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恩教育观后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恩教育观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范文第1篇

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父母,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千古以来的美德,同时也是我们应尽的孝道,父母给予感恩演讲片没有绚丽多彩的画面,但却比我看过的任何一个影片都我们宝贵的生命,为了我们放弃了他们所热衷的一切,开始热衷于为我们付出,而我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有时甚至还会埋怨他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会用满腔热情区感恩服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我们的心因感恩而温暖、满足。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以它能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感恩的来面对世界;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以它那动听的歌声,感恩在面对世界;一棵大树,在山里完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以它几千年自在的生长,感恩地来面对世界……

在人生的成功征途上,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自己取得了成功后,除了要感谢自己的努力付出之外,更重要的是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感恩曾经给我们机会和扶我们走向成功第一步的人,因为,是他改变了你的一生。

他们从五千年的历史烟尘中走来,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中国元素注入时代风尚;他们向新的文明高地走去,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祖国人民的挚爱,英雄般肩负起民族大义的旗帜和社会和谐的重任;他们是崛起于阡陌的标杆,是凸立于泥土的群雕,是社会风潮里从不摇摆的定向仪。他们一遍一遍地刷新历史的经典和道德教科书,一遍一遍地提炼着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论语新编”关键词,让不同的风景集结在同样的主题下,使当代中国的史记变得厚重而温暖。他们是光、是灯、是暖,是冬日里的阳光,是长河上的航标,是寒夜里的火炉,璀璨的人性光辉烛照每一孔心灵的窑洞,提升着这个社会的整体温度。

是生命在交换生命,是博爱取代了私人情感,他们将泪强下咽,将撕心裂肺的疼痛留给自己……你看,那一片蓝色天空在闪光,那是人性耀眼的光芒。

昨日泪流满面,模糊了的视线看不见,那些美丽动人的脸,心灵却久久泛滥着感动的波澜,不能停息。

感恩教育正好把我打醒,让我想起,我对爸爸妈妈做的种种错事,那些事错的一塌糊涂,回想起来真是后悔,我实在是太让爸爸妈妈伤心了。感恩教育让我彻底悔悟,我不该顶撞爸爸妈妈,他们是为了我好,爸爸妈妈,对不起,你们能原谅我吗?我请你们原谅我,原谅我犯下的种种伤害你们的错事。原谅我好吗?

感恩教育观后感范文第2篇

班 吴羽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早上,我准时收看了湖北体育生活频道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个节目令我印象深刻。

你们知道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哈哈,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自立,自强,自信心。现在我就带大家走进这个节目吧!

我们先来看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我们要有孝心,我们要孝顺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为了下一代付出了很多,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看了这一讲,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手来帮助别人,这样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有句话说得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感恩教育观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感共鸣;成才

随着历史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像自主探究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提升。作为历史课教师,要不断尝试和改变教学方法,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更新与提升教育观念。我认为情境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历史教育是以历史知识的教与学来实现对人的教育。通过历史知识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来提升人文素养,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历史课程资源为依据,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掌握历史知识,又能认识历史知识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可以引起怎样的思考和如何思考与借鉴,达到育人的目的。

历史是过去时,与当代中学生的生活有遥远的距离。而且,现有教材内容大多是历史结论,缺乏生动的历史细节,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加上眼花缭乱的娱乐文化的强烈冲击和诱惑,学生对历史课堂不感兴趣,对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其原因,在于历史课所讲内容较多都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就无法体会当时的人物感受,无从认识历史现象的深刻内涵。同时在历史课堂上,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旁观者的角度来听、来看已有结果和已有定论的人与事。让学生被动接受,这无法激起学生内心波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情绪教学可让学生在和谐有趣的学习气氛中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可提高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

首先,创设宽松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例如,教材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表述比较简略,学生没有完整的认识。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再现历史事件原貌。学生可利用网络、历史书籍、人物传记等,查阅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可分组协作,展示成果,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很愿意走进历史事件,走近历史人物,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然后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该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什么优秀品质,从历史事件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学生在参与中感知与思考,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还有教材的内容涉及久远的知识,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体现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例如,谈谈我国古代宗法制对今天的影响,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海外赤子的认祖归宗,华夏一家亲的观念等,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再如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话要说,要做讲诚信、懂礼仪的人;要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德;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要培养社会责任感等,这样既传承了优良文明成果,对主流价值观形成非常有益,又使学生以历史这面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弃恶扬善。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乏味,不会感到历史遥不可及,反而会通过自己的认识、自身的感受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启迪人生,指导实践,从而领悟历史教育的真谛。

其次,运用直观生动的材料,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常用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例如,八国联军侵华和。常用物品,如粮票、布票、历史遗留的古文物、古钱币等,辅以具体讲解,使历史课堂更直观,更生动。学生对历史知识既有具体的表象认识,促使学生在仔细观察、图文联系中深入思考,探求新知,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尊重历史,又感知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还有大量的影视作品、纪录片、百家讲坛、国宝档案等等,学生能接触的实在太多。实际教学中,大量情境材料的再现,有时结果并不理想,走形式的情况比较常见,学生看时兴高采烈,看后头脑一片空白,需要我们有针对性,仔细选用,做到史论结合,发挥材料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教材只有一节,可需要展现的日本侵华罪行的历史图片有很多,而展现中华民族抗战的影视材料更多。如何有效筛选使用既典型、有说服力,又不能走马观花,只看热闹的第一手材料,最好让学生走进情境材料,用好情境材料。在播放图片时,让学生准备一段与图片内容相符的旁白或解说词,学生就会很投入,展开想象,声情并茂地讲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影视作品展播也如此,要先设置题目,让学生写观后感,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看,自然会有感而发,写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启示。这样,把空洞单调的教材内容变得更丰富、更生动,最重要是引起学生深入思考,打动学生的心灵,既掌握了历史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充分挖掘我们周围带有乡土气息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接触,切身体验,去拓宽历史视野,深化社会史观。今天的历史课不再只讲政治史、经济史,也讲芸芸众生吃穿住行的社会生活史,还有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文明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地讲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学生会觉得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不会有兴致。不如让学生关注自家的、关注家乡的生活变迁,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善于交际、思维活跃,他们自然会想办法了解情况,如查阅地方志,收集家中老照片,访问当地的长者,了解过去,整理资料,对照当下,生活变迁的情况一目了然。学生了解前辈生活的艰苦,知道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感恩教育观后感范文第4篇

报到当天,我满腔的希望,变成了沉重的责任:面对着工地般的教学楼――室内外都在施工,到处是建筑垃圾和灰尘;面对着合并的两所学校教师不同的外在表现――其中一所学校的教师们看到新的领导班子眼中充满的是喜悦和期待,我能从他们的眼睛中看到欢迎和接纳;而另一所学校的教师,则是沉默中带着审视,也许还有些微的拒绝。为什么同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精神面貌确实截然不同的呢?面对着犹如野马般的学生――教室内大声喧哗打闹,走廊内到处是纸屑,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深深地感到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因为是学期中期,又面临着冬季采暖期的临近,新学校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合校的全部工作,并入住新楼恢复上课。于是经过新班子精心的策划,我们顺利完成了楼内卫生初清,两校分别搬家、人员重组、召开家长会等节点事项,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周的紧张忙碌中,我刻意打破校界,把两校的师生重组共同完成分工,让师生在劳动中认识彼此,也让师生在劳动中不知不觉放下戒备,逐渐融合。尽管现在已经过去近一年的时间了,我的脑海中还是经常会浮现出老师们不分年龄大小蹲在地上刷地,汗流浃背地抬桌椅的场景,每当这时候,我就在他们中间,让他们感受到我是他们中的一员。

当一切工作安稳下来,并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我们开始审视学校的未来发展。要想发展,首先就要“稳”――两所学校合并后的人心稳。教师平稳的融合,两边家长对新学校的认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社区对学校的需求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规划,并逐步完成。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纳入了新班子的日程之中。如何做好规划,使其具有适切性,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挑战。

一、调研与走访

调研走访是制定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新班子的调研会上,学校的丛书记(也是合校后唯一留下的原校班子成员)动情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学校可以建得这么大,这么好,更没有想过可以和城区的校长一同工作。所以,校长放心,虽然我的年龄大,但是我有精力、有体力,有信心跟上你的步伐,共同把学校办好。”还说:“农村学校的老师非常朴实,可能干不好,但是不会不干。但是农村老师也有着非常致命的弱点,就是学的少,见的少,新知识新思想接受的比较慢,且民师转正的人数较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学习,起点比较低。”丛书记直面的剖析让我很感动,我知道,有时候要想疗伤,必须先撕开伤口,才能更加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诚然,农村教师有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唤醒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主动干、愿意干。合校初期的劳动,许多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吕老师是图书管理员,搬家后一个人完成了两所学校一万多册图书的分类整理、上架、上账的工作,手上到处是小口子,也没有和学校叫一声苦。图书上架这种工作,以前在城区中都是举全校之力才能完成的,在这里,没有。吴桂芝是实验室管理员,搬家后曾心疼地抱着几个打碎的烧杯让我看,她不停地责怪自己,打包的时候没有包好,以至于烧杯打碎了。实验室的器材是最多,最零碎的,打包的过程都是吴老师自己一点点打包的,我看见过拆箱的过程,每个烧杯、甚至每个试管都是被报纸包裹的,其实他们做得很细致。看着吴老师心疼的摆弄着破损的烧杯,不舍得丢掉,我的心被深深的感动了。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像吴老师这般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去管理学校,爱着学校,那还有什么困难呢?

每天我都走在老师们中间,时刻和老师们分享学校变化的喜悦,我在老师们的眼中逐渐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喜悦和接纳。记得第一次带领全体教师参观学校以后,老师们在群中写下自己的观后感说:“学校是我们的家,只有大家都爱这个家,我们的家才能越来越好”有的说:“看见窗明几净的新校园,我可自豪了,因为这里也有我的汗水。你看,这面墙壁就是我擦的(还配上了插图)”。一位体育老师动情地说:“这辈子能在体育馆中上一节体育课,死都值。”虽然语言很直白,但是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新学校的喜爱和自豪。只有当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的时候,他们才会和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在和班子成员走访村委会的时候,邱家村的书记语重心长地拉着我的手说:“欢迎你,陈校长,你是第一个城区校长到农村工作的,你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村的希望,看到了农村孩子的希望。”他说:“农村的孩子苦啊,很多孩子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坐上班车,就是为了去城区优质学校上学。晚上要六点多才能到家,吃点饭就困了,有的作业都完不成,孩子们每天都很疲惫,没有玩的时间,休息的时间还不够,遭着罪成绩还不是很好。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比自己强,才咬牙让孩子到城区上学。如果村里的学校能办好,谁还会舍近求远?”

是啊,让农村孩子就近入学,享受优质的教育,选派城区校长到农村任职,是区里推进均衡教育的一个策略。作为种子校长的我,来到村小的目的就是引领村小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再以质量提升口碑,办让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我想吗,这也是我们规划制定中的重点。

在和家长座谈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希望学校越办越好,他们就不必舍近求远了。

在和老师的日常交流中,很多老师都说:“校长,合校一个月所做的工作,好像比我们以前一年的工作量都大。大家很累,但是很快乐”。还有的教师在QQ中偷偷给我留言,提醒我:“校长,你别着急,慢慢来,会好的”。我想老师们一定是从我的眼中,看到了焦急,才会如此善意的提醒。面对教师的敏感,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放低,再放低,融入教师之中。因为我坚信,只有接受,才能信任;只有信任,才会付出。

二、定位与谋划

经过一个月的走访、调研,根据发现的问题,新班子对学校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析,总结、定位。一致认为学校虽然在新建后,有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师生缺乏一种“力”――活力,缺乏一种自身的内生力,所以必须激活和唤醒这种“力”,才能使这所学校更好的发展。于是,经过慎重地研究,我们把学校的核心理念定位于“生机教育”――以生机教育激发师生成长的动力,以教育生机激活师生发展的潜力。(其思想源于“真”――追求教育的本真,真诚的面对,真挚的付出;其方法源于“爱”――追求有“爱”的教育,生生的友爱,师生的仁爱;其目标源于“大”――树立大教育观,用博大的胸怀从教,教育孩子拥有博大的胸怀;其行动源于“美”――和美的师生,美好的心灵。)

如何理解“生机教育”,如何为它准确定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把问题交给老师们来研讨,让老师们站在学科的角度进行解读。当我把教育理念的解读要求,挂到群里时,老师们开始积极参加讨论,无论长短,只说真话。于是就出现了深夜九十点钟的时候还能看见老师在网上留言的帖子。经过如火如荼的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生机教育”就是活力,就是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快乐的学,方法就是给予信任、尊重和发展展示的平台。

看着老师们不断刷新的帖子,看着一条条质朴的留言,我的内心好像点燃了一团火,火苗越来越大,越烧越旺。因为我从他们的语言中,能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们迫切想让学校变好的愿望,无论年龄大小,他们的眼中的审视、拒绝一点点变弱,取代的是闪烁的亲近。老师们都在试着改变,试着接受我,我怎能不激动?

有了网络论坛的良好开端,我们又开始着手让老师们参与制定学校的“三风一训”,即你认为“生机教育”办学理念下,你想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你的理想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学校应制定怎样的校风、学凤、教风,应怎样定位学校的校训?学校的校徽该是什么样的?让老师参与编写校歌……

有的老师说:“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就应该把学校办成宽城区的名校”;有的说“我们的学校今后不仅仅是我们周边村民的孩子来上学,不远的将来一定还会吸引城区内的孩子来上学。”还有的说:“我们的学校一定要有特色,有特色的学校才会吸引家长的关注”……

这样的参与活动,我们总结为小组参与式教研,也就是给老师们分成若干小组,可以在小组内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一位老师都有发言的权力。最终如果哪个小组上交的“三风一训”校徽、校标等中标,将获得小组奖励。

在全体教师的参与下,发展规划的主体部分很快的产生了,它凝结了全体教师的智慧,变得不再遥远,不再迷茫,变得实际,变得适切。虽然没有那么高深的理论,但却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现在的我,已经真正“走进”了村小。

三、收获与喜悦

在规划之旅拉开帷幕的同时,不觉中我们也完成了合并学校最难的一步――合人,人和。让老师找到团队的归属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教师走出心结的关键。如何打开教师的心门,让干群沟通无障碍,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公平”与“尊重”。我常怀感恩之心尊重每一位教师,公平的处理每一件事,我相信有一天,我会走进老师们的心里。

每一天,我都在感动中度过。有时候是听了一节课,看着孩子们课堂上的变化我感到喜悦;有时候是突然出现在我办公桌上热乎乎的玉米面饼,或是几根玉米,或是一小袋豆角,多数时候都不知道是谁拿来给我的,但是心里热热的;有时候是走廊里一句温柔的叮嘱:“校长你穿得太少了,多穿点”;有时候是一张不具名的小纸条,上面是一些好的建议;有时候是我批阅教师随笔时写的评语老师们给我的反馈,一张小卡片,静静的放在办公桌面上。在很多无声的交流中,我慢慢的,走进了教师的眼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