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烘”“卧”等14个生字,会写“讨”“厌”这两个生字,理解“暖烘烘”“卧”等词的意思。

2.积累并学会运用优美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鸭妈妈焦急开心的心情和丑小鸭的丑。

4.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童话故事,激阅读兴趣

1.做“你说我猜”的游戏。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很喜欢听故事,而且也记住了很多的故事,今天老师就和大家玩一个“童话故事猜猜猜”的游戏。老师说,你们来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好吗?(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来大家看过的故事书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它就是《丑小鸭》。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端端正正地写课题。

3.简介安徒生及其作品。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为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介绍作者时,着重介绍了他坎坷的经历和卓越的成就,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学的同时,懂得了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努力奋斗,一定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过渡:大家一定很喜欢《丑小鸭》这个故事,赶快读读吧。

1.自由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熟悉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设计意图:“三分文章七分读”,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认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全班读。

(2)去掉拼音读生字。

(3)哪些字你觉得很难记?(相机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

(4)出示生词,“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识字教学从易到难,教师的激励语言始终贯穿其中,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立求识用结合。】

4.学写生字“讨”“厌”。

(1)要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地方?

(2)教师一边示范写,一边讲解重要笔画。

(3)学生练写,教师巡堂时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4)学生作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重视抓好写字训练,扎扎实实进行书写的指导,不走过场,通过示范、练写、评议等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纠正每个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的质量。】

5.读通句子。

“生字宝宝”藏在课文中,你能把它读好吗?(出示带有生字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指导长句的读法)

句子1: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自由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生谈发现)

师小结:以后碰上这么长的句子,只要我们注意停顿,一定能读得又通顺又好听。

句子2: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它。(指名读,注意轻声词“欺负”的读法)

(欺负同学的行为对吗?同学之间应该怎么相处呢?)

句子3: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全班齐读,提示轻声词“篱笆”的读法)

6.齐读课文,感知大意。

过渡:生字词和句子都读得很棒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师小结贴图。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在阅读中还能训练学生的读书、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精读理解,品读悟情

这是一只可怜的丑小鸭,它出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暖烘烘”(形声字)和生字“卧”。(字理识字)

(1)理解生词“暖烘烘”。

师:这个“烘”字是火字旁,有火我们就觉得很暖,那“暖烘烘”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什么时候会有暖烘烘的感觉?你能说出几个像“暖烘烘”一样的词吗?

(2)学习生字“卧”。

师:在这样温暖的日子里,鸭妈妈卧在草堆里。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卧”字最初的样子吗?它长得可有意思了,你们瞧,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师:它最初的意思就表示人趴着休息,课文里鸭妈妈卧在草堆里,就是说鸭妈妈( )在草堆里。(生说)

师: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形象、多有趣呀!如果大家认真去学,一定会更喜欢他。

师:鸭妈妈多辛苦呀,可她为了自己的宝宝,无怨无悔,你想对鸭妈妈说什么呢?你们的妈妈为了你们的成长也含辛茹苦,那你们怎么报答妈妈呢?

(3)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师:鸭妈妈已经孵了很久的蛋,她多盼望能早点见到自己的孩子,她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指名说)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自由读)

师:鸭妈妈的心情可能紧张、激动、开心,还可能是别的感受,带着你们自己的理解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恩教育。字理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体会到了汉字的变化及蕴涵的意思。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丑小鸭的“丑”。

师:在温暖的日子里,鸭妈妈迎来了她的宝宝,可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从一个蛋壳里钻出了一只特别不一样的鸭子,他到底长得怎样呢?下面咱们就看看课文中的第一幅图,然后一边默读第二自然段(提示默读的要求),一边画出描写这只鸭子的句子,说说“丑小鸭”这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丑小鸭“丑”的句子。

指名汇报,你们觉得这只鸭子长得怎样呀?(板书:丑)(出示图片,师引读)

(2)出示两个句子,进行句子对比,体会叠词的用法。指导读描写“丑小鸭”丑的句子。

师:老师请大家来读两句话,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师小结:用上重叠的词,我们就感觉这只鸭子的毛特别灰,嘴巴特别大,身子特别瘦,这真是一只特别丑的鸭子呀!

(3)指导读出丑小鸭的丑。

师小结:如果把这些重叠的词读重些,我们就会感觉这只鸭子特别不一样。

(4)积累叠词。

师:以前我们也学过重叠的词,你还能说出几个吗?这样的叠词还有很多,如果我们以后写句子、说句子也能用上叠词,你的句子一定会更美!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朗读和默读的方法,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课文延伸,做好铺垫

小时候的丑小鸭特别的丑,可是长大后它变得可美了。(板书: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就写到了它的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ARCS模型;学习动机 ;教学效果;

一、学习动机与“ARCS动机设计模型”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ARCS动机设计模型。美国福罗里达州州立大学教授约翰M·Keller先生经过大量文献研究, 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4部分组成:注 意 (Attention)、相 关 (Relevance)、自信 (Confidence) 和 满 意(Satisfaction) , 简称ARCS模 型 。根据Keller的ARCS模型, 为了激发学习动机 , 一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 ; 二要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 务的相关性 ; 三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从而产生自信 ; 四要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 务后的满意感 。

3、学习动机与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关系。ARCS动机设计模型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学术思想,是一种具体化可操作的学习动机模式,它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改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核心观提出的一种动机建设学习理论。

二、“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注意(attention)。注意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首要条件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注意”策略,刺激学习动机,注意课堂导入的多样性、适切性、灵活性。以《丑小鸭》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应该设计各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入”,例如关于丑小鸭的视频,图片,音乐,游戏或者一个简单的想不到的事件(如模仿鸭子的声音)。

2.相 关 (relevance)。“相关”又称“切身相关性”, 学生应该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他们有关联的 。奥苏泊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相关”策略,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以《丑小鸭》为例 , 在学习新课程时先让学生自我总结与本课知识有关联的经验,列举与本文相关的知识; 让学习者以自我理解的方式阐明学习目标,在恰当的时间向学习者提供合适的选择。。

3.自信 (confidence)。自信是学习者进行主动探索的心理基础,学习者在接受学习任务之前应该建立适度的自信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知,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建立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丑小鸭》为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课不仅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可以被他所用的。

4.满 意(satisfaction)。持续性的学习动机依赖于学习者从学习经验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可以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前者可以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期望;后者可以是外界的认同。

在语文教学中尽量使学生达到“满意”。以《丑小鸭》为例,从外部来使学生达到“满意”,教师应该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反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师应该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关注丑小鸭在逆境中仍然坚持不懈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立春.美国“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型”原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3):79.

[2] 张志刚,朱世美.ARCS动机模型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8):13-14.

[3] 孙冬梅,刁彩霞.ARCS动机设计模型及其在高校课堂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1,(05):141-144.

[4] 郭德俊,马庆霞,赵凤贞,袁惠萱,林海波.“ARCS兴趣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02):33-37.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备教案要张扬教师的个性,充分体现教师的创新思想。

踏上讲台之初,笔者对备写教案的深切体会有两点:一是为了不违反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得到学校“教学态度端正,工作扎实”的评价,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写教案,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使用到导入新课、如何提问,甚至哪个问题由哪个学生回答都要在教案中写好,大部分时间花在写上,而不是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二是上课时必须严格照此计划执行,不敢越雷池半步。随着教学能力的逐步提高,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了个性,失去了创新,几乎每天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课堂上不受学生欢迎,课后写教案也成了很繁重的负担。无奈,只好一面抄别人的教案,然后束之高阁等待学校的检查;一面花精力挖掘教材,研究适合于学生特点和有助于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现在,学校进行教案改革实验,给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在备写教案时,不拘泥于传统教案的模式,无论详略,我都是在把握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将自己的智慧、情感、个性魅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备教案要吸纳他人智慧,取长补短,共享资源。

除了学习和吸纳外地先进经验外,我们在学校进行的教案改革试验中既注重同学科平行班教师提前集体备课,又注重集体协商教学思路,授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对象对教案进行再加工。这样,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取他山之玉以建自己的广厦,使教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备课要充分挖掘生活知识,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凡是生活中常见的、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的事物,都可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生活中接收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在学习中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学习《丑小鸭》一文,如果仅仅把课堂教学通过朗读定位在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么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就无法得到落实。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了诸如“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哪些痛苦的事情”、“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它的同伴们为什么改变了以往的态度”、“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丑小鸭》”、“丑小鸭与他有什么相似之处”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把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教育落到了“润物细无声”处。同时,这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备课时不能在宽广领域内充分了解和掌握与本节课教学相关的丰富知识,在课堂上要么会出现尴尬局面,要么会无端指责或批评学生,限制学生思路,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教师具有浓厚的“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的意识,在备课时才能充分挖掘生活内容,让语文回到生活实践中去,让知识、情感、价值观真正达到三位一体。

四、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教师备课时常常关注每个知识点如何让学生掌握,以致设计一个个问题让学生钻,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忽略了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将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当作木偶来对待。新课程很注重人本因素,特别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学习内容,去探知学生的情感和想法;在课堂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他们解决疑难,纠正自己的认识,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这一行为的转变。

五、要写好教后记。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教媒体;优化;课堂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呢?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读”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自能理解。这句话很有道理。那么,怎样让学生乐于把书读熟呢?方法、策略有很多,我们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促使学生乐读、读会、会读,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读“得”其乐,读“得”其法。我们尝试在不同阶段恰当地借助信息技术,使它发挥积极的作用。(1)预习阶段。激励学生在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电脑网络查阅与本课内容联系紧密的资料,扩大信息量,提高理解文本的能力。现举一例:张爱玲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使用信息技术多种方法查阅相关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找出海底还有哪些珍奇动物,它们是如何活动的?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语言文字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乐趣。(2)阅读理解阶段。此阶段学生对文本完成由认读到理解再到感悟、欣赏、积累的过程,读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参与加速这一过程,并提高这一过程的质量。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运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将文中生字词放在设计的“生字词乐园”里,通过多种方式的认读,学生已熟记于心,为理解课好了准备。(3)拓展阶段。有些文本需要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阅读,以扩充知识的积累。此时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实现课后的阅读任务。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桂林的资料,更多地了解桂林的自然景观。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情融合的教学环境中,从而诱导学生入境悟情,既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习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思”

阅读教学,我们主张多读,我们更主张“熟读”与“精思”相结合。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他同时提出:“读书要做到三点,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关紧要。也就是说,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其实就是读书加理解、感悟的过程。

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化为形象,降低理解的难度。如教《雷雨》一课中“渐渐”这个表示事物逐步变化的词时,教师就出示雷雨中雨越下越达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边看边理解,画面生动地呈现,使学生轻易地了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教《回声》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文字描写的层面上,没有感性认识,此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与声音的并存的回声现象,学生的理解一下子就形象起来。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交流”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它是课堂焕发活力的重要条件。师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思维碰撞中不断的收获知识、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参与会使此过程更加开放、活跃。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教师将原著中的描写猎狗追赶丑小鸭的部分,用清晰的音效、图效,多煤体出示出来,老师朗读后提出问题:你听后想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的气氛很热烈。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写”

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找到由读到写的训练点,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使学生爱写,会写。如教学《丑小鸭》一课,设计“拓展延伸”的环节,老师说:“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开心地拍拍翅膀飞上蓝天,这时,地上的鸭子、公鸡、猎狗都仰望天空发出一声声赞叹。孩子们,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吧!(出示:我想对鸭妈妈说……我想对鸭哥哥、姐姐说……我想对鸭子、公鸡、猎狗说……我想对农夫说-我想对丑小鸭说……)请你将想说的话写出来吧!这一环节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再度与文本做深层对话,让心灵去感动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并将感动溢于笔尖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课文《丑小鸭》的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言训练。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灵活用“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析词句的一个范例。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三)激发想象,鼓励创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加工,变成课本剧来表演。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戏剧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阅读与写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

草食家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畜牧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