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秋雨的优美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龚自珍)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刘禹锡)
仿写的素材一般是教科书中的词、句、段、篇,因为教科书本身就是很好的习作范例。除此之外,有些来源于平时我们所做的教学资料的素材积累。仿写的形式也是可以是词的仿写,也可以是句、段、篇的仿写。而低年级的习作更偏重于词、句、段的仿写。仿写的方法也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口头作文,也可以书面形式写到我的小本本上,既可以当堂作文,还可以作为课外小练笔,既可以将学生的口头作文当堂输入电脑,供全班学生阅读,还可以鼓励学生投稿,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习作习惯,锻炼学生写作的品质与意志。
新课标把低年级的习作训练称之为写话,这就充分说明了低年级的习作训练还应停留在片段的训练中,切莫增加难度,挫伤低年级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新课标对写话的要求有三点: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下面我们就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谈一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仿写的习作训练
一、关于词的仿写
仿写词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组词,有了词就会为仿写句子作好铺垫。仿写词要注意词的分类,如: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综合学习“我的小本本”中仿写“不同的‘风’和不同的‘雨’”。原例:和风、微风、狂风、凉风,细雨、阵雨、暴雨、毛毛雨。第一种仿写方法是接着原例子继续组词如:热风、大风、斜风,春雨、秋雨、大雨小雨等等。第二种方法教师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仿写,如:不同的雪与不同的云,不同的山与不同的水等等。还可以是描写同一类事物的词,如;描写春天的词,描写夏天的词。先给学生词然后学生自己想出自己所熟悉的词,例如教师给:春风,学生说带春字的词,春雨、春雪、春天等,以至扩张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回大地等等这样的词组。
词的仿写是最基础的,经常进行词的仿写训练,学生的词汇量会越来越大。这样为句子与段落仿写做了有效地准备工作。
二、关于句子仿写
仿写句子是在仿写词的基础上展开的,但仿写句子某种意义上说比仿写词有趣味,学生愿意做这样的练习,原因是句子的仿写更有话可说。教材中就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可以模仿,比如:弯弯的小路,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弯弯的——。这样的练习,教师只要提醒学生想一想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孩子就很快地会模仿出来,如: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蛇……
教师在进行句子的模仿时一定要注意选取优美的句子,学生比较喜欢的词汇,而且是很容易模仿的句子。如:春天的路是小草铺成的,夏天的路是——。接着鼓励学生秋天的路冬天的路等等。再比如:我是青蛙,你是池塘,你是收养我的家园;我是向日葵,你是太阳,你就是照耀我的阳光。在指导学生仿写时要注意分清楚青蛙与池塘的关系,向日葵与太阳的关系。教师可以反复给学生举例,如;小鸟与大树的关系,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蜜蜂与花朵的关系等等。孩子们在明白了这些关系后一定能说出好多这样的句子。例:我是小船,你是河水,你就是我温暖的怀抱。我是蜜蜂,你是花朵,你就是滋养我的花坛。
正因为教师及时给予学生习作的拐杖,学生模仿起来既感到浅显明了,又觉得有模仿的可能,这样才能逐渐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使他们从低年纪开始就爱上了习作。
三、关于段落的仿写
段落的仿写是在词与句仿写的基础上展开的。段落的仿写可以是将原文中易于模仿的,比较有规律的段落进行仿写,在指导学生仿写的时候,可以以填词的方式进行,也可以让学生以相同的格式,变换不同的内容进行仿
在学生仿写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比方学生往往受课文的影响,会与原文一样。教师要指导学生变换关键词。草儿肥,可以为草儿香、草儿绿、草儿嫩等等,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再比方遇到食肉动物要注意不能再说草,将其换成肉等等。其实这样的可模仿的段落在我们教材中很多,如:《风》《河水和小船》《我想知道》《信》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模仿习作的训练,相信学生肯定会有好多让人惊奇的杰作出现。 转贴于
一、理解、品析,积累语言
理解是积累语言的前提。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品析词句是感悟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方法最重要的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教学时,我常抓住课文中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进行比较、揣摩、品析,使学生透彻理解。如以指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第一段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先要学生领会,“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段短语所描写的景致,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挂”与“吊”都有物体高悬的意思,这里“挂”可不可以换成“吊”字?学生在低声吟诵,仔细品味后认为不能换,挂的东西往往比较珍贵或优美,如“挂着国旗”、“挂着地图”等;而“吊”呢,较随意,如“身上吊着烟袋儿”、“墙上吊着篮子”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充分肯定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前文的“深蓝的天空”把它与“金黄的圆月”联系起来,如用一个“吊”字会怎样?学生这时已觉察出这里用“吊”不和谐。这样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品味,从领会感受中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印象深刻,在学习的同时也就积累了语言。
二、重视朗读,积累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的过程,不经过反复读,就不能俯其含义,读得越熟,领会越深,作者的情感就会被消化、吸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语言的韵味,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内容灵活采取不同方法,或感悟读,或表演诵读、角色诵读,或演课本剧,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重新表现课文的美,从而积累语言。
三、重视想象,积累语言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作品中用文字记录的纸上的图画,通过丰富、创造性的想象,具体生动地显现在脑海中,从而加深对语言的感受,把握蕴藏在具体语言环境所传递的内在含蕴。《荷花》一课中“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句,说明了池里的荷花有多种姿态,句子展示了宽广的意境,那千姿百态的美给我们留下了再想象的余地,使我们由人的各种身姿联想到荷花种种美丽的神态。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演示荷花各种美丽的姿势,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池里的荷花有的挺起胸,昂着头,好像在高歌;有的侧着头,瞧着明净的水面,好像在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荷花低着头,像位害羞的小姑娘,而有的荷花弯弯腰,好像刚才睡醒的孩子……”通过这些想象,学生切身感受到荷花的形态美。抓住了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能在想象过程中理解词句并受到熏陶感染,更能激励学生储备和记诵新的词汇的兴趣。
四、博览群书,积累语言
鲁迅先生指出:“(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一个人语言库存多少,是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言贫乏,自然表达困难,若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则能准确、生动、精练地表达。积累需长期努力,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和记诵名篇佳作,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1、多读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教学课文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应采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阅读各种题材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如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联系课内阅读,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扩大学生的视野。《小池》这首诗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由衷热爱,结合这课教学,我们可以补充王维的《鸟鸣涧》及一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美。
2、多抄。
在多读书的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养成随时摘记的习惯,如我让学生自己备好“阅读记录本”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凭自己的喜好归类摘抄记人、记事、状物、写景等方面的优美词句。如《秋天的雨》一文,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语言生动优美,教学后,让学生摘抄描写颜色的词或写景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平时,引导学生摘记成语、格言、谚语、歇后语等,多写读书体会,培养学生自行积累。
3、多背。
【关键词】教材分析;解读教材;质疑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这篇文章是通过对故乡美丽景色的描写来反面衬托作者内心痛苦与孤寂的。所以学生在对作者描写的景色进行欣赏的同时,还要更深层次的思考景色描写之下作者的心境,充分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理解。
一、教学顺序
先对作品时代进行了解,更容易融入文章。这篇文章是在民国被创造出来的,所以文章里面所写的地方是在北平。作为当时的首都,北平应该有着自己的特色,而它特有的秋自然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所以要对这方面进行挖掘,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人文色彩。
对景色的特点进行了解,把握主作品的整体基调。大部分文章都会有中心议题,这个议题是全篇的思想主旨。比如说这个作品,它的主旨可以概括到作者写故乡的秋天静、清、悲凉。作者对这三点的描写都在文中的景物里表现了出来,比如说早晨的秋色,城市里面的闲暇之人,秋天树枝上的蝉鸣。作者在描写这些景色的时候,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切入的,带有大量的主观色彩。北平的繁荣与他无关,只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是他看到的。
细致的分析文章,将景色融于感情。在作品里面,作者看到的秋天是悲凉的。但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个词本来不是什么赞美之词,所以可能会产生疑惑。所以我们要将作者的背景带入其中,以作者的思想分析作品,郁达夫所在的时代,社会极不安定,人生愁苦,所以他觉得整个社会是悲凉的,所看到的景色大部分也都是悲凉的。我们之前写的静、清在秋天其实并不少见,我们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但悲凉,却必须要结合郁达夫的生平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样的作品,才做到了情景交融。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以平常民居为视线切入点的。比如说槐树、胡同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的景色,而这些非常常见的秋日景色恰恰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秋天真正的热爱,还有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可以侧面反射出作者对社会的担忧与自身的孤寂。
二、对文章进行分析还有欣赏
分析比较能触动人的段落。例如说,早上起来……十分的秋意。作者在描写这些景色的时候,调动了身上所有的感官,比如说视觉、听觉还有触觉。所以我们在读到这些片段的时候,能够很快的了解到作者想要描写的东西。这些景色并不是刻意打磨出来的,而是存在于作者内心深处,信手写出。
作者十分的喜欢故乡的秋天,有些时候会直接抒发这种感情。比如说在文章开始和结束的地方,都用南方和北方进行对比,突出北方秋天的美感还有不可替代感。不但如此,还做到了首尾相接,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三、优美语句要用心分析加以牢记
文章里面有很多的非常经典的句子和段落,比如说“北国的秋……来得悲凉”。如果把这一句做出改变,可能里面的味道就大不如前了。还有文章里面有着大量的排比句,这些看似简单,其实都表现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现出作者对故乡深层的爱意。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可以加以牢记。
四、与作品有关的其他方面
作者所写的景色几乎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东西,而他选择这些东西进行写作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他有着深刻的平民意识和审美水平。郁达夫的一生并不平顺,他有着非常多的坎坷与忧愁,幸运的是,他在面对这些忧愁的时候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依旧保持着积极的心态,追求世界上各种美的事物,用美的眼光还有心态对待他所看到的一切,所以他看到了景色中最美好的一个侧面。他对于大多数人感兴趣的宫殿楼阁并不太关心,而对于普通人民的生活却十分在意。他所写的,基本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随处可见的景色,写出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缩影,这表示作者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也很具有平民意识。
作者描写的都市闲人到底有何意义。一阵连绵秋雨过后,有两个穿着夹袄还有青布单衣的人相伴聊天,他们都咬着烟管,声调缓慢悠闲,从头到脚都散发着“闲”的意味。从他们一来一回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听出他们对生活的感伤。作者用这种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平民来反映社会悲哀,不但能更加让人感同身受,还让北平的秋天呈现出另外一种意味。
丰富的文化气息以及人文气息。这篇文章里面包含着很深的文化气息。字句之间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文学素养。郁达夫一直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刻的研究,这些在他的文字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在这篇文章里面描写的秋天,不但有着很深的文化气息,还有着很深的人文气息,它连通了历史,让读者可以在里面体会出历史与秋的隐性关系,让这篇文章被赋予史深层的意义。
五、让学生积极思考,文章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郁达夫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文章无论是文笔还是内容都能够让人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也因为如此,大多数学生都会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阅读,对里面的东西全盘接收,而没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敢于发现文中不足。包括句子里面有没有什么不符合逻辑的,比如说“我不远千里……故都的秋味。”这句话里面“饱尝”如果换成“饱览”会不会更好;语句之间字词是不是有错误;标点符号符不符合规范,有些标点符号应不应该运用等等。
六、结语
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情感放入想要描写的景色之中,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写作方法。这种手法非常适合去抒发需要隐晦表达的感情,能够赋予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对于这种文章,读者在读起来的时候,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感触。而这篇文章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让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对文章中心进行把握,了解其主旨,掌握主要的感情进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也能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后在其他文章中也可以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典美文;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文也是如此。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语言表达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初中生在写作时,常常叙述不清楚、描写不生动、说明不准确、论理不精辟,要么词语匮乏,要么词不达意。那么,如何做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美丽起来呢?在语文课实践中,我感受到: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经典美文,朗读背诵,造句、仿写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美化学生语言的一种好办法。那么,如何有效发挥经典美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指导学生晨读,背诵经典美文
写作离不开语感,语感的形成离不开积累,没有词语的积累,就不可能造出精彩的句子。前期,全校语文组老师集思广益,精选经典美文,每篇文章都配上诵读提示,分年级编成校本教材《李子风》,并分发给每位学生。然后,每天早晨,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晨读,背诵对应的经典美文,积累写作素材。我所教学的七年级学生背诵下来的美文包括:《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传统经典著作的节选内容;《满江红》、《春江花月夜》等经典古诗词和卞之琳、冰心、汪国真等人的经典现代诗歌。此外,还要求他们熟读林清玄、张爱玲、毕淑敏等的经典散文,背诵他们作品里面的一些经典段落,及时摘抄好词、佳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词汇的丰富,语感就会不断加强,很多词汇便会慢慢积淀在脑海中,日积月累,一旦需要,就会“脱口而出,信手拈来”。
二、把握词语特点,有序进行造句专项训练
造句,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造句训练是受教师重视的,然而进入初中后,造句却遭到冷落,很难看到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项造句训练,以致学生对很多词语的意思理解不透,不懂运用。为此,我将每天课前口语训练的时间用来进行造句专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紧扣词义,造完整的句
《李子风》挑选的是经典著作,里面有很多的好词,这些词汇就是很好的语言训练资源。例如,诵读了冰心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笑了。”后,学生接触了“惊羡、明艳、浸透、泪泉、孤芳自赏”等词语,我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把这些词的意思弄明白;然后指导学生紧扣词义,运用单个好词分别口头、书面造句,并根据学生表达情况,及时反馈矫正,直至熟练运用为止。
(二)多词组合,造通顺的句
每篇文章接触的好词都不止一个,除了单词造句外,有时我还适当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把几个美词进行组合,连词成句,造通顺的长句(复句),表达一个相关的主题。如把“惊羡、明艳、浸透、泪泉、孤芳自赏”等词语先不按顺序,优化组合,融入一段话中;然后再提高要求,教师指定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再让学生按序造句。由于难度的增加,学生不仅要考虑单个词语的意思,还要统筹考虑部分与整体的协调,考虑词语出现的逻辑顺序。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词语运用能力,又提高了布局谋篇的能力。由于这种连词成句(特别是不按顺序的连词成句)造句的方式,能造出许多不同效果的优美句段,所以学生很是欢迎这种造句方式。
另外, 造句时难免出现造出病句的现象:有误用词语的、有成分残缺的、有搭配不当的等。通过诊断、修改病句,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所在,找出补救措施,在纠错中提升词语运用能力。由于,形式多样,难度不大 ,很多中下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对作文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三、拓展思维,仿写出精彩的句子
使用好词,仅仅造完整的句、通顺的句是不够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精彩的句子。在实践中,针对七年级学生实际,我分课时引导学生选择那些语言优美、运用修辞、难度较小的短句进行分类仿写训练;然后由句的仿写提高到段的仿写。每次,注重一种修辞手法的仿写。
首先,挑选学生们最熟悉的“比喻”入手: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例句: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了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P27,张爱玲《秋雨》)
学生仿句:雪,像无数各具特色的花,连成一条洁白的帘,盖住了整个冬的世界。路也是白花花的,像刚刷的墙壁涂满了还未干的白漆。那些在树梢的淡白色雪花,就像夜晚天空中的星星。
其次,是学生们比较容易上手的“排比”: 排比就是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给人以整饬美。例句:忘记是一种记忆的洒脱,一种胸怀的和境界的开阔,一种绅士的风度和勇气的超脱,一种对过去和成功的淡然处之,一种对痛苦和忧愁的嘲讽和不屑,一种对人生轻轻松松处世之真谛。(P60,《忘记是一种风度 舍得是一种智慧》)学生仿句: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理会嘲讽的微笑,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