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恩母亲的优美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教学;感恩父母。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且具有人文性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百善孝为先”,然而,当前有许多初中生因受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面对父母,感恩意识淡薄。为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到感恩社会,在感恩中修身立德,完善自我。
初中语文课本蕴涵着丰富的感恩父母教育素材,语文教学过程又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孩子们心中精心浇灌起“感恩父母的花朵”。下面谈一谈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父母教育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在文本阅读中感悟父母的恩情
语文教材中具有感恩父母教育内涵的课文很多。这些文段句子优美,饱含深情,非常适宜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和体验父母对子女的恩情,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背影》中有一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不难看出父亲买橘子是多么地辛苦。再看父亲对儿子的四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整个过程中,虽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每一句都道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和无限牵挂,父亲那一颗温柔、体贴的心好像跳出了胸外。
课文中还有直接抒发感恩之情的句子,如《荷叶 母亲》的结尾部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些语段非常精彩,或记叙了父母的辛劳,或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眷眷之情。教师让学生作为重点,反复地朗读、品味,学生就会从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和他们对子女的关爱。再顺势引导,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从而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起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口语交际中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口语交际能展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也能使情感产生共鸣。语文教师应善于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如学完《背影》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从父母为自己做的哪些平凡小事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面对这些平凡却厚重的爱,该如何回报父母?假设父母就在我们身边,为了证明我们已经长大,让他们放心,我们怎样做。教师不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鼓励他们敢于把自己对父母的爱当着父母的面说出来,并把实际报恩行动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这看似只是一个“说”的过程,但在“说”的过程却伴随着思考。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感受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强化了对感恩的理解,从而为今后报恩父母打下思想基础。
三、写作练习中升华对父母的感恩
结合课文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习作训练,也有助于感恩父母意识的培养与深化。的文章《我的母亲》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学到这段,教师布置了这样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父母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又如学习《傅雷家书》后,教师让学生也给父母写一封信,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他们心中平时不易说出口的对父母的爱和感动。学生的回忆、深思,在这次练笔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父母感恩之情又得到加深。
四、综合实践中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落实到行为中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布置很多活动课任务,如:回家和父母交流,了解父母的成长经历,了解父母的工作性质及生活爱好;周末回家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刷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家务;另外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假日,为父母洗一次脚或做一顿饭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真正做并且要写在日记中。为了解真实情况,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话通知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把学生在家劳动表现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反馈给学校。
以上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不仅融洽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了珍惜父母对家庭、对自己的付出,还能促使他们在校好好学习;使感恩父母教育活动发挥出更多的教学作用。
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学科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包括感恩教育在内的一切育人教育都会“随风潜入夜”,学生的灵魂无论是在 “有声”,还是“无声”当中都会滋润起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的方法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实践,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让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二、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写作情感。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得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如,孟浩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三、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世界上最高的是天空,最深的是海洋。父母恩情,比天还高,比海还深。父爱是一份无怨无悔的关怀,母爱是一份永不放弃的牵挂。父母恩情,如水一样清纯洁净,让人时时感怀;父母恩情,似金子一样放射出夺目光彩,让人永生难忘。
【一号美文】
母亲的守望
申平
自从上大学开始,我就成了一个游子,一只风筝。我浪迹天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飞到离家万里的南方来。
我总想衣锦还乡,于是一年又一年地推迟回家的行期。今年终于下定决心,我带领妻儿回到相隔快20年的故乡去。
和爹娘相见的一瞬间,所有的感情和语言都化成了眼泪,40多岁的我,竟像个孩子一样哭个不停。娘喊着我的乳名,不停地安慰我,就像我小时在外面受了委屈,她把我揽在怀里,拍着我的头安慰我一样。
我竟越发哭得厉害,怎么也忍不住。
我平静下来以后,娘便开始向我诉说这些年来家里和外面熟人的变化情况。爹和娘现在早已不住在农村,他们随着哥嫂妹妹搬来县城,又搬了几次家,才住进现在的楼房里。
娘说:“一搬三穷。不少东西都扔掉或者送人了。没有办法。”娘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她说,“你快来看,这是你早先写的那些字啊本啊,娘一样没敢动,怕你有用。”娘说着,弯下腰吃力地从床下拖出两个纸箱子来。
我的心忽地一热,眼泪又涌上来。从中学时代开始迷上写作的我,那时总和娘共着一盏灯,在纸上写写画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曾写过些什么,自己早已忘记,但是,娘却把它们留下来啦!
我慢慢翻检着这些已经发黄的纸片,纸片上面的字迹不断激起我对青年时代美好时光的回忆。但除此以外,老实说,这些东西并无价值。我仿佛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向娘交代过,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了,可以用它引火。然而,娘竟然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它们!
搬了几次家,其他都可以送人,唯有这些东西她还珍藏着。我的亲娘啊!
我看着这些东西,娘就站在一边,恭恭敬敬地看着我。娘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也不懂什么叫做“文章”。但她知道我是作家,作家是写书的。从我上中学在报上发表豆腐块文章开始,娘就对我刮目相看。她对我的一切,都开始有了崇拜的味道,包括我青少年时代学习写作在纸上的胡乱涂鸦。
“儿,有用吗?”娘在一边极小心地问我。
“有,有啊!”我用力点着头,眼泪也跟着落下来。我真的想大声地说声谢谢,这可是我的亲娘啊!
现在,我重新回到了南方。但我知道,我的根永远留在北方。因为在那里,我的亲娘在为我守望,守望着家园,也守望着她的儿子写过字的两箱纸片。
(选自《母亲的守望》,有删节)
赏析
文章描写的母亲的坚守,竟是作者幼时写过画过的早已发黄变旧的两箱纸片。可就是通过对这一件小事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崇高的母亲的形象。作者成功地抓住了生活中感动人心的一些事情、一些画面,将它们提将出来,穿插在文字中间,成功地让母亲的形象在平凡的事件中凸现了出来。
【二号美文】
写给爸爸
雪漪
爸爸,
在爱的世界里,你一直在孕育着特别的爱。
一缕一缕粗线条的爱,给我留下爱的享受。我以诗的柔板做一次抒情,就让我用自己无邪的声音把它说出。
是快乐,淹没了我经受风霜的表情。你和妈妈的回馈,丰富了我的春夏秋冬,我的存在又多了层现实的意义。
在时间与现实的角逐中,我冷静而执著,优雅而丰盈,按部就班地工作,丰富多彩地生活。虽然,有的时候,我听不懂某段时间的蹄声,你也不谙我内心的涛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彼此对爱的接纳。
希望和远方交替,我为你仰颈祈祷,让轻松的日月围着你旋转。
广袤的感动让我内心深邃,我的爱无边无际。
爸爸,
与你约会夕阳,共走在回家的路上。
那是我的另一个开始。
有时候,怨你怨得尖锐,是爱你爱得深沉。离现实越近,越不知怎样领会现实的风景。
粗心和大意是无法被忽略的生活注脚,生活的福祉也许就灌注其中。
爸爸,在浩荡的岁月面前,我是一艘破浪而行的渡船,我只能以帆的方式和你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对话。
因为爱,才坚强;因为坚强,才珍惜;因为珍惜,才快慰;因为快慰,才美。
是已经淬过火的性格了,内敛的爱,在我这里显得极具魅力。每经过新一天的行走,我愈充满感恩。
月光淹没我时,有谁知道,我多么惬意?
爸爸,
我是你的月光,为你照亮幸福的时候,也衬出忧伤。
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思想从抽象到具体。常常使我难以入眠的,是内心坚韧的水,让我变得更加开阔。
从人生的源头一直走来,我本是布衣女子。素朴,清纯,是我行走的全部要素。一根草就可以捧起我的微笑,一道阳光就可以灿烂我的梦想。
候鸟的翅膀上驮着从我手心里放上去的亲人的概念。
当我歌唱时,内心充满了感恩,在反馈中我一点一点成熟并且陶醉。
其实,生活,是一杯自酿的酒,谁都想体会怎样醉得更美。
我的每一次泅渡,都不会是徒劳。天际的彩霞,是我生命里的色彩。
爸爸,
亲人,总是给我带来希望和梦想。没有目标的时候,爱是最近的目标;希望渺茫的时候,亲人是最先游移而来的希望。
就算困难可以夜似的弥漫,我内心的希望却灯火通明。
任何事情也许都是复杂的,可我喜欢学着把它想得简单。我想,这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打开艺术之门时,我就醉了。这文字列队的阵势,实在迷人。
艺术的对岸,诗在萌芽。我一路泅水而过。
我以瀑布的喧腾激动,我以星光的悄然闪烁,我以自己的本色生活。
我时时提醒自己,从流水的角度去端详自己。目力所及的地方,就是我的领地。在我的生命里,把行云流水的时间当成韵律,我活得精彩,会有更深刻的意义。
岁月的一声苦吟,是我眼中滴落的黄金。
站在精神的大地上,我豪迈地笑。
(选自《散文诗世界》)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就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都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他们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这篇小作文。汪宇航同学在习作中写道:“我们班虽然输了,但却虽败犹荣。我班的胖子没有四(1)班多,所以输了。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杜谦和曹建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四(1)无法比拟的。”这种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可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我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让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同学们在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她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她的理解和包容。我爱她。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我们应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⑴词汇积累。⑵好句子积累。⑶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⑷诗歌摘抄。我们要让学生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的多、背诵的多;还应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他们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他们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由此看来,要达到课标中的写作目标,单靠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学生读与写的统一,达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课堂随文练笔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
1.借助课文插图,再现情节,培养练笔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我们现用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它们或引领学生感受自然美、人性美;或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感悟字词的语言美。这些插图将课文内容形象化,不仅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语文课堂进行随文练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如我教学第十册《桥》,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位老党员在山洪暴发的紧要关头,果断地指挥全村人跨越了死亡的生命桥。这位老支书让党员排到后面制止了混乱,并亲手拖出了试图插队的小伙子--自己的儿子。最后时刻,他想把小伙子推上岸,但一个浪头吞没了他。学生学完文章最后一段:"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情感后,我不失时机问:"孩子们,你能想象老汉这时想喊什么?又会喊些什么呢?"正当学生面面相觑时,我又说:"让我们再回到课文插图上,看看老汉是如何对待村民和自己的儿子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把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吧!"接着,我让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人物的形象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对老汉描写,从图上人物的神态、动作上再一次感受到老汉的在危急时刻舍小家顾大家的品质,感悟到课题上的"桥"所包含的真正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有条理的理清图画内容,更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练笔的兴趣。
2.发挥课文示范,提供范例,打开练笔思路
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许多课文在表达方法、表现形式上都各有特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分析、仿照和运用。还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教学《假如》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写一段或几段;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可这样设计"你还知道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送出自己的孩子吗?再按书中样子说一说;在学习了《泉水》一文时,让学生想想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出示句式仿说: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同时也有自己创造,充分进行了语言训练。
3.填补文本空白,设计练笔,训练练笔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往往在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且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也是作者留下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发挥。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空白",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描写,会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从而更好地理会作者表达的意图。如我教学第九册《桂花雨》,第五自然段在描写摇桂花时是这样写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句话的"帮、抱、摇、落"几个动词写出了作者欢乐的心情。然而当时摇桂花时,母亲和孩子们的神情、动作以及场景并没写具体。于是我借机拓展学生的思路:"孩子们,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员,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吗吗?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快乐及母亲的摇桂花的神情动作写具体吧!"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留下了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巧挖课文的空白点,给学生无限的表现空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既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又训练了学生的动笔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4.模仿文本写法,技能迁移,达成读写统一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是最好的写作模板。很多课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因此,学习完课文后,有机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段进行练笔,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宽,更是培养学生的随文练笔的能力。
如我教学第十一册《山中访友》。作者用充满灵动的文字,叙述了自己"山中访友"的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课文运用奇妙的想象,把读者带入新奇的世界。其中,课文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我"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的情境:"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组句子内容一致,结构相似,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作者与大自然之间的这一份不同寻常的独特情感,我创设了这样的练笔作业: "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写。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你
:你好,美丽的蝴蝶!你
; 你好,翠绿的树叶!你
。你好,
!
。"因为,有模可仿,学生写得丰富多彩。有的写:"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你把大地点缀得多么美丽。"有的写:"你好,美丽的蝴蝶!你挥舞着翅膀,是想跟我跳舞吗?"有的写:"你好,翠绿的树叶!你让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有的写:"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邀我重新梳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