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的感想

家庭教育的感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的感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的感想

家庭教育的感想范文第1篇

1.通过学生感化家长

如果说班主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那么学生就是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载体,如何利用这个载体感化桥梁另一端的学生家长,是作为班主任必须具备的的一项技能。具体如何感化呢?方式比较多,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成功案例:

【案例1】:2003年,我班有一名叫纪云的男生,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和父母亲关系紧张,有一次甚至因家庭琐事,闹出了和他父亲大打出手的尴尬场景。而且厌学情绪严重,导致学业困难。行为态度的恶劣以及学业成绩的不理想引发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满,经常给我打电话发泄对学校教育的不满情绪。但是,一次数学月考纪云破例的考了高分,看到纪云欣喜若狂的摸样,我心中有了主意。这次和他交流特别顺利,我趁机鼓励他只要勤奋,各科都能学习优秀。从此,见到的都是他努力学习的身影。期中考试,他的成绩跻身于年级前列。我又趁机找他谈话,指出不仅要学习优秀,而且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尤其要和父母亲关系融洽。第二天,我接到了他父亲激动地电话,除了一直说谢谢,别无它话。由此可见,班主任只要细心观察,就能从细微处找到改变学生的机会,通过学生就能感化家长。

2.通过琐事感动家长

魏书生曾说:“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事实如此,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不是每天操劳国家大事,也不是每天踌躇于民生之计,而是忠于扮演自己的角色,每天忙碌于班级琐事。就像作家张爱玲曾说的:“每天坚持做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的人。”由此笔者认为,能把每天的班级琐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班主任。能通过琐事感动家长就更需要班主任有一定的艺术性。怎么能通过琐事感动家长呢?

【案例2】:2006届,我班有一名叫陈文政的男生,是高二下学期半途从私立高中转入的。人很聪明,但习惯比较差。家庭比较富裕,看不起班级里的学生,与同学关系紧张。心目中老师的形象也比较低,由于他父母亲长期经商,导致其认为师生之间也是裸的金钱关系。每次家长会,他父母亲要么问是否交钱,要么发泄对当今教育的不满。一天夜里,他突发疾病。我带他去医院,由于他父母亲电话打不通,我只好滞留医院照顾他,忙碌了一整夜。之后他父母亲带些礼物来看望我,他父亲握着我的手愧疚的说了令我难忘一句话:“老师,通过你我看到人与人之间不是只有钱,还有情哪。”所以通过琐事也能感动家长,甚至改变家长的人生观。

3.通过交流感染家长

能与家长和谐地交流,是每一个教师教育好学生,履行好职责的基本素质;是创造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一门艺术;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根本大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与家长交流沟通,是很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很想了解和掌握的技能。但与家长沟通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沟通时缺乏艺术性;沟通的内容往往侧重学生的不足,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不均等。那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在与家长沟通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案例3】:2009届,我班有一名叫俞立刚的男生,因是体育特招生,文化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喜欢上网吧,爱好打群架。任课教师谈及他,都极其厌恶,恨不能把他开除掉,他父亲对他也是万分的失望。一次去家访,碰巧他父亲正在打电话,当时他父亲情绪比较激动,声音歇里斯底。原来俞立刚弟弟的班主任正因为学生打架进行电话家访。通话结束,我递给他一杯茶水,面带微笑给他点头示意。大约五分钟后,他平复了心情,问儿子是否又闯了祸。我摇摇头说:“你的儿子近段时间进步较大,情商特高,非常尊敬老师,班级学科教师都寄予厚望。”听后他露出异常吃惊的面容,然后又欣慰的笑了。我趁热打铁:“他的进步与你的家庭教育的结果,班级学科教师都非常佩服你。”然后我们又聊一些其他方面的话题,临走的时候,我委婉的讲出,若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学生定会有一个理想的高考成绩。他抓着我的手一直说:“谢谢”。高考结束,俞立刚不负众望,考上了理想的体育学院。由此案例看出,班主任语言艺术重要性,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微笑、眼神、语言感染家长。

4.通过谎言感悟家长

时代呼唤创新,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一个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的时代已悄然到来。没有艺术性的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班主任工作就沦为技术性的管理,班主任也滑为“班级保姆”或“班级警察”的角色。善于编织“谎言”来引导理想的家庭教育也是班主任必备的职业艺术。

【案例4】:2009年,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便于统一管理,让住宿校外的学生搬回到学校寝室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当时有些家长不理解,甚至带点抵触情绪,因此我如果强烈要求学生一定要搬到学校寝室,必然行不通。于是我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列举了三个并不存在的学生实例。说其中两名学生(朱某,李某)住在学校寝室,高考成绩出色,而和朱某,李某平时成绩平分秋色的张某因住在校外,高考成绩非常不理想。果然,一周后我班住在校外的学生全部搬到了学校寝室。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有时“说谎”也是一门艺术.

家庭教育的感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时间管理 大学生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管理 (time management)是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交叉的热门研究领域,Lakein(1973)第一次提出时间管理概念,认为时间管理是对时间进行规划、控制、有效运用的管理过程[1]。1989年国外学者Brittion和Macan等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时间管理与个体特征、任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明确了时间管理对个体心理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重大影响[2]。

(一)国外时间管理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概念内涵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时间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门领域,研究对象覆盖广泛,包括领导者、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的研究,研究方法涉及历史学、现象学、调查研究以及干预的方式(Ossai, RU,2011)[3]。国外研究(Van Eerde, W,2014)表明:时间管理与自我观念、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呈显著负相关,通过提高时间管理可降低个体消极情绪。

(二)国内时间管理研究。目前为止,研究主要集中于时间管理倾向领域研究,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研究,尤其黄希庭、张志红等将时间管理倾向研究本土化,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反映了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4]。这些研究体现出时间管理倾向具有共同性以及领域与群体特殊性。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新媒体时期,具有开放、虚拟、多元、隐蔽、即时、互动、容量无限等特点的自媒体已经迅速成为大学生互动交流的主渠道,它在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则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其时间管理与个性化发展。当前从个体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研究向广度与深度发展,但是国内从家庭教养方式、群际比较的集体视角研究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与作用因素以及调节对策的研究,目前尚付之阙如,而在当前新媒体形势下,家庭教养方式所导致的群际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面临诸多的新形势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媒体形势下时间的异化导致自我监控、家庭与学校监管力量的弱化。在当前网络化情境下,大学生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获取学习、娱乐的各种资源,这样就使得学习倦怠的大学生群体在虚拟的世界里过分投入,自我时间监控力量被削弱,单独的家庭与学校教育管理干预很难实施。

(二)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拖延与逃避的应对方式的滥用。由于就业难日益凸显,持有“毕业即失业”的不良心理的大学生群体,滥用拖延与逃避应对方式来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导致学习倦怠或者心理障碍,而大学生拖延行为习惯最初多数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

(三)多元文化冲突下的当代大学生目标漂移与时间价值感迷失。新形势下,西方文化、日、韩、泰等东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目标价值极端分化。处于不同价值观的群体,时间分配、目标管理成为他们成长中亟待解决的困惑。而父母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与投入不足,家校联动教育实施困难。目前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相应指导仍是投入不足,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而缺乏系统性的深入开展,就更谈不上与家庭联合,共同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因而有些大学生不知该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导致学习、生活混乱。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家庭教养方式潜移默化的作用,导致大学生群体认同与定位比较的差异,使得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个人的全面健康成长。因而厘清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的影响机制,提升其时间管理信念,加强学校教育补偿机制,强化其时间管理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家庭教养方式与时间管理关系探析

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早的引路人,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进程,父母教养方式更是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自我时间管理、人际和谐、创造力等诸多方面。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而言是指父母的教育理论、态度以及方法对孩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当前倍受教育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重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考察、论释了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作用。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的基础上,国内研究追随国外研究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心理学家赞同父母与孩子相互影响的模式,把社会化看成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许多文化与亚文化中,都发现了权威型、民主型教养方式与良好心理之间的关系,但结果也受到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环境、种族背景、追求目标以及选择的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相关。

四、自媒体情境下家校联动提升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路径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当代工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对人的控制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工具,无孔不入地侵入人们的闲暇时间,最终导致媒体无形中操控了我们的时间。在自媒体情境下,通过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的影响机制,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切实可操作的办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整体竞争力。可以通过如下路径提升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父母应着重无条件积极关注、引导孩子建构积极的自我时间管理价值概念与体系。埃里克森及其他研究者指出,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教养方式的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接纳/反应性,父母的要求/控制性……关爱而反应敏锐的教养方式和一些良好的发展结果存在稳定联系,如安全型情感依恋、亲社会行为以及个人时间自主管理能力[5]。

(二)家校合理联动,促使学生积极顺应当前的自媒体环境。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规划,天性与教养综合发展具有独特性、可塑性、主动性与被动性、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等特征,电视、电脑、手机等自媒体工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时间管理价值观、同伴交往的方式与效果,通过家庭与学校协同互动,促使学生有能力通过选择适合自己遗传倾向的社会环境特征,主动为自身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与个人发展负责。

(三)多渠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冲突交融的潮流中定位时间分配、目标管理及人生的价值意义所在。研究表明,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国家等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对孩子的教养鼓励独立,给予他们很多追求个人目标的自由,而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崇尚集体主义社会的文化则强调维持社会和谐以及追求个体所处社会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所接受的价值观以及福利最大化的重要性。因而立足传统文化教育经典,适当借鉴其他文化的精华,激发学生自我定位、自我时间管理的科学均衡发展。

(四)改革创新大学生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了解学生家教背景内化价值观的基础上私人订制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一书中说过,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想做就能做到的,这是通向贡献性和有效之路。最有效的教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家庭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生态系统,因而可以通过改革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学生所内化的教养价值与学校个性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Lakein,A. How to get control of you time and life [M].New York:Nal Penguin Ine,1973.

[2] Bogdan Costea , Kostas Amiridis ,Norman Crump.The projection of tim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J].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History, 2014,Vol. 9, No. 2, 220C234

[3] Van Eerde, W,A review of the time management literature[J].GEDR AG & OR GANISATIE,2014,Vol.27,No.1:19- 36

家庭教育的感想范文第3篇

一、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家长教育艺术的提高

1、家长进课堂.举行“家长进课堂活动”,引入家长进课堂教学课程,我们首先在家长中进行了家长问卷,家长的特长和专业,其中有的家长在美容方面比较有特长,有的的家长会种植,有的家长会织毛衣,我们就邀请家长进课堂教孩子如何织毛衣,

有的家长会做风筝,那么我们就邀请家长进课堂讲解怎样做风筝,这些收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家长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2、创新的家长会.我们尝试改变家长会的形式,召开一次次比较富有新意的家长会,我们预先下发了家长的困惑征集,家长们通过家长会的召开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另外我们还下发了教师通过这样的家长会有什么收获和感想等等的表格。充分为家长会做准备,果然家长会那天,每位家长都是有备而来,款款而谈,畅谈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教育经验,这次家长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开日开放活动.为了促进家校和谐沟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更详细、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每一学期,各年级都有一次比较大型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全体家长与孩子们一起上课,与孩子们一起活动,体验孩子的学校生活,既是对学校教学活动的监督,又增添了浓浓的亲情。活动一:家长参与听课。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个性,同时让家长们亲身领略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活动二:家长参与课堂评价。听课结束后,我们组织家长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形成资料。活动三:家长参与亲子活动。有的家长参与班级组织的二人三足竞技活动,有的家长参加班级组织的毽儿翻飞,有的班级才艺展示、有的班级开展“星光大道”等活动。开展半日开放活动是该校始终坚持的一项常规家长工作,学校将通过半日活动不断提升开放的活动质量,促进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专家讲座.我校经常与家教方面的专家学者进校园为家长和老师作精彩的讲座,比如我们邀请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徐苹副校长作的《家庭教育的加、减、乘、除》的讲座。讲座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生动描述了当代中国的教育现象,讲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出家庭教育中的“加减乘除”法则:重视德育,减少短视,乘势而上,消除障碍。徐校长以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实例向家长娓娓道来,引发听众理性的思考,引领家长们深刻审视启蒙教育,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不足,找到提升点。

5、倡导“家庭亲子阅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应该是读报的主阵地。《关心下一代周报》不光是一份面向孩子的报纸,更是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导师,让《周报》走进家庭,带动爸爸妈妈参与读报活动中,开展亲子读报活动,可以是孩子读报给父母听,也可以父母带领孩子共读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发动家长结合自己的家教感受写一写“我用周报教子”,达到家校合力共育新苗的效果。

二、编写《家庭教育礼仪读本》,规范家长家教行为

《教育部2007年工作重点》第四条指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因此我们尝试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网络化礼仪教育模式。在对我校家长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多次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发现家长们都认为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还有些家长认为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制定条约去遵守。经过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汇总讨论,我们认为为家长制定一些礼仪规范让家长遵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在学校开展的常规亲子活动和家长学校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 《丽华二校家长文明礼仪手册》。我们的《手册》分为前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进入校园礼仪》;第二章为《交往礼仪》;第三章为《公共场所礼仪》;第四章为《生活礼仪》,《手册》的制定使家长有规范和依,有本可照,有册可学。

三、进行家长礼仪教育故事征集,提升家长家教内涵

我们组织全校每个班级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礼仪小故事》的征集活动,家长们纷纷写出自己平时对孩子教育的得失,以及与孩子一起走过的心路历程。写心得故事比较积极,质量较高。在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上,有的家长说“过去我只知道对孩子一味地爱,家长学校使我知道爱有误区,过分的爱会像过量的药剂或有毒的汁液一样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现在孩子懂得在家帮着做家务活,有一个快乐阳光的心态,在外能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事,我们真高兴。”

四、进行学习型家庭的评选并进行表彰

家庭教育的感想范文第4篇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校申报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德阳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又在于家长与孩子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课题组侧重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培训,主要形式是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三期30次培训,参训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及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植入新观念,营建新关系

父母与孩子沟通乏力甚至无效,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现象多数是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腐和落后,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器”,“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脸面”,“好父母就是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 殊不知这些观念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会削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家长植入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如“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这些新观念让家长改变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如一位参加过“父母效能训练营”的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以前我奉行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居高临下,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不然的话就是一顿训斥。但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从参加了‘父母效能训练营’后,我学习到如何用孩子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如何了解孩子并鼓励他。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换位思考,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也开始体谅、尊重我们,现在我们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彼此。”

二、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体验

目前很多家长也能意识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也在通过学习一些有关书籍或听讲座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少家长感觉零散而混杂的理念与方法常令自己困惑,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所学的理念与方法很难执行到位而半途而废。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采用系统主题讲座与体验式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练习—反思—分享的过程来提高父母亲子沟通能力与家庭教育水平,父母感觉这一培训模式很有实效。

如一位参训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培训中,老师通过以阅读、讲课、讨论、自由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我们进行教学,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和孩子交流。通过边学习边运用,我发现孩子的话渐渐多了,自信心增强了,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乐于说给我听了,还有他的感受和评价。让我知道他平时在想些什么,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等,使我及时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对他进行引导和提醒。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诲,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正确引导。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沟通方式,在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亲子双向互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孩子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我校除了对父母开办“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还对学生举办“搭建心的桥梁”等活动课与讲座,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学生在讲座反馈中写道:

“我明白了应该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承担自己的一半责任,这样才是积极、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有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理解父母,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要培养自觉性,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语气较为平缓,不要过激,要和父母将心比心,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父母意见交换。”

为了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我们还邀请参训父母偕同孩子一起参加以“心心相映,携手共进”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蒙眼认亲”、“ 心有灵犀一点通”、“假如时光倒流”、“暴风骤雨我抵挡”等一系列需由家长与孩子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互相支持、努力配合,达到最高的默契,从而理解对方所思所为,增进双方深层了解。家长与孩子普遍反映亲子沟通方式得以改善,心的距离得以拉近,亲子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指导家庭教育个案,推动家教良性发展

我们除了对家长和孩子通过培训、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亲子沟通指导,还对个别有需求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个案指导。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不少带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最初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想请老师劝导孩子或给父母支招改变孩子。有时候主动前来求助的孩子也以为问题只是自己的,但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源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问题的由来,或请家长前来参与咨询,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从根源上改善孩子的问题。

如有一个女生,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佳等问题成绩下滑很快,还经常因纠结于与同学的矛盾而情绪烦乱、睡眠困难。女生向老师求助,老师了解到其母亲对孩子期望较高,认为孩子纠结于同学矛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可理喻,多次训导却无效。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与孩子有沟通和交流,母亲期望父亲能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导中,但父亲总说:“孩子有你管就行了。”对此,老师先劝导其母亲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然后指导其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而少评判和教导,并与其父亲取得联系,建议他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父母听取了老师的建议。据孩子的反馈,现在母亲能常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父亲也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倾听孩子诉说烦恼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孩子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现在能够比较平和地看待与同学的矛盾,情绪和睡眠都好了很多,成绩也逐步提升。

家庭教育的感想范文第5篇

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优化,使得大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积极调整教学方式。但仍有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大班时,要求幼儿园教给孩子“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果这种要求不能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满足,家长则会在家庭教育中,积极的给孩子灌输拼音、算术乃至汉字书写教育,甚至在家庭之间相互比较,用孩子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孩子的水平和能力。因此,我认为,正确的扭转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转移家庭教育重点、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同样是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必要条件,也应该成为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这项工作中,经过探索和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经验,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一、多面沟通,直陈利害

在家长工作中,与家长的沟通往往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根本。除了用家校通讯、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外,针对现代家长喜欢并擅于使用网络通讯的特点,我创建了班级QQ群以及班级空间,让每一位家长都能进来浏览,并分享孩子的最新动态,相互交流育儿心得。在避免家庭教育小学化方面,我专门在群空间设置了“幼小衔接”专栏,其中有我搜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以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策略方法”“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什么”等等方面的文章,并在每篇文章之后附上我自己的读后感想和对家长的建议。

很多家长留言表示这一专栏使他们受益匪浅,也引起他们重新思考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注重点是否已经偏离正常的轨道,并纷纷表态今后会更加支持和配合老师们的要求,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事实说话,眼见为凭

现代的家长,其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在不断提高。也因此,对于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甚至自成一套理论。当他们相信自己的这种理论并且坚定认为其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很难用与之相违背的理论信息使其改变固有的观念。也因此,单单依靠书面理论和网络信息的灌输,虽有效果,但是要从根本上扭转大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还是稍嫌薄弱的。

一个偶然的事件,让为此苦恼的我想到了对策。

在进行教育活动《田字格里的图案》时,孩子们纷纷兴奋的表示他们会写汉字、爸爸妈妈教了他们写字……我当即把活动中准备好的印有田字格图案的纸张发给孩子并请他们写出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字。孩子们写好后,我又收回了这些写好“字”的纸张。

两周后,我在班级开展了一场“幼儿书字展览”并邀请家长参加。“展览”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展出了孩子们“写字作品”,并在旁边附上我用红色记号笔书写的正确字形字体和笔画顺序的示范。家长们看后纷纷露出深思的表情――幼儿园孩子在家长的教育和要求下写出的字只求形似,以至于有的过大,有的过小,有的歪歪扭扭,有的甚至缺少笔划……

我告诉家长们:幼小衔接确实是幼儿发展中比较关键的时期,但这里所谓的“衔接”绝不仅仅指简单的知识衔接。拿学习写汉字来说,在家庭教育这种非正规的教育场所和教育形式当中,过早的让孩子拿起笔来学写汉字,不仅不能让他们超前掌握汉字的写法,反而有可能给他们打下错误的基础并形成错误的书写习惯。孩子最初养成的习惯往往对其影响深远,一旦养成错误的习惯,将很难纠正。这样看来,这不仅不是在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还很有可能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三、切实方案,高效实施

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在之前的努力下受到触动并产生动摇,但空泛的喊口号不可能取得切实的效果和家长长久的支持。最好的方法是在此基础上,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并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效果。

举例来说,很多家长反应说孩子们在家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脑,屡教不改,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痛和忧虑。

对此,我利用孩子们爱玩游戏的天性以及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强的特点,联合家长们,与孩子们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先给幼儿观看电影院观众入场买票的视频,明确“要有电影票才能看电影”的规则。之后,要求他们每天要看电视、看电脑之前也要向爸爸妈妈出示“电视票”。在孩子们问他们没钱怎么买票的时候,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告诉他们可以用他们在幼儿园的好表现来换取“电视票”。同时针对孩子们爱画画的特点,我准备的“电视票”除了固定标记外,其余部分皆为空白,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他的电视票。这不仅提高了孩子们要得到“电视票”的热情,也填补了各个教育活动之间的空白时间。最重要的,在孩子们制作“电视票”过程中,着重纠正他们的坐姿和握笔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