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3题;共68分)
1.
(3分)读下面段落。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
本段围绕________ 来写的。本段中的反义词有:________ ________
2.
(5分)读下面一段话,在括号里填入由“静”字组成的词
夜深了,周围________了下来,在县中医院的病房里,明明________地坐在李老师的身边。他看着李老师________的脸,想起李老师以前倾注给他无限的爱,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_,眼泪暗暗流了下来。罗医生抚摩着他的头,轻轻地说:“遇事要________,不要激动和慌乱,李老师吃了药,慢慢就会好的。”
3.
(5分)阅读课文《将相和》选段,回答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这段话中从哪里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
4.
(5分)根据语境填写诗句、谚语、名言警句。
文文的表妹美美从小在美国长大。去年,美美回到中国,文文带她到各地游览。她们来到杭州,站在美丽的西湖边,美美不禁赞叹道:“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接着,她们坐船去天门山,看着波涛滚滚的长江,美美不由吟诵道:“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回到深圳后,文文教美美读《三字经》:“________,________,性相近,习相远。”转眼间,大年初一即将到来,文文告诉美美:“农历2017年是鸡年,农历2018年就是________年啦!”
5.
(4分)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季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的热爱。
(2)《村居》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
)
A
.
乡村里的房屋
B
.
居住在乡村
6.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文中“莓苔”是什么意思?
7.
(4分)读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写出下面加引号的字词含义。
①包住地球的“大网”指的是:________
②无数条“线”指的是:
________
③“网上商场”指的是:
________
④“电子钱包”指的是:
________
8.
(5分)阅读课文《走进丽江》,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
9.
(7分)根据课文《一分钟》内容填空。
①他很快地________了脸,________了早点,就________着书包________去了。
②元元________脸,________头,________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10.
(2分)根据课文《难忘的一课》的内容填空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是一句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
11.
(4分)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méi
mao
xiá
gǔ
jūn
zhǔ
xī
li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
(8分)形近字组词。
镜________ 峡________ 眉________ 螺________
境________ 夹________ 媚________ 累________
13.
(11分)填空: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包含了五处地名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28分)
14.
(18分)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
A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
.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
(1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3题;共68分)
1-1、
2-1、
3-1、
4-1、
5-1、
5-2、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28分)
14-1、
14-2、
14-3、
14-4、
14-5、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言运用;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阅读教学中重理解、轻运用,重讲解、轻实践等弊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如何落实?如何体现呢?结合对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语句推敲 研读文字
巢宗祺教授这样说:阅读教学确实需要讨论文本的思想情感内容,不过这种讨论应该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文,通过盲童安静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在这篇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就是“奇迹”,而文中正有这样一句话: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于是在教学时,我对学生说:“读完课文,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划下来。”学生一下就找到了“奇迹”这一句。我首先让学生理解悄然、竟然、奇迹的意思,带着不同的感受去读句子,然后通过对比朗读:①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②安静的手指合拢,拢住了那只蝴蝶,是一个奇迹。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最后峰回路转,安静还创造了哪些奇迹呢?引读课文,感悟安静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我就是这样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让学生以具体的语言现象为思考点,推敲语句、研读文字。
二、揣摩表达 品味文字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体的特点,更要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如我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一文时,文中第一段: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教学这一段时,我不仅抓住“颜色鲜艳”和“小巧玲珑”来品读翠鸟的外形特点,还把它与第一课《燕子》进行比较阅读,出示燕子第一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师:这两处描写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描写动物外形的。师:作者在写燕子的时候,抓住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来写,写翠鸟时为什么不也从这三个方面来写呢?学生交流得知: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描写动物要抓住特点来写。这样一来,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而且体会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是各具特色的,比如标点符号的用处,反复出现的词语表达的效果,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表达方式等,无论何种文体,都应增强语言运用意识。
三、读写结合 运用文字
学习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发现第四自然段写“鱼”那部分的内容是总分总的写法,我想:何不引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写法写一段话呢?只有这样才真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想吧。
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段式结构写一段话。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对鱼的描写,学会了要想把一个意思写具体,可以用上“总分总”这样的段式。其实这种段式是我们说话、写作文最常用的一种段式。比如我们去公园玩,看到公园里的花真多啊……我们就可以用总―分―总这样的段式说一段话。中间具体介绍都有哪些花,它们的颜色、样子、姿态等。可写的事物还有很多,你们能说一说,还可以写什么吗?”
有的同学说写天上的白云多姿多彩;有的说写游乐场里真是热闹极了;还有的同学说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爱极了……大家众说纷纭,一下子拓宽了思路,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后,真的可以用多姿多彩来形容。我想之所以学生会写得如此丰富,如此好,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场”,让学生敞开心胸去写作,而且教给了学生如何去写的方法,学生才会写,乐写。我想如果每节课我们都关注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四、综合实践 言语习得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是要实现学生的“言语习得”。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后,结合园地五中的习作内容,我安排了一项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做小导游,带领游客游览颐和园。
做小导游时,要准备这样几项工作:
1.了解导游是干什么的?
2.如果你是导游,出发前接到一项任务―带领游客游览颐和园。出发前,你得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回顾游览路线和各景点名称)
3.如果你是小导游,该怎样介绍这特有的景色呢?(抓住“特有”一词回忆优美的风光,引导学生说出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4.哪个景点最吸引你,哪些词语能让我们从中体会?(抓住重点词语朗读、发现、品味)
然后,让学生玩一玩“解说接力游戏”:行程分三个部分,用抽签的方式选出解说内容。最后总结方法:如果你旅游归来,想写一写自己的见闻,从《颐和园》中学到了什么呢?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课堂 学习兴趣 写字教学 突破难点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是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等。正因为这样,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用多媒体武装传统教学,如鱼得水。
一、多媒体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通畅的状态。多媒体开篇可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第一课时导入中,我先故作神秘地说要送给孩子们一首歌,说完我发现大多数孩子的眼睛晶晶亮,表现出很期待的样子。多媒体播放时,孩子们都发现这就是他们预习的第一课,有的人惊奇,有的人兴奋,有的人甚至跟着唱起来。多媒体成功地把孩子们吸引到文章中,随后设疑,这么优美的歌描写的是哪里呢?孩子们疑惑了,于是我继续出示有关北海公园的课件,北海公园中与文本相联系的“白塔”、“绿树”、“红墙”全部转化为图片,孩子们有了直观感受,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多媒体演示,写字教学展露生机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文字因其形、表义、内涵丰富的特点及笔画的变化美、结构的协调美、章法的布局美,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以简单、直观、具体的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的汉字不能给学生具体的、有感知的、感性化的东西。这样一来学生与汉字书写之间就建起了一座高高的城墙,教师越拼命地讲解抽象的技法,给写字套上理性化的外壳,就让学生越难以理解,越发限制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发挥,使写字教学雪上加霜。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辅助写字教学,优化写字教学。
在纠正书写姿势时,传统的写字姿势的教学是教师讲解加示范,但是仍然有许多学生一时做不好,久而久之,一些不良姿势竟然成了一种习惯,祸害终身,运用多媒体就方便多了,在学生练字的时候,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用手机随时拍下保持正确写字姿势的学生,利用手机和电脑的链接,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看到自己或身边的同学上了投影,觉得很兴奋,并且印象深刻,再加上同学和老师的指正,能更快地纠正写字姿势。
在教学写字时,传统做法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用手指跟写,这样的确有示范作用,但也有弊端,教室里要是学生较多,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利用多媒体的大屏幕就不同了,只要教师在展示台上写字,大屏幕上就能展示教师的书写全过程,同时,请学生上台来书写,教师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书写情况,便于反馈、纠错。学生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所写的字和范字之间的差距,及时引导矫正。同时网上也有一些写字的flash,鼠标轻轻一点,学生就能在大屏幕上看到一个字的书写全过程。字的笔画、笔顺及结构摆放完整地展示在直观的屏幕中,学生吸收“营养”轻而易举。
三、多媒体辅助,循循善诱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的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的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可以使抽象变为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这一特性。最常见的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手段,实现语言思维的同步发展。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云雀的心愿》中有两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体会沙漠的恶劣环境。我提出问题“小云雀和妈妈飞到了那儿?她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课文2~4自然段,学生在朗读后,知道这里是沙漠,能找到“狂风”、“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等词句,但是学生对沙漠还是停留在抽象的认知上,难以直观感受:迷得睁不开眼的黄沙。多媒体这时便能发挥它的作用,我在课堂上放映了10秒的黄沙四起的录像,学生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黄沙,听到了呼呼的狂风声。学生通过这段影像,就能联系文中语言文字想得更多。于是百花齐放,有的说沙子飞得到处都是;有的说沙子被风吹得打在脸上很疼。显而易见,学生和小云雀感同身受,很讨厌沙漠。10秒身临其境的视频胜过10分钟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
在教学中,视听结合,形声同步,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积极进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努力获得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春风.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11.
[2]陈守奎,徐玉峰.借助彩凤双飞翼.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07.
[3]吴鸿玉.依托课件,演绎精彩.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10.
[4]王伟.浅谈如何巧用媒体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关键词】整合资源;活动资源;文本资源;社会资源;阅读素养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5年度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专项研究课题“阳光评价背景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GZJY2015-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04-02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受家庭与社区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素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为改变这种现状,从2013年开始,我校大力推行阅读行动,如今学生在阅读素养方面有了一些好的转变,2015年六年级学生参加了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关于阅读方面的素养测试,学生的总阅读量和经典著作阅读量等均达到中等或偏上水平,而阅读兴趣、策略及动机等方面均处于市区平均水平,数字阅读动机则绝大多数学生偏向于学习方面。数据表明:我校六年级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策略等方面均接近或略超出市区的平均值,处于市区参与测试学校的中游水平,相比推广阅读活动以前的低下状况,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提到,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人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而终身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课外阅读。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源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校地处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来自于家庭的熏陶与指导欠缺,学生的阅读资源匮乏,来自于家庭的引领与支持均较少。我们认为: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必须承担起启蒙、引导的责任,展示阅读丰富多彩的一面,为学生创设以阅读为趣,以多阅读、会阅读为荣的良好环境,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拓宽阅读面等各方面下功夫。基于这个认识,笔者从资源整合方面入手,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的范围,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整合活动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囿于自身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难以静心阅读,对课外阅读缺乏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兴趣,犹如引来蜜蜂的花香,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将学生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的状态,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入手,通过整合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心境。
1.“跳蚤市场”淘书活动激趣
每学年,我校都会举行“跳蚤市场”淘书活动。活动前,各班组织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课外书进行梳理,把自己不再阅读的书籍带到学校,根据图书的质量、新旧程度等,确定好价格,把价格标在书的扉页上,与同学交换,或用压岁钱购买。因为此项活动是由学生来当主人,所以学生参与的兴趣很浓,参与面也很广。通过这一淘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用最少的钱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到了更多优秀的课外书。活动过后,教师组织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读着自己淘到的“新”书。这样做,既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买卖的乐趣,又大大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
2. 学科主题阅读比赛活动引趣
每学期,我校都会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一些主题阅读比赛活动,如读书卡、读书推介卡、读后感等比赛。借此机会,笔者会大力鼓动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例如,有一学期的阅读主题是“科学家的故事”,笔者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或到书店购买一些相关书籍。学生读完后,就指导他们把佳词妙句、精彩片段、读后感等做成精美读书卡片,并配上精美的插图,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对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这类典型给予积极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刺激,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掀起了一个热潮,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德育主题阅读活动雅趣
“习规、自理、礼貌、字美、博学、健美、爱心、诚信”等系列内容是“和雅”读书郎形象成长式德育的八项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年级的德育主题阅读教育:一年级“交往第一课”,二年级“寻找七色花”,三年级“我与童话故事”,四年级“我和名人有个约会”,五年级“早晚读经典”,六年级“我与诸葛亮比智慧”。教师根据年级主题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如六年级围绕“我与诸葛亮比智慧”这个主题,向学生推荐了大量有关诸葛亮的书籍,让学生从阅读中挖掘诸葛亮身上的亮点,认真学习。通过德育主题阅读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让学生对该主题内容加深了理解,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二、整合文本资源,提升阅读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教学的衔接。我们应该整合教材文本资源,把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让学生吸收更丰富的课外知识,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与延伸,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链接中,增强课外阅读的实效,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1. 拓展课文内容
由于教材编选的局限性,一些文学作品以节选、改写等形式选入教材,这样就造成了内容不够完整,缺乏细节描写等现象,对于学生语言积累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让学生了解作品原貌,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例如,六年级下册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是原著的浓缩版,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原著,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让学生对浓缩版的选文与原著进行对比,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从中更加深刻地体会文中鲁滨孙敢于挑战自然,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形象。
2. 妙推单元主题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主题安排的。教学中,围绕单元主题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可以起到深化与延伸主题的作用。例如,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围绕鲁迅选编的文章中,有些是描写鲁迅的,有些是鲁迅的作品,教学本单元时,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l》《孔乙己》《阿Q正传》等。不仅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还能扩大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更让学生体会并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又如,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单元教学中,可以推荐阅读《世界童话集》《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叶圣陶童话集》等经典童话,让学生畅游在奇妙的童话世界中,感受童话的魅力,体会童话幻想、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加喜欢阅读童话。
3. 巧借课外书屋
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两至三单元的“课外书屋”,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与阅读课外书籍搭建一座“桥梁”,学生在课内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等阅读技能,得到迁移和运用。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书屋”,为学生推荐了许多中外科普名著,如《森林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做出引导,为学生介绍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运用方法去阅读课外书。
借助以上文本资源,把阅读引向深入,突破了语文学习仅限于书本的局限,打通了课内外教学之间的隔阂,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整合社会资源,拓宽阅读范围
阅读,无处不在。单靠教材的几十篇课文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还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但是,课外阅读材料往往良莠不齐,教师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在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顺应潮流展开阅读
顺应潮流是指跟随当代大多数人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兼顾自己的兴趣,顺应时代的步伐。随着当今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接收网络信息也特别快,哪位儿童作家很红,哪位儿童作家出了新书,哪位儿童作家的哪本书好看,现在流行谁的书等,这些信息学生都能很快知道。潮流有好坏,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阅读有价值的书籍。如时下流行《爆笑校园》《老夫子》《阿呆》、杨红樱的书等,笔者便从中选出有益的书,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开展“马小跳”系列的专题阅读活动。看完后,还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因为这些书籍都是学生喜欢看的,所以在活动中,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分享了读书的快乐。
2. 结合热门话题阅读
热门话题是指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热点问题学生经常听,经常说,已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如果这时教师能适时抓住机遇,推介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适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开展话题阅读,上“诚信伴我行”班会课,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诚信故事,评选出班级诚信读书郎,等等。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要努力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润下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兴趣; 实效;学习方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6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40
实效性是课程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发现、挖掘学生的课程课堂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课程知识与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掌控者, 教师应该怎样组织教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技能,让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呢?
一、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简洁的三维目标。 课堂上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体会、理解、感受、积累、运用,进行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实践。
三年级《燕子》,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依据《课标》制定了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会用“活泼”“偶尔”等词造句。
3.能够通过观察、想象及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可爱的燕子和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1、3是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动静结合写法的和谐美”定为教学难点,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扫除阅读障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美”,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根据学生习作比较薄弱的问题,有意引导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抓特点口述,从而了解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着重指导学生精读品悟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在品味语言“美”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新课堂导入要新颖
苏霍姆斯基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可见兴趣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把学习当作一做享受。用形式多样的激趣导入,既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视野,又发展想象、寓教于乐。在教学《画家与牧童》 时,我故意把课题“画家”写大一些,而把“牧童”写小一点,请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后,紧接着追踪式提问:“那通过预习,你觉得画家和牧童有什么不一样?”甲生:“他们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孩子”。 “他们的年龄不一样”。 乙生:“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画家,另一个仅仅是放牛的孩子。”“大画家众人皆知,可能有许多人都崇拜他 、仰慕他,而牧童可能就没有几人认识了,这说明他们的地位有差别。”“那究竟在画家与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今天让我们一 起学习《画家与牧童》”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状态自然不言而喻。
(二)课堂上要质疑问难
在教学三年级《西门豹》时,学生了解了前文的“四问四答”后,结合预习自己提问:“西门豹用什么 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他的方法妙在哪里?”又经过深入的研读,学生自主发现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仪式,就是在将计就计,让老百姓能真正认识到官绅头子和巫婆的面目,经过此段假戏真做,从而严惩危害百姓的官绅、巫婆,最终起到破除迷信、用事实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同时西门豹的形象也树立在学生心中。
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知识,精美的课件,图文并茂的文本,引人入胜的故事,恰如其分的提问,回味无穷的结束语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别出心裁的活动,如小练笔、故事会、三分钟演讲、折纸游戏、统筹班级活动等,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认真研读、推敲、咀嚼文本中的语言文字, 做到有效审题、解题思路清晰,在比较中掌握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和技能。在互动和交流中,学生既能发表学习心得,又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合作的思辨过程中,完善见解,提高探究水平;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和领会学习内容之主旨。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是要让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对于生活问题能够用“运筹学”思考、处理。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出不同的沏茶工序,并通过比较找到“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最优“沏茶”方案;使学生主动产生对“优化”思想和“运筹学”学问的学习兴趣。顺势将“沏茶问题”拓展到这一类问题和生活中去,将“沏茶问题”生活化,此时学生茅塞顿开,初步体会到了 “优化”的意义,理解了“运筹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感受到优化思想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意义。
四、评价要注意多元化
评价是一门课堂教学的艺术,真正有意义的评价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构件,是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主动参与的强有力之手段。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评价机制,让高效评价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还要重视借鉴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作用。因此,丰富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实践、总结,并努力重新建构,就能握住教学的契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小学课堂学科教学的实效,最终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