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及时行乐

及时行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及时行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及时行乐范文第1篇

我们此处所论及的“及时行乐”,源自拉丁语“carpe diem”,英语通译为“seizethe day”。该词组本是一个中性词组。汉语中也有人将此直译为:“捉住这一天”, 另有人译为:“把握今天”、“珍惜时光”等等,甚至有人将此译成“只争朝夕”。作 为中性词组,翻译过程中过份褒贬似乎不妥,而通常所译的“及时行乐”虽然在含义方 面较为消极一些,有些贬意的成份,但哲学意味更浓一些,哲理性更强一些,实际上与 原文的思想意义还是比较吻合的,如《简明文学术语辞典》对此的解释是:

Carpe diem:A theme,especially common in lyric poetry,that emphasizes thatlife is

short,time is fleeting,and that one should make the most of present  pleasures.(“及时行乐”:一种主题,在抒情诗别普遍,强调生命短暂,时光飞 逝,一个人应该最注重现实生活的乐趣。)

“Carpe diem”最早出现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中。我们从这一出处的上下文中 可以看出这一词语的确切含义。贺拉斯在《颂歌·卷一·十一》(Odes I XI)中写道:

聪明一些,斟满酒盅,抛开长期的希望。

我在讲述的此时此刻,生命也在不断衰亡。

因此,及时行乐,不必为明天着想。(注:Horace,The Complete Odes and Epodes,

trans.by W.G.Shepherd,Middlesex:Peguin Books Ltd.,1983,p.79.)

虽说贺拉斯(65~8B.C.)最早使用了这一术语,但他并不是最早表现这一思想的诗人。 实际上,这一主题思想的出现,要比贺拉斯的《颂歌》早得多。我们无法考证究竟这一 主题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作为古罗马文学直接先驱的希 腊文学中,“及时行乐”主题就已经出现。如公元前3世纪的莱昂尼达斯(Leonidas)在 自己的作品中就典型地表现了这一主题:

应当明晓:你生来是个凡人,

鼓起勇气,在欢宴中获取快乐。

一旦死去,再也没有你的任何享受。(注:J.E.Wellington,An Analysis of the

Carpe Diem Them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English Poetry(1590-1700),diss.,

Florida University,1955,p.42.)

古希腊的其他抒情诗人萨福、阿尔凯奥斯,也着意描写现世生活的乐趣,萨福在《哪 儿去了,甜的蔷薇》一诗中,就写下了“一旦逝去,永难挽回”的诗句。尤其是阿那克 里翁在一些描写人生乐趣和爱情以及颂酒的诗作中表现了强烈的“及时行乐”的思想。

古罗马诗人中,也有早于贺拉斯的诗人描写了这一主题。如早于贺拉斯的古罗马杰出 诗人卡图鲁斯(84~54B.C.)就在《生活吧,我的蕾丝比亚》等诗歌作品中表现了人生无 常、生命短暂、光明有限、黑夜漫漫的时空观,因而不要顾忌任何流言蜚语,尽情享受 现世爱情的欢乐:

生活吧,我的蕾丝比亚,爱吧,

那些古板凳指责一文不值,

对那些闲话我们一笑置之。

太阳一次次沉没又复升起,

而我们短促的光明一旦熄灭,

就将沉入永恒的漫漫长夜!

给我一千个吻吧,再给一百,

然后再添上一千,再添一百,

然后再接着一千,再接一百。

让我们把它凑个千千万万,

就连我们自己也算不清楚,

免得胸怀狭窄的奸邪之徒

知道了吻的数目而心生嫉妒。(注:飞白:《诗海——世界诗歌史纲》(传统卷),漓江 出版社,1989年,第91,183,107页。)

这一“及时行乐”的世界观甚至影响了17世纪的古典主义作家本·琼森等诗人。本· 琼森不仅对此诗极力称赞,而且还经过改写将这一思想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

Come,my Celia,let us prove,

While we can,the sports of love,

Time will not be ours for ever,

He,at length,our good will sever…(注:Robin Sowerby,The Classical Legacy

in Renaissance Poetry,Lond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4,p.144.)

(来吧,我的西丽雅,趁现在力所能及,

让我们前来体验爱情的游戏,

时光不会总是归我们所有,

它最终将要中断我们的意志……)

可见,在贺拉斯之前,在“carpe diem”这一词语尚未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为数不少 的诗人表现了这一思想。

然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是贺拉斯的“及时行乐”。其中影响最 深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以及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旗帜,复兴古代文化,反对封建和神权,因此 ,以体现现世生活意义的贺拉斯的“及时行乐”的主题思想也在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之后 ,重新得以重视。莎士比亚、龙萨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创作了不少这一主题 的诗作。他们在诗中表现出抛开天国的幻想,追求现世生活,享受现世爱情的人文主义 思想。如龙萨在《当你衰老之时》一诗中,发出了“生活吧,别把明天等待,/今天你 就该采摘生活的花朵”(注:飞白:《诗海——世界诗歌史纲》(传统卷),漓江出版社 ,1989年,第91,183,107页。)这样的呼吁,强烈地表现出“及时行乐”、莫失良辰 的思想,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的生活信念和处世态度。

而在17世纪的一些具有玄学派特征的诗歌中,“及时行乐”的主题更是得到了相当集 中的表现。英国玄学派诗人赫里克(Robert Herrick)的《给少女的忠告》(To theVirgins,Make Much of Time)、《考里纳前去参加五朔节》(Corinna's Going aMaying),马韦尔(Andrew Marvell)的《致他的娇羞的女友》(To His Coy Mistress), 爱德蒙·沃勒的《去,可爱的玫瑰花》,西班牙具有玄学派倾向的著名诗人贡戈拉的《 趁你的金发灿烂光辉》等,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杰作。如《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一诗以 极强调演绎推理的结构方式,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把握时机、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该诗在 第一诗节中声称,如果“天地和时间”能够允许,那么我们就可以花上成千上万个“春 冬”来进行赞美、膜拜,让恋爱慢慢地展开;到了第二诗节,笔锋突然一转,说年华易 逝,岁月不饶人,“时间的战车插翅飞奔”,无论是荣誉还是,都将“化为尘埃” ;于是,诗人在第三诗节中得出应当“及时行乐”的结论:

因此啊,趁那青春的光彩还留驻

在你的玉肤,像那清晨的露珠,

趁你的灵魂从你全身的毛孔

还肯于喷吐热情,像烈火的汹涌,

让我们趁此可能的时机戏耍吧,

像一对食肉的猛禽一样嬉狭,

与其受时间慢吞吞地咀嚼而枯凋,

不如把我们的时间立刻吞掉。

让我们把我们全身的气力,把所有

我们的甜蜜的爱情糅成一球,

通过粗暴的厮打把我们的欢乐

从生活的两扇铁门中间扯过。

这样,我们虽不能使我们的的太阳

停止不动,却能让它奔忙。(注:飞白主编:《世界诗库》第2卷,花城出版社,1994 年 ,第204,167页。)

(杨周翰译)

虽然这是献给“娇羞的女友”的诗,但是,该诗却是对生命的意义的沉思,正如有的 论者所说:“这一首以及时行乐为主题的诗所要表现的不是一种爱情的关系,也不是马 韦尔的激情,而是他对处于时间支配下的生命的感受。”(注:David Reid,TheMetaphysical Poets,London:Longman,2000,p.226.)

18世纪以后,“及时行乐”的主题虽然不再像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那样典型和集中 ,但仍然被许多诗人所关注。直到20世纪,还出现了索·贝娄的重要小说《及时行乐》 (Seize the Day)以及弗罗斯特的同名诗作《及时行乐》(Carpe Diem)。

“及时行乐”这一主题的盛衰和发展与各个时期的思想思潮密切相关。在古希腊罗马 及其以前的文学中,由于受到朴素的唯物论的影响,以及最初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及 时行乐”这一主题得以产生。但是,这一时期的“及时行乐”的主题仍缺乏深刻的哲理 性,主要是局限于享受爱情、美酒,突出现世生活的意义,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但主要是充满着悲观主义的色彩,其基本定义仍然局限于:“吃喝玩乐吧,因为你明天 就会死去。”(注:Horace,The Complete Odes and Epodes,trans.by W.G.Shepherd,Middlesex:Peguin

Books Ltd.,1983,p.79.)而在随后的中古时期,由于宗教神权统治 一切,成了时代的基本特征,因此,来世主义等思想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这样,以反 映现世生活幸福为前提的“及时行乐”的主题,在此期间也就极少有所体现了。即使是 个性解放色彩较浓的“普罗旺斯抒情诗”等作品,虽以情爱与教会神权进行抗争,但多 半是抒写对女性的赞美和崇拜。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成就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强调现世生活意 义的“及时行乐”的主题从而有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因此,尽管仍是“及时行乐”的主 题,但思想却显得更为深沉,具有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反禁欲主义的进步意 义。与此同时,表现手法也有所改变,尤其是到了17世纪,一些诗人的表现手法已经显 得十分新颖奇特。如在《给少女的忠告》一诗中,赫里克写道:

含苞的玫瑰,采摘要趁年少,

时间老人一直在飞驰,

今天,这朵花儿还满含着微笑,

明天它就会枯萎而死。

太阳,天庭的一盏灿烂的华灯,

它越是朝着高处登攀,

距离路程的终点也就越近,

不久呀,便要沉落西山。

人生最美便是那青春年华,

意气风发,热血沸腾,

一旦虚度,往后便是每况愈下,

逝去的韶光呀,永难重温。

那么,别害羞,抓住每一个时机,

趁着年轻就嫁人,

因为,如果你把美妙的时光丢失,

你一定会抱憾终生。(注:飞白主编:《世界诗库》第2卷,花城出版社,1994年,第2 0 4,167页。)

(汪剑钊译)

玄学派诗人特别喜欢使用自然意象。马韦尔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一诗中,把爱情 也形容为“植物般的爱情”(vegetable love),赫里克在《致水仙》等诗中,则使用“ 夏雨”(summer rain),“晨露”(morning dew)等一些自然意象来象征人生的短暂。在 这首《给少女的忠告》的诗中,玫瑰、时光、太阳等意象都作为喻体,烘托“青春易逝 ,抓住时光”的道理。尤其是“含苞的玫瑰”作为美和爱的象征,极为妥贴、形象。整 首诗中,不仅强烈地感受着时光的飞逝,而且还联想着死亡的逼近,从而突出了“及时 行乐”的哲理性。

其后,在强调公民义务的古典主义的诗歌中,以及在宣传和勾勒资产阶级理想王国和 强调教育和启迪功能的启蒙主义的文学作品中,“及时行乐”的思想也就不再具有时代 的特征,极少有人涉及了。而浪漫主义诗歌虽然“重情轻理”,沉溺自我,但是,在强 调“情感”和“自我”的同时,浪漫主义又十分注重“想像”,从根本上说,浪漫主义 是理想主义的文学,因此,十分现实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仍与浪漫主义显得格格不 入。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文学中,虽然这一主题偶有涉及,但文艺复兴时期以及17世纪 那样的突出的现象,似乎也不复重现了。

尽管“Carpe Diem”这一词语为古罗马诗人贺拉斯首次使用,而且,“及时行乐”这 一主题在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曾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这一主题并非西方诗歌的特产。 在东方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就表现这一主题而言,不少诗歌可谓达到了“异曲同工 ”的境界。例如,被誉为人类最早的史诗——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东方巴比伦的《 吉尔迦美什》,就已经包含了这一思想:

当诸神创造了人类的时候,

他们也为人类设置了死亡,

用他们的手阻止生命的存在。

因此,吉尔迦美什,你应该大吃大喝!

日日夜夜欢欣开怀,

每一个夜晚狂舞高歌!

让你的服饰珠光宝气。

让怀中的娇妻心满意足。

这就是人生的真正意旨。(注:Maureen Gallery Kovacs trans.,The Epic of

Gilgamesh,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85.)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作品中,这一主题也同样得以关注。现以唐代《金缕衣》一诗为例 ,来看“及时行乐”这一人类共同的主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的具体的表现形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该诗同样是以鲜花的意象作为喻体,来表现“及时行乐”的主题。该诗的意义在于强 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花开时节毕竟短暂,青春年华转瞬即逝,所以,诗人 坦诚宣称:不必犹豫,大胆享受现实生活,否则只会遭遇“空折枝”的处境。从构思上 看,该诗与贡戈拉的《趁你的金发灿烂光辉》极为相似,前部分使用祈使句的形式,劝 说对方享受生活,最后一行所表现的也是形成强烈对照的“将来”的衰败状态。从措辞 上看,同是表现“及时行乐”,中国诗歌显得更为含蓄、婉转,而西方诗歌则更为热烈 、奔放、直率。

再从哲理性来看,东方诗歌在这一主题的表现方面更具哲理的深度。题材范围也更具 有开拓性,不再局限于男女情爱,而是重视个性生命的存在价值,并且从人类社会、战 争、存在之谜等各个方面来思考和探讨这一命题。如王翰的《凉州词》,在尽情尽致狂 欢作乐之时,仍表现出戎马生涯的悲凉以及厌恶征战的情绪: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种既豪迈奔放又凄楚悲凉的情绪结构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征战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 “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突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从而使“及时行乐”的主题 具有了消极反战的进步意义。而李白在《将进酒》中的诗句更使“及时行乐”的主题充 满了昂扬的生命意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东方的另一诗国——波斯的重要诗人海亚姆的《鲁拜集》中的一些诗篇,虽然表现的 也是“及时行乐”的主题,但却是对人的存在之谜的探讨。如在第24节诗中,诗人认为 生命来自于土,归之于土,一旦“沉沦成泥”,便毫无声息,“永无尽期”,因此,人 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尽情利用”现实的时光:

啊,尽情利用所余的时日,

趁我们尚未沉沦成泥,——

土归于土,长眠土下,

无酒浆,无歌声,且永无尽期!

海亚姆甚至从陶樽、泥土等无生命的物体中,探讨存在之谜和生命的价值,并借无生 命的陶樽的口来叙说“及时行乐”的哲理:

我把唇俯向这可怜的陶樽,

想把握生命的奥秘探询;

樽口对我低语道:“生时饮吧!

一旦死去你将永无回程。”(注:飞白:《诗海——世界诗歌史纲》(传统卷),漓江出 版社,1989年,第91,183,107页。)

由此可见,当西方诗歌在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开始出现“Carpe Diem”这一词语,并展 开这一主题时,在先于千年的《吉尔迦美什》等东方诗歌作品中早已表现了这一主题思 想;当西方尚处在中世纪的教会神权的统治之下的时候,东方诗歌中已经强烈地闪耀着 具有人性色彩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尤为重要的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古时期东 方诗歌中的这一主题,在不同的地理方位上表现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的先声。

及时行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爱情诗歌;中西方比较;主题;及时行乐

爱情是一种纯真而美好的情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世人从不吝啬于赞美那些努力追求爱情的勇者。因此,爱情也是文学讴歌不尽的永恒主题。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提到:“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西方人也认为,爱情从来没有让诗歌炉膛里的火焰熄灭过。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让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东西方人的爱情体验是不同的。但2010年4月6日,美国Human Brain Mapping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翁旭初课题组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 SUNY) Arthur Aron课题组联合开展的与恋爱相关的跨文化脑成像研究:工作人员分别让处于热恋期的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观看自己恋人的照片,同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设备记录脑活动。这项研究表明,从生理水平上看,处于热恋期的东西方人对爱情有着相似的体验,并没有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不同。(研究结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网站)这样炙热的爱恋也体现在中西爱情诗中:

《凤求凰》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表达了他对卓文君的无限爱慕和热烈追求:

其一: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第一首,司马相如自喻为凤,比卓文君为凰,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情真、意切,凄凄然如鹤吠天,自然文君深深为之感动。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第二首语言更为大胆炽烈,司马相如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并且嘱咐对方切不要使自己失望,徒然感念相思而悲伤。这两首琴歌之所以广为后世传唱,在于“凤求凰”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家长制的桎梏,且他们争取美好爱情的举动在普天下有情男女中产生了共鸣。这两首琴曲也寄托了古代男女青年恋爱婚姻自主、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而英国著名诗人Byron(拜伦)的Maid of Athens(《雅典的少女》查良铮先生译)也是一样热情如火:

By those tresses unconfined, 我要凭那无拘无束的鬈发,

Wooed by each Aegean wind; 每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着它;

By those lids whose jetty fringe, 我要凭那墨玉镶边的眼睛,

Kiss thy soft cheeks’ blooming; 睫毛直吻着你颊上的嫣红;

By that lip I long to taste, 还有我久欲一尝的红唇;

By that zone-encircled waist; ... 还有那轻盈紧束的腰身;......

By those wild eyes like the roe, 我要凭那野鹿似的眼睛誓语:

Zoe uml; mou sas agapo.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Csan I cease to love thee? No! 我能够不爱你吗?不会的!

Zoe uml; mou sas agapo.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这首爱情诗,写于拜伦第一次旅居雅典期间。一句 “ Zoe uml; mou sas agapo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贯穿全诗,诗人毫无掩饰地倾诉了对雅典少女深深的爱恋。这是诗人的心声,也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使读者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诗人以动人的笔触描绘了心上人的美丽风姿,“无拘无束的鬈发”、 “墨玉镶边的眼睛”、“野鹿似的眼睛”、“轻盈紧束的腰身”,使这位天真活泼的雅典少女跃然纸上,令人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中西爱情诗歌中除了表达炙热的爱,也有“及时行乐”思想的体现。古罗马诗人贺拉斯(Horace)(公元前65-8)在他的《短歌》(Odea)中,主张享乐为人生第一要务,第一次提出了“Carpe Diem(拉丁文)”这个词语,意为 “Seize the Day”――“抓住时间”、“只争朝夕”。17世纪,在英国玄学派诗人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的《致妙龄少女,莫负青春》( 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中写道:

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ou may, 快采下玫瑰花蕾,

Old time still a-flying; ... 往昔如风恐难追;......

The glorious lamp of heaven, the sun, 灿灿朝霞比天灯,

The higher he's a-getting; ... 载光载热朝天腾;......

Then be not coy, but use your time, 莫因娇羞惜爱怜,

And while ye may, go marry; 趁此春光嫁少年。

For having lost but once your prime, 等闲负了青春约,

You may for ever tarry. 此生难再觅良缘。

诗中反复警示年轻的少女“莫负好时光”,诗人用玫瑰花的比喻来说明人生的短暂。接着,他又用天灯(lamp of heaven)――太阳一天的行程来比喻人生的历程。两个类比之后,诗人直奔主题,由玫瑰和太阳想到了人生:青春时光匆匆,无情岁月催人老。在诗的后一部分,他规劝少女不要羞涩,不如趁着年轻,及时恋爱结婚,享受生活。

在中国,“及时行乐”的主题,也早在歌集《诗经》中就有记载:“今者不乐,逝者其耋”,“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诗人由惜时生出及时行乐的想法。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寿几何? 逝如朝霞。时无重至, 华不在阳。”再有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千百年来,为人称颂: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此诗字面意思是:金缕衣虽然华贵,但不值得珍惜。而要珍惜少年时代大好时光;当鲜花盛开的时候,要及时采摘,不要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去攀折那无花的空枝。后两句以春日花开花落做比,一说时光易逝,美好的青春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二来,这里以鲜花的意象作为喻体,来比喻青春、情爱,非常隐晦委婉地规劝有情之人要及早相爱,切勿留下悔恨。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儒家文化及西方宗教文化的氛围和审美情趣有所不同,但爱情在相爱的人心中都是一样的炙热。世间多少情侣曾发出相见恨晚的感慨,因此在中西诗人的诗作中表达青春短暂、莫如及时行乐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中西爱情诗的共同之处。

【参考文献】

[1] 吴笛. 论东西方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 [J]. 外国文学研究,2002.4.

[2]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中华书局,1959.

[3]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 商务印书馆, 2012.1.

[4] 郑佳燕.中西爱情诗下隐藏的不同文化内涵.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4.

及时行乐范文第3篇

对此,笔者疑惑:难道行乐只能趁着美好的春光么?难道古人行乐只有在春天?其实,对行乐者而言,行乐是不分时间、地点的,虽方式等可能有区别,但在中国,不管古今的行乐方式如何变化,有一样东西――酒,必不可少。

酒与月,李白一生不可分离,李白在唐代就被称为“谪仙人”“诗仙”。《开元天宝遗事》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无论李白身处何方,总有酒、月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等,李白与酒、月的关系,可见一斑。《唐才子传》记载,李白死时,还是醉酒捞月而亡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有句诗写道:“酒入豪肠 / 七分酿成了月光 /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 / 秀口一吐 / 就是半个盛唐”(《寻李白》),可谓深知其妙。

《月下独酌》诗题,就有“酌”(酒)。窃以为,如果将“行乐须及春”之“春”,理解为酒名,似乎更合语境。

首先,从训诂上看。《辞海》释【春】义项⑤酒名。此外,《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有【春】“酒名”一义项。唐朝诗人大都与“春”(酒)有关联,“金陵春”因李白而闻名:“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觞金陵春。”(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温寻颜尚书,笑有此赠》)“曲米春”因杜甫而扬名:“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便醺人。”(杜甫《拨闷》)“梨花春”则因白居易而声名遐迩:“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居易《杭州春望》)其他例子,不胜枚举。

其次,从“春”历史沿革看。古代的酒多冬酿春熟,因而称之“春酒”。如“十月获稻,为此春酒”。(《诗经・国风》)古人认为“春酒”可延年益寿,“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七月》)。因此,“春酒”并非“春天的酒”,而是稻米等谷物所酿酒之泛称。宋代则大量出现“百花春”、“千日春”、“锦江春”、“武陵春”等酒名。可见,古代的酒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并非直白地称“酒”。流传至今的成语“玉壶”,“春”便是“酒”。

再次,从诗歌内容看。《月下独酌》全诗,诗人反复说“我”在花下与“酒,月,影”的关系。①②句花间独饮(苦闷);③④句邀月约影(看似热闹);⑤⑥句皆不解饮(实为孤独);⑦⑧句暂伴行乐(无奈之举);⑨⑩句歌舞相伴(醉态);最后四句醒后离散、相约仙游。因此,作者情感变化是:“独不独独”,作者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因怀才不遇而凄凉孤独。“月”“影”其实不了解诗人,诗人只能借酒抒怀。如果释“春”为酒,则“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正涵盖了诗人与“酒、月、影”的关系,既然与“月”“影”相伴短暂,那只好将理想诉之与美酒(即饮酒),“借酒消愁”。

如此理解,则“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更照应诗题《月下独酌》。其实,《月下独酌》共四首,都写了“人――月――酒”三者关系。再者,《月下独酌》(其四)结尾“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可与“行乐须及春”互证。如此,《月下独酌》组诗,暗示着“春”即“美酒”。此外,陶渊明《杂诗》(其一):“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从反面反映了行乐与“酒“的关系。而《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及时行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学作品;哲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17-01

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1591年出生于伦敦,是英国辟时期的骑士派诗人之一。他的诗以优雅、热情、精心雕琢的语言而著名,主题一般是爱情、乡村生活或宗教,诗歌多具有清新的田园气息和浓郁的民歌色彩。他最著名的诗作是抒情诗《致少女:珍惜时光》(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他的大部分作品被收录在《金苹果园》(1648年)中,共有1200首诗。

这首《致少女:珍惜时光》的主题是提倡要及时行乐,是一首构思巧妙、意境飘逸、主题明晰的短诗。诗中反复吟唱的主题在于劝诫那些妙龄少女“莫负好时光”。整首诗韵律整齐,格式优美。共四节,每节第一、三行,二、四行分别押韵。

诗的第一节以花为喻,从催促人们摘玫瑰花开始,说明青春短暂、花容易逝。一般来说,玫瑰一直是美好和甜蜜的象征,在这里也可以看做是一切的美好事物,“今天在含笑,明天就会残凋”,预示了美好事物的珍贵,时间的紧迫。

以太阳为喻,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是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一天的时间也是匆匆而过,同样来说明时光一去不复返,从侧面催促少女要抓紧时间。抒发了作者对少女殷殷劝诫的情感。

在我国古代也有人生苦短、韶华易逝之说。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进入主题,直接说明豆蔻年华的美好和短暂、时间的稍纵即逝。希望少女们可以珍惜时光,充分享受青春岁月。

最后一节,劝少女们不要害羞,努力嫁给自己的意中人,因为韶华易逝,岁月难留,一旦错过了最美好的时光,就再也回不去了。应该直率、大胆地对青春与欢爱进行歌唱。

诗的后两节直抒胸臆。在诗中,玫瑰、时光、太阳等意象烘托“青春易逝,抓住时光”的主题,尤其是“含苞的玫瑰”作为美和爱的象征,极为贴切形象。青春有如春天的玫瑰,鲜艳美丽,但是很快就会凋谢;又像早晨的太阳,很快就会下山,所以年轻人要趁早找好心上人结婚,免得错过良机。“及时行乐”的主题以结婚结尾。

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

Gather ye rose buds while ye may, 要摘玫瑰得趁早

Old Time is still a-flying;岁月在催人老:

And this same flower that smiles to day,花儿今天在含笑,

To-morrow will be dying.明天就会残凋。

The glorious Lamp of Heaven, the Sun,太阳是天上华灯,

The higher he’s a-getting, 它正冉冉升空。

The sooner will his Race be run,越高越快到终点,

And nearer he’s to Setting.越高越近黄昏。

That Age is best, which is the first,豆蔻年华最美好,

When Youth and Blood are warmer;青春热血方盛。

But being spent, the worse, and worst 虚度光阴每况下,

Times, still succeed the former. 时间永不停留。

Then be not coy, but use your time; 抓紧时机别害羞,

And while ye may, goe marry; 早嫁个意中人,

For having lost but once your prime,青春一去不回头

You may forever tarry. 蹉跎贻误一生。

这首诗使读者强烈的感受着时光的飞逝,而且还感到死亡逼近的威胁,从而突出了“及时行乐”的哲理性:告诉我们不必犹豫,要大胆地享受现实生活。看似简单的一首英文小诗,细细品味,却可以尝出如此深刻而有哲理的寓意。

参考文献:

[1]Brooks, Cleanth. An Approach to Literature [M].Englewood:Prentice--Hall, Inc, 1975.

[2]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及时行乐范文第5篇

在这边桥头

望你

在心里头看没透

见你

莫问理由

说你

释放心的窗口

又没千里万里之远

等你到白头何求

时光的老人

匆匆地流走

李白的进酒歌

及时行乐你有没有

人生歌谣如此之短

举千杯咖啡加美酒

相关期刊更多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石材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辽宁警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公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