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新课标

语文新课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新课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新课标

语文新课标范文第1篇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结合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运用于教育教学。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给学生有利的指导和引导,精讲精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真的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读自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要,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1、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5、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6、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一、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改善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教师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这个”素养“中包含着我们早已习惯了的说法——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能力“只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语文素养则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这种语文素养应该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现代社会的学习讲究的是终身学习,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主动求知,才能终身求知。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等。由此可见,面对新课标,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功底,以便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当今社会讲究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课堂将是一个广阔的训练平台。

但要注意,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明确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并寻求学生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尊重、学会表现自我……通过合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种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那么,语文的课堂会给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有效的环境,进行合作,进行探究。

四、新课标的要求不应抛弃传统

语文新课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新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众多要求,它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并呈现崭新变化;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借助新式教学方法,我对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1.高中语文新式教学之“新”在何处

我认为当前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的“新”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继承与发展并存。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精华,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稳健发展。对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新式教学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第二,活动与学习并存。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过程中充盈着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也就是以具体的活动推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促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活动的推动作用是新式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第三,高效性与实效性并存。高中语文新式教学既抓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高效性,又掌握教学方法的实效性,真正实现“过程高效与结果实效相融合”的目标,为新式教学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第四,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2.有效实现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目标的途径

2.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为了有效增强新式教学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可以放松身心,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增强新式教学效果的根本前提。其次,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一节课只有45分钟,那么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如何才能促进学生释放思维、进行有效思考呢?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查显示,积极正向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行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甚至是支配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一般来说,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途径有如下几种:角色扮演、感情朗读、情境重现、音乐渲染、艺术描绘等。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感情充沛,以自身的激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应在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课后及时针对课堂问题作出系统反思并总结经验。

2.2积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双向深度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是实现新式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背景下的互动并不仅仅以浅交流或课堂气氛活跃为标准,更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为基本准则,即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互为主体,不分主次。对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互动式教学”取代“灌输式教学”,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双向的深度情感交流,最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新式教学效果。

2.3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促进新式教育的开展。

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抓住时代的便利即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促进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的开展。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视频材料、电子图片、音乐、电视、录音机等进行辅助教学。在引入多媒体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原则:第一,所引入的多媒体要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第二,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必须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既要生动有趣,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及密度。第三,多媒体的使用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根本目的。

2.4积极组织有效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实现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具体形式方面来看,活动主要有两大块即课堂教学活动、应用实践活动。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习转变为独特的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成为学习主体;在开展应用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在借鉴社会语文学习要义及规律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设计相关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5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有效实现新式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实现的万能钥匙,而且是所有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万能钥匙。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所得到的,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规律及要义的探讨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分类,找出其内在规律及本质;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学习策略,强化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并形成个性、高效的学习方式,最终有利于新式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课程标准的改革造就了高中语文新式教学,而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及运用则是新式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如何才能实现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标范文第3篇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语文新课标范文第4篇

王尚文:好的。学习新课标也是我分内应做之事,我就不揣冒昧谈谈吧。

剑男:谢谢王老师的慷慨应允。谈起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人们都喜欢将它和之前的实验版比较,较之于实验版,王老师觉得修订版有什么新的变化?

王尚文:较之于实验版,我觉得修订版有四个方面值得赞赏,有一个问题值得商榷。

剑男:那我就先听值得赞赏的吧。

王尚文:好的。从表面上看,修订版改动的幅度看来不是太大,但仍有实质性的重大进展。众所周知,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只有基于学生个人自身的发展,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否则,无异于空谈。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须明确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必须明确就是以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富有个性的人为本。离开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富有个性的人,只是强调所谓一般的抽象的“学生”,“以人为本”往往就可能是一句空话,或者简直就是一种忽悠。修订版比较重视每个学生个体这一理念,贯穿课标始终,值得赞赏。例如,关于阅读,它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关于写作,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关于评价,特别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等等。当前,由于“应试”的绳索愈拉愈紧,功利主义、专制主义、科学主义几乎无孔不入,到处肆虐,“素质”的空间愈缩愈小,在非人性化的歧路上愈走愈远,雷人雷语雷事也愈来愈多。如果联系当前苦苦挣扎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浊流中学生的现实处境,新课标的这一理念确实是弥足珍贵。此为可赞赏者一也。我只是担心,由于过分“奢侈”而学生无福消受。

剑男:重视每个学生个体这一理念确实是新课标亮点,它能给我们多大空间也确实值得担忧,王老师的远见让人钦佩,但我觉得它还是值得期待的。同样,我也期待王老师的可赞者二。

王尚文:当然,它是值得期待的。可赞者二则在修订版反复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教育核心与本质的概念,于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可谓功德无量。——我们可看“前言”第一段: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开宗明义,一段之中三致意。紧接着第二段开头又明确“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再次分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往常我们一般总是将“理解”和“运用”并列,这当然没错;但是我认为,新课标聚焦于“运用”显然更科学也更富于实践指导意义。追根溯源,原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提法是由更早的相关文件中“理解语言(汉语)和运用语言(汉语)”综合而来的,似乎“理解”和“运用”是两个并列的任务,各自具有不同的对象,理解语言(汉语)对应于阅读教学,运用语言(汉语)对应于写作教学。其实“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的“理解”和“运用”是两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概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特别是“理解”不能笼统地指向语言(汉语),应当明确化为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众所周知,除了语文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正确理解所学的教科书的语言文字的任务。如果不突出“运用”的特殊重要性,就不能突出语文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理解”,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语文课程滑向“非语文化”“泛语文化”的可能。

剑男:让语文回归语文本身,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新课标在这方面真的是用心良苦。我觉得,新课标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上也有新颖之处。

王尚文:是的。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修订版返璞归真,一再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教法学法满天飞舞的现实环境里,这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能使广大一线教师循此不二法门,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让全体学生真正打下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我们民间历来称“上学”为“读书”,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下一代要和人类先进文明接轨,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读书是必由之路。“学富五车”“胸无点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不认真、积极地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势必使语文课程空心化、无效化,后果不堪设想。修订版挽狂澜于既倒,这也是我认为可赞赏的第三个方面。

剑男:呵呵,很高兴在这点上与王老师认识一致,语文不强调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在这样一个快餐文化时代,引导学生多读书我觉得确实十分必要。

王尚文:是的,这是语文学习上的回归。我接下来要谈到的第四个可赞,——修订版首次提出要“继承语文教育的传统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种回归。

语文新课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后进生 转化评 价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要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标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这突出体现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俗话说“十个手指也有长短”,所以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素质上不可能没有差别,没有后进。怎样才能在语文课中转化后进生呢?

1对症下药,转化观念

笔者认为“后进生”的成绩差,不是因为智力上的原因,也不是教师水平的原因,而是他们的学习状态、技能、习惯出了问题。孩子的智力、能力和意志力原本相差无几,是环境的影响让他们有了“优生”和“后进生”的区别。只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技能,调整学生的心态,激发、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建立他们的学习信息,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转化“后进生”。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新课改中,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用爱转化差生”的行动中,赋予后进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很多年来,不少教育者勤耕教台,悉心实践,积极探索,尝试素质教育中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往往费时劳神却收不到效果。笔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对学生对症下药,转化观念。

(1)转化时间观念。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专门在时间上下工夫,中午留,放学留,这样既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也损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转化时间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渐渐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快乐的活动。

(2)转化耐心观念。很多教师认为后进生太难转化,因此歧视后进生,轻则责怪、厌弃,重则以粗暴的言行将学生赶出教室,造成后进生自尊心受损。我们要耐心转化,多给后进生关心、帮助,让他们的消极、畏难,变成学习的毅力和动力。面对如后进生,粗暴萆率、简单消极的教育方法是不足取的,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应积极主动发展探索有效之法,转化之法。有诗曰:“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如果教师用热心、耐心、诚心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定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2情感导入,树立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品德差的后进生常常生活在冷漠、保守的心理气氛下,失去了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可能。安全感的缺失使他们处在深刻的焦虑不安和彷徨游离之中,特别是由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往往直接导致他们用“对着干”、调皮捣蛋等方式引起教师的注意,期望唤起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经验表明,后进生一旦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就会在心灵深处激发起自尊、自强和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从情感上会和教师亲近,出现改过从善的契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于教师的爱,学生是十分敏感的,是真爱,总会引起师生双方内心的“共振”、“共鸣”。《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把满腔热忱倾注到后进生身上,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友谊,教师的教育要求才会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才会被学生接受。对于一个在教师眼里一贯是后进的学生,用训斥、讲大道理的方式有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早已是老生常谈或司空见惯了。记得2011年第一学期,面对初三的后进生,笔者总是用一种和颜悦色的态度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失败了不要灰心,只要振作精神一步一步往前赶,是一定会追上其他同学的。笔者把几位最最后进的同学叫到身旁,对他们说:“从今天开始,你们都不要跟班上其他人比,每位同学都与面前人相比,看看每次作业或考试谁第一名。”事后,笔者每天从工作中或闲暇时抽出时间给他们辅导,并嘱咐班委平时要多给予几位同学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一个月下来,仅在默写诗歌或文章方面,他们就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从前不管他们默写多少,总只能得三四十分,现在都保证了七十分以上,其中几位还得了好几次一百分。看着他们那因得了“第一名”而高兴万分的模样,笔者知道,是优越感让他们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让他们有了胜利的喜悦,更有了进步的勇气。优秀生需要师爱,后进生更需要师爱。教师只要对他们热情接近,关心信任,给予公正无私的帮助,寻找和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创设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一定的优越感,树立他们的信心,扶持他们更好地学习,相信一定能使他们很快地赶上学习队伍。

3正面评价后进生的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后进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后进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较之一般学生自尊心更强烈。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够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行为,适时予以肯定和激励。后进生心理得到了满犀,自尊心得到了呵护,日久他们就会在维护自尊心的动机驱使下实现行为和认识的升华。一个后进生就其自身而言,他们在心理素质方面具有与其他同学不相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他们对前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低,可他们自身的消极情绪却是困扰他们前进的千个天敌。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所以,教师(下转第47页)(上接第43页)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教育效果,当他们情绪低时,帮他们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期待与信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是充实的、美好的,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当他们已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时,我们就在成功之处激励之。作为教师,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采取科学,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使他们的心灵开辟出一块绿茵茵的芳草地。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正面评价,后进生定能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之不断进步不断上进。

4作业练习多样化

笔者认为,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平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后进生进行分类教学,点石成金,多从方法入手。不同类型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辅导,抓好后进生每一天的学习、听课、笔记,然后布置的作业有针对性,最好面批面改,及时纠正错误。批改作业时,注意用批改符号,注意写留言。对于后进生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其体验成功。比如培养后进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就可以利用会话、朗读、听写、默写、造句、看图作文、出版报等多种形式。哪怕就是一次默写情况的好转,都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其进行表扬,让其在同学中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增强信心,提起学习的兴趣。

5改进教法,激发兴趣

后进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根据新课标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一是“句子训练”:写句子时,注意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并结合现实生活,将句子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注意运用学过的词语。二是“师生谈心”:主动与教师进行思想、情感交流;读老师在作业本上“留言”,注意及时给予反馈。三是“你我特长”:写同学或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同学或自己取得的成绩。四是“综合园地”:做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类型作业。如摘录课外优美语句、段落,出小报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用语文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如课文中出现“有的……有的…”的句式,希望学生能掌握它运用它,教师在作业本上的一角写上:“留心周围事物,注意联系生活,用‘有的……有的……’说话,并写几个句子”。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笔者相信:只要在教法学法上下功夫,激发兴趣,后进生也是可以转化的。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们对于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外,还应注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后进生”的心理优势,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定会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