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栽培新技术

栽培新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栽培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栽培新技术

栽培新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菠萝 栽培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77-01

引言

菠萝是一种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在福建与台湾等地区被称之为凤梨,新马一带称之为黄梨,大陆及香港地区则称之为菠萝,菠萝的品种繁多,有70多个品种,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带,16世纪从巴西传入到中国。现在已经流传到整个亚热带地区。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质增大之花序轴,螺旋状排列于外周的花组成,花通常不结实宿存的花呗裂片围成一空腔,腔内藏有萎缩的雄蕊和花柱。叶的纤维很坚韧,可供织物、制绳、结网和造纸等等。凤梨和菠萝在生物学上是同一种水果,市场上凤梨和菠萝是不同种类的水果,菠萝削皮之后有却绦枰剔除,而凤梨消掉外面的皮之后没有却蹋不需要划出一道道沟。

1 云南菠萝产业发展的现状

云南菠萝种植分布全省9 个州(市), 包括红河、西双版纳、临沧、德宏、文山、玉溪、普洱、保山、昆明, 其中红河、西双版纳、文山、临沧、德宏是云南菠萝的主产区, 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90 %以上。近年来随着一些菠萝种植技术的改良与云南的菠萝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在菠萝的年产量上也是不断的增多,很多的地区年产量明显的升高,云南的菠萝产业发展开始越来越迅速,但是在其过程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1]。

2 云南菠萝种植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从现如今的大体形式上看,云南的菠萝产量虽然较之于前期有所上升,但是其总体的单位产量还是较低。这个就与云南的菠萝产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菠萝种植业的粗放管理模式与落后的种植技术导致了单位产量的总体较低的情况出现。单位产量较低就将云南菠萝的市场经济整体的拉了下来,导致了大面积亏损的现象的发生,所以在技术的改良方面还是要抓紧。

2.2 种植分散规模小

在云南的菠萝种植之中,由于技术的落后,还有就是政府对于菠萝种植产业的不重视,导致了菠萝种植之中都是小家小户的进行种植。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菠萝种植的相对分散,分散之后就加大的管理的难度,产业化的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也较低,不利于菠萝种植业的发展。

2.3 品种单一,加工滞后

现如今的云南菠萝种植最广泛的品种就是新加坡种、无刺卡因、巴厘三个品种,种植的品种较为的单一,有的菠萝品种因为不能适应于气候或技术的落后,其产量一直较低。这就阻碍了云南整体菠萝行业的发展,导致了菠萝资源分配不均。

3 栽培技术

3.1 环境的要求

3.1.1温度

菠萝的生长需要较为湿热的温度环境,如果是较冷或者是温和的状态之下菠萝的生长就会受到阻碍。所以在温度上一定要注意,在冬季的时候如果温度是零下的话就绝对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的茎叶需要的温度是在15-17℃,最佳适宜温度在18-29℃。4至6月之间是根系生长的最为繁盛的时期,后面温度较低的时候就开始逐渐停滞生长,到了11月份就正式的停止生长了[2]。

3.1.2水量

菠萝较为的耐旱,但是生长的过程中还是要进行一些水量的灌溉以保证可以健康的生长。在降水量在100毫米的时候就不需进行灌溉,但是如果降水量小于50毫米,就要进行灌溉防止过度的脱水。菠萝最适宜在4至6月份的时候生长,在这几月份中,降水量正好适宜于菠萝的生长,所以在菠萝的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对于降水量的观察,过多的降水量会不利于菠萝的生长。

3.1.3光照

虽然菠萝属于亚热带水果比较的耐旱,但是在菠萝种植过程中,还是要对于光照程度进行把控,过度的光照会导致菠萝的叶子干枯发黄,阻碍菠萝的生长。

3.2 技术要领

3.2.1繁殖

在生产中,主要利用支柱进行芽苗的繁殖,用于繁殖的部分有顶芽、托芽、吸芽这三个主要的部分,这三个部分在繁殖的过程中要进行分类分区,每一种类的芽就要用适合于这一种类的技术进行栽培,这样的话就可以在之后的生长过程中长的较为的均匀,不会参差不齐,利于灌溉。

3.2.2建园

在菠萝种植土地的选择上,要选择较为松散和肥沃的土地,也可以根据种植的种类的不同来选择具体的种植地段,将土地都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这样的话有利于菠萝的运输,拓展菠萝的市场。

3.2.3种植

在菠萝产区,全年都可以种植,但以3~9月种植较好。双行式,常用的畦和沟共150cm宽,双行单株排列。每667 m2栽植卡因种3000~4000株,菲律宾种4000~5000株[3]。

3.2.4培土

在菠萝结果之后,由于根部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吸芽的气生根也不能直接插入土中吸取养分,所以就要及时的进行培土,以此来给菠萝提供养分确保菠萝果实的健康快速生长。

4 结束语

云南的菠萝种植业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产业,菠萝作为一种亚热带植物对于水分的要求较低但是在温度上的要求较高。在菠萝的种植过程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对菠萝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环境对于菠萝的有利生长。为了提高菠萝的市场竞争力就要不断的研发的新的菠萝种植栽培技术,引进新的菠萝品种提高菠萝的整体产量,推动云南菠萝产业的较快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剑铖.我国菠萝产业链优化研究[D].海南大学,2011.

栽培新技术范文第2篇

一、叶龄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叶龄诊断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系——器官同伸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查,可推测出其它器官的生育进程。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诊断。

2、叶龄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某时的叶龄进程,推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预知抽穗早晚。为了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必须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按主茎叶龄进行管理,是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性、准确性和减少盲目性的最好方法。这是在过去按节气、日期指导和安排生产的基础上,在水稻生产中又增加了一个新方法。对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叶龄诊断的方法

叶龄跟踪苗的选择和标记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从池埂边向里数三行,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每穴选择苗质好、叶片健全、有代表性的秧苗一株,共选10株,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在每株的主茎叶片上进行叶龄标记。起始叶要从第3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标记点要点在单数叶片上,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上,如:第一个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个标记叶片点两个点,或用其它方法标记。原则是叶龄跟踪叶片标记要有区别,确保叶龄跟踪的准确性。

4、叶龄计算方法:要计算某叶从露尖到叶枕露出过程,首先估算这片叶的长度。以这片叶下一叶的实际长度加5厘米为这片叶的估算长度,然后测量这片叶抽出的实际长度,再除以估算长度,做为这片叶长度的比例。如计算第5叶抽出过程的叶龄,首先估算5叶的长度。如果4叶定型长度为11厘米,加上5厘米为16厘米,这就是5叶的估算长度。如果5叶已抽出2厘米,2除以16,等于0.12,约等于0.1,即5叶已抽出0.1个叶龄。此时调查的叶龄为4.1个叶龄值,并做好记录。按此法跟踪至倒3叶(11叶品种为9叶,12叶品种为10叶)。倒2叶和剑叶,按前一叶的定长减去5厘米,为估算值,实际伸出长度除以估算值,求出当时的叶龄值。

调查时间:调查的品种均以5月15、20、25日三个插秧期为调查始期,以后每5天调查一次,一直调查到剑叶抽出。

二、栽培要点:

(一)对12叶品种(垦稻10)进行叶龄跟踪调查。

(二)插秧密度为每平方米28穴,每穴3-5株。

(三)秧苗叶龄在3.1~3.5间。

(四)移栽时间为5月25日。

三、调查

(一)调查点的确定

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标记,起始叶丛第三叶开始,跟踪到齐穗期。

(二)叶龄计算法:N叶从露尖刀叶枕露出过程的叶龄计算,首先估算N叶的长度方法是:以N叶下一叶长度加5厘米为N叶的长度,然后量出N叶抽出的实际长度,再除以估算的N的叶长度,作为N叶长度的比例,如此计算到第三叶均按此法,第二叶及剑叶,按前一叶的定长减5厘米为估算值,实际伸出长度除以估算值,求出当时的叶龄值。

(三)调查时间:一插秧期为调查始期,没5天调查一次,直到齐穗期。

(四)根据插秧日期向前推算32天播种,以播种日为基础向前推算8天为浸种日期。

四、不同生育期的诊断

(一)播种后8天第一完全叶露尖;从第一完全叶露尖经6天叶枕抽出;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历14天,2叶生长略快,3叶生长略慢。

(二)返青分蘖期

8.5叶龄,开始幼穗分化,生育转换期为7.1—10.0叶龄;6月4日达4叶龄,6月14日6叶展开,19日7叶展开,24日8叶展开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水稻返青后平均4—5天增加一个叶龄,需活动积温85℃左右,6叶龄为分蘖盛期,是争取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此期叶片长度呈递增规律,增幅为5厘米左右,叶耳间距逐渐拉大。

(三)生育转换期

生育转换期为8、9、10叶期,7月9日10叶定型。

(四)长穗期

9叶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开始生殖生长,7月1 4日1 1叶伸出,7月2 2日叶龄达1 2叶,8月1日达抽穗期,始穗至齐穗期需7天左右10叶是最长的, 平均长度为34.5cm,宽度1.2cm。

(五)结实期

9月2 2日成熟。

五、结论

栽培新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

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中,玉米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玉米产量始终较高,与此同时,玉米这一粮食作物本身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新时期,为了加大玉米种植力度,提升单位面积玉米的产量,我国加大了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

1 安徽省玉米种植现状

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腹地,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和阳光资源,这为玉米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安徽省农民在传统的经营过程中,尽管始终坚持不懈的种植玉米,但是当地的玉米产量始终相对较低,同时也拥有较小的玉米种植规模。近年来,当地每年都会产生约60万hm2的玉米播种面积,仅在总体粮食播种面积中占据10%,同233.4万hm2、220万hm2的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据有效数据显示,当地玉米年产量最多可达到30亿kg,最少为25亿kg。然而,在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得到创新的背景下,当地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年来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其中对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科学应用,是当地玉米种植得到有效发展的关键。

2 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的应用

2.1 整地

在应用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必须从整地入手,精细化的整地,对于提升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的合理应用、提升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1]。在精细化整地的过程中,首先应彻底粉碎、刨除上一年作物的根系,在特殊情况下,在除根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人工操作,只有保证土地表面中不存在任何根茬,才可以播种玉米。与此同时,还应当进行科学的施肥,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由于该技术的投入和产出都相对较高,因此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1000kg~2000kg的肥料应用于667m2的玉米地中,其中15kg~19kg是磷酸二铵应用过程中的数量范围,而5kg~10kg是硫酸钾应用过程中的数量范围,在合理搭配肥料的基础上,对于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2 播种

作为高光效作物,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如果密植适当,将会产生较大的增产效果,根据安徽省近年来玉米种植的经验来看,科学的规划玉米密植度,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在对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科学的应用覆膜,可以促使地温有效提升,因此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同以往的播种时间相比,可以提前最多6天进行播种,最少也可以提前5天。通常情况下,在5天至10天里,地表以下的温度可以始终维持在8摄氏度~10摄氏度,温度相对稳定,同时也可以始终保持20%的土壤含水量。在这一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进行播种,对于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对密植度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玉米品种,选择不同的密植度,如针对紧凑耐密品种来讲,其可以拥有3.5千克的播量和31厘米的株距,亩保苗约为4200株;针对大穗型品种来讲,其可以拥有40厘米的株距,亩保苗约为3200株。

2.3 田间管理

2.3.1 滴灌管网的安装

支管、主管、毛管是滴灌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毛管即滴灌带。在实际展开安装的过程中,应促使支管同毛管进行连接。首部应连接主管,阀门应安装于支管和主管上。在设计主管的过程中,应以“丰”字形为基础。水泵同首部连接,同时需要将压力表、回流装置安装其上,如果较大的功率产生于水泵中时,可以在回流口放出多余的水。同时还应将过滤网装设于首部内,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过滤水中的杂质,避免滴头堵塞现象的产生。在安装完整个管网以后,给水应分区进行,从而有效冲洗管网中的异物。

2.3.2 水、肥合理调配技术

在安装、调试设备以后,灌溉的过程中应以土壤墒情为基础,每次灌溉应维持在1hm2。必须保证压力在首部工作中被控制在2个压力内,10h可灌透,接下来可以向下一个灌溉渠进行转移。玉米成长的过程中,应进行2次追肥,追肥时间分别为灌浆初期和大喇叭口期,每次都需要对150kg/h2的尿素进行应用。在追肥的过程中,需要对滴灌设备进行应用,首先应对不同灌溉区的实际用肥量进行计算,同时在大容器中溶解肥料,并在施肥罐中倒入溶液,同时对水泵进行开启。

2.3.3 植株管理技术

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由于拥有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密度,为了对倒伏F象进行预防,并杜绝养分的过度消耗,可以对化控措施进行应用,从而实现增加粒重的目的。在形成了8~11片叶时,需要将750kg水和10瓶/hm2的玉黄金进行融合,并喷洒在植被上,为植被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发展中,离不开工业原料和粮食作物,因此玉米的种植始终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农业技术的创新力度,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的产生和有效应用,极大的提升了玉米的产量,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农业劳动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安徽省的玉米种植经验入手,对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对我国整体玉米种植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栽培新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金钱菇;露天;栽培工艺;覆土

一、概述

金钱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长根菌、露水鸡从,茶树菌。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属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菇属,是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两季生长的一种食用菌,肉质细嫩,盖肥柄脆,味道鲜美,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二、场地选择与整理

利用现有的香菇棚、野外大田畦床栽培金钱菇,畦床宽100~110cm,畦床长度根据场地而定,菇棚高度200~230cm,四周用稻草或茅草或茅草编成草块围起,顶棚覆盖稻草、芒箕骨、蔗荫网等能达到遮光保湿的目的,光度以四分阳六分阴为宜,要疏松畦床面,畦旁开水沟,沟深度30cm,人行过通,然后用敌敌畏1000:2和甲醛 1000:3混合喷洒地表面进行消毒,菌袋进畦床前2d,先在畦床面撤上石灰粉进行消毒。

三、原材料选择

棉籽壳、木屑、黄豆杆、稻草、玉米芯、花生杆、玉米秆、麦杆、花生杆、芦苇屑、五节芒、野草等均可利用混合栽培。

四、选择栽培季节

1.根据金钱菇的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温度为13~35℃,最适20~27℃,出菇温度16~28℃,最适22~25℃。

2.选择室内、野外栽培金钱菇应安排在4~6月中旬以前,或者8~9月中旬前均可栽培。

五、栽培配方

1.棉籽壳 30%,玉米杆18%,麦皮15%,玉米芯25%,豆粕8%,石灰2%,碳酸钙2%,含水量 63~65%,pH值7.0~7.5。

(1)木屑52%,麦皮23%,花生杆15%,玉米粉7%,碳酸钙2%,石灰1%,含水量63~65%,pH值7.0~7.5。

(2)五节芒40%,棉籽壳25%,麦皮25%,玉米粉7%,石灰1%,碳酸钙2%,含水量63~65%,pH值7.0~7.5。

六、栽培场所

一般选择室外搭盖大棚、蔬莱大棚,清洁卫生,管理简单,操作方便,保温保湿能力强,调光,通风好的菇房(也可利用现有银耳房或茶薪菇房栽培)。夏季香菇大棚下的畦床都可作为金钱菇栽培场所。

七、拌料与装袋

1.将杂木屑、棉籽壳、麦皮等干物质先搅拌2遍后,然后将石灰、碳酸钙、糖等物质放入水中待溶液后,渗入干料中,进行搅拌,使各种材料及水分混浠均匀。调整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

2.将拌料好的培养料可用装入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塑料袋,采用规格15cm×30cm×0.05cm的塑料袋,培养料高15~16cm。湿重约为0.75~0.85kg,或用规格17cm×33m×0.05cm,培养料高17~18cm。湿重约为1.15 kg~1.3kg。

3.装料时特别要小心,避免刺破塑料袋,在装料时要求上下紧松一致,无缝隙,装料后上套环盖。装袋后及时进行灭菌,从拌料到上灶的时间要缩短,时间过长,会引起培养料酸败变质,不利菌丝生长。

八、灭菌

常压灭菌温度上升100℃时,必须保持20~23h,高压灭菌的压力上升1.5时,温度保持3~4h。

九、冷却

1.采用大棚冷却,可用室内冷却。大棚冷却要选择阴凉、整洁、干燥的场所,无灰尘,远离污染源,地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将灭菌过菌袋排放在薄膜上,用自然冷却,可用制冷系统冷却。

(1)室内房冷却可作为接种室,使用前7d,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消毒,每m2用气雾消毒盒为8g,关闭燃烧熏蒸消毒8~10h;每m2用30mL甲醛溶液,并加入高锰酸钾20g,消毒6~8h。

(2)菌袋温度要冷却30℃以下时,才可进行接种。注意菌袋内温度过高,接入菌种不萌发或死菌,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十、接种

1.接种前对菌种要一次检查,菌丝是否浓密,洁白,菌龄要求在35~40d,菌丝不能老化,菌种与栽培菌袋同时进行消毒。

2.接种模式: 一般采用接种箱接种、室内接种、大棚开放式接种方法,按无菌操作接种。

十一、接种与发菌管理

1.接种后要已消毒的干燥培养房,将菌袋立袋排放于架上,或(大棚采用单排墙式摆放发菌),在低温季节可采用双排摆放发菌,一般摆7~8层,室温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培菌

2.接种后第7~10d翻堆查菌一次,如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清出污染菌袋。同时把下部菌袋移至其上部。培养17~25d时,菌丝生长速度加快,呼吸旺盛,适当松动一下袋口套圈棉塞以增加供氧。如发菌期间遇到低温时,也可采用经消毒过的小铁丁在袋口周围扎孔增氧,并注意室内通风降温。大棚温度最好保持在25 ℃左右,最高不得超过30℃,以免烧菌。气温高时在棚面顶上覆盖一层遮阳网进行降温。培养40~45d,菌丝长满袋,再续培养15~25d才能达到生理成熟,要成熟的栽培菌袋才能出菇。

十二、覆土

1.覆土出菇方式,将菌袋的培养基表面袋口膜剪平,或将栽培袋切成两断,还可全部脱袋进行埋土,然后将栽培袋竖放或横排于畦床上均可,用肥沃土填满袋与袋间和覆盖畦面,覆土厚2~3cm。

2.当栽培袋脱袋覆土后5~7d待菌丝爬上土表面时,及时把薄膜用竹弓拱起,每天要通风2~3 次,每次为 40~60min。空间湿度掌握在85~90%,并要增大光线,要喷一次出菇重水,一般每平方米喷水量为 0.1~0.2kg,并结合做好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因子。

十三、出菇管理

1.喷出菇水后,菌丝逐渐集中大量开始纽结,形成子实体,要求相对湿度90~95%,有较强光照的散射光,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40min,保持新鲜空气。室温16~28℃都能出菇,最适宜25℃。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2.当菇床面长出大量小菇时,在这时注意气温影响。温度保持在26~28℃最适宜,气候闷热,气温偏高会造成小菇死亡现象。所以在这阶段管理重点是降温保温,可进行沟灌水,喷湿阴棚顶上的遮阴物,气温高时进行空间喷雾化水,让金钱菇正常生长。

3.金钱菇生长过程一般要喷水,子实体大多喷些,可加大空间湿度。如遇到土表面偏干,只能采取喷雾化水来调节土面湿度,尽量避免冲伤小菇,会引起死菇或烂菇。菇多时注意加强通风时间,每天3~4次,湿度和通风要灵活掌握,适当调整光线,促进金钱菇的正常生长。

十四、采收

1.金钱菇一般菌柄长达15—20cm,7~8成熟,菌盖易开伞,要适时采收。不宜过时让白色孢子大量散播,子实体倒下床面,菌褶变黄才采收,影响质量和品质。

2.采收过迟,菌体开伞,组织变老,会产生大量的白色孢子粉,产量低,并降下商品价值。每袋可收干菇30~50g。

十五、包装

金钱菇在采摘时,轻轻转动采下,对采摘下的菇用小刀削去菇柄基部的杂物,及时将鲜菇送进冷库,分级包装上市销售,或脱水烘干加工。干品含水量在13%以下,及时装入塑料袋,密封袋口,以免回潮。

十六、病虫害防治

栽培新技术范文第5篇

1 设施西瓜早春天幕覆盖技术

在华北地区春季温度较低,设施大棚、日光温室提早种植,提高温度成为西瓜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用煤、电加温消耗较高,应用双膜覆盖技术可提高棚温3~5 ℃,用煤、电辅助加热,可大大降低成本,适用于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西瓜生产。

1.1 具体做法

在西瓜定植前20 d(天)将大棚外膜扣上,在距棚顶向下30 cm处,沿棚纵向吊12号或14号铁丝,共吊3~5条。再由其上向下60~70 cm处,吊第2层天幕铁丝,方法相同。然后沿棚横向用0.014 mm流滴膜覆盖,两头拉紧,用土压好,中间接缝用大号塑料夹子夹好(也可纵向铺膜,优点是省工,但膜上易积水),双层天幕覆盖完毕。需要说明的是,在定植不是特别早的地区可用1层天幕覆盖即可。定植后夜间最好用草帘将棚四周围上,棚内四周围1层旧塑料膜。为使瓜苗长势一致,在棚两边加扣3 m拱棚,中间加扣2 m拱棚,保温效果更佳。在北京地区冷棚定植时间可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4月初根据天气撤下第1层膜,4月中下旬可根据天气撤掉第2层膜。双膜成本在300~400元,定植时间可提前10~15 d,成熟期提前7~10 d,为提高经济效益打下了基础。

1.2 温度管理

在管理上重点是放风。由于使用双膜覆盖热量容易积累,白天温度在22~25 ℃ 时要放小风口,晴天在9:00后温度上升较快,要及时放风。方法是:双层天幕每隔1根棚竿先打开一段第1层天幕的塑料夹子,待温度继续升高时再打开一段第2层顶风天幕的夹子,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再适当打开棚外膜风口。笔者在试验中遇到天幕覆盖易出现的问题是造成植株徒长,导致坐果难。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温度过高,温度高时雌花发育受阻,造成无雌花或落花落果。建议在应用双膜覆盖时要严格加强温度管理,在花前喷施硼肥以促进坐果。

2 西瓜蜜蜂授粉技术

2.1 西瓜蜜蜂授粉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农业规模化尤其是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食品备受消费者关注。西瓜蜜蜂授粉技术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西瓜蜜蜂授粉为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西瓜蜜蜂授粉的优点

与生长调节剂处理相比,蜜蜂授粉是天然授粉方式,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从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迫使需要采用简约化栽培技术,蜜蜂授粉技术的应用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更是一项农牧结合、农业增产提质、实现简约化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特别是设施长季节栽培下西瓜开花不整齐,人工授粉耗时长,工作效率低,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日益增加。面对新的种植业发展模式要求,蜜蜂授粉技术的应用将会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成为蜜蜂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新亮点。蜜蜂授粉后,西瓜坐果率高,坐瓜整齐,产量高,更重要的是能改善西瓜的品质。

2.3 西瓜蜜蜂授粉的方法

在西瓜预留果节位雌花开花前2~3 d让蜜蜂进棚,使蜜蜂有一个熟悉环境的过程,具体操作规程:(1)早春大棚西瓜蜜蜂授粉技术适应大中果型有籽西瓜栽培、小果型西瓜爬地栽培,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要配合人工辅助授粉,无籽西瓜栽培禁用。(2)西瓜苗定植时杜绝使用防蚜虫药片(1株1片吡虫啉缓释剂),也不能喷洒其他杀虫剂和杀菌剂,如需药剂防治待蜜蜂授粉结束后进行。(3)在留果雌花开放前2~3 d,放置授粉蜂。过早放置会造成无效坐果,增加疏果工作量。(4)中果型西瓜667 m2大棚放置1箱带蛹的蜜蜂(最好有蜂王),蜜蜂数量 3 000~4 000只。将蜂箱放置在瓜棚中间位置,蜂箱门方向朝南。在中间和与其对应的两边打开2 m左右的顶风和边风口,并拴好带颜色标记。(5)授粉蜂最好是傍晚进棚,进棚后静置0.5 h(小时)再打开蜂箱小门,开度在1/3大小,待蜜蜂熟悉路径后将蜂箱门全部打开。(6)蜂箱里准备 1 个盛糖小水槽,每天向糖槽中添加白糖浆,确保蜜蜂进食。白糖浆配制:用0.5 kg水加0.3 kg白糖,将糖水熬成稀糖浆,放凉后添加在糖槽中,剩余糖浆放在冰箱中保存备用。注意:不能把白糖加水融化就喂蜜蜂,更不能用变质糖水喂蜜蜂。(7)在蜂箱上放置1只盛水容器,每天更换清水,水上浮一些小木条等漂浮物,以便蜜蜂饮水。(8)蜜蜂授粉时大棚温度应保持 25~30 ℃,温度过高影响授粉效果甚至造成蜜蜂死亡。(9)授粉结束后,在傍晚待蜜蜂回箱后,关好蜂门,送回蜂场。(10)西瓜鸡蛋大时选果和疏果。

3 设施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术

近年来小果型西瓜已大面积发展,由于它含糖量高,口感酥脆,卖价高,效益好,一直是广大市民喜食瓜农喜种的瓜果,而提高产量成为目前生产上的瓶颈。笔者经过试验,总结出设施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术:

3.1 密植栽培要点

适用于小果型西瓜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立架栽培,宜选植株不易旺长品种,如北京L-600小果型西瓜品种。667 m2施腐熟鸡粪6~7 m3,雷力复合肥20 kg。行距1.3~1.4 m,边行可稍窄,在0.8~0.9 m,株距0.18 m,667 m2定植2 400株。双蔓整枝,主蔓上架。主蔓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副蔓在主蔓开花后打尖作为营养枝,坐果节位在14~17片叶,每株第1瓜批留1个果,在坐果后主蔓留 12~13片叶打尖,单果质量2 kg左右,667 m2第1批果产量可达4 800 kg。第2批果在第1个果七八成熟时留3条分枝,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尽量留2个果,第2批果667 m2产量在2 000~3 000 kg。

3.2 水肥管理技术

全生育期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定植前2 d灌水30 m3,定植后灌溉5 m3左右。伸蔓期视土壤情况 1次滴灌10~15 m3,坐果后3 d选择16 ∶ 8 ∶ 34 冲施肥,667 m2随水冲施全水溶性冲施肥5 kg,4~5 d后再随水滴灌冲施5 kg,7 d后再随水冲施5 kg,以后视土壤及温度调节水分及湿度。第2批果发育期由于温度较高,成熟期短,灌溉施肥要及时,一般冲肥5~10 kg,全生育期灌溉220 m3左右。要及时防治白粉病、叶枯病、霜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

3.3 经济效益比较

小果型西瓜常规种植667 m2定植1 300~1 500株,密植栽培定植2 400株,比原来多定植900~1 100株,坐果率为100%,且主蔓坐果较副蔓坐果西瓜成熟可提前5~7 d,可提早上市,经济效益显著。密植后种子费 600元,底肥1 091元,冲施肥210 元,水电费110元,农药200元,不计人工费,成本合计2 211元。冷棚第1批果在5月20日成熟,每 kg 售价为6元,产值28 800元,第2批果每 kg 售价4.4元,产值8 800元,合计37 600元,扣除成本2 211元,667 m2收入在3.5万元左右,若是暖棚效益会更高,值得推广。

4 春茬小果型西瓜割秧留果技术

4.1 种植方式及方法

春茬小果型西瓜双行种植,3蔓整枝,2条蔓上架,株距0.45 m,行距1.5 m,每667 m2定植1 500株。667 m2 底施腐熟鸡粪5 m3,磷酸二铵35 kg,豆饼 15 kg。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水。春茬西瓜在5月中下旬成熟,可陆续采摘到6月中旬,然后将所有瓜秧在距地面10 cm处割掉,待原有瓜秧上长出新蔓后留2条健壮蔓,双蔓整枝,每株留1果。7月1日左右开花,7月28日前后果实成熟。建议留8 片叶的果(第1果)。笔者研究表明,留第2或第3个果,由于后期瓜秧根系老化,温度又高,营养不足易产生畸形果,且单瓜质量也小。第1果在瓜秧旺盛期坐果,果形周正,单瓜质量高。且北京地区7—8月份市场西瓜供应较少,这样留果正好弥补市场空缺,经济效益高。

4.2 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6月中旬后华北地区进入雨季,灌溉时要看土壤和天气情况而定。西瓜割秧后苗期浇1次水,667 m2约15 m3,施尿素5 kg提苗;西瓜膨果期灌水20 m3,随水追施氮 ∶ 磷 ∶ 钾=16 ∶ 8 ∶ 34圣诞树冲施肥10 kg。进入夏季高温季节,注意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红蜘蛛等病害。

5 保护地中果型西瓜最优坐果技术

5.1 最优坐果的意义

传统栽培中的随机坐果尤其是将西瓜坐在棚边行和棚中间,容易产生厚皮瓜、畸形瓜、裂瓜,保护地种植中果型西瓜,采用双行最优坐果种植方式,即可省工又可提高西瓜含糖量,且西瓜口感好,即提高了产量,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5.2 技术要点

双行最优坐果种植,采用 3蔓整枝,大棚两边及中间不坐果,只在大棚两边第2行坐果,株行距为0.7 m×2.75 m,棚两边及正中间行距可适当小一些,每棚种植4垄8行,667 m2定植650株。由于传统种植西瓜是随机坐果,如果在边行和中间行坐果,受温度影响:农户对中间行一般不放顶风,在外界温度升高时,使得西瓜受高温时间较长,特别是到了5月10日后棚中间若出现 45~50 ℃ 高温,西瓜品质不佳;而边行坐果由于大棚夜间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农户开边膜放风,冷热交换频繁,使得此处温差较大,易形成厚皮瓜、裂瓜和畸形果,影响果实生长,使西瓜单瓜质量和产量降低。在双行种植最优坐果方式中,做垄、定植和留瓜节位和以往相同,每株留1个果,只是改变了坐果地点。将西瓜坐瓜蔓向边行第2沟爬蔓,相邻瓜沟坐瓜蔓也向边行第2沟爬蔓,每隔1株再多留1条营养蔓,爬2条蔓,以便遮盖西瓜,其他营养枝分别向两边爬蔓,这样4个瓜沟只有2条瓜沟坐瓜,西瓜坐果后没有茂密枝叶覆盖,通风透光良好。在坐果时人为控制坐果区域,在棚内距边行第2行坐果,避开高温和温差较大的区域,将西瓜坐在棚内温度相对稳定的环境内,西瓜单瓜质量和产量明显增加,提高了商品率,且在整枝、打杈及采摘等管理上方便省工,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德江,陈宗光. 西瓜甜瓜无公害栽培新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1-15.

[2] 戚长生,斋藤行正. 西瓜嫁接技术[J]. 果树科学,1987,4(1): 36-39.

[3] 赵廷元,武瑞珍. 西瓜嫁接换根栽培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1987(4): 22-25.

[4] 徐鹤林,陈振武,郭辉. 西瓜嫁接换根预防枯萎病[J]. 江苏农业科学,1981(2): 56-57.

[5] 史凤金,钟玉爱. 西瓜微喷试验研究[J]. 灌溉技术, 1989(2): 16-20.

[6] 马建祥,张显,张勇,等. 陕西关中地区大棚早春栽培中果型西瓜品种筛选试验[J]. 中国瓜菜,2008,21(2):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