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张爱玲语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生孩子有什么用?有什么用?生出死亡来?
2、给我一个支点,让我重新撬动你的心好吗?可令我难过的是,直到你离去,也始终不肯给我这个支点。
3、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4、你问我爱你值比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5、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曳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人,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
6、用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7、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8、在人群中偷看你的笑脸,恍惚间仿佛回到从前。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一次地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然后彼此相恋?
9、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那就回来找我吧,哪怕我已经老得走不动了,我也会带你一起私奔的。
10、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的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11、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麼一个人,想著同样的事情,怀著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12、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3、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14、夜晚来了我还依然睁着眼睛,是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15、人一辈子也无法心心相印,他们孤独的只剩下肉体和金钱的交换了。所以,请等待那个对你生命有特殊意义的人。
16、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
17、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种特殊的诱-惑性,走起路来,
18、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19、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虱子。
20、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21、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22、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23、好想来一次安静的认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单恋。
24、啊,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25、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们就这样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从此天各一方,两两相忘。
26、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27、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都是严格的考验。
28、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作用。
29、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
30、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1、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
32、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
3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颤抖,无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颤抖,虚虚实实,极其神秘。
34、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35、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36、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惟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37、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38、因为平淡,我们的爱情有时会游离原本温馨的港湾;因为好奇,我们的行程会在某个十字路口不经意的拐弯,就在你意欲转身的刹那,你会听见身后有爱情在低声地哭泣。
39、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
40、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感觉,那种在寒冷的日子里,牵起一双温暖的手,踏实地向前走的感觉。
41、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42、当你穿上了爱情的婚纱,我也披上了和尚的袈裟。
43、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44、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
45、我们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染得模糊了。
46、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47、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
48、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
49、阳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泪水。
50、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51、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骗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
52、外表上看上去世界各国妇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实际上女人总是低的,气愤也无用,人生不是赌气的事。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
53、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
54、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男人做错事,但是女人远兜远转地计划怎样做错事。女人不大想到未来——同时也努力忘记她们的过去——所以天晓得她们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55、守一颗心,别像守一只猫。它冷了,来偎依你;它饿了,来叫你;它痒了,来摩你;它厌了,便偷偷地走掉。守一颗心,多么希望像守一只狗,不是你守它,而是它守你!
56、昨天,我卖身给学业,所以今天我无所事事;而明天,我将嫁身于生计。
这些事或许是张爱玲和宋以朗的父母未曾想到的。宋淇、邝文美夫妇在生前对于与张爱玲的这段友谊着实低调,邝文美曾对张爱玲明确表示,不愿“挟你以自重”,而对于宋以朗来说,这段友谊是值得被纪念的。“在以前出版的张爱玲传记中,没有提到我父母和张爱玲的友谊的。在电视剧《她从海上来》中,我爸爸只出现了3秒钟”,宋以朗回忆说,“在第24集。但我不怪编剧王蕙玲,因为他们没有素材。”
宋以朗整理了300余封往来于他父母和张爱玲的书信―“事实是自从认识你以来,你的友情是我的生活的core(核心)。我绝对没有那样的妄想,以为还会结交到像你这样的朋友,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再没有这样的人。”这是张爱玲写给邝文美的句子,书中多是这种脉脉温情的交流。读者在书中可以邂逅到一个更隐秘与日常的张爱玲,而不是做出苍凉手势的剪影。
《张爱玲私语录》一书共分为四部分,前两部分是邝文美与宋淇描写张爱玲的两篇文章,都曾发表在当时的媒体上。第四部分则是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的书信选录,宋以朗希望以此能纪念三人之间的友谊。最耗费宋以朗时间和精力的是第三部分,张爱玲语录―“我本来以为只需要2个月,结果差不多要了我的命。”
书中收录的张爱玲300余条语录,宋以朗花了将近18个月的时间寻找相关材料,来尝试解释这些语句。“张爱玲非常之复杂,很多事你不可以根据她信上写的东西去理解,你要非常之小心,而且有些句子毫无头绪”。以“人在幕后戏中戏,有口难言,无奇不有”一句为例,宋以朗写下的注释是“《有口难言》,宋淇署名‘林以亮’的剧本”,“《无奇不有》(今日世界,1953)则是邝文美署名‘方馨’的译作,原名是Anything Can Happen,作者为George and Helen Papashvily。‘人在幕后戏中戏’即指我的父母皆用笔名写作,仿佛躲在幕后操控。”张爱玲这则“语录”从字面看似不难明白,但读了这段注释才会弄懂这句话实有所指,才能领会张爱玲的机智、俏皮。
“这个工作可不可以给别人做呢?里面有很多事只有我才可以回答。因为说的是我家里的事。”但宋以朗认为,自己仍然算不上研究张爱玲文学的专家,“我只可以说是一个电脑的资料库,你问我这一句哪里来的?强记而已。”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 张爱玲 《雷峰塔》 《易经》
一、引言
《雷峰塔》(The Fall of the Pagoda)与《易经》(The Book of Change),系张爱玲1957年至1964年间创作的两卷本长篇英文小说,主要内容据张爱玲本人的说法就是“我自己的故事”①,讲述其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然而作品完成后,却在美国出版商处屡屡碰壁。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逝世,其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在遗物中找到了《雷峰塔》与《易经》的英文手稿,按其遗嘱将他们寄至张生前好友宋淇夫妇处。直到2010年,宋淇夫妇之子宋以朗将其出版,这两部压箱底的遗作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的一生堪称传奇:出身显赫,成长经历曲折离奇,性情冷漠乖僻,四十年代在旧上海风头出尽,晚年却独居美国,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诚如余斌所言:“(张爱玲)在文章里同读者套近乎、拉家常,但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②如今,从故纸堆里被挖掘出来的《小团圆》、《雷峰塔》与《易经》,无疑为读者打开了通往张爱玲内心的一扇门——《小团圆》反映了她两段无果的婚恋,《雷峰塔》与《易经》则是她坎坷的早年生活的缩影。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也纳犹太籍的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类的深层次心理进行了透彻而精辟的研究,不仅在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更被引入到文学领域,产生了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流派,它从俄狄浦斯情结、释梦与无意识动机等心理学角度来研读文本,深入探测作家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其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本文正是采用这一批评方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读《雷峰塔》与《易经》,探求这两部作品中自传性主人公沈琵琶的心理状态及其人际关系,并力求从中揭示张爱玲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二、从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主人公沈琵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生命的最初阶段,父母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行举止总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走向。《雷峰塔》与《易经》既是书写主人公沈琵琶童年与少年成长历程的故事,便不可避免地要写到琵琶与父亲沈榆溪和母亲杨露的关系。
与父亲榆溪:恋父情结的产生与退潮
露在琵琶四岁时不顾榆溪与众亲友的反对出国游学,后虽回国,但不久之后又与榆溪离婚,搬出了沈家。琵琶与弟弟陵自幼跟随父亲生活,故而《雷峰塔》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写榆溪与琵琶父女之间相处的片段,以及琵琶对父亲的心态的变化。
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性本能冲动(即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弗洛伊德将人类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口腔期、期、性蕾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前两个阶段,儿童的力比多都是指向自身,向自己的身体内部寻求的满足,而到了性蕾欲期即三岁之后,儿童开始明白了两性的区别,并将力比多指向外界:男孩的性追求对象是母亲,体验到恋母情结,女孩的性追求对象则是父亲,体验到恋父情结,两种情结被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雷峰塔》里,琵琶对榆溪所产生的俄狄浦斯情结显而易见。故事的开头就向读者呈现了琵琶与父亲之间的第一次冲突:父亲要带琵琶去姨太太的小公馆,琵琶拼命不从。虽然琵琶为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跟父亲去见姨太太是对母亲的不忠。但值得注意的是,恋父情结一般表现为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以及对母亲的敌视,琵琶父母之间的关系向来淡漠,因此,母亲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到琵琶对于父亲的独占欲,所以琵琶对母亲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反而是这个半路杀出的姨太太成了潜在的威胁,琵琶对姨太太乃至姨太太的小公馆的拒斥,多少也是因恋父情结作祟的缘故。
然而,相对于进门不久就被父亲撵出去的姨太太,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又娶进门的继母更让琵琶产生排斥心理。姨太太虽和榆溪关系亲密,但终究不是明媒正娶,就连榆溪自己也只当她是罢了,玩厌了,就撵出门去。而继母不然,她被榆溪三书六礼正正式式地娶进门,有身份,有地位,有名分,完完全全替代了母亲的位置。在继母进门之前,琵琶与父亲有过一段平静甚至可称得上快乐的独处生活。为了开解整天如困兽般在房间里踱步、背书、吹口哨的消沉而孤独的父亲,琵琶挖空心思逗榆溪开心,不止是在尽为人女儿的孝道,更是有意无意地填补了露的位置来宽解并安慰榆溪。继母的出现,在名正言顺地代替了母亲的位置的同时,也夺去了父亲对琵琶的一部分关心与宠溺,让本来稳定的父女关系瞬间失衡,正因如此,琵琶恋父情结的敌视对象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继母。当获知父亲将要娶继母时,琵琶下意识的念头竟是“她(继母)要就在眼前,我就把她从洋台上推下去”。③
父亲要娶继母这件事,让琵琶怨怒,加之年岁渐长,不悖伦常的道德观念逐渐形成,恋父情结的退潮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父亲与继母的婚宴上,琵琶无动于衷地吃喝玩乐,因为“她父亲结婚是他的事,与她不相干”;④及至后来因继母的挑唆而被父亲毒打软禁,琵琶对父亲的性幻想已不复存在,退回到女儿的位置来观照父亲:“……她什么也不欠她父亲的。即便爱过他,也只是爱父亲这个身份。”⑤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性蕾欲期的过去以及孩童道德心理的逐渐健全,俄狄浦斯情结会逐渐减弱,但却并不会消解,只是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之内,无法再被个体觉察。正因如此,成年之后的琵琶矢口否认对父亲有过两性之间的恋慕之情:“爸爸没伤过我的心,我从来没有爱过他。”⑥但是,当我们把研究目光转到沈琵琶的原型即张爱玲自身,就不难发现,恋父情结之于张,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与父亲相处的时光无论快乐与否,都被她在之后的一生中念念不忘、反复书写,她冷嘲热讽父亲的遗少作风,怨怼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的毒打与软禁,然而,却依然会温情地忆起属于父亲的那个缭绕着鸦片的云雾,乱摊着大堆大堆的报纸的“懒洋洋”、“灰扑扑”的世界。
与母亲露:认同心理的建构与崩塌
在十八岁之前,母亲露对于琵琶来说只是一个来去不定的影子,母女二人相处的时光少之又少,这种距离与隔阂导致了母亲在琵琶心目中的印象被染上了一层神秘、飘忽并捉摸不定的色彩。母亲从国外游学回来,带回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优雅、高贵且罗曼蒂克的生活方式,这些与琵琶熟悉的父亲颓唐慵懒的世界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照,自然而然地勾起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向往、甚至崇拜。由此,琵琶对母亲产生了一种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被称作为“认同”的心理。
在1932-1933年的著作《精神分析引论新讲》中弗洛伊德总结了自己关于认同的理论体系:首先,认同是父母的超我同化为个体自身的超我的过程;其次,认同虽与俄狄浦斯情结中对客体的选择并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爱某个客体的同时对其产生认同;最后,孩童在其成长的各个阶段对父母的评估各不相同,当孩童开始学会用理性去全面地评判外界的人、事、物之后,父母性格中的缺陷也渐渐被他们所发现所知觉,从而导致父母的权威逐渐丧失,此时,父母不再是他们所认同的对象,个体转而对能够代替父母位置的其他人产生认同,比如教师。
《雷峰塔》与《易经》之中,琵琶对母亲的认同心理,以十八岁那年离开父亲投靠母亲这一事件为界,可以截然分成两个阶段。在母女二人聚少离多的第一阶段,认同心理开始建构并逐渐巩固,而在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第二阶段,由于琵琶对母亲日渐了解,认同心理反倒趋向于瓦解,并最终崩塌。
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子对母亲的认同与男孩子对父亲的认同一样,都是自然发生的。虽然自幼母亲不在身边,“妈妈”这个词的含义对琵琶来说模糊又辽远,但当得知母亲已经回国,就坐在楼上的客厅里时,琵琶“忽然害怕”、“担着心事”,并吵闹着要穿上自以为最俏皮的衣服去见母亲。然而母亲却对这衣服嗤之以鼻,使琵琶“气得想哭”。⑦正因为认同心理的自然发生,才令琵琶担心自己所认同的对象——母亲——不认可自己的形象与装扮,并格外在乎母亲对自己的评价。
在日渐巩固的认同心理驱使下,母亲的一切,于琵琶眼中都是好的,都是美的:喜欢母亲装修的花园洋房,虽然蓝椅子红地毯的颜色搭配在旁人眼中略显突兀;对母亲的训话言听必从,连睡觉的姿态都有意无意地摹仿母亲……甚至母亲要和父亲离婚了,琵琶也并不反对,因为离婚是母亲主张的,所以是绝对正确的,并且“跟家里有汽车或出了个科学家一样现代化”。⑧几乎可以说,母亲对于琵琶而言,是神一样的存在,琵琶崇拜母亲,仰慕母亲,处处仿照母亲的行为举止,以至于当母亲第一次牵住她的手时,她所体会到的并不是母女相处亲密无间的脉脉温情,而是一种让人心乱的、异样的欢喜。这种微妙的心态,倒和当今社会里年轻人见到自己心仪的偶像时的狂喜与激动有几分类似。
十八岁时,琵琶从父亲处离家出走,投奔母亲。与母亲的朝夕相处,并没有使母女二人的关系再近一步,反而逐渐摧毁了母亲在琵琶心目中的形象。在日复一日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母亲身上雍容而高雅的光环逐渐消褪,暴露出与市井女性别无二致的世俗、自私与斤斤计较,更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亲生女儿的冷漠、厌烦与疏离:絮絮叨叨地向琵琶发泄对沈家琐屑小事的怨恨;算计为琵琶花出去的每一笔学费;嫌弃琵琶的笨手笨脚;甚至将琵琶的奖学金拿去赌博输光……母亲神性形象的不复存在,直接导致了琵琶对母亲认同心理的日趋瓦解,她没法同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唠叨个没完的母亲,也不再着迷于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认同心理的崩塌让琵琶终于摆脱了以往对母亲的盲从姿态,开始用客观、冷淡的目光来审视母亲身上那些从前被自己忽略的缺陷与弱点,并毫不留情地加以嘲讽:“她母亲反正自己的事永远是美丽高尚的,别人无论什么事马上想到最坏的方面去。”⑨
最后,依然要将我们的研究目光移回到张爱玲本身。《雷峰塔》《易经》中的母女关系,可以说是对张爱玲和其母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首次完整而详尽的披露与写照。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两部作品的创作动机实因母亲而起:“《雷峰塔》起笔于一九五七年,正是她母亲去世前后……是否也说明了什么?正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小团圆》的动笔,也是张爱玲听闻(亲近胡兰成的)朱西宁欲写她的传记,才起的想头,何不自己来写胡兰成?”⑩
然而,无论《雷峰塔》与《易经》是张爱玲出于何种创作动机而写就的作品,不可否认的是,年少时对母亲的认同心理从建构到崩塌的这段过程,带给张爱玲精神上的伤害并不亚于父亲对她造成的肉体上的折磨与虐待。被自己所认同的对象不断否定,不断怀疑,致使张爱玲从前在学校里“日益坚强”的自信心轰然倒塌,“困于过度的自夸和自鄙”中无法自拔,四十年代张爱玲在文坛大放异彩,但凡报纸杂志上议论她的文章,钦羡者写来的书信,她都一一留存,似是在为当初被母亲伤得千疮百孔的自信心作一补偿;被自己所认同的对象疏离乃至遗弃,使张爱玲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不信任,在她的小说中,亲情是凉薄的,爱情是虚假的。对金钱的占有欲,成了支配张爱玲小说中诸多人物行动的唯一力量,一切人际关系都被金钱控制并扭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为金钱压抑以至心理变态,《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因欲望与虚荣而堕落……都是如此。
当然,这种认同心理的崩塌带来的并非全都是坏处。对母亲的不再认同,驱使张爱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审美趣味都走向了与年少时截然相反的方向。年少时,她崇尚母亲的布尔乔调,性格气质中也充盈着优裕的感伤,见到书里夹着的一朵干花瓣,听母亲说起它的历史,就要掉下泪来,而当这种崇拜不复存在之后,张爱玲多次强调自己“喜欢钱”、“一身俗骨”、“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作品中也多写市井男女的世情俗事,似是要与母亲所代表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西洋式淑女划清界限。余斌说,假如张爱玲顺着早年淑女的路子成功地走下去,我们是否还能得到那位不避俗而又脱俗的作家,就难说了。{11}这话确有几分道理。
三、结语
恋父情结的产生与退潮,对母亲认同心理的建构与崩塌,这些创伤性情感体验,给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张爱玲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心理失衡。弗洛伊德认为,创伤性的经验会改变一个人生活的整个结构,一部分人会对现在或将来的生活缺乏兴趣,总是沉溺于不幸的回忆之中,甚至可能诱发神经病。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将自己的创伤经验移置到高尚的社会或文化活动中去,在得到宣泄的同时也实现了某种升华。
张爱玲无疑是后者。在《雷峰塔》与《易经》中,她匿身于主人公沈琵琶的影子里,将早年浸染了少年人的苦痛的一段陈年旧事娓娓道来,“……似乎有意借琵琶的视野重访早年的创伤场景,并试图重新理解当年那些不能理解的人与事……她试图通过‘重述’创伤来抚平童年的创伤……”。{12}
放眼张爱玲的其他文学作品,似乎同样是如此:根植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多以旧上海或香港为故事发生的场景,书写旧式没落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并把自己的情绪与感受移接到故事中不同类型人物身上,如《心经》写许小寒的恋父情结,《茉莉香片》写聂传庆对言子夜的认同心理,《十八春》中曼桢被曼璐禁锢的情节中则挪用了张爱玲被父亲软禁时的心理活动……诚如某些学者所言,张爱玲是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营造了一个封闭而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倾城之恋》中固执地用着老钟,“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的白公馆,与世隔绝般地避开了当时文坛书写革命、书写战争的潮流,挣脱了“主题先行”等创作理念的束缚,一心一意地上演着张爱玲自己熟悉的人生与生活,不厌其烦地挖掘着家庭、恋爱、婚姻困境中体现出来的人性,以及人性背后潜藏的欲望。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得于此,成于此。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充斥着革命、国家、政治话语的文坛中,这位年纪轻轻却似已洞彻世态人情的女作家写就的那些男女间的情爱纠葛,以及对人性一针见血的揭示、对病态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都带给读者一种独一无二的新鲜体验。
然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缺失之处,也正在于此。她在她所营造的自足而封闭的世界里,把困扰自己的精神苦疾隐微曲折地表达出来并不断地重复,以达到发泄的目的,舒缓内心的痛苦。她在这个世界里得以自娱、获得安慰,却也为之所困、所限。在最初的惊艳之后,读者不难发现,张爱玲小说里的世界,其实相当单调、闭塞,就如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里所说的那样:“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长长短短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 upon a theme……”,以“重述”的方式来抚平创伤的写作目的与意图,以自身并不算广阔的人生阅历与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写作题材,限制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视野与眼界,使她的创作虽盛极一时,却只是昙花一现,如今,多数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也不过只是张爱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两三年间的多产,之后,当来源于自身创伤性情感体验的素材渐渐被榨取干净,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也不复往日的辉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离开中国大陆之后,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数量锐减,质量亦有所下降,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十八春》,也被学者认为难及当初《金锁记》所达到的高度。至于《小团圆》,以及本文所论及的《雷峰塔》、《易经》,不过是对自己早年遭际与经历的又一次回眸,普通读者或许会对此兴味索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峰塔》、《易经》中折射出来的那些不快的童年与少年的往事,那些由此造成的终其一生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确是张爱玲“不能承受的回忆之重”,它们成就了她,滋养了她,却也束缚了她,封锁了她。
注释:
①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1:51.
②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③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69.
④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77.
⑤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269.
⑥张爱玲.易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22.
⑦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08-109.
⑧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47.
⑨张爱玲.易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18.
⑩张瑞芬.童女的路途——张爱玲《雷峰塔》与《易经》.
{11}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
{12}王德威.《雷峰塔下的张爱玲——〈雷峰塔〉、〈易经〉,与“回旋”和“衍生”的美学》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2010.11.
[2]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M].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6.
[3]余斌.张爱玲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常宏等译.论艺术与文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3.
[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周艳红,胡惠君译.梦的解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7.10.
[6]杨联芬.成长创伤与家族史书写——谈新近出版的张爱玲自传小说《雷峰塔》《易经》[J].中国图书评论,2011(07).
经典场景:珠宝店里,店员拿出易先生早已挑选好的粉红钻戒,红色的盒子连同盒子上烫金的卡地亚字样却像熔岩一样流入心中,王佳芝感动之余一阵莫名痛楚,而脸上只能不露声色地说:“太贵重了,我可不敢戴到街上去。”易先生深情款款:“不用怕,我会在你身边。”卡地亚粉红钻戒,女人看到的不仅仅是价值连城,更是所送之人埋藏在此深厚的感情。
据说,这个故事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热恋时,胡兰成提供给她的,当她将这个故事改写成小说时已客居美国,年近60岁。虽然,张爱玲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地解构爱情,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她其实渴望爱情,希望被保护。
《色戒》所展现的乱世中的女人面对爱情时的抉择――为了爱情放弃了一切……而李安所选择的挑遍全世界顶尖珠宝商才寻得的博物馆级别的卡地亚粉钻,想必是用这“有价无市”的极品诠释张爱玲笔下那为爱不计较一切的女子吧。
第二幕:《倾城之恋》自流苏与范柳原
经典独自:“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着呢,你死了,我就什么都没有了。”――白流苏。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儿真心”。
《倾城之恋》这个名字,使人联想到的是类似孟姜女哭长城般感天动地、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不得不说,范柳原对白流苏的爱是自私的。从一开始看上她,到后来想办法让两人相逢在香港,到再度邀她返港,他想得更多的是他自己……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要如何收获爱情呢?每个人又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见解。
第三幕:《半生缘》顾曼桢与沈世钧
经典语录: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是失散了十几年的恋人顾曼桢与沈世钧,别后重逢时说得最动人最素朴也最凄艳的一句话。
一句话,几个字,足以引出世间的万千苦辣,肝肠寸断却仍不能言说的酸楚……想来这是为了告诉我们:珍惜眼前人,不过也要足够相爱才可以。
投资大师罗杰斯的生活智慧
永远不要问别人赚多少钱,也不要告诉别人你有多少钱。
永远不要问别人某个东西多少钱买的,也不要告诉别人你的东西是多少钱买的。
任何“必试”“必读”的东西能免则免,尤其是流行的东西。记住,有一半人口的智商在中位数之下。
直到至少年满28岁,对自己和世界有更多认识前不要结婚。
小心所有的政客。在学生时代,他们最出众的是在课后休息时间,毕业后,他们就很少能做出卓越的事情了。
在单身酒吧你得不到任何东西,只有调酒师会比你学到更多经验、赚到更多小费。
下班后,不要每天晚上跟你的死党出去喝酒。老板们不会这样做,这正是为什么他是老板的原因。
几乎没有什么理由要你跟老板单独出去喝一杯,更不要说出去与他一起用晚餐。工作和生活要泾渭分明。
避免办公室恋情,这对双方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是灾难。
准时还钱,尽可能一有钱就还掉借款。好信用很重要,坏信用如鬼魅,会经年纠缠着你。
购物之前,一定要先填饱肚子,才不会买过头了。
永远买商质量的东西,它们经久耐用,更能保持价值。
1.误用虚幻
【考场展示】
⑴《英雄联盟》这个游戏特别火,只有一方认输游戏才会结束,所以一定要战斗到最后,死磕到底。
⑵《甄执》里的姐妹们不知道合作,尔虞我诈,掐得死去活来。如果知道合作,相互保护,说不定都能高升受宠。
⑶《新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团结合作,遇到河流,乌龟背着兔子,遇到山坡,兔子背着乌龟,这就是共赢的智慧。
⑷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是什么?天堂里,人们用长长的勺子互相喂饭吃;地狱里,人人拿着长长的勺子为自己吃饭,但是够不着嘴而饿死。
【失误总结】
不是所有的小品相声、影视剧情、网游情节中的人物话语都适宜作为论据。虽然有些还风靡一时,但毕竟可谓“真实的谎言”。“水煮”、“大话”、“恶搞”等私自篡改后的历史情节更不适合做论据。
影视明星对学生影响力之大有目共睹,考生最好将影视、体育明星的奋斗历程、生活轶事作为素材运用,还可引用他们的优美语录、励志歌词来辅助论证。另外,真人秀节目,如《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中国好歌曲》等里面的真实情节可作为素材使用。
【正面示范】
《来自星星的你》为何如此火爆,除了大牌明星金秀贤、全智贤的敬业、演技高超外,整个导演团队、大量幕后人员的合作也功不可没。
2.胡编乱造
【考场展示】
⑴小蜘蛛问老蜘蛛为何大家都穿黑色衣服,老蜘蛛说这样天敌不易发现我们。小蜘蛛不相信,穿上彩色衣服出去了,也未被天敌发现,还获得了很多食物。
⑵诺奖得主门罗是在丈夫和女儿的合作照顾下,才写出一部部佳作的。
⑶艾青说:“我们既要合作,又要竞争。”
⑷马云入驻恒大集团是双赢的结果。马云可借恒大集团实现公司上市,恒大集团可借助阿里巴巴卖货,做广告。(这个素材倒是新颖,但你记错内容了,你太轻视马云,对恒大也了解太少了。)
【失误总结】
无论是胡编名人名言,还是虚构素材事件,都不符合论据的真实原则,让你的作文可信度大打折扣。例⑵所说的就不符合实际,据报道,加拿大作家门罗是在烘烤炉、洗衣服、照顾家人的间隙完成很多作品的。所以平时应注意积累真实的名人素材。
【正面示范】
门罗坦诚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如果你是个女人,尤其是有家的女人,你就得顾全所有需要你的人,无论是需要你的帮助,还是需要你的陪伴。但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门罗在洗衣服、哄小孩、等烤炉的间隙,不间断写作,终成大器。
3.曲解典故
【考场展示】
⑴伯牙和钟子期合作,弹奏出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一挥手,一弹琴,一高山,一流水,谱写华美乐章。
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在闲适中的拼搏。
⑶如果岳飞和秦桧合作,一人轻松坐稳宰相位置,一人收复河山。岂不两全其美?
⑷昭君出塞,虽然孤独,却获得了双赢:国家太平,自己贵为王妃。
【失误总结】
典故的含意大多已经沉淀千百年,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误读典故,反而会弄巧成拙。虽然允许以故事新编的形式对其重新解读,但以论据形式出现时,应当使用其本意。
【正面示范】
⑴知音难觅,俞伯牙和钟子期可谓“心有灵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⑵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莫须有的罪名造奇冤!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愈发恶毒。(李松涛《岳飞》)
4.生拉硬扯
【考场展示】
⑴邵逸夫与旗下各大明星合作,实现了双赢。公司大大盈利,明星提高人气。
⑵感动中国人物姚厚芝为了儿女,与时间竞争来编织十字绣。
⑶林丹在赛后帮助受伤对手抬上担架,这种和对手的合作获得了共赢。
【失误总结】
以上素材中人物、事件或许是真实的,但阐发出来的中心却是牵强的,事件和作文材料的寓意之联系也是虚假且不合逻辑的,经不起推敲。如例⑴是公司老总和员工的上下级关系,根本不存在合作双赢;例⑶是讲林丹尊重对手,具有爱心,和合作共赢根本就不沾边。所以,考生要适当拓展所积累素材的广度。
【正面示范】
姚厚芝的角度:母爱如水。母亲舍不得手术费,却舍命给孩子编织学费,一针一线如汩汩清泉,滋润心田。孝心无价的角度:母亲和时间赛跑,不求回报,如春蚕吐丝。作为子女怎能不及时行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泛泛而谈
【考场展示】
⑴古代君王都知道和臣子合作,国泰民安;王后也知道和后妃合作,让后宫稳定。
⑵我在文摘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新闻……,想起了一位消防员被大树压倒在地,他砍断腿后跑到医院。
⑶李娜在训练中就知道和同事互相合作,从而成为中国金花;张泉灵在工作中就知道和同事互相合作,从而制作出优秀新闻节目。
【失误总结】
以上素材因缺乏细节而失真,浮光掠影、流水账式素材,说了等于白说。如果能列出一两个细节,哪怕是三言两语,就符合发展等级“素材丰富、新鲜”的要求了,何乐而不为呢?
【正面示范】
李娜获得大满贯,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背后,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晶,有的负责体能训练,有的负责战技提升,有的负责日常生活,有的负责拉赞助。
6.万能素材
【考场展示】
⑴刘伟虽然失去了双臂,但他转换思维,没有手,可以用脚来弹琴。
⑵若不是司马迁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转换思维,化牢狱为朋友,与历史合作,谈何写成史家之绝唱,实现抱负?
【失误总结】
李白、杜甫、司马迁、项羽、屈原、文天祥、陶渊明、苏轼等人物,无论出什么题目的作文,总有考生硬拿这几个人物来套,可谓“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这八仙年年在高考考场过海,年年不变脸。看见这种素材,阅卷者几乎快崩溃了,能不能让屈原别再当跳水冠军了?
【正面示范】
⑴马航客机失联后,世界各大国抛弃前嫌,甚至领土争端,在澳大利亚的指挥下,共同合作寻找黑匣子。
⑵韩国岁月号客轮的船长如果按照规则行驶,也许就不会酿成如今几百人死亡的悲剧了。
⑶4G时代来临之际,各大手机生产商纷纷与移动、联通等通信商合作,甚至推出私人定制手机。
⑷张爱玲和苏青是当年红遍上海的明星作家,记者问张爱玲如何评价苏青,张爱玲说:“她是清雅,我是悦俗。”
7.鸡毛蒜皮
【考场展示】
⑴同学甲和同学乙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⑵政治书上有个图片,A卖螺丝,B卖螺丝帽。二人不合作,生意惨淡。
【失误总结】
以上素材也许是真实的,但没名没姓,且选材显得小家子气,太家常了,不够大气经典,因而难以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建议积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事件。看普通素材如听人拉家常,亲切无比;赏经典素材如观海听涛,浪潮磅礴。
【正面示范】
1990年,经过世界各地政府、组织的不懈努力,南非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同意无条件释放曼德拉。1993年曼德拉和时任南非总统――白人德克勒克同获诺贝尔和平奖。曼德拉当选总统后,德克勒克任副总统,辅佐曼德拉开展国家转型建设。黑白双雄就这样互换角色,演绎国家传奇,德克勒克称二人是敌对的兄弟。
8.喧宾夺主
【考场展示】
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杜子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王安石,位卑未敢忘国忧的陆放翁,生如夏花的泰戈尔,他们有着不同寻常的追求,但都是飞上高山之巅的人,都懂得竞争诚可贵、合作价更高的道理。
【失误总结】
以上素材看上去很美,充满诗情画意,但华而不实,忽视了作为论据最重要的内容――合作的事实。论据中当然可引用名言,但要点缀恰当,方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正面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