m,箱梁顶板厚度25cm(墩顶附近变厚度为45~25cm,渐变段长度为4m),底板厚度25cm(墩顶附近变厚度为40~25cm,渐变段长度为4m),腹板厚度45cm(墩顶附近变厚度为75~45cm,渐变段长度为4m),翼缘板悬臂长度2.3m,翼缘板端厚度18cm(伸缩缝端变厚度为50~18cm),两边腹板以1:0.25的斜率且水平投影长度31.25cm保持不变,中腹板保持竖直。
2.箱梁腹板钢束为10φs15.20,顶底板钢束采用7φs15.20。
3、计算模型建立与分析设计
1.计算模型建立:
因曲线半径较大,为简化计算,模型采用单梁形式。全桥模型如图1所示。箱梁采用C50混凝土,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上部结构连续弯箱梁采用满堂支架四跨一联同时架设施工。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双向车道。
主要设计荷载如下:
图1 全桥模型
(1)一期荷载:结构自重26kN/m;
(2)二期恒载: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及现浇层17cm,混凝土防撞护栏10kN/m;
(3)汽车荷载:公路Ⅰ级。冲击系数的计算,按曲线梁的弧向跨径来计算曲线梁桥的冲击系数[2]。车道荷载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2004)中车辆荷载布置方式偏载布置;
(4)温度荷载:结构体系升温20℃,降温20℃,箱梁顶板温度梯度效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2004)施加;
(5)收缩徐变:收缩徐变时间取10年;
(6)支座沉降取值: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5mm,取沉降最不利组合。
2.计算结果分析:
(1)分联墩处支座反力:曲线内侧最大支反力2025 kN,曲线外侧最大支反力3219kN,外侧比内侧大59%;最大径向力为258 kN。结构最大扭矩位于支座附近梁端,说明径向力使结构产生了较大扭矩。
(2)极限承载能力验算:
最不利荷载组合:1.2恒载+0.5沉降+1.4移动荷载+1.12体系降温+1.12温度梯度降温,最大弯矩38899kN・m
(3)正常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验算:
最不利荷载组合:恒载+沉降+移动荷载+体系升温+0.8温度梯度降温,最大拉应力1.56MPa
(4)正常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验算:
最不利荷载组合:恒载+沉降+移动荷载+体系降温+0.8温度梯度升温,最大拉应力1.27MPa
(5)正常使用阶段正截面抗压验算:
最不利荷载组合:二期恒载+沉降+移动荷载+体系降温+温度梯度升温,最大压应力14.2MPa
(6)正常使用阶段斜截面抗压验算:
最不利荷载组合:二期恒载+沉降+移动荷载+体系降温+温度梯度升温,最大压应力14.2MPa
4、结束语
计算结果表明,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内外侧支反力相差较大,且有较大的径向力。可见,设计中为避免结构发生外移、侧翻等病害,应合理调整横桥向支座位置以及间距,从结构构造、施工工艺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连续弯箱梁的受力性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训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15-03
一、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确定为: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清晰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教学过程。怎样把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结合起来?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真正学起来让教师能发展起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案例]
实训场地:动物医院。
实训班级:牧医09-7班(共有46人,其中一人请假,实到45人)。
实训时间:2011年3月29日。
学习形式:分小组进行,每小组10~12人。
二、《牛结核病变态反应诊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善始善终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以及善待动物。
2.知识目标。按法定的检疫项目、方法实施检查。
3.技能目标。掌握牛结核病变态反应诊断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
(二)重点难点
本次课的重点: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的操作方法,结果的判定。难点:游标卡尺的使用、皮内注射。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次课使用现场教学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训分为4个子项目:(1)实训器械准备。(2)注射部位的确定及术前处理。(3)结核菌素的注射方法。(4)诊断结果观察与判定。
(四)实训要求
1.按法定的检疫项目、方法实施检查。
2.技能操作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保定好牛;并正确持注射器。
3.来回动物医院的路途中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
(五)课前准备
1.实训场地的准备,实训安排在奶牛场或动物医院进行,场地内要有牛的保定设施。
2.实训动物的准备:准备2~4头健康黄牛。
3.药品和器械的准备:牛提纯结核菌素一瓶、100ml生理盐水4瓶、一次性注射器(1ml)12支、注射针头(7号、16号)、针头盒4个、游标卡尺4把、镊子4把、中托盘4个、75%酒精棉球4瓶、剃须刀2把、毛剪2把、粉笔等(按4组准备)。
4.学生学习准备:提前1-2天通知学生做好预习,分发《牛结核病实训报告》、《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0~15分钟)。(1)复习动物检疫的方法。(2)介绍全球人结核病的流行上升情况及我国肺结核疫情,说明牛结核病检疫的重要与紧迫,引入本次课。(3)强调注意事项。如刮毛或剪毛时,切忌有外伤;操作练习过程要注意保定好牛等。(4)介绍实训设计过程,强调重点、难点,分配学生实训的场地和动物,布置学生分组自行组织按实训要求去操作练习。
2.学生分小组操作,教师巡视:30分钟。(1)学生进行实训准备:①阅读实训步骤。②讨论实训需准备的器械、药品等,列出所需物品清单后到老师处领取。③组长分工,每个环节均有同学负责,中途可进行交换。(2)学生分组操作:确定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剃毛测量注射部位皮皱厚度记录测量结果消毒注射部位注射0.1毫升结核菌素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有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测量皮皱厚度并记录判定结果。
3.实训效果的检查评估(见表1):25分钟。(1)实训内容的检查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诊断部位的确定、诊断部位的处理、结核菌素的注射方法、游标卡尺的使用、诊断结果的判定。方法:每组派出(或老师指定)2名学生参加操作,本组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对操作过程评定成绩。(2)其他项目的检查和评估穿插于课堂中,主要由学生自己评价和小组间交叉评价。
表1 课堂检查评价表
4.总结、创新(10~1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进行改进。最后老师做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和智慧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收获与反思
(一)课堂成效收获
1.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表现为大部分学生都能全程参与实训,课堂上很少有学生离开或做其他不相关的事情,一旦有违纪现象,同学指出,比老师批评更能有效地制止。老师不再需要反反复复地讲课堂纪律,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2.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学生分小组学习,评价考核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因此学生至始至终都要相互配合;学生在相互配合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合作,集体荣誉感更强。
3.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例如以前上课,实训场地的劳动卫生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的;现在实训场地的清洁卫生工作,不需要老师布置,学生就自觉做好了。实训器械从老师处领取,在实训结束学生能做到清洗干净、如数归还。
4.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下创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不一定要有多大的突破,也不需要有多么重大的发现。比如这次实训规定只要你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就是创新,找到解决的办法更好。其中有一个同学发现1ml的注射器抽取液体时常常有气泡,使注射量不够准确,另一个同学说了解决的办法。问题虽小,精神可嘉,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实训项目操作展示让学生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表现得到肯定,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组长担心本小组成员表现不好,督促同学学习,或者自己先对组内成员进行抽查;因担心其他组比自己组表现好,出现了相互学习;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了。
6.老师授课过程更加轻松。原来上课,老师一遍一遍地讲,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再一次一次地示范,好多学生还是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本次课将实训过程印成资料发给组长,让组长带领本小组同学边学习边操作,发现学生很认真听,实训过程有了章法,基本都能正确操作。
(二)存在问题探析
1.怎样制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坚持德育为先,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符合行业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所以需要老师不断学习,深入实践。
2.怎样使学生喜欢并认真参与你的课堂?现用教材为学科体系式,因为缺乏适用于项目教学法的现成教材,所以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设计教学过程,挖掘更多更好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制定学生感兴趣的评价体系来吸引学生的学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难题。
3.学生学习准备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上实训课时学生常有不带书本、不带资料的问题出现,预习就更加少了,目前还没有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法。本次课采用的使学生带领学生的办法,有一定效果,但是只能促使少数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准备。
4.课堂怎样总结?要做到全面有效的总结课堂情况,就需要老师做到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点点滴滴。同时总结也可以让学生参与,从不同的角度看课堂,总结更全面、更精彩。但是课堂总结重在对学生成长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信心。可是很多老师往往在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时很吝啬。
5.切合实际的课堂评价让老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领者,指导课堂的开展,不再需要凡事都参与其中。课堂评价内容的设定要因授课地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公开、公平、公正。评价主要由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求评价者说出评价的理由,培养学生的责任能力,同时对学生课堂纪律的改进有很大帮助。但没办法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M].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M].兽医局,2008.
先说整米(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整米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的工具有碾子――风斗――筛子。先将稻谷放在碾子上去碾。碾盘和碾磙都是用坚硬的青石凿成,碾子有私家的,也有公用的,一般有碾子的地方都有一棵大树或一眼水井,成为中国农村的一道风景。碾盘约10公分厚,直径约两米左右,碾磙是一个圆柱体,长约60公分,直径约40公分,碾米时将碾磙套在牛的肩胛上。鞭子一响,一声“驾”,牛就拉着碾磙,沿着碾盘周而复始的走,直到将稻谷碾成白米为止。牛的两只眼睛用眼罩蒙住,其用意一是防止牛发晕,二是防止牛偷吃碾盘的谷米。牛戴上眼罩就什么也看不见,一个劲的转圈圈。由于年长日久,牛脚将碾盘下的一周踏成了一圈很深很深的槽。牛一开始转圈,大人们就干别的活去了,留下我们这样的孩子,拿着鞭子监工。遇上牛娃偷懒怠工就响一下鞭子吓唬吓唬它。这活又轻松又好玩,小时候我很愿意跟在牛屁股后头走,一边走,一边唱:“牛娃牛娃真听话,碾磙拉得匀巧哒,碾出的大米白花花,蒸出的米饭香喷喷,大人吃了力气大,小伢吃了个长大……”这样碾呀碾呀,直到谷壳碾成了糠,米才碾好了,一碾子大约可以碾出5斗(50公斤)大米。
接下来是将碾好了的米和糠一起用风斗去风,风斗是用木头做的,一个风斗有四个口,上面是进口,下面是出米的口,侧面是出粗糠的口,背面是出细糠的口,风斗一风,米和糠就分开来了。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筛子将风好了的米再筛一遍,把谷头子和小石子都筛出来。
整米的第二种方法用的工具有砻子――风斗――石碓――筛子。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家小户,一次整的米不多。先用砻子将谷梭一遍,剥去谷壳,梭出糙米。砻子有两块,上下一般大,每块厚约30公分,直径约40公分,中间是砻子心,起固定作用,砻子心旁边有一个进谷的眼。砻谷是用人力,梭起谷来发出隆隆的响声,一村子的人都听得见,砻子是用黄泥巴和木片子做成的。先用黄泥巴做到砻胚,再将小木片嵌进四周和砻子面上,形成石磨一样的齿槽。用砻子将谷壳剥好后,接下来用风斗去风,将谷壳与糙子米分开。第三道工序是将糙子米放进石碓中去舂,这称做等砻谷舂米。石碓就是石臼,外方内圆,直径约40公分左右,倾斜着埋在地下,舂米的碓杵,也是石头的,圆柱体,长约20公分,直径约10公分,嵌在一块长木板的顶端,石碓上有一个木架,舂米的人扶着木架,踩着木板的另一端,将碓杵踩得跷起来,然后脚一松,碓杵就自动落进石臼里去舂米。这样一下一下地舂,直到将米舂熟(白而发亮)为止。舂米是一项磨性子的活,一臼只能舂3公斤左右米,要把一臼糙米舂熟要一顿饭的工夫。我性子急,每次舂米,一边舂一边数,数到一千下就喊“老妈(祖母)!你看舂好了没有?”祖母凭经验不看就知道还没有舂好。于是大声对我说:“起码还一舂一千下!”我只好愁眉苦脸接着舂。有时心里烦燥,急于求成,恨不得一蹴而就,一顿乱舂,把米粒舂出了臼窠,少不了挨祖母一顿训。第四道工序是将舂熟的米用筛子筛一遍,把糠和杂质筛出来。
按照我上面说的传统方法整出的米,晶莹洁白、滑手,煮出的饭雪白耀眼,香气扑鼻,不要菜也能吃几碗。
再说磨面。将小麦加工成面粉的主要工具是石磨和箩筛。石磨有大磨和小磨,大磨是大户人家或从事饮食业的人家用,用驴拉磨。如同用牛碾米一般。大磨的直径有一公尺左右,小磨是小户人家用的,直径约50公分左右,放在磨架子上,用人推,下面用一个簸箕接住面粉。
几岁时,看见大人们推磨觉得很有趣,一人推,一人喂(将麦粒丢进磨眼里),推一转,磨架就发出一声吱呀的声音,像在唱歌。记得祖母一边喂磨,一边把我搂在怀里,教我唱推磨歌:“推磨磨,推磨磨,磨子推得飞飞过,推的面粉白不过,发的粑粑个赛个,憨包(傻子)吃了十三个,半夜起来上茅所(厕所),门闩碰了额脑壳,哎哟哎哟疼不过。”
后来等我长到能推磨了的时候,才知道推磨是天下第一件苦活。推小麦面更苦,每推一转,只能往磨眼里丢几粒麦子,丢多了磨不细,等于白搭,而且要慢慢磨,磨快了也磨不细。磨了头道,还要磨第二道、第三道。往往两升(约2.5公斤)麦子要推半天。我性子急,看到这样难磨,几次恨不得丢下磨拐就跑,但老祖母总是耐心说服我:“伢儿呀,你不想吃粑粑?想吃就要推!”没办法,只好耐住性子继续推。只有在这时,我才真正懂得“粑粑好吃磨难捱”的道理。
磨过三遍之后,我像刑满释放的犯人,急不可耐的赶紧放下磨拐就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剩下的事情由祖母用筛子将面粉与麸皮分开。筛筛子是一项技术活,会筛的人筛子在手上团团转,像舞蹈动作,这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练出来的真功夫。
那时候,要想吃一餐粑粑(馒头)真不容易,虽然是黑面馒头,但吃起来比现在吃白面馒头香得多哩!谁家做了粑粑,还要给左邻右舍端几个去品尝,可见是个稀罕物。
最后,再来说说榨油。榨油不是一家一户能干的,是由专业作坊来承担的,开办一家榨油坊要有宽敞的厂房、设备、资金,一般要请5~6个长工。方圆十几里只有一家榨坊。榨坊的老板都是当地的富翁,他们在乡下有田产,在街上有企业,因此在时都划为资本家兼地主。
我家的后面有一条小河,小河对岸就有一家榨坊,每当榨房开榨打油,那浓浓的香气就穿云渡水从河对岸飘过来,让我们免费闻香。榨房的老板姓王,与我家是世交,因此我经常过河去到榨房里看工人们打榨,有时也偷偷抓一把炒熟的芝麻塞到口里去。
榨油的程序一般是:先将菜籽或芝麻炒熟,再用水煮,再加稻草(起牵连作用)做成箍饼,然后将箍饼装进榨筒里去用榨杆撞,这样榨出油来。
榨筒是用檀木或花梨木做成的,特别结实,先将圆筒子锯成上下两块,挖空,合在一起成为榨筒,榨筒长约4公尺,直径约40公分,内空直径即为箍的直径,一般为30多公分,榨杆也是用檀木或花梨木做的,头上用铁箍箍着,一个铁箍有几十斤重。榨油主要靠榨杆撞击榨楔,挤压箍饼而榨出油来,榨楔是楔在榨筒里的,形状如斧头,前扁后方,是运用劈的原理。随着榨杆不断撞击榨楔,榨楔渐渐深入,对箍饼形成的压力渐渐加大,油就渐渐被榨出来,榨楔也是用檀木做的,头上也包有铁箍,特别抗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