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范文第1篇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立冬节气吃饺子的寓意,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冬吃饺子的寓意立冬吃饺子寓意着人们对冬天的美好期盼,由于饺子的外形和耳朵很像,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了,还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区,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

在古代的中医学上的解释: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既然要养精蓄锐,必须要进行食补来增加冬季各类的免疫力,所以选择简单易得的饺子作为食补材料。

据传说,饺子这一事物,有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民间有“每逢交子之时,饺子不能不吃”的饮食习俗。于是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就会卖得很火。

另外,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在日常饮食上,人体需要“进补”,增加对各类营养的摄入。而饺子在制作种类、营养、味道等方面可以胜任此要求,自然大受青睐。

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虽然各种说法不一样,不过“补冬”的理念比较统一。保健专家提醒,立冬之后的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可吃些热量较高的膳食,少食生冷,爱吃肉的小伙伴们要多吃蔬菜水果。

立冬简介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立冬艾灸有哪些好处?1、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灸具有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温和灸: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方度。

2、关元灸

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关元灸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主治诸虚百损。

温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温灸盒灸:温灸30分钟左右,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

以上灸法建议一周2-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3、气海灸

“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气海灸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

温和灸:点燃艾条,于气海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4、神阙灸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其适合在此处进行艾灸,长期艾灸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功效。

温和灸:艾条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隔盐灸: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将脐中用盐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觉得热或微痛时换炷再灸,每次5-7壮,每周1-2次。

5、风门灸

风门穴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

温和灸:用艾条对准双侧风门穴各熏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隔姜灸:在感冒流行期间,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10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微红为度,隔日一次。

6、肾俞灸

肾俞穴在腰部,在命门穴(和肚脐相对、旁开两指处,左右各一个。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肾俞灸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范文第2篇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保健,打针吃药、运动饮食、瑜伽按摩等不胜枚举,在诸多的保健手段中却忽略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保健灸。中国养生学的诸多成就中,保健灸是最有特色的保健方法之一。这是古代任何其他国家所未见到的一种保健方法。保健灸法,古称“逆灸”,就是无病而灸,以增强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 保健灸的历史渊源

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道用火的时候。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记有“大风汗出,灸穗诘(穴)”的预防保健灸法。据《扁鹊心书》记载:“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益可得百年寿。”至唐代,艾灸防病之法更加盛行。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记载有“宦游吴蜀,体上常带三、两处灸疮,则瘴疠瘟疟,不能着人。”的经验。他本人百岁高寿时,还能翻山越岭,身体保持健康。

2 保健灸的功效

①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② 回阳复脉,温中散寒③ 调和营卫,升阳益气④ 培补元阳,预防疾病⑤补脾祛湿,疗痹止痛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现代常用于灸术的原材料是艾。这也是经过相当漫长时间的摸索才找到的一种理想材料。艾是菊科植物,为多年生灌木状草本。中医认为,艾苦、辛、温,具有温经散寒功能。艾叶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①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②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现代医学研究:艾叶含挥发油,油中含桉叶素、β-石竹烯、松油烯醇菌等。艾叶油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链球菌、奈瑟氏菌、肺炎球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3 保健灸的操作方法

临床施灸首先应选择正确,要求患者的平正舒适。这不仅有利于准确定位,而且还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施灸的壮数因人因病因穴而异,少则一壮,多则数百壮,一般3、5、7壮而已。也可用艾条,去中药店购买灸用艾条,每天分2次(早在起床后,晚在临睡前)灸。艾条的火头离穴位2~3厘米,调节距离使穴位皮肤保持温热而不烫。每穴灸5分钟左右(或稍长),灸位附近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每灸6~7天停1天。

4 保健灸的临床应用

保健灸法的常用穴位及方法:

4.1 足三里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能延年益寿,有人称它为“长寿穴”。用于预防中风,在平时可单灸足三里,有中风先兆时可配合绝骨穴。古人多采用化脓灸,有“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的谚语。灸此穴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4.2 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为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4.3 气海穴:气海又名丹田,属任脉经,在下腹部正中,脐下1.5寸寸处,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4.4 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在下腹部正中,脐下3寸处,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4.5 身柱穴: 在第三胸椎棘突。有清心宁神,降逆止呕之效。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多采用温和灸法,用烟卷大小的艾条,每次5~10min,隔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4.6 风门灸: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半。有宣肺解表,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一切风证,多用于预防感冒,采用隔姜灸法,在感冒流行期间,每日灸1次,每次5~10min,连灸10天。

4.7 涌泉:此穴属肾经,在足底前1/3处。中医认为可以补肾益精,舒肝调气。现代对针灸以后人体所产生的影响作了研究,发现它具有激发身体抵抗力、提高抗病免疫能力、促进消化、循环以至内分泌机能等作用,与中医所说的调节阴阳,使身体处在“阴平阳秘”的说法是相吻合的。

临床上保健灸法,除上述穴外,还有大椎穴、膏肓穴、命门穴、肾俞穴、曲池穴、阳陵泉穴、三阴交及“伏天穴”等。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5-0046-02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所致的疼痛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工作及学习、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年、未婚患者。本科于2007年6月~2009年6月采用罐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本院门诊未婚女性患者和少数已婚女性,年龄最小13岁,最大38岁,病程最短1a,最长25a,疼痛,轻重分级[1];重度21例,中度52例,轻度23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1)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昏厥,呈周期性发作。(2)好发于青年未婚妇女。(3)B超、妇科检查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中医辨证为寒湿凝滞型: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冷痛,按之痛甚,重则连及腰脊,得热痛减,经水量少,色黯黑有块,苔薄白,脉沉紧。

1.3治疗方法

1.3.1用物准备罐灸药方:肉桂1份、吴茱萸1份、川芎1份、小茴香1份,精制温灸纯艾条,特制灸盒,松紧带。

1.3.2操作步骤(1)取穴:神阙、关元。(2)药罐配制:根据病种选择药罐、每只药罐含药粉2.5g加温开水3mL调拌成厚糊状,用药罐模具按压成直径5cm左右,厚度1cm左右。(3)艾柱:选用质量可靠的华陀牌精制温灸纯艾条。(4)施灸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药罐放在待灸的穴位,上置特制的2孔灸盒,系好松紧带,用松紧带固定灸盒两边底绊,艾条点燃后火朝下插入灸盒2孔的顶管中心,内有不锈钢弹簧片夹持,通过通风孔随时观察燃烧情况,上下移动艾条高度,调节灸盒内的温度,感觉较烫或不热时可适当移动艾条,以能耐受温度为宜,每穴每次各灸30min,6次为1疗程;

1.3.2关键环节(1)患者必须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2)治疗过程中需按照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3)药物的组成,需采用统一规格打成100目细粉,密封保存,药罐应严格按照配方制作,药罐大小药物含量及艾条的规格均须统一。

1.3.3禁忌注意事项及护理(1)局部皮肤糜烂、溃疡等感染及皮肤病患者禁用。(2)治疗前,做好病人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病人合作,积极配合治疗。(3)注意穴位的准确性和舒适,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治疗效果。(4)在治疗中注意患者对温刺激的接受程度,如感到烧灼应及时处理,以防烧伤的发生。(5)在治疗时,要使患者保持舒适,嘱其不要任意变动,以防艾柱脱落烧伤皮肤或烧损衣物。(6)注意晕灸:一旦晕则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出汗,应立即停灸,静卧,必要时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min。

1.4治疗时间及疗程罐灸疗法共治疗3个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第1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d;第2~3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d开始治疗,每日1次,6d为1个疗程,若经第1个疗程治疗后不再疼痛,属于巩固治疗,第2~3个疗程仍于月经前3d开始治疗,每日1次,6d为1个疗程。掌握统一的治疗时间及疗程,治疗结束后连续随访3个月。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中原发性痛经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持续3个月以上;无效:治疗后疼痛未见改善。

2.2治疗结果96例患者中,治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84%。

3讨论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范文第4篇

便秘是癌症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可致患者腹胀腹痛,食欲下降,乏力,伴随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影响了化疗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可引起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再吸收而加重药物的副作用。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每位癌症患者均十分重要。我科于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采用腹部按摩配合神阙穴罐灸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有效防止了便秘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便秘诊断标准[1]:①72h内未解大便或1周内便次少于3次;②大便性状呈块状或硬结;③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需用手法协助排便。满足上述三项中的两项即诊断为便秘。

1.2 入选条件:①癌症诊断明确,单纯化疗或接受手术治疗后行化疗;②化疗前大便正常者,每天1~2次;③化疗后符合上述便秘诊断标准;④无肠道病变者。

1.3 一般资料:入选20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想92例;年龄17~74岁,中位年龄5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患病种类、病情、心理状态及用药方案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按化疗后常规护理:①饮食调护:指导病人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食物,多饮水,每日液体摄入量不少于3000ml,适当食用刺激肠蠕动饮料如蜂蜜或淡盐水等。②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及选择合适的排便姿势。③心理护理:经常和患者交流沟通,减轻其焦虑、烦躁心理。

2.2 干预组:除上述常规护理外,化疗当天即采取腹部按摩配合神阙穴罐灸,具体如下:

2.2.1 腹部按摩:方法是护士站在患者右侧且面向患者,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掌心紧贴脐周,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给予脐部适当的压力,力度从轻到重,速度适中,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10min,每日3次,按摩在饭后1h进行。

2.2.2 罐灸疗法:在腹部按摩后,将艾条截成5cm左右小段,放入一个小木罐内,罐底部是钢丝网片。病人取仰卧位,暴露施灸部位(即脐部),将小木罐底部置于脐部神阙穴上,将艾条一端点燃进行熏灸,告知患者以感温热无灼痛为度。每日3次,每次20min。操作简便安全,避免了传统的艾条要人力手拿,费时又费力。

3 治疗结果

干预组经腹部按摩配合神阙穴罐灸,1周内仅28例患者发生便秘,发生率28%。而对照组63例发生便秘,发生率63%,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体会

现代中医学认为,癌症化疗后便秘患者多为虚秘,表现为阳虚、气虚,患者正气虚弱、气血津液不足,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润肠。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具有温经通络、理气血、回阳救逆之功效。而神阙穴位于脐部,有转枢上下、调治百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的淋巴管和神经,与腹腔内器官组织距离最近,局部用药能通过渗透作用,将药之气味透过肌肤直达经脉,融化于津液之中,发挥药物归经之功效。两者结合,借助艾火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胃肠气机的作用,使阴阳气血调和,胃肠蠕动恢复正常,有效预防便秘发生。

5 参考文献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范文第5篇

艾入药始载于南北朝梁人陶弘景《名医别录》,其性温味苦辛香,入肝、脾、肾三经。功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除湿止痒,平喘止咳,可治多种疾患。

艾为妇科多用药

《本草纲目》称艾“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痢及妊娠产后下血,尤著奇效。”治法如:

妊娠胎动不安或流产下血不绝 既可用单味艾叶煎汁频服,又可用艾叶配伍阿胶、当归等养血调经之品,方如胶艾汤。

崩漏 艾叶与阿胶、芍药、当归配伍同用。或以艾叶炭30克,蒲公英、蒲黄各15克,每日1剂,煎服2次。

带下清稀 艾叶配伍白术、苍术、当归、砂仁,共研为末,每日早晨服9克。

经行腹痛 艾叶与香附、川芎同用。

艾为止血除湿药

凡治吐血、鼻血、便血等属虚寒出血病,只需单味艾叶煎汁,频频饮服;若属血热妄行的吐血、鼻血之类的出血病,也可用鲜艾叶配伍凉血止血的生地黄、生侧柏、生荷叶同用,即四生丸。

治皮肤湿疹瘙痒,艾叶适量煎汤外洗,有除湿止痒之效;若艾叶与地肤子、白癣皮、苍术共投,其效更著。

艾为外治灸治要药

《本草汇言》称:“艾叶,暖血温经,行气开郁之药也。开关窍,醒一切沉痼伏匿内闭诸疾。若气血、痰饮、积聚为病,哮喘逆气,骨蒸痞结,瘫痪痈疽,瘰疬结核等疾,灸之立起沉疴。”据此,《名医别录》将艾“灸百病”列于诸种功效之首,故艾又有灸草之称。

取清洗干净的艾叶揉成绒状,拣掉硬柄,筛去灰屑,即成艾绒,用纸包裹成艾条。再将艾条置于体表穴位熏灸,能使热气内注筋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逐寒湿外出。尤其大伏天,偏爱艾灸的患者常可在阵阵艾绒飘香烟雾中,将体内顽疾之邪驱除。这也是“冬病夏治”的一种不错选择。

相关期刊更多

蛇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