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疗法论文

药疗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疗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疗法论文

药疗法论文范文第1篇

刘桂珍[2]报道用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100例,并与王不留行子组进行比较。方法:取耳穴。主穴:心、神门,配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取麝香保心丸一贴,剪1cm×1cm医用胶布,贴于心、神门穴,先取左耳,敷之3d换右耳,这样左右轮换贴耳穴,20次为1个疗程,即2次/周,以药丸溶化效果更好。王不留行子组(对照组)40例选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58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8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表明麝香保心丸组优于王不留行子组,临床上有显著意义。本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病人乐意接受,不仅发挥了经络穴位的作用,而且发挥了麝香保心丸的药效,两效齐并效果更佳。

焦瑛等[3]报道用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房颤432例。病人随机分为平颤膏治疗组和异搏定对照组。治疗组主要药物组成有元胡、生山楂、黄连、茵陈,该药经现代科学工艺提纯后再加入适量氮酮渗透剂制成浸膏,装入7.5cm×2cm大的渗透膜中贴于心俞(双)、内关(双)、膻中。贴前先用75%的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再用手指在穴位上摩擦10min左右,以皮肤红热为度,将膜面对准穴位适当用力加压30s即可,每24h更换1次。疗程中除个别针对病因用其它药外,禁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异搏定80mg研末装胶囊,3次/d口服。治疗组显效率25.38%,有效率59.47%,无效率15.15%,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显效率23.21%,有效率52.98%,无效率23.81%,总有效率76.19%。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心律失常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方便,痛苦小,病人乐于接受。

2穴位注射

2.1室性心律失常周庆伟等[4]

报道用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早搏动41例收效较佳,方法如下:穴位常规消毒,选用5ml注射器和6号针头,针尖垂直刺入内关(双)、神门(双)穴,上下提插2~3次,有酸胀感后每穴注入6%当归注射液0.5ml,1次/d,10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87.8%。

张馨兰等[5]报道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30例,取穴为内关、神门,穴位注射药剂为1%利多卡因4ml,30例病人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

杨吉第[6]报道以内关穴槲寄生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15例,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次性空针抽取槲寄生注射液1.5ml(2g/ml),取内关穴,常规消毒,直刺1寸,经施术直至“得气”为标准,抽动针栓见无回血,缓缓推注,注完留针1min,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穴位注射前均记录心电图,停治后再复查1次,结果15例中治愈8例占53.3%,显效6例占40%,有效1例占6%,总有效率100%。

刘三太等[7]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治疗组取心俞、内关穴,病人坐位略前伏,穴位常规消毒,用6号针头抽取2%利多卡因4ml(80mg),灯盏花注射液4ml向下直刺略捻转,待局部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将药缓慢注入,每穴2m,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片刻,1次/d,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抗心律失常和扩管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经1~2个疗程治疗,显效18例占60.00%,有效10例占33.30%,无效2例占6.60%,总有效率为93.40%;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占40%,有效8例占26.7%,无效10例占33.3%,总有效率70%,治疗组在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4.0,P<0.05)。

刘斌[8]报道在内关穴注射苯肾上腺素、维生素B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有效率为82.5%。

曹奕[9]报道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均选内关穴,治疗组以5ml消毒注射器抽取新福林10mg,取双侧内关穴,常规消毒后刺入,提插得气,抽无回血后缓慢推药,每穴5mg。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避免出血;对照组取双侧内关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28号2寸毫针刺入,大刺激量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40min,其间行针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53.3%,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穴位注射组的远期疗效优于针刺组。

2.2心动过缓李淑萍等[10]

报道穴位注射治疗心动过缓50例,取心俞穴,患者取伏卧位,穴位常规消毒,根据患者胖瘦酌情进针深度,药物为复方丹参注射液2ml,进针后稍加提插待有针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1次/d,每次取一侧穴,10次为1个疗程。首次取左侧心俞穴注射效果较好,以症状消失、心率恢复为每分钟62~70次左右、1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为治愈;50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最少3次,最多10次,采用本法治疗心动过缓产生奇效。

2.3各种心律失常王菊光等[11]

报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78例效果满意,方法:取患儿内关穴,局部消毒,用5号半注射针头,进针约0.5cm左右,回抽无血后注射25%硫酸镁0.2ml,双侧穴位注射,7d为1个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结果:穴位注射7d后,急性患儿心电图约90.1%恢复正常或好转;慢性患儿约54%恢复正常或好转、且疗程短;中毒组硫酸镁穴位注射治疗(不停用洋地黄)3d后,心电图洋地黄中毒表现消失。

韩勇等[12]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47例,取穴1组:心平(经验穴,在手少阴经上,腕横纹上3~5寸压痛点);2组:厥阴俞、内关、心俞;气血虚的加足三里、阴虚火旺加太溪、痰火型加丰隆、瘀血加血海,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取生脉注射液4ml及复方丹参注射液4ml,1ml/穴,2d1次,两组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5例,好转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9%。

石雪梅[13]报道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28例。选穴:主穴心俞、内关、心俞周围敏感区,失眠加神门、前额头痛加印堂、前侧头痛加太阳、后侧头痛加风池、头顶痛加百会,药物组成:①安定注射液2mg,5%葡萄糖4ml;②0.1%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10mg;③5%葡萄糖4ml,丹参注射液2ml,注射方法:以上穴位常规消毒,每穴注入药物0.5ml,1次/d,5次为1个疗程,用以上方法治疗不同年龄组的病人28例,痊愈20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96%。

尹克春等[14]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50例并与30例常规西药及30例常规针刺治疗作对照研究,方法如下:治疗组用3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2ml分别刺入双侧内关、神门穴,有针感后回抽无血将药物注入,西医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针灸对照组毫针针刺双侧内关、神门穴,留针20mi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西医对照组为86.67%,针灸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优于西医对照组的70.00%和针灸对照组的73.33%(p﹤0.05)。综合以上研究报道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疗效,而副作用明显小于西药等治疗方法。

3穴位埋线

马逸等[15]报道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30例,应用1号医用羊肠线,剪成5~6cm长,在局麻下把羊肠线埋入穴位,基本穴为内关(双)、足三里(双),结合辨证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或神门;心气阴两虚加三阴交或厥阴俞;心肺气虚加肺俞、列缺;气虚血疲加关元,埋线时一定要得气,有针感发胀或麻时才能进行,每隔15~20d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叶珩[16]报道耳头体穴联合埋线治疗心律失常150例,随机分A、B、C、D、E组各30例,A耳穴埋线,B头针治疗带埋线,C体穴埋线,D耳、头、体穴联合埋线,E耳、头、体穴联合针刺。耳穴主穴为心、皮质下,配穴:快速型心律失常(指室率>100次/min以上)选择降率点、神门、耳中,缓慢型心律失常(指室率<60次/min以下)选肾上腺、交感、缘中、兴奋点;头针治疗带:主带为额旁I带、额中带透额顶带前1/3,配带:快型选左额旁II带,慢型选额顶带后1/3;体穴主穴为内关、郄门、太渊、厥阴俞透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配穴:快型选神门透灵道、心平透少海、太冲、太溪、三阴交,慢型选神藏、胸1-7夹脊、关元透气海、脾俞、肾俞、后溪。结果:有效率A组80%,B组70%,C组76.7%,D组93.3%,E组90%,提示:耳、头、体穴联合埋线组优于其他组,疗效高、省时间。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的优点是作用时间长,具有长期疗效。

4实验研究

倪氏[17]等以正常家兔及病理模型家兔作为研究对象,从肌肉、静脉或心包经“内关”穴注射相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比较3种途径给药所产生的药效差别,结果显示药物穴位注射在正常家兔和病理模型家兔机体上所产生的作用与其它给药途径颇为不同,正常机体的经络穴位组织能减弱药物的毒性作用,但机体处于病态情况时,经脉穴位组织又能增强纠正心律失常作用药物的效应。

徐桂芬等[18]报道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心电图时相性及心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注射干预1组、穴位注射干预2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15s内耳缘注射肾上腺素(75μg/kg)复制家兔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另取健康家兔5只作为正常组,同步记录仪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ECG)并观察时相性变化,检测心肌Ca2+Mg2+ATP酶活性,其结果穴位注射干预2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快速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迟(P<0.05);穴位注射干预1组、穴位注射干预2组与模型组比较,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a2+Mg2+ATP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是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延迟快速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缩短其持续时间、抑制心肌Ca2+Mg2+ATP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其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何英[19]报道观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以及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除空白组外的其它各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家兔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及监测心电图的方法观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和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结论为以耳缘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的家兔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心电图改变基本与人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相似;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延缓家兔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时间,缩短其恢复时间;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具有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家兔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5前瞻性研究展望

目前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均提示该种方法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敷贴给药的给药量小;穴位注射对穴位作用时间短、治疗繁琐;而穴位埋线又仅局限于羊肠线的单一刺激、缺少药物作用,心律失常用药的基本要求是尽快产生有效且能被很好耐受的药物浓度,并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一浓度而不引起副作用[20]。因此把药物作用与长时间对穴位的刺激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临床上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其它疾病中有采用穴位埋入用中药液浸泡后羊肠线的,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胃炎、糖尿病等均有报道,但尚无采用此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因此筛选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剂制成上述或者类似的制剂形式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建青,梁文权.抗心律失常药新的给药途径[J].ForeignMedicalSciencesSectiononPharmacy1996,23(4):228.

[2]刘桂珍.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100例[J].上海医药,1996,18(8):8.

[3]焦瑛.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房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1):246.

[4]周庆伟.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早搏动41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90,9:420.

[5]张馨兰.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J].中国针灸,1996,16(6):12.

[6]杨吉第.内关穴槲寄生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15例[J].中国社区医师,1998,15(3):35.

[7]刘三太.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4:30.

[8]刘斌.内关穴注射苯肾上腺素、维生素B,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7):332.

[9]曹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治疗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4):231.

[10]李淑萍.穴位注射治疗心动过缓50例[J].中国针灸,1999,19(6):342.

[11]王菊光,李岩.穴位注射硫酸镁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18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2):37.

[12]韩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47例[J].陕西中医,2002,22,(8):736.

[13]石雪梅.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28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8):44.

药疗法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胆囊息肉,中医药疗法,经验

吾师党中勤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党中勤教授熟读中医经典,精研现代医学,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擅长肝胆、脾胃病的诊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载,其中对胆囊息肉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党教授治疗胆囊息肉(直径<5mm)的经验加以整理,以供同道参阅。

1 对胆囊息肉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胆囊息肉没有病名记载,党中勤教授认为,胆囊息肉属中医学“胁痛”、“胆胀”、“积证”之范畴,病位在胆,涉及肝脾。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肝胆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胆囊炎伴结石) 等有关。。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胆腑郁滞,日久气滞血瘀,发为有形之物。胆囊息肉临床表现以胁痛最为多见,《诸病源侯论》有“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与正气交搏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提出该病的发生于肝胆经有关。胆液为肝之生化聚成,生理功能以同行下降为顺,胆汁的储藏排泄为肝的疏泄功能加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亦包括胆的疏通畅泄。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排泄不畅亦会影响肝的疏泄,所以本病病位在胆,病源在肝,胆病应从肝论治。中焦脾胃为气机之枢,但脾胃的升降运动亦有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脾无肝胆不能升清,胃无肝胆不能降浊。因此脾胃有病可以影响肝胆,肝胆功能失调亦可以影响到脾胃,所以临床上胆囊息肉的病人常出现食少,腹胀,这都是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所引起的。

2 治疗原则以疏肝利胆健脾为主

对本病的治疗,党教授常强调中医药疗法,胆附于肝,肝胆因经脉络属,功能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胆胀在发病过程中,往往肝病及胆或胆病及肝,形成肝胆同病。因此,胆病须治肝,治胆须调肝。一是疏肝理气以利胆,若肝郁气滞,症见胁肋胀痛,善太息,暧气不止,纳差胸闷,舌淡,脉弦或沉弦者,此类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治应疏肝理气以利胆,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5g枳实12g赤芍15g青皮10g姜黄9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佛手12g。二是疏肝清热以利胆,若肝胆郁热,症见右胁灼热而痛,口苦而干,心烦少寐,面赤,头晕目眩,胃院满闷或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应以疏肝清热以利胆,常用左金丸、丹栀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药用:黄连6g吴茱萸3g牡丹皮10g栀子12g柴胡15g黄芩12g郁金15g川楝子9g白芍15g等。

3 灵活辨证 随症加减

胆腑以通为用,治兼和胃通腑,胆气以通降为宜,胃则受纳、腐熟水谷。胆与胃在生理上存在着“胆随胃降”的关系,能共同调畅脾胃肝胆之气机,协同胃腑受纳、腐熟水谷杂志网。胃失和降,则影响胆之和降。反之,胆的病变亦影响胃之和降。在胆胀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失和降的症状。治疗本病时,应注意降胃通腑,通过恢复胃之通降,达到疏利肝胆气机之目的。临床上,很多患者是以胃脘不适症状反复不愈前来就诊,常伴口苦、纳呆、痞满等症。

若燥热内结阳明,症见胁肋灼热胀痛,腹胀便秘,口苦口臭面赤,午后潮热,舌红、苔黄而干燥,脉弦滑数者,可用大柴胡汤、清胆汤等泻热导滞,通腑利胆,药用大黄6g枳实12g柴胡15g郁金15g莱服子18g延胡索15g白芍15g等。若湿热郁滞肠腑,症见右胁胀满而痛,胸闷纳呆,恶心欲吐,腹部胀满不适,大便粘滞不爽,或身目俱黄,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者,方用茵陈蒿汤、枳实导滞丸等加味以清热利湿,通腑利胆。药用茵陈12g大黄3g栀子9g金钱草15g茯苓15g柴胡12g姜半夏12g郁金15g枳实10g木香10g槟榔15g等。若肝胆气逆,胃肠气滞,症见胁部胀痛,腹胀脘痞,矢气频频,嗳气不止,舌淡,脉弦者,方用六磨汤加减。

4 注重身心调护,与药物治疗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中医药疗法,这种来自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担忧,日久成抑郁状态。进而这种情志的失调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或导致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临床上,党教授很重视对病人的精神疏导,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有严重精神焦虑患者,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期间嘱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宜吃清淡少渣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宜适寒温,避免劳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当的身体锻炼能辅助本病的康复。

5 病案举例

药疗法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在临床上根据头痛的性质分为:阴虚阳亢头痛、瘀血头痛 、肝气上逆头痛、阴虚火旺头痛。根据不同证型的特点加以辨证治疗。

Class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o Headache Syndrome. Li Ying.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Ningnan 615400, Liangshan, Sichuan, China.

【Abstract】The headache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may occur alone, or in a variety of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 On the clinical headaches are divided into: yin asthenia yang resist headaches、congestion headache、upward invasion of liver headache、asthenic yin causing excessive pyrexia headache。Us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on the different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Headache,Differential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Prescription Treatment

1 阴虚阳亢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胀,多头顶痛为著,眩晕。伴有腰膝酸软,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甚或则恶心欲呕,或兼有胁肋胀。舌质正常或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弦细。

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佐以止痛。

药用生赭石30克,怀牛膝30克,生杭芍20克,生龟板25克,生石决25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以上先煎),寄生20克,杜仲炭20克,天麻10克,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肾母子相生,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肾阴不足,木少滋荣,风阳升动、循经上扰清空所致是证。故以龟板、寄生、怀牛膝、白芍、杜仲炭、滋补肝肾以潜阳;生石决、生龙牡、生赭石、天麻,重镇平阳以熄风;、牛蒡子止头痛。诸药合用,肝肾阴复,肝

阳潜藏,头痛得愈。

2 瘀血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有定处,经久不愈,舌质正常或暗青,舌下系带青紫,脉涩。

治宜活血通络止痛。方用川芎丹参饮加减。

药用:川芎15克,丹参20克,全蝎5克,蜈蚣2条,益母草15克,玄胡20克,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遵久病入络之古训,宗王清任通窍活血汤旨意,自拟丹参饮。其中,川芎、丹参、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血循环及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且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多,丹参对改善微循环、加快微循环血流量有明显而肯定的效果,故为主药而命其方;全蝎、蜈蚣通止痛,尤对顽固性头痛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益母草活血祛瘀;玄胡活血行气止痛,尤其止痛效果显著,作用部位较广泛;、牛蒡子止头痛。诸药相伍,则瘀血得化,脉络得通,头痛可止。

3 肝气上逆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略胀,疼痛每因气郁恼怒等情志变化而增减。伴有胸胁胀闷,时太息,性情急燥易怒,舌苔薄黄,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降逆止痛。方用柴胡舒肝汤化裁。

药用:柴胡15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枳壳15克,川芎10克,生赭石25克,怀牛膝20克,青皮15克,川楝子10克,15克,牛蒡子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升主动,情志调节功能与肝气关系密切,且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气为血之帅。肝脉贯膈,布胁肋,上达巅顶。暴怒伤肝,疏泄失常,肝气上逆,血随于上,而发头痛。故以柴胡疏肝汤疏肝理气,加生赭石、怀牛膝重镇降逆,引血下行;苔薄微黄,是气郁化火之象,故加川楝子以清肝热;青皮疏肝理气;、牛蒡子止头痛。合之,使气血调达,归于和平而痛即止。

4 阴虚火旺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晕,面红是而烘热。伴有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偏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潜阳熄风止痛。杞菊地黄汤合镇压肝熄风汤化裁。

药疗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

一、病因

1、微生物感染 微生物感染是引起牛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分娩时或产后,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感染途径侵入,主要是环境中的非特异性细菌引起,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还有某些特异性病原微生物,其中有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牛鼻气管炎病毒等。这些细菌可短期或长期存在于子宫内。在发生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流产时,使子宫弛缓、复旧延迟,均易引起子宫内膜炎。

2、卫生环境不良。牛卧下时牛体被粪尿污染,产房不打扫,造成产房不干净,牛舍不清洁,牛床潮湿,产前牛舍未进行消毒,垫草未及时更换,使垫草发霉。因此要搞好畜舍环境卫生,牛场全面消毒,夏季加强通风,冬季注意保暖。

3、操作不规范。人工授精过程操作不规范,如输精器械对子宫造成损伤,输精次数频繁。人工授精或阴道检查时输精器,牛外,剥离胎衣、整复子宫时术者手臂消毒不严致使病原体进入子宫内引起炎症。

4、继发因素。分娩时各种应激可诱发子宫内膜炎,产后子宫弛缓,恶露滞留,难产,子宫脱出,阴道脱出,胎衣不下等。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感染、胎衣不下及流产等,病牛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数增加,精神沉郁,食欲及产奶量显著下降,反刍减弱或停止,有轻度臌气,拱背,努责,有排尿姿势,从阴道排出乳白色、灰白色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卧地时流出的量更多,伴有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反刍次数减少。子宫角增大变粗,收缩反应减弱,偶有波动感,子宫颈外口粘膜充血,肿胀。

2、慢性子宫内膜炎。包括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粘液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牛周期不正常或虽然正常但屡配不孕、隐性流产。病牛卧下或时,从阴道排出混浊带有絮状物粘液,含有少量白色絮状物。阴道及子宫颈外口粘膜充血,肿胀,在宫颈口稍张开,阴道底部积聚分泌物,子宫角增大变粗,子宫壁变厚,子宫收缩反应弱。

慢性粘液性脓性子宫内膜炎。主要是分泌物内有多量灰白色或黄褐色较稀薄的脓液。时排出较多,周期紊乱。阴道粘膜和子宫颈内壁充血,子宫颈稍开张,子宫角增大,变厚,收缩反应弱,有分泌物积聚时,有轻微波动感。

3、隐性子宫内膜炎。临床上无症状,周期、排卵正常,但率配不孕或配种受孕后发生流产,时阴道流出的粘液中含有气泡或后流出紫红色液体。

三、治疗

1、子宫冲洗法 用0.1%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等冲洗液150-200ml,注入子宫内,将其导出,再灌注,再导出直到排出液体清亮为止。冲洗后向子宫内投入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土霉素、恩诺沙星、青霉素、链霉素、头孢类等,同时肌肉注射氯前列醇,可以加快排出子宫内容物。

2、全身疗法 如果病牛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及产奶量显著下降,反刍减弱或停止等全身症状,尤其是恶露严重化脓和子宫内脓性分泌物较多时,要应用大剂量抗生素,配合强心、补液、纠正酸碱平衡,防止发生败血症,可用5%或10%的葡萄糖1000-1500ml加维生素C、安钠咖,10%氯化钠1000ml、头孢或青霉素链霉素静脉注射。

3、中药疗法 (1)马鞭草100克,红花40克,益母草130克,生地60克,败酱草120克,用水煎汁内服;

(2)桃仁30克,红花40克,益母草75克,枳实60克,厚朴40克,木香60克,用水煎汁内服;

(3)益母草、野各40克,白扁豆、蒲公英、白鸡冠花、玉米须各25克,加水煎汁,去渣加红糖500克为引,1次灌服;

(4)双花、黄连、知母、黄柏、车前草、猪苓、泽泻、甘草各40克,水煎内服,每日1次,连用3-5天。

预防

药疗法论文范文第5篇

倪青,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副导师。擅长采用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甲减、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血脂紊乱及其相关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症。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科委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目前承担北京市重大项目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国家科委中央级科研院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的研究。近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著三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2003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优秀中西医结合抗SARS科技工作者”、第二届“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抗SARS特殊贡献奖。2002年入选北京市“第十批科技新星”。已在国内核心医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或与他人合编医学著作28本。

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在世界医学研究史上,中医学最早详细记载了糖尿病。公元前4世纪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已有“甘美肥胖,易患消渴”的记载,提出营养丰富及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唐初《古今录验方》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发现糖尿病人尿甜的现象。《外台秘要》一书更明确指出消渴病“尿闻之有水果气,尝之有甜味”,“夫消渴者,每发小便至甜”。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糖尿病尿甜、有水果气味的文字记载,比西医直至1675年英国医生Thomas Willis才发现糖尿病尿甜早了一千多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疗效确切。其一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祛瘀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恢复正常;其二是中药确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机理可能为: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和数目,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效应;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利用,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还包括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及纠正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等。但中医药治疗需要中医药糖尿病专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辨证治疗,才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本期特别关注就单纯高血糖问题向您推出一些简、便、廉、验,可操作性强且药食同源的中医药方法,以飨读者。

如果您希望采用中医药疗法

请您先了解一些中医小常识

正确认识中医的证,以便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

气虚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脉虚。如人参、党参、西洋参、山药等具有补气功效。

阴虚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如沙参、麦冬、百合、黄精、鳖甲等善于养阴。

阳虚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口淡无味,舌质淡,脉沉迟无力。如肉苁蓉、杜仲就是温阳药。

血虚证:面、脸、唇、舌、甲颜色淡白,眩晕,心悸,多梦,肢麻,经少色淡,脉细无力。如当归、白芍、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熟地等专治血虚。

血瘀证:疼痛、肿块、出血、色脉改变等主要证候。疼痛表现为刺痛、固定不移、夜甚;肿块的性状位于体表者色青紫,腹内者质硬、推之不移;出血的特征是色紫暗或夹血块,或便黑如柏油状;色脉改变的主要表现为面色黛黑、唇甲青紫、皮下紫斑、肌肤甲错、腹露青筋、丝状红缕、舌有紫色斑点或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红花是治疗血瘀的代表性药物。

了解药物和食物的性味,以便合理搭配,调节机体平衡

中医学根据药物和食物对人体的影响、作用,总结出“四气五味”理论,沿用至今。如我们平常所说的“补药就是温性的,‘苦黄莲’就是寒性的”。中药四气寒、热、温、凉,也称四种药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性,如桂枝、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中药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是根据药物的作用来划分的。

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酸味:酸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指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

涩味: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苦味:主要有泄的作用。一指通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二指降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三指清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

咸味:有软坚散结、泄下作用。用以治疗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针对单项高血糖,

您不妨找找自身的原因,

适当选择一些中药,

自制药茶,辅助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糖时,有多种潜在的常容易被患者忽略的原因:(1)失眠;(2)便秘;(3)咽喉炎;(4)口疮;(5)无症状性尿路感染;(6)较大的情绪波动;(7)感冒;(8)过度劳累;(9)皮肤病;(10)女性月经紊乱等等。积极解除这些病因,是稳定血糖、控制病情的首要措施。患者朋友,如果您最近血糖波动较大,是否先自己找找原因呢?如果按照上面的中医小常识能自诊自疗,不妨再试试以下的一些小方法。

高血糖见口干、口渴、口苦症状者,一般属于阴虚热盛,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每日将玉竹10克,干玉米须30克,干芦根30克,共同煎煮药汤1000毫升,频频含饮。7~8日为度。或单味干苦瓜每日30克,煎煮药汤500毫升,频频含饮。

现代研究发现此三药均能辅助降糖。玉竹(玉参)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含铃兰苦甙、铃兰甙、山柰酚甙、树皮醇、D-果糖(81.7%)、D-甘露糖等,有降糖及改善耐糖作用,并对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抑制作用。玉米须(玉蜀黍芯)清热利水,平肝利胆。含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苦味糖甙、皂甙、生物碱、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有降血糖作用。芦根,清热生津,清热消渴。含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天门冬酰胺、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苦瓜果实含苦瓜甙、5-羟色胺和多种氨基酸,能刺激活性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糖作用与甲苯磺丁脲相似。

高血糖见腰膝酸软,眼睛干涩,咽干或有痰,睡眠不实,大便不爽者,多属肝肾阴虚,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

每日以何首乌20克,桔梗10克,煎煮药汤100毫升,分2次于早晚饭后温服。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交藤)含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泻素甲醚等。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含皂甙、远志酸、桔梗皂甙元、菠菜淄醇、白桦脂醇、桔梗酸A、B、C。皆能降低血糖。

高血糖见乏力、倦呆、腹胀、大便溏薄或泄泻者,多属脾虚湿胜,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

1.以薏苡仁30克,山药20克,煎煮后当晚饭食用,每日一次。现代研究发现薏苡仁清热利湿、健脾止泻,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山药(薯蓣)含粘蛋白、尿囊素、胆碱、精氨素、淀粉酶、止杈素、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3,4-二羟基乙胺等。皆能降低血糖。

2.参苓白术丸(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

高血糖见皮肤疖肿或溃疡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每日一次马齿苋鲜者120克,干者60克,煮熟加盐油凉伴佐餐。现代研究发现马齿苋(五行草)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鞣质、皂甙、左旋去甲肾上腺素、二烃基苯乙胺、二烃基苯丙胺酸、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多巴明、焦性儿茶酚、少量多巴胺等。有改善血糖、尿糖作用。

高血糖见眼睑或下肢水肿,或全身水肿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1.每日一次紫皮大蒜1头(约10克),洋葱20克,加盐油凉伴佐餐。现代研究发现大蒜含大蒜素、多种烯丙基、硫醚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钙、磷、铁、抗坏血酸、尼克酸。可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消除水肿。洋葱(玉葱)含硫醇、二甲三硫化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钙、磷、铁等。可降低血糖,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解毒、利尿消肿。

2.生薏仁30克,白茅根30克,桑白皮6克。每日1剂,煎煮药汤100毫升,分2次于早晚饭后温服。适用于水肿,以腰以下肿甚,大便溏泄,小便不利或尿少者。

根据中医药理论,生薏仁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多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等症。现代研究发现主要成分有薏仁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甾体化合物、氨基酸等。能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对心血管、子宫有兴奋作用,同时还有解热、镇痛、镇静、利尿之功。

高血糖见失眠多梦、健忘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1.每日一次合欢花60克,或合欢皮20克,炒酸枣仁15克,五味子6克,生姜3片,加水少许煎,晚上睡前服。现代研究发现合欢花和皮含皂甙、鞣质和氨基酸。酸枣仁含白桦脂醇、白桦脂酸、枣仁皂甙和维生素C等。煎剂有镇静作用。

2.鲜百合120克,莲子20克,粳米20克熬粥,每日1次。适用于阴虚失眠、多梦、体形消瘦,心慌惊悸,怔忡,甚则精神恍惚。或失眠伴阴虚久咳,干咳,痰中带血,虚烦,多梦。

百合味甘、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百合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胡萝卜素、多种生物碱及少量微量元素等。对神经衰弱、难治性失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及妇女更年期的神经官能症疗效较好。

3.甜梦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适用于反复失眠者。

4.安神补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适用于反复失眠伴心慌心悸者。

高血糖见便秘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1.实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尿色深。(1)麻仁软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2)四磨汤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2.虚证:便意频繁,努则难下,便后乏力,面色白。黄芪30克,肉苁蓉30克,何首乌30克,陈皮10克。每日一剂,加水适量煎汤,早晚分服。

黄芪属于中医补气药。其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等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表虚自汗,血虚萎黄,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其主要成分有黄芪多糖、多种氨基酸、胆碱、甜菜碱、叶酸和硒、硅等多种微量元素。如有食滞、发热、口干舌燥、咯血等症,应慎用或不用。

高血糖见咽炎、咽干咽痛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1.金银花30克,野20克,玄参10克,桔梗6克,玉竹10克,生甘草3克。每日一剂,浓煎频频含饮。现代研究发现金银花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素、忍冬苷、肌醇、皂苷、鞣质和挥发油等,有强的抗菌作用和较广的抗菌谱,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作用。有一定降胆固醇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2.银翘解毒颗粒,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

高血糖见尿路感染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1.尿路感染见尿频、尿急、尿道刺痛,腰痛,少腹胀者:金钱草30克,鸡内金10克,海金纱30克,郁金10克,石韦10克,凤尾草15克,甘草梢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

2.尿路感染见尿频、尿急、尿痛、尿色深褐,尿常规镜检见红细胞、白细胞者:生地30克,藕节20克,竹叶10克,白芍10克,金银花10克,生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

3.尿路感染见小便艰涩难出,少腹胀闷,下肢麻木者:花椒10克,茯苓20克,沉香6克,橘络10克,桑白皮10克,桔梗6克,甘草梢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大葱200克,炒软,毛巾包热敷小腹至尿通畅。

高血糖见习惯性感冒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1.习惯性感冒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常伴自汗盗汗者: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0克,苏叶10克,葛根20克,生甘草3克。每日一剂,浓煎分2次口服。

2.习惯性感冒见怕热盗汗,怕热,口干,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者:玉竹10克,淡豆豉10克,地骨皮20克,牛蒡子10克,葛根2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生甘草3克。每日一剂,浓煎分2次口服。

3.玉屏风颗粒(无糖型),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

高血糖见口疮或反复口腔感染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缓解症状,辅助降糖:

生地30克,石斛20克,沙参10克,桔梗6克,玉竹10克,黄连10克。每日一剂,浓煎分2次口服。外用可以明矾涂溃疡面,一日2~3次。

相关期刊更多

临床精神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京医科大学

中华养生保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