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波德莱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荀子 波德莱尔 化性起伪 为恶为美
人性论问题一直是东西方哲学的基本论题,如果以善恶为标准进行划分,有性善说、性恶说、善恶兼有等观点。荀子开创性地提出“性恶论”,并以“性恶说”作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无独有偶,夏尔·波德莱尔提倡人性本恶,颠覆西方传统的性恶说,提出一种以丑为美、为恶为美的美学理念,并在《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等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战国时中国的荀子和19世纪法国的夏尔·波德莱尔超越时空,以“人性恶”为基点阐述了特点分明的美学思想,本文尝试以“美丑”、“音乐”、“自然”等美学概念为切入点,对他们的美学观进行比较。
一、化性起伪与为恶为美
荀子的美学理论源于“性恶说”,其重要原则是“性伪之分”,其核心思想是“化性起伪”的美①。荀子十分强调人性本恶,在《性恶》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明确表明主张人性本恶的立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②。人性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③,并进一步指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④。从自然本性说,人性是不美的,人性天生不美,但并不意味着人因此拒绝美。因为人性本恶,人本能地希望摆脱这种“恶”的生存处境,追求向善向美的人生境界,这种追求过程就是“化性起伪”。荀子最早提出“化性起伪”这一命题,并运用于美学思想的阐述中。
波德莱尔信奉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恶,“恶不劳而成,是前定的;善则是某种艺术的产物”。人原有罪,人性本恶,而罪恶的社会又加剧人性之恶。他宣称作品中“恶”是最大的主题,《恶之花》是“一本表现在恶中骚动的书”。然而,他描写恶,并非赞美恶,而是为了从恶中挖掘出美,使世间丑恶的东西变成美的艺术品,因此他的美学理念是以丑为美、为恶为美,这是完全违背于西方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波德莱尔是第一个正视恶,并把恶的东西作为审美对象引入文学中的,他甚至宣称“我觉得,从恶中提出美,对我乃是愉快的事情”。波德莱尔认为人性本恶,自然是丑恶的,世界是邪恶的,因而文学作品应该写丑,从而发掘“恶中之美”。通过“恶”发掘“美”,是其美学理念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寓美于丑”的美学观。
荀子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化性起伪”的美。这里荀子所谓的“伪”,文化视野很狭窄,不是泛指人的一切社会实践,而主要指人的道德伦理实践,所谓“伪者,文理隆盛者也”⑤。荀子认为“无伪则性不能自美”⑥,经过“文理隆盛”这个过程得到的美,在本质上是一种善。所以“化性起伪”是善,也就是美,是精神道德意义上的一种“心灵美”。因此,荀子的美学思想以“化性起伪”为基础,内容多广,延续了儒家美学的人格修养思路,注重美善合一,忽略真的方面。
然而在波德莱尔看来,美和善没有什么关系,美往往蕴含在善的对立面——恶的里面,他曾赞誉戈蒂耶说:当一个丑陋的东西出现在眼前时,他依然懂得如何从中发掘出一种神秘的美;他自己也通过《恶之花》等诗文作品实现了“恶是文学的表现”的审美理想。另一方面,波德莱尔认为真实是人和艺术的本质,他认为自然丑恶,社会可恶,善和高贵的东西往往是人为的、虚假的。他从真实的原则出发,对真善美统一的美学理念进行了批判。他说:“那个真善美不可分离的著名理论不过是现代哲学胡说的臆造罢了(真是一种奇怪的传染病,大家都用莫名其妙的语言说明那些荒唐的念头!)”⑦。
二、乐以道乐与乐是形式
荀子认为“恶”是人的自然本性,但是“恶”并没有阻碍音乐产生与发挥功用,恰恰因为“人性本恶”,那些雅乐、颂乐才能发挥美善人格的功用。荀子在《乐论》中系统阐述了音乐的产生、文化审美和社会功用等问题,他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⑧。音乐是改造人心的良方,用音乐配合教化的施行,通过个体情感的宣泄,达到治疗“人性本恶”的目的。荀子提倡“雅乐”,认为人们在典雅静穆的音乐声中,不知不觉把遵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内化为一种个体的道德情操和审美体验⑨。音乐的创作与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的善化活动,并最终落实到道德教化这一目的上。荀子继承了中国文化礼乐结合的传统,提出善乐一体的美学观念,将艺术审美问题归结为道德问题,体现了儒家普遍的音乐美学观:对音乐价值的评判不是只有艺术标准,还有道德标准,甚至以主道德标准为主⑩。这些都表明在战国时期,包括荀子这样的哲学家,也没有将美学、审美、艺术与道德教化分开。
在荀子这里,音乐的美,美在和谐,美在与善统一,他说:“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11},他看重的是音乐的教化功能。波德莱尔同样重视音乐的功用,但是不同于荀子“乐以道乐”的音乐美学思想,波德莱尔重视的是音乐的形式性,他认为音乐是配合诗歌的一种工具,可以助其完善。他说“音乐高于一切”,强调用词语来创造音乐。在波德莱尔笔下,词语不再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而是成为诗歌的元素,成为音乐,被诗人心灵化了。他认为“正是由于诗,同时也通过诗,由于音乐,同时也通过音乐,灵魂窥见了坟墓后面的光辉”{12}。这里,波德莱尔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神秘美的诗,表达了对彼岸的永不满足的渴望,而音乐是辅助诗以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这里关注的是音乐的审美性,将美学、艺术与道德礼教区分,体现了美学观念的发展与逐渐成熟。
三、自然之美与自然本恶
荀子和波德莱尔美学观的差异还表现在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上。荀子认为天人相分、各司其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这就是“天人之分”说,荀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天命可制,强调与天为友,主张人要有智慧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13},顺从天道的规律。但是在波德莱尔看来,自然跟人之间是能“合一”的,在《恶之花·感应》{14}中,他集中描绘了这种关系。虽然“大自然”中的“森林”、“柱石”等是完全独立于“人”的外部存在,但是人可以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与之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此外,荀子继承了儒家关于自然美与道德理想的审美思想。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荀子加以引发,“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以出以入,就以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15}。这里荀子观“水”,是道德层次上的移情,流水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然而在审美中,通过移情,水的各种形相、属性便“似德”、“似义”、“似勇”、“似志”等,作为审美对象的“水”,其实是道德的象征,从这一自然现象中,荀子看到至善至美的人格。相比之下,波德莱尔认为“自然是丑的,比诸实在的平庸之物,我更喜爱我所幻想的东西”,其美学观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重艺术(即人工)而轻自然。在《恶之花》这部诗集中,诗人甚至通过坟墓、腐尸、骷髅、蛇等具体意象对大自然的“恶”、“丑”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由“原罪说”出发,波德莱尔认为罪恶是天生自然的,美是人为的,善是人为的,美是经由诗人心的敏感、想象力的敏感,对自然界丑恶的形象进行选择、判断、比较,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现的,“在诗的方面,我们正是从这里汲取了避恶求善的力量”{16},这就是波德莱尔的“恶中掘美”论,他还说“罪恶的滋味,人类动物在娘肚子里就尝到了,它源于自然”。波德莱尔这种自然观与荀子的“天人相分”、自然与人性和谐和善的观点正好相左。
四、结语:传统儒家美学与现代审丑之美
虽说荀子的美学思想是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甚至对先秦诸子学说亦有集大成者的意味{17},但是必须承认荀子没有对“美”进行生动的描述,也没有明确定义“美”的概念,甚至作品中都很少出现“美”一词。真善美三者缺一不可,但在荀子所处的时代,更看重伦理意义上的“善”,在某种意义上“美”只是表现善的形式,审美是为了扬善,至于“真”除了庄子外几乎无人涉及。事实上,当时“美”是与“恶”相对的,后来才有美丑相对、善恶相对。荀子由“人性本恶”阐发了以“化性起伪”为核心的美学观,强调礼义对于人的重要性,即使直接讲到“美”这个概念的时候,它也绝对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荀子追求的是礼治社会的“文理隆盛”之美。荀子提出的美善合一、美善相乐等思想,逐步确立了在儒家美学思想中的核心地位,而带有这种荀子特征的儒家美学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舵手角色{18}。
相比之下,波德莱尔在《恶之花》这部象征主义诗歌巨作中,集中论述了他对美的独特看法。他说:“我发现了美的定义,我的美的定义。那是某种热烈的、忧郁的东西,其中有些茫然可供猜测的东西”,他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热忱、忧郁加上茫然愁思。在诗集中,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那“沉重的忧郁”以及相关的消沉、厌倦、孤独的情绪,他认为忧郁“是美的最光辉的伴侣”。如上文所述,波德莱尔是典型的性本恶论者,他认为的“恶”不仅指与善相对的丑恶因素,还包括人内心的诸如焦虑、苦闷、彷徨、忧郁等不良状态。因此波德莱尔的美学观点不仅开创性地提出了以丑为美、以恶为美的现代审美思想,更加入了艺术之美是忧郁的这一现代概念,体现其美学观的现代性。
荀子与波德莱尔对“美丑”、“音乐”、“自然”等美学观念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受到那个时代的限制,但都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直以来学术界很少关注荀子的美学思想,更没有人将其与波德莱尔进行比较。但是两人对美学的探索是真诚的,具有深刻的意义,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注释:
①旷丽贞.化性起伪:荀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9年12月第4期
②荀子·性恶.见张觉《荀子译注》.卷十七:497.
③荀子·荣辱.见张觉《荀子译注》.卷二:55.
④荀子·性恶.见张觉《荀子译注》.卷十七:497-498.
⑤⑥荀子·礼论.见张觉《荀子译注》.卷十三:415.
⑦[法]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4.
⑧荀子·乐论.见张觉《荀子译注》.卷十四:437.
⑨徐克谦.荀子:治世的理想.上海古籍出版社:110.
⑩同上.
{11}荀子·乐论.见张觉《荀子译注》.卷十四:434.
{12}[法]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6.
{13}李承贵,张义生.数字解人生——荀子.江西教育出版社:133.
{14}[法]波德莱尔,著.恶之花.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20.
{15}荀子·宥坐.见张觉《荀子译注》.卷二十:648.
{16}[法]波德莱尔,著.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9.
2008年11月5日,我把编好的近600字消息:《可以告诉我:明年种什么
收入有多少
竹溪有个“农民工业园”》传给值班的老总。老总审稿后批语:“编得较精”。一位版面主编查看了编稿记录,说:这是编者编写的稿子,稿子在湖北日报一版偏头见报后,读者来电反映:这样的经济新闻可读!
此消息原稿900多字,作者采访深入,掌握的情况很多,可惜的是原稿从工作作法角度、从表扬角度、从作者角度来写,将新闻淹没了。
黑格尔曾说:“最美的不是外衣,而是被它裹在内的灵魂。”剥出新闻的“核儿”来。“核儿”是什么?就是最新点、最亮点、人们的最关注点。具体到此稿就是已成为事实的、被当地农民称为“咱‘农民的工业园”’。所以我将主题确定:“竹溪有个‘农民工业园’”
新闻讲贴近,我认为应该做到两层:一是采访,这是手段;二是见报效果,这是目的。“贴近的未必可读,可读的才是贴近”。既然是“农民的工业园”,就该充分让农民自己来说话。根据作者提供采访的情况,我围绕新闻“核儿”进行了编改补充。
前几年,农民将电影中歌词“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改唱:“谁能告诉我,明年种什么”。如今竹溪农民说:“有了农民工业园,就知道明年种什么、收入有多少”。喜新不喜旧,趋异不趋同,既是人之共性,也是受众的心理。于是在引题上就标出了:“可以告诉我:明年种什么
收入有多少”。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但它能粘住一切。”标题形式不仅出新,还体现出了农民语言的亲和力、魅力。
编改补充时,我注意在内容上注重沟通民心,角度上尽量亲近民心,实效上努力满足民心,表现手法上做到喜闻乐见,从“硬指导”转向“软吸引”,从“抽象”转向“具体”。
如本来是县委书记说的话,可原稿以作者自述出现。我将这些话简洁还原,使稿件更有新意、更有高度,也让新闻的“核儿”更清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
[原稿] 工业与农业“联姻”
车间与田间握手
竹溪县“蓄势”打造“农民的工业园”
本报讯(特约记者马献伦
通讯员黎喻王)11月3日,竹溪县丰溪镇丰溪村农民秦政安将5吨葛根装上卡车,送到了位于县工业园区的韩资企业――银松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拿到3500元的现金,秦政安高兴地说:“过去山货愁销路,现在挖出来就能变成钱,县工业园区真是咱‘农民的工业园’啊!”
落户“农民工业园”的湖北银松生态食品公司,由韩国客商朴根哲投资兴建。他原在与竹漠相邻的陕西省平利县开发绿色食品。2006年到竹溪考察,被这里优良的生态、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所吸引,随之将企业迁入该县工业园区。该县按其要求,在附近乡镇兴建了6000多亩的香椽基地,解决了原料需求。
像银松公司这样,一头连着山场,一头连着市场的“农”头企业,在竹溪工业园区已经落户10家,占入园企业总数的80%。
“建设农民的工业园,既是客观条件使然,也是形势所逼。”竹溪县委书记贺盛有坦言:“竹溪地处偏远,经济贫困,过去发展‘两头在外’的工业,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我们认识到,只有依托资源办企业,牵手农业兴工业,才有出路”。
“农民的工业园”,实质是农民、农业、工业、市场相互融合和对接的基地。丰溪镇下坝村农民雷开友,今年种了3亩桔梗、党参等药材,前不久陕西镇坪的几个药贩上门收购,他开门见山地予以了拒绝:“你们给的这个价格肯定不行,反正我的货不愁销路,我们县工业园区内的云浩药业公司定点收购,价格比你们商的多。”
辣椒、大豆、花生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农产品,有了“农民的工业园”,摇身一变也成了抢手货。天宝乡农民辛刚瞅准顺溪豆制品公司对辣椒需求量大的实际,不仅组织本地农民大面积种植,而且赴周边乡镇四处收购,仅靠定点给顺溪提供辣椒,每年收入就达25万元左右,为他供货的农民也借此脱贫致富。
农产品在园区集聚,农民工也在园区找到了实现价值的舞台。家住中峰镇青草坪村的农民郭春梅,以前一直在家务农,但对做豆腐乳有较深的研究。通过一位老乡引荐,去年她来到了顺溪豆制品有限公司工作,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每月收入达1000元左右。
据统计,“农民工业园”共消化农村富余劳力1000多人,同时有10万多农民在产业链条上就业。
[见报稿] 可以告诉我:明年种什么收入有多少
竹溪有个“农民工业园”
本报讯(特约记者马献伦、
通讯员黎喻王)3日,竹溪县丰溪镇农民秦政安用车将5吨葛根送到了县工业园区的韩资企业――湖北银松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拿到3500元后,他高兴地说:“过去山货愁销路,如今运来就能拿现钱,县工业园真是咱‘农民工业园’啊!”
2006年第一批落户“农民工业园”的银松公司,主要开发绿色食品。竹溪县按其要求,兴建起6000多亩的香椽基地等,解决了原料需求。
像银松公司这样,一头连着田间山场,一头连着市场的企业,占竹溪工业园入园企业总数八成。
丰溪镇下坝村农民雷开友种有桔梗、党参等药材,前不久外地药贩上门收购,他予以拒绝:“我们‘农民工业园’云浩药业公司合同订购,价格比你们高得多。”
今年收入已有2.5万元的天宝乡农民李刚说:“有了农民工业园,就知道明年种什么、收入有多少”。他准备明年扩大大豆、辣椒面积。中峰镇青草坪村农民郭春梅,去年到了园内顺溪豆制品公司工作,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
据统计,“农民工业园”共消化农村富余劳力1000多人,
输液药品应该放在什么瓶子里
注射液中的微粒,全名不溶性微粒。虽然它们成分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同一种特性——不溶于水,也不能被人体所代谢。这种不溶性微粒几乎是所有注射液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专业人士表示,用来包装药品注射液的玻璃瓶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玻璃瓶质量也不相同。虽然说现在国内的药品注射液都是在无菌的环境内生产,但是在出厂之前还要经过一次高温的灭菌程序,温度高达115℃,时长30分钟。如果包装药品注射液的玻璃瓶质量不好,在这种高温灭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玻璃屑。在运输过程中,包装药品注射液的玻璃瓶免不了产生碰撞。如果玻璃瓶的质量不好,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量的玻璃碎屑。另外,在医院进行使用时,掰开安瓿、针头穿刺也都可能给注射液带来不溶性微粒。输液输进我们血管里的药品,究竟应该放在什么样的瓶子里?
据制药行业的专业人士介绍,玻璃是常见的输液瓶材质之一,但是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大约为25%左右。而塑料材质目前已经成为注射液包装的主流,市场份额可以达到60%上下。
玻璃瓶注射液里有玻璃屑,那更加常见的塑料瓶包装注射液会不会好一些呢?实际上,不管是什么样的包装,微粒一直是注射液如影随形的“忠实伴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微粒”是静脉注射液中难以100%消除的“副产品”,在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几乎一定会产生不溶性微粒。在2010年北京某医院对“吊瓶”的抽检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
对于注射液来说,玻璃瓶与塑料瓶的包装也并不是一个随便的选择。有一些注射液需要挤压包装使药液注入体内,所以必须选择软瓶或者软袋的包装;而另一些注射液需要利用包装容器高度与身体形成的静压差使药液注入身体,包装材质则可以选择玻璃或者塑料。
玻璃输液瓶应该很安全
包装注射液所用的玻璃瓶属于药用包材;而且这种包装和药品直接接触,属于一类包材,国家药监部门对此出台了十分详细与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有业内专家表示,玻璃材质的输液瓶应该属于输液包装材质中最稳定、最安全的一种;但是因为长途运输不便等特点,塑料材质的输液瓶近期才更广泛的出现在制药行业当中。
有关于药品注射液玻璃瓶包装的质量,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2年就颁布过《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其中规定玻璃包装的药品“应重点考察玻璃中碱性离子的释放对药液PH值的影响;有害金属元素的释放;不同温度(尤其冷冻干燥时)、不同酸碱条件下玻璃的脱片;含有着色剂的避光玻璃被某些波长的光线透过,使药物分解;玻璃对药物的吸附以及玻璃容器的瓶口、针孔歪斜等问题。”2012年11月8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强要用玻璃包装注射液药品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凡不符合《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YBB00142002)等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要求的药品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用玻璃包装,并重新开展规范的研究;依据研究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用包装材料,并及时提出变更的补充申请。严防选用不恰当药用包装材料造成药品质量问题。”
“唯低价是取”vs“玻璃碎屑注射液”
为什么厂家不使用质量更好、不会产生碎屑的玻璃瓶?这位专业人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追求利润是所有企业最大的生存目标。但是在中国长期“唯低价是取”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影响下,很多中标药物的利润一再被压缩,中标的价格甚至常常低于成本。此次被记者报道的产生玻璃碎屑的碳酸氢钠注射液,在全国各省的中标价最低为1.45元,最高也仅为2.22元,甚至抵不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但事实上,安全合格的进口中性硼硅玻璃瓶价格高达8元,国产价格也在4.5元左右,整瓶药品的中标价远低于一个合格药瓶的价格。如此一来,企业如果选用质量好的包装,就意味着失去市场。就像2012年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许多使用铬超标胶囊的制药企业都是各地基药招标的中标者,而他们药品的中标价格,往往要低于同类产品许多。
虽然政策不完美,市场有风险,但这也应是所有生意人早该知道的不变法则。为了金钱利益而弃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可恨并且可耻的行为。要知道,那个小小的输液瓶里,盛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药品,还有成千上万宝贵的生命与家庭的安乐。我们所有人,都值得拥有一个更可靠更安全的输液瓶。
输液乃中国人独有的巨大风险
根据2012年1月正式执行的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射液中的微粒应该为0。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业人士表示,虽然这条标准充分考虑了国民健康要求,但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执行这条标准都存在不小困难,实现可能性不大。
实际上,在医学界,输液(即静脉注射)一直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因为输液的风险几乎存在于输液过程的所有环节,例如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穿刺过程、滴速和用量)、盐(糖)水的质量、输液器及注射器的质量有问题等,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国际上。大部分的医生在治疗时也都遵循这样一种原则,即“可以口服药物的不进行注射,可以肌肉注射的不进行静脉注射”。而在中国,输液在临床治疗中及其广泛的被应用,以至于头疼脑热、感冒发烧都是可以进行输液治疗的疾病。2009年,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朱之鑫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每年的医疗输液数量已经达到了140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液8瓶;而与此同时,国际上人均输液的数量只有2.5-3.3瓶左右。
中国人这种长期大量的输液,无疑大大加强了注射液微粒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损害: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有学者曾对一具一生输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过解剖,结果发现仅在尸体的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的微血管堵塞。
事实上,临床试验已经证明,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一致的。如果病人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该是治疗的第一选择。只有出现了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的病人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治疗。平常疾病中滥用输液,不仅会浪费钱财,更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发生不良反应危及生命。所以,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不管是看病还是治病,为了生命的健康,尽量少用甚至不用静脉注射才是对自己或者对别人负责的行为。
科普小知识:
【惊险】燃气灶玻璃面板突然爆裂
据宋小姐介绍,爆裂的是2008年买的苏泊尔燃气灶,已经使用多年,爆裂之前一直使用正常。2013年10月11日晚,燃气灶正煮着东西,她在房间里,突然听到厨房传来一声巨响,跑过去一看,原来是燃气灶的面板爆裂了,灶上的锅也掉在地上。宋小姐急忙关闭煤气阀和燃气灶开关,但开关关不了,燃气灶仍处于打火的状态,宋小姐索性把燃气灶底部的电池拆掉,燃气灶才停止了打火。
随后,宋小姐拨打了厂家客服热线反映情况,客服人员要求提品型号和购物发票。宋小姐向客服人员说明燃气灶使用多年,购物发票已遗失,也不知道产品型号。而客服人员声称不清楚产品型号无法处理,等何时能提供型号再联系他们。
宋小姐告诉记者,此燃气灶是其父亲购买的,但父亲已经去世了,确实找不到发票,也无从知道此燃气灶的购买渠道。
【惊讶】燃气灶竟是假冒产品,小作坊产品傍名牌?
与客服人员的交涉结果是不欢而终,气愤之下,宋小姐向第三方维权平台求助。经协调,苏泊尔总公司派人与宋小姐联系,让其将燃气灶爆裂的情况拍照回传至公司,他们会视情况进行处理。
宋小姐很快提供了照片,经苏泊尔的工作人员鉴定,此燃气灶是假冒产品。判定依据是此燃气灶注明的公司名称是佛山市苏泊尔电器有限公司,而知名品牌苏泊尔的总部在浙江杭州。据了解,浙江苏泊尔并未生产此款燃气灶。
宋小姐说:“这个燃气灶的品牌名称确实很晃人,打着佛山苏泊尔,但是很多消费者可能不知道真正的苏泊尔在浙江。”
【维权】厂家已更名,消协查不到记录
得知此结果后,宋小姐又尝试联系佛山苏泊尔电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他们只是小作坊,目前公司已更名,不过对方还是提供了西安一维修点的联系电话。宋小姐联系了该维修点,发现这是当地一经销商,该经销商让宋小姐将燃气灶送至店里,由他们进行检测鉴定,如果确认是产品质量问题,他们可以免费更换燃气灶面板,但别无其它处理方案。对此,宋小姐表示不接受:“这种小作坊的产品,用着也是心惊胆颤,哪里还敢继续使用此产品。”
无奈之下,宋小姐联系了佛山市消协,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虽对问题进行了记录,但其表示这类小作坊在当地特别多,目前厂家也已更名,查不到记录。
波德莱尔将那闪光捧于手心,他的手如同铁手,在丑与恶的泥沼中,创造出了《恶之花》。他在开篇告诉读者,“虚伪的读者,我的兄弟和同类!”每每读这句话,我必得细细品味:人总是虚伪的,但却往往不能像波德莱尔一样直面自己内心的这份灵魂,这份丑恶。也正因为他的放浪形骸,让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以及深深的共鸣。
波德莱尔,他总是将那不堪入目的丑陋精雕细琢,他甚至可以浓墨重彩地去刻画一具腐朽的尸体,在《腐尸》中,对那具令人作呕的尸体,他却像是为其歌咏赞美,“天空凝视着,这尸体真是绝妙,像花朵一样开放”。一具腐朽的躯壳,如同花一般绝妙的美丽,波德莱尔,他的眼中似乎对丑陋充满着欣赏。他似乎像是在对我说,尽管死亡是丑陋不堪的,但它却是必然的,我们何不将它变得美丽,何不给予我们未来的模样一丝美感?“苍蝇在糜烂的肚子上嗡嗡叫,黑压压的无数蛆虫,从肚子里爬出来,像稠脓一道道,沿着这具皮囊流动。”作者用笔触碰着人们的感官极限,动静结合地雕琢这暴露的丑陋,他的冷静已经超越了我们心弦崩断的限度,但这首诗只是为了让世人不堪吗?不,他的最后一笔化腐朽为神奇,“告诉那些用香吻/枭噬你的蛆虫:你的肉身虽已腐烂,我却令其风姿/和神圣本质永垂不朽!”这种建立在崎岖丑恶的脊梁上耀光般的哲理,歌咏这腐朽与丑陋,但却让人嗅到一股别样的芳香,他的精神早已超脱了那皮囊,他用丑陋铺垫了美,他用阴暗的薄纱遮盖那人性本质的光辉。
我吟诵着波德莱尔的《盲人》。他将这些可怜的盲人,写得如同一具可悲的木偶,总是被名为命运的玩家所操控,他们就像是黑暗中的流徒,他们的苦涩悲惨以及那忧郁不堪让波德莱尔感到无尽的惋惜。波德莱尔的思想也总是被人所曲解,有人视他为疯子,好像只因为他歌颂这丑陋可怜的人们,好像只因为他的灵魂比他人困苦,忧郁。“癫狂的城市抛弃了他们,沉湎于逸乐直至残忍。”到这,我好像看到了那份诗人眼中的忧郁,被其麻木,为其悲叹,流亡感、绝望感犹如霹雳扎进了我的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时世界的黑暗悲惨,瞬时觉得自己在波德莱尔的天空下沉醉了,与他长久对视着,看着他那双被忧郁包裹的眼睛,看着他拿着装满梦幻的酒杯将我砸醒。
我醒来,望着那些黑暗的角落,仿佛能看见那朵扎根在泥淖之中的花,含苞待放,散发着淡淡的光辉。它轻轻摇曳,对着我吟唱“不要沉溺于这些悲惨,要在丑陋中品味美丽,这是我开放的原因,我汲取黑暗中美丽的养分。”
蓦地,它灿烂地盛开,发出响亮的呐喊。
(指导老师:叶颖)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