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天在哪里儿歌歌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
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一、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记得在四(1)班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叫田晴,平时很少说话,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雷诗雅一起边唱边跳。当她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田晴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她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田晴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周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有了信心作基础,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二、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儿童识谱乐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源于自然,展示生活情境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然后带领同学们在田野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回到教室,我再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野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得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表演体会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又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培育好他们,以保证人口素质一代比一代好。孩子从新生到成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这包括对其身心发育,知识的吸收及品格的形成......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音乐活动在幼儿教学中不仅可以启迪幼儿智力,开发艺术天性,还可以同时对幼儿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我相信它对培养幼儿审美的潜在意识、刺激大脑发育,培养美好的心理品质,养成高雅的举止和健康完美的形体,以及将来对他们进行美育教育等诸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帮我们树立了这样一个信念,音乐的启蒙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幼儿的各项潜能,其中舞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舞蹈是运用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幼儿舞蹈主要是提供幼儿自娱和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在幼儿园中,教师的舞蹈加以丰富、充实、使其能通过肢体活动表现出舞蹈的音乐形象及内心感受,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题材
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理解水平及动作发展也是各不相同的,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舞蹈题材,如:小班的歌舞《拔萝卜》,歌曲形象鲜明,语言通俗,音乐也负有节奏感,其中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小狗、小猫、小老鼠等,都是幼儿熟悉的形象,所以表演起来不仅简单生动,还极大的激发了幼儿兴趣,适宜小班幼儿表演;中班适宜选择带有歌词、音乐简短的题材;而大班可以选择没有歌词的乐曲,时间也可以长一些,音乐形象也可以多一些,但乐曲的节奏要鲜明、生动,易于幼儿掌握。
其次,结合日常生活,丰富舞蹈动作
舞蹈起源与劳动,来源于生活。大自然的花草、数木、飞禽走兽,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作为舞蹈的题材。如:春天到来时,可以让幼儿观察小草从土里探出的"小脑袋",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春风一吹他们都跳起来优美的"舞蹈"。小燕子、小蝴蝶、小蜜蜂···这些也可用舞蹈动作加以表现。对于幼儿很少接触的舞蹈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舞蹈《手铃舞》,这是一支新疆舞,生活在其他地区的孩子很少能体会维族风情的风格特点,幼儿经过教师讲解,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后,在舞蹈活动中表演就会更加生动。
第三点,给每个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
幼儿都愿唱愿跳乐于表现,但每个幼儿表演的水平不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程度给予鼓励,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信心,大胆表演,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演的机会。幼儿虽小,但自尊心却很强,所以教师在各种活动中一定要面向全体,让幼儿表现的机会均等,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的音乐教育还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要引导幼儿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探索新知识,产生审美情趣。我们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就以创设幼儿一日活动音乐氛围为基础手段,在一日生活中,恰当的、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幼儿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以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和兴趣,入园晨检、早操、活动间隙、进餐、饭后活动、午睡等各环节都播放不同的音乐,有节奏明快的童谣,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柔和安静的摇篮曲,舒缓流畅的舞曲。
一、 利用音乐游戏使幼儿了解在不同情境的情绪感觉中,如何感知自己和别人的情感。
在音乐游戏中,我们让幼儿通过角色表演,来观察别人,通过别人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动作反应辨别其情绪状态,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各种情绪,如:高兴、生气、难过等,教育幼儿要对自己情绪有充分的认识,并了解那种情绪是好的,那种情绪是不应该有的,要学会对情感进行恰当的表达。
二、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53-02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艺术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而唱歌更是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在歌唱教学过程中笔者大胆探索,反复实践,总结了一些歌唱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运用到歌唱教学活动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在歌唱活动中能够主动展现个性,愉快地进行表达。
一、故事法
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故事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的确,幼儿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对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幼儿往往思维敏捷、表达连贯且富有想象力,长大后将显现出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好的故事会让幼儿沉浸在故事的情景氛围之中,为角色形象的命运牵肠挂肚,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心情起伏。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以故事导入,把孩子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孩子自然地接纳了故事中的人、动物及情景,以积极地情绪投入到歌唱之中。比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把歌词编成小故事:“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上,住着小乌鸦和它的妈妈,小乌鸦小的时候,妈妈每天飞来飞去给小乌鸦捉虫吃,小乌鸦渐渐长大了。一年又一年,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家里飞不动了,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幼儿理解了歌词内容并进入故事的情景之中。幼儿一会儿可怜乌鸦妈妈,一会儿赞赏小乌鸦,非常地专注和投入。然后老师充满感情地演唱,进而进行教唱、跟唱等,幼儿很快学会了歌曲,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老师继续讲故事:“小乌鸦的故事很快在森林中传开了,小动物们都夸奖小乌鸦懂事、勤劳,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老师和幼儿分角色,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活动结束了,幼儿依然沉浸在故事之中。故事法可用于叙事性幼儿歌曲的歌唱活动之中。
二、表演法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渴望参与表演,模仿大人们的言谈举止,模仿小鸟飞,模仿小兔跳,甚至模仿风中摇摆的小树和潺潺流淌的小河。而伴随着音乐的模仿则是一种表演,表演是给幼儿提供美育加运动的艺术,它不仅启发幼儿认识美表演美,而且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起到健全体魄、完善心智的作用。通过表演可以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通过表演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通过表演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表演法运用于歌唱教学,根据歌词内容配上相应的动作,边唱边做,幼儿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歌曲内容,而且还能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比如《握紧拳头》:“握紧拳头、打开拳头、拍拍手掌、握紧拳头,打开拳头,拍拍手掌,把两只胳膊向上举,头儿一个、眼睛两个、鼻子一个、嘴巴一个。”老师唱歌,幼儿编动作,由于歌词比较直白,幼儿很快就编好了动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幼儿充满了自豪感,然后再用以下方式学唱:一是幼儿跟老师学唱;二是老师做动作幼儿唱歌;三是一组做动作另一组唱;四是全体一边做一边唱……通过以上学习形式,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会了唱歌。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曲中的动物幼儿都很熟悉,一开始唱歌幼儿就会自然模仿歌曲中的动物,因而很快学会了唱歌,边唱边做,生动活泼。动作法可用于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或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唱活动之中。
三、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高级心理现象在学前恰恰是通过游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游戏中幼儿成为主宰者,其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超过平时,游戏大大激活了幼儿的自身潜能,尤其是在发展他们的思考力、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幼儿思维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游戏中幼儿为达到目的,就要约束自己,克服困难,这有利于养成幼儿积极主动,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对促进幼儿意志行为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在游戏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间共同协作,让幼儿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能够把歌唱活动寓于游戏之中,幼儿感觉好玩、有趣,在获得游戏快乐的同时学会了唱歌。
1.贯穿始终的游戏
有些歌本身唱的就是一种游戏过程,对于这类歌曲,整个歌唱的过程就可以始终维持一种游戏氛围。比如《丢手绢》、《猜拳歌》等,就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唱歌,“丢手绢儿,丢手绢儿,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幼儿呈圆圈形蹲下,拍手唱歌,选一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跑。
2.圆圈跑动
圆圈跑动中,观察圆圈上哪个幼儿没回头看,就赶快把手绢丢在哪个幼儿后面,丢下后赶快往前跑。身后有手绢的幼儿若发现了手绢,就赶快拿起手绢追赶前面的幼儿,若追上就罚被追者表演节目。若身后有手绢者未发现手绢,被丢手绢者抓住,被抓者也要表演节目。整个过程游戏伴随唱歌,唱歌伴随游戏,犹如水融。
3.从中间处插入的游戏
有些具有游戏性的歌曲学唱时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就先学习歌曲,等熟悉歌曲后再插入游戏,这样才能使游戏和歌曲很好地配合,做起来才能更加顺畅。比如《数高楼》,先学会歌曲,全体幼儿再手拉手围成圆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轮番走动,边唱边做游戏,活动生动而有趣。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以“游戏导入”的方法,在结束处引用游戏的方法等等。游戏法可用于许多歌曲的演唱活动之中。唱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加入游戏的歌唱活动会更加快乐和动感。
四、前置法
在教唱歌曲或范唱时,一般都是从头开始。但有的歌曲内容较为丰富,为了更好地引起幼儿兴趣及探究欲望,将第一句歌词后面的某一句或几句歌词摘出来,放到前面演唱,先声夺人,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将歌曲副歌部分前置
比如《秋天多么美》,教学活动一开始,老师就演唱“唻唻唻唻唻,秋天多么美,唻唻唻,秋天多么美”,引起幼儿注意,然后老师说出“秋天到底有多么美呢?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引起孩子探询的欲望,孩子们瞪大眼睛,急于想知道答案。这时老师出示挂图,让孩子讲述秋天的景色,孩子们争相发言,气氛热烈。通过讲述,,熟悉了歌词内容,知道了秋天的美好景象。为幼儿下一步学唱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
2.将歌曲的重点部分前置
比如《劳动最光荣》老师先唱出“要学喜鹊盖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然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说劳动最光荣?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积极,争相发言,理解了“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这种方法,突出了歌曲的重点部分,解决了难点部分,幼儿学习歌曲时就会轻而易举了。
前置法适用于歌曲较长,歌词内容较为丰富的歌唱教学活动。把问题抛给孩子,引起孩子的探究欲望,孩子们情绪高涨,很快进入歌曲的情景之中。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充满激情,思维活跃,进行着愉快的情感体验。
五、图画法
孩子很小就喜欢涂鸦,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大人的引导之下,幼儿开始画身边的景物、人物和动物。画画之前,总是先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然后再凭借记忆和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这种观察力、记忆力及想象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将图画法运用于歌唱活动之中,能够很快引起幼儿兴趣,并很快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
1.老师将歌词内容通过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从而产生美感和共鸣。比如《粗心的小画家》,老师扮演“小画家”,用彩笔画出“尖嘴的小鸭、四条腿的螃蟹、圆耳朵的兔子、没尾巴的大马”,让幼儿观察“小画家”画的四种动物,哪些部位画错了?为什么画错了?孩子充满好奇,争相议论。老师指着画图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演唱这首歌,然后进行分句教唱和分段教唱,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学唱,很快理解、学会了这首歌,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充满意趣的、搞笑的语气唱出了《粗心的小画家》。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拿起画笔,为“粗心的小画家”改正错误,画出自己笔下的小鸭、螃蟹、兔子和大马,并让孩子根据图画仿编歌词,老师把孩子们仿编的歌词整理出来,一首新的歌曲诞生了“我们都是小画家,七色彩笔一大把,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水平顶呱呱,画只鸭子扁扁嘴,螃蟹应画八条腿,画只兔子长耳朵,画匹大马长尾巴,哈哈哈哈哈哈哈”。
2.老师朗诵歌词,幼儿画出歌词内容
这种方法,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及绘画技能益处多多。比如教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老师首先朗诵歌词、演唱歌曲,然后让幼儿画画。幼儿有的画出了歌词描绘的景象,有的画出了自己眼中的春天。通过绘画,幼儿把储存的记忆和自己的想象通过画面表现出来了,春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自己面前,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之中。
画图法一般用于歌词具体形象并易于作画的歌曲教学之中,边画边唱,情趣盎然,虽然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诱惑,让孩子跃跃欲试。在活动中,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幼儿的各种能力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画画、唱歌等技能的发展。
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说过:“音乐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最有力的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易于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情趣,丰富了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音乐技能和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明.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素质[J].早期教育,1998,(3).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教学和即兴创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2、难点:教师为音乐创编表演营造气氛,并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大家想不想去郊外看看啊?(想)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出示:展示春天的图片并播放音乐《郊游》
师:请大家起立,乘上音乐车出发吧!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小朋友们手拉手去郊游。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春天真是太美丽了,这儿老师把它总结成了一首歌谣,大家来一起看一看!
出示歌词。
请几位小朋友来朗读一遍,大家仔细聆听并做出评价。
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出示“白云飘飘,春风柔柔”的节奏,老师领读。
刚刚我们用图画的形式、语言的形式,感受到春天带给人的快乐,同学们想不想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呢?
二、教唱歌曲
1、播放歌曲《郊游》。
同学们真的很棒,已经能合着音乐演唱这首歌了,只是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有把握,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好朋友。
2、学习乐谱:
出示乐谱,认识小节线、小节和终止线;
(一句带过:乐谱中竖直的细线,就是小节线;而两条小节线之间,就是小节;歌曲曲谱最后的一粗一细的双纵线就是终止线。)
师:你们数一数,乐谱中一共有几个小节线。
3、介绍歌曲:
师:《郊游》这首歌曲是台湾童谣,2/4拍,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两拍)
同学们仔细观察全曲一共有几句?第几句和第几句相同?
生:3句,第一句和第三句相同。
4、学习歌曲:
师用口风琴演奏,同学们跟着试唱。
4、难点教唱:
师:这个乐句中的“飘”字和“柔”字比较难唱,一个字唱了好几个音,大家来试试把这个音的旋律画一画,(指导生做手势),并练习唱。
师:“
悠”大家注意一下,老师唱了几拍?(4拍)。
4、第二遍教唱。
歌曲处理;大家想一想,
第一句和第三句描写的是去时郊游时快乐的情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唱呢?大家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轻快,高兴),来试一试;第二句呢?描写的是春天美丽的风景,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呢?(舒缓,优美)试一试。
三、歌曲表演
郊外的景色这么美,光唱歌怎么能体现我们的心情呢?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分小组创编舞蹈。
学生上台表演。
四、欣赏乐曲《春天在哪里》
五、结束部分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特别高兴与大家一起到了美丽的野外去郊游,同学们能用一句话说说郊游时的发现吗?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让我们珍惜眼前这美好的时光,祝愿同学们都像春天的竹笋一样天天向上。同学再见!
教学反思
《郊游》是一首台湾儿歌,旋律亲切活泼、朗朗上口,歌曲描写的是儿
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
1、我在设置教学情景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2、低年级的儿童起点较低,不识歌谱,音准欠佳,所以我采用教唱法让孩子们学习歌曲。
3、《郊游》歌曲中的第一、三乐段和第二乐段演唱情绪是不同的,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欢快的地方要以弹性的声音唱,抒情的地方用柔和
的声音连贯地唱。
4、在歌曲编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积极性很高。因为时间关系,使得互动不过瘾。我觉得在细节问题上要注意,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要加强课堂的灵活性。
《郊游》说课稿
今天我以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一单元《郊游》一课内容为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郊游》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台湾童谣。歌曲2/4拍,全曲分三个乐句,第一、三乐句节奏比较紧凑,生动地描述了小朋友郊游的欣喜之情。第二句节奏比较舒展,表现了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本首歌短小有趣,形象鲜明,易于二年级学生演唱。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指导学生用优美、真挚的声音歌唱。
2、能力目标: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表现和感悟音乐的内容。
难点:一字多音的音准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图片、口风琴、音乐播放器、打击乐器。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将精心组织开放而有力的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想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习法、音乐表演法等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图片,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歌曲教学中,我还注重透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法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面发展。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体会情趣---能力拓展、即兴创编---德育渗透、自制乐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美丽的郊外景色,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气氛,把他们带入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同时,激发他们用语言表达的愿望,导出本课歌词,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唱歌曲、体会情趣
1、聆听歌曲、体验感受。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受,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图片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景中,唤起他们学唱新歌的欲望。
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用轻声哼唱,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2、学习歌曲,难点教唱
首先对学生的哼唱表示鼓励、赞扬,树立学生自信心,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然后,带领学生节奏游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节奏;接着随琴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的部分,找出难点,即一字多音的音准问题。
难点学习:
我利用图片,直观、形象的将难点部分的节奏展示给学生,通过做听辨游戏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且用反复教唱和画旋律线相结合的方法对难点部分进行学习。
3、歌曲处理:教师设疑:“大家想一想,郊外的天空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呢?”学生通过讨论、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并且由教师找出一两名学生进行示范唱,加深情感体验。
4、完整地歌唱全曲
设计这一环节,我有两个目的:
(1)歌曲学习的总结。完整的、准确的演唱歌曲,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
(2)创编表演做过渡。
(三)音乐活动
即兴创编
本环节,我运用播放音乐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造欲,鼓励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即兴的创编表演。教师应做好组织工作,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开放的空间,使活动愉快、有序的进行。
这一环节,把歌唱、舞蹈、表演、游戏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四)德育渗透
自制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