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1篇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大学生两者之间利用语言、符号等作为沟通的工具以此来沟通和交流思想认识情况和情感情况的双边过程。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沟通的特点主要有:沟通双方均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沟通过程中双方信息属于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属于双方情感的沟通;沟通过程中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存在而造成障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形式主要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一般来说正式沟通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以及谈话等事项,其余的沟通属于非正式沟通形式。还包括集体和个人的形式、语言和非语言、面对沟通和间接媒介沟通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产生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比较陈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渠道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信息是否能够及时传递和反馈。[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式主要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的次数比较少,在高校内部少有出现。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采用非正式沟通,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和快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开展,主要是利用宣传、社团以及互联网络和通信网路进行,借以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正式沟通常常需要组织大型的会议和交谈,这样就导致各方之间的协调不周到,矛盾较重,而且沟通工作效果较差。

2.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沟通过于专业化

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比较专业的思想政治术语来讲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在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地位、知识背景、文化实力等方面的差异,使传递的信息出现语言和语义上的理解偏差。[3]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标。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浮于表面

许多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方面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且进行的沟通工作主要是流于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开展之前,组织方一般只会将效果纳入规划之中,并没有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都是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但是常常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优化对策

1.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非正式沟通的方式,还应当综合其他的沟通方式来开展沟通工作。尤其是正式沟通方式的采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的时候必须协调好组织者、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从而逐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个人或者是集体的沟通交流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积极有效的预防各种事件的发生。

2.采用多种模式加深大学生的理解

沟通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运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要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联系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地位,从而适当的进行引导和交流。不仅如此,还要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社会环境等来开展交流工作,从而构建有效的沟通氛围,加深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

3.从本质上提高沟通工作的有效性

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沟通对策。[4]不仅如此,还应当逐渐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明确沟通目标,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沟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意识。

四、结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2篇

在文化大视野、网络大数据、全球一体化等国际形势的冲击和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开辟新思路、开阔新视野、开拓新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充分重视网络新媒体,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不断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新媒体;活动育人

在文化大视野、网络大数据、全球一体化等国际形势的冲击和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形势、面临着新问题,亟待有识之士开辟新思路、开阔新视野、开拓新方法。如今的大学生接触的社会面更为广泛,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体接受到的新知识更加多样,看待问题的角度更为新颖,这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和辅导员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多元化的视野看待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也要用创新化、立体化、层次化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单纯灌输的一贯做法,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从学生思想和行为实际出发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从而达到一种“熏渍陶染、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新高度。

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近年来“国学”“汉服唐风”等复古思潮的勃兴,越来越多大学生重新认识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对待历史对待古籍典故也一改过去的排斥态度,更有一些大学生主动担当起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在这种大形势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顺势而为、切实可行的新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十分重视人的“德行”塑造,将其作为为人之根、立身之本。对此,儒家文化的奠基人、至圣先师孔子有精到而深刻的论述。《论语•为政》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颜渊》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孔子的教诲虽历经千年却仍是人们立德修身的一面明镜,其金玉良言能对如今的大学生涵养思想、修炼品德产生深刻影响,从“孝悌”到“仁德”,从“知耻”到“明礼”,从“好学”到“慎思”,《论语》处处都能对青年学子的为人处世有所启迪、有所引导。除《论语》《孟子》这类典籍之外,中国古代的一些启蒙读物也能够为思政教育所利用。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行为规范。《弟子规》在内容上较为通俗易懂,语言上朗朗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因此,很多学校都将《弟子规》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历年来都将《弟子规》作为新生军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力求在磨练学生意志力、忍耐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学生普遍反映在研习、诵读《弟子规》之后,认识到了自己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的一些不足,这些古典读物对自己提升思想、转变行为帮助很大。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改进当前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适时适当地对大学生进行古典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有利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已经不是一种全新的方法,从论坛(BBS)、QQ、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的演变可以看出,网络与思政教育一直是紧密相连的。越来越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介绍自己工作的创新之处时,也往往会强调网络新媒体的作用。由此不难看出,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便捷、有效途径。但是,如果高校只是一味地在网络上些时事政治和心灵鸡汤般的励志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对其产生厌倦甚至抗拒心理。如何进一步创新网络德育模式,值得我们每位思政工作者深入思考。近年来,微信这种社交媒体已悄然成为炙手可热的交往平台。数据显示,微信的活跃用户数现在已达到了4.38亿,成为发展最迅速的社交媒体。而高校学生中,微信朋友圈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笔者认为,思政工作者如果能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结合,利用微信与学生建立朋友群,一定能够发挥“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应。比如:对于那些网络上疯狂传播的流言蜚语和虚假消息,我们的拒绝就能够阻止学生在朋友圈内继续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对于那些充满了正能量的人和事,我们的接力传播就能够让学生们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如果我们在分享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之时,加入自己深层次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理解感悟,相信也可以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所导引,渐渐地使朋友圈不再成为“晒物”和“炫富”的“名利场”,而是一片净化心灵和启迪思想的绿色家园。微信中的朋友圈相对比较封闭,传播范围也都是彼此熟悉的同学、朋友、亲人,人们一般都能直抒胸臆,坦诚相待。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从学生的言语闲谈中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学会倾听,用心领悟,将一些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良苗头、安全隐患窒息在萌芽状态。除借助微信朋友圈进行互相交流外,越来越多的人和小团体也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声。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公众平台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新闻、传播消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政教育。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要突出服务宗旨,这是维系教育者与大学生关系的基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必须有专人监控和维护,不定期地在朋友圈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及时监控、清除负面信息,将公众平台构筑成真正的服务式平台。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活动育人”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如今,大学校园中各种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但社团活动往往局限于较小范围,其运行规范性有待提高。如果团委或者学生会能够将这些社团聚合起来,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合理引导,社团活动就能更好地发挥朋辈教育功能。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往往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学校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和学生专业相关的活动,将会在专业引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教育教学和日常活动中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普遍需要应用到的美术、声乐、钢琴、舞蹈等专业技能方面。而对于通过高考进入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技能普遍比较薄弱,他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往往得心应手,而对技能课则深感为难、兴趣不浓。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还应成为学生专业上的帮助者、指路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动力。针对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学习目标,我们先后举办了“普通话推广形象大使”大赛、儿童故事编讲大赛、校园标语美术字创作大赛、幼儿玩教具DIY制作大赛、法规知识竞赛、说课大赛等。这些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领域和专业需求,为学生接受和喜爱。通过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学生在观赛、参赛的过程中找到了自身的不足,锻炼了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了集体荣誉感。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往单纯以“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传统活动为主的基础上孕育新理念,开辟新领域,拓展新思路,要体现时代性、新颖性、趣味性、发展性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被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大学生群体所接受。众所周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其巨大的陶冶作用。“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人人是楷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每一处细节思考教育引导学生的有效方法,从每一个角度思考教育引导学生的新途径。

作者:刘仪雅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156-15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前言

贫困大学生指的是在高校里学习,但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在上学基础可能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等生活在最低保障线的学生。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存在于任何一所高校中。当然,这一群体的大部分还是可以理性的认识社会,正确看待贫困,并且有着踏实、诚恳的品质以及坚定的意识,可以独立、奋斗。

二、当前阶段贫困大学生在思想、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强烈自卑

贫困生产生自卑的了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境,囊中羞涩。这也是贫困生表现的最突出心理状态。根据有关调查发现,贫困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更容易出现焦虑和自卑,且多数检查出有轻度、中度甚至是重度抑郁症。

(二)过于敏感

很多贫困生都过于敏感。并且因为强烈的自卑,让他们的神经变和紧、敏感。教师或是同学的言行在他们的眼里可能变了味。例如,有的同学有东西不见后,教师或同学不经意的看了他一眼,他就会认为有人不信任他、怀疑他。

(三)感恩意识薄弱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有的贫困大学生在受到扭亏支助后杳无音讯。有统计显示,一些贫困生,在出到社会并站稳了脚步后,并没有主动却联系过曾经帮过自己的人,且这一比重甚至占到了在在分之五十。

三、新时期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未引起重视

这些年大学生不断增加,国家对于这些学生拟定了相应的帮扶机制,要求各个高新都要严格落实,可是很多高校重视的仅仅的是学校的硬件标配,未能重视贫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强调贫困大学生的学业方面的教育,希望可以让贫困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却未能对他们的人格、心理进行关注、教育。

(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

很多高校对贫困生开展教育未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造成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贫困生和普通大学生在经济条件、成长环境、心理素质等都存在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体现出对贫困的大学生的群体特殊关怀;第二,教育缺少个体针对性。每个贫困生的贫困原因可能都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贫困大学生在群体内的贫困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有不同。但当前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政治教育却没有重视差异性,导致一些具体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关系。

(三)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且缺乏灵活性。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理论性强且比较枯燥,这样就需要把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增加教育效果。但当前部分教育思想认识过于片面,只是简单采用理论灌输的方法来对贫困生进行教育。未能重视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贫困生自我教育能力

一般来说,可以有两种方法来提升贫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个体自我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锻炼,例如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写总结、通过自我式的反省与总结方式,提升自我修养。群体教育: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讨论会、民主生活会等,让他们在群体中学习并适应社会发展。

(二)综合运用教育载体开展思想教育

第一,发挥其他课程的作用。无论是哪一门课程,都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根据各个学科的学者们让贫困生系统掌握反映到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理论知识,也让贫困大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二,将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管理当中,通过管理过程,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对贫困生开展思想的教育,以管理为主培养他们的品德。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众媒体载体当中。通过大众传播面向广大贫困大学生传播社会语义的思想观、行为规范,让他们可在接受广泛信同时接受思想的政治教育。但要经过信息筛选,因此现有的网络信息繁杂,通过网络大学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信息不良,会对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造成极大心理伤害。

(三)加大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高校需要了大限度关注贫困生各种消极的心理现象,最大限度考虑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为他提供有关的帮助,构建起完善贫困生的心理预警以及咨询制度,以此达到他们完善自我调节的目的。

五、结语

想要做好贫困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容易,这项工作复杂、多变,并且和时代的发展同步,是会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所以高校需要拓展一切的渠道来对这些学生提供帮助,充分解决他们在物质、心理以及精神上的问题,培养贫困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最大限度提升贫困生的素质,实现他们的精神升华。

作者:李龙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方钫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10,09:59-61.

[2]黄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05:151-156.

[3]邓璨,李洁.浅析高校贫困生思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4-12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阐述了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存在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现状

贫困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基本在300元以下。在这300 元中除了生活费外,还要参加不同的考试以及一些社团的活动,所以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在衣食等方面比较窘迫。在学习态度方面,一般贫困学生都要通过努力学习来争取奖学金,还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只有小部分贫困生整日碌碌无为。在人际交往方面,大约一半的贫困生能够和同学们正常交往,有一些却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其他人交往。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存在问题

1、自立却也有依赖心理

生活的困苦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所以部分贫困生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锻炼自己。但是也有一些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没有勇气,也没有毅力,希望好心人对他们进行资助,这种依赖心理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2、贫困大学生的内心太敏感,自卑与自尊的交织

由于贫困大学生受强烈的自尊的影响,因而产生了自卑的心理。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中基本都来自于农村,当他们走进大学之后,身边的人都是极为优秀,这些人在物质生活条件上都比他们优越,所以贫困大学生会感到自己是一些弱势群体。这些贫困大学生时刻担心被别人歧视,因而慢慢的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他们的自尊心要比其他的大学生的自尊心更强。在高校的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歧视贫困的现象,这就使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同时也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最终导致贫困大学生情绪暴躁、不爱说话、没有自信、愿意猜测等症状。

3、意志坚强,也会忧郁

贫困大学生经历过贫困的磨炼,所以能够吃苦耐劳,很自立,但是物质上却并不充足,这使他们产生了忧郁感,和同学也不能正常交流。部分贫困大学生经常抨击社会,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看法偏激,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把他们从精神贫困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健康发展。

4、自卑却有极强的自尊心

贫困大学生在高中生活中只是学习,而城市的学生多数有一技之长,相比之下,贫困生显得比较寒酸。所以,贫困大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成熟,所以他们也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当有同学和老师出于好意帮助他们时,他们总觉得是一种施舍。由于这种自卑和自尊心理的共同作用,他们很孤僻,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会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高校中开展心理辅导主要是尽可能消除贫困生的贫困心理,并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还要开辟电话咨询等渠道,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促使他们在活动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从而调节好自我,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2、指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首先要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生价值观,鼓励他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此同时,还要指导他们正确的理解对于贫困的看法。另外,以优秀的贫困大学生为榜样,发挥其示范的作用。高校要通过校园广播、校报以及校园网络等方式对于品学兼优、积极乐观的贫困大学生进行加以宣传,达到感染其他贫困的大学生的目的。

3、高校要对贫困大学生加强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感恩的教育。

高校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品德的各种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是要防止贫困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双困的现象。外界的帮助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讲只是暂时的解决面前困难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如果他们想彻底的摆脱贫困,就是从自身出发树立自救的意识,要有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把社会外界对他们的帮助理解成为帮助自己完成学业的一种推力,时刻激励自己,要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成才后回报帮助过他们的人以及社会。

4、高校要创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大力优化育人环境

高校要重视创建校园整体文化的建设,强化班级以及学生宿舍文明的建设,同时高校要树立文明的校风以及班风。高校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高校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流舞台,从分发挥学生会、班集体、宿舍等作用,积极的开展创建心理互助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团结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并主动的参与到社会活动的意识,进而消除因为贫困带给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严重影响。

结束语:

总之,高校要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工作,那么我们要针对于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对贫困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个很好地解决办法,才能为开展下一步工作做很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黄科;唐勇;;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孟敏;;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3期

3、郭涤;邓小林;张外安;;湖南高校特困生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调查与举措[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内涵;关系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38-01

党的十胜利召开,预示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迈向了一个新的征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法治观的培养。法治观念的淡薄容易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滋长,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增多表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亟待加强法治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法治教育,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常规法律传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根据教育部、司法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针对现代青少年群体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在教育内容上,已经由单纯的品德教育发展到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教育体系。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作为现代大学生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只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才能保证宏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内容的完整。

二、从外部关系看,二者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

法律与道德,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社会治理和管理的两种职能手段,本身没有阶级性之分。法律在现代社会是通过法治教育来体现的,而道德在现代社会起作用则是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的。人的法治观念需要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才成自觉遵守,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需要强有力的法制来保障。法律作为社会道德的最底线,高校法治教育必须发挥其德育功能,包括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而我国进行的法治教育又必须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明白社会主义法律区别于资本主义法律的不同之处,明白我国进行的法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以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制教育。在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遵守法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法的起源以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道德法的成长历程,比如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在经商中的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本身就蕴涵着守法的精神实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向广大学生描绘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的重要特征民主法治、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这本身就蕴涵着法治的精神和要求。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是依赖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先导,法制教育是保障,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三、从内部关系看,二者互相补充,不可偏废

当前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包含了法治教育。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其治理手段绝对不会单一依赖法律或者是道德,必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和补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公正观和法制观。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补充,不可偏废的。要让大学生树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的意识,遇见社会上的违法事件,首先想到的是违反了道德。正所谓法治教育中包含着必然和应然的道德,道德教育中包含着潜在和根本的法律。要让学生树立用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来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违法现象。比如某人欠钱不还而被告上法庭,这必定是自身违背了欠债还钱的道德习俗在先;童叟无欺既是美德又是守法,重婚与第三者插足既是缺德又是违法。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必须在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在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道德素质高、法治观念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2]谭来兴.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5(01):88-91.

[3]卢霖.基于多元文化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