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22―01
一、让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规范化
1.建立健全校本教研机构。强化分级管理,构建“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体系;明确教研制度,层层落实,形成校长亲自抓,教导处主任、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主动参与的教学研究制度。
2. 确定校本教研主题。对全校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困惑、发展中的疑难、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培训方式及教师关心的一切问题。通过调研提炼出以新课改为核心的关于师、生成长的主要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小课题和主要内容。
3. 完善校本培训规划。学校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内容、有层次的研修,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4. 建立校本教研考评制度。应根据各类人员教研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记分。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制定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年度考核细则,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的督导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形成领导带头,抓实过程的良好局面。
二、让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常态化
1. 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制度,落实开发校本课程。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教案复查”的备课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2. 落实规范的公开课制度。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让老师们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教学。
3. 落实例会制度。为了更好地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学校建立起相应的校本教研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思、评、讲”教研活动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组长例会制度。由分管副校长牵头,由教科室组织,各教研组长参加的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例会制度,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
4. 构建激励机制。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构建“五到位”保障机制,即组织到位、制度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激励到位;做到四个保证:保证实验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学校专门出台校内绩效奖与科研奖实施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5. 调控过程管理。为保证校本教研有序进行,要加强对教研活动过程的调控。 “定方向”即在校本教研总目标的框架内,根据自己教学教育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确定新的研究方向。“定时间”即教师在学校教科室的总体安排下,确定完成目标的时间。“定目标”即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制定完成学科教研目标。 “抓过程”即抓校本教研过程实施、抓过程管理、抓过程调控、走好每一步。“抓成果”即积极创造条件,抓校本教研成果的形成,要求每学期均有校本课题成果生成,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抓量化”即以学校教师素质评价为考核依据,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量化考核。“查实施”即每学期对校本教研情况进行检查,查实施情况是否正常;“查进展”即不定期地对校本教研情况进行督导、抽查,看进展是否顺利,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查记载”即看教研研究活动记载是否详实,资料收集是否完善、是否在积极开展。
三、让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专业化
1. 进行课例研究。举行理论讲座,让教师逐步熟悉“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教研组集体备课时对单元重点、典型、传统课例进行重点研讨,采取“中心发言人”重点准备,其他成员合作研究的办法。对各级公开课、研究课、竞赛课列入课例研究的重要形式,形成范例;举行说课、教育教学课例设计活动;开展课例评价、品析活动。
2. 关注课堂研究。课堂研究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成员及共同体通过各种研究载体重点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教研组内每期进行随堂课的听、评交流活动。
3. 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形成反思记录。反思记录要及时、真实。教师要逐步养成反思记录的习惯,学校提供的教学设计表增加一个反思札记栏目。
关键词: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强化训练;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44-01
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新内容,给学校持续发展插上双翼,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
一、加强了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的管理
1、营造新的教研氛围 我校坚持“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课题组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取得好效果。
2、强化领导,真抓实干出成效 我校制订了详细的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考评办法,建立开展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加强了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重质量,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领导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主任负责组织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等。
3、注重细节,落实措施,保证效果 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及时整理,使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二、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更新了教师发展的新内容
1、采取教师自主学习教育技术 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带动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就是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教育技术带动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3、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1)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2)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3)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记录下来后,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为校本教研添双翼
1、教师从教育技术带动中体会到优势 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校本教研在包组领导的组织下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有了方向,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教学。
一、探索与实践有效的校本教研新路子的缘起
1.校本教研的现状所迫
校本教研现在上上下下都在搞,但一直以来,“教研活动”的实效如何,一线教师都心知肚明,大都只是形式而已,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探索与实践一条有效的校本教研新路子是目前校本教研的现状所迫。
2.新课程标准的呼唤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发的教学研究机制,是新课标中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探索与实践有效的校本教研新路子是新课程标准的呼唤。
3.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校本教研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二、探索与实践有效的校本教研新路子
1.制订操作性强的《教研组校本教研要务》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纲领性的操作性强的制度――《教研组校本教研要务》。让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它明确规定了教研组成员的职责与任务。其中规定:
(1)教研组长负责制。组长对本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研究负责。组长是建设具有团队智慧的“规范+创造”的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和先行者。组长履行以下职责:组织教研磨课活动,一学期不少于8次;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每学年单独或合作完成一项课题研究任务等。
(2)备课组长轮流制。备课组长由成员轮流担任。备课组长履行以下职责:预先备好自己所承担的备课专题;整合好备课方案、媒体资料等,提交组长,作为教师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共享。
2.保障有效的校本教研时间的利用与生成
为保证团队备课时间和课堂展示与观察、讨论与反思等磨课活动的时间,所有教研组要做到“三定”“四有”。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四有:有考勤、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这些都是学校的规定动作,是各个教研组每个星期必做的。
3.倡导非正式的有效校本教研活动
研在平时,研在每一天,研在每一个角落。提倡即时交流,打破时间限制;提倡各抒己见、实话实说的松散性教研;强调教师间的真诚合作与互助,共创一种开放、自主、务实的教研新境界。
4.保证教师任务的挑战性
(1)《教研组校本教研要务》中规定:年轻教师(35周岁以下)钢笔字每周一张。
(2)写读书笔记:所有教师每年写读书笔记2万字。有专用本,一年下来放入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
5.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全体教师边实践,边学习有关新课程的文献资料,结合已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深入了解新课程中课程设置等有关要求,使所有教师从理念上得到更新。鼓励教师勇于实践,主动地探究教材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实践检验,并探究开发地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校本课程。
6.磨课活动体现团队智慧
新课堂更需要集体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研组长是建设具有团队智慧的“规范+创造”的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和先行者。在运用集体智慧的同时,教研组认真开展“磨课”活动。每一位教师至少在组内“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每学期组内至少推出一堂精品示范课,在学校组织的观摩活动中展示。
三、探索与实践有效的校本教研新路子的思考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校本教研的独特优势和积极成果已初步显现。学校把教科研统一于教学实践,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各级立项课题定期进行指导,各课题负责人也紧密联系教学实践,实实在在地做好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还需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培训,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切实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专家教师的引领和带教作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巢宗,雷 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最初,我们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认识是很到位的,觉得它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快速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为它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的一项研究活动,它对提高教师研究教材的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学校理论研究人员一定要坚持“以校为本”,既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校情。于是经过对工作的布置,从理论上多次培训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然后放手让年级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去开展活动,学校听一听汇报、看一看活动资料就了事,以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根本没有深入年级组和备课组内进行督察和考核,自我感觉良好,结果问题真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研组工作落实不到位。
近一年多时间内,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了几次,特别是针对课改再启航工程中我校实施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内容,以校本研究为载体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要求对我校《“四七四”研读导航表》模式通过教研活动贯彻落实。
一年以来,教研组反馈回来的教研活动资料挺多,但大多是年级组和备课组虚构加工的活动记录,并不是真正的教研活动记录。这样,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没有任何价值。通过督察发现,很多教研组根本不知道教研组活动如何开展,做什么、怎么做,一头雾水。
二是集体研课走过场。
集体研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主要是通过集体研课形成教学优质资源,教学小组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集体备课在《“四七四”研读导航表》模式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图文课案”和“学习清单”结构框架,主备教师将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分别装入板块之中,然后在集体研课活动时全组教师研究课案的可行性,并对课案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形成有价值的复案。可是,我经过对10多个小组的参与,最后发现集体研课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主备教师不知道怎样说课,思路不清晰,板块结构不分明,重难点不突出,目标达成路径不明确;其次是全体老师讨论课案秩序混乱,发言随心所欲,讨论的内容绝大多数不是课案而是教材,发言的思路不是课案的结构而是教材的细节,研究的不是课案执行的有效性而是教材内容的指向性;再次是对课案存在的许多问题不能发现和纠正,对课案的许多不合理的结构不能及时调整,对课案中的教学目标定位和目标达成不能准确调控,对课案中设计的教学方法不能准确把握,对课案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不够明显,对课案中文本内容的延伸缺乏“质”和“度”的掌握,对课案中设计板块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不很严谨,忽略了对课案中辅助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课案中体现教材要求的课内外练习缺乏设计和研究……
三是课堂教学实施不规范。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负责检查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人员指出我们的教学管理细则及其他一些有关业务考核的制度比较全面,但比较零散。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在这学期的期末召开的教代会上,将出台一系列的校本教科研制度和修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通过校本教研制度来规范、引导学校教研活动,使学校教研正常化、规范化、有效化。同时通过修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日常教学行为做出详细的规定,同时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我们将在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并进行适当地奖惩,以激励教师规范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加强薄弱学科建设,促进平衡发展
首先,要严格执行省课程计划,充分落实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未能充分落实薄弱学科的课时,特别是语数教师兼教地方学校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常没有落实课时上成语数课。对此,在下阶段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门功课,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专题会议,让教师明确落实课时的真正意义,同时学校考勤时要求考勤人员随机进行检查,对随意吃课的教师进行教育,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功课表上课。另外,针对老师们提出的低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缺乏的意见,我们下一步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在下学期把文明礼仪教育和书法做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营造书香校园。
其次。要加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和地方与学校课程等薄弱学科的建设和教研活动。以往,我们因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地方课程没有专任教师,没有设立相应的教研组,教研活动也没能正常进行,并由此致使薄弱学科更加薄弱。下阶段我们要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整改,首先设立以上各学科教研组,推选能力强,工作热情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然后每个学期组织大组活动并开展组内互听活动和科研活动。其次创造机会,让任教教师多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和多开课展示教学风采,提高业务水平,精彩课堂。平时我们在品德生活、品德社会这些学科备课方面要求做得不够严格,以后备课这方面也要规范管理,杜绝不备课,鉴于个别教师兼课的科目比较多,为避免加重老师过重的备课负担,我们将考虑集体备课或电子备课。
三、规范技能学科教研组活动,加强校本教研档案建设
目前,我们学校设有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七个教研大组,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组的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活动过程扎实有效,秩序井然,活动有主题、有记录、资料翔实,受到检查人员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但在检查中还发现个别教研组的档案建设还不够规范,比如艺术组的教研活动,其他各个方面都不错,就是活动过程是以记录人员综合评述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客观性不够。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的评选工作,同时要组织教研组长学习校本教研制度、先进教研组评选办法及兄弟学校的教研组建设经验,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完善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四、提高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