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式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年知识分子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知识分子就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累积、传播、管理以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现阶段中年知识分子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肥胖、富贵病以及职业病等其它疾病也困扰着他们,工作压力大成为影响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首要因素。中年知识分子又是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支柱,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本文通过对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展开调查,旨在为该人群的健康意识敲响警钟,也为全民健身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中年知识分子的锻炼现状分析
1.1中年知识分子每周锻炼次数
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是我国界定体育人口的标准,锻炼的次数使得中年知识分子的锻炼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长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全身骨骼肌的强健、减少骨骼钙的流失、改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中所带来的压力。所以,每周的锻炼次数影响着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这就需要中年知识分子建立起体育锻炼的意识,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1.2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当代社会的运动项目众多,可供中年知识分子进行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到三个锻炼项目并使之成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运动。运动项目的正确选择与否关系着中年知识分子是否能够将运动进行到底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团体性是吸引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众多队友相约锻炼也是当下社会流行的锻炼方式。
1.3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分析
目的是指做一件事情想要达到的最终结果,目的是否明确关系着整件事情的发展方向,对过程的脉络和走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年知识分子需要明确自己锻炼的目的,才能够不断地为坚持锻炼提供可靠的保障,随时提醒自己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最终的锻炼目标。
1.4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成就一件事的基本要素。中年知识分子需要理清工作、家庭和锻炼之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态度去面对体育锻炼。坚定的体育锻炼意识是知识分子得以长期进行锻炼的前提,中年知识分子对于体育锻炼所持有的态度将决定着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志和生活面貌。
2影响扎兰屯市部分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2.1忙于工作
“工作忙”是影响中年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中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工作中正是起到骨干、带头人的作用时期,每天的时间被大量的工作所占用,所承受的负担较重,所以,在闲暇的时间里,这些中年知识分子更愿意选择呆在家里放松休息,而不是出去运动。
2.2锻炼意识薄弱
在家庭中,中年知识分子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务繁杂,许多中年知识分子每天为了应付家庭琐事搞得身心疲惫,因此“私人事务”也成为了影响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事情的纷繁复杂使得中年知识分子这个人群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时间都在工作和家人的身上,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2.3忙于应酬
“应酬”是当下社会生活和交际往来必不可少的环节,许多中年知识分子每天游走于各种交际场合,只是关注到眼下的利益和应酬却忽视了体育锻炼,导致体态臃肿,各种“富贵病”缠身,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所造成的。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年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国家也是一个家庭应该注重的问题,增强体育锻炼则可以避免一些疾病和伤痛的“叨扰”。中年知识分子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该多加关注运动的质量和过程,做到积极锻炼,既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对于一个家庭的爱的奉献。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时间的浪费,在闲暇时间多多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知识分子健康与体育参与状况评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
一、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实施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在个性化分层练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而将教学内容导出来,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符合。结合生活内容的知识而形成的练习题目,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通过个性化的数学分层练习,学生可以带着自身体会来思考题目,提高处理问题的自豪感,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较高的参与度,进而稳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来说,属于较为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充足的练习实践。通过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可以彰显出练习的成效性。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出发[1],与不同学生个体在知识体系、思考方式等方面相契合,构建出可行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体系,形成个性化思维形式,在理论、实践以及思维等层次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共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在必做题中:
1.算一算5×6+18=? 68÷4×3=?
2.宣传牌左右两边的树分别有5、6棵树,每棵树上有4个苹果,问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在选做题中:智慧宫里的魔术师将20米长的彩带经过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断开了,问每折长度为多少米?能想出不同的?算方法吗?
通过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按照要求来完成,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要完成必做题,而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习要同时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锻炼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开阔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体现出小学数学练习布置的层次性
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需求,在布置数学练习中,教师要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进行数学练习的设计, 分层布置和指导数学练习。在数学练习分层布置之前,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对数学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一般来说,数学课后练习的安排布置要分成三个层级,首先,学生要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其次,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综合题、探究题的训练。在练习分层布置完成以后,教师要针对学生需要完成的练习内容和作业形式进行引导。
例如:在《年、月、日 》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作业1:(1)一年有多少个月份,其中大月和小月分别为多少天。而且某月比其他月份要少,问这是哪个月?(2)小红在奶奶家呆了两个月,一共为62天,分别是哪两个月?
作业2:查找有关的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
通过合理布置数学的分层练习,将数学的发展特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水平来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提高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爱好,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合理选择练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中,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基础数学学习任务。 在分层练习内容上,练习题目要有浅有深、有易有难,确保在完成练习过程中获得持续性的进步[2]。在练习容量上,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合理分配不同难度的题目。在设计习题时,要重点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 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和宽分别为6厘米和5厘米,高为2厘米,问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体积应为?
2.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为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为24厘米,它的表面积为108平方厘米,问它的体积应为多少?
基于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热情,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三)利用小组合作方式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要求学习较好的学生要辅助学习较差的学生,充分发挥出集体的学习优势。在讨论具有共同话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进行作答,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分析问题,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一、应急物流的内涵和特点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应急物流的定义为: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是现代物流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应急物流面对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使得应急物流不同于一般营利性组织物流。应急物流的作用主要是为应急管理过程提供支撑和物资保障,减轻、减少各种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并尽可能挽救更多人民的生命,其本质是一种现代物流活动,是一般物流活动的特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应急物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源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持续长短、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因素的不确定,造成了应急物流需求也很难事先确定。(2)时间约束的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应急特性对应急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特殊要求,应急物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捷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保障应急物流的科学、有效实施。(3)不均衡性。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决定了应急物流流量、流向的剧烈变动,随着突发事件的事态变化,应急物资的流量和流向也必须快速调整,以防止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供给断档或库存积压。(4)弱经济性。应急物流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通常由公共财政支撑。关注的是社会效益,强调的是全力以赴地快速动员、快速送达应急物资;而普通物流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不仅强调物流的时间效率,更追求物流的经济收益。
二、应急物流的发展综述
应急物流是应急系统的物质支撑体系,应急物流的快速运转对灾害救援、事故处理、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以先进的军事物流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完善的军民一体化物流保障体系,为其应急物流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设计防灾、救灾计划,以及开展防灾、救灾演习上,日本政府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相应的,在救灾的物流管理上,对救灾物资也是实行分阶段管理。德国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作。另外,德国的社会救援力量在救灾物流管理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代应急物流研究始于应急管理提出之后。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现代对应急物流研究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应急物流概念体系、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应急物资的调配模式的研究上,在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和运行的研究上,很多学者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不同的应急物流体系。王旭坪等认为应急物流系统包括控制层、决策层、数据层和环境层4个层次。余朵苟等结合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指挥决策、运作框架、保障机制等3个层面构建了应急物流系统。孟参等对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的研究;李睿等人研究了枢纽城市紧急事态下的物流需求特征,设计了由组织指挥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交通保障系统、信息共享系统构成的枢纽城市应急物流系统实验方案图。对我国应急物流上存在的问题,程琦等对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亟须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的探讨。王文亮认为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还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因此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我国应急物流水平的重点所在。邓伟等认为高效的信息系统能够把应急物流组织指挥的各项决策迅速传达到各个执行机构,使应急物流的时效大大提高。因此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系统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在应急物流业具体的建设上,随着我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应急物流业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2006年年底,我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2007年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立21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由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为全面发展应急物流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从以上分析看出,总体来说我过应急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应急物流概念提出至今,应急物流学科研究范围及解决问题的设想已经确定,但在构建科学、完善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明确应急物流基本内涵和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模式和支撑系统深入研究是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下一步必须要做的工作。
三、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概念视图
应急物流是应急系统的物质支撑体系的一部分,是危机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健全高效的应急物流系统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对应急系统的全面建设和国家安全机制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突发事件的应急特性,要求应急物流管理必须强调时间要素、必须和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相结合。应急物资的及时有效提供,要求应急物流的运作必须和整个应急管理过程有机协调,应急物资动员必须和应急体制一 致,应急物流过程必须科学合理组织,应急物流管理系统运作必须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明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
应急物流管理是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或征用、仓储、加工、包装或分装、装卸、集结、搬运、分拨、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活动,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及其物流过程实施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应急物流管理既包括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支撑整个应急物流运作的人与组织、应急物资又包括了反映各元素在各物流环节状态和关系的应急信息及应急信息系统等和与应急物流机制、应急物流法律保障机制、应急预案、相关行业提供的应急物流支撑平台。应急物流需要将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适当的应急物资在适当的时刻运到适当的地点,需要应急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密切结合、有机统一。因此,本文将针对突发事件的分级救灾特点,结合应急物流管理的内容和运作要求来构建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总体概念视图。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概念模型具体从应急物流的人员与组织、应急物流物资、应急物流信息、应急物流环节四个维度来进行,考虑到我国分级救灾的应急模式,本文还将分析应急物资资源动员体系。
1.应急物资视图。应急物流活动的进行主要是围绕应急物资的运转进行的,应急物资的有效保障是应急物流活动的客体承载。应急物资对于应急响应有效的特殊地位要求应急物资的管理要科学合理。
当前,我国关于应急物资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分类,应急物资的储存数量、规模等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本文则按照应急物资的静态属性将应急物资分为应急物流场地与设施,应急设备、工具和应急物资两大类,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应急物资的分类,应急物资的动态运作将围绕物资的生产、存储、调用活动在需求者、中转站、供应者之间进行需求、调配、提供、回收等。鉴于政府出资的局限性和自身的经济性,应急物资具体的储备方式可以采用实物储备和企业生产能力储备方式结合,需要企业储备的,政府给予参与企业和组织一定的补贴或优惠,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达到应急物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由于突发事件应急的特殊性,对于应急物资的发展可以采用“平战结合”方式,达到物资战时应急,平时用于生产生活的目的。具体到我国应急物资体系的建设,可以按照应急物资特性(如,食品类的储存周期问题)和所需时间、数量,由政府分优先级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应急物流组织优势,整合行业和社会的应急资源。对于应急专用的物流设施,由于其特殊重要性,政府要重点建造、由专门的政府应急机构进行管理维护,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使用,同时,在专用应急物流设施能力不够时,政府可也以按照应急需要临时征用物流设施来满足应急物流所需。对于应急设备、工具与应急物资类,可以根据专用性强弱、使用频率和生产周期长短,选择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的比例。许多基本生活物资和医疗卫生物资由于需求量大,适宜进行大规模储备,而一些专用物资则需求相对较少。
2.应急物流人员和组织视图。应急物流人员和组织是应急物流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执行者,是整个应急物流活动的管理者,关乎整个应急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应急物流活动涉及各级政府(民政、卫生、公安(消防)、交通管理),军队、武警和专业救援队伍,各类应急物流企业、加盟物流中心等。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决定应急物流组织体系的构成,实现应急物流系统实体要素与功能要素的调整。
针对我国目前应急救援中物流参加主体众多,管理困难等问题,我国应急物流人员与组织建设要建立合理的责权结构,规范参加者的行为。具体设定要本着职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按照突发事件级别和规模分层级划分责任系统。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应急物流活动中的权责问题,注重物流参与人员素质的培养,通过系统的建设提高应急物流人员和组织的能力。
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应急物流人员与组织的权责属性主要可分为行政责任组织和社会责任组织两部分。行政责任组织部分是应急物流管理的强相关主体,是应急物流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对于突发事件中的物流活动负有主要的责任与义务。各级政府应急办一般都设有专管应急物流的组织行政责任机构,来直接领导应急活动过程中物流的及时供应。社会责任组织部分则是应急物流活动的参与者,受行政组织责任系统领导,主要包括社会团体、物流参与企业等,在应急物流活动中主要辅助直接领导单位完成物流活动。应急物流活动过程中,各种类型组织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行政责任组织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3.应急物流信息视图。信息是应急物流活动得以进行的保证,信息活动贯穿应急物流活动的始终。应急物流信息的管理,涉及到物流活动从资金筹集采购、征用、仓储、加工、包装、装卸、集结、运输、分拨、配送、回收、结算、补偿等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估、传输及回馈。
应急物流信息建设是物流建设的重中之重,科学、畅通的信息视图,将可以为应急物流的实时流转提供应急资源的数量、属性、位置信息,并能够根据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变化提供随时间发生的应急资源与应急能力的实时信息,以供应急物流的调度指挥使用。
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我国应大力推进先进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于发展,利用物联网、无线射频等技术,建立集合信息采集、预报预警、响应指挥、信息、动态监测、事件统计分析、决策管理及空间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为应急救援的成功、高效实施服务。
4.应急物流各环节。应急物流环节是从具体的应急物流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回收等应急物流活动环节来分析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人员与组织、物资、信息的协调运作方式,是应急物流活动的具体体现。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最终都将落在应急物流各环节的活动上,都是围绕应急物流各环节的合理有效组织进行的。
关于我国应急物流各环节的建设,一定要立足我国应急物流的实际。在应急物流采购仓储上,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将市场机制和法律机制、行政机制有机融合,国家建立应急物资采购制度,根据法律法 规征用、购买物资来保障突发事件有效应对。同时,要建设一流的应急物资储备基地,采用科学的储备策略,提高仓库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在应急物流运输环节,要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结合,应组织建立立体化的陆、海、空应急物流运输体系,充分考虑利用GIS技术、GPS技术等先进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应急物流配送和发放、回收,要充分考虑应急配送中心的建设,要在灾区周边交通运输便利的地点建设应急配送中心,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应急物资分发没有充分考虑物资的回收和重复利用问题,配送中心的建设要负责可重复利用的应急物资的回收及清理工作,将帐篷等可多次重复利用的应急物资进行清洁、维修、回收,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结构。
5.应急物流资源动员体系。应急物流资源动员体系是指按照应急物资动员规模动员适当的组织人员、物资来参与应急物流各环节的活动,是和整个应急管理过程紧密衔接的体系。针对当前我国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实践中政府物资储备不足,且应急物流的动员缺乏合理规划,应急预案与应急物流系统缺少配称问题。我国应急物流动员体系的完善需要按照分级原则、分类原则、周期原则,建立指挥协调、分级响应的应急物流动员体系,具体在动员活动中,根据应急预案的等级和突发事件的规模,合理组织物资、人员,做到应急物流资源动员体系和应急预案的响应分级协调机制、有机配称,使得应急物资动员、应急物流运作都能和应急管理工作有效衔接,建立结构合理、流转顺畅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
四、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
应急物流既是一种物流配送过程也是一种管理,这种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融合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在应急物流的运作过程中,信息的及时收集和传递是应急物流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救灾的重要手段。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就好像应急物流系统的大脑一样支撑着应急物流的指挥组织,所以要实现应急物流的实时控制、应急物资的准确投递、不同物流主体间的完美配合,就必须全面提高应急物流的信息水平。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落脚到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上。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应急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应急物流救援制度,它们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有效流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为止我国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很低,针对应急物流建立的管理系统不够全面、完善。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各个单位、领域的信息零散、不统一,也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因此,在现阶段,针对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问题,我国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充分重视物流信息的感知、传输、调度、控制、分析问题,将应急物流资源信息和应急活动功能有效集成,实现应急物流资源、应急物流能力“防、备、应、治”完善的数字化管理。具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应急物流指挥为中心、应急物流预案为辅线”:系统应实现完善的数字化应急物流预案管理,提供应急物流资源、应急物流能力“防、备、应、治”等基础信息和行动指南,利用知识管理提供参考案例。(2)应急物流功能集成:将应急物资的采购及征用、仓储、加工、包装或分装、装卸、集结、搬运、分拨、配送、回收的信息采集、预报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指挥、信息、动态监测、事件统计分析、决策管理及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3)应急物流信息资源集成:集成视频、指挥中心、呼叫中心、各种通讯设施、视频会议等接口,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调配。保障原有信息系统集成及资源整合进入应急系统,统一信息交换平台,使不同部门有效应急资源信息整合,实现异构系统数据互联与共享。(4)应急物流信息技术集成: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实现对应急物流“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完整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实现对应急物资资源预测与规划、应急物资采购或征用、应急物资调度、应急物流能力预测与规划、应急物流能力采购或征用、应急物流能力调度等功能,应该涵盖应急物流的采购、储备、运输、装配等各活动环节,同时还要能为应急物流的事前准备、事中决策、事后评估等服务。
五、结语
毫无疑问,互联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而且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和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战略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凸显了互联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但是在媒体造势和资本追捧下,互联网成为企业转型、个人创业的面子工程,拯救实体经济的万能处方,似乎不向互联网转型就不叫转型,不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就不叫创业。在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中,很多企业实施互联网转型,或简单粗暴地开网店,建网络渠道,称之为O2O战略;或不切实际,人云亦云地建互联网平台,脱离了企业发展,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反而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在过去的一年来,很多传统制造、零售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后,依然没有走出困境,反而可能被电子商务的大量投入拖累业绩,削弱了传统制造业务和实体门店零售;大量怀着拯救实体经济美好愿望的O2O创业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者融资不畅而歇业。
另一方面,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在快速发展后呈现的问题也在近期集中爆发,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阿里巴巴平台上肆虐的假货,百度的“魏则西事件”等等。很显然,假货、虚假宣传等侵权、违法违规行为并不依赖于互联网而存在,但是互联网企业向公众广泛提供的虚拟空间和信息服务,扩大了这些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互联网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互联网实质上就是基于TCP/IP协议的信息网络,其开放的特征使之区别于局域网成为世界连接节点最多的信息网络。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变革了人类信息处理的方式,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可以说,互联网是通过信息层面来作用于生产、交换和消费环节,比如帮助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提高交换效率,减少库存水平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离不开物质基础。因此,实体企业转型决策中,必须要从自身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哪些环节和流程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和改善,全盘否定实体是不可取的。
而因为短期的泡沫和负面影响,否定互联网也是不可取的。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趋势是不可逆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泛在的互联网对社会经济信息处理能力将更完善和智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全面和深远。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置身于这样的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环境下,互联网化发展是必然选择,不拥抱互联网将意味着被时代淘汰。但拥抱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建官网、开网店,或是复制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等诸多形式层面上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要理解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理解互联网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深层影响,掌握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使企业的思维方式真正实现互联网化,即用互联网思维组织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真正把互联网的信息处理能力融入企业发展中。
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开放的,传统的思维只要符合互联网时展规律也同样是互联网思维,比如雷军把引领小米走向成功的互联网思维归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和快,这其中要诀同样存在于传统企业的成功经验中;互联网思维是多元的,不同行业和专业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生态经济、平台经济、粉丝经济等都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获得成功;互联网思维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人类应用互联网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发展。
尽管互联网思维的外延广阔,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离不开一个基础和一个中心。一个基础就是互联网思维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分享、透明”的精神之上。其开放性、去中心化以及平等性的技术和结构特征共同升华为互联网的精神,这是互联网之所以拥有如此巨量用户的重要原因,而巨量用户产生的需求是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动力。
关键词:大学女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行为
1.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了解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此阶段的体育意识及行为习惯,从她们生理及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大学女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从理论上提供一些有益参考,为她们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她们能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习惯,保持健康的增长和良好的发展,能够终身受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访问、座谈及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问卷以衢州学院一至三年级女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3份。整个研究工作通过大学女生在校的日常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采用座谈、访问、调查及资料整理分析进行比较。
2.当代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特征分析
2.1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思想上的认识
在校的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不仅反映了当代年轻女性对一般参与的体育行为,更重要的是,在她们的心目中,使同等程度的妇女接受各种现代文化,作为一个解决方案的机会去思考,从道德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更深入的了解,使他们进入这种思想境界,更新的文化理论水平,概括起来有四点:
2.1.1 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新文明、新文化
2.1.2 体育锻炼是当代女大学生享有高等文化教育权力的延伸
2.1.3 体育锻炼是大学女生个性发展及自我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
2.1.4 健康、完美仍是大学女生追求的主流和方向
2.2高校大学女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差异
2.2.1 通过大学女生日常生活习惯调查结果分析
大多数女生课后的时间表主要是图书馆,打牌,玩游戏,上网,购物,和谈恋爱,这是女生大学生活的一个主要方式,主要的焦点是“玩”,而课后学习和体育锻炼放在次要的位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递增且比例越少。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女生没有合理安排业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见表1)
2.2.2 女大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结果分析
表2 女大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统计
N 15min以下 15-30min 30-60min 60min以上
N % N % N % N %
643 410 63.71 147 22.89 67 10.48 29 4.57
表2调查统计表明,女大学生绝大部分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在15min以上,达到1h或超过1h的人数很少。
通过表1、表2显示参加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仅有6.63%。其中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在1h左右的人也仅有10.48%,为何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经座谈、该问,有以下原因:
主观上,她们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同时坚持体育锻炼,希望有专业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能够通过运动项目达到锻炼的目的。如果学校的体育锻炼与大学女生的主观愿望出现差距,那么她们的态度可能会变得比较消极,加上场地条件,现场设备条件等客观因素,使她们转移行为思想倾向,这表明客观因素对大学女生主观锻炼倾向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结论
3.1当代女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是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并通过体育锻炼来克服学业及生理差异上所造成的学习困难,体现自我价值,并力争完美。
3.2当代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不容乐观,与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差异,对疼痛的恐惧,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缺乏科学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水平,缺乏毅力,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方法的掌握。
4.建议
大学女生正处在青春年龄时期和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中,是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建议:
4.1 高校里的女大学生,应积极追求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和内容,使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渐建立并发展良好的锻炼习惯。
4.2 各校应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及自我健康评价方法,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类培训班,俱乐部,让她们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4.3 加强教学改革,改变枯燥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大学女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特殊体育群体[M].北京: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