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竞争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牌一词的英文“brand”,原意为“烧灼、烙印”,最初人们用这种打烙印的方式,用于区别私有财产。到了中世纪,欧洲的手工艺人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印记,以便区别于其他产品和生产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美国现代著名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指出,所谓品牌,就是指一种关于某种商品的名称、术语、标记、象征或设计,又或者是以上这些的混合运用,以区分于其他竞争者或卖者。品牌是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组成的,包括文字形式以及图形标志。
二、品牌竞争力的特征
1.竞争的比较性。品牌竞争力是在品牌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能力,这种比较可以是产品质量、成本价格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占有或控制市场能力的比较,还可以是人力资本、管理和经营,以及再生产等环节上的能力比较。在比较中,同一行业品牌表现出竞争的优势或劣势。
2.目的利益性。品牌竞争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顾客,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实现再生产的高效循环。最根本的目的是利润的获取。
3.动态性。品牌竞争力的动态性表现为品牌竞争力随着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即品牌竞争的优势或劣势不是绝对持久的,优势品牌可能变为劣势品牌甚至消亡,劣势品牌可能变为优势品牌。
4.过程性。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以及竞争能力的消长是有一个过程的。
5.整合性。品牌竞争力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产物,也是企业运作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整合的产物,缺少任何一种必要的资源或系统中某一环节整合不佳,都会影响
6.品牌意识不强,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还较弱,企业商标保护意识薄弱。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
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及问题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所以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2008年世界经济贸易将保持增长趋势,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是中国将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居民收入将不断增长,城乡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张,投资过快增长将得到一定控制,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的产生:
(一)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与品牌竞争力不足共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与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称号不相和谐的是,我国的品牌竞争力相对落后。
(二)品牌价值较低,附加值差距较大
总体说来,中国品牌显然较多,但品牌价值与世界品牌价值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部分消费品市场国产品牌竞争力极弱。在这类消费品市场中,国外的一个或数个品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这类消费品市场,而国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极弱。另外我国外贸品牌的突出弱点就是品牌的附加价值低。品牌附加价值指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费者欣赏的东西和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外的东西,也就是通过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它能通过其商品形式维持一种溢价。在国际上,商标被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名牌商标更是如此。跨国公司和许多知名企业视名牌商标为国宝,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护名牌。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众多企业商标意识淡薄,缺乏品牌自我保护意识。不少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品牌。
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品牌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营造有利于品牌竞争力提高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经济中的宏观管理主体,它在促进企业品牌发展中的作用是间接地构建品牌竞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并非在政策上保护中国品牌,而是要在宏观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而在微观上促进企业品牌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二)面向国际,制定品牌竞争战略
缺乏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向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制定品牌竞争战略是中国企业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端正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整合管理能力
品牌必须保持与消费者的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已经超越了以产品功能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包含了以喜欢为内容的情感关系和以某种信念为核心的忠诚关系.品牌整合管理的目的就是打造消费者对品牌的某种信念和在此基础上的对品牌的忠诚。
(四)重视核心技术,保障技术的持续创新
缺乏核心能力,是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最根本弱点。核心能力的缺乏根源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全球竞争和技术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国企业必须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
鉴于中国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的现实,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在未来的5-10年还应是采取引进、模仿、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但应逐渐走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战略,实现从“引进利用再引进”到“引进消化吸收输出”的战略转折。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世界市场竞争的焦点已转向了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国际化和名牌化的竞争。名牌竞争已成为市场营销的焦点、核心问题,也是市场营销的新亮点。因此,我们要占领国际市场,从政府到企业就必须高度重视外贸出口中品牌的建设,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提供保障,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袁辉,品牌营销对外贸易新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年11月(下旬刊)总第522期
[2]丁建军,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营销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11期
[3]李世辉,中国企业品牌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消费导刊,2008年第1期
[4]年小山,品牌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分析
1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分析的指标选取
(1)显性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是把一个国家农产品出口放在世界总的商品贸易的框架下,来考察农业部门的出口潜力。国家j生产的s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方法是:(略)。
(2)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净贸易指数,可以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的净进口或净出口规模,通常用来衡量某国某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
(3)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某产业的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该产业产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4)进出口价格比Px/Pm。指某种产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比值,可以间接反映出一国产品的质量(附加价值)的差别。通过价格比这个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与国外商品的质量进行比较。
(5)贸易条件。在进出口商品国际交换的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衡量方面,常用的指标是“贸易条件”,包括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其中,价格贸易条件:NBTT=Px/Pm(式中Px、Pm分别是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收入贸易条件:ITT=(Px/Pm)*Qx=(Px*Qx)/Pm=Vx/Pm(式中Qx为出口商品的数量指数,Vx为出口商品价值指数)。
2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
如表3所示,2000-2011年,中国棉花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呈逐渐下降趋势,表明相对于中国出口贸易总量而言,棉花出口不具备显示性优势;从贸易竞争力指数(NTB)值来看,其值接近最低值,表明中国棉花出口竞争劣势明显;从中国棉花出口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棉花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不足1%,难以对国际棉花供给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考虑到近年来中国棉花出口始终保持较低水平,中国既是产棉大国,又是主要的棉花消费国,国内旺盛的棉花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棉花出口动机。从进出口价格比上看,2000-2011年间,有6个年份出口价格高于进口价格,有3个年份出口价格略低于进口价格,有3个年份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的幅度超过20%。总体而言,中国棉花在进出口价格上具有较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与棉花出口强国如美国相比,中国棉花在质量、品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以2000年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得出2001年以来中国棉花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从表3可知,中国棉花的价格贸易条件始终高于100%,2009年其值最高达到238.98%,表明同时期内我国棉花出口价格远高于进口价格,通过棉花进出口贸易交换,增加了我国经济福利;从收入贸易条件来看,我国棉花贸易条件逐年恶化,其主要原因是棉花出口数量的大幅下降,甚至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上升的效果。综上可知,从进出口价格水平分析,我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增加了本国经济福利,但从产业比较优势、国际市场份额等角度考察,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水平呈下降趋势。
提升我国棉花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1调整棉花贸易供求布局
近年来,由于国际棉花市场竞争加剧,中国棉花需求转向进口[5],棉花贸易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棉花出口依存度逐年降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成为我国棉花主要进口来源国,韩国、印尼、中国台湾、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棉花主要出口目的地。进出口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过于集中,将导致国内棉花产业对其过多依赖:一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调整会对国内棉花供销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对外棉依赖程度增长导致国产棉的定价能力下降,削弱国内棉花出口竞争优势。建议可以利用进出口配额,合理调整、平衡我国棉花贸易进出口布局。进口布局可以按美国、中亚地区、非洲地区和其他地区按比例分配进口额,重视与埃及、贝宁、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棉花贸易;出口布局可以按东南亚、中亚、非洲地区和其他地区按比例争取扩大出口。同时,立足于提高国产棉自给率,减少对进口棉的依赖,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加大优质棉的生产,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争取出口,提高棉花经济效益转化率。
2加强优质棉花品种培育
从棉花贸易国(地区)进出口价格上看,棉花贸易强国(地区)在售棉质量和价格上优势明显,而支持棉花质量和价格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于优质棉花品种选育。从目前国内育种进展看,育种资源过于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上。应适当调配国内育种资源,加大对优质棉花育种的支持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优化棉花品种,从品种资源着手提升我国棉花的产量和总体品质。
3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棉花国际竞争能力下降、进口替代趋势增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植棉成本居高不下,种植面积小而分散,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以及先进的植棉技术推广应用缓慢,导致棉花品质和产量难以保证,棉花生产成本下降有限。建议首先加强棉花栽培技术、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工作,提高棉花的品级和产量;其次应推进完善棉花播种、生产管理、采收等环节全程机械化[6],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应建立壮大棉农生产合作组织,推进合作社内土地联户经营,发挥规模效应。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的综合应用和推广,增强我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对外贸易;港口物流;竞争力
1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1.1港口物流是实现对外贸易的根本保障
在对外贸易中,国与国之间的货物往来是通过转移商品的所有权来实现,进口方获得大量的商品和资源,出口方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整个交易在各取所需的前提下,贸易双方实现利益共赢。由于对外贸易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对外贸易要想实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依赖于完善和健全的物流体系,作为承载对外贸易的核心运输手段,海运在整个对外贸易的运输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有实现我国国际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才能够保障我国对外贸易货物的有效运输,因此港口物流是实现对外贸易的根本保障。
1.2港口物流效率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对外贸易成本
成本是进行任何贸易活动所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出口方若能实现出口成本的有效降低则会大大增加本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而与进口方的角度来看,较低的成本控制更能够帮助进口方在贸易活动过程中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同。港口物流通过技术的管理和革新能够有效降低贸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对降低整体贸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1.3对外贸易外展推动港口物流技术进步
经年累月的贸易运输会给港口物流提供更高的发展契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流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港口物流无论在运输工艺上还是设备更新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港口物流在管理和技术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发展的支撑下,港口物流的运输枢纽作用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2基于对外贸易下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1腹地区域经济
腹地区域经济与港口物流的竞争力具有同步的相互关系,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本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影响。作为为港口提供后方供给的主体,腹地区域是否拥有开放程度的运营模式,是否具备完善的产业结构,是否能够实现集疏运一体化的调动程度,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2.2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在港口物流的基础建设中,仓库、闸口、码头、航道、运输设备、装卸器械以及泊位等都是影响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港口物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将港口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集结是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3集疏运能力
集疏运能力主要通过物流调配节点上的运输效率进行体现。对外贸易下的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核心参考因素即为物流环节,物流环节的集疏运能力直接反映了一个港口物流的根本能力,也关系到整个港口的生产效益。因此,一个港口物流的集疏运能力直接影射出了其市场竞争力。
3在对外贸易视角下,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3.1优化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港口码头的基础建设。应对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从泊位等级入手,强化港口物流的20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并加强生产用泊位以及港口码头岸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建设带动港口对外贸易能力的提升;其次,加强港口物流的设备改造和执行程序的更新。各个执行有效环节的更新能够帮助港口物流实现工作质量的完善,进而实现现有资源收益的边际效益最大化,而设备的优化能够帮助港口物流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是港口物流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3.2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商品贸易竞争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的质量,当科技水平发展到相当程度时,服务水平才是企业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我国的港口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之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实现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就必须要加强运输、仓储、加工等服务过程,对港口物流的整体服务体系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展现我国港口物流独特的服务属性,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外贸行业;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新时期的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通行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与以往的贸易方式相比较,具有很多新兴的优点。例如,在资金上投入相对较少,出口贸易环节较简单,在交易上比较节约时间,并且交易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这些优势极大地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家的重视,中国在外贸交易上积极的拓展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跻身世界贸易的竞争环境中,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国际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并不成熟,加上我国的外贸企业在人才建设以及组织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我国的电子商务水平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对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有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增强我国电子商务的国际竞争力。目前,面对国际十分复杂的贸易环境,我国积极主动借鉴他国一些成功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贸易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刻不容缓。
一、影响我国外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一)没有成熟的政策及服务支撑
在当前阶段,我国外贸电子商务的立法并没有得到完善,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整个电子商务运作的合约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我国在2005年出台了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但是因为缺乏具体可执行的措施,使得法律法规成为一种虚设,相关部门对法律执行没有明确的职责,整个电子商务的管理变得十分混乱。对整个外贸行业来说,国际互联网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在接入与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昂的费用,商品代码的标准化程度并不高,电子结算的程序也不顺畅,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的外贸企业不能有效地进行电子商务运作。
(二)国际贸易多部门的合作,影响电子商务的实施
国际贸易的交易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了很多的部门,且电子商务的运作伴随着大批的发票以及文件。想要将这些数据做到清晰明了的运行,必须需要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合作,每个部门都应当积极的为实现标准化的数据而努力。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目前想要做好这部分的工作,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联网还有很大的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对企业的运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旦企业中贸易环节的电子化水平比较落后,将会拉低整个企业的贸易进程。
二、我国外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一)完善相应的基础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想要全面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公共基础,就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服务,不断加强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建设,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电子商务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西方发达的外贸经验的分析,政府出台的相应税收优惠、对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保证电子商务的运行发展。在电子商务的立法方面,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法律法规,与自身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应法律政策,全面提高服务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提升电子商务运作的软环境和与安全性。
(二)积极与国际贸易市场接轨
我国的贸易行业应当积极地与国际贸易市场相接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与我国贸易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有机结合,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运作模式,全面提升我国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国际地位,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应当竭力与国际贸易组织联系合作,与各国之间共同商讨电子商务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关税问题、仲裁问题以及国际的贸易标准问题等,并有效进行改善和解决。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全面推动我国贸易中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
(三)长远规划电子商务进程
外贸企业应当积极对自身电子商务发展进行一个科学、有效的长远规划,参与到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中去,与自身实际的运作和发展情况相结合,为自身电子商务运作制定一个近期目标,分步骤的落实实施。首先,要建立静态的产品信息网站;接着,要建立交互式的客户服务功能,以及相应的数据查询功能;再者,要建立面向外界的网上交易系统和平台,有效地确保网上支付的功能;最后,要建立完整的国际供应链,确保整个终端之间共同协作。贸易企业的网络营销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断加强国际网络营销的策略,将有效地提升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国际竞争力。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实现了更深的联系,贸易中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不够成熟稳定,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市场中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本文论述了影响我国外贸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国外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的措施,全面促进我国外贸电子商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宏晶.外贸企业凭借跨境电子商务提升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7,02:26-27.
[2]黎旭宏.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和政府监管策略分析[J].电子商务,2016,09:24-25.
关键词:对外贸易 品牌 竞争力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一词的英文“brand”,原意为“烧灼、烙印”,最初人们用这种打烙印的方式,用于区别私有财产。到了中世纪,欧洲的手工艺人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印记,以便区别于其他产品和生产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美国现代著名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指出,所谓品牌,就是指一种关于某种商品的名称、术语、标记、象征或设计,又或者是以上这些的混合运用,以区分于其他竞争者或卖者。品牌是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组成的,包括文字形式以及图形标志。
二、品牌竞争力的特征
1.竞争的比较性。品牌竞争力是在品牌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能力,这种比较可以是产品质量、成本价格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占有或控制市场能力的比较,还可以是人力资本、管理和经营,以及再生产等环节上的能力比较。在比较中,同一行业品牌表现出竞争的优势或劣势。
2.目的利益性。品牌竞争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顾客,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实现再生产的高效循环。最根本的目的是利润的获取。
3.动态性。品牌竞争力的动态性表现为品牌竞争力随着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即品牌竞争的优势或劣势不是绝对持久的,优势品牌可能变为劣势品牌甚至消亡,劣势品牌可能变为优势品牌。
4.过程性。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以及竞争能力的消长是有一个过程的。
5.整合性。品牌竞争力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产物,也是企业运作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整合的产物,缺少任何一种必要的资源或系统中某一环节整合不佳,都会影响
6.品牌意识不强,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还较弱,企业商标保护意识薄弱。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
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及问题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所以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2008年世界经济贸易将保持增长趋势,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是中国将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居民收入将不断增长,城乡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张,投资过快增长将得到一定控制,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的产生:
(一)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与品牌竞争力不足共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与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称号不相和谐的是,我国的品牌竞争力相对落后。
(二)品牌价值较低,附加值差距较大
总体说来,中国品牌显然较多,但品牌价值与世界品牌价值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部分消费品市场国产品牌竞争力极弱。在这类消费品市场中,国外的一个或数个品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这类消费品市场,而国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极弱。另外我国外贸品牌的突出弱点就是品牌的附加价值低。品牌附加价值指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费者欣赏的东西和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外的东西,也就是通过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它能通过其商品形式维持一种溢价。在国际上,商标被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名牌商标更是如此。跨国公司和许多知名企业视名牌商标为国宝,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护名牌。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众多企业商标意识淡薄,缺乏品牌自我保护意识。不少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品牌。
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品牌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营造有利于品牌竞争力提高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经济中的宏观管理主体,它在促进企业品牌发展中的作用是间接地构建品牌竞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并非在政策上保护中国品牌,而是要在宏观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而在微观上促进企业品牌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二)面向国际,制定品牌竞争战略
缺乏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向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制定品牌竞争战略是中国企业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端正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整合管理能力
品牌必须保持与消费者的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已经超越了以产品功能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包含了以喜欢为内容的情感关系和以某种信念为核心的忠诚关系.品牌整合管理的目的就是打造消费者对品牌的某种信念和在此基础上的对品牌的忠诚。
(四)重视核心技术,保障技术的持续创新
缺乏核心能力,是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最根本弱点。核心能力的缺乏根源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全球竞争和技术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国企业必须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
鉴于中国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的现实,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在未来的5-10年还应是采取引进、模仿、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但应逐渐走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战略,实现从“引进利用再引进”到“引进消化吸收输出”的战略转折。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世界市场竞争的焦点已转向了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国际化和名牌化的竞争。名牌竞争已成为市场营销的焦点、核心问题,也是市场营销的新亮点。因此,我们要占领国际市场,从政府到企业就必须高度重视外贸出口中品牌的建设,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提供保障,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