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典诗文

经典诗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诗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典诗文

经典诗文范文第1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诵读》正式出版。这套书分为六册,内容包含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论语、孟子、道德经、格言警句,还有一些经典的古文等,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载体。但是,如何恰当地运用好这本教材,让学生在读古文、诵经典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呢?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诵读小误区

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对经典诗文有了更多接触,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拓展了视野。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诵读指导不科学

教材拿到手,可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逐条逐首背诵,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引领,学生囫囵吞枣,不能很好地吸收和积累。而有的教师却又教得过多、过细,把校本课程当做学习的教材,失去了原本教材编写的本意,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诵读时间不充分

为了节省时间,有的教师采用填鸭注入式的串讲方式,往往会在一个早读课上一口气学好几首,致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诵读的时间不到5分钟。而有的教师为了不打乱教学进度,就把诵读经典诗文全部安排在了课外或是放学后的作业。缺少一定的检查和督促,对于一些原本在学习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套教材就形同虚设。

3.诵读示范不重视

语文教学没有读书就没有一切,读书可以使学生走进书的境界,走入作者的心灵,达到“书我一体”的境界。学习课文如此,诵读经典更是如此。我们经常看见教师让学生自己一遍遍地读诗文,却很少有老师给学生做示范,带领学生诵读。而在我们的古诗文中,生僻字、通假字比较常见,特别是一些古文的学习,如果教师事前不做任何示范就放手让学生自读,那么学生读错字音,读断句、破句的情况就会不断出现,这样的诵读效果就不容乐观了。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诵读小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讲究几个小策略。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策略的中心是激发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切忌让学生望而生畏,而应该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诗文里有丰富的知识,有动人的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如诵读《三字经》时,“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李,弟于长,宜先知……”这里面所蕴含的一个又一个动听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诵读也就变得特别有趣了。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时,适时插入有关岳飞抗金的影视资料,学生心中那种壮志豪情顿时被激发出来,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被古诗文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所吸引的时候,经典诗文诵读就是一个挖不尽的宝藏,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捧起它,诵读它。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策略的中心是探求意蕴。古诗文的诵读,须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置身其中体味作者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体会了诗的情感,也就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将诗外在的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了自己的内心体验。主要的小技巧有:(1)想象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可以感受古诗画面的意境氛围。(2)音乐渲染。播放一段符合诗情诗境的乐曲,并配乐诵读,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领会诗的意境是大有裨益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经典诗文范文第2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和散文,就像两条源远流长的文学江河,闪闪发光地流贯在中国文学史的篇章中,流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册上。所有作品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关注现实民生、追求理想信仰、反抗压迫欺凌、争取民主自由、创造社会和谐的深刻内涵,蕴含着历代文人坚持真理、志行高洁、关心民瘼、刚正不阿、胸怀博大、克己修身、宽容仁爱的人格力量。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值得子孙万代永远继承和发扬光大。

江西五套在这次诗文朗诵大赛中,通过电视媒体对历代优秀作家的经典之作进行朗诵、诠释、解读、传播,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江西五套的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在全国原创了一档活动和一档全新的节目,而是承担起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历史重任。

传承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设坛讲学、举办展览、出版书籍、开展民间文化活动等都是很好的途径,而吟诵经典诗文,特别是通过电视媒体来举办这种活动,其作用和成效则是多方面的。除了对这些经典诗文中包含的深刻思想内涵的学习、领会、理解、继承和发扬之外,作品的朗诵者及其听众、观众还可以从中学到历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宗教乃至中国语言文学的许多知识;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会分析和欣赏诗文作品的方法,懂得知人论世;可以从形象入手,抓住意象,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而挖掘作品的思想美、意境美、语言美、文化美,并通过这些阅读和朗诵实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广大群众通过亲身参与,互相学习,也能不断提高朗诵技巧,并进一步激发起对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从而使自己在思想修养、文化素质、艺术气质和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江西五套倾力打造“爱的颂歌――中国首届诗文原创及朗诵大赛”,也是提升电视传媒自身文化品位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当今的中国,电视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自助餐时代”,观众操纵着代表满意度取向的遥控器按钮。有研究者发现,在经过短暂需求的比较之后,频道的品牌特征与品牌印象,几乎成了观众选择的关键。有的电视工作者为了提高频道的收视率,绞尽脑汁试图不断创新出彩,以“俘获”更多的电视观众;有的一味地搜奇猎异,去迎合时下一些观众低俗的欣赏趣味。这样做也许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但决非长久之计。例如国内某些电视台举办的选秀节目,因其适应了当代许多青少年浮躁心态下的明星梦想,利用了他们对生活认知的肤浅性和社会攀比心理,的确取得了较大的轰动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广大电视观众欣赏心理的日趋成熟,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电视“选秀”活动已难以再度掀起当年那种收视狂潮,反而是社会大众舆论的批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因为它导致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严重错位,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给青少年群体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某些电视台娱乐节目策划和运作的成功,许多电视台争相效仿,不仅形式雷同,千人一面,而且格调日益低俗化,观众从中很少能够获得高尚的审美享受,有的只是低级的噱头和恶俗的表演,其收视率的每况愈下可想而知。今年上半年,国家广电总局明令禁止这类节目的播出,充分说明此类低俗电视文化的泛滥不仅遭到社会的厌弃,而且也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面对电视娱乐节目日益低俗化这一令人堪忧的现象,电视工作者应当何去何从?唯一的办法是还原大众传媒应有的社会功能。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电视传媒在注重节目娱乐功能的同时,还把节目做得更健康、更高雅、更新颖、更富有文化品位和艺术情趣,这样才会日益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欢迎,这才是真正提高收视率的路径。

江西五套作为全国唯一以爱心定位的品牌频道,其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在经过广泛调查、缜密分析、深入论证之后,推出了一台全国原创类的万众瞩目、雅俗共赏的诗文大型活动。从记者的随机采访和观众在网上的发帖留言可以看到,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成功的关键,除取决于节目高雅的文化品位之外,尚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总结:

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大众娱乐活动的成功嫁接。诗文朗诵活动虽然在社会上并不多见,但在高校却开展得比较普遍。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大批的学生(包括一部分教师)喜爱朗诵艺术,但限于条件,这类活动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影响。电视诗文朗诵大赛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将这类校园活动引向了社会,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们实践艺术、表现自我和服务于社会的强烈愿望。同时,这种来自于学院的文化活动也令各社会阶层的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各行各业的许多朗诵爱好者也满腔热情地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多数观众对高雅电视文化和健康娱乐节目的需求。

比赛过程的策划和节目形式的运用多有创新。诗文朗诵大赛举行初赛和复赛的场地,大都安排在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场所,像南昌画院所在的杏花楼前,滨湖临水,环境优雅;江南名楼滕王阁下,楼台高耸,气宇轩昂。这些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江西地域特色的环境背景,为选手们通过朗诵手段诠释经典作品提供了极好的文化氛围,也使电视画面赏心悦目,令观众产生遐想。总决赛的举行虽然安排在人们通常都可以从荧屏中看到的演播厅内,但节目编排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既有外景小片的穿插,又有现场歌舞的表演,更有著名朗诵艺术家的精彩压轴,从而使整台晚会异彩纷呈,极具观赏价值,完全克服了一般朗诵会形式上的单调和呆板。

在总决赛中安排诗歌文学知识的问答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也是对电视“选秀”类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一大突破。它极大地吸引和调动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求知欲望。评委和选手的交流互动,往往使现场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视听效果。由于所设计的问题都与选手所朗诵作品的内容密切相关,又能使观众在欣赏品味选手的表演之后,与选手一同对作品的深刻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与选手的回答进行参照比较,然后通过评委的点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时甚至使观众恍然大悟,产生出一种茅塞顿开的,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电视观众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江西五套中国首届诗文朗诵大赛活动已胜利完成,但它在社会上激起的余波还在震荡。众多曾经参赛的选手正在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更多的朗诵爱好者在准备来年的比拼。朗诵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使节目的收视率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使电视传媒本身的文化品位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电视工作者应有的一份贡献。

经典诗文范文第3篇

一、四顾山光接水色,凭栏十里支荷香――管理引航

1.创设环境展经典。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落实课时诵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学校电视台定期推荐一首(篇)古诗文。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3.课堂教学渗经典。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

4.创办专刊载经典。从众多古诗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诗文,分低、中、高段编辑成册供学生阅读。学生也可尝试作诗,并在专刊上发表。那一首首稚嫩的小诗不仅让学生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全校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背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各年级老师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学校网站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经典诗文范文第4篇

在大李老师的倡导下,我们从学前班起就开始熟读经典诗文《论语》、《弟子规》、《笠翁对韵》。这些经典诗文每天我们都要用手指着读和背诵,这让我认识了好多繁体字和多音字;还知道了中国人从古时起,就有和好的美德和卫生习惯。《弟子规》里教会我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爱护幼小……“便溺回?净手”就是告诉我们上完厕所和吃饭前都要洗手。

一年级我顺利的进入了学校的“经典诵读班”。通过《元日》、《春日》、《春晓》等描写春天的古诗;夏天的《小池》;秋天的《》;冬天的《松》和《梅花》……让我知道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还可以这样描写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我看的古诗文也越来越多,对他们的认识和了解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周老师的严厉教导下,每天我都必需背一首《读读写写》上的古诗。有时背不出来,就会的到她的耐心教导,知道我背出来为止。慢慢地我对这些古诗有了感觉,在周老师的帮助下,我也象古人一样学会了作诗:

《 痴书 》

书 丛 堆 室 似 孔 家,

阅 遍 书 海 废 寝 室。

不 是 玩 中 偏 爱 书,

经典诗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 古诗文 诵读 兴趣 方法

中华古诗文诵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关键时刻,通过中华古诗文的诵读,让孩子们萃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领会圣贤精神,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落实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呢?

一、选择合适的古诗文

1.选择传统的、民族的、经典的中华古诗文

传统的、民族的、经典的中华古诗文中渗透着圣贤教诲、人格教育、文化素养等丰富内涵。目前,有些小学已将诵读活动列入学校的阅读课程之内,诵读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教学段的不同,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庄子》以及唐诗宋词中的经典名篇、现当代优秀儿童诗中选择,这些古诗文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其中,将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选择小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经典古诗文篇段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择不同学段小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经典古诗文篇段,并确定必读、必背的篇目,以达到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目的。选择读本应始终把握生命内涵可贵的信条。如《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中的作品大都反映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生,赞美正直善良的品格,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等,我们通过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不仅帮助学生完成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的学习目标,并在诵读这些优秀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丰富了优秀诗文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为学生今后诗文诵读拓展活动积累了经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少年儿童思维活跃,但注意力持久性相对薄弱,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活动中,也许会随着最初的新鲜感的消逝,很容易感到诵读活动枯燥乏味,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赏识,多采用主题鲜明、新颖活泼的形式,不断变换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诵读兴趣。

1.开展班级“古诗文诵读展示会”

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可以经常开展班级古诗文诵读展示会,准备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小物件作为奖品,同学们争相在展示会上汇报自己某一阶段的诵读成果。汇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有的学生单枪匹马展示个人成果,有的结伴而诵,有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诵读展示。学生在展示中不断地巩固所诵读的诗词美文,同时这一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喜爱诵读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

2.亲子背诵,邀家长同行

在诵读活动中开展“亲子诵读”,每天将诵读的内容通过《家校联系本》告知家长,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通过签字时的浏览便可知孩子的诵读进度,以便做好每周保证学生在家有机会展示所学的经典内容的家校配合工作。学生将所诵读的诗词与家长交流,促进学生诵读的激情,点燃家长诵读的热情,调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学经典、读经典、背经典,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诵读经典古诗文是重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我们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已有燎原之势。

3.举行“古诗文擂台赛”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文知识擂台赛”,各班选拔出六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充当拉拉队,当出现场上选手无法解答的问题时,自然转为场下观众举手抢答。题型多样,场上选手冷静接受挑战,场下观众也积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和热情。

4.师生比武

要求学生诵读中华古诗文,做老师的也需努力率先垂范。因此,每次诵读课上老师也要非常认真地去读,边读边思边背,同时和学生开展比赛。有时老师故意背错一两句,学生们听得可认真了,纷纷举手帮老师指出错误之处,看着老师诵读也出洋相,平时诵读有困难的学生热情也提高了许多。

三、摸索具体的诵读方法

中华古诗文诵读,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能进行“传道授业”式的讲解,这样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对经典原文作照搬理解,这样会望文生义;另外,古文的拗口对学生诵读也是一大挑战。因此,老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诵读形式,让诵读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1.配乐诵读

许多短小精悍的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配上音乐更能读出语境,多读几遍就能背诵了。如《江雪》的诵读,先引导学生拿笔画出诗中写到的山、径、舟、翁、江雪这些景物,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从背景资料中看到诗人的思想情感,在音乐烘托下,“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师生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柳宗元,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坚强的柳宗元,不知不觉中诗句也留在脑中了。

2.找押韵字

在背诵过程中,遇到一般性的诗词,可引导学生把每句中的押韵字找出来,再读这个句子,逐渐地这首诗词就能背诵了。

3.展开想象

用品读、想象在学生的脑中描绘一幅完整的画面,这就使学生原本脑中的零散文字转换成鲜活的图像,并且连贯地流动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理解了古诗文的大意,也进一步走入了古诗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如诵读《清平乐・村居》时,优美的画面、悠扬的古曲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气氛。当学生自由地感悟后,适时抛出问题“谁醉?”“为什么醉?”学生一遍遍诵读过后,显然知道是老两口醉了。一句提醒“陶醉的仅仅是老两口吗”,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明白了词人写词的目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他们真正与词人的心一起跃动,走进了词人文字书写的意境,诵读得更加有滋有味了。

4.其他方法

诵读课上,可让学生领读、齐读、比赛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诵多读。还可以通过听录音跟读、模仿老师诵读、“分期付款”诵读、小组互助诵读等方法推动诵读活动的开展。除了诵读课堂,平时要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诵读的环境,利用早读、晨会的时间播放中华古诗文录音、动画,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诵,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给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给予灵活的评价机制

用评价来激励学生的诵读热情,能使他们更喜爱诵读经典古诗文,喜爱欣赏,品味语言,陶冶情操,对帮助老师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不小的帮助。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的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可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如每天评价、每学期评价、多元评价、特色评价等形式,并在民主的氛围中评选风采奖、进步奖、才艺奖、创意奖、表演奖等个人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