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超声内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102例疑为胃癌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胃癌(EGC)12例,浸润型胃癌32例,胃淋巴瘤3例,中晚期胃癌60例,类癌1例,Menetrier病1例,胃溃疡3例。结论:EUS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癌的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正确的术前分期对评估病情、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胃癌的可切除性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临床价值。
关键词 胃癌 超声内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7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30%~50%[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疑为胃癌的患者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22~82岁。平均53岁。其中上腹痛、纳差5例,厌食、体重减轻29例,早饱感、恶心呕吐7例,呕血、黑粪23例,贫血28例,上腹部肿物4例,腹水6例。
方法:检查前禁食12~48小时,检查时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ml。超声内镜为Olympus GF-UM2000机械环扫式超声内镜。扫描视角为360°,扫描频率为7.5~12MHz
结 果
与常规内镜相比,EUS的优点在于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癌的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①准确判断胃癌的深度,超声内镜鉴别早期胃癌的正确率可达90%,判断癌肿与胃壁具体层次关系正确率>80%。②判断胃癌浸润范围,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7%。③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现率(72%)。④有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TNM分期,EUS对胃癌诊断准确率T分期达90%,敏感性为95%,N分期达78%。⑤有利于诊断Borrmann IV型浸润型胃癌。⑥早期发现胃癌术后复发、可切除性及预后的判断。微型超声探头对早期胃癌有较大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浸润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为67%,其中隆起型早期胃癌的准确性最高为91%,凹陷型早期胃癌的准确性为56%[3]。
在这些病例中,因进行了EUS检查,治疗计划获得改变的患者占病例的51%(EUS检查前后,临床医生的治疗策略都用标准化的表格记录;内镜医生未被告知EUS检查前的计划)。治疗策略的改变与否与EUS检查的解剖部位无明显差别(食道56%,胃60%,胰腺49%,直肠40%)。在大多数的病例中(70%),EUS检查所导致的改变往往趋向于简单的或风险较小的治疗,已经计划手术的患者取消了手术计划。而EUS或EUS-FNA检查结果导致的更复杂或风险更大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治疗代替原来的观察随访,或是在外科手术基础上增加新的辅助疗法如先化疗或放疗待病灶缩小后再手术等。研究表明,即便内镜医生不参与治疗决策的制定,EUS仍可在超过半数患者的治疗计划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讨 论
胃癌的超声内镜影像表现为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低于第3层高于第2、4层的回声强度)肿块影,取代了正常胃壁的数层或全层结构。超声内镜下的胃壁的五层结构中,第四层低回声带(固有肌层)是划分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的分界线。对于浸润性胃癌患者,尤其内镜多次活检为阴性结果的,EUS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超声内镜对胃癌的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5%,其中T1~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6.3%、85.4%、73.8%、89.5%对胃周浸润范围的判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9.8%,对腹水、胰腺及膈肌浸润的判断能力很强,而对结肠和脾门区浸润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1]。超声内镜能发现直径>5mm的肿大淋巴结,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50%[2],但对转移性淋巴结与炎症反应性肿大淋巴结的鉴别仍较困难,需借助细针穿刺技术进一步提高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受超声内镜探查距离的限制,对胃周围远处淋巴结及脏器转移的显示能力较差,故对胃周围1~6组淋巴结诊断较易,对7~16组淋巴结转移需结合体外超声、CT检查等手段加以明确。
一般的胃癌在EUS下显示为正常超声层次结构连续性的破坏,常出现胃壁结构的完全消失。弥漫性浸润性胃癌又称皮革胃(LP)则表现为超声层次结构的增厚,胃壁可以无层次结构的消失。皮革胃常常胃壁5层结构均增厚,尤其是出现胃壁超声第四层结构的增厚,最具诊断特异性。LP的另一特点为胃壁结构的回声强度的变化,有时增厚的胃壁使超声第3层结构有中断现象,第3层结构模糊、消失,病变呈不均质低回声,低回声区可见回声光点,常环胃壁生长。LP常累及周围组织,如侵犯胰腺,伴腹水和淋巴结转移。Menetrier主要为第3层结构增厚,有时超声显示第2层也增厚,可在增厚的胃壁内见到潴留性囊肿.如果出现第4层增厚,不考虑此病。其他胃壁增厚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淋巴细胞性胃炎是胃壁增厚的常见原因,EUS多显示为第1、2层结构增厚,一般不会出现超声第4层增厚。超声内镜在胃癌的诊断及分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EUS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计划的显著影响,是基于EUS对肿瘤及淋巴结分期的高度准确性。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是胃壁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范围(即TNM分期),故正确的术前分期对评估病情、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胃癌的可切除性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临床价值。胃镜检查虽然能有效地检出胃黏膜病变,但难以判断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腹部超声、CT、MRI、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等在发现病变周围和远处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准确判断胃癌对消化道管壁浸润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诸琦,主编.超声内镜.
[P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诊断;超声内镜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10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bmucosal lesions combined with pathology.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bmucosal lesions detected by routine gastrosco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ry 2015 to December 2016,who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resection or surgical resection,were selected as our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tests,the specific operation was selecedt.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gold standar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and endoscope ultrasonography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ndoscope ultrasonography was 85.19%,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was 62.0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2.0cm stromal tumor showed that intratumoral patchy hyperechoic tumor echo was slightly more.The uneven internal echo of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endency was more obvious with irregular edge,and the serosal layer was invaded.Among them, 7 cases originated from the muscularis mucosae,and other 35 cases originated from the muscularis propria.In the 10 cases,the serosal layer was invaded.There were 5 cases of lipoma,which showed uniform and high echo,and the posterior part was often accompanied by acoustic shadow.There were 5 cyst patients and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no echo area.The echo behide the cyst was slightly enhanced and the boundary was clear.There were 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ctopic pancreas and the endoscope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inhomogeneous high echo.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unken pits under the white light,and no ehco tubular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under endoscopic ultrasound.The lesions generally originated from the submucosa and the muscularis propria,and the boundary was not clear. Conclusio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s high.It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origin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bmucosal protrusion.Before operation,the nature of eminence lesions can be judged,and it can be used as a guid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Submucosal lesions;Diagnosis;Endoscope ultrasonography
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是指普通胃镜下观察到食管、胃黏膜表面光滑的隆起,大多由消化道黏膜层以下的肿物或消化道壁外组织、脏器压迫消化道管壁所致[1-2]。由于病灶起源于黏膜层以下,胃镜活检取材表浅,对大多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性质诊断困难。即使结合CT等影像学方法,诊断准确性仍较差[3-4]。超声内镜将胃镜与超声检查的特点相结合,能够对病变的大小、起源层次、浸润深度等予以明确,从而判断病变性质。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病理结果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治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通过胃镜检查初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51例,年龄18~82岁,平均(57.5±12.4)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同意行超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超声内镜检查后提示可以治疗的病例,患者及家属同意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消化道狭窄、消化道穿孔、休克患者;消化道急性炎症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病历资料不全者;有手术禁忌症无法行治疗的病例。
1.2 方法
患者常规胃镜提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随后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选用富士能SU-7000超声内镜胃镜系统,EG-530UR环扫超声电子内镜,探头频率5~12MHz。患者检查前禁食6h以上,术前10min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对咽喉予以局部麻醉。若无法耐受普通检查,请麻醉医师评估后行丙泊酚静脉全麻无痛检查。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首先将内窥镜置入食管,对食管隆起性病变予以寻找,洗净黏液后,采用脱气水浸泡法、水囊法或两者联合进行检查,待病变所处位置食管腔被水充盈后,开始扫查。对病灶形态、回声、边界、大小、起源层次、与周围脏器关系等予以记录。
根据超声内镜检查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对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直径≤2.0cm的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高频电摘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等治疗,考虑恶性或直径>2cm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胃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比较
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85.19%,常规胃镜诊断符合率为6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97,P
2.2 超声内镜下表现
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38例,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其中3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见图1。间质瘤52例,≤2.0cm者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局部可见点片状稍高回声,边界清楚,见图2。≤1.0cm者回声信号低,部分与平滑肌瘤鉴别困难。>2.0cm者,瘤体内局部的点片状高回声稍多,具有恶性倾向者内部回声不均匀更为明显,边缘不规则,侵犯浆膜层。其中7例起源于黏膜肌层,35例起源于固有肌层,10例侵及浆膜层。脂肪瘤5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回声,后方常伴有声影,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均起源于黏膜下层,见图3。囊肿5例,表现为表面光滑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稍增强,边界清楚,起源于黏膜下层,见图4。异位胰腺8例,表现为不均匀的高回声,大部分白光下可见脐样凹陷,内部管状结构,边界不清楚,无明显包膜,常累及黏膜下层、固有肌层,见图5。
3 讨论
常规胃镜对消化道黏膜表面进行观察,并结合活检病理对上消化道疾病予以诊断[5-6]。由于黏膜下隆起的病变病因通常位于黏膜层以下,常规胃镜较难对其病变起源及性质进行准确判断,诊断准确性差。相关研究指出[7-9],超声内镜可对管壁层次予以清晰显示,并根据回声特点、病变大小、起源层次以及同周边脏器组织的关系,对病变性质予以判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以内镜或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达到85.19%,高于常规胃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显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中平滑肌瘤与间质瘤所占比例较大,由于两者均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均为低回声,易误诊。>2.0cm和恶性倾向的间质瘤与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下鉴别不困难,但是小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下的图像非常相似,有时鉴别困难。两者均为低回声,均可位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边界清楚。本研究根据内镜下切除后病理分析误诊的原因,总结了以下鉴别要点:(1)平滑肌瘤大部分位于食管中下段,少数位于贲门、胃底,黏膜肌层多于固有肌层;间质瘤大部分位于胃内,固有肌层多于黏膜肌层。如果胃镜提示黏膜下隆起位于食管中下段,活检钳可以推动,则平滑肌瘤的可能性极大。(2)平滑肌瘤整体的回声要比间质瘤要低,在图像上表现为颜色更深些,放大图像后观察平滑肌瘤比间质瘤内部回声更均匀。
普通胃镜下如果胃窦大弯侧见一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且有脐样凹陷通常考虑异位胰腺,与脂肪瘤的鉴别并不困难。但本研究中2例术前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考虑脂肪瘤的患者,ESD术后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我们回顾了术前的胃镜及超声内镜资料,发现误诊的病例普通胃镜下观察表面无脐样凹陷,位于胃窦大弯侧,活检钳无法推动。超声内镜下可以看到黏膜下层的高回声团块,但其形状比脂肪瘤扁平。放大图像观察,内部的回声不均匀,与黏膜层和固有肌层的部分分界不清楚。虽然超声内镜仍存在漏诊、误诊,只能作为初步定性诊断手段,但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4]。本研究根据超声内镜结果选择手术方法,对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直径≤2.0cm的患者行EMR、ESD等内镜手术治疗,考虑恶性或直径>2cm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另有学者指出[15],超声内镜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因此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超声内镜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准确性较高,且能对病变性质术前予以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结果还需更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小安,赵奎,李晓辉,等.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J].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2] 束庆文,叶献词,钱爱玲,等.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412-1413.
[3] 陈广侠,姜葵,王邦茂,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55-58.
[4] 邵红征,王桂玲,胡志勇,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1):61-63.
[5] 姚俊,许亚平,周春锁,等.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3):555-557.
[6] 黄业斌,张泰昌,年卫东,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94-95.
[7] 李学彦,郭道光,邵晓东,等.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1):1190-1191.
[8] 江雪梅,黄晓曦,郑秀芳,等.超声内镜在食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8):2688-2690.
[9] 邱丽,丁祥武,谭诗云,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5):293-295.
[10] Linghu E,Feng X,Wang X,et al.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 for large esophageal neoplastic lesions[J].Endoscopy:Journal for Clinical Use Biopsy and Technique,2013,45(1):60-62.
[11] 周正斌,成宏伟,周瑞,等.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1):663-665.
[12] 刘涛,杜平,梁仲惠,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53-454.
[13] Thosani N,Singh H,Kapadia A,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EUS in differentiating mucosal versus submucosal invasion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nc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2,75(2):242-253.
[14] 卫国,李胜保,郜元军,等.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学比较[J].临床内科杂志,2013,30(8):523-525.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16)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检查与CT检查对于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壶腹周围病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40例,实验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40例,实验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内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5%,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62.5%,超声内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超声内镜检查对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很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超声内镜;CT;诊断;壶腹周围病变;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65-02
壶腹周围病变是指在十二指肠开口处产生的疾病,壶腹部在人体体内涉及的器官很多,其结构较为复杂,壶腹周围病变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消化系统紊乱等,壶腹周围病变也可能是癌变[1],壶腹周围癌是指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等部位及临近部位出现癌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腹痛、肝肿大及黄疸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极其重要[2]。目前,在临床上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腹部CT检查及超声内镜检查,我院针对壶腹周围病变患者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进行诊断,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壶腹周围病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0至78岁,平均年龄为(58.13±1.58)岁,其中壶腹部炎症为10例,胆总管结石为14例,胰腺囊肿为6例,壶腹部肿瘤为10例;实验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2至75岁,平均年龄为(58.57±2.63)岁,其中壶腹部炎症为13例,胆总管结石为12例,胰腺囊肿为8例,壶腹部肿瘤为7例。两组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后均确诊为壶腹周围病变,本次观察均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进行。
对比两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对照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具体如下:接受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禁食12小时,采用GE64排螺旋CT扫描机,将参数设置为层间隔5毫米,层厚为5毫米,对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患者壶腹周围病变的情况。
实验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采用超声内镜检查,具体如下:接受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采取左侧卧位,采用超声内镜检查仪,将探头的参数设置为12MHz,采取水囊法及充盈法相结合,把超声内镜探头送入患者的胃部,观察胰管及胰体尾,探头继续伸入十二指肠下方,观察胰头、门静脉、胆总管、胆囊及等有无病变。
1.3观察疗效: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1.4数据处理:
将两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的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经CT检查后诊断出壶腹部炎症6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胰腺囊肿5例,壶腹部肿瘤4例,诊断的准确率为62.5%;实验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经超声内镜检查后诊断出壶腹部炎症11例,胆总管结石12例,胰腺囊肿6例,壶腹部肿瘤5例,诊断准确率为85%。实验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壶腹周围癌是指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等部位及临近部位发生癌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腹痛、肝肿大及黄疸等,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饮酒、饮食、胆道结石、炎症及环境等因素有关[3]。壶腹周围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壶腹周围病变显得极为重要,能有效减少发生癌变的概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4]。目前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检查方式有许多种,CT检查与超声内镜检查就是其中两种。
之前,CT检查是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常用检查方式,但CT检查很难发现壶腹部周围较小的肿瘤,即使是多层螺旋CT,也会出现误诊及漏诊的现象[5];超声内镜检查随着其技术的完善、检查经验的累积及仪器性能的进步,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中,超声内镜检查不仅能清晰显示患者壶腹周围的情况,还能观察到胆管、胰管的形态、发生病变的位置及范围、胆管管腔外病变的情况等[6]。超声内镜检查具有高图像分辨率、近距离、无检查盲区等优势,能有效观察到患者体内壶腹周围出现的肿瘤大小、位置、有无转移及范围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7]。本次观察得出,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CT检查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超声内镜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检查诊断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提高诊断水平,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8]。
参考文献
[1]李霞,尹秀玲.超声手法筛查中老年人胰头-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8):739-740.
[2]林艳飞.壶腹周围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8):1230-1233.
[3]于勃,杨复宾,李瑞峰等.低张MSCT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370-370.
[4]赵寰飞,张仁成.多层螺旋CT对壶腹及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2):28-30.
[5]吕素琴,许尔蛟,郑荣琴等.壶腹部病变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1(8):34-37.
[6]刘英峰,薛华丹,何泳蓝等.Vater壶腹病变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J].癌症进展,2014,12(2):154-158.
【摘要】:目的:探讨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3种麻醉方法。方法:选取ASAI-II级的患者60例,均分为3组;T组为基础镇静加表面麻醉、R组为静脉麻醉、G组为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各个时段的数据及不良反应。结果:在内镜置入声门时,T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P>0.05),R组和G组患者血压降低较明显(P
【关键词】:超声内镜; 针吸活检术; 麻醉方法; 对比
作为纵隔内淋巴结的一种检查方法,EBUS--TBNA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和青睐1。凭借敏感性高、准确性高以及创伤性低的特征,成了近几年来纵隔淋巴结病症诊断的首选。由于麻醉方式的不同,在进行EBUS—TBNA时会出现不同的呼吸道管理问题。本分对三种麻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为患者选择提供依据。
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选择拟行EBUS—TBNA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4岁-64岁,ASAI-II级,无合并症,并自愿同意配合研究。
2.1麻醉方法
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三组:T组行基础镇静加气管和声门表面麻醉,R组行静脉麻醉,G组行全身麻醉,每组各20例病患。
2.2指标记录方法
记录三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超声探头置入时、手术完毕后半小时的MAP、SPO2、HR 、BIS值、以及患者在术中呛咳、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例数、手术所用时间以及术后的卧床时间等数据。
2.3采用统计学处理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比较三组所有的数据时,都统一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对三组进行t 检验和χ2检验,P
二、 结 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及男女比例等方面的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注:P>0.05)。
2 不良反应的差异
如下表1所示,T组和R组患者在术中均出现呛咳症状,分别是4例和8例,R组患者(3例)与G组患者(9例)在手术后都出现了恶心和呕吐的症状。T组和R组的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均短于G组(注:P
3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氧合情况差异
如下表2所示,三组对比发现,G组相对于前两组而言,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值降低较为显著(注:P0.05)。
三、 讨 论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心理紧张、耐受力差、以及体质差异,很多患者在进行EBUS—TBNA时非常畏惧其客观刺激的危害,利用麻醉技术可以消除患者的种种顾虑,但同时也会因为麻醉并发症的出现而犹豫不决,所以选择一种相对于安全和并发症少的麻醉方式是很多麻醉医师和病人所追求的。丙泊酚镇静结合声门、气管表面麻醉法和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因为没有气管导管的刺激而使呼吸道的管理相对简便安全,即保留了自主呼吸,部分病人可能需要喉罩或口咽通气道的辅助,同时由于患者苏醒迅速,恢复较快,没有全麻气管插管苏醒的繁杂,显得更为舒适,而且费用相对较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患者接受,所以更加适合2。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的优点在于时间具有可操作性且避免了患者出现呛咳、呼吸抑制症状,但全身麻醉法的医疗费用较昂贵、患者苏醒的时间间隔长、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也较其他两种麻醉方式慢。所以,我们认为前两种麻醉方式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的,但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全身麻醉仍然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内镜消毒机 胃镜 铜绿色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纤维胃镜消毒是防止和减少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对某综合性医院NCXIZ-Ⅲ型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消毒胃镜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内镜消毒机
NCXIZ-Ⅲ型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出厂日期2001年6月, 编号21275,厂家为西安灭菌消毒设备制造公司。该消毒机参数:温度5-40℃,雾化器超声频率1.7MHz,雾化速率0-5ml/min,可调雾粒直径0.2-1μm,药杯最大装药量80ml,药小桶最大装药量1200ml,水槽装入量不少于250ml,15s出药量10-20ml,雾化药杯中加入4%戊二醛,药小桶中加入2%戊二醛,清洗消毒内径最大流程1300mm,活检清洗消毒最长1900mm。内镜管直径9mm。消毒时间常规3min,特殊情况如患者HbsAg阳性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1.2 细菌菌落总数
内镜管在接触病人后用内镜消毒机消毒前,选择用灭菌棉拭子蘸取灭菌生理盐水采内镜管;内镜管在接触病人后用内镜消毒机消毒后,选择用浸有中和剂(醛类消毒剂在普通营养肉汤中加入0.3% 甘氨酸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的棉拭子涂抹采样,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振打80次,待检。用灭菌吸管吸取两份1ml被检样液接种两个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中(此为1:10稀释,若样品含菌量高,可再作1:100稀释),37℃培养48h后菌落计数。
1.3铜绿色假单胞菌
取样品1ml(如样品来自消毒处理后,表面空气或消毒液需加入适当中和剂),加入到5mlSCDLP液体培养基中于37℃24小时,如有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表面呈现一层薄菌膜,培养基出现黄绿色或蓝绿色。挑取1白金耳,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上作划线分离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为扁平周边不规则,表面湿润呈灰白色。挑取典型菌落涂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做氧化酶试验、铜绿菌素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明胶液化试验、42℃生长试验。铜绿假单胞菌42℃下生长良好,氧化酶阳性,产生铜绿菌素,液化明胶和还原硝酸盐可报告为铜绿假单胞菌。而近似的荧光假单胞菌则不能生长。
1.4金黄色葡萄球菌
内镜管在接触病人后用内镜消毒机消毒前和消毒后,用灭菌棉拭子蘸取灭菌生理盐水采样,剪去手接触部分,接种于SCDLP液体培养基中37℃24h。从增菌培养液中取样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或Baird Parker培养基,置37℃培养24h~48h。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金黄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在Barid Parker平板上为圆形、光滑、凸起、湿润,直径2~3mm,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周围有一浑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带。涂片作Gram’s染色镜检,为G+菌,葡萄状排列,无芽胞,无荚膜,致病性葡萄球菌,菌体较小,直径约为0.1~1μm. 金黄色葡萄球菌甘露醇发酵试验和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2 结果
2.1细菌菌落总数
胃镜在接触病人后用内镜消毒机消毒前,经检测,胃镜管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分别为1.5×104、5.6×103、1.9×104cfu/100cm2,消毒后细菌菌落总数均<10cfu/100cm2,胃镜管表面细菌杀灭率99.9%以上,见表。
2.2铜绿色假单胞菌
胃镜在接触病人后用内镜消毒机消毒前,经检测,胃镜管表面一份检出铜绿色假单胞菌,其余未检出,消毒后均未检出,见表。
2.3金黄色葡萄球菌
胃镜在接触病人后用内镜消毒机消毒前,经检测,胃镜管表面一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未检出,消毒后一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未检出,见表。
表 NCXIZ-Ⅲ型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对胃镜消毒效果
采样条件
细菌菌落总数(cfu/100cm2) 铜绿色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4个病人使用后未消毒
1.5×104
检出
未检出
第4个病人使用后已消毒
<10
未检出
未检出
第5个病人使用后未消毒
5.6×103
未检出
未检出
第5个病人使用后已消毒
<10
未检出
未检出
第6个病人使用后未消毒
1.9×104
未检出
检出
第6个病人使用后已消毒
<10
未检出
检出
3 讨论
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规定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本实验表明:NCXIZ-Ⅲ型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在常规消毒时间3分钟可将胃镜表面细菌杀灭99.9%以上,但是,仍不能保证全部杀灭致病性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胃镜为医院常用医疗器械,因其结构复杂,对消毒方法的要求与一般医疗器械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之进行有效的消毒,以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