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俗话说:“读一本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我这一周读了一本书叫《论语》。我读着这本书我仿佛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我读着《论语》这本书我仿佛正在孔子与他的学生身旁和他们交流。我体会到他们高尚品德。其中有这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觉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帮忙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撒谎不诚实,我传授课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种好习惯,这样就可以知错就改,让自己更加完美一些。第二句是孔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儿,不是该很高兴吗?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气去教他,这样才是君子的作风、是啊!不断温习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加强知识的印象,牢记这个知识,从而是你进步。
才刚刚品读了几天论语,我就受益匪浅,好像在和孔子与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坚持读书。
在中外文化发展史上,赫然屹立着一座绵延不绝而又轮廓清晰的精神峰峦,它们就是由一部部文化经典构筑而成的人类文化的精神高峰和历史山峦。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来说,它们是我们文化崇尚中长久的膜拜对象,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文化支撑力量。
人类的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浓缩蕴含着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文化所形成的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智成果,代表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某些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智慧和方向。
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丰富、细腻、坚定,使我们的精神变得深刻、睿智、博大,是我们窥视人类精神奥秘、汲取人类文化精髓、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最基本的途径。
外国经典名著是我们了解国外其他国家的人文习俗、地理风貌等诸多知识的窗口,我们也只有通过阅读外国作品才能更多地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
如何引导初读外国作品的小学高段学生阅读外国作品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外国作品的兴趣。
不论是中国经典名著还是外国经典名著,也不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你只有对这部经典名著感兴趣,才会手不释卷地阅读。不感兴趣的书籍是没有人愿意耐着性子读它的,即使读了,也是心不在焉,说不出文章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所以给学生推荐的外国经典名著,其内容要跟学生的实际年龄相符合,文章描写的故事情节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相吻合,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觉得有意思,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才愿意去读它。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读美国作家马可.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我先把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介绍给同学们,告诉同学们他是一个小男孩儿,年龄同他们差不多大小,他性格开朗,又有些调皮淘气,还很仗义、正直,并且喜欢探险、喜欢过无拘无束的生活,整天我行我素,很不愿意让大人们管制他。咱们班有些同学也是这样吧?学生窃笑,其实学生已经喜欢上了文中的主人公。接下来我又给同学们选读了一些精彩片段,并进行了分析,让同学们对汤姆这个小男孩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大作家马可. 吐温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时同学们个个都蠢蠢欲动,想急切地看这本书。在以后的几天里,我还会时不时地请同学们交流交流文中的精彩故事情节,感受一下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特别浓厚,自然也就很顺利地把这本书读完了,同时我也培养了同学们对国外其他读物的极大兴趣。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外国经典名著的方法
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外国作品是有些困难。就拿外国人的名字来说,由于是外来译音,一个人名由好几个字组成,又是姓又是名的,读起来实在是拗口,还不容易记忆,如果连人名都记不住,那么发生在他身上的或者是他做的事就更记不住了。所以说阅读外国作品必须掌握一些方式方法,才能快速、高效地欣赏外国佳作。
(一)先要仔细阅读作品的简介
每本书的开头都有作品简介或者是前言等文字,这些文字已经把作品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内容介绍给我们了。我引导学生一定要先读一读这些文字,而且要认真仔细地去读,搞清楚文中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他都做了些什么重大的事儿?跟他相关的还有些什么人?什么事?并记忆这些人名和内容。使这些内容要在同学们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故事的框架,有了这一框架然后再去读详细内容就显得很顺畅了。我还要求学生今后不管读什么书都要这样先读内容简介,再读详细内容,并养成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阅读目录
一部作品中,紧跟在内容简介之后的应该是目录。所以我们在读作品之前还应该仔细地把目录看一遍,以便了解一下文章的章节和故事的大致内容,为以后的阅读做一个铺垫。
(三)记忆人名
有些外国人的名字特别长,我记得有位作家的名字是“奥斯特罗夫斯基”。我记得当时我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读外国作品前先要反复去读人名,记住文章中的人物名称。如:在学习《故事梗概》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把文中的人名找出来,然后再读两三遍,这样文章中的人物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为以后读懂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简单写一下人物性格、品质以及他的事迹等,理清作品里的人物关系,列一份家族关系表或人物关系表。
我认为我们不论读任何书籍,在读之前都应该准备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以便读时做一些简单的笔记。由于文章中的人物很多 ,而且性格各不相同,边读边做一些简单的笔记,记一下人物性格、品质以及他的事迹等。比如我在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时,读着文章的开头部分我就记下了波莉姨妈具有冒险精神的汤姆的已死去的妈妈的姐姐,汤姆跟着她生活;我还记下了吉姆--一个黑人孩子;席德汤姆同父异母的弟弟……
读书能让我的眼界开阔;读书能让我更容易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读书能让我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1一6年级必读,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1一6年级必读一年级上册
1.《小巴掌童话》
张秋生著
2.《365夜故事》
鲁 兵主编
3.《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
孙幼军著
4.《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周 锐著
5.《小老虎历险记》
汤素兰著
6.《亲爱的笨笨猪》
杨红樱著
7.《吃黑夜的大象》
白 冰著
8.《团圆》(绘本)
余丽琼文 朱成梁图
9.《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山姆·麦克布雷尼著
10.《明天要远足》儿童诗歌绘本系列方素珍/著
一年级下册
1.《逃家小兔》(绘本)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著
2.《爷爷一定有办法》
[加拿大]菲比·吉尔曼著
3.《稻草人》
叶圣陶
4.《小老虎历险记》
汤素兰著
5.《声律启蒙》
车万育著
6.《鳄鱼爱上长颈鹿》(绘本)
[德]达妮拉·库洛特
7.《蝴蝶豌豆花》
金波
8.《中国神话故事》
聂作平
9.《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著
10.《安徒生童话》
[丹麦] 安徒生著
二年级上册
1.《爱心企鹅》(绘本)
[德]克里斯蒂安·贝尔格著
2.《三只小猪》(绘本)
[美]大卫·威斯纳著
3.《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著
4.《没头脑和不高兴》
任溶溶著
5.《弟子规》
李毓秀著
6.《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
周 锐著
7.《书本里的小蚂蚁》
王一梅著
8.《猪小锅和狼小怪》系列
梅 艳著
9.《妹妹的红雨鞋》
林焕章著
10.《成语故事》
二年级下册
1.《犟龟》(绘本)
[德]米切尔·恩德著
2.《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瑞典]
波·R·汉伯格
3.《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梅子涵著
4.《声律启蒙》
[清]车万育
5.《月光下的肚肚狼》
冰波
6.《三字经》
王应麟著
7.《泡泡儿去旅行》
薛 涛著
8.《神奇校车》系列
[美]乔安娜·柯尔著
9.《地心游记》
[法]凡尔纳著
10.《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
[日]后藤道夫著
三年级上册
1.《皮皮鲁传》
郑渊洁著
2.《怪老头儿》
孙幼军著
3.《格林童话》
[德]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著
4.《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科洛迪著
5.《列那狐传奇故事》
[法]季 诺著
6.《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
7.《神笔马良》
洪汛涛著
8.《阿凡提的故事》
赵世杰编译
9.《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之《儿童百问百答》
[韩]李泰虎著
10.《游戏中的科学》
[德]汉斯·尤尔根·普雷斯著
三年级下册
1.《乌丢丢的奇遇》
金 波著
2.《男生贾里》
秦文君著
3.《吹牛大王历险记》
[德]埃·拉斯伯、戈·毕尔格著
4.《千家诗》
5.《十万个为什么》
6.《让太阳长上翅膀》(诗集)
金 波著
7.《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
刘兴诗著
8.《丁丁历险记》
[比利时]埃尔热著
9.《丛林之书》 [英]吉卜林著
10.《风到哪里去了》
[美]夏洛特·左罗托夫著
四年级上册
1.《我要做好孩子》 黄蓓佳著
2.《狼王梦》
沈石溪著
3.《时代广场的蟋蟀》 [美]乔治·塞尔登著
4.《亲爱的汉修先生》
[美]贝芙莉·克莱瑞著
5.《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
6.《歇后语
谚语大全》
7.《追踪小绿人》三部曲
金 波著
8.《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杨红樱著
9.《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杨 鹏著
10.《肩上的童年》
曹文芳著
四年级下册
1.《草房子》
曹文轩著
2.《夏洛的网》
[美]EB·怀特著
3.《海底两万里》
[法]凡尔纳著
4.《中外名人故事》
5.《幼学琼林》
程允升著
6.《芝麻开门》
祁 智著
7.《班长下台》 桂文亚著
8.《奇妙的数王国》
李佩毓著
9.《西游记》
吴承恩著
10.《中华上下五千年》
五年级上册
1.《水浒传》
施耐庵著
2.《青铜葵花》 曹文轩著
3.《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 索著
4.《昆虫记》 [法]法布尔著
5.《爱的教育》 [意大利]亚米契斯著
6.《寄小读者》 冰 心著
7.《草房子》
曹文轩著
8.《蓝鲸的眼睛》 冰 波著
9.《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苏叔阳著
10.《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著
五年级下册
1.《论语》 孔 子著
2.《呼兰河传》
萧 红著
3.《西游记》
吴承恩著
4.《骑鹅旅行记》
[瑞典]拉格洛芙著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著
6.《女儿的故事》 梅子涵著
7.《故事中的数学》
谈祥柏著
8.《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
丰子恺著
9.《我的妈妈是精灵》
陈丹燕著
10.《狼王梦》
沈石溪著
六年级上册
1.《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2.《城南旧事》
林海音著
3.《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杨红樱著
4.《鲁滨逊漂流记》 [英]丹尼尔·笛福著
5.《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著
6.《第三军团》 张之路著
7.《放慢脚步去长大》
章 红著
8.《狼图腾》
姜 戎著
9.《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
叶永烈编著
10.《庄子说》
蔡志忠著
六年级下册
1.《唐诗宋词三百首》
2.《今天我是升旗手》
黄蓓佳著
3.《少女的红发卡》
程 玮著
4.《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著
5.《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
6.《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
潘家铮著
7.《超新星纪元》
刘慈欣著
8.《居里夫人自传》
[法]玛丽·居里著
9.《热爱生命》
[美]杰克·伦敦著
10.《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法]碧姬·拉贝著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读书不二法
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波浪渐进法
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一部《昭明文选》,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
比较品读法
此法是说一次读几本书,用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侯谌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心里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这才知道《三国志》却比自己《魏书》好,于是当即烧掉了自己的书稿。搞研究或者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大受裨益。
垂直阅读法
看书一目十行,从上往下读,像下楼梯一样。因为有些书含金量太少,只用浏览。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文章梗概,剪除背景、补叙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用于读一般的小说或快速浏览资料都不错。
字斟句酌法
此法讲究读书要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读难免消化不良,必须边读边思考。散文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用眼睛来读书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别适合读经典。
精华提炼法
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历史学家就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他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做了几十万张卡片。读完一本书,如果真能够提炼出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
高山仰止法
以欣赏的眼光读书,读出乐趣。如宋代诗人尤袤所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一本高尚的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士对话,态度越虔诚,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最适合读哲学与军事经典,如《易经》、《孙子兵法》。
居高临下法
此法是说要站高一层,像老师审查学生作业一样去读书。我认识的几位编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法读那些热门的“畅销书”。如果对那些“乱花迷人眼”的书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会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思想被别人用襟带牵着走。”
多维研读法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读一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发明了“猜读法”----从猜谜的角度去读书,看了书名后先闭目静思,想象书中的结构与内容,然后再读。如果作者写的和自己猜的一样,就可以速读。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举一反三法
教学目标:
1?郾认识4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12个词语。
2?郾感受托德和老板的鲜活形象及性格特点。
3?郾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4?郾激发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托德和老板的鲜活形象及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指导课外阅读《百万英镑》故事梗概;了解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及课文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1、2、3。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郾掌握生字、新词。
(1)认读、听写4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课件1出示以下内容)。
①魔力: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②通融:变通办法(如放宽条件、延长期限)给人方便。③刻薄: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④武断:只凭主观作判断或者形容言行主观片面。⑤熔岩:从火山或地面的裂缝中喷出来或溢出来的高温岩浆,冷却后凝固成的岩石。⑥窘况:非常困难又无法摆脱的情况。⑦阔佬:有钱人。⑧撵跑:驱逐、赶走。⑨雅致:服装、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10}考究:讲究。{11}妙不可言:好、美妙得无法用言语表达。{12}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2?郾潜心会文,边读边想。
(1)找出描写托德和老板形象的语句段落,分别做上批注符号;
(2)托德和老板各有哪些特点?课文用哪些词语突出描写了这些特点?
3?郾了解故事梗概(课件2出示以下文字)。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设计意图: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属于略读课文。学生刚刚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再来领略外国作家笔下的人。本环节的三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略读,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二、感受体会
1?郾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默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1)第一个出场人物:“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1、3、5、12、14自然段,感受“我”的形象:手握百万英镑大钞票的“我”,“一直等”,可见“我”很淡定;“选了一件最蹩脚的”衣服,既“不合身”,也“不好看”,可见“我”“没有挑剔”;“通融通融”,说明“我”“脾气特别”好;面对托德“刻薄的嘴脸”,尖酸的讽刺,“我”还向他“道歉”,可见“我”为人着想,有教养、有礼貌。
思考:你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请你评价一下。
(2)第二个出场人物:托德。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2、4、6自然段,感受托德的形象,想想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没看到大钞票之前,“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托德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托德的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牢牢地凝结起来”。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凝结”说明托德可能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吓得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思考:你觉得托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貌取人、刻薄、世故)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相,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上,马克·吐温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第三个出场人物:老板。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10、11、13、15、17自然段,感受老板的形象,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老板从趾高气扬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对他的动作和对话的描写中:老板望了一眼大钞票,“吹了一声”口哨,“一下子钻进”,“来回翻动”,这些动作描写,说明老板见钱眼开。老板先是责怪托德没有眼光,“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接着百般讨好“我”:选衣服,吹捧“真是妙不可言”,“真是十全十美”。同意欠账,肉麻奉承:“您得说永远永远,那才对哩。”赶做衣服,“快把这批订货赶出来……千万别耽误。”过分殷勤送客,“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好。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面对百万富翁的“我”,老板反反复复,啰啰唆唆,这些细腻的语言描写,把一个见钱眼开、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的奴才相刻画得入木三分。
思考:你看出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2?郾解读课题《金钱的魔力》。
什么叫“魔力”?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课堂交流: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肯定他们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要围绕课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金钱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人格素质。
3?郾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明?(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
(1)人物形象横向对比描写。①托德与老板的动作对比描写:托德见到大钞票之前,冷眼看人。(引读)“一直等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第1自然段)老板见到大钞票之后,过分热情:(引读)“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第10自然段)②托德与老板的语言对比描写:托德见到大钞票之前,刻薄讽刺。(引读)“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第2自然段)老板见到大钞票之后,讨好奉承。(引读)“无限期!这几个字还不够劲儿,先生,还不够劲。您得说永远永远——那才对哩。”(第15自然段)
(2)人物形象纵向对比描写。托德神情变化的对比描写:见到大钞票之前,“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第2自然段)见到大钞票之后,笑容“遍布满脸”;后来的变化:笑容“凝结”、“毫无光彩”“恰像……熔岩一般”。(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表情朗读,体会两个比喻句的妙用。
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特点之所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是缘于作者对人物动作描写生动传神,神情刻画细致入微,语言描写入木三分。
(设计意图:第七组课文的导读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本课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样的特点。”为此,此环节以三个教学步骤来完成目标要求。)
三、读写延伸
推荐阅读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摘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一则读书笔记,为《口语交际·习作七》作准备。
资料袋(课件3出示)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乞丐》等作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资本主义社会的幽默画。这些作品读来亲切、自然,充满轻松的幽默又蕴涵深刻的批判意义,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者单位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课外阅读逐步重视起来,且陆续有相关文件出台,也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的展示、评比等活动。这样从上到下的行政推动,的确让各校领导、教师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并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但是,由于只关注轰轰烈烈的校级、市级、省级层面的读书活动,没有日常的、细水长流的读书活动,没有切合实际的阅读计划、目标及呈现系列化、阶梯式、螺旋上升式的有效指导、灵活指导,儿童课外阅读出现了以下问题。
1.儿童课外“被动”阅读。我们如果做个有心人,去深入儿童群体,密切关注他们的言行、神情,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儿童在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一脸苦恼,情感外露的男孩甚至会当场叫嚷:“啊?!怎么又要读那么多啊?!”课间,说不定还在相互发泄着自己对教师的不满,对课外阅读的抵触情绪:“×老师真讨厌!”“我一看到那书本就头疼!”“我也是,一捧起书本就想睡觉!”“就是啊!老师要求的书有什么好看的!我要看电视!我要玩电脑!”“为什么老师不布置些漫画书给我们看啊?否则,我肯定会超额完成任务的!”“倒霉啊!我又没得玩刺激的电脑游戏了。”……这些孩子也就鲜有在课余主动捧起书本阅读的,如果在校的午习课、放心班上作业完成得早,值班教师让孩子们自由阅读课外书,他们是“充耳不闻”的;而如果“不巧”,正好是语文教师当班,他们拿着个书本也是一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模样。在家里,如果教师要求家长每天负责检查签字,他们是能拖则拖,拖不过了再懒懒散散、无精打采地打开书本阅读。可想而知,这些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休眠状态,是带着任务观点、“被动”地在进行课外阅读,没有主观能动性与积极主动性,阅读效果与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2.儿童课外“任意”阅读。儿童如果没有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电视瘾,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对课本以外的、新奇、陌生的书籍应该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兴趣,但是他们这种兴趣是不持久的,而且也会出现兴趣指向偏差导致书籍选择有偏差。
一部分男生天生的好奇心与猎奇心理,青春期荷尔蒙过早分泌,使得他们对富有感官刺激、充满惊险情节冲突、甚至是充满暴力元素的低俗漫画书、图文版笑话书、小人书等爱不释手,如《蜡笔小新》《哥玩的不是贱、而是寂寞》《四裤全输》系列书等等。而一部分女生,特别是相对较早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女生,则对校园言情小说情有独钟,如《初恋之吻》
《惹我你就死定了》等。这些孩子虽然课余也在看课外书,但是阅读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就像一个人误入歧途,还蒙在鼓里。而实质上,他们的阅读是被那些“低俗漫画书”“暴力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等的作者、出版商、销售商等牵着鼻子走的。
笔者长期以来通过对自己孩子以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孩子的询问、观察,并于近日对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也访谈了一些一线的语文教师和一些小学生家长,还关注相关的文章、信息等,发现不少儿童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与有效的方法,普遍存在“蜻蜒点水”“囫囵吞枣”“舍本求末”式等阅读现象。
笔者就曾看到这样一件事:在一次班级读书会上,师生一起讨论《土鸡的冒险》这本书中主人公“中国土鸡”的形象,大家都说这只土鸡勇敢、富有智慧,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然而,当让孩子们从书中举例说明土鸡富有智慧时,一个男孩却讲了这个故事:另一只鸡名叫“白毛”,它平时一直在主人面前排挤中国土鸡。有一天,它看到主人床单上有污迹但很像一朵朵花,问土鸡是怎么回事。土鸡就骗它说,这是屎花,主人故意让它弄上去的。如果它也能把自己拉的屎弄到床单上,一定会得到主人的奖励。愚蠢的“白毛”信以为真,照着中国土鸡的话做了,结果正好给主人看见,挨了主人一顿毒打。
这个孩子说完,教室一片笑声。这个案例中的孩子们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所以记忆深刻的是文中的恶作剧情景,还误认为这就是“智慧”,而实质上这种阅读是“舍本求末”。
再如一些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虽然课余时间也会读书,但细细一观察、一交流,会发现他们有的极少把书从头读到尾,有的今天看看这本、明天看看那本、后天已不知道前两天的书放哪儿了,也有的是根据同伴的介绍挑出搞笑、滑稽或刺激的片段、章节,匆匆浏览一遍就了事,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评析人物形象等等,常常一问三不知,或者只能回应一些形式化、标签式的词句。如果家长与教师根本不重视课外阅读,孩子的这些现象就尤为突出。
3.儿童课外“浅显”阅读。这种现状就是指儿童在师长的要求下,按部就班或饶有兴味地进行课外阅读,大部分书籍是师长布置的书目。虽然他们也会定期完成师长布置的阅读摘记、读书笔记等,但是,他们在阅读时,只关注或唯一记忆的只是故事的情节内容,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不重视,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句、段落、文本内容等总是懒于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师长等,基本上都是“跳过去接着往下读”“糊里糊涂往下读”;阅读时缺乏想象、联想、判断、辨别、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对于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没有理解、感悟。在师长检查阅读情况时,能记得的是书中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者只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细心、爱探究的师长应该能发现这样的阅读是浅表化的,儿童的思维是滞后的,精美语言的积累、人文素养的积淀明显不足。
二、原因分析
政府、社会、学校、师长们重视儿童课外阅读,并不意味着儿童课外阅读质量一定会高。儿童课外阅读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几种不良现状,笔者以为除了课本知识容量大、要求高、任务重,以及课肉阅读教学高耗低效造成儿童大量课外时间被挤占,儿童在沉重学业负担之余需要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寻求感官刺激因素外,主要有三大成因:
1.师长硬性下派课外阅读任务。教师与家长没有明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与功效,对其内在的长远价值没有准确把握,片面追求阅读的量,偏重于形式化的种种阅读任务、展示及评比活动等,唯以各类阅读评比奖项、荣誉称号为重,且对儿童阅读心理特征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所以就硬性下派课外阅读任务,并且有的阅读任务跟儿童现有的认知、理解水平及兴趣需求等相距甚远,也有的违背儿童阅读心理发展规律,最终导致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缺失。例如,调查问卷中就有孩子反映“师长推荐的书有自己不怎么喜欢、甚至讨厌看的,主要有:《史记》《法律知识读本》《红楼梦》《水浒传》《论语别裁》《悲惨世界》《大西南战争》《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战地钟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等,主要原因是:枯燥、难懂、没兴趣等”。
2.师长缺乏课外阅读书目的合理推荐。一些师长虽然知道孩子应该要多读课外书,但是对于孩子现时段该看什么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制定怎样的阅读书目计划及根据事态变化怎样进行书目微调等等都没有关注和思考,平时只是空泛地说教,“作业做完了多看看课外书!”“不要只顾着看电视、玩电脑,去看看课外书吧!”“不多看课外书,你怎么能提高语文成绩、写作水平啊?!”……同时,这部分师长自身的阅读也是“任性而为”,甚至平时几乎不读书,业余时间的爱好无非是电视、电脑、麻将、“红五星”之类的活动。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孩子们在课外也就难免出现“任”读现象。
3.师长缺乏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新课标”、新闻出版总署等都对中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有书目推荐。而且,有关绘本教学、阅读指导课、“师生共读一本书”指导活动等信息,在网上也能轻松搜得。所以,一部分师长就依样画葫芦地给孩子定阅读任务、推荐书目。在孩子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一教师只是阶段性地了解一下孩子读了多少页书、多少本书,稍微负责点的教师也只是定期批改孩子的阅读摘记本,在表扬学生或向学校申报阅读之星时也以阅读的量为主要的评选标准,有什么读写方面的大赛也总是直接布置给几个尖子生而己。平时,课内阅读也没有良好的方法指导,“读、读、读”“说、说、说”“做、做、做”是常用的三大法宝。他们既不去持续、动态地观察、分析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能力等发展状况,自己也没有去认真阅读需要重点指导的课外书籍,在按学校或上级行政部门要求进行阅读指导等活动时也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如有时学校要检查或评比课外阅读指导课时,有的教师就临时从网上搜一个教案,在班中走过场了事,甚至由于自己没有完整、深入地阅读那本书,对于课堂上学生交流理解有偏颇或出现错误都浑然不觉。那这样的指导势必是不成体系、不会螺旋上升的。孩子们的阅读就只有“量”没有“质”。
三、对策思考
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儿童课外“被”阅读、“任读”、“浅读”等三种不良现状,就得从儿童课外阅读“兴趣”人手,在儿童课外阅读“书目”计划上动脑,在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上用心。这样,我们儿童的课外阅读才能从热热闹闹的活动形式走向实实在在的主动阅读、日常阅读、深度阅读。
1.从“兴趣”点入手,激励“好读书”。坚持长期的课外阅读的确能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促进儿童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但是,它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让孩子的心灵在经典的浸润中成长,逐步涵养“真、善、美”,给他们的一生打好精神的底色。而且,儿童的阅读心理特征主要有三个特性:一是接受的阶段性;二是感知的直观性;三是想象的活跃性。所以,我们不能布置“拔苗助长式”“高压式”等阅读任务,那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引导孩子开启课外阅读大门时,首要关注的是兴趣的培养及维持。一开始,我们可以选择一本切合孩子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的儿童文学方面的书籍,跟他们一起阅读,每天布置适量的阅读量,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入书中的世界。家长可以利用每晚亲子阅读的时间发现、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点,共同来对书籍内容质疑问难,让孩子体验成功阅读的乐趣。教师每周设定一段课外阅读互动交流的时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开展乡元的对话,让孩子享受到这个过程中产生“共鸣”的快乐与幸福。慢慢地,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与方法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切实可行的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阅读,互动传递阅读(也可谓“漂流阅读”),还可让孩子们互相推荐书目表中没罗列的好书。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阅读成果展示、评比,分享阅读活动等等,来强化、维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与育儿经历中,发现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有:新蕾出版社的图文版《兔子坡》(罗伯特・罗素著)、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调皮的日子》(秦文君著);适合中年级的有: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的《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等系列丛书(9本)(罗兰・英格斯・怀特著),获国际安徒生奖的《蓝色的海豚岛》(斯・奥台尔著);适合高年级学生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系列、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网》(E.B.怀特著)、美国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等。这些书都能在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由于当今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等原因,现在的一些儿童原发性的阅读特点己跟师长们孩童时期有不小的差异了。所以,师长只有在明确认识儿童课外阅读的核心价值和儿童阅读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着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想方设法维护他们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的阅读之路走得更远,阅读质量得以提高。
2.在“书目”上动脑,引领“读好书”。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激活后,需要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合作,制定、执行课外阅读活动方案(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计划、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收获展示等等),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其中,帮助孩子选择书目是首要的任务。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事,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但是,由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生活经历、人文素养的局限等等因素,造成他们在书籍选择上出现偏差、阅读行为不持久等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师长要做个有心人。
师长对孩子要明察暗访,确切了解孩子们是否在看“低俗漫画书”、“暴力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等书籍,分析这种不良阅读的心理特征,创设有效情境引导他们认识到这种阅读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同时,通过“名家、名人小时候的经典阅读故事会”“身边的榜样(如“阅读之星”“小书迷”“小书虫”等等)的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引领他们迷途知返,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向。
当孩子们的“读好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们师长一定要在课外阅读书目计划的制定上多动脑筋。教师们可依据新课标、新教育实验、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及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列出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等,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等,每个学期制定一次基础性的课外阅读书目计划,可以儿童文学为主。家长则可以在配合学校督促孩子进行基础性课外阅读的同时,带着孩子进行“拓展性”、“个性化”的课外阅读。
理想的境界是,师长在对孩子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特点等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后,要共同研讨、制定阶段化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书目计划,且要将每一个阶段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书目计划分“基础”“拓展”“个性”三大块,使得每个孩子既能完成基础性的阅读任务,又能根据个人的能力进行拓展性阅读,还能依据独特的个人兴趣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这就好比开出了一张促进每个孩子身体都健康成长的科学、合理、全面的食谱。
3.在“方法”上用心,确保“读书好”。有了兴趣、有了书目计划,并不代表着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与收获就会逐步上升,这还需要师长们动态、持续地关注孩子的状况,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必要时还要灵活调整措施、改变方法。
(1)“亲子阅读”法。“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在上文提到的调查问卷中也反映出:家长平时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跟孩子一起看书报的,他们的孩子也普遍喜爱课外阅读,也爱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时,请教爸爸妈妈。而笔者女儿的课外阅读成长经历也说明了在家有效指导的重要性。她在一二年级的时候逐步养成了课余时间爱读书的习惯,一直到现在读初一,每天有空她都会捧起书本津津有昧地阅读。她的基础性阅读以儿童文学为主,期间随着年级升高,每阶段都会有拓展性、个性化阅读,如三、四年级的图文版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年级的《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等;六年级的原版《西游记》,巴金的《家》《春》《秋》等。笔者作为家长,在她低年级时,注重每晚的亲子阅读,跟她一起读、一起对文本内容质疑问难、互相交流理解感受;中年级开始,配合学校引导她边读边圈,点点划划乃至批注,读后做阅读摘记,读书笔记等等,有时还跟她一起朗读、背诵唐诗、宋词、元曲、古文中的精妙的句段等;现在,我会抓住有利时机询问她的阅读进程、阅读内容、阅读感想、阅读评论等,有时我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两人还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探讨有效的阅读新方法等。所以,晚餐桌上、睡觉前、周末散步时等等,都是我俩沟通的好时机。
(2)“教师指导”法。当然,学校教师在取得家长密切配合的同时,也应在校内既要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让孩子逐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又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评比活动等。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后的读书交流会,请“阅读之星”讲讲自己阅读的好方法等,让孩子们掌握浏览读、略读、跳读、精读等方法;阅读摘记本每一两周上交老师批阅、读书笔记展评、读后感比赛、读书小报评比等活动,让孩子逐步掌握运用“提要式”、“列表式”、“心得式”、“索引式”、“剪辑式”等读书笔记的方法。
另外,如果教师在刚开始启动课外阅读工程时,发现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状况良莠不齐、或是“三分钟热度”,那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在家阅读状况记录表》,一开始,倡导“亲子阅读”,且请家长每天记录下阅读的起止页码,还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共同记录阅读感想、收获等,长短不限,最后家长签名;等到孩子具有良好的阅读方法、习惯后,可以开展“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家文活动”等等。
(3)“对症下药”法。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孩子的阅读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师长固守原有的经验、现有的方法,只注重阅读活动的“预设”与各种评比奖项、荣誉称号,不关注“生成”与阅读深度、厚度,那有时难免会导致各种各类阅读活动的形式化,孩子阅读时思维的浅表化等结果。因此,师长们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启动儿童课外阅读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反思,总结提炼出好经验、好方法,深入分析阅读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探讨解决策略,及时调整指导措施。
如笔者在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事例:有位教师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她说自己在前几年发现在班内实施的指导、检查反馈等措施,虽然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基本方法、良好习惯等,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文本内涵的厚重,一些孩子却还停留在“浅表阅读层”。于是,她又在班内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每次带着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后,自己就从“孩子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度”、“孩子对整本书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梗概的记忆度”、“孩子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度、鉴赏度”、“孩子对文本思想、情感等的体悟度”、“孩子对文本表现手法的领悟度”等方面入手来编制一张阅读检测卷。每次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既褒奖优秀学生,又表扬进步学生,还分别颁发奖状、纪念品等。同时,她又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班级主页,在上面开设阅读主题博客,自己和孩子们定期上传好书推荐、读后感等内容;有时还在上面开展“主题讨论”;对一些经典电子读本进行链接;在班级相册栏目里上传有意义、有特色、有成效的阅读活动的影视资料;鼓励孩子建立个人阅读主题博客等等。慢慢地,孩子们的阅读从量变走向质变。
当然,如果教师能做到向孩子推荐的课外书自己先完整地读、深度地读,也坚持高质量的摘记、笔记等,对于儿童课外阅读的评估方式方法大胆创新,设立体现阶梯式、螺旋上进式的星级制称号,根据孩子突出的兴趣、能力类别,组建各类阅读小组或文学分社(童话分社、科幻小说分社、儿童诗分社、小木屋分社、散文分社、动物小说分社等等),让孩子们的阅读在团队的力量中从表象走向内涵、走向文化,那将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