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雨的印记

雨的印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雨的印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雨的印记范文第1篇

漫步在潮汐下,雨一直不停的在下,下着下着,仿佛它也在为某一个人流泪呢,也许它也在为某一个人伤悲呢,只是它不善于表达,只有用这些冰冷的眼泪来化解它们之间冰冷的隔阂。

细细品味着这首曲子,细细咀嚼着这其中含义。

仿佛,它并不是用修长的指尖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敲打出来的,而是抒发着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而是微闭眼,将自己脑海中的杂念都清除,将自己的空白凝固在指尖上,又用指尖传达对钢琴的感情。

雨的印记,一直在我的心中沉淀着。雨滴在缓缓落幕,侧耳倾听,属于它的一份韵律,属于它的一份安静,缓缓的在心里流淌着,如一丝温泉在酝酿着。细细抚摸着雨所余留的印记,是那样清澈与熟悉,仿佛有一丝暖流,仿佛怀有期待地在期待着什么。

它只是在寻找着属于它的归宿。

雨,是没有归属的,漫无边际地寻找着,也许在某些地方会发现它们留下的点点印记,那是它们所留下的泪滴,那是它们所余留下来的最后一丝印记。

一点一滴的渗入长满青苔的石板中

一点一滴的融入浩瀚无边的海洋中

一点一滴的陷入坷坷坎坎的泥土中

它只是在寻找着属于它的归属,它只是在找寻着属于他们的归宿。可是,一不小心,又被板着脸的上帝无情的甩落下来了,无声无息,无边无际的雨滴,留下了一滴滴雨的印记。

而它也在傻傻的痴想着,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属于我的归宿,不再成为那个在雨天露宿的印记。

谁在为这雨的印记弹奏一曲悲鸣。

曲子的韵律如此扣人心弦,曲子的曲调又如此跌宕起伏,仿佛身在此曲中。而又是谁,为这雨的印记弹奏一曲悲鸣,柔美的旋律,一直在轻缓地揉捏着我的内心。

让我感受到了释然的美好。

而雨的印记只是昙花一现。

华丽的曲调,敲打在我的心上。那份深深蕴含的悲哀,又有谁能知,又有谁能晓。雨的印记,昙花一现的美丽,又是谁在为这平平淡淡但不是真的印记而赞吟,又是谁为这平凡的不值一提的雨滴奏曲。

未雨绸缪,凉色轻柔。

若我非那雨的印记。

细细纷纷的雨,轻轻淡淡的愁,若我非雨的印记,那么我还会没有归属,只是平平淡淡的从乌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再被太阳的光线分解么。

但我终究还是选择做雨的印记,因为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雨的印记范文第2篇

再不能忍受任何一个人不管男人女人包括父母对我的身体的任何接触。

十二岁这年,妈妈收拾了行李在一个寂静的周日下午离去,我站在后面,却没有哭。那个行李箱那么大,却装不下我。

从此,我知道分居两个字的意思。而我是一个站在中间的孩子,这种感觉叫做孤独。

从家到学校要下一个很长的斜坡,我每天骑着自行车从来不按车刹,因为长度和坡度,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快到我能感觉自己就要飞起来,两旁的树像被我打倒的敌人,一个一个地被远远地抛弃。我有时会放开双手,真正感觉自己是一只不会说话追逐白云的云雀。

妈妈离开后的第3个月,爸爸开始晚归。早上起来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门口有一双米白色的高跟鞋。我的妈妈和爸爸一样高,她从来不穿高跟鞋。

小双,早呀。我慢慢地站起来,回头便看到了隔壁的钟伯伯,他总是满脸笑容,比起爸爸,我觉得他更亲切一些,所以我总是对他很有礼貌:钟伯伯早。在他还要说什么的时候,我飞快地跑开了。下坡的时候,我双手离开车把,走完那条坡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脸上是湿的。没有下雨。

晚上,没有再见到那双米白色高跟鞋,鞋架旁边有一点点的血迹。我开门进屋,爸爸和钟伯伯在聊天。我问了一声,进了自己的房间。“……也不知道谁,放了玻璃片进去,伤得不轻……”

我打开课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在冷笑。

作业刚刚做完的时候,突然停电了,我吓得“呀”了一声。“小双,你冷吗?出来烤烤火。电一会就来了,别怕。”来敲门的是钟伯伯。爸爸不在客厅,钟伯伯说他有事出去了。我冷笑,是去看那个伤了脚的女人去了吧?“小双,看你的手冻得,来,给你暖和暖和。”钟伯伯的大手抓住了我的双手。那双手的确很暖和,我的爸爸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给我暖过手了。失神了好一会,我才记得把手抽出来:“我自己烤烤火就好。”“呵呵。小双长得真漂亮呀。将来比起你妈妈绝不差分毫。你爸爸也不知道那来这么好的福气呀。”微弱的灯光下,钟伯伯的脸有些奇怪的表情,他的脸开始慢慢地靠近我,我感觉到了他的呼吸,然后我听到他说:“小双,你说我该不该告诉你爸爸今天早上我看到的事情呢?你妈妈不要你了,不知道你爸爸会不会也这样。”有一双恶魔的手掌,借助了暗夜的力量,爬行过我的脸,无视我恐惧的泪水,滑下我的脖子。我感觉自己的皮肤因为寒冷而震颤,每个毛孔都在呐喊着要逃跑,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身体是这样的僵硬,或者我不能确定这张在微光下邪恶的脸是不是过去那张比爸爸还亲切的脸,我僵硬地不能动弹,不能说话。我不知道发生的是什么,我只是想吐,想逃,可我怎么动不了?

电的到来救了我。那一瞬间的亮光,我死死记住了那张同样惊慌的变得陌生而扭曲的脸,我踢翻了火盆,看到他惊慌地跳开,我飞快地逃回了房间,把所有的锁都扣上,背靠着门,不能思想不能呼吸。只是哭,只是感觉寒冷。

雨的印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直接引语;间接引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县里要上公开课,我选择了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 working第一课时,这基本上算一节语法课,通过精心设计环节,我基本实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在此与大家分享设计,希望得到专家及同行的指正。

一、教学设计

环节1:我以一岁半的小孩贝贝不想吃苹果的故事导入课题,妈妈端来了一盘苹果,贝贝不想吃,她想吃香蕉。我试着问同学们,贝贝会对妈妈说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我告诉他们,贝贝说:“贝贝不要,贝贝要香蕉。”接着讨论贝贝表达想法的特别之处。从而引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表达的区别问题。

环节2:我呈现了两组表达式,一组是第一人称表达,一组是第三人称的间接引语。让学生自己讨论、发现两组表达式的区别,他们陆续发现人称、时态的差别,一般现在时变成了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变成了过去进行时,will变成了would(这里因没有学过去将来时,我没有涉及,以减轻学生理解负担),can变成了could.我引导他们总结了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可以概括为转述他人言,人称时态变(变为相应的过去式)。

环节3:呈现了七组第一人称表达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规律去转述出来,我选择的例句都具有很好的情境性,配以幽默的图片。各组实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第四组实例中出现了物主代词my变为her,我及时总结为物主代词跟着转,第七组实例是Miss Li said that the moon goes around the earth.这是违背规律的现象,我特别做了说明,并进一步试问学生,月亮绕着地球转,看你转不转?学生非常兴奋地回答:不转。

自此,我与学生共同总结出了转述他人语言的规律,即:转述他人言,人称时态变,物主代词跟着转,看你转不转?(转)月亮绕着地球转,看你转不转?(不转)

环节4:我以记忆游戏的方式呈现对话素材,由学生结对或分组讨论材料中人的语言,实际操练句型A:What did hesay?B:he said that...以便掌握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的规律。这个环节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记忆素材都是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明星的话语,如:灰太狼的名言,I’ll be back.接着通过师生对话检验了学生的记忆。

环节5:然后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剧,假设我要过生日,想邀请同学A参加,可是我之前跟她弟弟had a fight,所以需要同学B做一转告,因为之前的矛盾,同学A拒绝了我的邀请。我让同学B转述我的各种条件,同学A仍然拒绝。最后,我拿出了杀手锏,直接询问同学A“Do you like to eat辣条条”,她很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我建议他们多体会别人的不同需要,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以便与人融洽相处,以达到和谐人际的目的。

环节6:我借势进入听力环节,因为我校学生基础薄弱,我根据课本自己改编了一个转述语言的对话,将课本中的几个新短语融入其中,每人发一张听力填写纸,让他们补全内容。听力由我跟两位同学朗读。之后,将几个新短语做一下强调。

环节7:巩固练习和知识总结。

从学生的反应上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也不觉得有难度。下课之后我反思并听取了其他老师的指点,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反思

1.语法知识的传递应采用学生自主发现,教师归纳总结的方式,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避免直接输入语法规则。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

2.加工处理语言知识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英语知识零碎易混,容易忘记。教师要善于总结语言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和理解负担。目的就在于避免学生接触过多枯燥的语法术语,减轻理解的压力。

3.情景剧是本课的部分,是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设计,如果让学生自己再操练一下这个情景剧效果会更好,我下课时已经听到有同学在调侃:Do you like to eat辣条条,这样的设计必须要有戏剧冲突、有效果,当然,最主要是可以运用本课所学。

4.英语教学要注重文化观念渗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提出外语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文化观念似乎无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但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健全人格却大有裨益。本课例的导入即是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幼儿刚开始的认知特点,他们不具有自我概念,不知道我是谁。在后面的情景剧环节我又渗透了人际交往的知识,注重转述的实际功能和交际价值,培养学生和谐交往的能力。

雨的印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处理器; 音频芯片; 缓存区; 设备驱动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4?0016?03

0 引 言

机车运行安全关系到旅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影响跌路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研制一套实时性好,使用方便的机车语音录音量系统非常重要。

语音可以采用模拟录音方式,也可以采用工控机进行,前者使用不方便,后者的成本很高[1]。

针对机车语音录音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实时性好、录放方便的机车录音系统。系统硬件主要采用基于Atmel公司的ARM处理器和飞利浦公司的音频处理芯片。详细介绍了硬件设计方案,和Linux环境下语音驱动程序的实现方法。

1 硬件设计

硬件系统以AT91系列ARM处理器为核心构建。

1.1 处理器简介

Amtel公司的AT91系列ARM处理器是ARM9处理器为核心,扩展有DSP指令集,内置Java加速器,同时集成有JTAG?ICE和UART调试接口,能够实现代码调试,因此基于AT91系列处理器进行系统开发和调试非常方便[2]。

1.2 音频数据总线简介

音频数据总线[3]是INTEL公司定义的一种面向音频处理的系统总线,简称IIS(Intel IC Sound),主要音频数据传输,并提供标准编解码器。

IIS由三条串行线组成:数据线、声道选择线和时钟,而编码、控制等其他信号则另行传送。

1.3 设计方案

基于AT91系列处理器AT91SAM9261和音频芯片UDA1341的总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其中UDA1341支持IIS,具有PGA(可编程增益)和数字AGC功能。

AT91SAM9261内部具有SSI(串行接口控制器),支持多种串行通信协议,能直接与外部8位或16位的音频芯片相连接。通过设置AT91SAM9261的PDC控制器选择DMA传输模式,从而使语音数据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进行。

音频芯片UDA1341有两组音频接口,每组都有VINL2和VINR2左右两个声道,接口与ARM处理器的连接如图2所示。VINR2可以用PGA和AGC对语音信号进行调理,同时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方法对语音音量的大小进行调节。

在硬件设计中,使用2个DAM通道对语音数据流进行录放。录音时语音数据流由IIS总线通过RD传入,经过DMA通道1存入内部存储器;放音时语音频数据流从内存中通过DMA通道2传入数据寄存器,然后通过TD将数据传给UDA1341TS。由于DMA控制器没有内置的缓存区域,所以需要在驱动程序编写中申请DMA缓冲区,由于需要进行同时进行录放,所以DMA缓存区定义为双缓存结构。

ARM处理器的TK,TF,RD和TD四个接口分别对应连接与语音芯片的BCK,WS,DATAO和DATA1,时钟(SYSCLOCK)则由ARM处理器的PCK2提供。

UDA1341的L3DATA(数据线)、L3MODE(模式选择线)和L3CLOCK(时钟)3个信号为内部L3总线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号。L3MODE与ARM9处理器的PA7 I/O口相连、L3CLOCK与ARM9处理器的PA8相连,L3DATA与ARM9处理器的PA9相连, ARM处理器通用这3个I/O口线模拟L3总线时序和相应的总线协议,对语音处理参数和控制参数进行配置。

2 软件设计

设备驱动程序是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驱动程序用户可以对硬件设备操作。file_operations是Linux设备控制块中重要的数据结构,用于访问硬件设备。用户对设备进行操作时,先通过用户定义的设备号找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然后读取file_operations中相应的函数指针,然后把控制权交给该函数。

驱动程序通过硬件控制实现对语音数据流的录制和播放[4]。语音驱动程序提供了2个标准接口:

(1)DSP接口:控制语音的录制或播放。具体定义为:

static struct file_ops speech_fops = {

llseek:speech_llseek, //查找定位

write: speech _write, //播放

read: speech _read, //录制

poll: speech _poll, //选择

ioctl: speech _ioctl, //语音控制接口

open: device_open, //打开设备

release:device_release, //关闭设备

};

(2)混频器:用于对语音进行混音处理。具体定义为:

static struct file_ops mixer_fops = {

ioctl: mixer_ioctl, //混音控制

open: mixer_open, //打开混音设备

雨的印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术语;隐喻;功能;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412-02

Computer Network Terminology in English and Metaphor Metaphorical Translation

LI Xing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network terminology gradually into the daily lives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network terminology, metaphor or anoth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terminology and the use of metaphor has arisen due to the function, then the term metaphor for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network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phor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and use the term metaphor.

Key words: network terminology; metaphor; function; translation

1 网络术语与隐喻

1.1 网络术语隐喻的相似性

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尤其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发现原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为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所以隐喻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科技领域的新生事物,计算机网络术语中充满了隐喻。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参照隐喻本体与喻体之间存在的语义相似性来理解网络术语隐喻。 以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 为例,喻体领域highway (公路) 与本体域internet(互联网络)之间存在着多个层面的相似性, 如:

Highway (source) Internet (target)

路径: highway cables, etc

载体: vehicles computers

内容: goods information

能源: fuel electricity

使用者: drivers netizens

目的: journey, et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tc

速度: high fast

问题: impediments to motion tech-problems

……

这种本体域和喻体域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构成了语义转移的基础,是隐喻使用和理解的依据。隐喻相似性兼具发现与创造。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 隐喻的基本功能是提供通过某一经历来理解另一经历的某些方面的可能性。它可以通过原有的孤立的相似性,也可以通过创造新的相似性。”作为新兴科学,计算机网络创造了一个与自然世界并行的空间,可以夸张地说这个空间的一切都是隐喻的,因为它是一个无形的虚拟世界。人类要探索和定位这个虚拟世界,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和概念系统,并将此隐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

1.2 网络术语隐喻与“语言贫困假说”

综合网络术语,人们惊奇地发现大部分术语都非纯粹的新词,而是源于日常生活常用词语,即把生活用语借用到计算机网络领域这个专业语用环境中,就形成了网络术语了。束定芳老师分析这种现象为“语言贫困”导致。所谓“语言贫困”就是指在现有的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某一新概念,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借用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

莫伊指出,语言中的标准词汇,尽管使用范围很广,很细,但不可能包括外部世界和人的大脑中所有情景。如果没有现成的字面意义词存在,就必须用其他现成词来替代,即借用。我们可以借用原有的词汇和词汇关系来谈论新的经历和情景,命名和表述新的事物。如:日常词语“hardware”(五金)借用到网络则是“硬件”;“crash”(碰撞)变成“死机”;“mouse”(老鼠)变成“鼠标”, “attachment”(依附)变成“附件”等。而这种“语言贫困”或“词语不足”对我们是有利的,试想如果词与概念一样多, 我们大脑根本无法学会,记住和使用这么多的词。

2 网络术语中隐喻的功能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和认知手段,发挥着多重功能。

1)从修辞角度看,隐喻使我们的语言使用更加简洁,形象和生动。作为一门新兴科学, 计算机网络术语既有传统科学的严谨和简明,同时又有现代科学的新奇与生动。隐喻的最明显特点是精炼,短短的一个词语往往能表达一系列丰富的含义,引起听话者对整个相关事物和语境的联想。例如,中科院院士何()一次在谈到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时写道:

“---- 即使我国有资金有技术, 能在15-20年基本建成一个大体覆盖全国的 “仓库”和“货流”,但有无足够的“小汽车”和“驾驶员”,足以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奔驰?

这里的仓库指网站,货流指信息源,小汽车指电脑,驾驶员指电脑使用人, 奔驰意味着高速同时不由得联想到名牌轿车“奔驰”,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2) 从社会认知功能看, 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帮助人们通过其他事物来认识某些事物的特征,还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例:

① Congress suffers wreck on information highway.(国会信息高速公路遭破坏。)

②White House counts two million cyber-tourists. (白宫估计有两百万网络游客)。

③ Clearing the roadblocks on Japan’s information highway. (为日本的信息高速公路清除路障。)

从中可以看出,“information highway”已经成了组织人们有关网络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从语言学角度看, 隐喻填补了网络术语领域词汇的空缺。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创造新词和术语的过程中,如果日常语言中缺少表达某一概念的相应词汇,人们往往会刻意从已有的词汇中寻找新旧语境间相似性,并借用描述同样形状或功能的词汇,这就是隐喻手段。如英语中“virus” 指代“电脑中的病毒”,“accelerator” 指代“电脑的快捷键”,“memory”指代了 “电脑里的存储器”。 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旧词新意通俗易懂; 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事物间细微差别,更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赋予旧词新的活力。

3英语网络术语的隐喻翻译

网络术语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语义上“ 合意”, 语用上 “ 合宜”的网络术语翻译直接影响人们对网络的理解和使用。网络术语隐喻有别于其它领域的隐喻,整体归属科技文体,且多以词语或词组的形式,表述短小简洁,隐喻理解歧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我们可以采用移植式隐喻和修剪式的翻译方法。

1)移植式翻译 移植式翻译是把原文中的隐喻表达直接移入目的语中, 保留原表达的意象结构图式。这也就是翻译方法中的异化翻译或洋化翻译。这种翻译方法的长处是能原汁原味地传递原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段,有利于新文化元素的渗透。

①E-mail(电子邮件):这是一种利用Internet网交换文字信息的交互式服务,全世界Internet用户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② Remote Login(远程登录):它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手段,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可连接到世界任何一台Internet主机。

③ Client(客户):指使用计算机的用户.

④ Workstation(工作站):指连到服务器的单个计算机

⑤ Download(下载): 在通信中,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副本到发出请求的计算机。

⑥ IRC/Internet Relay Chat(互联网接力聊天):这是一种多用户聊天设施,允许多个用户通过文字实时地与其它人聊天。

同一隐喻表达如果在两种文化中不产生语用交际冲突,移植式隐喻的翻译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更多的网络术语隐喻有:“information 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cyber attack”(网络攻击); “main board”(主板);“account”(账号); “address book”(地址簿);“copy”(复制);“e-bomb”(电子炸弹);“virus”(病毒); “hardware” (硬件);“server” (服务器);“intruder”(入侵者); “filter”(过滤器);green PC (绿色电脑) 。

2)修剪式翻译 以上列举的部分网络术语的隐喻翻译是建立在两种文化中隐喻的表达语用交际功能完全相同的基础上,我们中国网络用户对这些网络术语的理解等同于原语使用者,在使用中不会产生误解和问题。但是,有时由于东西方在体认方法和表达上存在差异,同一隐喻表达在两种文化中所行使的语用交际功能出现空缺或部分不对等的情况,这时可以采用修剪翻译方法解决,即融合传统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① Gateway(网关非门路): 连接基于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的设备,使文件可以在这些网络之间传输。

② Hotkey(“快捷键” 非“热键”):能快速点中目标的指定键。

③ Mouse potato (网虫非网土豆): 指对上网到了着迷程度的人。

④ Navigation keys (定位键非航海键): 键盘上控制光标移动的键。

⑤ Attachment (附件非附属): 插入或附在电子邮件一起发送的文件。

⑥ Bug (故障非蛾子): 编码或逻辑上的错误,将引起程序故障或产生错误结果。

⑦ Home(起始位置非家庭): 如字符显示屏幕的左上端。

⑧ Host time out (连接主机超时非时间用完):远程机系统在交换数据时,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响应用户要求而产生的错误。

网络术语隐喻翻译时,当英中两种语言与文化不能达到完全一致,就要采取这种中西结合修剪式翻译法,避免中国网络用户误解原有的术语含义而引发错误的行为。更多的例子如下:

“Packet”(数据包非包裹) “surfing”(上网非冲浪) “refresh”(刷新非更新)“homepage”(主页非家页)“mouse”(鼠标非老鼠)“any key”(任意键非任何键) “outbox” (发件箱非外箱)“offline”(脱机非离线)“trash”(垃圾箱非垃圾)“backup”(备份非支持) “access rights”(访问权限非进入权限)等。

除此之外,网络术语的大众化,文化交流的国际化,连同隐喻的特异风格,部分网络术语隐喻采用音译法。典型的例子有:“Hacker”(黑客), “Pentium” (奔腾),“Bit”(比特) ,“E-mail”(伊妹儿), “internet”(因特网) 等。这些独具匠心,夹杂异国文化的译文也逐渐被广大网民所接受。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属于不再仅仅只是科技领域的科技词汇,而是以其独有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利用隐喻手段从日常生活用语借用词语建构网络术语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网络术语隐喻的理解和恰当翻译毫无疑问促进广大网络使用者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10-134.

[2] 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54.

[3] 桑龙扬.网络英语的构词与翻译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2004(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