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国有企业中后勤部门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的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尽管有一些国有企业建立了管理后勤部门,但是都比较单一,没有相关的制度。而实际的生活中,需要将临时的工作落定为长期工作时,后勤部门的管理弊端就显而易见,出现严重的人员不足问题。员工之间的工作较分散,没有协调性,不能汇聚为后勤工作的合力。还容易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后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使得有问题就会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的运行。(二)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投入不足。当前的国有企业对后勤部门不重视,低估了后勤部门的能力和在企业中的作用,不愿意为其提供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人员多为老员工,缺少新鲜血液,导致后勤部门中缺乏人才,管理技术落后。企业中后勤管理水平不能赶上企业的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三)部门间缺乏沟通,不能成为合力。每个部门只关心自己的业绩,而不愿意为与自己部门无关的工作花费时间和人力。因此,当一个部门不能完成其工作,就会出现合作不力和支持不够的现象。后勤部往往是独立的管理单元,和相关的一线部门关系紧密,但部门之间却联系甚少,由于长期缺乏沟通和联系,导致长期工作出现重复,而影响公司管理上的执行力和实践力。
二、后勤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
(一)加强精细化管理的领导能力。精细化后勤管理,就需要国有企业内部能够做到思想一致,活动组织有保障,在运营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时,就必须将后勤部的管理单元利用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将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整合,将其成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与此同时,最重要的还是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创造价值的管理理念,使全体员工重视后勤,向后勤部门学习管理知识,将后勤管理和经营之间协调发展,并将后勤管理精细化到每位员工。(二)完善部门结构,搭建管理制度平台。精细化管理是将后勤工作进行细化和精确化,将责任落实,这种做法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质量。首先,要将后勤部门中的管理内容标准化和程序化。而对后期部的管理进行明确分工,即责任到人,明确谁负责哪个管理模块,避免出现工作交叉的情况。在这种做法下,能避免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但是不可以出现没有任何人管理的问题,这将会导致更大的管理漏洞。对于后勤服务管理,在开发管理程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单位需要进行协调交流,这有利于实现水利水电企业物流服务的标准化,提高精细管理质量。在管理过程中,以物流业务流程为指导,建立组织架构和结构的管理,注重业务流程的创新和优化,发现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改进以确保管理质量。将后勤部门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因为许多后勤都不是日常的短期工作,而是长期的工作。对于这个特征,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来优化工作的流程,并同时降低运营的成本,提高工作的执行力,来不断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体制。后勤管理的精细化是需要不断进步的科学管理制度来支撑的。企业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应该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发展利益和员工的福利。应该多听取普通员工和制度执行者的建议,使企业的后勤管理部门是每个人的责任,形成责任到人,过程有章可循的制度管理体系。(三)后勤精细化管理须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国有企业一直遵守的主要特征,也将是精细化管理的条件。在后勤部中推广精细化管理理念时,必须要重视员工的主导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就会让员工自动加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并积极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愿意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结论
国有企业后勤的精细化管理是顺应时代所需,更是适应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后勤的管理需做到和一线生产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要有效地发挥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就要在国有企业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邵泽湘 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成树军.浅析国有企业后勤的精细化管理[J].企业导报,2014(16).
后勤工作内容各部分之间关联度低,呈现点多面广和热点、难点问题多现象。长期以来,后勤部门被定位为安置型、福利型,使得后勤管理职能多,组织结构显得庞大,管理幅度宽,难以形成流程化作业。同时又将后勤部门的职能简单化、附属化,对后勤部门的资源、资金投入有限,对后勤体系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后勤工作效率下降,反应相对迟钝,使得后勤体系发展无法适应企业整体发展要求。附带也出现了职员节约意识较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
二、管理体系建立关键内容
1.建立责任制。严密机制的建立是提高后勤管理质量的根本,健全和规范的制度是管理得以实施的准则,是促进后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后勤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使后勤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责任、各司其职,根据后勤岗位的设置制定后勤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道德规范等制度,建立专职管理制度,做到职责、规章和制度张贴公布上墙和编印成册,使后勤责任体系深入人心、落实到位。责任制的完善同时也是建立后勤服务快速反应机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的基础。2.建立培训机制。加大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教育等培训工作,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在后勤部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力争通过能力及意识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转变后勤部门员工和企业其余部门员工观念。若条件允许,可建立采用少层次系统网络管理方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践表明,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对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后勤保障效率,节省物力、财力大有裨益。除建立针对后勤部门员工的培训机制外,还应大力开展群众活动,做好宣传教育,以期获得各方面对后勤工作的大力支持。3.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制度是后勤工作人员行为的参考和保证,同时也是考核工作人员是否按章办事、合理办事的依据。没有制度的保证,后勤管理工作就没有参考标准,难以做到思想统一,工作行为也缺乏准则。后勤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通过制度来规范,引导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为建设高效完善后勤服务打下基础。4.建立资源统筹管理制度。后勤部门的工作内容因企业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基于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和与外部的依存关系,资源统筹管理可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提高使用率。要在低投入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后勤服务保障,资源统筹管理制度的建立刻不容缓。5.建立后勤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只是绩效管理其中一环,但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不仅对增强后勤部门运行效率、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有重要意义,还能帮助管理者熟悉员工工作,帮助员工找到改善工作成绩的具体方法。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出发,征求部门员工意见和建议,讨论所列绩效考核标准的可行性和考核的周期,明确绩效考核计划,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后勤绩效考核体系要与岗位职责制和薪酬管理相配合。
三、实例探讨
本文作者:王树娴工作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前阶段,高校都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推动物业管理改革深入开展。但是应该看到,高校物业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很多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是由学校原有的后勤部门转型过来的,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还不能适应高校后勤改革的需要,依然停留或保持在原有管理模式上,服务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而很多教职员工对于物业管理还存在着误区,难以接受高校花钱买服务的市场意识和消费观念,这些就严重阻碍了高校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2、物业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现代物业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而当前高校物业管理还存在着专业技术知识较低,难以满足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后勤化发展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引进了物业管理部门,划分了保洁、绿化、维修等职能,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但来自于学校原来的后勤服务部门,尽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很难满足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范的物业管理制度是加强物业管理的基础。物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行政、财务、业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主要明确职责范围、岗位要求、工作程序以及服务规范等。在当前阶段,很多高校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是由本校后勤职工组建而来的,虽然也明确了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服务规范等相关制度,但与很多社会中的物业管理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校物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4、物业管理投入严重不足在当前高校物业管理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职员工人数较多,很多资源使用率较高,大大增加了物业管理的难度。而随着高校公共设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这就对物业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的物业管理费用来源于学校的拨款以及一定的物业服务收费。由于高校物业管理经费来源单一,物业公司对于物业管理和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物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松散、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等问题。
在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物业管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做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经营意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物业管理公司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物业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意识和经营意识,高校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物业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及企业要着眼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应当包括专业技能、文明礼仪、工作作风等。在进行技能培训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邀请社会上专业的物业管理专家来开展技能培训或示范训练,切实做好实践考核工作。要逐步实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3、注重制度建设,实现规范管理高校物业管理要真正走向市场化,就必须改变以前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建立起市场化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人事制度和考核办法等。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服务工作规程,包括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以及会议制度等。4、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对物业服务项目进行优化和调整,加强教室及教学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做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方面。同时,要结合高等学校实际,积极拓展维修、家政等相关服务项目,积极开设和优化各种商业服务网点,广开财源,推动物业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是高校后勤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物业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摘 要】高校后勤企业正在进入一个从转型发展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不匹配,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关系入手,研究后勤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问题与冲突,提出后勤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整合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 问题与冲突 整合对策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企业正在进入一个从转型发展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不匹配,导致高校后勤企业现阶段面临 “经济属性”和 “教育属性”的两难困境。因此,如何整合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使两者协调统一,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对于平衡高校后勤企业“经济”和“教育”两个属性,促进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显得相当重要。
1.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企业管理制度涵盖现代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战略及领导制度、人才开发、激励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标准及文化特色等。狭义的企业管理制度也称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以书面形式表达的、用以规范企业经济、技术、生产等活动的条例、规则、程序和办法之集合。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
2.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
首先,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统一面表现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对立面主要表现在它们对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一个行为符合企业文化,但不一定符合企业制度;同理,符合企业制度但不一定符合企业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企业文化通过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可以使企业生成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同时可以对企业的战略、策略形成良好的沟通和默契;企业制度通过强制力的保证可以使员工在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长期形成习惯,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和高效,企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能使确保经营管理稳定和持续。
第三,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正反相互作用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反之则妨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科学合理的的企业制度能促使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反之则妨碍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3.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整合原则
3.1一致性原则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要靠具体的企业制度来承载,要体现在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对企业成员的行为起到引领与规范作用。制度一定要与企业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并充分反映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经营理念的有机载体。企业制度对员工的各项要求必须协调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3.2动态平衡原则
任何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展与生存的,都必须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不断的调整、磨合,实现两者的匹配与融合、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3.3现实性原则
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只有符合本企业现状,从企业员工的行为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对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激励和正强化,对不良行为产生约束与进行负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行为规范的结果与企业的要求相一致,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4.高校后勤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冲突
4.1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企业制度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改革,高校后勤实体完成从依附于学校的行政组织到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现代化企业演变,完成从事业型管理到企业化管理的演变,突出的表现在:通过分配、奖惩、考核等制度,依靠“钱”来激励员工,推动企业的发展。社会企业的企业文化正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着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而高校后勤服务企业要在改革中融入社会企业的大家庭并且脱颖而出,除了被动接纳文化的影响、重视文化的塑造外,必须跟上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步伐,主动建设适合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理念宣言,包括使命、宗旨、价值观、哲学、精神、经营理念、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和经营思想。
4.2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相分离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建设分离是指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相关性比较低,企业文化说企业文化的事, 企业制度说企业制度的事。其结果是各自为政,自说自话,没有相得益彰,形成合力。高校后勤企业把“ 安全” 列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强调安全第一,有关安全宣传无处不在, 但是有关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措施却少之又少。高校后勤安全涉及到:人身安全、财务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等,安全工作不能停留在文化建设层面,停留在宣传和教育层面,更加重要的是体现在制度层面,要通过制度保障安全经费投入,通过制度完善安全组织机构,通过制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
4.3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冲突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冲突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倡导的内容跟企业制定规定的要求相互矛盾, 相互冲突,甚至有时完全相反。其结果就是相互削弱,让员工无所适从, 导致企业战略发展事倍功半。高校后勤企业除了具有经济属性还具备教育属性,高校后勤企业文化鲜明的特色就是“育人”,强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强调为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服务,然而在高校后勤企业实际管理运行过程中,在制度表现上更多是强调“经济属性”,追逐经济效益,强调成本核算,把“经济效益”和职工考核挂钩,分配挂钩,奖惩挂钩。
5.高校后勤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整合对策
5.1优化后勤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共生环境
在我国实施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改革也要遵循该原则,即在坚持“公益性”、“三服务、两育人”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精益化理念,改变高校传统的粗放型后勤管理模式,解决高校后勤管理中所存在的制度问题、人事问题以及质量管理问题等难点。
2高校后勤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要实现市场化管理运作模式,利用市场竞争规律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组织的效益,降低高校的成本负担,以便高校集中精力发展教育,但是截止到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还远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2.1高校后勤管理思想落后,对精益化改革的认识不到位
很多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受到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他们不愿意实施市场化改革,认为实施市场化会破坏他们稳定的工作状况,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因此他们在进行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过程中表现地不积极。归根结底,造成后勤管理人员如此观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精益化理念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实施精益化就是要取消他们的稳定工作关系,使得他们需要在竞争中生存,为此他们不愿意实施市场化改革。另外高校的管理者也不愿意实施市场化后勤管理模式,担心实施市场化管理模式之后会影响到高校的各项日常工作,破坏高校原有的平衡关系。
2.2高校后勤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高校实施精益化管理就是要求高校后勤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市场规律在满足“公益性”的基础上,实施企业化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最明显的就是校企不分,后勤管理收益与高校挂钩,高校后勤管理的风险没有脱离高校。比如后勤投资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则完全由高校承担,从而会增加高校固定资产的流失风险。
2.3后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
纵观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员是由高校的其它岗位走向后勤管理岗位的,他们缺乏后勤管理经验与知识,导致其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很多后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知识,尤其是缺乏管理知识,他们不能科学地处理管理工作中的事务;二是后勤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高校后勤实施精益化管理前提需要后勤管理人员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创建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三是后勤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后勤人员在实施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后勤的市场化运作改革,将后勤的经济效益作为改革的重点,却忽视了高校后勤的本质特点,即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
3高校后勤实施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具体对策建议
精益化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为师生提供全面的服务、提高后勤管理组织的工作效益与效率。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实施精益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高校后勤部门采取以下措施促进高校实施精益化管理模式。
3.1创新高校后勤工作理念,创建精益管理文化
影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推进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因此在高校中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就要对高校后勤员工的思想进行革新:首先创新后勤员工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精益化管理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精益化管理模式不会降低他们的个人收益,反而会增加后勤工作的个人收益。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宣传,提高员工对该理念的正确认识;其次高校要创建精益管理文化。精益化管理文化是精益化管理模式得以发展的基础,通过建立浓厚的精益化文化,可以在高校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进而使得员工在内心深处具有精益化管理的理念。当然精益化文化的构建需要完善的战略流程。高校后勤战略是后勤发展的规划,是规范高校后勤流程的具体指导,因此高校在制定战略流程时一定要让员工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员工对精益化管理模式的正确认识,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
3.2建立以精益化管理理念为指导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规范后勤具体工作的“红头文件”,高校后勤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高校清楚地意识到必须要依靠管理创新提高高校的市场竞争力,而高校的管理最终需要人来完成,因此高校要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精益化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中;二是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实施的是行政管理模式,即高校后勤运作从不考虑成本支出,而实施精益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市场化运作,需要高校后勤的所有活动都考虑成本因素,加强高校后勤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利用价值链对高校后勤管理作业进行分析,消除不增值甚至减值的作业,降低企业的成本;三是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工作人员编制制度,打破传统的“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现象”,引入市场化竞争模式,按照高校后勤岗位进行公开招聘。
3.3提高基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的信息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现代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后勤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与分析,可以为高校后勤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提高基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的信息管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资源。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借助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网络平台的现有资源实现对高校师生的全方位服务。比如高校食堂借助高校网络平台对每日的菜谱信息进行更新,及时让学生了解食堂的饭菜信息;二是深化工作程序、疏通信息流程。高校后勤信息管理要根据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要求,从信息的实用性和及时性两个方面入手,提高信息的质量。后勤信息工作依托高校现有资源平台,虽然能够提高信息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高校信息资源平台比较侧重学术知识信息,缺少商业信息,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的信息管理人员做好信息的实用性区别,在信息处理的技术和处理流程方面进行有效地组合,筛选出对后勤管理有价值的信息来;三是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后勤具体工作开展针对性地教育培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同时转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作风,树立“服务至上”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3.4加强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质量管理
推行精益化管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对后勤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是由许多环节所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高校后勤的精益化管理,因此要加强对后勤全过程的管理,以高校食堂为例,需要从产品来源的采购、制作、销售以及回收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二是对后勤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应使后勤员工自觉地参加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并对自己和相关部门的质量活动进行监督,这是高校后勤全员质量管理的灵魂所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