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鲜活农产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自西向东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冰冻天气,导致公路等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鲜活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受到影响。据预报,近日全国仍将有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鲜活农产品运输和销售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活畜活禽,下同)的运输和销售,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08年1月26日至2月5日,采取临时性应对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畅通公路运输
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干支线道路的维护,及时清除冰雪路障;公安部门要加强对交通的监管和组织,维护交通秩序,尤其要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各地交通、公安部门要切实做到:1、优先放行;2、一律免收路桥通行费;3、“不扣车、不罚款、不卸载”,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警力调配,及时疏导车辆,确保道路畅通;4、所有成品油加油站要优先保证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油料供应,不限量,更不得加价;5、高速公路沿线服务站、收费站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二、增加铁路运力
铁道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调度,全力保障铁路鲜活农产品的运输,特别是对重点大中城市等鲜活农产品主销区,要切实在运力上给予保障。各地农业、商务部门要及时提出运输需求,铁道部门负责安排。
三、减免流通环节费用
各地价格、财政、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要及时清理针对鲜活农产品批发销售环节的各种收费项目,能免除的要尽量免除。对进入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销售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入场费、工商管理费等各类费用一律减半征收。
四、促进产销衔接
对海南等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产地,要抓紧调度车辆,及时组织运输。各地商务、农业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和运销大户加强与产地衔接,适当扩大鲜活农产品收购、运输和销售量。
五、加强信息服务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计算机;网络营销;必要性
1计算机网络为鲜活农产品销售开辟新途径
1.1有利于拓宽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网络销售的信息流通非常快,可以实现鲜活农产品的现时易。实施网络营销模式的背景下,营销双方可以实现双向互动,有利于节省交易时间,提高即时成交量[1]。同时,网络营销并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可以满足农产品地方特色产品营销以及农产品的反季节销售。我国鲜活农产品一直以来都存在“卖主找不到买主、买主找不到卖主”的境地,实施网络营销策略可以高效整合全国各地资源,根据每个地方鲜活农产品在不同气候、季节的生产规律实现反季节销售以及土特产产品营销。
1.2有助于扩大鲜活农产品贸易额度
虽然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网络营销的收益比较大,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鲜活农产品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网络营销模式,这将对于鲜活农产品中小企业以及农户提供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会。网络平台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公平的,并没有规模的限制,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也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网络营销环境,对于加快我国鲜活农产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有助于改革创新农产品企业营销管理模式
鲜活农产品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模式有利于促进国内农产品贸易全球化发展,进一步拓宽鲜活农产品市场,使鲜活农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鲜活农产品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模式就代表突破了以往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引入了新技术手段以及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当然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方式以及促销手段也会发生改变。经营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加各种订货会以及商品交易会,这样促销活动会更自然、灵活、方便。
1.4有助于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的市场规律仍然是以顾客为中心,很多农村地区仍然采用的是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网络营销可有效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渠道,也可为农村经济进军国际市场提供重要机会[2]。同时,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可尽可能减少商品交易环节,生产者会把产品直接交给求购者,不需要中间商介入,这样可有效防止流通领域会依次加价,降低流通费用。其次,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也有利于减少商品交易时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进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互联网已成为农产品营销重要渠道之一
与传统营销相比,网络营销具有六个方面的重要特征。①跨时代:网络营销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易,任何企业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公平竞争,并且进行全时段、全球性营销;②交互式:网络营销能够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广告的最佳效果;③整合性:网络营销能够与客户进行快速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把握市场动态,能够将企业生产与营销进入深度整合;④经济性:网络营销采取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营销,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能够以低成本实现高利润;⑤高效性:网络营销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营销,而且“大数据”可以存储取之不尽的信息,能够更有效提高营销效率;⑥多媒体,网络营销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影音等多种方式进行营销,信息变动成本较低。鲜活农产品产业实施网络营销模式的主要载体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通过各级政府建立的农业信息网、鲜活农产品企业网站以及行业网站可以进行双向信息流通,这样便于鲜活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主体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现阶段,相对安全的一种网络营销模式就是企业对企业的B2B形式,通过网络进行洽谈,然后在线下成交支付。
3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加大市场经营范围
3.1加强计算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鲜活农产品企业想要顺利实施网络营销模式,不仅应该在相关的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官方网站、农产品市场信息网以及农产品加工网等地方及时公布相关的供求信息,同时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农产品宣传网站,或者也可以在第三平台开一个网店专门进行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的结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顾客交流平台、顾客服务信息、公司基本资料、产品促销信息、产品信息、线上采购页面、销售情况以及售后服务信息等几个模块。网站建设风格一定要和企业经营产品的特点保持一致,不管是网站布局还是色彩搭配方面都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
3.2通过互联网加强农业信息化培训
鲜活农产品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模式非常有必要制定一套相应的农业信息化培训制度,重点培训对象应该锁定在经纪人、农村基层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以及中介组织等鲜活农产品营销主体上,应该将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职能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农村信息服务的农业信息服装中间载体,而且应该借助电话、信函、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途径及时向国内外市场公布农民的实际需求信息,进而为当地农民提供准确、有效、全面的农产品信息服务。
3.3通过第三方物流专业配送鲜活农产品
近年来物流行业有了飞速发展,涌现了大量专业的配送中心,这些物流配送中心的经济实力比较强,而且也投入了很多信息基础设备,可以及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思想,其在成本以及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鲜活农产品的购买需求。因此,农村农户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速度较快、网络系统信息搜集较快等优势全面、及时的搜集、了解农业市场信息,从而更加专业、快速的配送鲜活农产品。
3.4加强计算机网络覆盖面,整合信息资源
为了全面推广鲜活农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广告联盟、网站链接以及优化搜索引擎等多种方法进行鲜活农产品促销活动,而且可以建立一个网上社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自由参与的网络互动平台,这样更有利于吸引潜在客户,和客户更好的沟通。这样的营销方式不仅省去了中间商渠道环节,同时也综合了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顾客资料以及产品信息等各方面服务功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5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商品营销最大渠道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越来越成为我国企业实施营销策略的重要模式,特别是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例如,吴裕泰茶庄、美丽共、裕盛祥茶庄、净心茶庄等诸多茶庄已经将网络营销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举措,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平台,有的还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微营销”,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各级企业已经开始高度重视网络营销,营销策略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鲜活农产品来说更加应该深入的开展网络营销。
参考文献:
[1]颜加勇,赵海峰.我国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2).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物流现状;对策
1 鲜活农产品的界定
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生鲜茉莉花、生鲜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生鲜蛋和奶。
2 鲜活农产品物流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指鲜活农产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鲜活农产品的储存、配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搬运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活动的综合。
基于鲜活农产品本身的生物特点,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流通应遵循流通环节简单、交易效率高、流通时间短、损失效率小等原则。
3 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3.1 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距离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较远,鲜活农产品破损率大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路线是生产者—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配送—消费者,此路线中包装加工环节在运输以后,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包装环节较靠近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按消费者意愿,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包装,但是此模式的不足在于,包装环节放在运输、装卸搬运以及仓储以后,鲜活农产品从产地出发开始,由于完全处在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状态,没有经过包装、保鲜、冷藏处理的农产品已经受到了自然潮湿、装卸搬运中折损、风干等自然和人为原因的破坏。
3.2 农村路面状况恶劣,专用运输车、冷藏车、密封式厢式汽车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开展了村村通工程,保证了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周边的县市级城市,以满足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的需要。但是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村通的道路路面状况却非常恶劣。很多道路颠簸,很多都是一些土路,还没有柏油路,这些对于一些易碎的像鲜蛋的运输,从养鸡场运出以后,由于农村路面状况的恶劣,鲜蛋的破损率很大,损失很大。
而鲜活农产品运输工具的改善也是迫在眉睫。在农村,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工具主要以敞篷卡车为主,密封式厢式汽车并不多见,具备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的车辆就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公路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通过普通敞篷式卡车运输,而发达国家的冷藏运输在食品运输总量中占到90%以上。
3.3 鲜活农产品物流交易过程中,电子信息化利用率不高
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多采取地摊交易、集贸市场交易、批发市场交易等传统方式,传统的交易方式存在着运输成本大的问题,它既包括农民的运输成本还包括批发商或零售商的运输成本,双份的运输成本。传统的交易方式,鲜活农产品的多次装卸、搬运对脆弱的鲜活农产品破坏较大,农产品的损失就是农民利益的损失。交易不能一次性完成,农民要租用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仓库,仓库的租金费用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传统交易的结算手段还多停留在现金支付这种方式上,如果是大型交易,现金交易的方式不方便、不灵活,也不安全。所以说,传统的交易方式对农民来说,成本会比较大。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这种方式还未得到普及,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利用率不高,网上银行、网上支付这种电子交易的手段更是难以加以利用与实现。
3.4 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缺少农产品的准入机制,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只是一个大的鲜活农产品集散地,附近的农民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就可以自驾货车,在缴纳了一定占地费或租金费后,把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拉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放置在露天空场或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租用的简易仓库里,进行叫卖或等待与大的批发商进行交易。以往多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组织松散,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所以进入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经常发生,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3.5 新奇异鲜活农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品牌鲜活农产品数量有限
普通的鲜活农产品对居民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山东章丘大葱、绿壳草鸡蛋、虫子鸡蛋、4斤多重的绿仕香梨、可以当水果吃的玉米等,但笔者仍认为我国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品牌鲜活农产品数量有限。
4 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改善对策
4.1 在生产基地附近建立鲜活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
改变传统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顺序,提倡从生产者出发后,首先进入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环节,中间经过物流信息处理,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流通模式,即生产者—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物流信息系统处理—配送—消费者模式。
鲜活农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新”、“鲜”,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针对鲜活农产品特殊的生物特点,考虑在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附近,建立大型的鲜活农产品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在我国山东省潍坊、山东省安丘县等山东省许多县,在生姜生产基地附近,就建有大型的洗姜厂、生姜加工厂,从生产基地运来的生姜经过洗姜厂的处理,再经过生姜加工处理,加工成姜粉、姜汁、姜丝、姜片等20多种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得外汇,给当地农民创收。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建在生产基地附近,使鲜活农产品一出生产基地,就对其进行加工、保鲜、冷藏、包装,最小限度地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它的破坏。
(2)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建在生产基地附近,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些富余的劳动力,也是生产者中的一部分,由他们来对自己生产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保鲜、冷藏、包装,还有一个好处是他们更熟悉这些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性,更清楚一些细节的东西,所以在此环节中对减少不必要损失也是有益的。
(3)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以常温物流、自然物流或是散装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交易中,农产品的附加值难以得到实现,而经加工、保鲜、冷藏、包装这一过程后,农产品一走出生产基地,其本身就已经增加了自身的价值。
4.2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对农产品针对部分农村路面状况恶劣的现状,国家应该真正从农民最关心的细节着手,帮助农民解决关系到他们最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公路通畅,公路网建设覆盖面更大,真正深入到更广大的农村。
对于现今农村专用运输车、冷藏车、密封式厢式汽车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运输工具资金的投入,帮助农民及早地改善传统的运输工具,帮助农民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风险。对购买农产品运输工具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国家财政补贴。
4.3 开展鲜活农产品网上直销和电子交易
通过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向农户普及宽带业务,把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到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中,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又与县市一级大中型企业、大型超市以及当地农产品需求大户如大型餐饮、学校食堂等联网,客户在网上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购买的农产品,然后在网上下订单,注明自己的购买数量、种类、规格,以及客户的一些特殊的要求和说明等。
这种网上直销的交易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即鲜活农产品生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研究的是通过越过批发市场这一环节,通过农户与零售商、大型超市、餐饮、学校食堂、大户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直接把鲜活农产品销售到间接或直接的消费者手中。避开批发市场主要是站在农民自身利益考虑,如果农民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运到批发市场上进行交易,就要经历中间批发商的盘剥,批发商会把产品的价格压得很低,低于均衡价格。
鲜活农产品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还需要考虑3个有力保障。首先,要有相应的专门运输公司,能负责订单下达以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其次,对鲜活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才能使交易长期的进行。鲜活农产品在进入消费者手中之前,一定要做好质量检测的工作。因为网上交易不是实体交易,客户对产品的品质、质量是看不见的,质量问题就是网上交易过程中客户最关注的。
同时要配有适合的交易手段,使交易手段电子化。电子化交易的手段之一就是网上银行的交付手段。客户与农民都可以持自己的银行卡到银行申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在客户与农民进行交易时,在客户选定了产品种类、数目、规格大小后,客户就可以在网上支付交易额,银行把交易金转到农民的账户上,农民查到货款到账后,专业的运输工即可前往生产地把订购的农产品运送到客户那里。
4.4 加强鲜活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的准入制度,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
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也要引入鲜活农产品准入制度,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对进入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在规格、质量、包装、安全、品牌上有严格的规定,凡是不符合规定、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的鲜活农产品必须禁止进入批发市场。另外,鲜活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检疫人员也要定期到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已经进入的鲜活农产品进行食品检疫工作。在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应建有鲜活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心内应设有农药快速检测仪,农药及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分析仪,对运输到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方可准入进入,对那些农药超标,农药残留物过多及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鲜活农产品,一律禁止进入批发市场。
4.5 开发新奇异鲜活农产品,大力发展品牌鲜活农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的大众的鲜活农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诸如普通的西瓜、辣椒、梨、鸡蛋、玉米等,由于这些产品品种的同化程度高,极易被复制、代替、模仿,而大大降低了其竞争力。由此可见,普通的鲜活农产品对居民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消费者更青睐于鲜活农产品新品种,青睐于那些具有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的鲜活农产品新品种。所以,鲜活农产品应该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品牌之路,开发那些难以复制、模仿、替代,而又具有吸引力的鲜活农产品新品种,提高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户应该走一条自己创造品牌的鲜活农产品发展之路。例如,山东章丘的1米高的大葱,已经远近闻名了,享誉海内外,出口创汇9亿元,每年创税超过2亿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章丘大葱不同于普通大葱,它一般高都能在1.5米以上,最高的能达到2.18米,这种葱白根长直且晶莹剔透,一般在50~60厘米,最长1米左右,章丘大葱质地脆嫩爽口,无筋无渣,葱白甘芳甜口,很少辛辣,而且这种葱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富含磷、铁、硒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这种葱在市场上的价格可卖到7块钱1斤。
鲜活农产品的开发还有好多,如绿壳草鸡蛋、虫子鸡蛋,营养也是非常丰富,富含锌、碘、硒、铁、钙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它与普通鸡蛋相比,维生素a、d、e、b族和锌、铁、钙、碘、硒等均较高,而蛋内胆固醇却远远低于普通鸡蛋,也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有“药蛋”的美誉,是“鸡蛋中的人参”,可以卖到一枚0.8元,是普通鸡蛋价钱的2倍。除此之外,还有重4斤多的绿仕香梨,还有可以当水果吃的玉米,它的含糖量是一般水果含糖量的1倍左右,比西瓜的含糖量还要高出30%,富含维生素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有延年、增强记忆的作用。这样一根玉米能卖到5元,是普通玉米的10倍。
参考文献:
[1]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国内外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比较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8(2):11-13.
[2]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对比日本:探寻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j].商品市场,2008(7):44-46.
[3]施海霞.浅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j].商品经济,2008(9):27-28.
[4]彭东华,张春霞,宫磊.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5):105-106.
关键词:物流系统;优化模式;产销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 A
鲜活农产品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其在物流过程中具有容易腐烂,不易保鲜,较难运输等特点,因此,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与工业品物流模式相比,对物流系统的时效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深入进行研究。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模式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能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长期以来,理论界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何针对吉林省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对于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考察与问题剖析
从理论上讲,物流系统由物流主体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三个分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主体系统主要包括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在我国主要指农户),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包括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贩销户,农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零售终端比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的种种技能和技术,保证生产据点、物流据点、配送路线的正常运作,以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1.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功能不健全
近些年来,从事鲜活农产品经济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上。截止到2004年3月,吉林省已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619个,年交易量达2350.3万吨,交易额达到1019.2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吉林中部大宗粮食畜产品市场、东部特产中药材产品市场和西部杂粮杂豆农副产品市场等三大市场板块为主要的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 其中,吉林省现代畜禽及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项目被列为2003年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项目,长春果品中心批发市场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被列为2004年国家支持项目[2]。另外,吉林省农村商品市场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5月全省农村商品市场已有1869处,年销售额106亿元[3]。
批发市场作为承载吉林省主要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核心形式,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是批发市场的功能仍然局限于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即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由于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对批发市场的仓储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忽视这方面的建设,直接导致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时间过长、损失率较大等后果,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2.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应用程度仍然很低
在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方面,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4],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5]。目前,对于吉林省农民出售产品而言,农村信息服务点、电视、广播和电话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据统计,吉林省内县级农村信息服务点21个,县以下信息服务点数135个,农村信息员数5178人[6]。截止到2005年,全省共有村民委员会9375个,通电话的有9178个,可见,电话作为一种便捷的通信手段在吉林省已经相当普及。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吉林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先进交易方式逐渐应用到物流领域。目前,已有吉林省现代畜禽及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项目等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开始实施两个系统建设,2007年,农业部将与吉林省以“部省共建、全省推进”方式,全面推进“三电合一”省级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吉林省已有吉林省农经信息网(网址:省略/)、吉林农网(网址:jlagri.省略/)等农业专业网站,也有吉林物流网(网址:jl.省略/)等专业物流网站。吉林省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全国农产品信息系统对接,逐步促进农产品市场结构调整和升级。
尽管近几年吉林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于农业大省来说覆盖面有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表现在:(1)用于农村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资金短缺,光纤线路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很低,电脑网络只存在于农村乡镇企业中,几乎没有农民为出售产品而购置电脑上网。目前,吉林省内已有的农业物流专业服务网和各地市的农业信息网与县市一级、有关大中型企业联网的不多,农产品运输网、仓储网几乎处于空白,这些都对鲜活农产品的有效流通造成障碍。(2)电话虽是便捷的通信工具,但因其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不丰富且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富裕户和农村专业户的经营中较常使用。(3)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物流中间商中,目前仍处于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信息技术初级阶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很少得到应用,冷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
综观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体系综合化。依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流系统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必须考虑到鲜活农产品物流主体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分散、规模小,经营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很低的特点,尽可能地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减少损耗、缩短流通时间和降低成本。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国外的经验,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可采用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所谓市场外流通是指不通过批发市场,实行产销一体化,以少环节获得低价格的交易方式。之所以考虑建立这种模式,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通过传统的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商最终达到消费者的物流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物流发展的需求,从而通过产销一体化的鲜活农产品直销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该模式的运作路径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市场外流通,实行直接运销,由农民或农民团体,将生产的农产品包装处理后,直接运送供应消费地零售业者(超级市场)或连锁零售业包装配送中心及消费大户,以此可以减少所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减少流通损失。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建立,需要政府成立专门的农村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并成立专门的集货场所,在产地与消费团体之间架起直接流通的方式,通过专业运输公司将鲜活农产品直接从产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军需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农业大省吉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特色,中国农业网.
[2]简讯.吉林省一批农产品批发项目被列为2004年国家支持项目[J].经济视角,2005,1:19-21.
[3]郭枫.吉林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56-58.
[4]符福恒.信息社会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372-375.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行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备受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关注。大力发展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化的,即质量安全、反应及时、效率高的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就成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行目标界定、运行模式选择和运行机制构建的探讨就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与之相近的是绿色物流、农产品供应链、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等词汇。国外对于绿色物流纯理论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及绿色消费等方面。对于绿色供应链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吴建豪(H.J.WU)和史蒂芬(Steven C Dun)提出了绿色物流概念及范围,吉姆·库珀和迈克尔·布朗(Jim Cooper、Michael Browne)等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法规框架,韦伯(Webb)(1994)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汉德·菲尔德(2006)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保罗·费尔南多(1998)认为,组织与技术革新能加强食品产品供应链参与企业纵向战略合作关系。尼古拉斯(Nicholas)(1998)认为涉农供应链包括食品供应链、生鲜供应链、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系统等。伊恩·罗宾逊(Ian Robinson)(2001)等则从生产者和食品监管者之间,分析了英国食品产品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食品安全监督、农产品流通网络构建等方面研究。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王海萍(2009)对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督体系提出了研究框架,杨静(2011)以奶业为例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王小平(2011)则以信息追踪为突破口,对果蔬类的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研究,杨敏等(2011)则以物联网作为技术突破,对农产品流通问题进行研究。在供应链网络构建方面:费建(2011)、王云(2011)和吴汪友(2009)分别对大宗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超市中央采购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许红莲(2012)对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策略。而有的学者则从封闭供应链构建角度进行研究(王多宏、严余松、张蓉2008;周荣征、严余松、张炎、何迪2009;刘伟华、刘彦平、刘秉镰2010)。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相关理论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研究提供了思路,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理论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提供了动力。国内外学者已经逐渐明确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范畴,对该问题研究是从内涵到范围界定,再到运行模式、机制与实施的趋势进行的,但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内涵与目标模型还不明确,本文根据绿色供应链理论对鲜活农产品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进行构建。
2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界定
鲜活农产品是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禽畜及其肉类产品,能够及时到达餐桌上的农副产品,新鲜、绿色食品。根据国家鲜活农产品目录(2009),鲜活农产品包含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牲畜家禽、新鲜肉、蛋、奶等产品。这类产品具有时效性高、容易变质、流通信息不对称等特点。
1996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中,该项目组最初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国内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绿色供应链的内涵进行界定,形成共识的是“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了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标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是对整个产品从最初供应,到生产加工,再到配送、销售与消费这个过程的管理,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鲜活农产品与传统生产制造产品有较大区别,因此,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产品绿色供应链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是从农产品养殖、种植,到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流通配送与消费整个过程,其绿色的要求不仅与原材料、产成品有关,和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的环境和资源也有关系。其次,驱动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因素除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还有更重要一个因素,就是绿色消费。这是鲜活农产品的特有属性决定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
根据以上分析,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指以绿色生产加工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遵循环境保护、资源效率、绿色消费等理念,对鲜活农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到消费整个过程的管理。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包含了鲜活农产品的种子或幼苗的选用、种植或养殖、储运、包装、流通加工与配送各个环节。
3 运行目标的选取
对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选取是供应链运行模式和机制研究的基础。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是由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存在问题共同决定的。
3.1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理论驱动力。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生产与营销理论为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不仅考虑当代人需求,还考虑下代人的长远需求。而工业化进程加剧了环境的破坏,化肥农业的方式也使土壤受到污染,为了实现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实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态,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破坏减少等目标。这为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绿色生产与营销理论要求生产加工过程中考虑环境友好、消费者健康。当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的饮食追求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食品的安全、农产品的新鲜健康、食品链信息的透明化等需求日趋强烈。对绿色、无公害、有机、品牌等农产品的关注越来越高。这也成为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外在驱动力。
3.2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现实驱动力。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驱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供需不匹配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网络及信息化问题,导致鲜活农产品供需不匹配,出现供应方“菜价过低伤农”和需求方感觉价格偏高并存问题。
(2)质量安全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运行主体不明确,缺乏相关监督机制,出现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对食品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同时,由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区别鲜活农产品的质量优劣、品种好坏,出于自身保护往往会选择低价值、低成本的商品,消费者进行“逆向选择”一些质量好、无公害、品牌化的农产品反而得不到自身应有的价值回报,产生市场的“柠檬效应”。
(3)效率低下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和环节问题,再加上供应链的仓储配送技术落后,使得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效率低下,表现为流通中成本高、破损率高等问题,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实现集约发展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鲜活绿色农产品运行目标选取。在对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理论与实践驱动力分析基础上,可以选取其运行的目标。
(1)快速反应目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是指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应变,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鲜活农产品由于其储存期短、易腐烂等特点,要求鲜活农产品在进行供应链的网络设计、制造加工、分销模式方面能够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可变化的需求,尽可能减少浪费。该目标一方面要求供应与销售的沟通,实现产销对接,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另一方面还需要销售配送与消费需求的对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有的追求低成本、有的追求新鲜、有的追求无污染和无添加的有机产品。通过不同网络的构建满足消费者成本、时间、质量方面要求。
(2)高效运作目标。效率型供应链目标就是减少采购、生产的盲目性,降低物流运作的多样性。尽可能以大批量、单一化的生产供应、运输配送和较低的库存满足消费者需求。高效率目标首先要求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一方面实现各个环节尽可能少的库存积压,减少产品积压带来资源浪费。其次要求通过合理化的包装、运输、仓储技术,尽可能减少鲜活农产品的腐烂、损伤,降低有形损耗。
(3)信息共享目标。信息共享目标就是能够建立一个鲜活农产品的信息追求系统和可查询系统,达到消费者或第三方能够准确获知鲜活农产品的来源地、产品品种、种植和养殖过程,食品加工过程、是否有农药残料、添加剂使用多少,甚至产品的流通时间等信息。减少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情况,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可视化运作。该目标就要求必须有一个供应链的运作主体和相关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撑。
4 运行模式选择
由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因此,供应链的运行模式也有多种,运作模式应当与其目标相匹配。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是指鲜活农产品从供应到消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方式及运作方式。因此,运作模式主要考虑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资源如何配置、运行流程如何设计的问题。
4.1 运行模式核心问题。国外学者从设施、库存、运输、信息、采购和定价六个因素方面提出了影响供应链的驱动因素。这为供应链的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根据前面分析,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核心问题是网络结构设计。网络结构包含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不同环节的交付方式、整个供应链是否有核心企业这些问题。
(1)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就是从其生产供应到最终消费所经过的渠道,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到流通,再到销售,由哪些组织机构参与。流通环节关系到供应链的网络结构、资源配置等根本问题。将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简化为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在流通环节上,就可以抽象出“供应商—消费者”、“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供应商—生厂商—销售商—消费者”几种模式。
(2)核心企业是指某一种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运作的组织领导者,该企业负责供应链的网络设计、运作流程制定、合作伙伴选择等工作。核心企业的战略制定关系到整个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往往忽略核心企业的确定,这样就使得供应链的运营管理无法找到具体的决策者,另一方面使得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找不到一个统一的责任主体。有的鲜活农产品养殖后不需要加工,可直接消费。如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无锡阳山水蜜桃,这些鲜活农产品消费者对产地最为关注,最担心产品鱼目混珠,其核心企业可能是农产品供应企业或农户合作社或生产商。有些鲜活农产品则是先交给销售商,销售商再进行加工或者直接销售,销售或加工商在供应链运行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如大型连锁超市、品牌化鲜活农副产品的食品公司等,这些销售商就成为核心企业。因此,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有基于核心生产商和基于核心销售商两种运行模式。
(3)不同环节的交付方式是指鲜活农产品在相邻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付方式,是直接交付给下游客户,还是由预定的一方来提取。交付方式决定了供应链的节点设置,也决定了鲜活农产品到底是集中存货还是分散存货,是统一配送还是及时、个性化配送。由于鲜活农产品的时效性强、消费者需求又有不确定性。这样,先由客户定制再送给客户;还是批量生产储存,营销网点销售,客户前往提取;还是先备货,等客户下达订单后再送货上门。运作模式选择既关系到供应链运作效率、运行成本,还关系到消费者对质量、时间等方面的满意度。
在流通环节有中4个变量(长、短、宽、窄渠道),核心企业2个变量,交付方式上有2个变量。理论上,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就可以出现16种模式。实践中,这16种模式可以整合,有制造商存货加直送,制造商存货加直送和配送相结合,分销商存货加由零售商交付,分销商存货加送货上门,制造商或分销商存货加顾客自提,零售商存货加顾客自提。现实中,鲜活农产品制造商一般是分散农户、农业合作社或者农产品龙头企业,分销商一般是连锁超市、物流中心或销售企业等,零售商一般为连锁超市、菜市场、专卖店、便利店、食品零售店等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组织机构。
4.2 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选择的评价因素。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构建中,衡量其运作模式的绩效指标分为成本因素和服务因素。
(1)成本因素,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不同运作模式对于成本影响是不同的,这些成本主要表现为,库存成本、运输配送成本、网络节点设施成本和信息成本。库存成本是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库存管理的成本,根据供应链理论,网络环节少、储存集中、信息通畅情况下,库存成本低,短而窄、分散交付货物的运作模式与之相对应。运输配送成本是指供应链各个环节运输,直送模式、送货上门模式要比顾客自提、存货点销售模式的成本高。网络节点设施成本是农产品供应链各个节点设施建设或租赁的成本,整合化的供应链运作模式的设施成本相对比较高。信息成本是将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反馈、沟通、追溯的成本,反应型供应链的信息成本要比效率型供应链的成本高。
(2)服务因素。服务因素包含相应时间、产品多样性、产品可获得性、顾客体验、订单可视性、可退货性。相应时间,是指消费者下达需求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由于鲜活农产品的自身性能,消费者对供应链的相应时间非常敏感,供应链环节减少、采用直送的模式相应时间相对短,顾客满意度相对高,但其成本也比较高。产品多样性是指提供鲜活农产品的品种数目,现有一些绿色、有机农产品店经营的品种只有几种,储存期又比较长,与自身的高档定位无法匹配,绩效也很差。产品可获得性则是指消费者订货的满足率,与供应链的储存模式相关。顾客体验是指顾客在消费鲜活农产品中的感官体验,消费者与供应链的参与者互动程度高,则顾客体验就比较好,许多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采用欢乐农庄、快乐农家,让消费直接体验的运作模式使得顾客体验大大提高。订单的可视性和供应链的信息构建有一定关系。可退货性则是与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有关,网络中设施数越多,可退货性也越好实施。
通过上面分析,不难看出,影响鲜活农产品运作模式选择的成本与服务因素中,成本与服务绩效有时不可兼得,必须根据供应链的运作目标进行权衡选择。
5 运作机制的构建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机制是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功能定位及运行的方式。它包含了信息反馈机制,供应链成员准入、监督与激励机制,决策协调机制。
5.1 信息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构建目的:一方面要解决鲜活农产品的供需匹配问题,尽可能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减少农产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解决鲜活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一个信息监控与查询平台,在为消费者提供完备质量信息基础上实现鲜活农产品应有的市场价值。信息沟通具有双向性,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反馈机制要建立一个农产品种植所用品种、土壤,养殖所用幼苗、饲料,产品所有包装材料与技术、农产品流通渠道、鲜活农产品加工工艺与食品添加在内的可视化信息查询、追溯体系;同时还要构建一个反应消费需求动向的信息反馈渠道,为供应链成员的管理决策提供帮助。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如图3。
为了达到绿色供应链的信息追溯与沟通机制的构建,鲜活农产品的核心企业需要选择特定的合作伙伴,选择特定的产品制造商、原料供应商,特定的物流运营者和特定的销售加工企业。合作伙伴企业通过产品条码、无线射频、电子数据交换、物联网等技术将产品、原料和资源信息给供应链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运作;同时,流通企业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冷链物流实现流通环节的全程跟踪和高效运输;同时,由供应链的下游企业将销售信息及时反馈给核心企业,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调整供应链的生产与库存,减少浪费,实现集约化供应链的运作管理。
5.2 准入激励机制。为了实现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必须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建立严格的合作伙伴准入机制。核心企业在设计供应链的目标、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在对自身能力评估基础上,选择企业之外的配套资源和合作者。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如是否允许有农药残留、是无公害农产品还是有机农产品,物流运营商是否具备信息跟踪能力等等。通过评价标准,构建准入的门槛,从而实现每个环节的特定合作伙伴的构建,达到封闭供应链的运作要求。
质量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环境的保护也是供应链团队是否获得政府支持的重要因素。因此,绿色供应链需要从场地选择、环境监测、劳动者素质、生产计划和工艺技术各方面建立严格的标准,并通过信息技术监督合作伙伴,一旦有企业违反技术、工艺与流程标准,给予信息公告、罚款,乃至驱除供应链的惩罚;而对于表现良好企业给予物质、信誉评级等方面奖励,通过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成员的运作目标与整体目标一致。
5.3 决策协调机制。供应链的决策协调机制是指在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运作中,决策的制定者是谁,不同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绿色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当是决策制定与规划实施者,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规划的核心企业,就无法确定供应链的实施主体与责任主体,也无法明确供应链的实施目标。根据前面分析,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可以是农业合作社、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生产商,也可以是以连锁超市、连锁食品加工企业为代表的销售商。
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有助于合作关系的强化,同时防止合作伙伴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核心企业在供应链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冲突时,当牺牲某合作伙伴利益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利益补偿,只有合作伙伴利益得到有效补偿才能更好激励,加强合作关系。同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保证各参与方获得合理的报酬。其重点在于理顺核心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分配。一是要明确企业与农户利益分配原则。二是完善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模式,可以尝试返利型和合作型的分配模式。三是建立以农户和企业间的风险保障基金制度。同时,为了减少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供应链效率与质量,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由核心企业对其统一、规范化管理,并由农业合作社代表农民与核心企业谈判,使农民利益得到保障。
6 结束语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必须在明确其运营目标的基础上,综合权衡供应链的成本与质量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核心企业在资源整合基础上,通过信息沟通机制、成员的准入激励机制和决策协调分配机制的构建,实现鲜活农产品的高效率、高反应的运作目标,满足消费者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
参考文献:
[1] Hand Field R.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J]. Proceeding-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1295-1297.
[2] Nicholas Kalaitzandonkes. Biotechnology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J]. Agbioforum, 1998(2):40-42.
[3] 许莲红. 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问题讨论综述[J]. 中国流通经济问题,2012(1):27-32.
[4] 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 供应链管理[M]. 陈荣秋,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但斌,刘飞. 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3-1236.
[6] 刘伟华,刘彦平,刘秉镰.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J]. 软科学,2010(4):48-52.
[7] 周荣征,严余松,张炎,等. 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2):28-29.
[8] 张涛,季建华. 绿色供应链初探[J]. 生产力研究,2006(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