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第1篇

同志们:

教育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今年我州乃至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从去年开始,省上陆续出台了《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Xx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等五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文件;今年3月10日,州委州政府又召开了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对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以便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换用人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下面,我就全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教育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基础。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广大教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心。

第一、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精神上来。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提高用人效益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作用、去认识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内涵、去把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稳步推进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其重点是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凝聚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一是充分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岗位设置中增加以岗位设置等级、鼓励人才冒尖,打破了身份界限;二是增强了单位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按需聘用人员,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配置;三是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为事业单位岗位聘任上岗提供了前提条件,确定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判断在改革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切实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增强自身活力,不断促进我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上来。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符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

在这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科学设岗,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科学设岗是,所设的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岗位,必须是以满负荷的工作量计算的岗位;优化组合,就是要保证各岗位高效低耗,必须是个体最优、整体最优,达到组合最优,必须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动态管理,就是岗位固定,人员动态,在原岗位上工作考核后无新的业绩就降低一级岗位使用,本次岗位设置入围后,按最低一级岗位对待,入围正常后,可申请晋升高一级岗位。

第三、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上来。

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可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制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时,努力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将岗位设置管理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把促进入才队伍发展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留出足够的空间。通过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一是双肩挑职务。原则上一人不在两个岗位上任职,内设行政处(科)室的领导岗位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专业处(科)室领导岗位,由专业技术等级较高的人员担任;内设机构设置的党群组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专职领导岗位按照规定设置,纳入管理岗位管理,且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二是新旧政策的衔接。本次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和人员是,《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意见(试行)》第3、4、6条规定的单位和人员中截至20**年7月21日的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我校核定的机构编制为180人,现在册人员177人。三是关于未聘用人员的安置。对于未聘用人员,原则上优先在本单位进行安置,本单位安置有困难的可在其他部门进行安置。四是关于聘用合同的签订。聘用合同统一使用省人事厅的范本,依法按程序进行,合同由单位法人与本人进行签订,签订合同时附有关附件材料。

二、吃透政策精神,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是我校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已经着手开展这项工作。按照《Xx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成立了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Xx同志任组长,副校长Xx、Xx、Xx同志任副组长,Xx、Xx、Xx、Xx、Xx、Xx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抽调了Xx、Xx、Xx、Xx、Xx、Xx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文件,吃透政策精神。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上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员聘用及考核等相关文件,特别是《Xx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全面正确地把握了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基本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对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时限要求,对学校的性质、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三类人员数量以及职务结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写出了《Xx师范岗位设置现状分析报告》;根据《Xx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整理收集了全校教职工的相关资料。

三是制定了《Xx师范岗位设置方案》。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Xx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我校内设机构工作性质、任务、工作量大小、责任轻重以及三类岗位人员结构、文化素质、等因素制定了《Xx师范岗位设置方案》,现已上报州教育局审批。在《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了我校作为专业技术型单位的特点,在岗位设置中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按**5%设立了岗位。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顺利实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中来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慎实施,组织精干人员,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二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考虑个人的意愿,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稳步实施。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第2篇

1.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

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模糊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教育定位为“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为“高技能人才”,这种粗线条的划分方法,无法体现人才培养定位本质上的区分。高职教育究竟“高”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标准衡量没有明确规定。以化工类专业为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相关课程的设计能不能来支撑和体现这个“高”字呢?从研究已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的学校情况来看,很多院校的化工类专业在定位方面都比较模糊,难以区分中高职的主要特点。

1.2中高职衔接的合作院校培养方案脱节、内容模糊

中高职衔接的合作院校培养方案应体现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进一步提升,使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中职毕业生提升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但遗憾的是目前中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脱节,甚至出现相同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安排,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实际情况是中、高职的很多课程在名称、涵盖内容和教材上的区分度不大,甚至使用同一教材。例如:一些学校在安排五年制教学计划时,只是把过去中职的学制和教学内容做了延长和扩展,教学内容基本内涵无太大变化;有的学校课程内容设置中高职阶段部分重复,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给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1.3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未体现技能培养的递进性

目前大多数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和学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面,只是根据课程的设置,单纯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2],或根据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独立实践课程。未根据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不同和定位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关实训和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安排,从而不能体现技能培养的递进性。因此,在探索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我院如能依据职业标准,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和证书制度,遵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对准职业岗位,分析中、高职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与对口自主招生中职院校开展教师活动,加强沟通,开发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技能标准,无疑能很好的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2对中高职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2.1多方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初设计实证调查问卷对中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实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需要能力;对我省部分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对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对我省化工行业相关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及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现状等,与对口中职学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教学计划、学生现状及实践教学情况,根据以上掌握的资源,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应与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及化工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共同商讨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注重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并且在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的实施过程中,各参与学校对学生及行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调整培养方案[3]。

2.2加强专业及课程的标准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中职课程应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工相关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高职课程设置应以化工产品生产及分析检测实践为导向,以培养生产操作及分析检测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对一些典型产品的分析、设计,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目标优化整合。

2.3定期和对口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可联合申报三二分段衔接有关教学改革项目,为定期举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关于课程衔接及有效研究三二分段衔接的教研活动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两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三二分段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组织所有参与三二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互动环节。

2.4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注重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岗位随之变化,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也随之变化,这就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制度,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课程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2.5中高职衔接需要规范管理

探索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中高职衔接涉及到高职和中职两类学校的组织和沟通,对口学校需提供政策、组织机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做到计划周密、过程规范、监督有力、反馈及时,保证衔接工作高质量完成均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成立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招就办、纪检监察、相关院系等部门领导,统筹协调指导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的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学院层面的三二分段分流方案、命题方案、考核方案、保密措施等制度。学院纪检监察处全程参与,确保监察工作到位,保证对口自主招生工作的规范有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院应和对口学校共同建立教学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教学检查,确保教学质量;中高职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有了基本保障和规范的管理,中高职衔接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3结语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引言

“订单培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各行各业走向国际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职业教育更应该走在前列。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并且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良好的技能型人才1。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及订单培养现状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根据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订单培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2,3。

1.学校主导。

学校根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以及主要教学任务,企业在整体环节中根据学校的实训要求,指导学生参加与岗位相关的实践性学习。在此方案中,企业起被动辅助作用,无法实现就业与学习的“零距离”接触。

2.企业主导。

即为低层次的“订单培养”,学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起主导作用给学生提供具体岗位的实践教学。此类合作学校只负责学生的基础教育,通过企业实践主导培养了学历较高的技能型人才。

3.校企联合。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教学,学校侧重基础文化的培养,企业提供岗位实践教学和训练,从而让学生既具备良好的学历教育,而且具备一线的工作实践。在此类方案中,高职院校既可以得到高就业率,企业也能使毕业生快速的融入工作环境中。

(二)订单培养的现状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签订用人协议,通过交替的方式在学校和企业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合作教育模式4。

根据学生专业与岗位的划分,目前订单培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班一单”和“一班多单”。如果一个企业规模较大,而且岗位种类较为齐全,这是该企业就可以接纳较多的学生进行订单教育。由订单企业对学生进行选拔考核组成订单班级,并对订单班学生进行厂内教育从而进行实训教学,这就是所谓的“一班一单”。另外,如果一个企业所需求的订单数量较少,这时可以在所属工业园区找多个企业接收订单,从而以地区的形式组成一个订单,这样就是所谓的“一班多单”,这种方法则需要学校指派相对管理教师来对学生们进行管理。

为了适应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订单式”地培养人才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人才,也为毕业生更好的融入工作环境带来的很大的便利。

三、我校现行的培养方案及订单培养

(一)培养方案的制定

通过邀请相关企业中的主要技术人员参加培养方案的论证会来制定更适合学校及企业发展的培养方式,首先从专业设置上进行讨论,其次论证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

专业设置可以体现高职的办学特色,对招生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样专业设置应随着社会发展来做出科学的调整。保持学校和企业、行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社会所需,更好的平衡专业的设置。应确保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及职业性5。

为了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校加强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的建设,课程资源是高职院校内涵的必要保证。

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定位及需求,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及职业需求,使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平衡,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同步提升。课程内容要与行业岗位需求同步,校企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可以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时刻贴近实际生产中的需求。

(二)培养方案的特点

我校现行的培养方案主要特点为“2+0.5+0.5”的订单培养模式,保证学生2年在校的学习及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实践技巧,培养学生们的知识及技能运用能力。

紧接着为第三学年第一个0.5年弹性企业实践,通过订单班的形式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主要以一班一单的形式由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组建订单班,订单班在0.5年中在目标企业完成专业综合实践、职前训练及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第二个0.5年为学生在企业中的顶岗实习,贴近工作岗位,掌握生产操作技能。

订单培养的方式。

1.录用方式。

订单班是由企业及学生本人通过双向选择组成的,一个订单班里有不同专业的学生,适应企业中的对应不同的岗位。

首先由学校联系合作企业提出制定订单班的计划,提出考核录用的流程,订单班的考核录用方式遵循以下特点:公平公正,程序十分规范,体现严谨的作风;考核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强调实践操作能力。

以学生个人自愿报名订单班参加考核,学院就业部门根据企业的要求选拔推荐对应专业的学生,经企业考核、体检后进入订单班学习,第一个0.5年结束时由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留下参加第二个0.5年的定岗实习环节,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通过双向选择以及层层的考核指标,从而使学生们懂得要更好的努力,学以致用,充实自身从而更好的投入生产生活中。对于企业,一是给合作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也增强了企业本身的管理及培训经验,另外也自身引入了具备理论及实践技能的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后备企业员工。

2.管理模式。

我校合作企业遍布江苏各市,所以给订单班的管理带来了比较多的麻烦,经过一年的具体实施,现在的管理已经步入正规。

首先,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参加订单班开始,在学校中选取和目标企业所属相同专业的教师来负责同一个地点的一到两个订单班。在管理指导学生现场实践的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学习企业中的生产工艺及流程。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的将学校所学应用到生产中去。其次,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企业中为订单班设置指导人员,学生很大程度上由企业负责培训,与此同时,企业指导人员也可以获得指导学生的经验。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环节,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跟踪监测。在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实习,增强职业素质,从跟踪监测的情况来看,订单班的学生在企业工作后都体现出上手快、学习能力强、职业素质好等长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推进了毕业生就业。

四、 订单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订单培养与就业的问题

订单班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后,由于学生自身的自主性或者企业的经营情况好坏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学生或者企业的违约。由于就业时节的原因,有可能会对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二)校企理念的融合问题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效益,所以订单班有可能会和当初学校制定的0.5环节有差异,企业希望学生尽早适应并到相应工作岗位中,这就违背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校前期的培养方案中是给学生打基础,为了适应以后的各个岗位。但是订单培养中,只是培养学生向某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的岗位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不利于以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的高等教育己发展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社会的稀有资源,特别是高职教育。所以高职教育应适应社会需要,转变观念,面向社会,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6。

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增加校企合作经验,从而在产学研结合中,提高学校及其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求得学校和企业的“双赢”。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以后在教学环节中尽早找出可以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从而为高职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

[2] 梁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8: 9-10.

[3] 王翠凤,徐宁.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订单培养模式改革浅探[J].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09, 02: 39-42.

[4] 钱鸣.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 09: 10-13.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岗位设置 聘用管理 实践 思考

一、岗位设置管理开展情况

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广东省人社厅、广东省教育厅迅速响应中央的号召,颁布了岗位设置的相关文件,召开了动员大会。广东省人事厅颁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M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行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行工作,成立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2010年,M学院依据上级有关文件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在制定岗位条件时,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岗位条件及评聘实施步骤经过教代会的讨论并公示。方案同时按照要求报省教育厅及省人社厅进行审批。

M院成立了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岗位设置与岗位聘任管理的领导和决策工作;成立专业技术评聘委员会、管理和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应类别的岗位设置与聘用的具体工作;成立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投诉与申诉工作组,负责受理岗位设置及聘用过程中教职工提出的投诉与申诉,务求岗位设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规范操作。

在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实施过程中,明确了首次岗位分级聘用的聘期为三年,并与受聘人员签订了岗位聘用合同。聘期内,学院按照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的方案,考核受聘人员的履职情况,作出续聘、岗位调整、低聘或解聘的决定。在完成首批聘任入轨后,学院聘任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中、初级职数紧张,高级职数空缺较多,结构不甚合理。M院为满足办学规模快速扩大的需要,引进了较多的青年教师,特别是应建设省级示范校建设的要求,近年来加大了对博士的引进力度。所以,目前,M院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为中级和初级职称,造成学校中级和初级职数非常紧张,高级职数空缺较多。客观上造成青年教师聘用工作紧张及青年教师引进工作受阻碍。

2.目前的聘用制难以彻底实行。此次实行聘用制的是编制内人员,单位与其签订的是聘用合同。在“进口”问题上,聘用合同的人事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有一定区别,一旦出现用工纠纷,仲裁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一个突出问题。另外,编制内人员因历史原因,至今没有正式纳入社保体系,即使每月财政统发工资有社保的个人扣费,但单位部分没有缴费,也就是编制内人员的社会统筹基金累计数为零;另外,事业单位与企业社保体系如何并轨,目前政策不明朗,因此,对这类人员的解聘难以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大部分编内人员的岗位意识不强,终身制的观念仍然存在,事业单位的“出口”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3.行政管理人员的利益如何平衡有待进一步落实。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完成后,将实施启动绩效工资改革。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明确了各个类别分等级聘用,根据业绩成果、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等申报晋升等级,提升工资待遇。然而,同样为学校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教工的福利在贡献力量,却没有得到考虑,容易打击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

4.聘期管理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目前,各教学、行政人员的工作量登记依赖于所在部门,由职能部门审核后的工作量就是教职工本聘期内完成的工作量。这样的工作量登记容易出现错报、漏报、人为因素等问题。同时,聘期考核与年度考核是否相结合,是否会存在重复考核的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确定。

三、对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制度的思考

1.进一步扩大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动态调整权。从目前的岗位设置要求比例情况来,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比例限定,三类人员内部的比例也进行了限定。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岗位人员的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同系列的人员的比例,如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的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成长型或者升格之初的学校,对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行政、后勤服务人员的需求比较大;稳定发展并寻求突破型的学校对高级职称的人员需求比较大。另外,同一系列内的不同专业人员因为学科发展的需要、学院建设的侧重点不同,配置比例可能要进行调整。例如,以工科为特色的学校对工科重点专业的师资力量要求较高,综合型的学校则可能讲究各个专业的人员配备齐头并进发展。因此,应进一步扩大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的动态调整权,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各个学科的发展需求设置比例,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核准和审批,以增加学校的自,使得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真正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2.规范竞聘上岗程序,公平、公正、公开开展竞聘上岗工作。为深入推进聘用工作,必须要强化岗位管理意识,明确科学定岗、按岗定人、按岗定责的要求。学校人员聘任可以通过岗员双向选择来进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尊重教职工双向选择的原则,除中层管理岗和三级机构岗位外,学校教职工可以参与岗员到双向选择中。由个人进行申报,部门择优选择聘用,竞争上岗。这样有利于树立教职工的岗位管理意识,为教职工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渠道,人才的流动性增强,有利于实现岗位设置、配置的最优化。

3.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改革。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引发了原来稳定的高职院校内部或外部的人才流动。然而,在“进口”问题和“出口”问题上的聘用合同制度、事业单位配套的保险制度尚未完善,保障制度尚不健全,难以有效推进改革,聘用制、岗位设置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难以步调统一。因此,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力合作,出台人事管理、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

4.加强聘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聘期管理工作应贯穿于整个聘期中。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开发工作量登记系统,要求各岗位工作人员每年如实在工作量登记系统申报工作量,由职能部门审核。这样,就保证了工作量的登记公开、透明,能得到教职工本人的认可。教职工下一聘期的聘任工作由本聘期工作量的大小为基础进行评聘。考核机制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办法应与时俱进,切合实际,尽量做到科学、全面、客观。人事、教学部门可以根据岗位设置方案的要求,在聘期内把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加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的反馈,使用人部门、教职工及时获得过程、效果的信息,使其客观、准确地把握工作的状况。这样便于教职工调节工作的目标与进程,及时调节、及时强化、及时矫正,使教职工的工作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改进,督促和帮助教职工顺利完成本聘期的工作任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目的,从真正意义上使得过程管理落到实处。除此以外,还可以结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的结果、学院整体绩效增长的目标来综合考虑,科学进行各类教职工的分级聘用,在收入分配上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实行工作量、责任、业绩与报酬相一致。

总之,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研究、学习和总结,为学校合理调整岗位结构,促进人才流动,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欣然.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改革的深层次思考[J].德州学院学报,2012(3):87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范文第5篇

同志们:

教育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今年我州乃至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从去年开始,省上陆续出台了《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Xx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等五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文件;今年3月10日,州委州政府又召开了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对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以便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换用人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下面,我就全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教育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基础。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广大教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心。

第一、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精神上来。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提高用人效益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作用、去认识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内涵、去把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稳步推进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其重点是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凝聚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一是充分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岗位设置中增加以岗位设置等级、鼓励人才冒尖,打破了身份界限;二是增强了单位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按需聘用人员,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配置;三是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为事业单位岗位聘任上岗提供了前提条件,确定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判断在改革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切实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增强自身活力,不断促进我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上来。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符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

在这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科学设岗,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科学设岗是,所设的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岗位,必须是以满负荷的工作量计算的岗位;优化组合,就是要保证各岗位高效低耗,必须是个体最优、整体最优,达到组合最优,必须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动态管理,就是岗位固定,人员动态,在原岗位上工作考核后无新的业绩就降低一级岗位使用,本次岗位设置入围后,按最低一级岗位对待,入围正常后,可申请晋升高一级岗位。

第三、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上来。

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可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制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时,努力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将岗位设置管理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把促进入才队伍发展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留出足够的空间。通过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一是双肩挑职务。原则上一人不在两个岗位上任职,内设行政处(科)室的领导岗位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专业处(科)室领导岗位,由专业技术等级较高的人员担任;内设机构设置的党群组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专职领导岗位按照规定设置,纳入管理岗位管理,且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二是新旧政策的衔接。本次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和人员是,《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意见(试行)》第3、4、6条规定的单位和人员中截至2008年7月21日的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我校核定的机构编制为180人,现在册人员177人。三是关于未聘用人员的安置。对于未聘用人员,原则上优先在本单位进行安置,本单位安置有困难的可在其他部门进行安置。四是关于聘用合同的签订。聘用合同统一使用省人事厅的范本,依法按程序进行,合同由单位法人与本人进行签订,签订合同时附有关附件材料。

二、吃透政策精神,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是我校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已经着手开展这项工作。按照《Xx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成立了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Xx同志任组长,副校长Xx、Xx、Xx同志任副组长,Xx、Xx、Xx、Xx、Xx、Xx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抽调了Xx、Xx、Xx、Xx、Xx、Xx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文件,吃透政策精神。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上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员聘用及考核等相关文件,特别是《Xx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Xx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全面正确地把握了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基本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对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时限要求,对学校的性质、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三类人员数量以及职务结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写出了《Xx师范岗位设置现状分析报告》;根据《Xx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整理收集了全校教职工的相关资料。

三是制定了《Xx师范岗位设置方案》。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Xx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我校内设机构工作性质、任务、工作量大小、责任轻重以及三类岗位人员结构、文化素质、等因素制定了《Xx师范岗位设置方案》,现已上报州教育局审批。在《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了我校作为专业技术型单位的特点,在岗位设置中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按85%设立了岗位。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顺利实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中来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慎实施,组织精干人员,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二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考虑个人的意愿,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稳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