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设计

校园文化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设计

校园文化设计范文第1篇

一、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示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休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圆桌、圆凳,为师生的休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

3.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4.可持续性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化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5.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

6.与自然融合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互相融合、人与自然环境的亲和。设计中应关注建筑空间的通透、停留休憩空间的布局、绿色景观空间的贯通等,使宜人的环境渗透到全部校园生活。

二、文化景观小品介绍

1.杏坛古韵

该小品设计于教学大楼前广场西侧,是师生由校门至教学大楼的必经之地。其主题源于教育家孔子首次举办讲坛时,地点在一个杏树林中,后人遂将这个杏林中的孔子讲坛称之为“杏坛”。之后,“杏坛”便成了传道授业的代名词。

小品形式是在此孤植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杏树,旁建一小坛,坛上摆置《四书》《五经》等书本模型,即表明此处为教育之地,授业之场所。在此杏树西侧的草地中种植几株小桃树和小李树,寓意“桃李满天下”。

2.槐荫书韵

该小品设置于由校门到旗台的通道一侧。此小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原理设计。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风水学认为居住环境中种植的植物与人的关系较为密切,种植植物有吉凶之分,槐是吉植物,有“中门有槐,富跚三世”的断语。

小品形式是在大门到旗台的通道一侧,植一行国槐,槐树下置一长方形文化石,石上书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校训。槐荫浓浓,书韵幽幽,学生一边进入学校,一边享受槐荫带来的清凉,享受书韵的优美,视觉得到享受,心灵受到洗礼。

3.柳岸舞韵

该小品设置于学校操场一侧水渠边。其主题源于:古有展禽,身形惠惠。因其院中有一大柳树,古人称其为“柳下惠”,其为人正直,心胸坦荡。“柳下惠”则是道德的代言词。

小品的表现手法是在操场一边的水渠边植一行柳树,柳林下置一学生进行运动的雕塑。柳枝在微风中轻轻起舞,学生在树下奔跑锻炼,寓意青年学子的青春活力和为人正直的道德情操。

4.竹露琴韵

该小品设置于学生公寓楼前。其主题源于孟浩然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诗句:“竹露滴清响”。“竹未出土先有节,到凌空处也虚心”,竹自古被誉为君子。

该小品的表现方式是在公寓楼前植一方茂密的小竹林,竹林旁置数个供学生休息和弹琴唱歌用的石凳。学生一边享受竹韵的美,一边受到竹之君子的熏陶,视觉得到享受,心灵受到洗礼。

校园文化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纪念品;设计;开发;创业;实践;营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3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1 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开发价值

校园文化纪念品是以校园文化特色为核心、以承载纪念为意义,以学校标识和标志性建筑和学校特有的美丽景色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开发与设计。校园纪念品的开发有助于学生回顾学校的历史,展现本校的办学色彩和办学文化,并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可以全面推动学校的发展,同时弘扬校园文化,打造富有本校校园特色文化的纪念品,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校园纪念品具有很多方面的功能,比如实用、学习认知等功能。校园文化纪念品以物质形式将学校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以及自己所独有的文化特色以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制作与开发,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潜力,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校园纪念品开发现状

校园纪念品是校园文化的产物,校园文化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目前,我国高校众多,纪念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目前开发设计的产品不仅用于收藏,也为了供人们使用。因此,高校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必须满足顾客实用性要求。

在产品宣传方面,为了让购买者有直观的感受,最真切地感受到产品的美和用途,开实体店,比网络与广告宣传更有优势。不过在当下,网络与广告的宣传形式也相当普遍,可以三管齐下,把重心放在实体店。

3 校园纪念品设计及开发思路

设计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设计校园纪念品源于对母校的热爱,校园纪念品承载着学生校园生活的一段美好记忆,也承载着学生对母校的情结。同时,校园纪念品会随着校园发展不断变化,成为学校文化成长的载体。

3.1 设计理念

3.1.1 超越功利,使日常生活情趣化

这里“超越功利”是指注重精神的不受束缚和对生活美的享受,从而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即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人们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将自己寄托于周围的美好事物和大自然之中,真正的放空自我,使人性健康、和谐的发展,进而达到精神上的偷悦。

3.1.2 张扬个性,使日常生活个性化

“张扬个性”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的个性,不盲目从众,进而保持自身的特色。大学生特有的生命情感的释放和张扬感性的表现,事实上就是追求唯一、追求个性和自由的表现,即美的创造,因为美是随性、洒脱的象征,是人向往自由的本质表现。

3.1.3 善于发现和创造美

艺术创造是将加工的对象艺术化、理想化、不断将生命活力灌注到作品中去,使作品展现出活力。只有在充满创造的生活当中,个体生命才会显示出无限的生机,人生才会不断收获希望和追求理想。

3.2 设计内容

首先,通过调研与实践,校园纪念品中广受好评的是校园模型、校园吉祥物。主要原因是精致美观且易于保存,虽然相对于日用品系列价格稍高,但观赏和收藏价值更高。其次,相对来讲,笔记本物美价廉,对于此类商品可根据前期小规模的试点所得出的客流量进行生产。最后,通过前期小范围的实验推广,得出T恤衫、帽子都不太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据小组分析,是因为近年来这些T恤衫、帽子等纪念品不够时尚,实用性也不是很高,有违最初设计的初衷,故应收缩其生产规模。因此,产品设计小组可对该类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进行产品推广,若仍没有成效,则取消该类纪念品的生产计划。

3.3 设计特色

3.3.1 展现学生技能,使创意源源不断

高校响应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举办了很多的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如果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

3.3.2 塑造学校品牌

学校的景观及标识,代表学校的形象。如果宣传学校的方式独特创新,能使人们心中产生良好的印象。打造学校的自主品牌,要充分利用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色,使纪念品能更好地展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内涵,能够多方面立体式地塑造学校的形象。

3.3.3 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针对毕业生和校友这些消费群体,可设计以温情回顾学校历史为主题的感情类纪念品,艺术性应大于实用性,收藏为主要功能,例如:挂饰、其他传统材质工艺品等。针对在校生这种消费群体,应设计实用性较强的纪念品,如文具、环保袋等。针对参观者这类消费群体,应以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为主,例如:校园指示牌、公告栏、和特有的建筑等。

3.3.4 独有的创新性,达到特色创新的效果

沈化工大学的“金字塔”是沈阳化工大学的标志。设计者可以以简洁的线条、鲜艳的颜色通过电脑或者手绘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有效地将校园特色与本校的标志建筑相结合,为校园的品牌打造打下基础。

4 校园文化纪念品营销策略

面对如此大的纪念品需求市场,以及供给远远落后于需求的状况,高校若能抓住机遇,借此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广大师生的依赖度,必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态。

4.1 加强线上推广与线下实体建设

线上推广就是要建设线上平台,目前各大高校的线上平台界面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加强线下实体建设就要优化服务,把线上客户引向线下,构建整个服务体系。

4.2 创新产品设计

根据顾客的喜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改造校园文化纪念品,改变校园文化纪念品产品的形状、颜色等,或者根据顾客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文化纪念品的创新性。

4.3 提升产品品质

校园文化纪念品作为情感的寄托,除了观赏性之外,还具备收藏性,而收藏性就要求产品的质量过硬,能够长时间保存。纪念品的开发设计者首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选择薄利多销而非暴利少销;其次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应严把产品质量关,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予售卖。

4.4 线上线下联动

线上的产品信息必须与线下产品设计相符,做到对顾客认真、负责。各种校园文化纪念品,使消费者目不暇接,新奇、有趣的纪念品能够带给人们很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好感。

5 结 语

校园文化纪念品是集实用价值、观赏价值、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于一身的,是学校的文化底蕴与特色的一种展示,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象征,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对校园文化纪念品的研发与设计不仅有助于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有助于塑造学校品牌的和体现学校的特色文化。

在校园纪念品整体的开发应用与设计研究过程中,应针对不同院校的不同需求,结合当今校园文化特点来设计产品的问卷调查,真正了解到学生对校园纪念品的内在需求,设计出更受学生欢迎的纪念品。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瑞梅,孙迎欣.校园纪念品设计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32).

校园文化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 校园景观 设计原则和理念

1、校园景观设计:主要包括观赏性和可参与性两个方面。

2、校园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核心

目的:诠释大学校园文化的同时凸显其地域特色,创造有自身特点的学校人文精神和校园环境。

核心: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人文精神的把握,校园历史的传承

3、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3.1.1 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

利用坡地、河流、湖泊、树林等,并将其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在建筑物内部营造绿化生态环境,尽量运用复层混交植物群落,提高校园单位面积绿化率,创造生态效应。例如浙江大学新校区湖心岛的设计中,以树林、灌丛以及大量色彩鲜艳的浆果类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鸟类将其作为栖息地。再如牛津大学城虽然没有刻意的规划和制约,设计师们以高素质的整体环境意识不断修缮、完善现有空间和景观风貌,自觉维持大学城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使这所从12世纪发展而来的大学成为人们心中的大学典范。

3.1.2 强调环境的地域特色

可根据地域气候的不同布置空间和采用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栽等。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将市花白玉兰作为校区内部分人行道的道路植栽,点缀校园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特有的城市文化。

3.2 延续性原则

3.2.1 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

校园景观设计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与拓展,应在强化校园总体特点的同时将景观设计与校园的自然景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有机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示校园的整体形象与个性化特点。例如浙江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一环、两线、三岛”的空间脉络结构设计,“一线”即前期规划中所强调的步行区车行环线道路空间;“两线”指前期规划中注重“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浪漫相结合”的规划思路;“三岛”指分别代表“科技与创新”、“自然与生命”、“求是校风文脉”的人工岛,湖心岛和名人岛。既和校园前期规划相吻合,同时也突出了新校区的文化特点和校园精神。

3.2.2 均衡四季活力

校园景观设计要四季均衡布置植物,达到四季常春,四时花香的效果,使植栽景观在时间上有观赏的延续性,令校园无论冬夏都能呈现有活力的气氛,从而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园区。

3.2.3 与校园的历史文化相吻合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历史,校史作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学习氛围和人文精神、场所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高校景观设计应注重对校园历史、文化的延续与拓展,将独特的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使得校园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息,营造出具有个性的大学。

3.3 可参与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背景较为相近,生活方式较为简单,因此校园环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所依赖的主要空间;此外由于景观空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平台,因而校园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3.4 人文性原则

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的客体。因而校园景观设计应注重校园文化精神在景观中的渗透和传递。例如位于无锡太湖风景区的江南大学在校园环境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势,将道路空间或与河流相伴,或穿过建筑临河,体现了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的环境特征,校园部分街道采用了江南水乡街道传统的石板铺装形式,校园规划也结合基地原有的河道建造了典型的水乡环境景观,通过这些要素的设计延续了江南地域文化。同时,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在景观设计中要善于借助校园建筑、雕塑等反映校园历史,传达校园精神。

3.5 注重景观小品的设计

3.5.1 点景

运用点的集聚性、焦点性和灵活性,结合地形变化突出景观的中心和主题,营造出活跃的空间氛围。作为校园标志性的点景设计要做到形象突出,识别性强,位置明显,雕塑类点景设计除了其具有意义的主题思想外,还应与环境协调和呼应。

3.5.2 线景

利用其丰富的表现形态和运动感灵活设计校园道路、长廊、栏杆、河流线状景观,和校园的整体风格相一致的同时凸显其个性化特点,达到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意境。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了避开高速公路采用立体分流的道路设计,原有高架下的公路隧道如今被学生利用各种手工彩绘装点的色彩缤纷,形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道路涂鸦景观,显得别致有趣。

4、校园水体景观设计

遵循节水原则和生态设计,体现亲水性设计理念,构造与校园环境相融合的水景。

4.1 静态水体

静水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借助湖泊的开放性与幽远性营造深邃的意境和开阔的视野。例如北京大学沉淀了深厚文化意蕴的未名湖,已经作为“湖光塔影“的一部分成为该校的标志性景观。

4.2 动态水体

动态水具有的活力和动感给人一种欢快的心情,为校园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息。由于水体易污染,在设计中应考虑对水体的净化,建造生态护堤,同时提倡学生自觉保护校园水体。

5、总结

大学校园景观不同于一般的景观设计,它不是单一的建筑体设计,而是大片建筑群的集合,它的用地规模虽然较大,但功能结构比较单纯。校园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在于创建一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园林环境,在于校园场所精神的建构,在于文化的孕育和发展。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大学得以健康、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校园文化精神得以沉淀、延续和传承的基础。此外,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将导致在以后的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融入更多现代因素、科技因素以及人文因素,校园景观设计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校园文化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园林景观;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是科学、技术、知识的荟萃之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素质社会栋梁人才,不仅靠课堂传授知识,而课堂外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 园林景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和景观是密不可分的,景观是承载文化的物质载体,高校园林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广义上讲,校园园林景观不同于其它景观,它是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景观。一个规划设计科学、匠心独具的优美校园景观,不但营造出高校文化氛围,而且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彰显办学理念和突出办学特色的重任。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课外活动、休息场所,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师生身处其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动力[1],也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内心,对于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增长智慧、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完善人格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有人形象地把校园园林景观比作“隐形课堂”,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因此,高校在新旧校区建设和改造中,园林景观设计既要继承原有的校园文化,更要有创新,融入时代特征。现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咸阳职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析高校园林景观设计如何体现校园文化,激励全院师生厚德强能、艰苦创业、奋进图强。

2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景观

2.1 学校的概况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师范教育、农业、体育、教育四校合一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陕西省咸阳历史文化名城、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沣渭新区统一大道,紧临西安。目前设有11个教学系部,在校学生11000人。学校一期工程占地64.6万m2,建筑面积20.8万m2,景观面积19.9万m2,水系面积2807m2,绿化面积13.2万m2。

2.2 自然条件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537~650mm,全年平均温度9.0~13.2℃,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41.5℃;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11℃~14.3℃。

2.3 地形地质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过度区。全市土地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学院地处咸阳南部,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园林景观总体设计

3.1 设计理念

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传承和挖掘学校原有的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运用标志性建筑和园林小品巧妙布局,植物合理化配置,展现古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特点,达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建“绿色、开放、人文、生态化”景观校园。

3.2 规划设计的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校园景观设计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高校校园总规划规定的前提下,以确保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依据不同功能区的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规划、“面”——大块绿地规划有机的结合,构成校园绿地系统。

3.2.2 地方特色与人文精神原则。校园景观环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规划设计时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利用所在地形地貌特点,做到合理地利用植物资源,形成独特的绿地景观,体现学校的历史沿革,缅怀前辈,激励教育后代。

3.2.3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在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山、石、水体、建筑物及植物等物质要素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对比的支配性,强调组合联系的完整性,考虑所表达的轻松、恬静、愉快的韵律节奏的流动性,创造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环境。

4 景观规划设计与校园文化内涵的表达

4.1 富有特色的空间布局

校园空间布局是形成校园环境的基本框架,根据环境用地所处的空间地位及其所赋于的精神功能,将学校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形成“一轴、一核、一廊、一环、六区”的景观体系。

4.1.1 “一轴”:是学校北门至教学楼处,南北走向的一条轴线,是空间上的延续,浓缩了历史与现代气象交融的一条轴线,体现出恢弘大气、宽广的胸怀,是学校的“文脉”轴线。由北至南中浮雕——雕塑——超跃广场——教学楼——北门入口轴对称。

4.1.2 “一核”:是学校的中心区,包括教学楼及其前方的超跃广场,是整个景观体系的核心部分。设置有旗台,是学院师生集会的场所。

4.1.3 “一廊”:是贯穿整个校园南北的一条走廊。是整个校园的绿廊,与校园道路形成纵横的道路网络。

4.1.4 “一环”:是采用环形道路系统联系各区,增加景面变化。

4.1.5 “六区”:按功能及结合景观分为:厚德区、求真区、教学强能区、才艺区、生活区、运动区。

厚德区:位于主轴线的东侧,在行政办公楼和艺术楼的周围。厚德载物,突出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人才,与学院的办学思想相吻合。

求真区:在轴线的西侧,在图书馆、实验楼、活动中心以北周围。营造学生追求真理的景观氛围。

校园文化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关系;路径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对于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是物质文化建设要求,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在抽象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探索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路径,帮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将人工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体现物质与意识相结合的美,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审美功能,科学、经济以及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种方面的建设内容,既包含了建筑设施、环境景观等实体建筑的建设,又表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导向、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建设、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在精神文明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协调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种方面,积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与生态环境更好相处的环境,有效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营造校园设施文化的公益性

校园设施包括教学建筑、图书馆、各类具有宣传功能的窗口、海报、校园雕塑、绿化工程、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种功能的设施建设,是文化建筑类别的一种。对于公益性方面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普惠师生。各种校园设施文化建筑为师生提供了文化服务,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特征的最大体现。第二表现在服务的便利性方面。校园文化设施更多的以便利师生生活,贴近师生生活为基本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师生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第三,感受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设计作者独特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师生在享受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设计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第四,广泛的参与性。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性质决定了需要师生的参与性,也需要具有满足师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所需场所的要求。

(二)弘扬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

1.体现时代特点。不同时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师生的时代需求,提供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场所。2.灵活性特点。除了在满足师生对于开展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的使用特点,要更多地具备适用性和灵活性,综合利用校园文化建筑,提升校园文化建筑的利用率。除此以外,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还表现在更多地依靠群众和突出的校园建筑特色。

(三)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

校园艺术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注重的方面。以创造性的思维美化校园艺术文化,是校园艺术文化设计的核心。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表现在:首先是对思维能力的综合,一方面表现在将现有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力,另一方面是将零碎知识理论形成系统的能力,还有是对于具体环境设计的分析能力;第二是思维对多向思考能力,体现在发散思考,思路的转换,优化选择等方面;第三是思维的独创性,不拘于俗套,善于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现路径

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更好地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是高等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平台。目的性、实践参考文献:性、规律性、情感性和系统性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道路上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途径。

(一)环境艺术设计在物质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生态环保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涉及的对象,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生态性,在对设计系统的生态环保方面,努力营造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其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要与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与目前的发展状态中的国情相结合,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具有的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各种行业的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运作,注重实践。在经济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经济的实用性,把物为其用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多地把服务对象放到师生身上。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精神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功能是环境艺术设计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重点之一,是对师生传达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功能。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特色,建设更多展现学校的校风;注重审美情趣,注重美的创造,展现自然美的同时,不脱离自然环境的本身;注重对于传统的传承,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功能。

四、结语

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展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决定了需要有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又在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效果表达过程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荣智.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4):97-101.

[2]刘语.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设计[J].中国艺术,2011(2):210-211.

[3]夏高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J].职业时空,2011(9):156-157.

[4]漆波,许国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115.

[5]张洋.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