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的折射课件

光的折射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的折射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的折射课件

光的折射课件范文第1篇

一、多媒体应用的误区

1.信息太杂太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了学生消化吸收。

电脑能储存大量信息,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将与课题有关的内容悉数罗列,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走马观花般欣赏课件,重点、难点不能突出,对本应该重视的地方,无法重视,因而难以消化和吸收,结果是课堂热热闹闹却收效甚微。

如在“光的折射课件中,一教师收集了很多的折射事例,包括海市蜃楼、幻日等图片。在实际的授课中,学生用了较多的时间看了这些图片,却对探究光的折射特点,记忆、体会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光的折射作图方面,时间就比较仓促,只能匆匆而过。一课下来,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如为什么在岸上看水中的东西会觉得比实际的浅、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在水面处会弯折等问题多不能解决,然而这些内容恰恰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习目标难以达成。学生虽然接触到很多东西,实际上他们理解、掌握的东西很少,更不用说举一反三、培养创造力了。

2.课件过分新奇,界面跳跃,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受阻。

一些课件画面复杂,背景花哨,有的使用了较多的动画和音响,设置了一些新奇的活动画面,似乎不如此便体现不出制作者的水平和档次。这些课件往往是热闹、好玩,但也因为这些因素,造成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关注。

比如,在上述“光的折射”课件中,教师在出示光的折射规律后,就让学生训练三棱镜的折射作图,缺少了必要的训练,就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训练困难。接着提出,在池塘边,看到水中的“鱼”在“云”中游,这里看到的“鱼”和“云”分别属于什么现象?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这是又一次跳跃,因为学生这时对折射成像还没有搞清楚,界面跳跃,使学生思维跟不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忽视实验,用多媒体代替实验。

只用多媒体展示的实验现象,往往不能使学生信服,它既削弱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会大大减少学生思考、想象、理解的过程。当学生按照事先设定的模式进行活动时,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教师完全按照课件授课的结果,必然是缺少必要的即兴发挥、师生互动,这样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就被人机交流所代替,这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背道而驰的。

如在“光的折射”课件中,让学生利用两个杯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下面杯子中装肥皂水,上面杯子倒放,事先点香收集一些烟雾,用一束激光照射,观察光的传播途径。通过观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垂直射到水中、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等几种传播特点,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而如果直接在屏幕上展示现象,学生没有经历这样的实验过程,就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难以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怎样走出使用多媒体的误区

1.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

多媒体在使用中有它的优势,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做成课件。比如原来很简单的一个知识,或学生很熟悉的东西,几句话就能解决,就没有必要非得在屏幕上展示。一些重要的内容、重要的推导过程,如果只在课件中出现,学生难免印象不深,消化吸收有困难,这时至少还应该在黑板上再板书一下。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不能简单认为用了多媒体就是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用多媒体的课一定就是好课。使用多媒体的效果如何,要看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要看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多媒体课件设计和使用应从学习目标出发。

课件容量不能太大,过重的负担会使学生不知所措。要能够突出重点,去除一些无效的信息,尽量减少课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要恰当地使用好多媒体,不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训练、实验、思维。当然也要和其他一些教学器材配合使用,如实物投影等。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利用实物投影可以方便地进行反馈矫正、分析原因,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

3.合理使用多媒体。

光的折射课件范文第2篇

1 教学理念

(1)营造充满“磁性”的物理教学课堂,创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2)“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没有实验的课堂不是初中物理课堂;

(3)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

2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在此以前学生已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光的折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本章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3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

4 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辨别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利用规律进行解释一些折射现象.

4.2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的能力.

4.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使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5 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折射是光的传播规律中较难理解的一个内容,又是后面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是以探究为主的实验课,同时对于初二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对探究过程还未完全掌握,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并用光的折射解释一些日常的光学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6 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本节课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借助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和本人改进的实验器材进行有效的突破.

说学法:达尔文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和作图法,因为与光有关的现象,通过作图有助于分析理解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7 说教具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遵循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老先生所提出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学用具如下: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摄像头、课件、水、立体画、激光笔 、光的折射演示器 、塑料杯 、一元硬币 、碗、自制光学实验仪器一套等.

学生用:自制光学实验仪器二十七套.(激光灯、纸杯、夹子、透明物体、牛奶、水、普通白纸板、自制打印纸、塑料盒、平面镜、直尺等)

8 说教学流程

具体过程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投影课本中的例题,让学生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大象的质量.

问题2:运用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单位要统一.

展示课本中的插图11-9,11-10.

问题3:大家还能举出哪些人体中的杠杆?

学生:抬腿、点头、叩齿等.

问题4: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那些收获?

学生:我们知道了杠杆可以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学会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点评 先创设情境,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出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出书包的重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出例题,让学生练习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使学生对力和力臂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3中,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8.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观察碗中的“硬币再现”的实验,同时将实验情景用家用摄像头同步展示,克服了当前流行的用课件模拟的不真实性,增强了演示效果,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8.2 新课教学

(30分钟)

学生活动一: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

两人一组,让学生按课本要求做好实验.实验前提醒实验注意点,加水时保持激光灯的位置不变.

解决方法 如何作记号(也可利用底部的图案)

由学生根据观察看到的现象描绘光的传播路线.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与光路有关的现象,要养成画光路图分析的习惯,因为作图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所以作图法助于分析理解问题.

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较容易理解.然后再利用课件模拟进一步介绍“三线两角”又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利用白屏和几滴牛奶可以清楚观察到光束(器材来源于学生用的饭盒).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感到并不神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领悟到用坛坛罐罐也可当仪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活动二 探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规律

实验的成功是完成该教学目标的保证.如果根据教参上的方法,制造烟雾,学生做有一定难度,二是烟雾会对学生健康有一定影响,三是光在玻璃中的路线不易看清,教学效果不好.本人经过数次试验,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终于突破这一难点,找到了一个可见度高的一种软玻璃替代普通玻璃,为学生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对现有的实验进行改进,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教参,只有带有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

如在探究折射规律时,可以通过复习光的反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去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会积极主动去想去做.(按照常规教学,往往是新课引入时进行概念复习)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进一步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并且在这里我给各小组的学生准备了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有选择性的使用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的疑问,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整个过程始终是学生动脑、动手,教师只是进行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弥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这不仅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体现.

交流探究成果,在本环节中,首先各小组间进行交流,接着部分小组上台展示探究成果及所画的光路图,最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然后教师利用激光演示器演示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折射的认识.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保证.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不仅培养了探究能力,同时学生情感也得到升华,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归纳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新课程教学理念告知我们,教学目标是有弹性的目标,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灵活加以调控.

及时利用手边的器材完成实验设计,化解了难点.(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特点理解技巧,针对角度大小易记错而想到的几种记忆方法,或留以悬念让学生课后总结)

最后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体现新课标中所说的“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插入水中的笔为什么会变弯?“海市蜃楼”的成因?我们看见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哪个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请代表回答,然后教师利用电脑动画模拟)

培养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让学生再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了课前的疑问,前后呼应.并能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结合“池底变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利用课件展示一“太阳奇观”或展示立体画.(让学生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

8.3 知识小结

采用多媒体,生动活泼,交互性好,能调动学生耳、听、视等感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堂作业:比较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

此题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光的传播的实质.

分层布置课外作业:(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1)P87 1-5

(2)睛朗的晚上,我们看天上的星星,为何闪烁?

(3)如果你换个角度,站在月球上看星星又将是什么情况呢?

8.4 板书设计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三线共面、两线在一线的两侧、两角关系.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课件范文第3篇

在探究教学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对探究的内容进行猜测,这往往是学生积极性较高的时候,也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时候,这一环节,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正因为此,学生想出来的内容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设。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想法。如果单纯用PowerPoint就需要列出许多种可能以备用,而实际上,由于工作量的关系,不可能将所有的可能都设计出来,也完全不必列出太多的可能。比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时,教师可能预先设计出“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但学生可能会想到“物体形状”、“物体体积”等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如果在学生猜想后仍按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部分学生会有一种不被重视或被欺骗的感觉,直接影响到学生下次猜测的积极性,导致对学科兴趣的下降。利用PowerPoint超链接功能,转到如下预先绘制好的Excel表格中。

由于需要测量的内容基本上一致,只要根据学生的猜想填上“猜想内容”就可以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复制。学生猜测哪一项的人数多,就在探究内容上填写该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感觉是在探究自己的猜想,而非老师的“猜想”,探究的积极性自然会很高。

由于猜想的不同、探究内容过多等原因,分组实验时,各组探究的具体内容可能并不一样,探究完成后,需要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而这些探究结果,往往是课前很难预估到的,但确实是学生辛辛苦苦得来的。同前面一样,如果教师使用预先设计的数据,会使前面的探究流于形式,使探究、分析两张皮,更会影响学生良好实验品质的养成。使用Excel可以方便数据的输入,还可以预先填写好计算公式,即节省了计算时间,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更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在物理教学中图表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它能表达物理规律,能描述物理过程,能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近年来通过图表来考查学生们的相关能力已是一种趋势,也是命题的热点,图表的考查能反映同学们掌握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它涉及到初中物理的许多方面。如:时间与路程、时间与温度、时间与热量、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等,这些关系都可用直观的图表表达出来,而Excel的图表功能就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学习“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时,教师先在Excel中绘制好表格,选定数据区域,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然后分成两组实验,一组观察冰的熔化,一组观察蜡的熔化,各小组分工合作,计时计温度,通过收集典型数据把它填写在表格中绘制成图像,就可以得到如下图简示“动态”的变化图像,最后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从而认识了晶体和非晶体,并且也学习到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在学习光学时我们还可利用excel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这部分教学,传统的教法是先介绍科学家并理解光的折射定律,然后根据折射定律图,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情感投入不够,纯粹模仿,实验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们可采用“激光光学演示器”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利用excel帮助分析处理数据,找到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利用激光光学演示器上的刻度盘,读出折射角 与入射角 ,并记录数据。打开Excel文档,并输入各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数据,如下图所示,猜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学生观察数据后得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逐渐增大。

入射角 折射角

(度) (度)

10 6.5

20 13.5

30 19.5

40 25

50 31

60 36

70 38

然后我们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制作出各个数据的散点图,如下图所示:

光的折射课件范文第4篇

本章内容后面几节的成像基本概念,符号法则,单球面成像和薄透镜成像定律等内容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起初不重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思想上很容易产生学习这些内容没用,是一种虚拟概念,所以越学越迷惑,而且这些单球面成像,薄透镜成像概念等几节内容互相紧密联系,如果其中某一个知识点不理解就会影响整个内容的理解,。对此,教师在上课前应给学生介绍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学习内容的顺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避免让学生产生认为教学内容是一种虚拟概念的看法。几何光学教学中根据内容特点应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比如符号法则的教学方法。符号法则是单球面成像规律,薄透镜成像规律等内容的基础,所以符号法则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不同教材中使用的符号法则不一样,但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因为利用不同符号法则推导出的成像公式符号不同和符号法则应用方法不同等问题的存在,如果教学中只讲解一种符号法则,学生可能很容易感觉到迷惑不解,甚至可能怀疑教师讲的内容是否有错误。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该给学生讲清楚不同教材中应用的符号法则不一样,成像公式符号也不一样,但是应用不同符号法则解决问题时得出的结果一样。教师应注意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平讲解其它种符号法则,深入讲解其它种符号法则学生很可能容易迷惑不解,进而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另外,单球面反射,折射成像,薄透镜成像概念和理想光具组成像规律等内容教学难点,此内容的特点为内容分散,公式多,公式推导过程复杂,很难理解,应用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多做练习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教学中严格遵守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我们进一步分析以上教学内容很容易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学内容系统完全一样,比如说单球面反射,折射成像和薄透镜成像概念,首先讲解成像公式推导过程,然后推导高斯公式,牛顿公式和作图法成像过程,最重要的是单球面折射和反射成像内容为学好薄透镜成像概念基础,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好后几章常用光学仪器原理的学习打好基础,说明这些内容具有很紧密的联系,所以投入教学前给学生讲解单球面成像原理和薄透镜成像原理应用方面的内容,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教学中仔细分析每一节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课外习题和动画课件给学生深入讲解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符号法则的应用,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的推导过程,作图法成像过程等内容,以丰富的教学课件,教学视屏,dash动画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结合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内容分散,公式多,应用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形式多种并复杂特点,通过做大量的课内外习题重视巩固理论知识。做习题要注意习题内容由易到难,水平由浅入深。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容之间衔接,因为单球面折射,反射成像和薄透镜成像概念之间有很紧密的关系和共同的内容系统,单球面反射和折射成像概念的学习为薄透镜成像概念的学习打基础,薄透镜成像概念的学习为学好理想光具组成像概念基础,最后根据这些理论知识能分析人眼的基本结构,近视,远视眼睛的矫正方法,照相机,投影机,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常用光学基本结构和原理。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给学生讲解每一节内容并解释各节内容具有的共同的教学系统(比如说每一节内容中有成像公式的推导,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推导,作图法成像等共同的教学系统);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提高教法和协调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通过课件,flash动画,演示实验等各种教学媒体,重视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

根据光学课程的应用性强,实验操作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教学中要求教师课堂内多做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演示实验仪器讲解有些内容,特别是单球面反射,折射成像,薄透镜成像等概念教学效果最佳,因为成像概念比较复杂,成像条件不同所获得成像结果不同,所以教学中脱离实践教学光讲理论部分学生很容易感到迷惑和反感,教学中为避免学生产生教学内容的神秘感,利用演示实验仪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而且在课堂内多做演示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光的折射课件范文第5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悄然走进课堂教学,迅速适应于教育与教学过程。它以图文声光并茂的特点和诸多的功能,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促进教育和教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比如声音、文本、动画、图像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处理,将呆板、枯燥的定理、概念和公式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视频等展现出来,这就是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能弥补物理教学中的不足,增强教师主导作用,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那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最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有效应用多媒体创设物理学习情境

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感知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信息输入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学困生经常不区分、不选择地对知觉客体进行混沌扫视,结果映入脑海里的是一些不够详细和明确、界线模糊的知觉客体,好像什么都看过,却又什么也没有记住。多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突出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恰好可利用这一点来增强学生的参与者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我们课堂导人时可以多媒体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

例如,弹簧振子的振动,弹簧振子是一个不考虑摩擦阻力,不考虑弹簧的质量,不考虑振子的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虚拟出这样的理想化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交互式多媒体演示实验平台里,观看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最终得到简谐振动的规律和原理,掌握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理解了简谐振动周期公式,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实验教学空间

很多高中物理现象、概念、规律,都无法用演示实验或教材文字、图片讲解清楚,往往有些教学重难点也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突破,学生对此物理知识点无法感知和理解,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动画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物理实验和情景,极大地拓宽了物理实验教学空间,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如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多媒体交互多flash课件,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虚拟实验平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任意摆放光线入射位置和旋转入射角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光的折射定律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必然规律。直观形象地掌握折射光路和入射角、折射角,更深刻掌握了: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对光线偏折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

把抽象的物理学原理转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象直观的课件是多媒体的长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实验仪器的结构进行必要的拆分,进一步动态分析实验原理,从而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