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接踵而至

接踵而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接踵而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接踵而至范文第1篇

光疗美甲动辄好几百块,其实只要发挥小创意,运用手边的简单材料,也能轻松打造出让人惊喜的派对美甲!现在市面上一般的彩妆店都有贩售简单的指甲彩绘笔组,将特殊的细长型刷头当作画笔并沾取适量指甲油点缀在甲面,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属于自己的指尖创作!

再者,可考虑购入现今非常流行的“指甲贴”,既不伤害指甲又能随心所欲变换图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喔!在为自己打扮的同时,千万也别忘记指尖的小细节,我们精选了10款应景的派对美甲,让你一天就能换一种图案,再也不用怕没灵感啦~

波点图案美甲

波点图案在秋冬季节一直很受欢迎,如果真的不会画的话,可考虑使用市面上贩售的指甲贴,轻松就能完成图片效果。

闪亮小饰品美甲

街边小店常见的闪亮小饰品,一样可以拿来装饰甲面喔!

拐杖糖美甲

要画出这种线条同样很简单,使用不透明胶带将底纹盖住,再大胆的将几种颜色分次直接刷过,等半干时再将贴纸撕开,拐杖糖的条纹图案立刻完成!

蓝色五角星美甲

万年不败款的纯色美甲在秋冬一样当道!但派对季节纯色到底稍嫌无趣,何不在上面画些五角星图案?指尖立刻亮眼了起来!

金色美甲

年底的派对季节,除了红色外绝对少不了金色!这么金光闪闪的指甲绝对可以吸引不少眼球。

色彩搭配美甲

如果你真的觉得在指甲上画图案太麻烦,不然就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吧!在这里建议可根据喜好购入不同颜色指甲油,你会发现搭配起来有别样的美感。

夏日碎花美甲

粉嫩底色加小碎花质感的美甲真的是太可爱!建议一样可使用指甲贴来完成这种图案。

亮片美甲

别再拿到亮片指甲油就一股脑的全涂在甲面上,其实拿来当作点缀会有很棒的效果喔~

黑色创意美甲

黑色越来越被年轻的妹子喜欢,神秘而高冷。不过纯黑却带有一点阴郁气质,可以在指尖加上一点银色甲油,银色独有的金属质感能够更好地中和黑色的阴郁。

接踵而至范文第2篇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传染病。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人们对结核病十分恐惧,称之为“白色瘟疫”,在我国民间流行着“十痨九死”之说。但40年代后,由于新的化疗药物应用,人们对结核病管控放松。以后,随着耐药性增强、艾滋病蔓延、流动人口增加等,结核病又借机反扑,卷土重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1982年3月24日,国际防痨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倡议,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结核菌的日子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已经是第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先后有“遏制结核,共享健康”“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等,旨在动员全民认清结核病危害,共同遏制结核病蔓延。

结核病蔓延触目惊心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从1882年发现结核菌以来至少已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目前,结核病的蔓延趋势触目惊心。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平均增加1.1%。全球约有1/3的人已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有800多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我国虽然采取了各项措施控制结核病,取得明显成绩,但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我国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据原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人,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结核病,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人约150万人。流行特征为:结核病患病率下降缓慢,农村结核病疫情高于城市,边远和贫穷地区疫情高于其他地区。

结核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结核病传播不分季节,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但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它属于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容易被人忽略。

结核病传染的主要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只在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

结核病的症状比较隐匿。肺结核的表现有 :①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②咳嗽咳痰。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常被误诊为“感冒”或“气管炎”。③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④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不调等。

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症状。如胃结核,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等。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等。骨结核可出现关节疼痛、肢体缩短、跛行、低热、乏力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警惕结核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体液检测、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以及时鉴别、发现、确诊。

结核病治疗五原则

结核病的治疗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早期 对结核病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如能及时应用抗痨药物,可有效抑制和杀灭生长繁殖旺盛的结核病菌。早期治疗可使病变较快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延误治疗,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加,同时传染性也会增大,所以尽早确诊、治疗十分重要。

二、联合 无论对初治还是复治的结核病患者,均要联合用药。必须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如头2个月强化用药,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2个月后可保留异烟肼+利福平巩固治疗。这样既能提高杀菌效果,又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三、适量 采用的药物既要对症,又要适量。如剂量不足,达不到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如剂量过大,可能产生毒副反应。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适当剂量的药物。

四、规律 要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规范,在症状缓解时就随意停用或减量,必然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为日后治疗增加难度。

五、全程 医生制定化疗方案前要做药敏试验,合理选择药物,确定整个疗程。如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在此期间,要坚持不间断地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用药期间要定期复诊,注意药物毒副反应。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营养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营养,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结核病预防六环节

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一、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因此早期发现患者,尤其是结核菌阳性者,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中心环节。

二、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结核菌阳性患者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1次;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

三、接种卡介苗。接种对象是未受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可使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四、加强身体锻炼。经常运动,合理营养,保持愉悦心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接踵而至范文第3篇

英文名称:Chinese Otorhinolaryngological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安庆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4856

国内刊号:34-1159/R

邮发代号:26-143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接踵而至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小儿;支原体肺炎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086-02

近年来随着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普及,支原体肺炎已经成为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常见病,且表现为症状重、病程长、治疗不彻底、易反复等特点。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称为支原体肺炎。过去诊断率不高,现在,随着诊断技术手段的提高,诊断率逐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西医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今年来已有耐药报道,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2003~2007年,笔者对已经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小儿患者,在应用一般治疗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参照吴瑞萍等诊断标准:长期剧烈咳嗽1~2周,X线片显示体征较显著者,可伴喘鸣或伴发热、双肺细小水泡音,或伴哮鸣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超过正常或正常;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咽拭酶联吸附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阳性;或伴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为阳性者。

临床上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P/N(试验孔吸光度/对照孔吸光度)值大于2.1为阳性,而确诊为支原体肺炎1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西药治疗组)。治疗组106例,男性63例,女性43例;最小1.5岁,最大12岁;肺部体征以干音为主,共63例,占59.43%;病程大于2周者80例,占75.47%。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最小2岁,最大12岁;肺部体征以干音为主,共26例,占60.46%;病程大于2周者33例,占76.74%。两组体征及病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胸部X线检查,两组均以双肺纹理粗乱、肺门阴影增浓为多见,其中并右下肺淡薄状影72例,并少量胸腔积液者4例。两组临床表现均有咳嗽,以干咳为主,晨起加重,其中12例呈阵发性痉挛性百日咳样咳嗽。两组共有发热69例,体温多为38~39.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静滴10~15 mg/(kg・d),疗程5~7 d,同时给予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加用中药治疗。在随证加减基础上,同时分别加用丹参、川芎、莪术、桃仁等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选用虎杖、贯众、金银花、连翘。其中痰热闭肺型以麻杏石甘汤加减为主,湿热郁肺型用二陈汤加减,肺脾两虚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肺肾两虚型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及X线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X线检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2.2 结果

疗效见表1。两组体温均在1~4 d降至正常,咳嗽及肺部音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由表1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

3 讨论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呼吸道疾病,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日趋增多,在流行季节可高达30%,且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并可合并肺外症状的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它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通过飞沫致呼吸道感染而致肺部炎症,并通过血行传播损伤其他脏器,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侵入呼吸道后,不但在黏附于细胞的同时释放有害的自由基物质过氧化氢,而且可以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肺内血管充血,细支气管周围及肺泡间隔水肿;或肺外肾、心、脑、肝等脏器损伤。祖国医学认为:血管充血、组织炎症、水肿与血瘀证有关,气滞血瘀,血瘀则气不达,最后导致肺微循环障碍,加重了肺组织的损伤。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中药不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肺微循环、抗自由基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中药中有很多有效成分能够扩张毛细血管以改善肺循环,促进肺血液循环,可同时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起到抗支原体感染作用,促进肺部感染的炎性病变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故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是肯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不但可以直接抗肺炎支原体,同时具有抗自由基,改善肺微循环,调节免疫而有利于组织修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俊才.儿童支原体肺炎139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 5(2):61-62.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71-1173.

[3]吴小华,杨文庆.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9例[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6):14-15.

[4]梁文旺,陈朝霞,李日东.中药双屏散对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协同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1):24.

接踵而至范文第5篇

资料与方法

1991年4月~1998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患儿84例,均经临床及有关检查确诊,并符合Avery提出的难治性腹泻标准:①发病年龄较小,3个月以下多见;②腹泻病程≥2周;③合并营养不良与生长障碍;④经一般治疗无效;⑤预后严重,病死率高。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4例,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男45例,女9例;年龄1.5个月~3岁,平均1.5岁;发病月份各季节均有,但以6~8月份为多;混合喂养、人工喂养计42例;腹泻病程2~4周28例,4~8周17例,8~12周9例;腹泻次数每日>10次28例,发热者37例,佝偻病28例,维生素A缺乏2例,鹅口疮20例,尿布疹30例,夸希奥柯综合征2例,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38例。

对照组选择病情相近的腹泻患儿:男24例,女6例;年龄均10次15例,发热者20例,伴脱水17例,贫血22例,有营养不良者19例,佝偻病15例,鹅口疮11例,尿布疹17例,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20例。

给药方法:治疗组患儿按中医辨证分两个证型治疗。①脾虚泻30例:大便稀溏或挟不消化食物,色淡黄,时愈时止。症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呆。指纹淡红,舌苔薄润。治法: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扁豆10g,山药10g,莲子肉10g,薏苡仁10g,砂仁3g,赤石脂10g。②脾肾阳虚24例: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指纹淡红,苔白质淡。治法:温补脾肾。方用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五味子10g,补骨脂10g,炮姜10g,山楂炭10g,乌梅10g,陈皮10g。肢冷、完谷不化显著加肉桂、制附子。

对照组:仅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维生素B12 0.1mg,肌肉注射1次,用10天;叶酸10mg,3次/日,用10天;促菌生1片,3次/日,用7~10天;复合维生素B1片,3次/日,用10天。并酌情用庆大霉素1~1.5万U/(kg•日),分3次口服,用3~5天。若舌红绛,肛周潮红,加用克霉唑20~60mg/(kg•日),分3次口服,连用3~5天。亦配合饮食疗法及支持疗法。

观察指标: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及临床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①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②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③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结 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愈及好转的例数分别为48例、5例和21例、6例,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88.9%、98.1%)高于对照组(70.0%、90.0%),差异具有显著性(P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治疗前两组IgG、IgA及LTT均降低,治疗后均获相应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小儿难治性腹泻,多伴有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肺部感染等。在治疗上甚感困难,病死率也较高。中医学认为,久泻必虚。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嫩弱,脾胃尤其如此,每虚多实少,或虚实夹杂。故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祛邪次之,重在调理脾胃功能,不轻易攻伐。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效果满意。

难治性婴幼儿腹泻的病理学基础,除胃肠道局部病变外,也涉及到免疫、内分泌代谢、血液等方面,特别是免疫缺陷者易发生久泻或暴泻而致正气虚弱。本组病例检测了免疫状况作为观察指标,证实了与免疫调节障碍(包括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我们选用了健脾益气的参苓白术散加味,及温补脾胃的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后的免疫学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单用常规西药者,也提示中药健脾益气和温补脾胃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相关期刊更多

中外玩具制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国土资源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