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用植物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药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后续的专业课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衔接紧密。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但实际情况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此为宗旨,笔者学院对药用植物学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探索,课改主要围绕以下“四改”分别展开,主要包括:改教学内容,改教学方法,改教学手段,改考核评价机制。
一、改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同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以碎片化学习”为主的学习特点,打破药用植物学原有的系统教学内容,改为“碎片化教学”。即将原有的系统课程体系“打碎”成“四大碎片”,每一个碎片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项目: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技能实训项目、药用植物基源鉴别实训项目。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数比例为1∶1.5。理论内容适当精简,实训课程结合企业岗位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二、改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较为先进、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如在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教学中,讲到根与根茎如何区别时,教师可采用设定情景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拿出何首乌、大黄、白芷、天麻、生姜等原药材让学生去探究并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难点解答。教师从传统的主讲角色转变成主导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角色变为主动学习角色。这样,在教师新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逐渐提升。
三、改教学手段
传统的一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早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学生对课堂的需求,简单的PPT也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现代的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需要更多的视觉冲击和互动。因此各种教学媒介应运而生,有基于QQ平台的腾讯课堂,有基于微信平台的雨课堂以及各种APP软件。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媒介,给学生呈现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的教学手段。
四、改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变化,考核评价机制必然要随之改变。考核评价机制的改变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改变考核时间。可以随堂测试,利用蓝墨云班课等APP软件,教师每堂课都可以进行测试;同时结合每个项目进行单元测试和期末综合测试。其次,改变考核方式。可有传统笔试,也可进行移动终端测试及现场面对面考核,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再次,改变考核内容。有传统理论考核,也有操作技能考核、实训结果考核、创新能力考核、职业素养考核等。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常用药用植物识别”考核,可以对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进行考核,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成果、浸制标本制作成果的考核,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植物标本创意贴画考核等。通过改变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不同程度得到提升。
五、小结
通过以上“四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发生改变: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建辉,王化东,金虹.高职高专《药用植物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1).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23-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结构、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1]。它是药学、中药、中药资源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2]。《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等相关学科都需要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為基础,可见《药用植物学》是后续课程的重要支撑。《药用植物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相对抽象、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3]。然而,随着大多数院校《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从双学期转为单学期,《药用植物学》理论及实践学时都有所压缩[4]。目前,我校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为理论30学时,实践15学时。因此,在课程学时数调整后,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的需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改革
1.调整教学顺序
《药用植物学》的学科体系中,被划分为3个小学科: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正常的教学过程是按照这种排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但分析这三个小学科的内容可发现,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多为植物肉眼可见的宏观特征,易于理解;而植物解剖学知识多为微观特征,涉及植物的显微结构,较为抽象。植物形态学的内容又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而这六大器官的形态特征恰好是不同科属植物分类的基础。如讲到花序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胎座类型及果实类型时,都会以代表科属为例。如十字花科的上述特征类型分别为“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侧膜胎座、角果”,因此,在形态学部分讲解时,可开始渗透分类学的知识,而在分类学部分讲解时,又可以不断复习巩固形态学已学习过的内容,前后间隔时间较短,更利于学生连贯记忆。在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再来学习植物显微结构部分,这样由简入难,由形象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又可以精减学时,做到事半功倍。
2.强调《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学科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学生学习《中药鉴定学》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紧密与《中药鉴定学》知识结合是对《药用植物学》教学的较高要求。本课程会在植物分类学部分先详细讲解重点“科”的识别特征,随后着重讲解每个科的中药材种类及其基原物种的关系,每个科选取最常用的1~2种中药材的鉴别特征进行讲解。如讲到“唇形科”植物时,以“益母草”为例,它的干燥地上部分为药材“益母草”的药用植物来源。“益母草”药材有如下性状特征:(1)茎方形,上部多分枝;(2)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3)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4)叶片皱缩,多破碎,易脱落;(5)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5]。讲解过程中可对“茎方形、轮伞花序、花冠二唇形”等唇形科代表性鉴别特征做重点强调。该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分类知识,又可使学生对药材鉴定有初步的认识。又如本课程在显微鉴定部分会以常用中药材特征为例,如“厚壁组织”中“石细胞”一节,让学生仔细观察黄柏、黄连、杜仲、麦冬等等中药材石细胞显微特征图片,从而直观的理解石细胞形态的分类方法,同时间接掌握部分中药材的显微鉴别要点,易于后续学习。
3.体现《药用植物学》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和延伸
本次选用的教材为“十三五”规划教材,该教材融入了新的知识点,更强调学科的应用性,更满足于中药规范化生产的需求[4]。增加的章节有“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药用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等。这些内容是现代药用植物栽培、资源利用保护、中药生物技术等后期学习的基础,也是目前药用植物科研的新方向。讲解此部分内容时,会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考虑到学生层次为大学二年级,因此延伸内容不会过多,如学生有浓厚兴趣,可鼓励其课下查阅更多资料,或尝试参与大学生创新课题。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提出问题,贯穿教学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采用问题教学法,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特别甄选出培养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或鼓励学生查阅文献、实际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兴趣。例如,综合比较分析方面的思考题:“与蕨类植物相比,裸子植物在适应陆生生活方面有哪些进步特征?二者间的最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等。又如在“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章节,可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激素、光、温度和基因调控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尝试进行初步分析等。在引导学生思考后,应用表格等进行梳理,并使之系统化,便于学生比较记忆。
2.转换教学场景,校园实践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本课程有15学时的实践课程,即走出教室,进行室外授课。校外授课分为校园内实习、药用植物园实习和标本制作三部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因时制宜、有计划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校外授课中,学生可直接面对植物,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来全方位认识植物,同时用植物学术语细致讲解其鉴别要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部课程结束前,教师会指导学生学时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使得学生掌握中药资源采集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交换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属于知识的接受者[6]。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7],尤其《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多知识点、记忆的学科,仅用此法,易使学生被动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可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上引入“交换课堂”的互动教学方法[8],即把讲台交换给学生,要求学生挑选与药用植物相关的热门研究方向或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科/属/种植物,查阅资料,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讲解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并组织所有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如“十三五”教材新增的开放性章节“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等,可使用“交换课堂”的方法授课。该种方法既可以使得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很大程度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好奇和探索精神。
三、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考核方式通常是理论考核占80%~90%,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往往会到期末考试前再突击记忆,死记硬背,难以达到《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我们将考试进行了改革,将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三大部分,日常出勤考核、3次实践考核和理论课考核,所占比例分别为10%、30%、60%。
理论课考核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卷面分为100分,学生所得成绩以60%计入总成绩。第1次实践考核的时间安排于“药用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章节之后,考核形式为口试答辩类,要求学生3~5人一组,挑选感兴趣的科/属/种植物,查阅相关资料(可包括古代传说、奇闻趣事、前沿研究进展、种植经验等),制作ppt讲解,每组8~10分钟,学生所得成绩以10%计入总成绩;第2次实践考核的时间安排于“植物形态学”部分授课及校园内实践全部结束后,地点安排于药用植物实验室内,将30种校园内中常见植物实物间隔摆放于实验台上,学生依次观察每种植物的形态,1min内在答题纸上写出其植物名、所归科属,之后依次轮转,学生所得成绩以10%计入总成绩;第3次实践考核的时间安排于“植物分类学”部分授课及药用植物园实践结束后,每位学生寻找一种药用植物并制成标本,同时辅以文字描述其名称(包括中文名及拉丁名)、科属、形态特征、采集地、采集人和采集日期,學生所得成绩以10%计入总成绩。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研究的课题。为了不断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依据《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结合当前《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革新,从而使得学生更高效、更系统的掌握《药用植物学》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
[2]李骁.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7):138-14.
[3]邵世光.《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06):1475-1476.
[4]刘春生.论《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6):1-3.
[5]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402-403.
[6]吴晓毅,刘长利,高伟,等.《药用植物学》慕课的学习实践与教学启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6):16-19.
一、比较法教学法和实物教学法的应用
比较法教学法应用在教学中可将两个或多个教学对象进行比较,实物教学法可以利用较易取得的教学材料直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直观上有认知。将两者结合,使学生抓住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对象可以是横向比较:比如校园常见的玉兰和广玉兰,同属于木兰科木兰属,大多数同学对两种植物容易混淆,而经过实物的观察,很明显两者在植物的叶片和花的形态以及花期上都有不同:玉兰是落叶乔木,先叶开花,花蕾入药称辛夷。广玉兰是常绿植物,叶片革质。牡丹和芍药都属于毛茛科,药用部位不同。两者花结构相似,但是牡丹木质化程度高,芍药是草本,从植物外部形态上很容易区分。教学对象也是可以是不同科属的纵向比较:比如枸骨和阔叶十大功劳,由于两者叶片边缘都变态形成刺状,地方称呼都称为猫儿刺,老虎刺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十大功劳属于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叶为复叶,小叶边缘形成刺齿,果实成熟后紫黑色具有白粉;枸骨属于冬青科冬青属,叶子厚革质,叶片边缘特化称坚硬的刺齿并反卷,果实成熟后红色。比较教学法和实物教学法相结合能够直观的展示形态相近、名称相近的植物特征异同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比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校园植物在药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是理论性、实用性和直观性较强的课程,而校园植物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育人氛围的同时也为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城市学院校园绿化有紫荆、玉兰、火棘、银杏、广玉兰、迎春花、月季、野蔷薇、杜英、红叶李、金边黄杨、洒金珊瑚、八角金盘、垂丝海棠、枸骨、十大功劳、南天竹等常见植物,有很多是药用植物,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好素材。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善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中安排了部分内容走出教室,在校园中进行。在课堂上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和掌握某些类群植物的形态和分类特征,课堂外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完成对特定类群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图像采集、编辑整理工作,分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比如单叶和复叶的特点,复叶和小枝的区别,紫荆的果实如何形成的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来体现课程特色,既丰富了校园植物教学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校园文化。
三、关于大规模网路开放课程(MOOCs)和PBL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及PBL教学方法在各多种课程中的应用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2,3],PBL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任务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在全球MOOCs浪潮中,中国高校中网络开放课程在线教学已经成为发展趋势[3]。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特点,可以利用和借鉴两种教学模式,完善药用植物学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丰富教学内容,安排和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线上教学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撰写学习体会;分组进行教学任务的执行,积极开展课堂的交流和讨论,并由教师进行线上和课堂内的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注意
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种方法的合理组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今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各类课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学过程中反应出一些问题:学生思维的模式化,缺少了思考能力;学生对于多媒体课件过于依赖,造成主次颠倒等。
(2)不易获得的实物或抽象的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示(显微)图片或板书手绘图片,PPT应图片结合文字说明,纯文字或纯图片的PPT对于教学或者学生课后学习是不适合的。
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 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4 小结与讨论
关键词:药用植物;教学方法;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是否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将直接影响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内容分为上篇植物组织学和下篇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校自中药学专业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在神农架、九宫山、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同学们识别200种以上常见药用植物,掌握这些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一些重点科的特征;熟悉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用;了解植物形态的描述方式及其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等等。为保证野外药用植物实习的质量,同时在野外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好当地野生资源和植被,要求我们对野外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周密的设计和准备。下面介绍我们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掌握重点科的特征识别植物
药用植物有成千上万,学习只能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点。药用植物常集中分布在几个重点的科,通过观察具体药用植物的形态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又在掌握科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掌握识别一些具体的药用植物的个性特征。在现场的教学讲解中,要力争少而精,重点讲解那些最关键的识别特征,而其他的特征只作一般的了解。例如蓼科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具膜质托叶鞘。小坚果,部分或全体包于宿存花被内。其中膜质托叶鞘是观察的重点。在掌握了这些共性特征后,就容易区别开当地各种蓼科植物,如虎杖:直立草本或小灌木状,茎中空,全身有紫斑;戟叶蓼:叶戟形;金线草:叶大阔椭圆形,花序长如金线;何首乌:缠绕草本,叶片心形长柄;掌叶大黄:多年生粗壮草本,基生叶大型,有长柄,掌状中裂;荭蓼:托叶鞘上部革质外展成环状,有缘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穗状,花色粉红或玫瑰红色。豆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荚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荚果。根据花的形态和花瓣的排列又分为3个亚科:含羞草亚科(花辐射对称,雄蕊常多数),云实亚科(花两侧对称,花瓣上向覆瓦状排列);蝶形花亚科(花冠蝶形,常二体雄蕊,花瓣下向覆瓦状排列)。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亚科的药用植物。如含羞草亚科的合欢,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线状矩园形,头状花序,花萼、花瓣小,花丝细长,淡红色。云实亚科的紫荆,单叶,圆心形,假蝶形花冠,簇生茎杆,枝上;决明,羽状复叶具小叶3对,种子近菱形。蝶形花亚科的药用植物特别多,达200种以上,相似性也高,要一一区分。如乌拉尔甘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带木质,奇数羽状复叶,两面被白色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或紫蓝色,旗瓣有短柄,翼瓣和龙骨瓣具长柄。荚果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外面密布刺毛状腺体。膜荚黄芪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膜质,有长柄,被黑色短伏毛。槐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荚果念珠状;苦参为半灌木,主根粗壮、断面黄白色、味苦,奇数状羽复叶,总状花序顶生并于顶部腋生,雄蕊10枚、离生、仅基部连合,荚果圆筒状,种子间缢缩,呈不明显的念珠状;其他如田皂角和山扁豆的雄蕊不成束,田皂角荚果节落,山扁豆的荚果从腹缝线裂开等。再如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茎方形,叶对生,无托叶,花冠唇形,2强雄蕊,4枚小坚果。”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种植物的特点,如黄芩为草本,叶狭披针形,全缘,下面有腺点,花序顶生,密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半枝莲小草本,叶卵状披针形,有齿,花单生于茎枝上部的叶腋,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花萼上唇背部有盾片。丹参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下面密被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夏枯草的花聚积呈穗状,风轮菜的花聚生叶腋呈轮状。
二、掌握特殊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识别植物
某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彰显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在野外实践的期,如果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非常醒目和特殊的,可充分运用这些繁殖器官的特征来掌握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虎耳草科的落新妇,长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褐色长毛,开白花,很远就能发现。报春花科珍珠菜,总状花序顶生,倒圆锥形,向下微弯,开白花,似狼尾巴。虎耳草科黄水枝,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白色或淡红,硕果两片不等大,长的似勺状。人心药,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二型,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伞形绣球,伞形花序式聚伞花序顶生,花异型,放射花具4枚大的白色萼片。百合科萱草,花茎从叶丛间抽出,高于叶,顶端成疏生圆锥花序,鲜黄色、紫红色、漏斗状两性大花。大戟科铁苋菜,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合时如蚌。
三、掌握营养器官的特殊特征和重要共性特征
在野外实践时期,如果药用植物没有繁殖器官,需要单纯凭营养器官进行识别,常必须逐一介绍和掌握这些植物的识别要点。如果营养器官的特征是特异的,便于识别,就需要掌握。例如:蔷薇科龙牙草的叶为参差羽状复叶,棣棠花的叶狭卵形,叶脉下凹,有重锯齿;木兰科鹅掌楸的叶似马褂;唇形科长管活血丹的叶对生,似铜钱,等等,这些特征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识别。还有很多营养器官的特征是具有较大范围共性的,例如茎是直立还是匍匐或攀援,是方茎还是圆茎;叶是单叶还是复叶,是互生、对生或轮生,是网脉、弧形脉或平行脉;有无乳汁;有无毛绒或腺体;有无特异气味,等等。虽然这些特征非某一种植物特有的,但在一个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植物群落,也能依据这些特征把一些药用植物与常见容易混淆的其他植物区别开。如聚花过路黄是直立或斜升的茎,过路黄是匍伏的茎;徐长卿、毛茛等的根是马尾状,天门冬、百部等的根是快状,桔梗、沙参等的根是圆锥状,麦冬、淡竹叶等的根中间膨大呈肉质等等;唇形科、玄参科、爵床科及马鞭草科等部分植物的茎方形,其他大部分植物的茎为圆形;黄精、玉竹的地下茎为根状结节,百合、石蒜为鳞茎;马鞭草科大青、臭牡丹等有特殊臭味等等,这些特征针对特定形状的植株,也能识别很多植物。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某些植物较特殊的特征。但在实际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特征宜少不宜多。如萝科耳叶牛皮消单叶对生,叶基心形,有乳汁;大戟科白乳木叶呈不对称倒卵形,背面边缘有腺点,有乳汁;省沽油科野鸦椿小枝及芽红紫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细锯齿,白色,枝叶揉碎后有臭气。这些特征组合,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四、对易混药用植物分组进行比较
蛇莓、三叶委陵菜和蛇含等属蔷薇科药用植物,均为复叶,花黄色,5瓣,叶形极为相似。其中蛇莓和三叶委陵菜均为掌状三小叶,蛇莓茎匍分枝,花单生叶腋;三叶委陵菜茎直立,聚伞花序;蛇含为掌状五小叶,茎直立或斜上,聚伞花序。多花黄精与玉竹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均为单叶互生,茎直立,植株较相似,其中多花黄精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5朵,根茎不规则结节状;玉竹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根茎细长圆柱形。菝葜与牛尾菜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叶和叶脉较为相似。但菝葜为木质攀援小灌木,茎上有刺,叶柄扁,上端有卷须;牛尾菜为草质攀援藤本,茎上无刺,叶柄基部有卷须。牛尾菜又与粉背牛尾菜较为相似,但牛尾菜叶下表面绿色,全体无毛;粉背牛尾菜叶下面苍白色,有微柔毛。紫萼与玉簪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和叶形极为相似,但紫萼叶较窄小,花紫红色,较小,苞片1枚;玉簪叶较宽大,花白色,较大,苞片2枚。通过分组比较使共性和个性更加明了清晰,进而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五、运用图片库进行复习和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