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小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麻雀提议举行歌唱比赛,聘请凤凰担任评委。
有麻雀提议搞一次飞行大赛,请天鹅来当裁判。
一只见多识广的麻雀,向麻雀国王提议:“向老鹰挑战。”
挑战老鹰!这个点子太有创意了,如果赢了老鹰,这足以使麻雀名扬四海。
麻雀国王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可是向老鹰挑战什么呢?麻雀们讨论了整整一个星期。最终通过投票产生了挑战的内容:钻瓦缝比赛。
麻雀国王委托风当信使,向老鹰发出挑战书。
风委托云把这个挑战书捎给老鹰。云不敢怠(dai)慢,在半空中写下一段文字:“麻雀挑战老鹰。地点:麻雀国。时间:X月X日上午。”
老鹰看到挑战书,觉得好生奇怪。于是在指定的日子,老鹰飞去麻雀国探个究竟。
麻雀国雀声鼎沸(ding fei),还用氢(qing)气球悬着巨幅条幅:
“挑战老鹰,麻雀必胜!”
“巧钻瓦缝,麻雀最神!”
老鹰视力特好,半空中便将条幅看得一清二楚,原来麻雀向它挑战的是钻瓦缝比赛,“无聊至极”,老鹰有些哭笑不得。
老鹰瞟(piao)了瞟那几只站在瓦缝前,跃跃欲试的小麻雀几眼,在半空中打了个旋儿,又飞向云端深处。
麻雀们看到老鹰来了,又飞走了,只只欣喜若狂。众麻雀齐声欢呼:“老鹰逃跑了,老鹰不战自败。”
那几只挑战的麻雀意气风发,争先恐后地钻入瓦缝……
【关键词】幼儿英语;故事教学;运用;策略
因幼儿年龄较小,在英语学习中常会遇到各种阻碍。为了提升幼儿英语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教学。根据长期间教学积累的经验看,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幼儿学习成绩的提升,增强了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新方法。
一、引进故事教学法的作用
“故事教学法”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题材及相关类容,经过整合处理后以故事形式在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能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故事教学法不仅减小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也加快了儿童对英语知识的吸收。
1、引导学习。教师通过讲故事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如:“Mei Lin and her new pet”这一故事中,在讲到:“Oh. It’s a snake. How long it is!”时,可让孩子们伸长手臂做“long”,让孩子们对“long”单词的学习更加熟悉。
2、理解词义。单词是英语的基本元素,掌握了单词的意思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教师根据故事讲解单词可提高学生们的理解水平[1]。如:PEP Book Two Unit Three中,可通过讲解“The Big Turnip”这一故事,根据故事中的“Come on, my friends. Please help me.”“One, two, three, pull.”等句子,理解 “pull”的含义就容易多了。
3、增强能力。若教师讲授的内容超出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故事教学法不仅缓解了紧张的课堂气氛,也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故事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幼儿英语教学引进新的方法之后,教师要根据新方法使用的有关条件制定科学的教学步骤,让故事教学法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工作。
1、前期准备。课前准备工作能为后面的故事教学法运用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可选择某一个与知识相关的故事进行讲解,从而让故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工作[2]。
2、描述故事。当即将引用故事时,教师最好先向孩子们介绍故事的名字,让孩子们对故事产生兴趣及期待心理。在介绍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致,如:讲“The Big Bad Tiger”故事时,我则提出:“What do you know about pigs?”等问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即兴表演。幼儿对于新事物都有足够的好奇心。“即兴表演”是英语课堂互动的有效方法,教师可结合故事中涉及到的词汇要求学生表演,如:讲到“Cry,laugh,pain”等表情词语时,我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表情展现出来。
三、课堂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尚处于尝试阶段。教师必须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围绕学生开展,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被带动起来。
1、注意停顿。讲故事时注意停顿可以及时调整节奏,留给孩子们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自主思考学习英语单词的含义。如:在“The Big Turnip”中讲到“I can’t pull it up.”时停顿,同时做一个拔的动作。孩子们根据动作明白了“I can’t pull it up.”意思,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2、注意交流。“眼神交流”是英语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门艺术,其不仅能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暗示,也能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3]。如:“The Big Bad Tiger”时,当讲到有人敲门时,我则将声音放沉、语速放慢、争大眼睛,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孩子们,然后问:“Guess, who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从而带领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3、注意运用。幼儿英语故事教学法中有许多句子是可以在生活中运用的,为了让孩子们的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们运用英语知识。例:在“Meilin and her new pet.”故事中出现了“What’s in it?”、“How long it is!”等句子。我则借此机会列举其它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英语。
结论
总之,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是幼儿英语教学的改革需求,只有引进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让孩子们接触到最专业的英语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故事教学法,为孩子们呈现更好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卢晨晨.幼儿英语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J].英语教育研究,2009,30(4):39-41.
关键词:品悟;幼儿故事;挖掘;创造
一、品读《小蜗牛》
故事发生在春天。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到小树林里去玩玩,树叶儿发芽了。”
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蜗牛妈妈说:“呃?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一些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过了好久才爬回来。它对妈妈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了许多蘑菇,树叶儿都变黄了。”蜗牛妈妈说:“嗯!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些蘑菇回来吧!”
小蜗牛爬呀爬、爬呀爬,过了好久好久才爬回来。它对妈妈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许多白白的雪,外面好冷呀。”蜗牛妈妈说:“哎!现在已经是冬天了,你还是躲在家里过冬吧!”
读第一遍故事时,我理解为:故事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描述小蜗牛动作缓慢的特性,同时想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并描述一年四季的明显特征。接着我把故事读给一起备课的几位教师,想听听她们对故事的理解,有的教师如我前面所想,有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动太慢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听了几位教师的见解,我又反复琢磨故事中的语言,挖掘故事内涵,进而感觉蜗牛妈妈是一个严重失职的母亲,以致小蜗牛不断错失时机,最终一事无成。
原因之一: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读故事第一二节发现,蜗牛妈妈可能从来没有陪小蜗牛出去玩耍过,所以没法预知小蜗牛出去一趟要一个季节那么久,因而导致小蜗牛错过了美好春光。如果蜗牛妈妈了解自己孩子的爬行速度,那么就可预测出:小蜗牛如果是春天的时候出门玩耍,到达目的地时看到的将会是夏天的景色。
原因之二:不善于反省。
在故事第三节中,小蜗牛向妈妈描述的是秋天的特征,如果蜗牛妈妈能吸取经验教训(小蜗牛出门一趟要一个季节),反省自己的判断失误,那么,在夏天小蜗牛出门的时候就该对他说:“快去采些蘑菇回来吧”,在冬天就该催小蜗牛上路“到小树林里去玩玩”。只有这样,小蜗牛才能赶上来年的美好春光。然而,蜗牛妈妈丝毫没有觉悟到自己布置任务、下达指令的不合理,一而再再而三地使小蜗牛赶不上季节,错失达成目的的机会。更可悲的是,到了冬天,蜗牛妈妈还没能醒悟,居然只是叹息着对小蜗牛说“你还是躲在家里过冬吧”。可怜的小蜗牛,摊上这样一位糊涂妈妈,这辈子能有所作为?
反复品读故事后,我开始琢磨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我该怎样让大班孩子也能理解故事中的内涵,这都是我在备课前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二、感悟教育理念
1. 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孩子在创造中学习语言
集体语言活动后,我常喜欢让孩子们在语言区域里再创文学作品。一天晨间阅读时,我把《小蜗牛》又拿出来,再次读给大班孩子听,并问孩子们:“小蜗牛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妈妈交代的事情?”有孩子说:他动作太慢了;有孩子说:他太笨了,看见草莓和蘑菇不知道摘回家;还有孩子说:他可能怕草莓和蘑菇有毒,所以不敢采;等等。显然,孩子们都是从小蜗牛身上找原因。结合孩子们的言论,我启发孩子进一步思考:“如果蜗牛妈妈没有让小蜗牛躲在家里过冬,而是鼓励他勇敢地出门找春天,那么故事又会怎样呢?”有孩子说:太冷了,妈妈不会同意的,怕小蜗牛冻死;有孩子说: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也有孩子说:妈妈背他一起去,还要叫上爸爸,如果妈妈背不动可以让爸爸背,而且爸爸爬得更快。接下来孩子们思维活跃,各持一说,积极开展故事创编。由此可见,故事所呈现的价值观对儿童来说是否适宜,需要老师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巧妙利用提问或话题,引导孩子创造性地学习作品,使其从角色的品质中获益。
2. 成人在制订目标或布置任务之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
在教育实践中,常有教师或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育随意性大,有效性较差。有次随堂听一位新上岗的教师组织的大班科学活动,这位教师进入主题就请孩子从97开始往后数5个数,霎时全班孩子沉默了,久久没人吱声。课后与她交流时,她把参考书翻给我看,确实书上有如此一说,可那是他人针对自己孩子设计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发展水平与他人的孩子是有区别的,参考资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不管是借助参考书还是网络资料,决不能全盘照搬,只能借鉴他人的理念或形式,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水平,量体裁衣般重新制订一份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活动计划。
我接触过这样一位妈妈,在儿子刚升大班时她就布置孩子每天写复杂的汉字,有次可能是想炫耀儿子能耐,把儿子趴在桌子上写字的视频发在班级微信群里,我看见后立马与这位妈妈交流:请注意孩子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请从易到难地引导孩子写写画画,请注意每次的握笔时间。这位妈妈也许是没当回事,因为她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出诸多不良习惯:每到集体活动时就坐立不安,几分钟就往洗手间跑,写写画画总爱趴在桌子上,喜欢边玩边做事,等等。
由此我认为,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但要做到胸有丘壑,还要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给孩子布置任务之前要充分了解其发展水平,不能盲目教授超出孩子能力水平的知识。
3. 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有时候孩子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是非常缓慢的,就像小蜗牛出门一趟需要一个季节那么久。作为成年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哪怕你的孩子像只小蜗牛一样缓慢,也不必悲观失望,只要成人善于因势利导,激励孩子“笨鸟先飞”,也是有望@得成功的。
明代中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小时候表现得一点也不聪明,人们以为他是个哑巴,他的父亲很着急,为他四处寻找名医治疗,终于在他6岁时把病治好了,但由于小时候不会说话也没读过书,比起别的孩子他显得笨拙木讷。有人风言风语:“他这么迟才开始学说话,当然笨啦!也别指望他以后会有什么大出息。”王守仁听了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告诉他不用在乎别人的嘲笑,并鼓励他只要比别人勤奋努力就会有出息。王守仁有了信心,发奋读书,长年如此,从不间断,最终成功。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常常会遇见小蜗牛式的“笨鸟”,很多时候,因为他们跟不上别的孩子的节奏,我们就会着急上火,甚至责骂,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越发显得笨拙。于是,我们就像蜗牛妈妈那样,不对孩子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成才教育,最终让孩子沦为庸才。假若成人能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学习生活,并及时给予鼓励,结果又会怎样?
我带过一个小男孩,因母亲是高龄产妇,生下来小脑发育不良,刚来园时行动笨拙,各方面发展明显不如同龄人,在集体活动中显得特别怯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几位跟班教师配合家长,加强个别指导,及时肯定他的点滴进步,不断让他增强自信心。到大班时,这个孩子除平衡能力稍差外,其他各方面完全跟上了同龄人节奏。每次集体教学时,小男孩善于思考,大胆回答问题,思维非常活跃。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个孩子定有光明前途。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讲故事;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75-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讲故事既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内容,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形式,对提高幼师生语文能力、培养其职业技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幼师生在学校讲故事只是演习,不是真正面对面与幼儿交流,我们静心审视,就会发现讲故事活动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故事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对策,以提高幼儿师范学校讲故事的质量。
一、讲故事与原作关系及对策
讲故事要正确处理好所讲故事与原作关系,这是讲好故事的基础。由于学生阅读面窄,仅限于幼儿文学教材和作品选读,那上面的故事绝大多数是改编好的,平时师生讲故事均按原文讲,即使听优秀故事磁带,如一些寓言故事,听后教师一般也没要求学生读原文。这样,学生认为将原文一讲到底,就ok了,致使一部分学生讲故事时原封不动地背故事,无抑扬顿挫,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虽然学生词汇量、记忆力增强了,但没有达到艺术再现故事原貌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课堂上举例子大多复述故事,日久天长,部分学生误以为讲故事即复述故事,完全用自己的话讲大概意思,随意性大,结果讲出的故事即使娓娓动听,也不一定受幼儿欢迎。
那么,如何处理讲故事与原作的关系呢?可以采取的策略如下:(1)对原作不适合幼儿听赏的故事,先要按幼儿文学改编创作的基本要求去改编,改得浅显化、形象化、音乐化、动作化;(2)改编合适后,再把改编好的作品熟读成诵,但不是像小和尚念经,应通过声音艺术化传达出来。还要扩大学生阅读面,让学生在比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幼儿故事改编的技巧,讲故事时不再一背到底,要时刻不忘“幼儿”这个忠实的读者对象。
二、给幼儿讲故事的技巧问题及对策
讲故事活动之前,没明确强调听故事的对象是幼儿,教材没详细介绍给幼儿讲故事的技巧,有的教师给学生笼统介绍了讲故事的技巧,即使牵涉到给幼儿讲故事的技巧这个问题,也只是蜻蜓点水。
应采取的对策是:举行专题讲座,详细介绍给幼儿讲故事的技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技巧。特殊的听众对象应该时刻装在师生心中,详细介绍给幼儿讲故事的技巧,如开头可解题作铺垫,或猜谜语,或唱一首相关儿歌,或提问,都可以达到创设故事氛围的目的;运用悬念,有开篇悬念、情节悬念、结果悬念;注意讲故事中的提问;戏剧化一些,注意特技效果,等等。这样对学生讲好故事将大有裨益。
三、讲故事中表情僵硬,无体态语或体态语与内容相悖
这与学生平日交际中不注意体态语作辅助手段有关。有一部分学生一副面孔一讲到底,表情、动作毫无变化;还有的,即使有体态语,但与内容相悖。这就牵涉到体态语训练问题。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体态语不发达,平日交际中不注意使用。要想讲好故事,加上恰如其分的体态语必不可少。例如:讲到欢乐的场面,脸上要有笑容,讲到悲伤的情节,脸上要有难过的神情,讲到生气之处,就要撅着嘴。
可采取的对策是: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态语训练,将什么情感下对应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训练好,喜怒哀乐忧思悲的表情训练熟,实际上就是训练好表演能力。这样讲故事时才能惟妙惟肖。
四、普通话语气、语调训练不到位,不能以声传情
听说教学中对学生普通话有专门训练,但因受方言的影响,不少学生发音方面有问题,如平翘舌不分、变音不对,尤其是不能模仿不同人口音说话,不能强调说话时语调高低、声音大小、语速缓急、节奏的快慢、句子的长短。讲故事的“以声传情”,就是语调生动,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所说,“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
策略是:听说教学中,重点训练同一内容的句子读法不同情感不同,训练抑扬顿挫,包括声音大小、快慢的变化,叙述语言跟人物对话的区别,针对不同地区学生发音情况分组练发音,让学生学会以声传情,即“会说”。
一、幼儿园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
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好动、好奇,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幼儿喜欢攀爬,而阳台、门窗、楼梯往往因缺少保护装置而导致幼儿从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给学前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又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二)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救助技能欠缺
在保教人员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保教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等,都是一种安全隐患。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在对幼儿实施保教过程中,保教人员容易重视教学而轻视安全,贪图工作方便而忽略危险排除,最终因麻痹大意而导致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客观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来自于活动场地、设施不安全因素等,如室内空间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的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于细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等等。
(四)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幼儿园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安全责任不明确,没有做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岗到人;安全标准不明细,缺少各岗位标准化的、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工作规范;执行监督不深入,缺乏长效的监督管理和追责机制;应对措施不得力,尚未建立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导致幼儿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淡漠、安全工作流程草率、安全事故应对慌乱,未能为幼儿园有效预防处理意外伤害事故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基础。
二、 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处理的对策
(一)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幼儿园实行依法制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应不断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筑设施检查维护制度、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厨房安全制度、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幼儿接送卡制度、发现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等等。如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即上午家长来送幼儿时,必须从班上老师处拿到该幼儿接送卡,下午来接幼儿必须把卡交到本班老师处,方可领走幼儿,同时为了防止家长不慎遗失接送卡,幼儿被冒领的情况发生,孩子最好由专人接送,如果有特殊情况叫其他人代接幼儿,必须事先通知教师,并凭该幼儿接送卡来接幼儿等等。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纳入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教职工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起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作用。
2.健全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幼儿园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根据幼儿园教学、后勤、行政的各项工作,制定与之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各项要求应全面、规范、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安全工作制度执行监督要有力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考核有奖惩、事故有追责。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从而为干预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突发安全事故的组织机构、各级职责、处理程序、监测预警、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等均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这使幼儿园各级各类人员面对事故不会不知所措、慌乱延误救治,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能预防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应对、有效遏制。
(二)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幼儿的身心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自理能力也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保护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教给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幼儿安全教育环境,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并且可以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设计专题教学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和掌握安全行为技能。同时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制定安全疏散演习计划,画出各班安全疏散线路图让幼儿熟悉,并定期举行全园安全演习等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会幼儿防触电、防溺水、防火、防摔伤、防走失、防拐骗等自我保护的技能,使幼儿学习实际的防危保安的本领,从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护能力,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教职工培训,提高有效预防和合理应对的能力
1.加强对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纵观诸多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教职工的责任心差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加强教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确保幼 儿人身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认真学习教职工行为规范和幼教理论,严格依法履行其保教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爱幼儿、精心呵护幼儿,从如何保护每个幼儿的生命做起,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献一份爱心、多一份热心、少一点粗心、获得一份安心。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门的安全条例、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每学期要对安全工作作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开设安全工作培训课程,或者举行安全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园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使之能有效预防幼儿伤害事故,合理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
2.利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注意利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节点”的作用。教职工能否重视安全工作,有赖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例如通过设安全奖、改善安全卫生条件、提高待遇、安全与职务的晋升及奖金挂钩,表扬、记过或开展“安全竞赛”等手段和活幼,利用外部作用激励人的安全行为。同时我们还通过更新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强化安全观念和情感理想、培养建立安全远大目标等内部激励手段,使人的安全行为建立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能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内、外激励的环境,满足教职工对安全精神文化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安全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教职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安全”,进一步达到“我懂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从而促进安全工作积极性稳步提高。
(四)多措并举,多方合作,保障幼儿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